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

举报
开通vip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 黑龙江省 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黑龙江省林业厅 2009年8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操作细则适用于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第二条 调查目的与任务 湿地资源调查目的是查清全省湿地资源分布、类型、面积及其环境现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和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协定)提供科学依据;任务是建立全省湿地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全省湿地资源现状提供及时有效的标准化信息。 第三条 调查范围 ...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 黑龙江省 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黑龙江省林业厅 2009年8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操作细则适用于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第二条 调查目的与任务 湿地资源调查目的是查清全省湿地资源分布、类型、面积及其环境现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和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协定)提供科学依据;任务是建立全省湿地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全省湿地资源现状提供及时有效的标准化信息。 第三条 调查范围 22全省范围内符合湿地定义的各类湿地资源。即包括面积8hm(含8hm)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河流湿地。 第四条 调查分类 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调查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一、一般湿地调查 (一)一般湿地 针对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湿地斑块进行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调查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及中心坐标)、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水源补给、植被类型、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权属、保护管理现状、河流湿地流域级别。 二、重点湿地调查 (一)重点湿地 1、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2、已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3、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中的湿地; 4、已建立湿地公园中的湿地; 5、除上述条件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 (1)省域内特有类型的湿地; (2)分布特有濒危保护物种的湿地; 1 22(3)面积大于10000hm公顷(含10000hm)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水库; (4)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 (二)调查内容 重点湿地调查除一般湿地调查所列内容外,还应调查: 1、自然环境要素:调查湿地的空间位置(坐标范围)、地形、气候、土壤。 2、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湿地的水文要素、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水质。 3、湿地野生动物:调查重点湿地内脊椎动物(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类、分布及生境状况。 4、湿地植被调查:调查湿地的植被类型、优势物种及分布。 5、湿地管理状况调查:调查湿地保护、管理、利用和受威胁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 第五条 调查季节与时间 湿地外业调查的季节与时间,各调查单位应根据作业环境条件和不同调查对象适时选择。 2 第二章 调查分类 第六条 湿地分类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性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 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根据湿地分类标准,我省湿地划分为4类18型,各湿地类及型划分标准。见表 1 表1 湿地类、型及划分标准 湿地类 代码 湿地型 代码 划分技术标准 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 永久性河流 ?1 季节性或间歇? 一年中只有季节性(雨季)或间歇性有水径流的河流。 2性河流 河流湿地 ? 在丰水季节由洪水泛滥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洪泛平原湿地 ? 3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内陆三角洲所组成。 永久性淡水湖 ? 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1 永久性咸水湖 ?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2湖泊湿地 ? 季节性淡水湖 ? 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泛滥平原湖)。 3 季节性咸水湖 ?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泊。 4 藓类沼泽 ? 发育在有机土壤的、具有泥炭层的以苔藓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沼泽。 1 草本沼泽 ? 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2 灌丛沼泽 ?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3 森林沼泽 ?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4 受盐水影响,生长盐生植被的沼泽。以苏打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 内陆盐沼 ? >0.7%;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分别大于1、0%、沼泽湿地 ? 5 1、2%。 季节性咸水沼? 受微咸水或咸水影响,只在部分季节维持浸湿或潮湿状况的沼泽。 6泽 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 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沼泽化草甸 ? 7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 甸。 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建造库塘 ? 1的,面积不小于8公顷的蓄水区。 运河、输水河 ? 为输水或水运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 2 人工湿地 ? 水产养殖场 ?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修建的人工湿地。 3 稻田、冬水田 ? 能种植一季、两季、三季的水稻田或者是冬季蓄水或浸湿的农田。 4 3 第七条 流域分类 根据流域划分标准,全省划分为松花江区 1个一级流域,黑龙江、嫩江、松花 江、乌苏里江、绥芬河5个二级流域,黑龙江干流等12个三级流域。见表2 表2 黑龙江省一、二、三级流域及其代码 代码 一级流域 代码 二级流域 代码 三级流域 5 黑龙江干流 1 黑龙江干流 3 尼尔基以上 2 嫩江 4 尼尔基至江桥 10 江桥以下 8 通河至佳木斯干流区间 11 哈尔滨至通河 3 松花江区 松花江 12 佳木斯以下 4 (三岔口以下) 19 牡丹江 20 三岔口至哈尔滨 9 穆棱河口以下 6 乌苏里江 21 穆棱河口以上 7 绥芬河 27 绥芬河 第八条 地貌分类 一、内陆地区 中山:海拔为1000,3500米的山地; 低山:海拔为500,1000米的山地,相对高程大于200米;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程小于200米;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湖积平原:由湖泊沉积物淤积而形成的平原 三角洲平原: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 渐发育而成的平原。 火山口:是指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环形坑。 二、河口区 河口:河流的终段,是河流和受水体的结合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湖泊、水库、 湿地和河流等。因此,河口分为入湖河口、入库河口、漫入湿地和支流河口等。 第九条 土壤分类 按照中国土壤分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4 (GB/T17296,2000),我省共划分为17个土类,土类及代码如下: 暗棕壤(80)、白浆土(90)、灰化土(10)、黑土(160)、黑钙土(180)、石质土(360)、草甸土(370)、林灌草甸土(400)、山地草甸土(410)、沼泽土(420)、泥炭土(430)、盐土(440)、碱土(490)、水稻土(500)。 第十条 泥炭厚度分类 沼泽湿地的泥炭(有机质含量?30,,或机质含量?300g/kg)厚度划分为3类:薄层:<50cm; 厚层:50,200cm;超厚层:>200cm。 第十一条 地表水质量分类 一、地表水 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 二、地表水质量划分 地表水质量划分为5类,划分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本标准适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见表3 5 表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表 单位:mg/L 序号 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1 水温(?) 大温降?2 2 p H值 (无量纲) 6,9 饱和率90%(或6 5 3 2 3 溶解氧? 7.5)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0.015 0.5 1、0 1、5 2、0 0.02 (湖、库 0.1 (湖、0.2 (湖、0.3 (湖、0.4 (湖、8 总磷(以P计)? 0.01) 库0.025) 库0.05) 库0.1) 库 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F-计)? 1、0 1、0 1、0 1、5 1、5 13 硒 ?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6 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方法标准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序号 项 目 分 析 方 法 方法来源 (mg/L) 1 水温 温度计法 GB13195-91 2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碘量法 0.2 GB7489-87 3 溶解氧 电化学探头法 GB11912-89 4 高锰酸盐指数 0.5 GB11892-89 5 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盐法 10 GB11914-89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接种法 2 GB7488-87 纳氏试剂比色法 0.05 GB7479-87 7 氨氮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0.01 GB7481-87 8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1 GB11893-89 9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0.05 GB11894-89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0.06 GB-7473-87 10 铜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0.010 GB7474-8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0.001 GB7475-87 11 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5 GB7475-87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0.05 GB7483-87 12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0.05 GB7484-87 离子色谱法 0.02 HJ/T84-2001 2,3二氨基萘荧光法 0.00025 GB11902-89 13 硒 GB/T15505-199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03 5 二乙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0.007 GB7485-87 14 砷 冷原子荧光法 0.00006 1)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0005 GB7468-87 15 汞 冷原子荧光法 0.00005 1) 16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0.001 GB7475-87 16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0.001 GB7475-87 17 铬(六价)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0.004 GB7467-87 18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0.01 GB7475-87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0.004 GB7487-87 19 氰化物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0.002 20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0.002 GB7490-87 GB/T16488-19921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0.01 6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0.05 GB7494-87 GB/T16489-199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0.005 6 23 硫化物 GB/T17133-199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0.004 7 24 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滤膜法 1)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7 第十二条 地下水质量分类 一、地下水 是指存在于地表面以下岩土孔洞与缝隙之间的水。 