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举报
开通vip

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2年,全市经济继续在快速增长的平台上进行,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增长速度以及企业信心指数均处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998-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12%以上的年递增率,...

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2年,全市经济继续在快速增长的平台上进行,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增长速度以及企业信心指数均处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998-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12%以上的年递增率,累计增长81.2%,年均递增12.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39.12万人,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276元,比上年增长13.0%。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第五次、全省第六次环境保护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规范环境管理,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市污染防治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始起步,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02年,全市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市)绝大部分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温州市区及瑞安市区的降尘量有所下降,酸雨污染依然严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三大入海河流中的鳌江以及平原河网、城市内河污染依然严重,大部分水库都处于中营养水平,温瑞平原地下水均为四类较差水,永强平原的地下水超量开采,水位下降严重,近岸海域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城市噪声污染依然严重。 二、水环境 状 况 本年度我市水环境绝大部分水体水质与上一年持平,个别水域水质略有变化。地表水54个市控及市控以上监测站位的监测结果表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类水质标准的站位有25个,占站位总数的46.3%,与上年度持平;?类水的站位比上年度减少4个;?类水的站位有3个,与上年度持平;劣?类水的站位有26个,比上年度增加4个,占站位总数的48.1%。我市地表水污染特征属有机污染型,水体溶解氧普遍偏低,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生化需氧量、高 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大部分水体重金属达到?类水标准。水域污染的分布是以城市或城镇为主体向外扩散,上游和水库的水质较好,各河网流经城市或城镇中下游河段受污染严重,水质较差,部分河段水质严重恶化。见图1。 图1 温州市地表水水质状况 入海河流 我市入海河流达到?类水标准的河段长度占75%,属于?类水的河段占 ?类水的占9.4%。和2001年比较,?、劣于?类水长度增加,?、15.6%,劣于 ?、?类水长度减少。 瓯江(温州段) 水质良好,瓯江干流和楠溪江所有河段全年平均均为?类水。除楠溪江碧莲断面由于功能要求?类水质,而溶解氧只达到?类水质而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外,其余各断面都能满足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飞云江 水质较好,?、?类水长度分别占81.2%、18.8%。除百丈漈水库及下游的飞云渡口、第三农业站河段为?类水外,其余均为?类水。除乌岩岭、飞云渡断面由于溶解氧达不到功能水质要求、百丈漈水库由于总汞达不到功能水质要求而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外,其余各断面都能满足功能要求。 鳌江 除埭头站位为?类水外,其余站位都为劣?类水。所有河段都不能满足功能要求。超功能标准项目为溶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等。 图2 三大水系满足功能要求站位百分率 平原河网 我市平原河网以劣于?类水质为主,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已丧失使用功能。2002年达到?类水质标准的站位有8个,占总河段长度的34.7%,?类水的站位有1个,占总河段长度的4.8%,?类水的站位有3个,占总河段长度的9.7%,劣于?类水的站位有21个,占总河段长度的50.9%。和2001年比较,?类水河段长度减少,?、劣于?类水河段长度增加。 市区内河 全部河段为劣?类水,全部河段都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和2001年相比,除九山站位由?类水下降到劣于?类水外,其余各站位水质类别没变。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温瑞塘河干流 ?类水河段长度占总控制长度的15.0%,劣于?类水的占85.0%。除郭溪站位能满足功能要求外,其余均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和2001年相比,各站位水质类别没变。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瑞平鳌塘河 ?类水河段长度占总控制长度的38.7%,劣于?类水河段占61.3%。所有站位都不能满足功能水质要求。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江南河网及入闽溪流 ?类水河段占60.2%;?类和劣?类水河段占39.8%。 乐清塘河 ?和?类水河段占53.0%,劣?类水河段占47.0%。 . 全市地面水水质状况图 水库 我市水库水质普遍良好,泽雅水库、珊溪水库、桥墩水库、十八玍水库、钟前水库、淡溪水库、仰义水库和龙潭坑水库都为?类水质,方江屿水库为?类水质,均能满足功能要求。方江屿水库为富营养水平,其余水库水质为中营养水平。 地下水 温瑞平原地下水均为四类较差水。永强平原的地下水由于超量开采,2002年平均水位-28.05米,比2001年下降了3.47米,已造成微咸及咸水的入侵,由于尚未建成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无法监测到地面沉降的实际数据,但若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3-5年内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瑞安平原的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汀田、塘下等地,主要沉降现象为井管上升、井台周边地面开裂等。 饮用水源 2002年,温州市区饮用水源地(山根、泽雅)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监测项目29个,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评价, 29个监测项 目监测结果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全市2002年新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10个,累计建成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47个。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2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64亿吨,比上年增加0.08亿吨,增幅为3.12%,其中工业废水1.05亿吨,比上年增加8.25%;生活污水1.59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废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74%,比上年增加1.8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0.31万吨,比上年减少2.74%。