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

举报
开通vip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 品种决定了生产潜力的大小,而科学饲养管理则是挖掘这 一潜力的有效工具。饲养管理水平高,鸡群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反之,即使品种再好,其生产性能也难正常表现出来。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合理搭配饲料,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搞好疾病防治等。 不同类型或经济用途的鸡群对上述条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饲养管理方式有差异,故分蛋鸡和肉鸡2部分介绍。 蛋鸡饲养管理 根据蛋鸡各期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人为地将其分为育雏期(0~42日龄)、育成期(43~...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 品种决定了生产潜力的大小,而科学饲养管理则是挖掘这 一潜力的有效工具。饲养管理水平高,鸡群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反之,即使品种再好,其生产性能也难正常表现出来。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合理搭配饲料,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搞好疾病防治等。 不同类型或经济用途的鸡群对上述条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饲养管理方式有差异,故分蛋鸡和肉鸡2部分介绍。 蛋鸡饲养管理 根据蛋鸡各期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人为地将其分为育雏期(0~42日龄)、育成期(43~140日龄)、产蛋期(141日龄至淘汰)3个阶段。 一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0-42日龄) 雏鸡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成年鸡生产性能的高低。育雏效果好,雏鸡健壮,发育整齐,成活率高,将来的产蛋量高;反之,雏鸡体弱多病,大小不齐,死亡率高,将来的蛋鸡产蛋没有高峰或高峰较低,持久性差,总产蛋量低。有经验的养鸡户都有这样的体会:若雏鸡发育差,体质弱,除本身成活率低外,成鸡的产蛋量也低,且容易发病。因此,培育雏鸡是养鸡生产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一) 雏鸡生长发育特点 雏鸡与其他阶段的鸡相比,有下列特点: 第一,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刚出壳的雏鸡体温低,约20日龄时才接近成鸡的体温,40天以后才具备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羽毛短而稀疏,且全为绒毛,保温能力差;雏鸡采食少,体内产热少;雏鸡虽体重小,但单位体重表面积大,散热多。因此,育雏期所需的温度较高。 第二,雏鸡的胃肠道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雏鸡的消化道细窄,消化腺体不发达,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差,要求饲喂易消化、高营养的饲料,同时要注意少量多次。 第三,雏鸡的生长发育速度极快,代谢率极高,除要求营养充足外,还要保证各种环境条件的良好。 第四,雏鸡体小,抗病力差,加之饲养密度大,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消毒和 疾病预防。否则,一旦有病就难以控制。 第五,敏感性强。雏鸡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噪声、免疫、更换饲 料、药物过量、操作程序的变更等都会给雏鸡带来一些应激反应,如食欲下降,精神委靡,有时会发病,严重时会造成雏鸡的死亡。因此,环境的安静与稳定对雏鸡尤为重要。 (二) 育雏方式 雏鸡培育的方式分为平育和笼育两种。 (1) 平育雏鸡。 平育雏鸡多采用垫料或平网地面。垫料育雏是在地面铺垫约10cm厚的柔软垫料(垫料可经常更换,也可到育雏结束时再清理),将饲槽和饮水器置于垫料上(饮水器下面可放置两块砖),取暖可用暖气、炉火、红外线灯、育雏伞等,雏鸡在垫料上活动和休息。平网育雏是将铁丝网、竹网(或竹条)或木网架高50~60cm,网孔大小为1.25cm×1.25cm。饲槽设在网的外周,水草在网上,取暖方式与垫料平育相同,雏鸡在网上活动和休息。 平育雏鸡的优点成本较低,鸡舍的空气较好,患呼吸道类鸡病的机会少。缺点为饲养密度小,雏鸡与地面接触,易患消化道类疾病。平育雏鸡的方式适合于小型鸡场。 (2) 笼育雏鸡 笼育雏鸡采用多层育雏笼,可自制或者购买。 笼育雏鸡的优点是饲养密度大,便于管理。因雏鸡不与粪便直接接触,消化道类疾病少,但是呼吸道类疾病较多。笼育雏鸡适合于大规模的养鸡场。 (三)环境控制 1. 温 度 温度是培育雏鸡的首要条件。温度是否合适, 对雏鸡的运动、采食、消化、饮水甚至健康和成活都有极大的影响。温度过高时,雏鸡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呼吸加快,运动量减少。长时间的高温,使雏鸡软弱,消瘦,易患感冒等病。如若温度过低,雏鸡过于拥挤,活动量降低,易患消化道疾病(如白痢等)。严重低温时,常因大量砌堆而造成挤压死亡。培育雏鸡较适宜的温度即雏鸡活动区域(离雏鸡的活动地面5m处)的温度:第1周32~35?,以后每周下降2~3?,即1周龄32~35?,3周龄26~29?,4周龄 23~26?,5周龄20~23?, 6周龄达到 18~20?,开始训练离温。离温时要逐渐进行,开始白天离, 晚上不离;晴天离,阴天不离,最后达到彻底离温。当发现鸡 群体质较差,体重不足时,应适当延长离温的时间。 观察温度是否适宜,除看温度计外,主要看雏 鸡的表现。 当雏鸡在笼内(或地面、网上)均匀分布,活动正常,采食、饮水适中时,则表示温度适宜;当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开张,,卧地不起,张口喘气,采食减少,饮水增加,则表示温度高,应设法降温;当雏鸡紧靠热源,砌堆挤压,吱吱叫,则为温度低,应加温。 提供温度的方法有多种,如电炉、煤火、煤油、热水管、火炕等。控制温度的方法有自动控制和人为控制。许多用电力供热者多采用自动控制,其他供暖方式多采用人为控制,即根据温度计和雏鸡的表现来认为调节。 2. 湿 度 湿度对鸡的影响不象温度那样严重,但是当湿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雏鸡的发育亦受到影响。对雏鸡最适宜的湿度为55-65,,前10天湿度稍高,以后要低。若要提高湿度,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蒸发或者在地面、墙壁上喷水;降低湿度加大鸡舍的通风,降低密度。 3. 空 气 空气主要是指育雏舍内的空气新鲜程度。鸡粪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一方面会降低舍内氧气的含量,也会对雏鸡产生直接的危害,经常患眼病和呼吸道类疾病。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的方法是通风,分为自然和机械通风2种方式。作为小型鸡场,多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在中午或者天气暖和的时候打开门窗,根据舍内的温度确定通风时间。空气新鲜与否,可通过人的感觉来判断。当人进入鸡舍感觉舒服,没有刺激性的气味或者刺激性气味较小时即可认为空气新鲜。 4. 密 度 育雏时要保持合理的密度,密度过大和过小均不利。平育育雏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3-15只,笼育1-2周龄时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3-4周龄时密度为每平方米40只,5-6周龄时密度每平方米30只。 5. 光 照 光照对育雏的影响较小,初期的光照为了让雏鸡适应新的环境,认识采食和饮水的位置,多采用全光照或者每天23小时光照。后期白天采用自然光,晚上饲喂时开灯,其它时间不照明。 (四)育雏前的准备 1. 确定育雏时间 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每年的9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是鸡蛋价格较好的时期,因此选择2-3月育雏(最晚不超过5月),经过5个多月的时间,8-9月分开产,10-11月进入产蛋高峰,鸡蛋可以赶上好价钱。另外2-3月育雏,雏鸡教健壮,气候干燥,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 2. 预定雏鸡 选择信誉、技术较好的鸡场,预定数量超过预计成鸡数的5,。 3. 