二、地下水质量分类 地下水质量划分为5类,划分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依据我省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三、地下水水质监测 1、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2、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3、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四、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5 8 表5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 序号 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 1 >25 色(度) ?5 ?5 ?15 ?25 2 嗅和味 无 无 无 无 有 3 >10 浑浊度(度) ?3 ?3 ?3 ?10 4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无 无 有 5.5,6.5,5 pH 6.5,8.5 <5.5,>9 8.5,9 总硬度(以CzCO3,6 >550 ?150 ?300 ?450 ?550 计)(mg/L) 7 >2000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 ?500 ?1000 ?2000 8 >350 硫酸盐(mg/L) ?50 ?150 ?250 ?350 9 >350 氯化物(mg/L) ?50 ?150 ?250 ?350 10 铁(Fe)(mg/L) ?0.1 ?0.2 ?0.3 ?1、5 >1、5 11 锰(Mn)(mg/L) ?0.05 ?0.05 ?0.1 ?1、0 >1、0 12 铜(Cu)(mg/L) ?0.01 ?0.05 ?1、0 ?1、5 >1、5 13 >5.0 锌(Zn)(mg/L) ?0.05 ?0.5 ?1、0 ?5.0 14 >0.5 钼(Mo)(mg/L) ?0.001 ?0.01 ?0.1 ?0.5 15 钴(Co)(mg/L) ?0.005 ?0.05 ?0.05 ?1、0 >1、0 16 >0.01 挥发性酚类(苯酚)(mg/L) ?0.001 ?0.001 ?0.002 ?0.01 不得检出 17 >0.3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1 ?0.3 ?0.3 18 >10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 ?2、0 ?3、0 ?10 19 >30 硝酸盐(以N计)(mg/L) ?2、0 ?5.0 ?20 ?30 20 >0.1 亚硝酸盐(以N计)(mg/L) ?0.001 ?0.01 ?0.02 ?0.1 21 >0.5 氨氮(NH4)(mg/L) ?0.02 ?0.02 ?0.2 ?0.5 22 氟化物(mg/L) ?1、0 ?1、0 ?1、0 ?2、0 >2、0 23 碘化物(mg/L) ?0.1 ?0.1 ?0.2 ?1、0 >1、0 24 >0.1 氰化物(mg/L) ?0.001 ?0.01 ?0.05 ?0.1 25 >0.001 汞(Hg)(mg/L) ?0.00005 ?0.0005 ?0.001 ?0.001 26 >0.05 砷(As)(mg/L) ?0.005 ?0.01 ?0.05 ?0.05 27 >0.1 硒(Se)(mg/L) ?0.01 ?0.01 ?0.01 ?0.1 28 >0.01 镉(Cd)(mg/L) ?0.0001 ?0.001 ?0.01 ?0.01 29 >0.1 铬(六价)(Cr6+)(mg/L) ?0.005 ?0.01 ?0.05 ?0.1 30 >0.1 铅(Pb)(mg/L) ?0.005 ?0.01 ?0.05 ?0.1 31 >0.001 铍(Be)(mg/L) ?0.00002 ?0.0001 ?0.0002 ?0.001 32 >4.0 钡(Ba)(mg/L) ?0.01 ?0.1 ?1、0 ?4.0 33 >0.1 镍(Ni)(mg/L) ?0.005 ?0.05 ?0.05 ?0.1 34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 ?0.005 ?1、0 ?1、0 >1、0 35 >5.0 六六六(μg/L) ?0.005 ?0.05 ?5.0 ?5.0 36 >100 总大肠菌群(个/L) ?3、0 ?3、0 ?3、0 ?100 37 >1000 细菌总数(个/L) ?100 ?100 ?100 ?1000 38 >0.1 >0.1 总σ放射性(Bq/L) ?0.1 ?0.1 ?0.1 9 序号 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 39 总β放射性(Bq/L) ?0.1 ?1、0 ?1、0 >1、0 >1、0 第十三条 水文要素分类与分级 一、水文要素分类 1、水源补给状况 地表径流补给(河流补给、冰雪融水、坡面径流);大气降水补给; 划分为 地下水补给(泉水、地下水);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类。 2、水体流出状况 划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没有5类。 3、积水状况 永久性积水:地表被天然水永久覆盖(除特别干旱年份); 季节性积水:地表被半永久性覆盖,当表面缺水时,地下水位处在地表或附近; 间歇性积水:地表被暂时性覆盖,地表水在一年中出现时间较短,但地下水位 低于土壤表面; 季节性水涝:地表长期被水饱和,但地表水很少出现。 二、水质要素分级 1、pH分级 极强酸:1.00,2.99 强酸性:3.00,3.99 酸 性:4.00,4.99 微酸性:5.00,6.49 中 性:6.50,7.49 弱碱性:7.50,8.49 碱 性:8.50,9.90 强碱性:10.00,11.49 极强碱:,11.50 2、矿化度分级(单位:g/L) 淡水:,1.00 微咸水:1.00,2.99 咸水:3.00,10.0 盐水:,10.0 3、透明度分级标准(单位:m) 不透明:,0.05 很浑浊:0.05,0.24 浑浊:0.25,2.49 清:2、50,25.0 很清,25.0 4、营养状况分级 水体的营养状况分级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透明度3项,控制标准可参照下 表给出的浓度值;营养状况分级按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三级评价。见表6 10 表6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表 33营养程度 评分值 总磷(mg/m) 总氮(mg/m) 透明度(m) 10 1.0 20 10.0 贫营养 20 4.0 50 5.0 30 10 100 3.0 40 25 300 1.5 中营养 50 50 500 1.0 60 100 1000 0.50 70 200 2000 0.40 80 600 6000 0.30 富营养 90 900 9000 0.20 100 1300 16000 0.12 注: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价 ? 查表将单参数浓度值转为评分,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可采用相邻点内查,或就 高不就低处理; ? 几个参评项目评分值求取均值; ? 用求得的均值再查表得营养状况等级。 第十四条 湿地利用方式分类 1、种植业:水稻田、其它灌溉、园艺和非灌溉农用地; 2、养殖业:养殖鱼、虾、蟹、贝类等; 3、牧业:放牧牛(羊、马等)的牧场或作为集约畜牧业的草料基地; 4、林业: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5、工矿业:泥炭、原油开采、薪炭、采沙等; 6、旅游和休闲:包括各种被动和主动的娱乐、捕猎等; 7、水源地: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地下水回灌等; 11 8、其它利用方式:未包括在以上利用方式范围内的其它利用方式。 第十五条 保护状况分类 1、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自然保护区; 2、湿地公园:包括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 第十六条 受威胁状况分类与等级 一、湿地受威胁因子 1、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 2、围垦; 3、泥沙淤积; 4、污染; 5、过度捕捞和采集; 6、非法狩猎; 7、水利工程和引排水的负面影响 ; 8、盐碱化; 9、外来物种入侵; 10、过牧; 11、森林过度采伐; 12、沙化; 13、其他。 二、受威胁状况等级 1、安全:基本未受干扰,保持原有生境状况(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 保护区、人烟稀少的地方)。 2、轻度:受到轻度干扰,生境类型没有明显改变,停止干扰后生境状况可较快 恢复。 3、重度:受到某一威胁因子的影响较严重或同时受到多个因子的威胁,干扰严 重,原有生境类型基本消失,难以逆转。 第十七条 湿地植被分类及其分布 一、分类单位 12 1、植被型组:是湿地植被分类系统的最高级单位,由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生境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而成。如沼泽、水生植物湿地等。 2、植被型:是湿地植被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高级单位。在植被型组内,根据建群种的生活型的异同而划分。如沼泽湿地可进一步分为森林沼泽型、灌丛沼泽型、草本沼泽型和藓类沼泽型等。 3、群系组:是植被型与群系间的辅助单位。以建群种亲缘关系相近,并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为同一“属”,群落外貌相似为依据,将相似的植物群系归纳为统一的群系组。 4、群系:植被分类中最重要的中级单位。以建群种或优势种相同的群丛或群丛组归纳而成。 5、优势植物: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为该群落优势植物。优势度是确定物种在群落中生态重要性的指标,优势度大的种就是群落中的优势植物种。确定植物优势度时,指标主要是种的盖度和密度。 二、湿地植被单位命名与编号 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采用不同的命名方法。 1、植被型组:其命名是根据湿地群落建群种的生活型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状况和生境差异而命名的,如沼泽、盐沼等。不加数码,用黑体字表示。 植被型:是根据群落的优势种生活型而命名的,如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藓类沼泽等。用?.?. ?. „„,统一编号。 2、群系:根据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种”名命名,用1、2、3、„„数字后加“.”点,在群系组下编号,如不划分群系组,则在植被型下编号。 说明:名录中未包括的湿地植被类型,全省根据实际调查情况,依据本操作细则的湿地植被分类系统,自行列入。 三、湿地植被型组(植被型)及分布 针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I 寒温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 1、兴安落叶松群系:大、小兴安岭的河漫滩、平缓的沟谷等。 2、长白落叶松群系:长白山林区、熔岩台地低洼处等。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13 I 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1、水冬瓜赤杨群系: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的沟谷、河滩或溪流边。 灌丛湿地植被型组 I 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 1、油桦群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谷地中。 2、柴桦群系: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沟谷和河滩。 3、扇叶桦群系:大兴安岭的谷地中。 4、细叶沼柳群系: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溪边及山谷。 5、沼柳群系:东北山地的高河滩和湖滩上。 6. 柳叶绣线菊群系:东北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 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 1、柽柳群系:东北、西北、华北及青海等地。 2、碱蓬群系:松嫩平原西部、西辽河中上游平原、渤海湾地带。 草丛湿地植被型组 I 莎草型湿地植被型 1、修氏苔草群系:踏头甸子,分布于东北山区和三江平原。 2、乌拉苔草群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河北坝上高原以及若尔盖沼泽地。 3、灰脉苔草群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沟谷、河漫滩和阶地上,坝上高原。 