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徐滇庆:制度创新与修修补补

徐滇庆:制度创新与修修补补

举报
开通vip

徐滇庆:制度创新与修修补补徐滇庆:制度创新与修修补补 民营银行是历史发展潮流。既然外资很快就要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那么,没有任何理由将民间资本拒于门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已经用不着争论了。当前,争论集中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路径选择,到底是“新设”还是“改造”, 邱兆祥教授认为,“鉴于我国中小银行已为数不少,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对现有风险不大的中小银行(特别 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轨道应当是最佳选择。如果抛开现有的数以万计的中小银行,大开政策之门,另铺新摊 子,放手组建新的所谓民营银...

徐滇庆:制度创新与修修补补
徐滇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与修修补补 民营银行是历史发展潮流。既然外资很快就要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那么,没有任何理由将民间资本拒于门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已经用不着争论了。当前,争论集中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路径选择,到底是“新设”还是“改造”, 邱兆祥教授认为,“鉴于我国中小银行已为数不少,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对现有风险不大的中小银行(特别 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轨道应当是最佳选择。如果抛开现有的数以万计的中小银行,大开政策之门,另铺新摊 子,放手组建新的所谓民营银行,那么成本、风险和收益很可能会不成比例。因此,那种主张通过新设立一批民营银行来实现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做法是不可取 的”。显然,邱教授主张对原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改造,而认为新建民营银行是不可取的。我愿意就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和邱教授商榷。 我和 许多学者具有相同的看法: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只要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效率,完善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改革方法可以不拘一格。能够改造的就改造,不能改造的 就新建。近年来,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工作也是遵循着这个思路探索的。为什么主张新建的呼声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在于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学者们发现对现 有基层金融机构改造的难度实在太大了。换句话说,修修补补恐怕走不了多远。 邱教授的建议具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限定条件:“对现有风险不大 的中小银行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请问“风险不大”的中小银行有几家,我们在调查 经研究中确实发现了一批比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农村信用社。他们的 验给了我们很多教育和启发。在这些比较好的基层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完全有可能改组成新的股份制银行。可是,这样的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即使不是凤毛麟角,也是 屈指可数。在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大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数额很高,金融风险很大,从本质上来讲,这些金融机构几乎是不可改造的。之所以得出这个结 论有下列五条理由: 第一,缺乏改革依靠的力量。 在任何改革中都有“改革者”和“被改革者”。当前,那种各个阶层都皆大欢喜的改革早已完成,容易改的任务都已经改了,剩下来的都是硬骨头。正如《了望》杂志所指出,“改革的社会基础也在发生变化,已由改革初期各方面普遍受益转变为部分受益,部分受损的‘复杂格局’”。 目前基层金融机构依然保留了很强的计划经济特色。由于过度强调金融体系的连续和稳定使得金融行业中许多人的思维模式天然地排斥变革。人事系统的巨大惯性使得旧体制具有超稳定结构。即使引进一些局部改革,要不了多久,又会回归原状。 在基层金融机构中,尽管许多员工都认识到金融改革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他们对自身在改革中的前景充满疑虑。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基层金融机构 缺乏合格的金融人才,冗员甚多,效率很低。改革必然意味着精兵简 政,也许超过一半的银行员工要另谋生路。基层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执 行上级改革政策,又要代表银行员工的现实利益。几乎所有的银行管理人员在口头上都说,再不改革不行了,但是,涉及到自己部门的利益时,耳边听到的大多是反 对的声音。如果在改革中遇到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利益冲突,高层管理人员很容易站到员工(包括他们自己)的立场上与国家、集体争夺利益,而国家的代表几 乎总是缺席。国家利益是软的,集团利益是硬的,对上级改革指示能拖就拖。有些金融官员认为,即使改革也要在自己任期满了之后,请下一届班子考虑。人们常说 的阻碍金融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指的就是那些依靠金融垄断来维持个人、集体利益的银行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在金融改革中很难保留原有的收入、行政级别和分配 资源的权力,金融改革无异于“过河拆桥”,断了自己的前程。他们习惯于旧的金融体制,也只有依赖旧体制才能取得对自己的未来的保证。 就 象医生不能给自己看病一样,由于在基层金融机构中缺乏改革的依靠力量,使得改革没有动力。改革到了自己头上,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正如陈彩虹在“改革悖 论”所指出的那样,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改革依靠的力量正是改革要弱化或消灭的力量,这样的改革具有逻辑上的不可操作性。 这是基层金融机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的根本原因。 第二,产权代表主体不明确。 委托~代理关系的设计是现代企业理论的 核心。要把一个企业办好,必须严格分离所有者的控制权和代理人的经营权,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靠人治,也许 改革一样,金融改革必须由可以兴旺一时,却不能长治久安。如同所有的经济 产权主体来设计、组织和推进。可是,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很不清晰。简直弄不清产权主体究竟是地方政府、某个部门或某些个 人。那些合作制的金融机构的产权更为复杂。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由谁来保障所有者权益,在产权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贸然推进改革必然会造成国有或者集 体资产流失。明确这些基层金融机构的产权归属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某些金融机构的资产就象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这是基层金融机构改革难的另外一个重要 原因。