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地理学考点

城市地理学考点

举报
开通vip

城市地理学考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城市地理学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我国城市地理学任务: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 城市地理学包括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 一、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史: 1、1920年以前:城市研究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环境位置决定城市命运。 2、192...

城市地理学考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城市地理学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我国城市地理学任务: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 城市地理学包括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 一、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史: 1、1920年以前:城市研究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环境位置决定城市命运。 2、1920—1950年: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决定因素;只做城市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研究。 3、1950—1970年:空间学派兴起,城市地理学框架建立起来(宏观、微观城市空间)。 4、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城市内部空间和社会地理问题成为研究重点。 二、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受欧美影响深刻,人文地理学形成雏形。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地理学发展很不平衡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4、1976—1990的振兴阶段 5、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拓展和应用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结构上:城镇人口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为主 2、规模上:城镇居住着较多的人口 3、景观上: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4、物质构成上: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县) 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星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纬度、气候区、地形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1、自然地理区位:与山地、平原、江河、海洋的空间关系 2、经济地理区位:与交通线、进出口岸和已有大城市的空间关系。 城市地理位置:矿产地、河港、海港、铁路枢纽、边境口岸 城市类型: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城市。(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的为主。 转运功能类型:实体转运、商业性转运(商品所有权的改变)、政治性转运(需要付关税)。 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比重增加;城市数目增长,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加强;城市的功能增加,体系趋于完善。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1、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2、剩余农业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1、工业化与城市化: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映。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发展。 乡村-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推拉因模式)1、城市拉力: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服务水平、受教育机会、社会保障制度。2、农村推力:农村资源较少、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难度加大、生活贫困,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缺乏。 城市化的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城市化的指标: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最常用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郊区化:制造业郊区化、人口郊区化、零售业郊区化、办公业郊区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早期城市国家是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城市联合而成的。 2、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政治需要、但经济需要和军事需要越来越重要。 3、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4、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1949年以前的中国城市发展史 1城市其元和初期发展时期:距今6000至4000年,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氏族社会走向解体,出现城市的萌芽—有城墙包围的居民点,称之“古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距今约4000年到3600年前的遗址,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早期的城市是以政治、军事为目的。 2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强化,从而出现了完善意义上的城市、以首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体系。北宋“城市革命”:城市商业空前发展、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的特大城市。明清时期:在一些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大中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 3近现代社会时期城市发展特点: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工业化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先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然后出现“反城市化”现象;经济增长没有促进城市化的相应发展。 3停滞时期(1966-1976):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不前。4过渡时期(1977-1981):政策导致城市化迈向正常发展。5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农村体制改革促进了乡村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6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大城市、城市群的发展加速。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衡量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否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把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就业的非农化水平相比较,因为两者都属于人口的结构指标。 城市职能决定了城市规模,城市只能又是由城市为外部服务的经济活动决定的。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比。 影响B/N比的因素:城市人口规模、专业化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历史、时间因素、年龄、性别构成、收入水平 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影响着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和收入的增加。