4、毛果苔草群系:东北山地的湖泊和河边以及三江平原的河漫滩等地,若尔盖。 5、漂筏苔草群系:东北三江平原一些流速缓慢的河流表面或河滩、洼地中。 6、湿苔草群系:三江平原和松花江河滩或阶地上的洼地中。 7、沼苔草群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牛轭湖或积水小洼地中。 8、踏头苔草群系:松嫩平原松花江和嫩江的河滩。 9、黄颖莎草群系:东北区的松嫩平原草原区的湖滩洼地。 10、香附莎草群系:东北平原和丘陵区的湖边。 11、水葱群系:温带、亚热带的湖滨、池塘、洼地。 12. 三棱藨草群系:温带、亚热带河滩、湖边洼地,内蒙沙丘间洼地也有分布。 13、荆三棱藨草群系: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全省和台湾。 14、羊胡子草群系:大、小兴安岭林区的沟谷和河谷阶地。 14 15、高荸荠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边洼地和山间洼地。 16、少花荸荠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边洼地和山间洼。 17、野荸荠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边洼地和山间洼地。 18、刘氏荸荠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边洼地和山间洼地。 19、华扁穗草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边洼地和山间洼地。 20、扁穗草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边洼地和山间洼地。 II 禾草型湿地植被型 1、芦苇群系:温带和亚热带湖边、古河床和河流沿岸,荒漠地区的低地也有。 2、北方芦苇群系:东部温带地区。 3、狭叶甜茅群系:温带地区流水缓慢的河流两岸或浅水洼地。 4、拂子茅群系:亚热带湖南山地沟谷中。 5、星星草群系:松辽平原、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高原等河滩或丘间碟形低洼地。 ? 杂类草湿地植被型 1、香蒲群系:东北地区、内蒙古的一些湖泊或山间洼地的泡沼中。 2、蒙古香蒲群系:大兴安岭、内蒙古以及松嫩平原的一些静水池塘或泡沼中。 3、狭叶香蒲群系: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云贵高原一些湖泊边。 4、菖蒲群系:东北、河北、内蒙古及云贵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湖滩、洼地。 5、水木贼群系:东北山地、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 苔藓湿地植被型组 1、中位泥炭藓群系:大、小兴安岭分水岭附近的坳沟中。 2、尖叶泥炭藓群系:云贵高原、长白山北麓等地。 4、广舌泥炭藓群系:小兴安岭。 5、钝叶泥炭藓群系:长白山地。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I 漂浮植物型 1、槐叶萍群系:全省各地池塘、水沟和稻田等水面。 2、叉钱苔群系:大兴安岭林中浅水、水清而静止的水泡中。 II 浮叶植物型 1、莕菜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泡、湖湾、池塘和沟渠中。 15 2、菱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湖泡中,有野生,也有栽培。 3、睡莲群系:亚热带、温带湖泡中。 4、莲群系:亚热带和温带的湖泡中,有野生,也有栽培。 5、小掌叶毛茛群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小型池塘、沟塘、水坑中。 6、浮叶眼子菜:北温带。 ? 沉水植物型 1、龙须眼子菜:温带和亚热带乃至青藏高原的湖泊中。 2、 东北金鱼藻群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湖泊和静水池塘。 3、 海菜花群系:温带和亚热带的一些湖泊、池塘或沟谷。 4、轮叶狐尾藻群系:温带和亚热带浅水湖泊、池塘、水沟和水田中,西藏高原。 5、茨藻群系:温带,东北、西北、内蒙古。 6、梅花藻群系:温带,东北、西北、内蒙古。 7、黄花狸藻群系:全省各地浅水池塘、水潭、沼泽的积水小洼地。 8、川蔓藻群系:温带和亚热带乃至热带沿海滩涂的池塘、盐池等中。 第十八条 湿地植物调查有关指标的分类标准 一、植物群落分层结构 1、乔木群落可以分成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四个基本层次; 2、灌木群落可以分成灌木、草本、苔藓三个基本层次。 二、植物物候期的表示方法: ,:植物处于生长阶段;,:花蕾出现;,:出现第一批花;O:花盛开期; ,:花谢阶段;,:花谢,但种子尚未成熟;,:种子、果实成熟;,:果后生长期。 三、植物生活力分级及其含义: 1、弱:植物达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显然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结实; 2、中:植物枝叶的发育和繁殖能力都不很强,或者营养生长虽然较好但不能正 常结实繁殖; 3、强:植物发育良好,枝干发达,叶子大小和色泽正常,能结实或有良好的营 养繁殖。 注:植物生活力的分级主要依据目测,要求调查人员熟悉湿地的植物生长情况。 四、群落的数量特征 16 1、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相对概念。计算方法: 某个种的多度,(该种的个体数目/样方中同一生长型全部种的个体数)×100%。 2、密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个种的实测植株数目。 计算方法:密度D,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N / 样地面积S 3、高度:反映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对生境的适应能力。 调查时要求记录每个物种的高度并计算其平均高度。 4、冠幅: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的冠幅,一般指树冠在地面投影面积的东西和南 北方向的直径平均值。 5、盖度:指草本、蕨类和苔藓植物在地表的垂直投影范围。 6、频度:表示某种植物个体在群落中水平分布的均匀程度。计算方法: (某种植物个体出现的样方数/同一植被单元内的全部样方数)×100%。 7、总优势度: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此处采用较为简化的计算 方法。计算方法: 总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冠幅)/2(乔木和灌木植物); 总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2(草本、蕨类和苔藓植物) 其中,相对高度为某种植物的平均高度占本层中各种植物平均高度总和的百分 比。相对冠幅、盖度的定义与相对高度相近。 8、重要值: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3 17 第三章 调查区划 第十九条 调查区划系统 湿地调查区划系统分为省级调查总体?湿地区(县级行政区或省级以上保护区) ?湿地斑块四级区划。 第二十条 湿地区划 一、湿地调查总体 以全省为湿地调查总体。 二、湿地区 是指由多个湿地斑块组成,具有一定的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复合体。在 划分湿地区时,应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貌单元的独立性。 符合下述条件的湿地应单独划为一个湿地区。 1、国际重要湿地; 2、国家重要湿地; 3、黑龙江省根据湿地保护管理需要,已列入本实施细则的重要湿地。 4、其它湿地以县域为单位区划,按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 注:按照《湿地公约》的要求,各缔约国领土范围内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截止2008年底,我省共有36块国际重要湿地; 四、湿地斑块划分 湿地斑块是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的最小基本单位。下列因子之一不同时,应单 独划分湿地斑块: 1、区划体系前3级不同; 2、土地所有权不同; 3、三级流域不同; 4、湿地型不同; 5、保护状况不同; 6、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 7、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 2单个湿地小于8hm,但各湿地之间相距小于160m,且湿地型相同的,区划为同 18 一湿地斑块,但仅统计湿地的面积。 第二十一条 湿地斑块空间范围界定 一、河流湿地 (一)河流湿地:是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总称,河流湿地是围绕天然河流水体而形成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本次调查范围为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 1、河床:是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 2、河滩:是指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3、洪泛区:按调查期内河床至河流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进行界定。包括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的内陆三角洲。 (二)河流湿地空间范围界定 1、河流湿地空间范围,按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进行界定。 2、洪泛平原湿地空间范围,按调查期内河床至河流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进行界定。包括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的内陆三角洲。洪泛平原湿地中的沼泽湿地面积大于起始调查面积,则需单独区划调查,否则按洪泛平原湿地调查。 3、断流河湿地空间范围:干旱区内的断流河段,按河流湿地界定;干旱区外的常年断流河段,连续10年或以上断流,则断流部分河段不界定为湿地。否则按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界定。 二、湖泊湿地 (一)湖泊湿地 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包括各种天然湖、池、荡、漾、泡、海、错、淀、洼、潭、泊等各种水体名称。 (二)湖泊湿地空间范围界定 1、湖泊周围有堤坝,则将堤坝范围内的水域、洲滩界定为湖泊湿地; 2、湖泊周围没有堤坝,将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覆盖的范围界定为湖泊湿地。 19 23、湖泊内水深小于2m的挺水植物区面积8hm以上,需单独界定为沼泽湿地,并调查湿地型; 24、湖泊周围的沼泽湿地面积大于8hm,需单独列出其沼泽湿地型; 25、如沼泽湿地面积小于8hm,则界定为湖泊湿地。 三、沼泽湿地 (一)沼泽湿地 空间范围凡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自然综合体,均界定为沼泽湿地。 1、受淡水或咸水、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 2、生长有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 3、有泥炭积累,或虽无泥炭积累,但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二)沼泽湿地空间范围界定 首先根据该湿地植物的分布初步确定其边界,即某一区域的优势种和特有种是湿地植物时,可初步认定其为沼泽湿地的边界;然后再根据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认定沼泽湿地空间范围边界。 本次湿地调查,将不全部具有沼泽湿地三个特征的沼泽化草甸、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界定为沼泽湿地。 四、人工湿地 (一)人工湿地 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湿地,或对自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某些开发活动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湿地。 (二)人工湿地空间范围界定 2人工湿地包括积大于8hm的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稻田等。 第二十二条 湿地名称及编码 为有效地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逐条地存储、处理、查询检索湿地数据,需要对湿地名称按一定规则进行编码。该标准草案规定了全省主要湿地名称的代码,用于标识以编码形式表示的湿地信息,以保证这些湿地数据在各种信息系统中采集、存储、检索、交换的一致性、惟一性。制定该标准对于建立各级资源与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一、湿地名称确定 20 湿地名称以全省湿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参考水利部各流域机构提供的流域图及其他资料适当修改。 二、湿地名称排列顺序 1、河流湿地名称排列顺序 河流名称按湿地区为单位排列。流域的排列顺序是从北向南、从外流到内流。同一流域内部先干流后支流,先高等级支流后低等级支流。 2、湖泊湿地名称排列顺序 湖泊名称按湿地区为单位排列。流域的排列顺序是从北向南、从外流到内流。 3、沼泽湿地名称排列顺序 沼泽名称按湿地区为单位排列。流域的排列顺序是从北向南、从外流到内流。 三、湿地编码 为了湿地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以及湿地调查工作的需要,每一个湿地斑块具有唯一的标识码,即湿地编码。湿地编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湿地区编码固定位是7位。其编制原则为: 1. 编码第一、二位为省代码。 2. 编码第三位为湿地类,为数字1,5。 3. 编码第四位为扩充码,暂时为0。 4. 编码第五、六、七位为湿地区顺序码。 湿地编码第二部分为湿地斑块编码,由调查数据汇总后,自动生成。 21 第四章 一般调查 第二十三条 调查内容 1、所属湿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 2、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进行填写。 3、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 4、湿地斑块序号:按湿地斑块所在湿地区中的顺序进行填写。 