首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举报
开通vip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研究 小溪市中学 唐立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师道尊严”和“平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教师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维护教师权威之间产生了困惑。我认为,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并没有冲突,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关键字:师道尊严、平等对话、教师权威、学生主体 0 前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发...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研究 小溪市中学 唐立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师道尊严”和“平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教师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维护教师权威之间产生了困惑。我认为,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并没有冲突,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关键字:师道尊严、平等对话、教师权威、学生主体 0 前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基础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我们相信受新课程的影响,能挑起建设和发展国家重任的新一代很快会成长起来。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与新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的许多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师生关系问题。它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时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首先讨论了“师道尊严”和“平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1. 师道尊严 1.1 “师道尊严”探源 探源“师道尊严”,其中至少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观点:师德;师尊;师威。 师德。何为师,《论语?宪问》曰:“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这是孔子对为师之道的一种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他去劳作呢? 因为我爱他! 我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教育呢? 因为我爱他~教育是具有爱心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只有具备了爱的品质才可以教育他人。德高望重是做为教师的重要条件。所以,师德是教师受尊重的基本前提。 师尊。《苟子?修身》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重视教师的作用,提出国家的治理必须依靠国君和教师两者的力量。在他看来。国家的兴盛,必须使教师受尊重、有地位,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保存;国家衰,必使教师身处卑微,为人所轻,人就肆意妄为,人一旦肆意妄为。国家的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社会的秩序不再,文明就难以为继。所以,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 师威。师道之尊就体现为一定的威信和威严。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 1 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换言之,为师者在学生面前,无论如何都要保持 白己的尊贵与威严,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敬则服,威则从学生敬畏老师,才会敬重学问,真理才由此被崇尚。所以,敬畏老师就是敬畏知识,崇尚真理。 1.2 对“师道尊严”的反思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道德建设的高地。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场所。在学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道德教化的楷模。师道不被敬畏,道德教育就没有感召力。具有尊严的教师,是具有尊严的教育的载休,也是具有尊严的学生的榜样,“师道严”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尊严,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职业、社会文明的传承者整体形象的尊严。敬畏师道关乎学生的成才,关乎教育的发展,关乎文化的传承,关乎社会的进步。尊师重教,是我们社会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我们需要打造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须敬业、学生懂敬畏。让学校成为道德净士,使学生逐步成为基本伦理关系的实践者和引导者。 当然,“师德”、“ 师尊”、“师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休,其间相互依托、 相得益彰, 离开“师德”、“师尊”来刻意追求“师威”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师道尊严的伦理基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存,良好的“师德”是维护“师威”的前提条件。正如孔所言,“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那些“学 不高”、“身不正”的教师无法得到学生和社会的敬重,敬畏之心自然难以培育。另外,从教育的大环境看,制度建构和政策导向对“师尊”的确立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教育产业化、商品化倾向,应试教育催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升学率、就业率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师生关系异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教师的道德教化功能被弱化,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陷入了尴尬境地,经济地位不断走高,职业人格日趋走低。社会存质疑教育产业化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同时,也对教师及其教育的崇高产生了疑惑。“ 师德” 受到质疑。“师尊”难以为继,“帅威”日益失落,这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 师道尊严”是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除了要一如既往地避免“ 师道尊严”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之外,更有必要看到崇尚“师德”、“师尊”和“师威”对于当今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促进当代教育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指导意义,继承它的合理因素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资源的应有态度。 2 平等对话 2.1 “对话”的含义 “对话”是课程改革中的“要素词”。我们该怎样理解“对话”?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呈现的对话样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 对话” 呢,对话是一种聚焦,是在过程中探索和发现真知与灼见。像苏格拉底的“追问式”,《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交流,也都算是一种对话。这里不想谈论对话的形 2 式或者技能,总的来说,对话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你和别人在一起说话 ,看似你来我去互相说,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对话。对话是带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进行深入交流,达到一定交流目的的过程,不然,对话就成了对答,或者一问一答的简单沟通。 那么,什么是课堂上的“对话”? 一定是聚焦教学内容的对话。既然是教学中的对话,是具有鲜明“教育性”的一种交流与表达。课堂中的“ 对话” 就应属于教育领域的“对话”。究竟课堂的教学对话应该是什么,怎样实现真正的对话。不然,课改倡导要求的“对话”就成了“空头支票”、抑或挂在天的“星星”,永远遥不可及地仰望了吧~ 美国的布伯斯这样论述了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不像其他的交流方式( 如聊天、谈判等等) 。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是一种直接指向发展和新的理解的行动,它能增长知识、增进理解、提高参与者的敏感度。它代表着一种持续的、 发展的相互交流。通过它, 我们获得对世界、对我们自己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更充分的理解。” 今天,我们课程改革提出的对话,就是一种“革新性”的教育观,革的不就是“灌输式”的一条命吗? 我们的课堂郑重提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年的个人实践与探索,让我有意识在课堂上,努力杜绝灌输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随着思考的深人,我还读到了巴赫金的观点——课堂是很多种“声音”相遇的地方。他的一个经典问题是:“是谁在说话?” 一个人说话不仅反映了说话人的声音,还反映了话语所指向的那个人的声音。