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举报
开通vip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 值取向 2009年第4期现代大学教育39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刘桂梅彭忠益 摘要:传统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理想化,抽象化和知识化倾向,道德教育与生治世界 脱节,变成了单纯的 思想品德知识灌输.研究认为,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回归生活世界是 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 值取向,是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德育改革;生活世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 值取向 2009年第4期现代大学教育39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刘桂梅彭忠益 摘要:传统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理想化,抽象化和知识化倾向,道德教育与生治世界 脱节,变成了单纯的 思想品德知识灌输.研究认为,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回归生活世界是 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 值取向,是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德育改革;生活世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4—0039-05 当前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低下已是不 争的事实,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尤为强 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道德教育远离生活世界 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内 涵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但是,大多数讨论尚停留在 观念的层面上,批判性远多于建设性,使这一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失去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重新认识道德教 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从哲学的高度回答道德教育 如何回归生活世界的问题,既是高校德育改革创新 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 生思想道德水准的现实需要. 一 ,"生活世界",一-/l 归生活世界" 的阐释与"回 的德育解读 在存在论意义上,生活世界是无法用语言和理 论完全揭示出来的,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复杂, 生动而鲜活的,无法从内涵和外延上下一个精准的 定义.出于论述的需要,这里仍不得不对生活世界 给出一个大致的阐释.' 生活世界概念源于哲学界,由西方现象学创始 人胡塞尔1936年在其着作《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 验现象学》中率先提出.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 是一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实在,经验,直观的世 界,是日常的,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存在.生活 世界是相对于科学世界提出的,生活世界是科学世 界的基础,科学世界是把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 出来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胡塞尔还将生 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 界".从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可看出,他的生 活世界本质上是一种直观的,主观的,理论的生活 世界,他所说的"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回到 日常生活世界,最终回到原始生活世界.【2J20世纪 中期以来,随着西方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现代 西方哲学家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视角对生活 世界概念进行理解,但科学主义拘泥于"知性的 生活世界",人本主义局限于"意义的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活世 界的概念,更没有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但在其博大 精深的哲学体系中蕴含着关于生活世界的丰富内 容.第一,生活世界的实质是人的现实生活.传统 哲学研究人,遵循着实体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设定 人有先在的,前定的,与生俱来的本质,导致对人 的抽象化,实体化的理解.这样所理解的人决不是 生活于现实世界之中的人,无论在其前面冠以多少 "现实"的字样,他仍然是抽象的人,他所生活的 世界也不是现实的生活世界,而只能是想象中的天 国(彼岸世界).在马克思看来,生活世界是现实 的,具体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现实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 实生活过程".【3第二,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人 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社会存在 收稿日期:2009—04—15 作者简介:刘桂梅(1965一),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保险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哲 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长沙;410114;彭忠益(1964一),男,湖南宁乡人,博士,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 院教授,主要从事公共领导与地 方治理研究;长沙,410083. 40刘桂梅,彭忠益: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决定社会意识",[4]6o"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161.在马克思 看来,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既不能像从前的一切唯 物主义那样只是从直观的客体形式去理解,也不能 像唯心主义那样只是从抽象的精神活动去理解,而 应该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 样理解的生活世界就不再是静止的,先于人的纯客 观的自然界,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创造 的,对人来说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第三,生活 世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通过实践,自 在的自然和抽象的主体(人)都获得了现实性. 这样,人生存和发展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就是 "现实的自然"和"现实的人"相统一的世界.在 这个世界中,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就不再是脱离 实践活动的抽象实体,世界也不是实体统一性的世 界,而是人与自然功能统一性的世界.马克思从来 不谈论与人无关的自然,世界或存在,只讲人的现 实世界.有学者认为:生活世界概念不外乎就是马 克思本人所说的"生活","实践",可以说,生活 世界即另一种形式的实践话语._5这或许就是对人 的生活世界是现实世界较为深刻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显然,马 克思主义超越了西方理论哲学和知性哲学的传统, 开启了通往"生活世界"理论之门. 道德与生活从来是密不可分的.人的生活和动 物的生存之根本区别,在于人不仅需要生活在一个 物理世界中,还需要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意义 世界的构建对维持个体与社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 要,因为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人生意义.从本质上 讲,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只 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人生要有意义, 离不开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一系列的关系准则和行为 规范,其中包括道德准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传统道德教育与生活存在脱离倾向,使道德教育的 效度变小,信度变低,力度变弱.从发生学的角度 看,道德教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离开了社 会生活,割断了与生活的联系,其结果是可想而知 的.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没有生活作中 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 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I7着名哲 学家休谟也说过:"如果道德对于人类的情感和行 为不是自然地具有影响,那么一切有关道德的高谈 阔论均显得徒劳无益,而且,没有事情再比一切道 德学者所拥有的大量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和教条那样无益的 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从表象上看,是 克服道德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状态,达到道德内 化,德性提升的目的;从哲学观和方法论看,则是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在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寻找德 育创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生成性哲学思维方式.德 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世界与生活 世界的融通,实现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和科学世界道 德教育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生活世界作为 道德教育存在和个体道德形成的基础,以回归生活 世界作为德育改革创新的基本取向,以学校日常生 活教育作为道德体验,德育生成的重要途径,从而 构建道德教育的导向性,实践性,和谐性.