5、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 6、湿地类/湿地型:按照湿地分类的要求,分5类18型进行填写。 27、湿地面积(hm):直接填写遥感影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数据。 8、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 9、所属流域:按照全省一、二、三级流域的分类,填写到三级流域。 10、平均海拔(m):填写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 11、河流湿地:需填写河流级别。 12、水源补给状况: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个类型填写。 213、植被类型及面积(hm):以遥感解译为主,配合野外现地调查验证。 14、主要优势植物种:填写野外所调查的主要优势植物种。 15、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区划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 16、保护管理状况:包括已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 17、土壤:以湿地斑块为单位填写土类。 18、地貌:以湿地斑块为单位填写地貌类型。 第二十四条 调查方法 采用几何精校正的遥感(RS)图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撑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获取湿地斑块面积、湿地类、湿地型、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所属三级流域、海拔等空间位置信息;通过现地调查、访问等手段,获取水源补给、植被类型、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属性数据信息。 22 通过遥感无法获取的信息,一律由现地调查完成。 一、遥感判读准备工作 1、调查区相关资料准备 (1)图件资料:调查区地形图、前期湿地调查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流域等专题图; (2)文字及数据资料:调查区有关的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等。 2、遥感数据源选择 遥感数据选择,在保证调查精度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数据源。本次采用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分辨率20m,云量小于5,,时相的选择是在湿地最大化的2008年7、8月。 3、遥感数据处理 对遥感数据,要对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根据1:5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 4、解译人员培训 为保证遥感数据解译的准确性,对遥感图像判读解译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熟知技术标准,熟练掌握GIS与遥感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的使用,精通遥感图像判读属性,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野外实践的培训。 5、建立分类系统及代码 参见湿地分类技术标准与湿地编码规定。 二、建立解译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1、选设3,5条调查线,调查线选设原则为: (1)遥感图像假彩色齐全 (2)代表性强 (3)实况对比性好 (4)湿地类型齐全 (5)交通方便 2、线路调查 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利用GPS等定位工具,建立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的对应关系。 23 3、室内分析 根据现地调查认定的地物景观要素与遥感图像色调、形状、纹理、湿地类型等特征的对应性,借助相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湿地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建立遥感图像与地物要素相关关系。 4、制定统一解译标志,建立解译标准系统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各判读类型的定义与现地景观要素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特征的表述形成统一标准,建立判读解译标志表,制定解译标准系统。不同遥感图像资料或时相差异大的遥感图像,则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5、遥感图像正判率考核 遥感图像判读人员对各湿地型进行30,50湿地型判读识别,正判率超过90%时方可上岗。不足90%进行错判分析和纠正,并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超过90%。并填写判读考核登记表和修订判读解译标志表。 三、判读解译 1、人机交互判读 判读工作人员在正确理解分类定义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字、地面调查资料等,在GIS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以面状图斑和线状地物分层解译。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判读登记表。 2、图斑判读要求 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为主,GPS野外定位点为辅。每个判读样地或图斑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作为该判读单位的唯一识别标志。并按判读单位逐一填写判读因子,生成属性数据库。 3、河流判读 判读范围为宽度在10m以上、长度在5km以上的全省小型河流。如果遥感影像达不到解译要求,可以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进行,即借助地形图和GPS 野外定点调查现地调绘。 4、双轨制作业 24 以样地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两名判读人员对同幅地形图内的遥感判读样地分别进行判读登记。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点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以图斑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一人按图斑区划因子进行图斑区划并进行判读,另一人对前一人的区划结果进行检查,发现区划错误时经过协商进行修改;区划确定后第二人进行“背靠背”判读,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图班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四、湿地型判读精度 沼泽湿地判读精度85%以上; 其它湿地判读精度90%以上。 五、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是对遥感影像的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的准备与培训、判读及外业验证等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检查。组织对当地熟悉和有判读实践经验的专家对解译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理及错误的解译及时纠正。 六、数据统计(由国家林业局完成) 1、面积求算 遥感影像解译完成后,在GIS软件中,将面状湿地解译图、线状湿地解译图、分布图和境界图进行叠加分析,以公顷为单位求算各图斑面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线状河流面积根据野外调查平均宽度求得。 2、统计 按省、市(地)、湿地区(县、市、区)、统计各湿地类、湿地型及其面积和其他相关数据,也可按二级流域统计各湿地型的面积。 25 第五章 重点湿地调查 第二十五条 调查内容 1、所属湿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 2、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填写。 3、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 4、湿地斑块序号:按照湿地斑块在湿地区中的顺序填写。 5、湿地型:按照湿地分类的要求,分18型填写。 26、湿地面积(hm):直接填写遥感影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数据。 7、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 8、平均海拔(m):填写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 9、所属流域:按照全省一、二、三级流域的分类,填写到三级流域。 10、河流湿地:需填写河流级别。 11、水源补给状况: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个类型填写。 12、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 13、主导利用方式:根据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填写湿地的主导利用方式。 14、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区划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 15、土壤:以湿地斑块为单位填写土类。 16、地貌:以湿地斑块为单位填写地貌类型。 第二十六条 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湿地斑块的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所属三级流域等调查内容采用 “3S”技术调查方法完成,在多云多雾的山区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则通过实地调查。 通过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等方法完成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与植被、湿地保护与利用状况、受威胁状况等调查内容。 各重点调查湿地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采取相应的野外调查方法开展外业调查,或收集相关的资料。 26 第二十七条 自然环境要素调查 一、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 野外调查是对湿地设立一定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典型样地的数量要求包含整个湿地的各种资源和生境类型。 对野外难以获取的数据,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二、湿地地貌调查 以湿地区内的主体地貌作为湿地地貌,根据野外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填写。 三、湿地气候要素调查 1、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变化范围(?),注明7月均温和1月均温,极端最低气温,并注明资料年代; 2、积温:?0?和?10?的积温(?); 3、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和变化范围(mm); 4、蒸发量:单位:mm,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观测值,应统一换算为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 四、湿地土壤类型调查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或收集资料,对泥炭沼泽湿地填写泥炭层厚度(薄层、厚层、超厚层)。如来源于资料,需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湿地土壤类型调查划分到土类。 第二十八条 水环境要素调查 一、调查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湿地水文数据,对野外难以获取或无法进行野外调查的,可以从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水质调查则在野外选取典型地点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样,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化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二、湿地水文调查 1、水源补给状况:分为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和综合补给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27 2、流出状况: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或没有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3、积水状况:分为永久性积水、季节性积水、间歇性积水和季节性水涝4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4、水位(m):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年平水位和年枯水位,采用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获取。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5、蓄水量(湖泊、沼泽和人工蓄水区,万m3):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6、水深(湖泊、库塘,m):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三、地表水水质调查 1、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级。 