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15万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16万吨。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为1.2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0.70万吨,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0.56万吨。工业废水中镉、铅、砷、六价铬、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 2002年与2001年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对比 措施与行 动 进一步深化工业废水的治理,对全市制革、电镀等重污染企业进行专项整顿;继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中小污染企业基本做到入园生产;推广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全市已有20多套系统投入使用;严格监管,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设施运转正常率均达到90%以上。继续深化餐饮业废水治理,全年完成44家大型餐饮企业和546家小型餐饮企业的废水治理。 温瑞塘河综合整治 完成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全年投入4.62亿元进行十大截污工程与精品工程建设,占年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总投资额的88.8%,其中,截污纳管工程7992万元,河岸驳坎绿化工程5890万元,净化沼气及直排公厕工程2252万元,垃圾收集系统3700万元,精品工程及其它26400万元。排入河道的污水出口整改完成148个;污水管网脱节整改完成10处;公厕雨污混流整改完成24座;河岸驳坎230米,清淤3万立方;启动市区5条河的河岸修复、连接、护岸工程,完成岸边绿化工程4508平方米。调用珊溪、赵山渡水库及瓯江翻水站的1.2亿立方 清洁水,补充塘河水源,提高塘河自净能力。出台《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保护管理奖励办法》。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市区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一期10万吨建成投入正常运行,二期工程于2002年底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2003年6月份投入使用。龙湾永强片污水处理工程完成规划编制。平阳昆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6万吨/日已完成,2003年下半年可投入运行。 三、海洋环境 状 况 2002年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海水中部分因子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和铅,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近岸海域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7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造成我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因素有陆源入海污染源、海上流动污染源、海洋工程、海水养殖等,主要因素是陆源入海污染,依次有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 2002年共发生赤潮6起,累计影响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南麂列岛和苍南县海域是我市赤潮的多发区,多发生于4月下旬至5月。引发赤潮的生物以甲藻类为主,未发现有毒藻类。 海洋重点功能区情况 南麂海水浴场:2002年在游泳高峰期9-10月对南麂大沙岙海水浴场环境质量进行了每周一次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大沙岙海水浴场水质优良,PH值、溶解氧、粪大肠菌群等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适宜游泳和其他水上运动。 乐清湾:监测结果表明,乐清湾水质为超四类海水,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溶解氧、铅、镉、汞、石油类等指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和200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铜、铅、汞的浓度降低,但无机氮、活性磷的浓度升高,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措施与行 动 2002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加强。建成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心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属全国地级市先进水平,并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在平阳南麂本岛和洞头三盘岛分别设有海洋环境监测站,常年进行实时海上监测 并提供各种实时数据。通过对本辖区海域的环境监测、调查与监视工作,首次编制了《2002年温州市海洋环境公报》。 海上综合执法管理队伍"中国海监"温州海监支队与各沿海县(市、区)海监大队开始筹建,平阳海监大队已在南麂挂牌执法。 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赤潮监控区",通过对海区的赤潮监测及大规模赤潮的跟踪监测,全面掌握赤潮发生频率时空变化和受灾情况,进一步开展赤潮的预测预警工作,加强了海洋防灾与减灾工作。 四、大气环境 状 况 温州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除永嘉县外的各县(市)环境空气污染物年均值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空气污染的类型均为煤烟和汽车尾气并重型。酸雨污染严重。 城市空气 本年度温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级标准的有75天,占20.55%;达到?级标准的有281天,占76.99%;达?级标准的有9天,占2.46%。尘类污染比较严重,除达到?级标准的75天无首要污染物外,有264天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5天的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市区空气中污染物平均浓度的分布规律是:春、夏、冬季较高,秋季浓度最低,见图3. 图3 2002年市区空气中污染物平均浓度情况 温州市区及各县(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情况如下: 二氧化硫 年均值范围为0.002-0.054mg/m3,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平均值0.012mg/m3,与2001年基本持平。浓度比上年度有所增加的有温州市区、瑞安市、永嘉县,下降的只有乐清市,其余基本持平。全市以温州市区年均值最高,平阳、苍南、洞头最低。参见图4。 图4 2002年二氧化硫年均值 二氧化氮 年均值范围为0.010-0.085mg/m3,除永嘉县外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平均值0.029 mg/m3,与2001年基本持平。全市以永嘉县年均值最高,洞头县最低。浓度比上年度增加的有永嘉县、平阳县、温州市区,下降的是泰顺县、文成县、瑞安市,其余基本持平。见图5。 