育雏室的准备 进鸡前,将育雏室彻底清扫,地面用2%的热火碱水冲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所有用具用消毒剂洗刷干净,育雏室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24小时,24小时后打开门窗换气,待育雏室无明显刺激气味时进鸡。 4. 试 温 进鸡前2天,将育雏室内的所有条件调到育雏所需要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尤其是温度,待到温度正常时可以接鸡。进鸡前4小时烧开水,待鸡进入后水温基本上接近室温。 5. 药品及疫苗的准备 育雏阶段准备的药品有痢特灵、环丙沙星、土霉素、青链霉素等,疫苗有新城疫、传支、传染性法氏囊等,注意按照要求保存。 (五)育雏期的管理要点 1. 饮 水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先前烧的开水已经冷却至室温)。有的在饮水加入中5,的葡萄糖或者抗生素,还有的引用0.01,的高锰酸钾水。饮水的目的补充体液,倡导消毒。进鸡后的第一个周饮开水,1周后饮自来水。水要求清洁,不能断水,每隔2小时换1次水。 2. 喂 料 雏鸡的第一次喂食叫开食或者开饲。开食的时间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饮水后2-3小时,当2/3的雏鸡有求食欲望时即可开饲。开饲的做法将湿拌料洒在塑料布或者料盘上。雏鸡吃完收起,防治雏鸡在上面排粪。进鸡后的前两天2-3小时饲喂1次,以后每天饲喂5-6次。前三天的饲料为60,的煮熟的小米(8成熟)加上40,的配合饲料搅匀,3天后改为配方饲料。 3. 称 重 为了掌握集群的发育情况,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定期称重。称重时应该随机抽取,数目不应少于50只。每一品种都有自己的标准体重和饲料消耗,可以据此进行饲养管理。 4. 断 喙 断喙的目的时为了防治啄癖,节约饲料,促进生长。生产上一般断喙2次,第一次在6-9日龄,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第二次断喙在120日龄左右,此次断喙主要去掉上次的再生部分。 断喙时应注意:阴雨或热天不断喙,免疫期不断喙。断喙前每公斤饲料加入 2毫克维生素K防治大量出血,其它维生素要加量。 5. 观察鸡群 每天对雏鸡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主要观察3个方面:看精神状态、看饮水和食欲、看粪便。发现病鸡,及时拿出到兽医部门进行诊断。 6. 建立严格的卫生预防制度 每周带鸡消毒1次,喷雾的高度离鸡背部20-30厘米,各种预防性投药按照程序进行。 7. 免 疫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支等免疫预防。 (六)育雏效果的检查 检查育雏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成活率、体重、均匀度等指标来表示。良好的饲养管理0-20周龄的成活率在90,以上,优秀鸡群可达95,97,。体重复合标准,说明饲养管理较好,将来产蛋高率。体重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将来的产蛋率。 二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43-140日龄) 1. 生长发育特点 43~140日龄的雏鸡叫育成鸡。育成鸡体温调节能力和消化机能基本健全,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长仍很迅速,发育旺盛,是肌肉和骨骼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育成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发育速度加快直至性成熟。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是饲料营养水平降低,但应营养平衡,以锻炼其消化机能;让其充分运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严格控制光照和体重,适当限饲,使其适时开产。 2.饲养方式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式有舍饲、半舍饲和放牧饲养。 (1) 舍 饲。 舍饲是将鸡群在饲养全过程中始终圈在舍内,舍饲根据地面结构的不同分为厚垫料、栅状、笼养等多种形式。 厚垫料饲养法是在地面铺垫约20厘米厚的柔软垫料,到鸡群转群时将垫料清除出去。这种方法成本较低,冬季较温暖,可为鸡群提供充足的维生素B12,啄癖现象少见。但饲养密度较小,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高,适合于500只以下的小型鸡场。 栅养或网养是将板条或铁丝网架高60~70厘米,通常板条宽1.25 ~5.1cm,空隙2.54cm,板条走向与鸡舍长轴平行;铁丝网孔直径为2.54 cm×5.1cm,网下有支柱支撑。这种饲养方式较卫生,鸡群的发病率较低,密度大于垫料饲养, 但易惊群,成本稍高。中小型鸡场适用此法。 育成鸡笼养可增加饲养密度,提高育成鸡成活率,便于饲养管理,目前有市售四层阶梯式育成笼。 (2) 半舍饲。半舍饲是利用鸡舍和运动场相结合饲养育成鸡的一种方法。舍内有沙子或其他垫料,并设有栖架,舍外为一运动场,其面积为鸡舍面积的2倍。鸡舍为夜间休息或阴雨天活动的场所,运动场是白天活动、采食、饮水的空间。 这种饲养方式鸡舍的空气较好,投资小,鸡可直接接触阳光的照射,并可从地面获得一些微量元素,因此,鸡群较健壮。但饲养密度小,每平方米养5~8只,占地面积大,劳动生产率低,1人只能负责500-1000只。 (3)放牧饲养。放牧饲养是一种较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 一般将鸡散放于地域较宽阔而不适于耕种的场地(多为荒地 或半山坡),并配备可活动的鸡舍以备夜间和阴雨天使用。这 种方式投资少,成本低,鸡可获得一些野生植物、草子及收获 作物撒落的种子,并因活动量较大及阳光充足,鸡只非常健 壮,是适合于山区、半山区及果园养鸡的一种方法。但应防止 兽害,放牧前要训练调教好。 3. 环境控制 (1) 温 度。育成期雏鸡对温度的变化适应力较强,一般不设专门的取暖设备,而是借助通风调节温度。但对刚刚离温的育成鸡,应注意天气的剧烈变化,遇到寒流时应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2) 湿 度。育成鸡舍的相对湿度可在40%~72%,通风正常时不会超出这一标准。 (3) 密 度。育成期雏鸡体重增加,体积增大,同时其生理要求活动空间大。因此,要及时调整密度,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体重进行分群。地面平养时的合理饲养密度为(舍内):7~ 12周龄每平方米10只;13~20周龄每平方米8~9只;栅养时每平方米8~ 10只;立体笼养时每平方米25~30只。 (4) 光 照。光照对育成鸡的性成熟、采食、饮水及活动都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对性成熟影响较大。试验表明,育成后期给予每天超过10小时的光照或光照时间逐渐延长,将使母鸡提前开产。一般情况下,早熟鸡群易早衰。并且蛋重小,产蛋高峰值低,产蛋持久'性差,易脱肛,鸡的体重小,产蛋期死亡率高。育成期光照时间太短或光线太弱,鸡的开产日龄延长,使产蛋期缩短,产蛋量降低。对于任何一个品种都有其固定的适宜开产日龄,适时开产时产蛋量最高。因此,给予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母鸡适时开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育成期蛋鸡应遵循的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要短或渐减,切不能延长,光照时间最好控制在8~9h/天,光照强度不能增加,以5勒克斯 (能看见采食)为宜。光照应相对稳定。不可忽长忽短,忽明忽暗。具体光照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制度)因鸡舍类型、育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对密闭式鸡舍(全部采用人工光照),1~3日龄光照23~24h/天,2~18周龄8~9h/天。而对开放式鸡舍(自然和人工光照相结合),若是4月15日至9月1日孵 出 的雏鸡,因生长后期基本处在光照时间逐渐缩短的时期,可全部用自然光照;其他时间孵出的雏鸡,光照实施的方法是先查出该群鸡到达20周龄时的日照时间,再加5,作为该批鸡第1周的光照时间,以后每周减少15min,到20周龄整好减 5h,这样给鸡一个渐减的光照程序,可控制母鸡适时开产。 光照强度为5勒克斯或以鸡能看到吃食为宜。 (5) 空 气。育成鸡舍空气要新鲜。 4. 营养需要和饲料搭配 育成期的营养需要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由18,降至12-14,,钙、磷含量降低,粗纤维增加,促进其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为将来产蛋奠定基础。育成期为锻炼其消化机能,提高饲料消化率,要经常喂沙子,可拌人料中,每周每百只鸡给不溶性沙子500g;也可单独撒于饲槽内,每周1次,沙子的大小以可通过3mm筛孔直径为宜。 5. 