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引进几个小股东并不一定能解决基层金融机构改革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反而这些股东的权益很可能和国家、集体资产一样受到侵蚀。 第三,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点,任何外部单位都很难掌握商业银行的内部信息。某些中小银行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相当严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成了一群经 理和员工的谋求集团利益的独立王国。也许可以通过小修小补来提高一些经营效率,但是要触动根本体制,连门也没有。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往往遭遇到银行中层相 当广泛的抵制,使得制度创新始终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 第四,金融家缺位。 如同国有企业改革一样,如果能够挑选到一个 优秀的企业家,并且他能够得到充分的授权,那么即使维持原有的国有体制也同样可以把企业办得有声有 色。实践证明,凡是优秀的中小金融机构中都有一个很好的 带头人,在他的周围有一个高效率的业务班子。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基层金融机构从诞生那天起就先天不足,缺乏合格的业务领导核心,弊病甚多。能不能由上级派 几个优秀人才去管理、改造这些基层金融机构,实际上,在过去十几年内一直是这样干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组织部门或上级领导机构指派的人选也许是个合格的官 员,却并不符合金融家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有些基层金融机构隔几年换个领导班子,越换问题越糟。这个教训让各级政府头痛不已。也许还能找到十个、几十个能够委以重任的 金融人才,可是全国几万家基层金融机构,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合格的金融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金融人才,想改造原有的基层金融机构无异于水中捞月。优秀 的金融人才是在竞争中产生的。目前,由于缺乏金融竞争环境,很难培养出金融人才,更难选拔出合格的金融管理人员。自上而下地委派基层金融机构负责人具有非 常大的盲目性。也许能够凑巧挑中个把人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所用非人。这样的教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比比皆是,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也很难例外。 人们也许会问,难道新建民营银行就一定能够选拔出优秀的金融人才吗,确实,在没有实践之前,谁都没有这样的把握。但是,“新建”民营银行的股本金来自于 民营企业,产权是非常清晰的。股东多数是民营企业家,他们必然会竭尽全力来挑选优秀金融人才。由他们来挑选(或者从国有银行中挖人才),要比 大得多。倘若他们在人才选择上犯错误,这些错误的代价将由股组织部门本事 东来承担。即使有错误也会较快地得到纠正。从自下而上的市场竞争中比较容易鉴别、挑选出合格的 金融人才。 第五,改造基层金融机构的成本太高 众所周知,大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例如,许多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不 良贷款数额特别大,早已资不抵债。如果要让这些金融机构回复正常运行,必须注入相当大的一笔资金,同时冲销不良贷款。邱兆祥认为,应当采取通过吸收民间资 本,对现有中小银行进行改造,以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为成本,使民间资本获得进入银行业的许可证。说白了,就是要叫民营企业来填补这些金融机构的窟窿。对于民 营企业来说,就算他们有把握解决今后新银行的金融人才问题并且能够顺利地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他们也要算笔帐:投入的资金要多少年才能盈利。如果现有 基层机构的坏帐不多,那么还好说,民间资本自然乐意进入金融业,帮助改造现有的中小银行。可惜,这样的中小银行实在太少了。例如,某大学通过调查发现,如 果投资某城市商业银行的话,按照最好的估计,要13年之后才能盈利。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会有什么民营企业愿意上当吗, 显然,必须由政 府出面负担部分改造成本才能对民间资本具有吸引力。在这里同样面对着非常困难的选择:首先,这笔费用究竟有多高,从哪里出,其次,由于缺乏合格的金融人 才,缺乏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缺乏形成有效治理结构的机制,即使政府负担了这一部分成本,也未必能够保证改造的成功。弄得不好,投入资金之后,得不偿失,肉 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自从金融监管当局表示欢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以来,民间资本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症结。 在基层金融机构的改革中,被改革者要比改革者强大100倍。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手里起码有三张王牌。第一,金融秩序必须保持稳定。因此不能损伤目前金 融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其中不仅包括员工收入、待遇还包括管理人员的级别和资源分配权力。第二,国家必须保持对银行从业人员终身就业的承诺。倘若国家没有 能力给予被改革者适当的补偿,休想裁撤机构和冗员。第三,银行的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资本金不足,应当由政府出资补充。不良贷款应当由政府财政接手冲销。这 三条都超出了政府财力允许范围。既然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金融改革必然流于形式,各项改革政策流于空谈。在改革者和被改革者之间,每次冲突的结果必然 是改革者的妥协让步。 某些人激烈地反对新建民营银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一旦允许新建,还有哪个愿意去支付进入金融业的昂贵的“入场 费”,也许有的人在打这样的小算盘:等到圈够了钱再放手。这些想法格调未免低了一点。切莫低估民营企业家的智慧。他们自然会计算等待的成本有多高,如果晚 进入可以节省一大笔入场费,他们肯定会选择等待。倘若如此,僵局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可惜,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金融领域的日子越来越近, 我们已经没有许多时间徘徊彷徨了。 “改造”与“新建”并不仅仅是两条途径之争,实质上是要不要在金融改革中制度创新。我们并不笼统地反 对改造。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因此,对现有金融体制的修补是必要的。但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修修补补 是必要的,今后还要抓紧。但是万万不能停留在小修小补上,忘记了涉及根本的金融制度创新。 有些人列出许多困难、风险来反对新建民营银 行。其实连他们自己都底气不足。天下什么改革没有风险,由于惧怕风险而无所作为才是最大的风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 小脚女人一样”。新建民营银行确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是,只要大胆实践,认真探索,总可以开辟出一条道路来。特别是在试点阶段,开放十家、八家民营银行, 天塌不下来。这些民营银行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是极为有限的。然而,这些新生事物在制度创新上的意义绝对不能低估。最重要的是只有新建一批民营银行才能 清楚地传达一个信息,旧有的金融垄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这样才能动员更广泛的力量投入到金融制度创新中来,开创金融改革的崭新的局面。
本文档为【徐滇庆:制度创新与修修补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1-15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