图5 2002年二氧化氮年均值 总悬浮颗粒物 年均值范围为0.049-0.198mg/m3,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平均值0.118 mg/m3,比2001年有所升高。全市以泰顺县、瑞安市年均值最高,文成县最低。浓度比上年度增加的只有泰顺县,有明显下降的是苍南县,其余基本持平。见图6。 图6 2002年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 可吸入颗粒物 温州市区PM10日均值范围为0.022-0.264 mg/m3,年均值为0.075mg/m3,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2001年基本持平。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 按各污染指标年均值浓度为基础进行计算,各县(市)城区空气质量污染指数范围为21-72,平均为45,比2001年(43)有所增加。全年平均空气质量为优的有苍南、文成、洞头、平阳、乐清城区,其余各地平均空气质量为良。 图7 温州市区及各县(市)空气质量污染指数 降尘 温州市区年均值6.74吨/km2?月,比2001年减少了0.89吨/km2?月;瑞安市区年均值2.95吨/km2?月,比2001年减少了0.73吨/km2?月,都达到省定标准。 酸雨 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及永嘉县五地酸雨污染均较为严重。2002年五地降水测点共设5个,采集降水样品498个,其中酸雨样品417个,五地降水pH值年均值分别为4.45、5.01、4.58、4.53、4.90,酸雨率分别为90.2%、64.6%、97.4%、92.3%、78.2%。根据省定标准评价,温州市区、乐清市和苍南县属重酸雨区,永嘉、瑞安市属较重酸雨区。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2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5.83万吨,比上年增加9.18%,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70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13万吨。全市烟尘排放总量为0.9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0.89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 为0.0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447吨,比上年增加2.26 %。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分 别为96.59%、93.14%、94.48%。 2002年与2001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 措施与行 动 实施"两控区"污染防治规划,巩固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完成烟控区内燃烧设备的100%复测工作。继续开展"一部三沿"烟尘污染整治工作,开展工业园区小型锅炉烟尘专项整治工作,加大低硫煤推广和市区用煤的监督监测力度,市区严格控制新安装燃煤锅炉。 加大餐饮业油烟治理力度,全年共治理800多家餐饮企业油烟,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减少了污染纠纷。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进出工地车辆必须清洗上路。完成了温州矾矿二氧化硫治理工程,极大改善了矿区大气质量。 五、城市声环境 状 况 2002年温州市区噪声总体水平和2001年基本持平,城市噪声污染依然严重。生活噪声影响范围依然最广,但比上一年缩小, 交通噪声对城市声环境干扰强度最大。在影响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中,工业噪声源占5.1%,建筑施工噪声源占5.1%,交通噪声源占4.7%,社会生活噪声源占53.9%,其它噪声源占31.2%。 图8 2002年温州市区环境噪声声源构成图 功能区噪声 2002年市区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62.5%,其中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为25%;各类标准功能区中,昼间噪声以及二类区夜间噪声全年平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一类居民文教区和四类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夜间噪声超标最严重,以四类区夜间噪声超标最多,超标8.8分贝(A声级,以下同)。与上年度比较,各功能区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区域噪声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声级范围为48.6-68.4分贝,平均等效声级为57.6分贝,比2001年下降0.1分贝。 交通噪声 我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范围为65.0-72.9分贝,超标率为18.1%,平均等效声级为68.3分贝,比2001年上升0.2 分贝。 措施与行 动 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制度,开通"96310"城市执法投诉电话,24小时严肃查处夜间建筑施工、娱乐等各种扰民噪声问题。继续强化"6.5"环境日至7月上旬中、高考期间噪声特别管制工作。继续强化城市噪声控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噪声达标区成果,基本淘汰市区学校、单位高音喇叭,全市到2002年底,累计建成噪声达标区(块)9个,面积119.97平方公里。 六、固体废物 状 况 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118.76万吨,综合利用量为99.3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3.63%;处置量为16.80吨,处置率为14.15%;贮存量为0.98万吨,贮存率为0.83%;排放量为1.66万吨,排放率为1.40%。 城市生活垃圾 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43.90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总量为35.2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18%。 措施与行 动 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和危险废物转移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实施危险废物经营 许可 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使用许可 证和转移联单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对危险废物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做好全市固体废物调查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医疗废弃物、制革污泥、电镀污泥等各类固体废物的出路,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 2002年,温州东庄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完工,该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九千万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可达320吨,年发电2500万千瓦时。温州(临江)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2年底竣工,于2003年2月投入运行, 该工程总投资一亿八千万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600吨,年发电5940万千瓦时。2002年8月,温州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投资二亿五千万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900吨,年发电8910万千瓦时。 