饲养管理要点 (1)转 群。雏鸡在育雏舍生活到6周龄就应转入育成舍。 转群前后2~3天要在饲料中加倍剂量加入各种维生素,同时还可饮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的配比为硫酸铜19%,硫酸亚铁6%,硫酸锰0.5%,硫酸钾8.5%,硫酸钠8.0%,硫酸锌 混匀后溶于水中。正式转群前6h要停止给料。转入的当天要0.5,,糖57.5%, 给予24h的光照,以便熟悉环境,充分采食和饮水。结合转群,进行1次鸡只的盘点和选留淘汰,将体重过小、有明显残疾的个体拣出淘汰。另外转群期间不要 防疫和断喙。转群的时间应选在天气不冷不热时进行。抓鸡的动作要轻,1次抓的鸡数不能太多,不可用力太大,以防造成伤残。 (2) 称 重。如果说育雏期称重很重要,那么育成期的称重就更重要了。因为此阶段体重与开产的早晚密切相关。当体重增加过快时,易早熟,使全期产蛋量降低;而增重过慢时,开产晚,总产蛋量也低。因此,可通过控制体重的方法控制性成熟。生产上一般每1~2周称重1次。每万只鸡场按1%抽样,小鸡场按5%,但每次不能少于50只。将称得的结果与表5-2 中所列标准比较,如果相差太大,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对称重的鸡不可人为挑选,应随机抽样,逐只称重,将每只鸡的体重与标准比较,当鸡群中有80%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 (误差?10%)以内时,表明鸡群发育较均匀;当大部分鸡超出这一范围,说明营养过剩,应限制饲养(方法见后);相反,当大部分鸡低于这一水平时,说明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应尽快改善。 改善。 (3) 第二次断喙。育成鸡到120周龄时应进行第二次断喙。 (4) 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春天引进的雏鸡到育成后期正值天气最热的季节,应做 好防暑降温工作,机械通风的鸡舍将全部通风设备开动,备好发电机,避免停电时鸡舍温度太高, 影响鸡的正常生长;自然通风的鸡舍应将门窗全部打开,注意应有纱窗和纱门,防止蚊蝇和其他兽害侵入;供给常备不断的清洁饮水,水中也可加人0.5%~1%的碳酸氢纳或适量的维生素C;严重高温时可在进风口处搭一水帘或屋顶喷水,降温效果较好。 6. 控制性成熟 任何一个品种的蛋鸡都有它自己固定的性成熟期。生产实践证明,适时开产的鸡群,产蛋高峰值高,持久性强,蛋重大,总产蛋量高,产蛋鸡的成活率高。而当过早开产时,产蛋高峰值低,持久性差,平均蛋重小,总产蛋量低。产蛋鸡易脱肛,死亡率高。过晚开产,产蛋期短,总产蛋量也低。因此,我们应当尽力控制鸡在适宜的时间开产。在所有的饲养管理条件中,光照和饲料对性成熟的影响作用最大,控制性成熟实际就是控制光照和饲料。 (1)光照的控制:育成后期每天的光照时间过长,或逐渐增加,会促进母鸡性 ,光照时间要短,一般器官的发育,引起早熟。因此,在生长期特别是生长后期 不超过每天10h,或用渐减法光照,具体做法前已叙述。对那种体重已达到标准,且已开产,但日龄不足的,可顺其自然,体重未达到标准,已有开产迹象,但日龄不足的鸡群应限制光照;体重未达到标准,日龄已到尚未开产的鸡群,应补充光照,增加营养,已到该品种的性成熟期,白壳蛋鸡体重已达到1.25公斤时,褐壳蛋鸡体重已达到1.5公斤的鸡群,若还未开产,应补充人工光照,并进行补饲,使其尽早开产。 饲,使其尽早开产。 (2)饲料的控制:生长期营养较为充足,体重增加快时,往往易早产。因此,饲料的营养水平和每天的饲喂量对性成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育成期体重增加过快、严重超标的鸡群, 要进行限饲。限饲的方法有限量法和限质法。限量法就是限制饲料的饲喂量,具体做法有每天减少饲喂量、隔日饲喂、限制每天喂料时间等。不同类型、不同体重状况的鸡群限饲程度不同。白壳蛋鸡其限饲的程度轻或不限制饲养,褐壳蛋鸡限饲重;体重超出多时多限量,超重少时少限量。 限量法的具体做法有多种,一是定量限饲,喂给鸡群自由采食时的70%~80%,依鸡的类型、体重而定;二是停喂结合,即1周内停喂1天,或3天内停1天,或2天停喂1天等;三是限制采食时间,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可自由采食,其他时间 停喂。生产上多用停喂结合法。 限质限饲法就是每天供给充足的喂量,但饲料的能量、蛋 白质水平降低,粗纤维含量增加。使鸡群每天从饲料中获取的营养总量减少,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限饲方法是限量法。因为此法只需减少喂量即可,不需改变配方;而限质限量法还需专门制定限饲的 配方。 限饲的时间从6~8周龄开始,到18周龄结束。限饲应与控制光照相结合,切不可一边限饲,一边延长光照。 对体重达不到要求而光照时间正常的鸡群,要加强营养, 增加每天的饲喂量,改善饲料的营养水平,使鸡适时开产,避免体重过小而早产。 三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一)产蛋鸡的生产特点 现代高产蛋鸡,135~150日龄开产,200日龄到达产蛋高峰,产蛋率维持在90%以上,一般可持结 10周左右。若按每日产蛋重量计,高峰在250日龄左右,可持续5~6周,而到450~470日龄产蛋迅速下降。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是满足营养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延长产蛋高峰期,减缓下降速率,避免应激,使鸡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期,尽量使高峰过后的下降速率减慢。 (二)饲养方式 目前,蛋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是舍内笼养,其他饲养方式占的比重很小,可参考育成鸡部分。笼养时笼子的结构有三层全阶梯式鸡笼)、两层全阶梯式鸡笼、 叠层式鸡笼等。三层全阶梯式鸡笼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笼具,具有操作简便、光照均匀、通风良好、鸡蛋破损率低、拆装方便等优点。根据所养鸡的大小,可任选浅型或深型,轻型蛋鸡选浅型。 (三)环境控制 进入产蛋期的蛋鸡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有时环境条件的稍微变化,都会引起产蛋量的突然下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对其影响较大的环境条件主要有 光照、温度、通风、湿度、噪声等。 (1) 光 照。光照对处于产蛋期的蛋鸡尤为重要。实践证明,产蛋期光照时间太短,光线太弱,鸡得不到足够的光剌激,产蛋量低。若产蛋期光照时间缩短,或光照强度减弱,会出现停产换羽现象,相反如果光照时间过长,超过17h/天,鸡因受过长的光照剌激,而使产蛋增加太快,产蛋高峰提前,同时因体内营养消耗太快而使高峰期维持时间短。另外,光照时间太长鸡脱胆现象严重,死亡率高,啄癖发生率高,也是造成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产蛋期应遵循的光照原则为光照时间要长,但最长不能超过17h/天,不可缩短,光照强度不能减弱。一般从20周龄开始延长光照,到达产蛋高峰期(30周 龄)使光照时间增加到14~15h/天,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然后保持恒定,当发现产蛋率由高峰开始下降时,再逐渐延长光照,使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h,然后再恒定,直至淘汰。如此的光照方法可有效避免产蛋率的急剧下降,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 常用的光源为白炽灯,以每平方米2.5~3.5W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就能达到足够的光照剌激。灯高2米,最好用4OW的灯泡。开放式鸡舍白天用自然光,晚上补充人工光照,补充的方法有:晚上单独补、早上单独补、早晚分别补等多种形式,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电力供应情况而定。密闭式鸡舍按照光照的要求,完全使用人工光照。 控制光照时应注意,每天的光照时间要固定,如要延长时应逐渐增加;开闭灯时应渐亮或渐暗,若突然亮黑,易引起惊群;安装的灯泡要有灯伞,灯泡要勤擦,坏灯泡应勤换;每天开关灯的时间要固定,不可轻易改动。 (2) 温 度。温度对产蛋、蛋重、蛋壳品质、种蛋受精率和饲料转化率都有明显影响,对于成年的产蛋鸡,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8?,产蛋适温为13~20?,13~16?产蛋率最高,15.5~20?产蛋的饲料利用率最高,因此,产蛋和饲料报酬最高的温度为15.5~16?。 夏季为了降温排湿,要加大通风量,有条件的鸡场还可减小密度,严重高温时可在进风口搭水帘、屋顶浇水或直接在鸡体喷水。另外平时要注意在鸡舍周围植树,以减少热辐射。还可通过改变饲料(如加碳酸氢钠、蛋氨酸、维生素C)的方法,提高鸡群的抗热能力。鸡的耐寒能力较耐热能力强。因体表丰厚的羽毛和皮下丰富的脂肪,形成一个良好的隔热保温层。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冬季只要适当增加密度,减小通风量,鸡便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正常体温和产蛋。 (3) 通 风 。鸡舍通风的目的是排除有害气体,降低温度, 调节湿度。在冬季舍内气流速度以0.1~0.2米/秒为好,夏季 以0.5米/秒为适,开放式鸡舍夏季以1.0~1.5米/秒为好。 (4) 湿 度。一般产蛋鸡 舍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较为合适。 (5) 噪 声。鸡生活的环境或鸡场周围噪声强度过大,会引起鸡啄癖、惊恐、飞腾,严重时引起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要求鸡生活的环境噪声以不超过85分贝为宜。 影响蛋鸡生产的诸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立作用的,如当加大通风量时,鸡舍的温度就要降低,这在夏季是有利的,但在冬季就要影响室内的保温。因此要综合考虑。 (四)产蛋规律 正常情况下,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阶段的产蛋数量不一。鸡群从开始产蛋到产蛋率达到50%约需3周,由产蛋率50%到达产蛋高峰(产蛋率达90% 以上)又需3周,恒定一段时间之后,产蛋率开始下降,从 90%~60%每周递降0.7%~0.8%,产蛋期约持续52周的时间。 产蛋率 周 龄 (五)饲养管理要点 为了便于管理,人们把进入产蛋阶段的蛋鸡根据产蛋量的高低及产蛋率的变化规律,分为始产期 (自开产至40周龄)、主产期(40~60周龄)和终产期(60周龄 以后)3个阶段。 (1) 始产期的饲养管理(18周至40周龄)要点 刚开产的蛋鸡产蛋没有规律性,蛋重大小不一,双黄蛋多,产蛋和不产蛋的时间间隔不一样,经一段时间后便进入正常阶段,产蛋的规律性较强,并有一定 的模式。蛋鸡从开产到产蛋具有一定的模式这一时期为始产期,需经历1~2周。 始产期的母鸡是由生长期向产蛋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饲养管理上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利母鸡很好适应这一转变,并为以后的高产做好准备。 饲养管理要点。 ? 转 群:育成鸡在育成舍大约生长到18周龄(最迟不能超过 20周龄)就要转入成年产蛋鸡舍。转群前6小时停止喂料,转入前2~ 3天和转后3天,饲料中的维生素增加1~2倍,并饮电解质溶液。转群工作最好在早上和晚上进行,抓鸡时要轻拿轻放,抓两脚,不能抓颈和尾。装鸡箱每平方米容纳8~10只。转群的同时不能进行断暖、换料、预防接种等工作,以免增加应激强度。转群后的当天采用24小时的光照,使鸡充分认识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转群的同时要进行1次选择和淘汰,将体重过小、有 病、有残疾的淘汰,同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转人的鸡只数。对刚转群的鸡要密切观察,发现有啄斗现象的应将其分开。 ? 增加光照 遵循产蛋期的光照原则,即光照只能延长不能缩短。母鸡到达18~20周龄后 就要逐渐延长光照。但应根据体重的情况确定延长的时间及速度。当体重达到标准时,从18~20周龄开始逐渐延长,到28~30周龄,使光照时间达到14~15小时/天。如果体重过小,推迟延长光照的时间,以防因鸡体重过小而开产,使蛋重过小,产蛋量低,鸡的死亡率高。 (2) 主产期的饲养管理(40-60周) 蛋鸡由始产期末到产蛋开始迅速下降这一阶段为主产期。此期鸡的产蛋规律性很强,蛋重稳定、均匀。 ? 生产特点。 现代培育的高产蛋鸡品种按产蛋率计算多在30~32周龄到达高峰,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间约可持续10周。若按每天产蛋重量计,高峰在35~36周龄,可持续5~6周,之后随产蛋曲线而下降。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是满足营养需要,创造良好环境,延长产蛋期高峰期,减缓下降速率,避免应激,使鸡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产蛋期。 ?环境控制。光照对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尤为重要,一般要求到达产蛋率高峰期的光照时间为14~15小时/天,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然后保持恒定。当发现产蛋由高峰开始下降时,再逐渐延长光照,使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然后再恒定,直至淘汰。如此的光照方法可有效避免产蛋率的急剧下降,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 高峰期蛋鸡对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基本同始产期蛋鸡。 ? 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合。产蛋高峰期的前2周,为了满足产蛋和增重的需要, 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需要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营养,让其自由采食。 而当体重达到成年,产蛋开始有所下降时,应适当限制给料量,防止过肥。 产蛋高峰期的蛋鸡日粮蛋白质水平在16.5%以上,并保证每天每只鸡能从饲料中获取17~19g的蛋白质,其中蛋氨酸占400mg左右,赖氨酸占800mg左右。 此阶段的蛋鸡对缺乏维生素非常敏感,尤其是维生素A, 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2,尼克酸,泛酸,维生素B12,要注意维生素供给充足,同时还应注意妥善保存,确保它们的有效性。 产蛋高峰期蛋鸡对钙、磷的缺乏最为敏感,其需要量钙为生长鸡的3~4倍,日粮中钙的含量为3.5,。如果缺乏时。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软壳蛋增加。蛋的破损率提高。但钙过高,会影响磷、铁、钢、钻、侯、钵等矿物质的吸收。 限制饲养:产蛋高峰过后的2周以后,鸡的体重接近成年体重,此时鸡群达40周龄,产蛋开始缓慢下降,对营养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为了保证鸡有一个较好的产蛋体况,避免因过肥而减产,对某些品种或品系,尤其是褐壳蛋系应进行适当限饲。限饲的方法一是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任其自由采食;二 是在原来饲料的基础上,限制给量,一般限料量为自由采食量的90%。限饲时,其他营养按需要供给,产蛋后期提高钙的水平到4.5%,以保证蛋壳质量。 减少破蛋:蛋的破损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统计全世界蛋的破损率占总产蛋量的6%~8%。因此,减少破蛋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造成破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品种、营养水平、环境温度、笼底结构、鸡的年龄、疾病等。一般褐壳蛋的破损率低于白壳蛋,粉壳蛋居中;日粮中钙、磷、锤、维生素D3缺乏时蛋的破损率高;环境温度过高时破损率高;笼底结构不合理、铁丝过于坚硬、缺乏弹性、倾斜角度不合适时破损率高;产蛋的后期破损率高;患有疾病时,如鸡新城疫、气管炎等,由于对钙的吸收不良,而使蛋壳变薄,蛋的破损率高。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措施,可有效地减少蛋的破损。在引种时应选择蛋壳品质好的品种或品系,饲养上保证钙、磷、锤、 维生素D的供给,严格控制鸡舍温度,购买高质量的鸡笼,在产蛋后期增加日粮的钙含量,尽量减少疾病,增加捡蛋次数, 运输蛋时用专门的蛋箱,途中防止剧烈颠簸。 (3) 终产期的饲养管理(60周龄以后) ? 生产特点。450日龄以后,鸡的产蛋量急剧下降,由原来的70%迅速下降到60%,蛋壳质量明显降低,蛋的破损率增加,但蛋重较大,这一阶段的蛋鸡便进入终产期,持续6~7周。 ? 营养需要及饲料搭配。此阶段蛋鸡的产蛋量较低,体重增加缓慢,产蛋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峰期低,但由于体重较大, 用于维持身体正常活动需要的饲料量增加,故此阶段的营养水平可低些,而量较大。具体的要求是粗蛋白质14%~15%,钙的含量可增加到4%。此阶段的饲料配方如下表。 ? 饲养管理要点。该阶段的主要饲养管理要点是使产蛋率尽量缓慢或平稳下降,保证蛋的品质。具体做法是:继续保持环境的稳定,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在淘汰的前2周增加光照到每天17~18h,使鸡发挥最后的冲刺作用。当鸡没有饲养价值时,可选择时机予以淘汰。 ? 搞好人工强制换羽。用人工强制的方法,给鸡以突然剌激,造成机体代谢紊乱,营养供应不足,使毛囊与毛根脱离,达到同期换羽、同期开产的目的。 自然状态下,鸡产蛋1年左右便停产换羽。从羽毛脱换到新羽毛长出需14~16周的时间,且鸡群停产和开产的时间极不整齐,蛋的大小和蛋壳的质量也不一致。若采用人工强制换羽只需7~9周的时间,鸡体羽毛全换,全群产蛋率恢复到50%,鸡群产蛋整齐一致。