换言 之,就是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回到生活中 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动态多变的生活世 界,对其学习,交往和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各种生活 境遇做出具体指导,教会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 适应,管理和创造生活,确立生活目标,明确生活 意义,积累生活经验,进而认清自身价值,强化责 任意识,提高道德修养. 二,高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客 观必然性 从概念的阐释和理念的解读中,不难看出,道 德与生活的相互依存赋予了教育的生活意义,道德 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植根于生活世界,才能具 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走出困境的必 由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这一着名报告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 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 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是一个脱离现实的 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 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种情 况在高校德育领域同样存在.长期以来,高校道德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倾 向,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目标上,过于理想 化.道德教育远离现实的生活根基,往往成了 "高,大,空"的道德说教和远不可及的圣人理 想.二是内容上,过于抽象化.忽视或无视学生对 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缺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价值体认,个性发展,和谐相处等内容,往往成为 刘桂梅,彭忠益: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41 纯粹的概念原理传授和德育课程学习.三是方法 上,过于知识化."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而不注 重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缺乏道德实践的锻 炼"._】这种强调以道德知识为本位的"美德袋" 式教育,最关心把人培养成预先设想的什么类型的 人,却忽视了个体生长环境的差异和道德品质的养 成,往往造成知行脱节和道德上的双重人格.例 如,关于"诚信"的教导和理论人人都谙熟于心, 可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危机"却越演越烈;人 人都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可见死不救的围 观场面却屡见不鲜.高校德育要摆脱现实的困境, 克服传统的缺陷,就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其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全球化,信息化, 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日益 密切,开放并呈现诸多变化.一方面,主体利益, 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参与等进入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层面,适应社会变化,关心社会 生活,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等成为培养 理想人格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各种文化,信 息,思想鱼龙混杂,渗入校园.这些既对学生开阔 视野,适应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学生参与社 会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德育改革提出了新的 挑战.德育始终是关于人且提升人的教育,而人又 是处于真切,实在的现实生活中,因此,德育要充 分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就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关心社会 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并自觉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主 体意识,塑造理想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新型人才. 再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 内在要求.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 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德育则更加强调需要 的内化,价值的认同,因为道德不仅有社会价值, 而且有个人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的全面 实现是德育的唯一目标;相反,忽视个人价值,排 斥个体发展,德育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当代大 学生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和强烈的成才愿望,他们接 受现实的道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符合学生需 要和自我价值认同的道德教育,才能激发起学生学 习的动机,进而调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与 "对象性活动",所学的道德内容才能被接纳,体 悟和内化.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就是以学生的 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让社会的道德指针和标尺 "生长"在学生个体生活的经验基础之上,从而使 道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最后,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 主流趋势.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回归生活 世界,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在1989年"面向21世纪国际 教育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 展委员会提出了"学会关心",指出教育是面向未 来的事业,要培养青少年一代关心自己生活周围的 一 切,要有"全球合作精神".时隔2O年,在 2009年上海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中外教育专家达 成了"培养全球视野公民"的共识.如果说从 "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是"学会生活"意 义的不断深入;那么,从"全球合作精神"到 "全球视野公民",则是融人现实世界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学会生存"表现了人类教育适应社会, 适应环境的自觉,那么,"学会关心"则体现出了 教育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人本身的深刻情 怀,"全球合作精神"即"学会做人"则突出了人 的情感和理想,"全球视野公民"则已经开始步人 人们的日常世界观教育.可见,国际教育目标正一 步步朝着关注和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方向演进,教育 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越来越凸显.这种教育理 念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引导大学 生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应成为我国高 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三,高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现 实可能性 生活世界是德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德育的目 的和归依,同样,德育也从各个方面与生活世界融 合,德育自身的特性为其回归生活世界提供了现实 可能性. 第一,从德育的产生来看,其发源于生活的需 要.德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才出现 的.在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过程融为一体的."在野蛮人中也同样流行着大人 对小孩的说教.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使儿童在实践 中,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氏族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 为".【l原始社会道德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为 42刘桂梅,彭忠益: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才有道德的产生.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教育产生后,道德教育越来越从社会生活中 分离出来.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道德发生了分 化,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符合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原则 与规范,逐步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观 念,使其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德育.由此可以看 出,社会生活是德育的生长点与作用点,是它唯一 的基础,离开了社会生活,德育就失去了其存在的 合理性. 第二,从德育的内容来看,同样也来源于生活 世界,是"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 响"._13_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 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 实际生活过程".D3]"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 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 识"._1这就是说,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生活过 程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德育完全可以做到根植于 生活之中,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在生活中充 实内容,并在生活中检验成果. 