2、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 3、透明度:采用野外透明度盘测定,单位为m,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 4、营养物:包括总氮和总磷,需野外采集水样,到 实验室 17025实验室iso17025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查项目微生物实验室标识重点实验室计划 进行测定。 (1)总氮: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单位mg/L。 (2)总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含量,单位mg/L。 5、营养状况分级:将测得的透明度、总氮、总磷结果按照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级。 6、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一般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7. 主要污染因子:调查对水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物的名称,包括有机物质(油类、洗涤剂等等)和无机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等)。 8. 水质级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四、地下水水质调查 1、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结果分级。 2、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结果分级。 3、水质级别: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第二十九条 湿地野生动物调查 28 一、调查对象 在湿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动物和在某一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 其中水鸟应查清其种类、分布、数量和迁徙情况,其它各类则以种类调查为主。考虑到各调查对象的调查季节和生境的不同,湿地野生动物调查可以不在同一样地进行。 二、调查季节和时间 动物调查时间应选择在动物活动较为频繁、易于观察的时间段内。 水鸟数量调查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5,6月,越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确定最佳调查时间,其原则是:调查时间应选择调查区域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调查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同一天内数据可以认为没有重复计算,面积较大区域可以采用分组方法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开展调查,以减少重复记录。 两栖和爬行类调查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入蛰前。 兽类调查与鸟类调查同时进行,以冬季调查为主,春夏季调查为辅。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可全年进行。 三、调查方法 湿地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方法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是指适合于大部分调查种类的直接计数法、样方调查法、样带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对那些分布区狭窄而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难于用常规调查方法调查的种类,应进行专 (一)水鸟调查 水鸟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方法,在同一个湿地区中同步调查。 1、直接计数法:调查时以步行为主,在比较开阔、生境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可借助汽车、船只进行调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航调。直接计数法是通过直接计数而得到调查区域中水鸟绝对数量的调查方法。适用于越冬水鸟及调查区域较小、便于计数的繁殖群体的数量统计。 记录对象:以记录动物实体为主,在繁殖季节还可记录鸟巢数,再转换成种群数量(繁殖期被鸟类利用的每一鸟巢应视为一对鸟;鸟类孵化期观察的一只成体鸟应视为一对鸟)。 29 计数可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春、秋季候鸟迁徙季节的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同时还应兼顾迁徙种群数量的变化。 2、样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来估计水鸟种群的数量。在群体繁殖密度很高的或难于进行直接计数的地区可采用此方法。样方大小一般不小于50×50米;同一调查区 (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两栖、爬行动物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 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 野外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即通过计数在设定的样方中所见到的动物实体,然后通过数量级分析来推算动物种群数量状况。样方应尽可能设置为方形、圆形或矩形等规则几何图形,样方面积不小于100,100m2。 (三)兽类调查 兽类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 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 湿地兽类野外调查宜采用样带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样带(方)布设依据典型布样,样带(方)情况能够反映该区域兽类分布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数量级分析来推算种群数量状况。样带长度不少于2000m,单侧宽度不低于100m;样方大小一般 2不小于50,50m。 (四)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主要查清湿地中现存的经济鱼、珍稀濒危鱼、贝类、虾类等的种类及最近三年来的捕获量。 四、影响动物生存的因子调查 在进行动物野外调查的同时,应查清对湿地动物生存构成威胁的主要因子,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30 五、调查统计 直接计数法得到的某种鸟类数量总和即为该区域该种鸟类的数量。 DD样带(方)数量计算公式为N=*M(N,某区域某种动物数量;,该区域该物种 jjj NiNiMi,,,i,1i,1i,1D平均密度;M,该调查区域总面积)。=/(,j个样带(方)调 j Mi,i,1查的该物种数量和;,j个样带(方)总面积)。 样带(方)法兽类、两栖、爬行动物数量级计算是把整个湿地区调查过程中的每种动物数量总和除以该类动物总数,求出该种动物所占百分数。当百分数大于50%为极多种,用“,,,,”表示;百分数为10%,50%,为优势种,用“,,,”表示;当百分数为1%,10%,为常见种,用“,,”表示;当百分数小于1%,为稀有种,用“,”表示。 第三十条 湿地植物群落调查 一、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首先搜集调查地区的湿地遥感图、航片图、地形图等。无论是采用卫片还是地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1:10万。其次,搜集和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群种、群落类型(如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种群落)等、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是否受生态因子(如矿化度、盐度、高程等)梯度的影响等。如果这些资料 2缺乏,则需进行预调查。第三,以5万hm的植物群落面积为基本单位,将所调查 22的湿地划为许多不同的调查单元,不足5万hm的植物群落面积以5万hm来计。最后,根据这些资料和每个调查单元的植物群落情况,制定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操作细则主要依据生态因子梯度是否明显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将调查划分为3大类型。 (一)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1、样地和样方的布局 在每个调查单元内,以最长的直线样带为准,设置至少一条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用GPS按一定间距均匀布设样地,在每个样地范围确定1个调查样方的位置。 确定调查的样方位置时要考虑以下3条原则: 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有限的调查面积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1 自然性:人为干扰和动物活动影响相对较少的地段,并且较长时间不被破坏,如流水冲刷、风蚀沙埋、过度放牧和开垦等; 可操作性:选择易于调查和取样的地段,避开危险地段进行调查。如果样带穿过道路或建筑物等而造成样带不连续时,同时样地恰好落在该位置上,则可适当调整该样地的位置,再确定调查的样方。 2、样地数目的确定 根据建群种将调查单元内的植物群落分为三种类型: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群种群落和混合型群落(既有单建群种群落,又有共建群种群落)。 单建群种群落:调查单元内只有一种单建群种群落的类型,样地数目?15个;调查单元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建群种群落类型,每种植物群落的样地数目?10个。 共建群种群落:每个调查单元内样地数目?30个。 混合型群落:每一种单建群种群落样地数目?10个,每一种共建群种群落的样地数目?30个。 3、样方面积的确定 2乔木植物:样方面积为400 m(20m×20m)(注:树高?5m); 2灌木植物:平均高度?3m的样方面积16m(4m,4m),平均高度在1,3m之间的 22样方面积4 m(2m,2m),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1 m(1m,1m); 2草本(或蕨类)植物:平均高度?2m的样方面积 4m(2m,2m),平均高度在1, 222m范围的样方面积为1 m(1m,1m),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为0.25 m(0.5m,0.5m); 22苔藓植物:面积0.25m(0.5m,0.5m)或者0.04m(0.2m,0.2m)。 (二)生态因子梯度影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1、样地和样方的布局 根据影响植物群落最明显的一个生态因子梯度变化情况,在调查单元内设置高、中、低三个梯度;或者调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梯度的个数; 在每一个梯度的范围内,设置一条样带。在样带内划分为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群种群落和混合型群落。 2、样地布局、数目及其样方的确定 每条样带内样地布局、数目和样方的确定,与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方法相同。 32 3、样方面积的确定 样方面积的确定同样参照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三)上述两种情况兼有的植物群落调查 在某一块调查湿地,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和明显的植物群落都可能同时存在。这部分地区往往处于湿地的边界或是湿地内的“岛屿”等。在这些边界和岛屿的地方,物种多样性可能会比较特殊,必须列为调查的特殊“对象”。首先利用遥感图、航片图、地形图等资料将湿地划分为生态因子梯度影响明显和不明显的两种类型,然后再分别依照上述两种方法进一步调查。 二、植物群落调查的季节选择 调查的季节应避开汛期,根据植物的生活史(生命周期)确定调查季节: 1、生活史为一年的植物群落:应选择在生物量最高和(或)开花结实的时期; 2、一年内完成多次生活史的植物群落:根据生物量最高和(或)开花结实的情况,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 3、多年完成一个生活史的植物群落:选择开花结实的季节; 4、对具有复层结构的群落,主林层植物用来确定调查季节的依据。 三、植物群落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包括4大类型的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2、生境调查 记录样方号、地理位置、地貌部位(坡向、坡位、坡度等)、土壤类型、水文状况(积水状况、淡水或咸水等)。 3、群落垂直结构分层 如果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多个层次(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则需进行分层调查,即在乔木植物群落中随机设置一个灌木层或草本层的植物样地,按上述方法记录乔木层和灌木层或草本层的群落特征。 如果湿地森林、灌木或草本群落中有蕨类和苔藓植物,则调查时将蕨类和苔藓植物归到草本层中进行记录或者单独记录均可。 4、物候期 对样方内主林层各种植物的物候特征进行逐一调查和记录。 33 5、保护级别 根据国家和地方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名录,对调查的植物按保护级别分类记录,如特有种(应明确特有种的范围,属于全省特有还是省级特有)、罕见种、濒危种、对环境有指示意义的指示种以及外来(或外来入侵)物种等。 6、生活力 将植物的生活力分为强、中、弱3级,根据湿地主林层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记录植物的生活力。 7、群落属性标志 (1)种类组成 记录样方内每一高等植物的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及其科名;对于复层群落,记录时要分层进行;野外不能鉴别的植物种类,要采集标本鉴定。 (2)数量特征 乔木层和灌木层:多度、密度、高度、郁闭度、胸径、冠幅等。 草本层、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多度、密度、高度、盖度等。 