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和温州维康医疗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筹)合作的温州市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已报市计委立项。预期目标是温州市范围内的各医疗单位所产生的所有医疗废弃物。设计处理能力为32T/D,预计总投资额1500万元。 七、自然生态环境 状 况 耕地\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外来人口增加,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制约因素。一方面,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占用了大量耕地,而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使得耕地保有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非农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对有限,导致非农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又日趋紧张。 全市土地总面积122557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7813公顷。 耕地面积245103公顷,人均耕地0.033公顷。 2002年农用地转用审批2926公顷,耕地减少5205公顷,其中非农建设实际占用耕地2197公顷,生态退耕267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及其它用地占用耕地2.75公顷,同期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2497公顷,增减相抵全年净减耕地2708公顷。耕地占补基本平衡,但耕地总量呈下降趋势。 建设用地面积71617公顷。全年建设用地减少40公顷,新增2147公顷,年内净增加面积2107公顷。由于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建设用地将呈不断增加趋势。建设用地减少主要是闲置宅基地整理成为耕地。 未利用地189098公顷。全年未利用地减少882.73公顷,新增18.10公顷,年内净减少面积864.63公顷。由于土地整理开发增加对未利用地的利用,土地利用率在不断地提高。 耕地总体质量下降趋势有所缓和,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量有所上升,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得到一定的控制;通过大规模的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交通设施大幅改善。新增耕地质量低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环境污染带来的灌溉水源污染和雨水酸度升高对土壤生态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森林资源 据"九五"森林资源清查,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71.1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3.6%;有林地面积65.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3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6%(全省平均59.4%),比10年前增加了13.3个百分点。在我市森林面积中,70.4%属于生态功能较弱的松、杉针叶纯林,23.5%属于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而生态防护功能较强的阔叶林仅占4.2%。 2002年发生森林火灾94起,森林受害面积656.6公顷,损失林木蓄积8974立方米,幼树99.3万株.森林火灾发生率为每10万公顷17.7次,火灾受害率为0.96‰,均低于省定标准。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4.42万亩,松毛虫危害呈下降趋势,但柳杉毛虫暴发成灾,仅文成县发生面积就达4.5万亩,松材线虫病对我市森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生物多样性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由于复杂多变的地形和多种多样的小微域气候环境,形成众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可分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山地矮林、山地灌丛等七个类型。我市有木本植物112科、378属、1016种,其中已查明有25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陆生野生动物93科507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52种,省级保护动物35种。 我市海岸线曲折绵长,海洋及湿地辽阔,径流众多,为多种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海淡水俱有,属于资源较丰富地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5种,较常见的有鼋、中华鲟;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8种,大部分在近年仍有发现,其中较常见的有大鲵、江豚、宽吻海豚、黄唇鱼、海龟、花鳗鲡、水獭等,分属2门、4纲、10目、19科,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种类的1/2强。 自然保护区 截止到2002年底,我市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达43293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县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7%。 生态示范区 2002我市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进一步规范生态示范乡镇验收程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建设,平阳县南麂镇、苍南县望里镇、永嘉县大若岩镇、洞头县大门镇、瑞安市曹村镇等五个乡镇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镇,乐清市四都乡被省环保局核准为省级生态示范乡,泰顺县于2002年3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措施与行 动 农田建设与土地管理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型保护转变,将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将优质园地进行整理纳入基本农田进行管理;严禁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取得成果,全市2002年度共建成标准农田28860公顷,累计建成标准农田71373公顷,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的格局,改善了田间的交通条件,提高了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耕地 继续开展农地整理,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农地平整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加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实施滩涂围垦造地工程;继续实施"稻草还田"工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降低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量。