第三,从德育的目的来看,是为了生活,即生 活中的人.德育源于人们生活的需要,目的是为了 人们更好地生活,为了个体生命的发展.正如陶行 知所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活的变化,使 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L1德育能提供开启生活大 门的钥匙,教给人们以坦荡的胸襟,宽阔的心情, 达观的性格热烈地拥抱生活,投人生活,珍爱生 活,从而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开发情 感,开启理智.同时,德育时刻关注人的生存状 态,生活方式,用价值理想和观念引导,改变人的 现实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对新生活的自主探寻和追 求,从而导向理想的幸福生活. 四,生活世界的和谐:高校德育 改革创新的实现 当代道德教育只有在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中迎 接挑战,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功能.为此,必 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的关系.德育回归 生活世界,是对那种脱离生活尤其是过于追求理想 化,形式化,教条化的德育的一种修正,或者说, 是对德育有效性问题反思的必然结果.德育回归生 活世界,不是无条件地迎合现实生活,更不是要把 德育和生活直接等同起来,甚至用生活来取代德 育,而是立足客观真实的生活或直面现实生活本 身,从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发展的角度对生活进 行审视,以充分挖掘不同生活的德育意义.因为生 活是多向的,有些生活是积极的,健康的,具有积 极的教育意义,而有些生活不仅没有积极的教育意 义,甚至是具有负面效应和反教育意义的,不健康 的和不道德的生活只能培养出不道德的人格.在不 回避生活中消极方面的同时,道德教育应在真实的 生活环境中尽可能体现其积极有为的一面,围绕道 德的改善和人性的生成这一主题来利用生活,改造 生活和干预生活.所以,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不是停 顿或滞留于生活世界之中,而是在生活世界视野下 得到改造与超越. 其次,生活世界的德育与科学世界的德育的关 系.生活世界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熟识的世界,是 鲜活的,完整的人文世界,它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 感.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抽象化,理论化,以 生活世界为基础.道德教育分为生活世界的道德教 育和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二者对人的道德的生成 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生活世界的到底教育更为根 本.道德教育向Et常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是用日 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取代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 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从 日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中分化出来的,在道德教 育中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奠定了人的道德知识基 础,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道德教育是盲从的,非理性的道德教育.然而,科 学世界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而 独立承担人的道德教育.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不能 很好地促进人的德性的形成,不是完整的道德教 育.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完成道德教育中可 言说的一部分,而不可言说的部分需要在生活世界 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因此,道德教育必须表现为生 活世界和科学世界道德教育的整合. 再次,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长期以 来,我国的德育注重和推崇的是社会需求,强调社 会利益和个人义务,而忽视了个体需求与作为一个 社会成员所应该享有的正当利益与权利."利己的 目的,就在它的受普遍性制约的实现中建立起在一 切方面相互依赖的制度.个人的生活和福利以及他 的权利的定在,都同众人的生活福利和权利交织在 刘桂梅,彭忠益: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43 一 起,它们只能建立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同时也 只有在这种联系中才是现实的和可靠的.这种制度 首先可以看成外部的国家,即需要和理智的国 家"._l所以生活化德育重视个体需求,但并不等 于忽视个人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而是主张个体需 求与社会责任的相互促进.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社 会中,人的需求体系呈现出丰富化的特征,包括物 质性需求,精神性需求和社会综合性需求或发展性 需求等.个体的需求体系具有其社会性和个体性相 结合的特点,片面强调需求的社会性或个体性,都 会影响到德育整体功能的发挥.为此,必须研究探 索把社会性需求和个体性需求统一起来的有效途 径,既尊重个人的正当需求和索取,又要教育广大 学生把个人"需要"和"责任"统一起来;既要 帮助学生增强效率,效益观念,又要积极倡导社会 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以实现个人需求满足和社会 需求满足的统一. 五,结论与展望 高校德育转向生活世界的变革,对当代整个国 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全球 化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 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常生活和非日常 生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教育事业要想得到发展, 就必须摈弃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教条主义, 面向中国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现实问题. 只有这样,它才能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而得到发 展,并指导现实社会实践.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 的发展,是主体不断提升和不断解放自己的过程, 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归宿,做到以 人为本,并以此来说明社会发展的意义.在当代中 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发 展从人的依赖性阶段推进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 人的独立性阶段,从而为自由个性阶段的发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德育自 其诞生起就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任务. 目前德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能抹煞 这种教育的内在优势,恰恰相反,如果能够真正正 视这种问题,并自觉将高校德育引导向回归现实世界 的方向上来,高校德育的发展前景还是异常广阔的. 总之,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 有脱离生活的道德认识.因此,德育必须从政治 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到生活 世界之中,了解学生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关注教育客 体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此基础上 生成,设定德育主题,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 解,体验,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从而在根本 上达到德育的本始初衷.口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张庆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21. [2]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有三种涵义:第一种是狭义的生 活世界概念,第二种是作为特殊的世界的生活世界概 念,指人们各自的实践活动领域所构成的特殊世界;第 三种是广义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与人有关的一切世界.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邹诗鹏.生活世界话语的困限与生存论的自觉[J].教学 与研究,2000年(5):l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319. [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1:85. [8]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1: 495.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M].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79:14. [1O]刘正正.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 视大学,2007(1):25—26. [11]Tolman,E.C.Purt~sivebehaviorinanimalsandmen[M]. NewYork:Appleton—Century,1932:120. [1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49.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73. [15]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105. [1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 (责任编辑曾山金)
本文档为【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50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8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