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

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

举报
开通vip

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 关于“右文说”研究的综述 (汉语言文字学 陆东辉 20130318) 摘要:“右文说”简单的说就是声符表意的学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 ”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 ”产生于宋代 ,但此后数百年发展缓慢,至清代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黄承吉、陈澧 ,近代、沈兼士、刘又辛等人对 “右文说 ”才有了进一步阐发 , 并把 “右文说 ”应用于训诂学上,近几十年来 ,右文说研究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过去对“右文说”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括,...

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
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 关于“右文说”研究的综述 (汉语言文字学 陆东辉 20130318) 摘要:“右文说”简单的说就是声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意的学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 ”现象加以概括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 ”产生于宋代 ,但此后数百年发展缓慢,至清代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黄承吉、陈澧 ,近代、沈兼士、刘又辛等人对 “右文说 ”才有了进一步阐发 , 并把 “右文说 ”应用于训诂学上,近几十年来 ,右文说研究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过去对“右文说”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归纳,并对未来的右文说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右文说,研究状况,展望 “右文说”,是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由宋人王圣美首倡。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有云: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类也。” 这种学说认为,形声字中义符表示了一般事类范围,而声符有时不只是示声音,相同声符的一组形声字往往具有共同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例如上引的一段说明,“浅”、“钱”、“残”、“贱”等字皆以“戋”为声符,而“戋”又有细小之意,因此“浅”、“钱”、“残”、“贱”四字都有细小之意。又因为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 “右文说”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有历史依据的,右文说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说文解字》,许慎在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文字的构成时提出了文字有所谓“亦声字”,这些“亦声字”都是声符既表声音又表意义的。比如说,“娶”,从女从取,取亦声;“懈”,从心从解,解亦声。学界在研究许慎时,往往明确了他在归纳字的部类时的不自觉性,所以仅仅将《说文》做为右文说的发端而已。 到了东晋,杨泉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这一现象,《艺文类聚?人部》引杨泉《物理论》曰:“在金石曰坚 ,在草木曰紧. 在人曰贤。”杨泉首次把三个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并列在一起,探讨其意义的来源。三字都从臣又声,“臣又”《说文》训坚,为“贤”的初文。坚,意符从“土”,谓土之坚硬 ,引申为其它物件之坚固。紧,意符为系,其本义《说文》曰“急也,”急义,坚义相通,故也有“坚实”义。贤,从贝,本指多财,引申而指多才能,多贤德之人。三字都有“坚固,优秀”的意义 ,均源于声符“臣又”之本义。可以说是比许慎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许慎还只是在单个文字的分析中注意到了声符表义,而杨泉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同一个声符在不同的文字中表达了相同的意义。他提出的三个字已是现代文字学家所认同的同源字了,但他没有更进一步地上升到理论概括的层面。 比王圣美稍早的王安石却把这一汉字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引入了歧途 , 这也正是后世学者把 “右文说 ”斥为邪说的根源所在。王安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右文 ”的概念 , 但他在 《字说 》中却把所有的合体汉字都解以形声字,把所有的声符都赋予意义,一切形声字均以会意字说解。如波,为水之皮;滑,为水之骨,分贝为贫,同田为富;松为木之公,柏为木之伯,故松柏为百木之长。这些解释其实是违背了造字的客观规律的。 在文献中,真正被赋予学术意义的形声字“右文”研究,肇始于宋代的王子韶。王子韶的著作《字解》同王安石的《字说》交相辉映,是宋代以重新审视声符在形声字系统中作用为目的的重要作品。但由于王安石权倾一时,王子韶使能将《字解》存放于自己的家中,不予流传。一直到沈括的《梦溪笔谈》面试,这种认为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声、同时也表义的分析观点才得以系统揭示:“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 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这个学说是“右文说”理论较早的、阐述比较清楚的一种观点。王子韶的文字研究使用归纳排比的方法,在同一声符的一组形声字之中寻求其意义的相似之处。他在总结后归纳出了“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认为形声字的形符声符各有系统。这里,我们且不说他的“右文说”理论是否科学,就他提出的这种“形符声符各有系统”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就是十分进步的。 