第三十一条 湿地植被调查 一、湿地植被调查内容 综合植物群落调查每个调查单元的结果,填写湿地植被调查的有关内容。 1、湿地的植被面积及其占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各个类型的群落面积及其占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等; 2、对群落调查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科、属、种的名称、物种数进行统计和汇总; 3、参照生态,外貌原则,按植物群落重要值的分析结果,依据附录中的《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类型表》,确定植被类型。 二、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 以已有资料为主。充分搜集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结合访问,了解湿地植被利用和受破坏情况,在开展外业调查时进行现场核实。 第三十二条 湿地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一、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踏查、走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获取。 34 二、调查内容 (一)保护管理状况调查 1、已有保护措施:包括已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时间和效果等。 2、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需要调查以下项目: 保护区名称、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保护区面积、核心 区面积、建立时间、主管部门、主要保护对象、主要科研活动等。 3、是否建立湿地公园,如已建立湿地公园需要调查以下项目: 湿地公园名称、级别(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方湿地公园)、 面积、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机构。 4、主要管理部门 5、土地所有权 6、建议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调查 1、湿地产品和服务功能: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有关主管部门的资料,调查湿地 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以下主要产品和服务功能,并注明资料出处。 (1)水资源:包括从湿地提取的工、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量等; (2)天然动物产品:提供的野生动物、鸟类、鱼虾蟹、蛤贝种类、产量和价值; (3)天然植物产品:提供林产品、芦苇、蔬菜、果品、药材数量和(或)价值; (4)人工养殖与种植:品种、产量和价值; (5)矿产品及工业原料:泥炭、石油、芦苇等的产量和(或)价值; (6)航运:通航里程、年通航时间、货运量和客运量等; (7)休闲/旅游:宾馆数量、疗养院数量、接待人数和产值; (8)体育运动:运动项目、主要经营内容、接待人数和产值; (9)调蓄:调蓄河川径流和滞洪能力; (10)泥炭储存数量; (11)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12)其他功能。 2、湿地的利用方式:按照湿地利用方式分类,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等获取。 (三)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35 通过查阅主管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记录湿地范围内的乡(镇)名称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乡镇面积、人口、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主要产业。有关数据资料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收集。社会经济状况应注明统计资料年代。 第三十三条 湿地受威胁状况调查 以实地调查和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湿地的破坏和受威胁情况,重点查清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因子、作用时间、影响面积、已有危害及潜在威胁。 1、湿地受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访问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 2、作用时间:通过访问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 3、受威胁面积:根据遥感资料和有关图面材料估算。 4、已有危害和潜在威胁:对每个因子简要描述已有危害和潜在威胁。 5、受威胁状况等级评价:根据调查的湿地受威胁状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每块湿地一个定性的评价值,受威胁状况等级分为安全、轻度和重度。 36 第六章 制图与统计 第三十四条 制图方法 为了保证调查成果数据的有效利用,并充分服务于管理,本次湿地调查的数据汇总、信息管理和制图全部通过数据库和GIS软件进行。 第三十五条 湿地斑块一般调查的数据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输入GIS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并进行汇总,得到各湿地斑块的湿地型、所属湿地区、面积、平均海拔、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土地所有权、所属行政区、所属三级流域等。 第三十六条 湿地区一般调查数据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分布在湿地亚区内的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输入GIS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各湿地斑块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得到各湿地亚区的湿地面积、斑块数量、湿地类、主要湿地型、湿地区分布、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所属二级流域、土地所有权、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物种等。 第三十七条 重点调查湿地的信息汇总 经过遥感调查、典型样地调查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需要对每块重点调查湿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输入数据库。每块重点调查湿地汇总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描述内容不要超过2千字。 1、重点调查湿地基本状况:包括重点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总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湿地类及其面积、主要湿地型及其面积; 2、自然环境状况:包括湿地分布(行政区和地理坐标)、主要地貌类型、平均海拔、土壤类型、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范围、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变化范围、蒸发量; 3、水环境状况:湿地水文状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 4、主要动物种群:主要脊椎动物种类及数量及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种类; 5、主要植物种群:主要湿地植物种类,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 6、湿地保护管理状况:已有的保护措施及取得成果,保护区名称、级别、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机构等;湿地公园名称、建立时间、级别、面积、主管部门、 37 经营管理机构; 7、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湿地产品和服务功能,湿地的利用方式; 8、湿地受威胁状况:所受威胁因子和受威胁状况等级; 9、土地所有权; 10、湿地主管部门。 第三十八条 数据汇总 1、湿地类、湿地型和面积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外业调查成果和相关资料,将各湿地斑块以及属性输入GIS软件和有关数据库,通过汇总统计,得到各湿地斑块和湿地区的湿地型、湿地面积、全省湿地面积以及不同流域的湿地面积等。 2、主要自然环境状况汇总,按以下项目分别进行: (1)全省湿地淡水资源及其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对主要湿地类、型的水资源有关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2)重点调查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汇总,包括各湿地范围内的乡镇名称、面积、人口、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 (3)湿地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总,包括全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名称、面积、保护对象、保护级别、主管部门等; 3、湿地动物调查汇总 按水鸟、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无脊椎动物(贝类、虾类、蟹类等)分别汇总; 4、湿地高等植物调查汇总 包括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各种的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等级、数量状况、主要分布区、小生境等项目,并对本省的主要湿地植被类型进行汇总。 第三十九条 信息管理 全省湿地调查要建立包括全部调查因子的湿地资源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采用Excel或其他数据库,湿地调查资料数据及统计结果,应以统一格式输入数据库。 第四十条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根据全省调查汇总的结果编写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工作概况,调查地区基本情况,技术方法及相应的汇总表格。报告要对湿地类、型与分布、自 38 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受威胁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四十一条 成果图种类 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图采用1:10万或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在各类调查数据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和GIS软件进行绘制。成果图包括: 1、全省湿地资源分布图 2、各湿地区资源分布图 3、全省5类湿地资源分布图 4、野外调查样地点位图 第四十二条 成果图编制基本要求 1、符合各专题图制图标准及精度要求; 2、在时间上是最新; 3、经图形覆盖地区行业主管部门认可或已出版发行; 4、图面材料的投影应符合国家规定; 5、应有准确、完整的制图投影参数; 6、专题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25万。 第四十三条 成果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采用国家1:25万矢量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编码采用《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中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四条 图形数据及其相应的属性数据存储格式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存储格式为E00、Coverage或shp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属性数据同时也可采用数据库方式进行管理,其存储格式为Oracle或dbf格式。 39 第七章 质量管理 第四十五条 质量管理 为了严格执行技术工规,程确保调查成果准确可靠,在领导小组领导下由调查主管部门和调查承担单位联合成立质量检查组,设专职检查人员,及时发现解决调查工作中有关技术问题,对湿地资源调查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第四十六条 检查内容 质量检查是对调查前准备、图像判读、外业调查、内业计算统计、调查成果及各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一、调查前准备工作检查内容 1、技术工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技术支撑有力、质量管理到位、后勤保障得力、组织管理科学,确保湿地调查工作高效优质完成技术工作方案。经省湿地调查领导小组审批。 2、技术规程实施细则:编制与实际情况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实施细则,经过专家论证,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 3、技术培训考核:通过学习、现地实习;参加调查人员经技术专家组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卫星图像区划:按调查区划级别从高到低逐级区划。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与我省界线接界区划,准确无误;湿地区(二级流域)区划,按水系流域区划正确;县级行政区域及保护区,界线按有关依据区划配准无误。 5、仪器及工具准备:仪器、工具配备数量充足,性能良好。 