可见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并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那一定是区别于“灌输式”的,而且是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谁”在发声的课堂。 基于此,我们的教学,因对话的形式、内容及思想的所有改变,而成为“生成”或“生长”的教学。最终,课堂中的“对话”,教师和学生走进或借助“文本”,深人探究,走出“文本”或教师,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2 对话的特征 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表达和交往需要、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一定理解力的个体。加以关怀和引导。以对话为目的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敢于表达,并善于表达。学会有序而准确地表情达意,学会以听众可以理解的方式、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 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理解、分享他人的思想和感情,学会平等对话、学会求同存异。 基于此,我们发现,无论是双重还是三重对话性质,都有如下基于“对话”的共同特征: 1. 对话是师生间平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有两个前提很重要 :一是要真实地表达思想,不要说假话、废话;二是要积极地参与交流、参与社会活动。 如果在交流中尽说假话, 或者尽管讲的也许是真话,但却是套话,那么这种交流也就失去了意义。师生间的双向性的相互交流,是一种平行、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交流。 2. 提问是对话教学的关键。要使对话有成效, 提问是关键。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提出的问题应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为此,师生关系才 3 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中,本身也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从而就会让对话走向深入。 3. 对话式教学需要师生间的合作。在对话式教学中,对话的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供知识,教师提供补充,共同去揭示文本的意义,最后完成各自的目的。因此,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 “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师生合作、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先知与后知、传授与接受、控制与服从、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对话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学习和认识的过程。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认为,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应该容忍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二者作为完整的人,彼此应相互尊重、理解与沟通。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以知识拥有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以给予的态度去俯视学生,而是要以对待的心态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重视学生的想法与情感,与学生一起分享知识带来的愉悦与力量。 师生在对话中, 都要不断进行“反思”,对经验进行批判的、多样的、公开的考查,把我们的和他人的经验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全面联系的经验网络。因此,对话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精神发生变革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对话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积极的姿态对学习活动做出科学评价。 平等的对话并不是一方抛弃观点或强加于另一方的观点之上,而是双方共同改变旧的观点,达到双赢的目标。这种两个认知主体间的平等对话的关系能激发教师将教学智慧应用于无处不在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思想之花,建立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共生关系。 3.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 因历史原因与时代背景及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合力所产生。但“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有没有其合理的内核呢? 我认为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是肯定的。而且至少有二点合理内核。 其一 ,“师道尊严”强调师严而后道尊,而后形成教师的权威。因此,首先这样的权威者形象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更严格要求教师自己( 这就是“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的合理内核之一学生虽然是平等的主体。但学生的特点还是待发展中的人。学生总体来说是未完成的人。其个性心理特征不是十分成熟和稳定,因而学生需要教师严格的要求,但教师要严爱结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对学生严格只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枷锁。教师除了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治学严谨,而不是外在地权威于他人。 其二,“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中“师尊”在当今时代依然十分必要。只不过尊重并 4 敬重教师的同时 不必屈从于教师的权威。首先,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重教师更是学生的美德。 其次,尊重教师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 可见,自我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而一个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他人真正尊重。因此,尊重教师是教师的需要, 更是学生的需要。学生要尊敬教师,这是学生的美德,更是教师获得教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的源泉。 再次,尊敬教师为师生交流提供 良好的预设渠道 怀特海曾主张对教育应怀有一种信仰,一种敬畏之心。而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尊敬、感恩之心,这为教师与学生双方心灵的相遇提供畅通的环境与气氛。 但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不能因为要尊重教师而屈从于教师的权威,致使学生盲从于教师。没有学生自己独立的批判与反思,不能建构自己的观点与思维方式。相反,唯有学生对教师的批判与反思及学生 自己思想观点与思维方式的重建才是对教师劳动成果最好的认可与尊重。因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与成长,对于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形象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形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把握不好容易产生教师放得开而收不拢的局面,也容易产生师生平等强调得过多,首席作用发挥不够。此外,“平等中的首席”形象对实践智慧更多的专家型教师更容易实现,对新手教师却会产生一定难度。新手教师由于在实践智慧、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相对专家型教师来说比较欠缺 ,无奈之下只有借助教师的权威者形象来维持教育教学。之外,“平等 中的首席”形象对教师的学识,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教育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会有更多与更高的要求。因此,学识与能力一般的教师要做到平等中的首席时容易产生较为吃力的感觉。 总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形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若能借鉴上述传统“师道尊严”的权威者教师形象中的合理内核,教师的首席形象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严格要求,对自己治学要求严谨,在学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上形成教师的威望,赢得学生的尊敬无疑会使教师的首席形象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与完满, 进而一定程度弥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形象的局限。 总之,教师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向平等中的首席形象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与人的发展的需要。但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也有一部分合理内核,可以借鉴这些合理内核使新的“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形象塑造得更丰满,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丰,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窦桂梅,师生平等对话,青年教师2008-1。 5
本文档为【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