另外,经强制换羽后的鸡群畸形蛋率降低,蛋壳变厚,蛋重增加10%~15%。对于一些育雏条件较差或没有育雏能力的鸡场最好是待鸡产蛋一年后做一次强制换羽,再利用8~10个月后淘汰。在国外,强制换羽技术作为鸡场饲养管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被普遍利用。但是,,强制换羽后的第二个产蛋年产蛋率平均降低15%~20%,利用期缩短2~4个月。是否使用强制换羽,鸡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强制换羽的方法有饥饿法和药物法。生产上用的较多的是饥饿法。 饥饿法是停料7~10天,待体重减少30%时,开始喂玉米渣或碎米,前3天喂需要量的30%(以防撑死),以后自由采食,经2~3周后,喂产蛋鸡饲料,自由采食。从停食的第一天开始减少光照到8~9小时/天,至开始喂蛋鸡料时每周延长 1~2小时光照,直至增加到每天14~16小时的光照。若不是在炎热的夏天,可在饥饿的前1~3天停水,换羽速度加快。 药物法是在蛋鸡的饲料中加入2.5%的氧化锌或3%的硫酸锌饲喂5~7天,6~8天后喂含锌0.005%的常规饲料,可达到换羽的目的。 人工强制换羽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减少损失,方案实施前将弱、小、病的鸡淘汰;开料后每只鸡应有同样的采食机会;寒冷季节换羽时应注意保温;换羽前应进行新城疫的预防注射;种公鸡不强制换羽;用于强制换羽的鸡群应是产蛋1年左右;停料期喂一些蛎粉或骨粉;应定期称重。 (六)产蛋鸡的四季管理 在我国北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而蛋鸡产蛋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尽量保证温度的稳定。 1. 春 季。气温开始回升,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是产蛋较为适宜的时期,但各种微生物也开始大量繁殖。所以,春季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满足产蛋的需要。增加捡蛋的次数,减少破蛋。逐渐增加通风量,鸡舍内外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微生物的繁殖。搞好卫生防疫和疫苗注射,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搞好鸡舍周围的植树工作。 2. 夏 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应当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鸡舍周围多植树。加大通风量到最大。当舍温到达 37.8?以上时,在进风口处搭水帘,或在屋顶浇水,还可在鸡舍喷水,尽量将舍温控制在30?以下。让鸡饮常备不断的清洁水。严重高温时可在水中加入维生素C、蛋氨酸、碳酸氢钠等。适当增加日粮的蛋白质含量(提1%~2%),提高蛋白质品质,最好在早晨较凉爽时补充光照,同时加料,以增加鸡的采食量。 3. 秋 季。天气渐凉,日照渐短,但早秋较闷热,雨水较大,鸡易患呼吸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等)和鸡痘。春季育雏的鸡此时正是产蛋高峰期,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是:根据要求补充人工光照;白天加大通风量,以解除闷热和排除多余的湿气;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减小天气剧变对鸡的影响;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预防性投药(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防止蚊蝇叮咬,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因素,防止产蛋量的急剧下降。对于去年春天育雏的蛋鸡或种鸡,若饲养两个产蛋期,此时正是脱毛换羽的时期,应根据换羽的早晚和快慢,合理选留和淘汰,将换羽早、换羽慢的鸡淘汰,留下换羽晚,换羽 快的鸡,并将瘦弱、有病的鸡只淘汰掉。对留下的鸡进行鸡新城疫疫苗注射。若不采用自然换羽,可用人工强制换羽法。 4. 冬 季。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其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 使温度保持在8?以上。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达到14~ 16小时/天,尽量保证较高的产蛋量。具体做法是关紧门窗,外加一层塑料布或草栅,门口设棉门帘。在保证空气较新鲜的 前提下减小通风量,适当增加日粮能量水平,自然光照不足的部分用人工光照补充足。 冬季尤其要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为在冬季为了保证鸡舍温度,往往通风量减少,致使鸡舍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长期剌激呼吸道教膜,增加了对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如支原体病、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因此,此时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注意通风换气,有严重影响鸡群健康和生产。 条件的可设置热风炉向鸡舍吹热风。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鸡是指专门作为肉用的子鸡,不论公母,一般饲养至7-9周龄一律屠宰。肉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蛋鸡不同,对环境和饲料的要求也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 一 生产特点 肉用仔鸡增重快,耗料少,饲料转化率高。一只刚出壳的肉用子鸡体重只有40g左右,大约饲养 7周,体重达到2.O~2.5kg,耗料4~5kg,耗料增重比为 2:1,有的仅为1.6:1,这一饲料转化率是其他畜禽所不能比拟的。设备需要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很适合农家饲养。饲养肉用子鸡要求的房舍、设备极为简单,农家利用闲散房屋稍加改造便可进行生产,所耗资金较少,且经50天左右就可回收部分资金。肉用子鸡容易发生胸囊肿、腿病和腹水症,要求采取与蛋鸡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 二 饲养管理方式 肉用子鸡饲养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可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即地面厚垫料平养、网床上平养、笼养、笼养与地面或网上平养结合式饲养。 (1) 地面垫料平养。地面厚垫料平养时,先在地面铺垫 10~15m厚的柔软垫料(如稻草、滑秸、锯末、麦糠等),将雏鸡安置其上。这种饲养方式较适合肉鸡的生长发育特点,管理较为方便,不需要更多的设备,投资较少,胸囊肿的发病率低,产品合格率高,肉鸡可从垫料中获取大量的B族维生素,同时由于垫料和粪便及饲料一起发酵而产生一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舍温。缺点是因鸡直接与粪便接 触,容易得球虫病,需要的药量大,药费较高。 目前这种饲养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 (2) 网床饲养。网床上平养时,用直径为1~1.5cm的竹竿或木条钉在木条上,竹竿或木条间距为1.5~2cm,类似床板,上铺一层弹性塑料网,用支架或砖跺架高50~6Ocm,床的四角有支棍,四周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围住,网高50cm左右。采用这种饲养方式,因粪便通过网孔漏到地面,肉鸡可不与粪便直接接触,减少了球虫病的感染机会,同时,消化道疾病明显减少。另外采用网床平养,可节约垫料,便于管理,因垫有弹性塑料网,胸囊肿的发生率较低,饲养密度加大。这种 饲养方式是目前肉用子鸡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方式。 (3) 笼养肉鸡 。笼养肉鸡时,采用我国生产的肉用子鸡专用笼,从出壳到上市肉鸡一直在笼内生活,不需要转笼,采用这种饲养方式,大大提高了饲养密度,减少了球虫病的发病率,便于饲养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胸囊肿的发生率较高,产品合格率低,难以被养鸡户接受。目前有些养鸡设备生 产厂为了避免上述弊病,在原来笼的基础上,镀上一层弹性塑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残次品的发生率,但效果不显著,所以,此法目前应用较少。 (4) 笼养与地面或网床结合饲养法。这种结合法是将肉雏鸡在笼内(可用蛋用鸡育雏笼或肉用子鸡笼)饲养到3周 龄,然后转移到地面或网床上,采用地面厚垫料饲养或网床饲养。