二、遥感判读质量检查内容 1、遥感图像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技术规程要求; 2、判读样地(斑块)空间位置地理坐标准确; 3、解译标志代表性强,类型齐全,符合现地调查结果; 4、判读辅助信息资料如地形图、林相图、植被分布图等齐全; 5、判读因子正判率达到考核要求。 三、外业调查检查内容 1、样地(斑块)位置:调查记录坐标与检查现地坐标误差不得大于30m; 2、主要湿地调查:湿地类型、地貌、土壤、植被主要种类、植被类型、土地利 40 用类型、记录准确; 3、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记录准确; 4、其它调查因子填写正确、无遗漏。 凡满足上述所有项要求的为合格样地(斑块),否则为不合格。 四、内业检查内容 1、数据采集原始记录:调查内容全面无错、漏项,数据合乎表内逻辑。 2、各类专题图绘制:内容及全、标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GIS制图软件统一。 3、数据处理及计算统计:数据符合逻辑 ,数据计算准确,统计表内表间关系 正确。 4、调查报告编写:按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论点明确,论 据充分,逻辑合理,文笔流畅。 五、调查成果检查 按要求提交完整成果。 第四十七条 检查数量 一、调查前准备检查内容 全部检查 二、遥感判读质量检查内容 检查各级区划量的10%以上,覆盖所有调查区。 三、外业调查检查内容 检查全部工作量5%以上,覆盖所有调查区。 四、内业检查内容 检查全部工作量10%以上,覆盖所有调查区。 五、调查成果检查 全部检查。 第四十八条 检查方法 一、检查方式及人员 采取调查工组自检、技术支撑单位检查、湿地领导小组检查三级检查方式。检 查人员由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组成。 二、检查样本获取 41 采用随机抽样和重点指定相结合方法获取检查样本。 三、检查方法 采用原调查进行检查。 四、检查记录 各项检查都必须作检查记录,进行质量评价。检查工作结束后提交检查报告。 第四十九条 质量评定 85%根据检查方法分别检查内、外业主要检查内容,外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以 95%上,内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以上为检查合格。否则为检查不合格。对检查不合格的,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返工和补充,并要限期完成工作,直至检查评定合格。对检查优良和优秀者,予以通报表彰,并以资鼓励。 42 第八章 调查材料汇总 第五十条 统计材料 1、每块湿地斑块、湿地区、重点调查湿地的汇总及光盘数据(二份) 2、其它各种汇总统计报表及光盘数据(二份) 第五十一条 书面材料 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及光盘数据(二份) 第五十二条 图面材料 1、全省湿地资源分布图 2、各湿地区资源分布图 3、全省5类湿地资源分布图 4、野外调查样地点位图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操作细则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43 附录1 黑龙江省湿地区名录及代码 湿地湿地名称 级别 名称 级别 区号 区号 101 扎龙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16 乌苏里江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2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17 勤得利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3 三江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18 虎口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4 洪河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19 哈拉海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5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20 水莲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6 宝清七星河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21 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7 珍宝岛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22 细鳞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8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223 公别拉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201 嘟噜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224 肇东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02 莲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225 月牙湖自然保护区 省级 203 镜泊湖自然保护区 省级 226 汤原黑鱼泡自然保护区 省级 五大连池山口自然保护区 204 省级 227 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05 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228 明水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06 呼玛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229 讷河讷谟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依安乌裕尔河,双阳河自然保护区 207 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0 省级 208 桦川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1 佳木斯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09 三环泡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2 望奎西洼荒自然保护区 省级 210 东升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3 肇源沿江自然保护区 省级 211 安兴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4 富锦沿江自然保护区 省级 212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5 嘉荫平阳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13 六峰湖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6 呼兰湿地自然保护区 省级 214 北安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7 孙吴红旗自然保护区 省级 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215 省级 注:其它湿地以县域为单位区划,按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代码为县(市、区)行政编码。 44 附录2 遥感解译标志及判读考核登记表 表2.1遥感解译标志登记表 标志描述 图斑编号 类型 植被类型 相关地域海拔色彩 形态 纹理 结构 其它 分布 分布 (米) 表2.2判读考核登记表 图斑编号 真 值 判读类型 正 错 考核人: 被考核人: 附录3 湿地斑块一般调查表 表3.1湿地斑块一般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所属湿地区名称 湿地斑块名称 湿地区编码 湿地斑块序号 湿地型 湿地面积(hm2) 湿地分布 县级行政区: 中心点坐标 北纬 东经 所属三级流域 河流级别(河流湿地) 平均海拔(m) 土地所有权 1 国有 2集体 水源补给状况 1地表径流 2大气降水 3地下水 4人工补给 5综合补给 土壤类型 地貌类型 泥炭层厚度 1 薄层 2 厚层 3 超厚层 2植被类型 面积(hm) 植物群落调查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科名 优势植物 湿地斑块区划因子 1 三级流域不同;2 湿地型不同;3 县级行政区域不同;4 土地所有权不同。 保护管理状况 注:流域:流域是指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域,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 45 习惯上指地面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保护管理状况:包括已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 附录4 重点调查湿地调查表 表4.1 重点调查湿地斑块调查表 所属湿地区名称 湿地斑块名称 湿地区编码 湿地斑块序号 2湿地型 湿地面积(hm) 湿地分布 县级行政区: 中心点坐标: 北纬 东经 所属三级流域 河流级别(河流湿地) 平均海拔(m) 土地所有权 1 国有 2集体 水源补给状况 1地表径流 2大气降水 3地下水 4人工补给 5综合补给 土壤类型 泥炭层厚度 1 薄层 2 厚层 3 超厚层 主导利用方式 地貌类型 1、三级流域不同;2 湿地型不同;3 县级行政区域不同;4 土地所有权不同;5 保护状湿地斑块区划因子 况不同;6 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7 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 2湿地受威胁因子 影响面积(hm) 已有危害 潜在威胁 湿地受威胁状况等级评价: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主导利用方式:在湿地利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方式,它是指那些产值较高、占用湿地面积较大的利用方式。 表4.2 重点调查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 湿地 调查 地理坐标 海拔 小生境 天气 调查 中文名 数 量 调查者 斑块号 名称 地点 (NE) (m) 类型 状况 日期 表4.3 重点调查湿地兽类野外调查记录表 调查起止时间 观察物 湿地 调查 地理坐海拔数量 天气 调查 调查 小中文名 调查者 生斑块号 名称 地点 标NE (m) (推算) 状况 方法 日期 实体 痕迹 境 46 表4.4重点调查湿地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样方调查记录表 湿地 调查 地理坐天气 样方 样方 调查 斑块号 中文名 数量 小生境 调查人 名称 地点 标NE 状况 编号 大小 日期 调查起止时间 表4.5 重点调查湿地植被调查表 省市县(保护区): 湿地名称: 斑块编号: 湿地型: 2植被类型: 群系: 分布范围: 面积(hm): 2湿地植被总面积(hm): 调查单元总数: 调查样方总数: 土壤类型: 利用价值(好、中、差) 生态: 经济: 社会: 科研: 破坏情况(轻微、中等、严重) 人为破坏: 工业污染: 破坏面积: 面积比例: 植物名录(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科名(中、拉丁文名) 属名(中、拉丁文名) 保护级别 备注 注:以植被类型为主进行登记 日期: 记录者: 表4.6 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典型调查表 省市县(保护区): 湿地名称: 斑块编号: 湿地型: 第 调查单元 群落类型: 生态梯度因子(有或无): 等级(高、中、低): 第 样方 坡度: 经度: 纬度: 海拔: 坡向: 坡位: 积水状况: 土壤状况: 腐殖质层厚度: 矿化度: 主林层(乔木层或灌木层): 主植被层(草本层、蕨类或苔藓层): 主林(植被)层主要物候特征 开花期: 结实期: 最高生物量时期: 生活史(一、二或多年生): 生活力(强、中、弱): 乔木层或灌木层 草本层、蕨类层或苔藓层 样方面积: 郁闭度(盖度): 株数 序号 植物名称 平均冠幅(盖度) 平均高度 平均胸径 47 调查员: 记录者: 调查日期: 表4.,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优势植物调查表 省市县(保护区): 湿地名称: 斑块编号: 湿地型: 第 调查单元 群落类型: 是否混合类型群落: 生态梯度因子: 等级(高、中、低): 第 样方 主植被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或苔藓层): 植被覆盖率: 序号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或蕨类层 苔藓层 重要值 日期: 记录者: 表4.8重点调查湿地保护和管理状况调查表 调查地点 市(县) 调查时间: 年 月 湿地名称 湿地区编码 湿地类 主要湿地型 主要管理部门: 土地所有权:1 国有 2集体 已有的保护措施: 已采取保护措施的面积: 占全部湿地的百分比: 保护区名称: 级别: 总面积(hm2): 主要保护对象: 核心区面积: 建立时间: 主管部门: 人员编制 日常经费 管理人员 科研技术人员 车辆数量 科研投入 宣教投入 主要科研活动 湿地公园名称: 级别: 建立时间: 总面积(hm2): 主管部门: 经营管理机构: 表4.9 重点调查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 工业总产 农业总产 人口 值 (万元) 值(万元) 面 湿的与乡湿所调地主湿镇地属查五五积 区要地名名市时年年08 08 数密编产有2称称县间平平 (hm) 量度号业关 年 年 均均 合计 48 注:1、人口密度合计值为湿地范围内总人口与总面积的比值;2、主要产业填位于前三位的主导产业。 表4.10 重点调查湿地功能和利用现状调查表 湿地名称: 湿地型: 斑块编号: 所属县市: 调查时间:年 月 编号 湿地功能 详 细 说 明 水资源 总取水量 工业取水量 农业取水量 生活取水量 生态用水量 1 (万吨) 产品名称 鱼 虾 蟹 软体类 天然动 2 产量(吨) 物产品 价值(万元) 产品名称 天然植 3 产量(吨) 物产品 价值(万元) 品种 鱼 虾 蟹 贝 人工养殖 4 产量(吨) 与种植 价值(万元) 品种 泥炭 石油 芦苇 ( ) 矿产品及 5 产量(吨) 工业原料 价值(万元) 通航里程(km) 年通航时间(天) 货运量(万吨) 客运量(万人) 航运 6 疗养院数量(个) 宾馆数量(个) 游客量(万人) 疗养人数(万人) 旅游疗养 7 运动项目名称 8 体育运动 接待人数(万人) 产值(万元) 调蓄河流名称 9 调蓄 调蓄能力(m3) 10 泥炭储存 储存量(吨) 11 水利发电 装机容量(kW?h) 发电量(kW?h) 12 其它 湿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及其详细说明: 注:1、括号里可填入表中未列入的种类;2、“其它”栏填入未列出的其它湿地功能及相应描述;3、各 数据均以年为单位统计。 