王氏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学者,使得“右文说”滥觞为一个专门的学派。纵看右文说的发展,在宋末和清代的时候曾出现了两个高潮。早期的右文说发展以宋末戴侗《六书故》为代表,他从形声字的声符着手,梳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形声字的产生途径进行了各种不同情况的划分。在《六书故》中,谐音字都是借形标音,以音表义,戴侗认为以往学者对于“醺、疠、魇”等13个字之所以掩盖其本义,就在于他们不了解这些字的产生和分化的过程。他认为,这些字的根本意义在于他们的声符,即“熏、厉、厌”等7个字,而后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才加上了其他的不同形符,从而分化出新的谐音字。所以,在考究谐音字的时候必须从他们的谐音声符入手进行寻根式的挖掘,这样才能推导出这个字乃至这类字的发展轨迹,不然就会“昧于本义”。注名的训诂学学者刘又辛对于戴侗的评价是:“以一个字原来的意义为纲,用以解释同声符的形声字的字义,指出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这种见解是很了不起的。例如:‘昏’字的本义为日色昏暗,因而孳生出惛、睧(心目之昏)、婚(婚在昏时)等字。这几个形声字的声符‘昏’,既能表音,又有表义的作用,这是戴侗很重要的一个发现,也是他对右文说的一个重要贡献。” 清代则是训诂学发展的总结和转型时期,清代的很多学者,如王念孙、朱骏声、黄承继、陈澧等都曾对右文说提出自己的论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为《说文解字》做注的段玉裁。段玉裁是在汉字音近义通的范围之内,运用右文法来探寻汉字源头的,即“凡从某字皆有某之义”。他的创新在于:从语音的角度审视汉字,把声符看作是形声字的记音符号,声符不同但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形声字,只要所表的意义相通,也可以联系在一起。这种利用汉字形体的结 构进行的同源词研究,是对右文说的继承。同时他又认为“古今先有声音而后有文字”,提倡“以声为义”说,主张直接从声音来探求词义,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字形的束缚来探求同源词,克服了右文说的缺点,把右文说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在段玉裁之后,朱骏声、黄承吉和陈澧三位清代大家也对右文说进行了系统研究。朱骏声在其著作《小学识余》中归纳了数十个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而黄氏则在他的《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梦陔堂文集》卷二)中提出了“凡字之以为某为声者,皆原起于右旁之声义以制字,是为诸字所起之纲;其在左之偏旁部分,则即为由纲之声义而为某事某物之目;纲同而目异,目异而纲实同。”的论断,陈澧很赞同他的观点,他在《说闻声表》的自序中也说过:“声肖乎意,故形声之字,其意即在所谐之声;数字同谐一声,则数字同出一意,孳乳而生,至再至三,而不离其宗也。” 但是,早期的“右文说”也有明显的局限,这就是把同族词限制在声符相同、或者声符就是源词的同声符字组的狭小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很多声符本身没有意义的汉字,以及不同声符的声义相通的字(词)也有同族关系的可能性。 根据右文说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限一直到近代沈兼士先生的新“右文说”的提出后才被真正结束。沈兼士先生于1933年写下的著名论文《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中归纳出了右文的七种表达方式:1、右文之一般公式;2、本义分化式;3、引伸义分化式;4、借音分化式;5、本义与借音混合分化式;6、复式音符分化式;7、相反义分化式。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归纳为“由本义分化及由借音分化的两派”。而且他还说: “夫右文之字,变衍多途。有同声之字所衍之义颇别者,如‘非’声字多有‘分’‘背’义,而‘菲、翡、痱’等字又有‘赤’义,‘吾’声字多有‘明’义,而‘语,论难,龉’等字又 有‘止,逆’义,《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809页,。其故盖由于单音之语,音素孕合之义不一而足,诸家于此辄谓‘凡从某声,皆有某义’不加分析,率尔牵合,执其一而忽其余矣。” 这种观点直接批判了以前学者认为的声与义客观有联系的观点,声音是否与意义有关还是要具体分析的,不可以牵强附会。还认为“义本同源,衍为别派” 的论断,这就说一部分“右文”是表意的,一部分是不表意的。沈氏的这些观点无疑构建了新的右文说体系,在展示了“右文”与孳生字各种灵活的的音义关系的同时,用超出传统右文的狭隘界域的方法,提升了“右文说”在词族系联中的综合效用。 此后,近代又有刘又辛先生,他在高度评价沈兼士对“右文说”的重要贡献时,弄清了“右文为什么会分成本义分化和借音两类,它是怎么形成的,”的重要问题。在他的文章《“右文说”说》中,刘先生指出:“必须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着眼。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汉字发展为形声字的经过弄清楚了,形声字声符(右文)的性质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因此,后人逐步通过提出的汉字发展三阶段论为背景,揭示了本义分化和借音分化两类右文的“来龙去脉”。 在八十年代末的蔡永贵先生论文《“右文说”》新探一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前人的研究,倡导“科学的‘右文说’应是‘母文说’”的主张,认为“右文”表意字应该是“母文化外字”,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对“右文说”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学生苏袁在其硕士论文《“右文”探源》,除了大力推崇其老师的观点之外,更是大胆说“右文说”的研究目标不应该是形声字,而是一组同出于一个“母文”的孳乳字。而且更进一步说,“右文说”的命名方式是不科学的,“右文说”应该改名叫“母文说”。 首先我们暂不说他的观点是对是错,对他这种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勇气就应该大加赞许,可是笔者认为,经过千年的文化,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右文说”之名约定俗成,我们不可随意改之,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它有科学的认识就行了。 在曾宪通和林志强先生的《汉子源流》中,“右文”说也有科学的评价: “‘右文说’在研究以字根为声符而分化出来的后起形声字和具有共同声符的同源字的意义的时候,确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有它的合理性,是符合一部分语言文字现象的,但是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就会产生谬误。