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节省能源,因为雏鸡前期所需温度高,采用笼育时,使雏鸡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节省燃料,且前期雏鸡的胸囊肿发生率较低,短期在笼内饲养对今后产品的合格率元明显影响。目前有部分鸡场采用此法。 三 饲养管理技术 (一)饲养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肉用子鸡常采取“全进全出制”、“公、 母分开饲养制”。 “全进全出制”指同一日龄雏鸡在同一场、区、舍,或者说同一范围内所饲养的为同一日龄的雏鸡,且同一天出场,出场后将鸡舍彻底清扫消毒,切断病菌循环感染的途径,消毒后经一周的封闭,可再养下一批雏鸡。这种饲养方式下的肉鸡发病率较低,便于饲养管理,如喂同一种饲料,同一天防疫,控制相同的环境等。目前鸡场基本采取这种方法。 公、母分开饲养制”是在雏鸡刚出壳时,将公、母分开饲养,公、母鸡分“ 别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施以不同的育雏温度,不同时间出场。因公、母鸡的性别不同,其生理基础也有差异。表现在公鸡生长快,母鸡生长慢;母鸡沉积脂肪的能力强,日粮中需要较高的能量;公鸡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日粮中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公鸡羽毛生长速度慢,母鸡则快,在同一日龄公鸡所需要的育雏温度较高。因此,当公、母分开饲养时,可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和产品的规格化水平, 便于饲养管理,节约饲料。 (二)环境控制。 1. 温 度:育雏前期温度略低于同期蛋鸡,后期要维持一个较高的温度。即第1周育雏温度为30~33?,以后每周下降 2~3?,4周龄以后使环境温度达20?,以后一直到出场时维持这一温度。育雏期如果温度过高,雏鸡采食量少,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同时雏鸡因过于软弱而使机体的抗病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相反,当育雏温度低时,雏鸡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使耗料增加,加大饲养成本,严重低温时雏鸡常因挤压造成死亡。检查育雏温度是否适合主要通过测量和观察雏鸡表现来完成,其观察方法和表现同蛋用雏鸡。 2. 光 照:肉用子鸡对光照的要求完全不同于蛋用雏鸡,常采用的光照方法有两,一种为连续光照法,另一种为间歇光照法。 种 采用连续光照时,第一天给予24h,从第二天起每天采用 23h的光照,1h的黑暗,直至出场。光照所要求的强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前2周为10 ),2周后逐渐降低,到1月龄左右使光照强度降勒克斯 (每平方米按3~4W设计 到5l勒克斯(以看见采食为准),以后维持这一水平。 间歇光照法是光照1~2h,黑暗2~4h,如此这样交替进行,不仅可省电,还 腿病发生率低,是值得 推广的可促进肉鸡采食、运动和休息,鸡只生长较快, 一种方法。 3. 密 度:饲养肉用子鸡的密度较大,但不同的饲养方式间也有差异,刚入舍时,每平方米30只,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 密度逐渐减小,到出栏时以每平方米地面或网面容纳10~ 15只体重为2kg的肉鸡为宜。 4. 空 气:肉用子鸡的代谢率较高,饲养密度大,对空气要求也高,一般肉用子鸡舍的通风量应保持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4立方米,风速为0.2m/s,使舍内的二氧化碳不超过0.15%,氨气浓度小于20mg/kg,硫化氢气体浓度低于10mg/kg,以人进入鸡舍后感觉较为舒适为宜。通风方式可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通风时必须考虑鸡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当温度和湿度均较低时,应适当减小通风量,尽量找出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的平衡点。 (三)进雏前的准备。 进雏前应准备的有房屋、垫料(或笼、 网床)、饲槽及饮水器、加热取暖设备、饲料、药品等。 房舍:房舍经彻底清扫消毒后,密闭1周左右才能使用, 消毒地面可用1%~2%的火碱水浸泡1~2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也可用10%的石灰水喷洒地面。墙壁用石灰水粉刷。环境用过氧乙酸、百毒杀等喷雾消毒;还可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法消毒(方法)。 垫料:垫料应清洁、柔软、充足,在地面铺垫10~15m 厚,各处厚度尽量均匀。网床饲养时,床面要平整,间隙和网孔大小适中,即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太大时雏鸡腿容易漏下,造成骨折;太小粪便难以漏下。网床下的支架要稳,数量充足,防止床面颤动,引起惊群。 饲槽及饮水器:饲槽和饮水器在使用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洗刷,用水冲净晾干后再用。饲槽要充足,保证每只鸡都能充分采食。若为链式或长条型饲槽,每只鸡所应占的长度约5cm。若采用料桶饲喂,每个料桶可喂50只鸡,饲槽或料桶的高度与鸡背高度相同时为适。雏鸡在前3~5天应在塑料布或料盘上饲喂,之后才能改用饲槽,因此,应准备好塑料布或料盘。水槽长度为饲槽的一半,采用钟形饮水器时,每个可供100~150只鸡使用。 取暖设备:取暖设备主要取决于育雏方式,常用的有电热育雏伞、热水管、电炉丝、煤炉、火炕等,不论采用哪种取暖方式,都应保证雏鸡所活动的区域(离活动地面5cm处)的温度第1周达到30~33?,注意使用育雏伞时应经常调节高度,用煤炉时应防止煤气中毒,火炕育雏时应防止漏烟,用电力供热时应备有发电机。雏鸡进舍前2~3天,就要将育雏室温度升高到第1周雏鸡所需要的温度。 准备饲料:饲料在雏鸡进入以前就应准备充足,前3天可喂60%的熟小米加 ,另外每100只鸡每次加 1个熟蛋黄,4~7日龄时喂全蛋,搓匀撒40%的玉米面 在塑料布或料盘上, 7日龄以后逐渐由配合饲料代替,用饲槽或料桶饲喂;也可直接喂配合饲料,前3~5天喂湿拌料,以一抓成团、落地即散为适,5日龄后喂干粉料,半月后可喂颗粒饲料。在雏鸡按人前 3~4h,将饮水烧开放在育雏室内让其自然降温,待雏鸡接入时水温已接近室温。 常用药物:雏鸡常用的药品有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氟派酸、痢特灵、环丙沙星、磺胺二甲基嘧啶、百毒杀、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其他常用的疫苗若有保存条件的可自己储存,否则,随使随买。 (四)饲养管理 1. 适时饮水及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不要急于喂料,应先饮水,水中可放5%~10%的白糖或0.01% 的高锰酸钾、青霉素3000~5000IU/只,还可加入一些电解质。水温要接近舍温,饮水器均匀分布于热源周围,光线要强,便于寻找。雏鸡刚进育雏室对环境不适应,不会饮水,此时,可先手握几只雏鸡使其嗦进入饮水器,这样反复2~3次便可学会饮水,几只雏鸡学会后,其他的雏鸡很快都去模仿。 这种方法雏鸡饮水早,可防止脱水。待大批雏鸡饮水后2~ 3h,开始喂料。 雏鸡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开食的适宜时间为出壳后12~24h,开食过早,雏鸡体内有大量的卵黄供给营养,消化道内有胎粪,而拒绝采食;过晚时,雏鸡 因过于饥饿而采食异物,如粪便、垫料等,易引起消化道疾病,严重饥饿时,就会使 雏鸡失去饥饿感,从而使食欲废绝,遇到这种情况,应掰开鸡嘴,强行塞入少量食物以剌激食欲,待其恢复食欲后任其采食。前3~5天喂湿拌料,用塑料布或料盘,第一天每2h加料1次,一天后每天喂料6次。5天后喂干粉料自由采食,保证任何时间料槽内均有料。 2. 定期称重,随时检查耗料增重情况。 在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一般每周称重1次,将称重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与标准相差太远,应看问题出在哪里,当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措施。 3. 采取合理的光照方案。 肉用子鸡常用的光照方法有连续光照法和间歇光照法。若采用连续光照法,每天光照23h,黑暗1h,光照强度(或亮度)在1~2周龄较大,每平方米 2.7W,灯高2m;2周以后使亮度降低,以每平方米1.3~ 1.5w为适,此时若光线过强,鸡的活动量较大,耗料多;当光线较弱时,鸡的活动量减少,鸡群较安静,有利于肌肉和脂肪的生长,消耗较少的饲料而生产较多的肉。若采用间歇光照时,光照1~2h随后黑暗2~4h,一昼夜光照8h黑暗16h,光照强度同连续光照。 4. 减少残次品。 如果对肉用子鸡的饲养管理不当,会导致残次品的增加,使产品合格率降低,等级下降。导致肉鸡伤残的原因主要有胸囊肿、骨折、腿病和挫伤。 (1)胸囊肿。