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努力推广建设用地集约化,实施工业用地园区化,农村居民点住宅用地公寓化,充分利用建设存量土地,合理规划和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严格建设用地的管理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占补制度,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审批用地;加强土地监察巡察,制止违法用地行为。 农村农业管理 放心农产品行动 2002年,放心农产品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温州放心农产品、浙江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年底,全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6家,"苍果"四季柚等7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今年新增5个;国际、国内有机茶生产企业4家,4个名茶获有机茶认证,其中泰顺雪龙集团有限公司的"承天雪龙"获欧盟认证;"爱尔"玉米等19个农产品获浙江绿色农产品认证,瑞安市高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粮油基地等15个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九峰"鹅肥肝等33个产品获温州放心农产品认定,永嘉县瓯北镇新建畜牧场等146个基地获温州放心农产品基地认定;建设了温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8个检测站以及50个蔬菜农残检测点,初步构筑了"食无忧"工程框架。 畜禽养殖业整治 2002年,市区通过划定畜禽禁养区,建设畜牧科技园,调整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改造原有畜禽养殖设施,实施畜禽废弃物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生物处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区和瑞安市共拆除、整改畜禽养殖棚屋828户,面积13.43万平方米,拆迁家畜9.38万头、家禽57.05万羽,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农药化肥使用 2002年7月1号开始,全市禁止使用甲胺磷等"两高"农药。积极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以准确的预测预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在水稻种植上,全力推广"5%锐劲特"等高效低毒农药,替代原有的使用剂量大、残留量大的农药,同时做好用药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我市近几年内基本没有因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全年推广平衡技术面积98万亩,亩减少化肥用量(按纯养分计算下同)2公斤,计196万公斤,推广水稻专用肥25万亩,亩减少化肥用量3公斤,计75万公斤,机械化肥深施面积129万亩,亩减少化肥用量0.5公斤,计64.5万公斤,合计减少化肥用量335.5公斤。秸秆机械还田103.5万亩,秸秆覆盖与堆腐66.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1100吨。 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 2002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437公顷,封山育(护)林面积20.01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920万株,参加义务植树284.8万人次。 编制完成《温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全市规划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7.94万公顷, 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1.7%。突出重点,狠抓、千里绿色通道工程、平原城镇绿化工程、特色林业基地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在三大水系源头禁止天然林砍伐,对省下达的22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实行封山育林护林,完成退耕还林960公顷;建成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三大江等绿色通道建设118公里;完成绿色长廊造林910亩,市区公共绿地建设超额完成了三年增加300万平方米总任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林木限额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和林地管理工作;建立了可以对造林、采伐、林木自然生长实行动态管理的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绿剑二号行动",从重从快查处了一批破坏森林资源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案件,全市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270起。狠抓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形势明显好转,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强化森林病虫害测报和检疫执法工作,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开展全面防治,特别是加大了松材线虫病的防范工作力度。 生物多样性保护 泰顺、永嘉两县建立自然保护小区12个,总面积达2700公顷。 进一步加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管理,4月份组织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编写发放《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资料》7000多份。对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进行认真审核,严格管理,签订责任书,建立台帐制度,严防超范围经营和驯养。全年共出动林业公安、林政执法人员800多人次,处理违法经营野生动物案件68起,收缴放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704只,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眼镜蛇等357条。完成温州市重要野生经济植物调查和开发利用研究。 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常识、保护管理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4000多份。严厉打击非法海洋捕捞和内陆水域电、毒、炸鱼及非法销售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开展有组织的执法专项检查12次,共检查饭店酒家上百家,查处违法经营案件48件,违法驯养繁殖2件,没收花鳗鲡102条,鲟鱼76条。9月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一齐行动,在全市开展了"绿剑保安全"综合执法大行动。 水土保持 建立健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编报、审批和监督检查制度,全市编报和审批295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42平方公里,其中:乐清1.02平方公里,平阳12.00平方公里,文成16.00平方公里,永嘉11.80平方公里,泰顺10.00平方公里,洞头1.70平方公里,瑞安10.00平方公里,苍南8.00平方公里,瓯海20.00平方公里,鹿城1.00平方公里,龙湾4.90平方公里。 其他 市环保局、林业局、建设局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对我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联合检查。