因此对于‘右文说’我们应该合理的看待,实事求是的分析。” ,《汉子源流》第143页, 毫无疑问,这种对于“右文说”的观点是十分科学的。 近几年对“右文说”的研究并没有止步,发表的论文也非常多,比如说王宝利先生的《“右文说”之功过再评》(兰州学刊 文学研究 2006年第11期);武丹丹、刘艳梅《“右文说”的发展》(安徽文学2007年第10期);喻述君的《“右文说”述评》(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7期);梁学廷先生在继2006年其硕士论文《“右文说”研究》之后,在2008年,他又写了一篇《“右文说”研究展望》(语文学刊 2008年第5期);苏振华《“右文说”浅论》(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卷第1期)。这些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右文说”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阐述,对“右文”说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对“右文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正是由于这些学者的推进,我们的研究才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学术才能做得更好。 近代对“右文说”持否定或谨慎态度的也大有人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力先生和裘锡圭先生。 王力先生作为汉语界泰斗,对“右文说”基本上是持批评和否定态度的,而且说“右文说”是声训不良影响的结果,还指出“凡按右文讲得通的,若不是追加意符的形声字,就是同一词组的字,并不存在那么一个造字原则,用声符来表示意义。”现在我们回头看一下,笔者认为王力先生的观点过于绝对,这种对“右文说”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裘锡圭先生在他的《文字学概要》对“右文说”也有过说明,认为“右文说”对于研究同源关系的字是很有作用的,但是他提醒我们用“右文说”研究词义我们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他认为“我们千万不能认为某些字同从一个声旁,就轻率地用同一种模式来解释这些字的意义,比如宋人举得那几个从“戋”的字,他们的意义应该分为两个系统,一系与残损的意义有关,一系与浅小一类的意义有关。”并且分析出“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说: “一方面,同从一声的形声字在意义上不见得都有联系,另一方面,为在意义上有明显联系的同源词而造的形声字,也不见得都同从一个声旁。他们完全可以使用同音或音近的不同声旁。”,《文字学概要》177-178页,。 裘锡圭先生的观点独到,考证详细,褒贬皆有,特别是指出宋人王圣美理论中的例子是不合适的,这打破了大家一贯的看法,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 结语 “右文说”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形索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上都对后世的学者受到右文说启示,从词源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汉字的谐声系统,丰富了词汇系统的整理。同时,根据谐声字,确定了不少古音现象,不但对古代文学有极大意义,同时对于考查整个古代文化史实,也有很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右文说”的局限性仍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不够详细,宋人的“右文说 ”缺乏系统完整的阐述 ,王圣美《字解 》二十卷 ,应是作者贯彻“右文说 ”的一部大作,可惜今已亡佚。要了解宋人的“右文说 ”只能通过散见于一些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导致“右文说 ”的全貌未能为世人所尽知,实乃憾事。二是在某些形声字中,右文在字体结构中位置并不居右,造成名实不符,最后,某些文字在寻求词源的时候,依据右文说无法得到详实的结果。但是,“右文说”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视,它向人们展示了汉字构造的巧妙复杂,并成为了各代学者探究古文字字义及词汇系统提供了触类旁通的好方法。但对于这个学说的不完整性我们依然要全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只有谨慎的发扬和吸收,才能获得古汉语研究学术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M]. 中华书局. 1986 [2]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M].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王力. 中国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 [4]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M]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5]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6]曾宪通. 林志强. 汉子源流[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7]刘又辛. “右文说”说[J] . 语文研究. 1982年第1期 [8]蔡永贵.李岩 .“右文说”新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 [9]梁冬梅. “右文说”探源[J].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2期 [10]王宝利. “右文说”功过再评[J] . 兰州学刊(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11]梁学廷 .“右文”说研究[J]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12]梁学廷 .“右文”说研究展望[J] . 语文学刊 . 2008年第5期 [13]苏振华 .“右文”说浅论[J] .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卷第1期 [14]喻述君 .“右文说”述评[J] .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7期
本文档为【右文说综述陆东辉[最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