胸囊肿是因肉用子鸡生长到后期,体重较大, 运动量明显减少,一天当中的65%~70%的时间处于伏卧状态,且体重的60%左右由身体的胸部支撑,因龙骨外皮层受到长时间的摩擦和压迫等剌激,造成皮质硬化,形成囊状组 织,里面渗出较稠的组织液,起初为透明状,面积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面积不断扩大,渗出液颜色不断加深,从外部看为 一水泡状囊肿,影响屠体品质。当地面垫料较坚硬,伏卧时间过长,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或矿物质晒时,胸囊肿的发病率更高。 减少胸囊肿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垫料管理,经常保持垫料的干燥和松软,将已板结或潮湿的垫料用权翻挑或晒干,垫料厚度应保持在15m左右,防止鸡与地面接触;到生长后期尽量不采用金属笼饲养,若一定要采取笼养或金属网养时,应铺垫上一层弹性塑料网,对预防胸囊肿的发生具有一 定的效果;促使鸡运动,减少伏卧时间,具体做法是增加喂料次数,即可促进采食,又可促进运动,饲养员经常在鸡舍内走动,在观察鸡群的同时迫使鸡起来活动;合理搭配饲料,防止营养缺乏。 ? 骨 折。骨折也是导致出场肉鸡合格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肉鸡生长发育非常快,骨髓的坚实程度降低,表现为骨质疏松而易发生骨折。发生骨折后, 先是出血、肿胀,继而变紫,严重时会出现化脓、溃烂等现象。当日粮中钙、磷供给不足或两者比例不适时,饲养员急速轰赶或粗暴装卸,骨折现象尤为普遍。因此,为了预防骨折的发生,应保证日粮中钙、磷、维生素D的供给,鸡舍严禁放有棱角的物体,避免惊吓,防止挤压,在轰赶鸡群时让其缓慢运动,进行疫苗接种、转 群、肉鸡出场的抓鸡过程中,动作应轻,一次抓鸡数不能太多, 抓鸡过程中采用弱光照射。 ? 腿 病。腿病被认为是肉鸡生长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肉鸡腿病主要由于鸡的腿部肌肉与骨髓之间发育不平衡引起的。由于育种工作的进展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肉用子鸡早期的生长速度迅速提高,从而打破了各组织之间原有的平衡,加之后期肉鸡的体重较大,当鸡站立时全部由腿支撑,时间长时,出现腿变形、脱臆、化服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等。引起腿部疾病的原因很多,如肉鸡营养不良,缺少维生 素B1、维生素E、维生素D、矿物质钙、磷、硒等,可引起腿 变形、脱腱等;受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后,易患化服性关节炎、 病毒'性关节炎 如腔骨软骨发育异常、脊椎滑脱症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 肉鸡缺乏运动,站立时间过长,可引起腿骨变形、滑臆症等。总之引起腿部疾病的原因很多,生产上应从多方面采取预防措施,如保证饲料营养的全面与平衡, ,特别注意日粮防止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不足,但也不可过量,钙、磷比例要合适 中钙、锰及维生素D3、维生素B2等的缺乏,最好用磷酸氢钙补充钙和磷,饲料中锰的含量在70~ 90mg/kg为适,0~3周龄每千克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D 的含量保证在250~400IU;搞好鸡舍的卫生与消毒,最好每周带鸡消毒2次,疫期增加消毒次数;对已经患腿病的肉鸡应及早隔离,精心管理,适时出售,以减少经济损失;适当加强肉鸡运动,采用少喂勤添的饲养方式延长采食和活动的时间,增加腿部肌肉和骨髓的力量;减少应激,在转群或接种疫苗时尽量降低应激程度,平时鸡舍保持安静,防止惊群,尽量避免捕捉鸡只。 ? 挫 伤。挫伤在肉用子鸡生产中较为多见。由于肉用子鸡生长期短,皮肤较细嫩,当遇到碰撞、挤压时,常会引起皮肤的挫伤,受伤的皮肤使屠体的等级降低;当卫生条件差时,可引起皮肤感染、化脓,使肌肉的食用价值消失。因此,为了预防挫伤的发生,鸡舍内最好不留死角(直角处摸圆),用圆形料筒和饮水器,料桶吊高,禁止急速轰赶鸡群,防止惊吓,避免挤堆,抓鸡时用暗光或蓝光照射,保持鸡群的安静,运输途中保持平稳,屠宰时严格按程序操作。 适时出场,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定肉鸡出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需求、增重速度、耗料量和体重。当市场对烧鸡的需求量大时,肉子鸡可在2kg以内出场屠宰;当对分割鸡需求量大时,应以生产2.5kg左右的大体重鸡为主。肉用子鸡在1~ 2周龄的相对增重很快,特别是第1周,体重比出壳时增加3倍多;按每天增重的绝对量计算, 7周龄时每天的增重量最多,以后随日龄的不断增加,增重速度减慢;按饲料转化率计算,随着日龄的增加,饲料转化率逐渐降低,8周龄以后饲料转化率明显 降低。考虑到鸡的体重及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建议肉用子鸡饲养到7周龄左右出场上市为适。如果饲养时间过长,一方面使增重速度减慢,耗料增加;另一方面残次品比例加大,因此,适时出场,直接关系到鸡场的经济效益高低。 出场前应禁食4~6h,但应保证水的正常供应。抓鸡最好在晚上进行,用暗光照射,也可用蓝色灯泡,以保持鸡群安静。抓鸡前将舍内所有设备升高或移走,防止捕捉过程中损伤鸡体。抓鸡时尽量保持安静,避免鸡群挤压,每次抓的鸡数不能太多,抓小腿以下部位。往笼内装鸡时应轻放,防止向内扔鸡,以免碰撞致伤。运输最好选在晚上,运输途中要平稳, 注意通风,各笼间有一定空隙,途中尽量不停留或少停留,以减少死亡。 5. 合理免疫 肉鸡饲养期短,疫苗接种的种类和次数较蛋鸡和种鸡少, 但应保证疫苗确 有预防新城疫的I系苗或lV系苗、传染性实有效。对肉用子鸡主要接种的疫苗 法氏囊苗、传染性支气管炎苗等。这些疫苗的接种方式多为饮水或滴鼻、点眼。饮水前先将饮水器具清洗干净,停水2~3h(冬季可适当延长,夏季 应缩短),水 ,再加入疫苗,加水量以保证鸡在2h之内饮完为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后搅匀 适。所使用的疫苗应保证确实有效,接种的时间一定准确,有条件的鸡场接种后应进行血清检测,以证明免疫的确实效果。 除进行正常的免疫接种外,还应在某些疾病的高发期进行预防性投药,如从出壳到15日龄应投喂预防鸡白病的药物;以后在环境炎热潮湿的情况下,喂预防球虫的药物,但所选用的药物应是允许使用的药物,同时注意宰前停喂时间。 6. 肉用子鸡生产性能的测定。 肉用子鸡生产性能的高低主要通过成活率、活重、增重耗料比、屠宰率等指标反映出来。 成活率指出场前鸡只数占人舍鸡只数的百分比。 活重指子鸡宰前禁4~6h所称得的体重。 增重耗料比指每增重一个单位所消耗的饲料量。 屠宰率指屠体重(指半净膛屠体重和全净膛屠体重)占活重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肉用仔鸡的成活率在95,以上,7-8周龄活重应该达到2-2.6公斤,出场时的增重料比为1:2。 一 早起开灯看鸡群。早起开灯后,健康鸡群见到饲养员,发出“嗄嗄”的唱料声,表现出急待吃食的样子。如开灯后笼内鸡只出现懒惰卧笼不动,闭眼打瞌,头卷曲到翅膀下或站立发呆,两翅下垂,羽毛膨松,说明鸡已发病。 二 观察鸡粪。 早起观察鸡粪便,健康鸡排出的粪便是条状或团状,并有少量的尿酸盐,在粪便的末端形成白尖。如发病会出现拉稀,肛门周围羽毛污染发湿、糊屁股,病鸡粪便颜色呈现绿色、黄色、白色,有时会出现黄白红混合色和蛋清样稀便。 三 观察鸡采食。健康鸡在喂料时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整个鸡舍一片“嗄嗄”的唱料声,如鸡发病时,精神发呆,食欲降低,吃料减少,食槽内顿顿剩料。 四 观察产蛋。每天要观察和监测蛋鸡产蛋时间和产蛋率。同时,还需检查产蛋破损率和蛋壳质量变化。蛋壳质量好,砂蛋少,软蛋少,破蛋率低,全天产蛋率正常的情况下破蛋率不超过千分之十为正常。反之,说明鸡已开始发病,应认真 分析查找原因及早采取措施。 五 听鸡舍动静。晚上关灯后,利用夜深人静、噪音小时到鸡舍听声音,健康鸡只关灯后半小时休息,安静无声。如果听到发出“咕咕”声或“呼噜呼噜”声音、咳嗽喘息声、尖叫声时,应考虑可能是传染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 1.注射法 分为肌肉注射法、皮下注射法和刺种法,肌肉注射又分为胸肌注射、腿肌注射和翅部肌肉注射三种方法。一般以颈部皮下注射为好。 免疫前后2天及免疫的当天不要进行消毒,以确保免疫效果。进行注射免疫前1天及后几天最好应用VC或强效多维速补饮水,以提高免疫效果。注射免疫最好在晚上进行。肌肉注射时,针头与注射部位形成 30,40度角,于胸部上1/3处,朝背部斜向刺入胸肌,切忌垂直刺入,以免刺破胸腔而损伤内脏器官。腿部注射时,采用9号针头,朝鸡体方向刺人外侧腿肌,不要刺伤腿部的血管、神经和骨骼。在鸡群发病后进行紧急注射免疫的,先免疫健康群,再免疫假定健康群,最后免疫发病鸡群。在给病鸡免疫时,应每注射一只鸡,就用酒精棉球擦拭针头,以防止疾病交叉传播。 2.滴入法 可分为滴鼻法、点眼法。滴入法适用于弱毒苗免疫,使用时将疫苗稀释10,20倍,开取毒玻管吸取稀释液滴入小鸡鼻孔或眼内,每只鸡滴1,2滴。用此种方法免疫,约在接种后5,7天产生免疫力。采用滴入法时,稀释液应用凉开水或蒸馏水,液中不要随意加入抗生素。稀释药液要低温保存,当天必须用完。为减少应激,最好在晚上接种或在光线稍暗的环境下接种。 3.