49 表4.11重点调查湿地环境要素调查表 重点调查湿地区名称: 湿地区编码: 所属县(市): 类别 调查要素 内 容 年均降水量(mm) 变化范围 气年均蒸发量(mm) 变化范围 象要年均气温(?) 变化范围 素 ?0?年均积温 ?10?年均积温 流出状况 1永久性 2季节性 3间歇性 4偶尔 5没有 积水状况 1永久性积水 2季节性积水 3间歇性积水 4季节性水涝 水水位(m) 枯水位: 平水位: 丰水位: 文要水深(m) 最大水深: 平均水深: 素 蓄水量(万m3) 注明资料来源: pH值 pH分级 矿化度(g/L) 矿化度分级 透明度(m) 透明度等级 总氮(mg/L) 地总磷(mg/L) 表水富营养状况 1贫营养 2中营养 3富营养 水质 化学需氧量(mg/L) 主要污染因子 水质级别 测定方法或资料来源: pH值 pH分级 地矿化度(g/L) 矿化度分级 下水水质级别 水质 测定方法或资料来源: 注 气象资料采用10年的年平均值,水文资料涉及到年平均的也采用10年平均值。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50 4.12重点调查湿地植物标本登记签 表 湿地名称: 省市县(保护区): 编号: 标本号: 采集日期: 群落类型: 第 调查单元 第 样方 经度: 纬度: 海拔: 生境: 性状: 株高: 胸径: 树皮: 叶(正反面颜色、毛): 花(花及花序、颜色): 果实(颜色、类型): 中文学名及拉丁学名: 科名: 土名: 附记(特殊性状等): 标本采集者: 记录者: 注:积温:指某一时段內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它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降水量: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结成的露、霜等总水量,其单位为mm。 蒸发量: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其单位为mm。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 干旱区:通常将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 丰水期与丰水位:丰水期指江河、湖泊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气温持续升高的时期。河流、湖泊丰水期时的水位为丰水位。 平水期与平水位:平水期是指河流、湖泊处于正常水位的时期,也叫中水期。河流、湖泊平水期时的水位为平水位。 枯水期与枯水位:枯水期是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亦称枯水季。在一年内枯水期历时久暂,随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异。河流、湖泊枯水期时的水位为枯水位。 矿化度: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根据一定体积的水在105—110?的温度下蒸干后所得残渣的重量来制定。 生境: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一词多用于类称,概括地指某一类群的生物经常生活的区域类型,并不注重区域的具体地理位置;但也可以用于特称,具体指某一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生活场所,强调现实生态环境。一般描述植物的生境常着眼于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土壤条件、地貌部位等),描述动物的生境则多侧重于植被类型。 小生境:由生境一词派生而来,是指个别生物周围很小的栖息范围,如某一水鸟周围的那一小部分土地和 51 空间就是它的小生境。 乔木:一般高度5m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发育强盛的枝条构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一般高度5m以下,枝干系统不具明显直立的主干,如有主干也很短,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丛 生地上的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一般植株软弱矮小,木质部不发达,多为植物全株或地上部分短期内或一年内死亡的植物。 附录5 湿地调查统计表范本 表5.1 全省湿地斑块名录汇总表 省 湿地斑 湿地斑 所属湿 面积平均海 主要植植被类型土地所 所属 所属三 湿地型 22(市区) 块名称 块编码 地区名称 (hm) 拔(m) 被类型 面积(hm) 有权 县市 级流域 表5.2 一般调查湿地区汇总表 湿地区名称 湿地区编码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斑块数量(个) 湿地类 面积(hm2) 主要湿地型 面积(hm2) 中心点坐标: 北纬 东经 湿地区分布 县级行政区: 所属二级流域 河流级别(河流湿地) 平均海拔(米) 水源补给状况 1地表径流 2大气降水 3地下水 4人工补给 5综合补给 土地所有权 1 国有 2集体 植被类型 面积(hm2) 植被类型 及面积 植物群落调查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科名 优势植物 52 5.3 重点调查湿地汇总表 重点调查湿地名称 湿地区编码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斑块数量(个) 湿地类 面积(hm2)) 主要湿地型 面积(hm2)) 自然环境状况:包括湿地分布(行政区和地理坐标)、主要地貌类型、平均海拔、土壤类型、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范围、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变化范围、蒸发量。 水环境状况:包括水文要素、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 湿地野生动物:湿地内重要陆生和水生湿地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状况,包括水鸟、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 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状况:主要湿地植物种类,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 湿地保护和管理状况:已有的保护措施及取得成果,保护区名称、级别、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机构等;湿地公园名称、建立时间、级别、面积、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机构。 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湿地产品和服务功能,湿地的利用方式。 湿地受威胁状况:所受威胁因子和受威胁状况等级。 土地所有权: 湿地主管部门: 注:单个重点调查湿地汇总表不超过2千字 表5.4 全省湿地区名录汇总表 湿地面积湿地斑块数所属二级流2省(市区) 湿地区名称 湿地类 总面积(hm) 所属县市 2(hm) 量(个) 域 表5.5 全省湿地型与面积统计表 序号 湿地型 斑块数量(个) 面积(hm2) 合计 注:按34型分别统计 表5.6 全省流域湿地统计表 2序号 二级流域名称 三级流域名称 斑块数量(个) 面积(hm) 合计 表5.7 海拔3000米以上湿地名录汇总表 平均海拔 平水面积 省(市区)名 湿地名称 湿地型 所属县市 备注 2(m) (hm) 注:1、湿地型按规程中规定的34型填写。2、平水面积:指正常水位时的湿地面积。 53 表5.8 重点调查湖泊湿地、库塘人工湿地自然环境汇总表 省 丰水面积枯水面积平水面积蓄水量 平水期平均水湿地名称 类型 分布区 2223(市区)名 (hm) (hm) (hm) (万m) 深(m) 注:1、丰水面积:指丰水期时的面积。 2、枯水面积:指枯水期时的面积。 3、蓄水量:多年平均蓄水量。 表5.9 重点调查湿地社会经济状况汇总表 省(市区)乡镇总面总人口 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农业总产湿地名称 湿地型 所在地区名称 2名 积(km) (万人) (人/km2) 值(万元) 值(万元) 注:1、湿地型按规程中规定的34种湿地型填写代码。 2、本表以县、市(区)为调查和统计单位。 表5.10 湿地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总表 2省、市(区) 保护区名称 行政区位 面积(hm) 保护对象 级别 主管部门 注: 1、保护区名称严格按保护区命名标准填写 2、保护区级别分:国家级、省级、地(市)、县级四级。 3、主管部门:分林业、海洋、农业、环保等。 表5.11 重点调查湿地水鸟数量调查统计表 湿地名称: 湿地型: 湿地面积: 公顷 调查起止日期: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保护等级 种群数量 居留型 调查方法 备注 注:1、调查起止日期指在该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2、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 表5.12 重点调查湿地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调查统计表 湿地名称: 湿地型: 湿地面积: 公顷 类 别: 调查时间: (天)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保护等级 数量状况 调查方法 备注 注: 1、调查时间指在该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2、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 54 3、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表5.13 重点调查湿地无脊椎动物(贝、虾、蟹类)调查统计表 湿地名称: 湿地型: 湿地面积: 公顷 调查时间: (天) 填表人: 填表时间: 类 别: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保护等级 数量状况 调查方法 备注 注: 1、调查时间指在该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2、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3、 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表5.14 省(市、区)湿地鸟类资源汇总表 保护 种群数量IUCN 省名 目 科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居留型 分布区 等级 (只) 濒危等级 注:1、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填写; 2、分布区指该动物在本省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市(地区、州、盟)表示; 3、保护等级分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省级。 4、种群数量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填写,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水鸟必须填写种群数量。 5、濒危等级:根据IUCN的数量等级填写,分为: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低危等。 6、居留型:分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 表5.15 省(市、区)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汇总表 省名 目 科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保护等级 数量状况 分布区 备注 注: 1、按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的目、科顺序进行填写。 2、保护等级:分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省级。 3、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4、分布区指该动物在本省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市(地区、州、盟)表示。 表5.16 省(市、区)无脊椎动物汇总表 省(市区)目 科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保护等级 数量状况 分布区 备注 名 注: 1、按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的目、科顺序进行填写。 2、保护等级:分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省级。 3、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4、分布区指该动物在本省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市(地区、州、盟)表示。 55 表5.17 重点调查湿地高等植物科属种统计 省市县(保护区): 湿地名称: 编号: 湿地型: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序号 科 属 种 科 属 种 科 属 种 科 属 种 日期: 记录者: 表5.18 重点调查湿地高等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名录 省市县(保护区): 湿地名称: 编号: 湿地型: 群落类型: 第 调查单元 样方数目: 序号 植物门类 中文名 拉丁学名 科名 日期: 记录者: 表5.19 省(市、区) 湿地植被类型列表 省(市序号 植被型 群系 分布区 备注 区)名 注:1、按植物群落分类系统进行填写。 2、分布区指该植被类型在本省的主要分布地区或生境。 56
本文档为【黑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操作细则 - 黑龙江省林业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8-31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