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 的人口。城市基本活动引起“乘数效应”放大机制。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可能不正确。 奥隆索的城市职能分类体系:行政(首都、税收城镇)、防务(要塞城镇、驻军城镇、海军基地);文化(大学城、大教堂城镇、艺术中心、朝圣中心、宗教中心);生产(制造业城镇);娱乐(疗养胜地、旅游胜地、度假胜地);交通(汇集:采矿业、捕鱼业、森林、仓库城镇;转运:集市、瀑布线、中转、桥头、潮限、航运起点城镇;分配:出口、进口、补给城镇) 西南三省城市职能分类系统: 综合性城市1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样化工业类型(成都、昆明、贵阳) 2地、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样化工业类型(遵义、绵阳、万县、西昌);机械纺织工业类型(安顺);食品工业类型(内江);纺织工业类型(南充、达县) 3经济文化中心-多样化工业类型(重庆);化学工业类型(泸州);食品工业类型(自贡)工业城市-冶金工业类型(个旧、东川);冶金煤炭工业类型(渡口);煤炭工业类型(六盘水)城市规模类型:位序-规模分布、首位、过度。 中国省、自治区的城市规模分布:1高级首位型:沪京津三个超大城市所在的苏沪和京津冀两个单元。2中级平衡型:辽、黑、鲁、川、粤五个省。3中级首位型:重点开发的两个内地省鄂和陕。4初中级平衡型:湘、内蒙古、豫、吉、浙、贛、桂等九个省、自治区。5初中级不平衡型:晋、云、贵、新、甘等五个省、自治区。6初级首位型:青藏宁 空间相互作用: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对流(物质和人的移动)、传导(交易过程)、辐射(信息的流动和创新) 城市间的联系:货物和人口的移动、财政金融上的往来联系、信息的流动。 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互补性、中介机会、可运输性 20世纪人文地理研究中两项最重要的贡献:空间扩散理论、克里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 空间扩散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传染扩散: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做渐进的、连续的空间扩散。 成功的扩散:创新的源生地、仔细选定扩散的中心和制定一份周密细致的扩散战略。 克里斯塔勒学说: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他任何一点的相对通达信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克里斯塔勒学说和廖什景观的比较: 首先,前者和后者的学说均建立在假设的理想平原上,后者的更多一些,因而都得出市场区的最佳形式是六边形,但是最后形成的中心地模式不同,因为前者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后者遵循“超额利润最低化”原则。其次两个学说存在着诸多差异,前者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按三种K值分别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体系,同一级的所有中心地不仅提供同样数量的中心地职能,而且其职能的类型也是相同的,因此前者的体系是非常严格的。而在后者同级中心提供同样数量的职能,但不必是同种类型的职能,因此后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暗示了中心地的规模分布很可能是连续的而不是等级分明的。 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1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理论的现实性。2仅适用于单纯农业区,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忽视了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强调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子系统中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忽视了同一个子系统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为了打破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纳克斯主张均衡发展的策略。但不发达国家资金有限,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 生长极:经济发展并非均衡的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面呈现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发动型工业: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额工业部门。 我国的城市经济区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 城镇体系: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紧密,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 城镇体系基本特征: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 城镇体系的支持系统: 城镇体系基础条件分析:历史基础、区域基础、经济基础 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水平、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的支持系统—基础设施的协调、环境建设的协调、用地的协调。 地租:是土地商品化和土地产权分化的产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范畴。 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有组织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所有权的出现而产生的。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均质性和均质地域、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霍依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由里向外依次是: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薪阶层住宅区、住宅区、通勤者地带。伯吉斯的同心环基于均质性的平面而推论的,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得出同心圆模式,忽视了人类除了生物属性还有文化属性,人类的竞争行为不等同于生物群落的竞争。赋予土地经济学的新解释。现代交通运输的影响使同心环式的土地利用形式发生变化:中心商务区、过渡性地带、工人阶级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通勤人士住宅区)。 CBD特征:地价峰值区。 CBD中心商务区:那些白天人口密度最大、就业人数最多、低价最高、车流量最大的地区。 开发区:是以为实现地方产业发展目标,由政府或企业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产业进驻的有一定规模的区位环境。城市开发区是指以城市为依托的开发区。 开发区特征:1是以实现地区产业发展目标而建的区域,是区域发展政策的工具。2是按规划进行建设的区域。3具有内部统一性的区域。4具有一定的规模的区域。5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的区域。 开发区类型:自由港(含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 开发区的区位特征:宏观区位:区位分异体现在沿海与内陆上,我国开发区沿海指向性,向内陆滚动推进。中观区位:区位分异体现在其所依托的城镇体系的等级上。微观区位:体现在距离都市区中心的距离上。城中村:城中村处于城市发展用地范围内,村建设用地被城市用地所包围或与城市用地相互交错,也是转型中的农村居民点,在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建设景观等各个方面处于明显的乡-城转型过程中,既有较高程度的城市化特征,有保留深厚的农村社区特征。 城中村的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带动模式、整体搬迁改造模式、周转地块改造模式、滚动开发改造模式。城中村改造必须有政府主导,政府通过政策、规划、计划的适时调控,保证城中村改造符合公共利益,维护改造中的社会公平,注意保证原村民收入不减少,保障外来低收入人群的廉价住房要求得到满足,保护和利用城中村的本土文化和社会资本。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是由多层次商业中心,带状商业网店和专门化商业区三种商业布局组成的复杂系统结构。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社会空间:社会学指的是社会空间;地理学指的是最小单位为家庭,较大的为邻里、社区,最大的为城市区域或国家。
本文档为【城市地理学考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9-06-20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