我市乐清欣欣种猪 净化工程建设项目、乐清市四都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苍南县安盛场稻秆气化/ 莒溪马蹄笋有机基地等3个项目列入全省"三个十"示范工程项目并积极推动实施。完成苍南矾山镇生态规划国家级评审工作,并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完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整理、分析和编写《温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总结报告》及平阳南麂、泰顺乌岩岭典型案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八、环境管理专题 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2002年度环境保护责任书,将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各项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位。一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各项任务,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为强化考核力度,出台《温州市2002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评分标准》和《温州市1998-2002年任期环保目标责任书评分标准》,将考核要求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瑞安市、龙湾区、洞头县政府被评为"2002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 建议、提案和信访 2002年,全市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7419件,比上年减少1.70%。其中来信总数6794件,已处理6413件,处理率94.39%,包括水污染1426件,大气污染2712件,固体废物污染194件,噪声污染2565件,电磁辐射污染4件,发明、建议类1件,行业作风类11件,,其他40件,电磁辐射污染来信为首次出现。来访625批,已处理584批,占93.44%,包括水污染113批,大气污染313批, 固体废物污染14批,噪声污染147批;人大议案29件,政协提案81件,已全部办理。市本级全年共接"110"举报电话783个,其中转各县(市、区)处理235个,市本级调查处理534个,正在处理14个,处理率为97.4%。接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转来的"96150" 投诉353个,其中转各区处理200个,市本级处理153个,处理率为100%。市长专线转来投诉15个,已全部办理。 建设项目管理 2002全市审批建设项目数2804个,比上年增加44.1%,否决建设项目98个。其中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数为2731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97.4%,比上年有所上升。全市建成投产应执行"三同时"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701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701个,执行率和合格率均为100%。 环境执法 2002年,我市开始实行市区环境监测和处罚"两统一",即市环保局对市区(鹿城、瓯海、龙湾)环境实行统一监测,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统一处罚。从实际运行来看,"两统一"切实加大了对信访举报的调查处理力度,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力度,解决了三区各自为政,执法力量分散,同类环境违法行为受罚不一,执法力度不平衡的矛盾。 2002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30起。审理行政复议案件3起,维持2起,撤销1起。 排污收费管理 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认真履行排污费减、缓、免制度。2002年全市依法征收排污费9570.74万元,其中超标排污费6155.71万元。同时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全市共有4632家企业依法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的反映了一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强化了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 环保产业 截止到2002年,全市累计获各种专利20个、各种奖项15个,3个新产品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开发计划,5个环保产品技术获得国家最佳实用技术,3个环保产品获得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项目,2个项目获2003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47种环保产品取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环保产品认定和认可证书,7个产品荣获环境标志产品,环保产品市场初步实现了规范化。 2002年新增通过ISO14001认证单位6家,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20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13家企业开展ISO14000认证活动。 环境保护投资 2001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为24.1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8%,比2000年减少0.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1亿元,比2000年减少29.1%;工业污染防治投资2.21亿元,比2000年略有减少,工业污染防治投资中治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其它所占比例分别为34.0%、3.4%、0.5%、2.2%、59.9%;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33亿元,比上年增加9.0%。 环境污染与损害 2002年全市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3次。按事故程度分:特大污染事故1次,较大污染事故3次,一般污染事故9次;按事故类型分:水污染事故10次(其中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4次),大气污染事故3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4人(其中死亡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55万元,农作物受害面积12284平方米,污染事故罚款总额10万元,赔款3万元。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开展系列丰富生动的宣传活动。编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手册》;评选首届十大环保公益使者;举办环保公益广告和环保隽语征集比赛、环保"创模杯"摄影比赛和现场环保少儿书法比赛;组织在广场、乡镇免费播映系列环保题材电影;组织老年骑协周游宣传环保。积极开展"绿色宣传"和"绿色创建",组织"绿色消费"宣传,与市建设银行共创"绿色银行";创建1所国家绿色学校(水心二小)、13所省级绿色学校、2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4个市级绿色社区,开展幼儿园环境教育试点工作。围绕我市重点环境问题,制作大型图片展示,进行环境警示教育。
本文档为【2002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