气雾法 此方法是将疫苗稀释后,用特制的喷雾器对鸡群进行喷雾,使鸡在呼吸时吸人疫苗,从而达到免疫的目的。采用气雾免疫时应将门窗关严,停止使用抽风机,一般喷雾后20,30分钟方可开窗。喷雾应均匀,喷头距离鸡群1,1.2米,以形成良好的局部雾化区。此种方法虽然节省人力,但很容易造成散毒现象。 4.饮水法 此方法是根据鸡只的数量,将疫苗混合到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凉白开水中,让鸡短时间内饮完。水的用量应根据不同日龄鸡的饮水量计算。用2倍于鸡群的疫苗凉开水稀释,水量严格控制:5,15日龄的鸡每只5,10毫升,16,30日龄的10,20毫升;30,60日龄的为20,30毫升。按上述饮水量稀释疫苗,在水中加0.1%的脱脂奶粉,疫苗应在1小时内饮完,再过半小时方可喂料,24小时内不准饮高锰酸钾水及其它消毒剂。饮水免疫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脱脂奶粉,以延长疫苗的存活时间,提高免疫效果。 饮水免疫最好分两次:先停水1.5,2小时,将一半疫苗稀释后让鸡饮完;再停水1小时,将剩余的疫苗倒入饮水中,让鸡饮完。夏天饮水免疫最好在早晨进行,其它季节,可在中午饮水。雏鸡饮水器中的水必须保持一定的深度,饮水器必须充足,应保证有1/3的鸡能同时饮到水。饮水免疫前后2天,饮水或饲料中不应含有任何抗菌、抗病毒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疫苗必须现配现用。 使用后的疫苗瓶及剩余的疫苗液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散毒或导致变异株出现。 1. 雏鸡开食前;用链霉素喷雾或滴鼻,每只2000,4000单位,预防呼吸道疾病。 2. 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每只皮下注射溶液0.2毫升,预防马立克氏病。 3. 3日龄用0.01%的高锰酸钾饮水,预防消化道疾病。 4. 5日龄将大蒜切碎拌入饲料中喂鸡,或每千克饲料中加半片研碎的土霉素,连喂7天,预防雏鸡白痢。 5. 7日龄用新城疫?系弱毒疫苗10倍稀释液滴鼻或点眼,预防鸡瘟。同时刺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预防鸡痘。 6. 14日龄给无反应的雏鸡补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 7. 15日龄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氯苯胍1.5克,连用7,10天。饮用0.01%痢特灵水溶液,连服7天,间隔3天,再服7天,预防球虫病。 8. 1月龄重复接种新城疫?系弱毒疫菌,加强对鸡瘟病毒的免疫力。 9. 2月龄用新城疫I系弱毒疫菌100倍稀释液刺种或皮下注射0.1毫升,同时肌肉注射2毫升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预防鸡瘟与禽霍乱。 10. 3月龄给鸡内服驱蛔灵驱除鸡寄生虫,每千克体重用0.2克或配成1%水溶液饮水。 11. 5月及8月龄再分别肌肉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以后每年2次。 12. 9月龄再刺种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和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菌,以后每年各刺种1次。 病毒性疾病 一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即所谓亚 洲鸡瘟。。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烈性动物疫病之一。 1. 致病因素 引起新城疫的病原微生物为新城疫病毒,它对鸡的致病力极强,病毒广泛存在于鸡的体内,以脑、脾脏、肺脏含毒量最多,在骨髓含毒时间最长。 2. 流行特点 1) 鸡、火鸡、珍珠鸡、野鸡、鸽子等易感性高。 2) 无季节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 3) 不分年龄。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20日龄—60日龄鸡最易感,发病率、死亡率高,可达90,以上。 4)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5天。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 ) 最急性:发病非常急,死亡快,几乎没有症状。 1 2) 急性型:发病鸡体温升高,可达43-44?,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 排出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口、鼻内有多量粘液,甩头时常见粘液流出。嗉囊 充满气体或液体。呼吸困难,表现张口呼吸。发病2—3天后死亡增加,4—5 天后达到高峰,8—10天鸡只死亡缓慢下降。 3) 亚急性或者慢性型:耐过鸡可转化为亚急性,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阵发性 痉挛,头颈扭转、及腿脚麻痹症状。产蛋鸡在发病初期还表现产蛋量大幅度 下降,软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 4. 病理表现 1)出血。以呼吸道、消化道出血最为严重。如喉头、气管、腺胃乳头、小肠粘膜、直肠粘膜等出血。出血还可见于心脏、卵巢、盲肠扁桃体等。 2)坏死。小肠粘膜的枣核样溃疡。 5. 防 治 1)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 2)发病时紧急接种。当鸡群一旦发生新城疫,应立即对假定健康集群采取紧急接种措施,并严格进行消毒,可有效地防止疫情扩大,减少损失。 二 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简称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多种家禽和野鸟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烈性动物疫病之一。 1. 致病因素 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自然界中病毒的毒力有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不致病性3种。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紫外线、酸碱等敏感,但是对低温有抵抗力。 2.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鸡、火鸡、鸭、鹅、野鸟等。 2)传染源:带毒的鸟类和水禽(野鸭、雁、天鹅)。 3)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4)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晚秋、冬春季节多发。 3. 临床症状 自然条件下潜伏期为3-5天。 1)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时,症状较重。表现体温升高,41.5?以上,拒食,精神极度沉郁,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头颈部水肿,流泪,鸡冠、肉髯发紫,或有皮肤坏死;呼吸困难,不断吞咽,叫声嘶哑;腹泻,拉黄白色、绿色粪便;后期两腿瘫痪而伏地。病程短,在出现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2)低致病性病毒感染时,症状复杂,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蛋鸡 产蛋下降,病程长短不定,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 4. 病理表现 1)广泛出血。出血的部位有皮下、脏器的浆膜、粘膜(喉头、气管粘膜,腺胃粘膜、小肠粘膜)、卵泡等。 2)坏 死。盲肠扁桃体、小肠粘膜、胰脏等有坏死。 3)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气管、输卵管有较多的黏液或者干酪样物质,输卵管质地柔软易碎。 5 防制 1)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动物防疫法不允许治疗。 2)一旦发病被确诊要上报疫情,封锁疫点,疫点要紧急消毒,对发病和同群鸡无害化处理。 3)免疫预防 蛋鸡1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油苗0.3ml,40日龄皮下注射油苗0.5ml,120日龄皮下注射油苗0.5-1ml。商品肉鸡1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油苗0.3ml,1次即可。 三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本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的甘布罗,故又称甘布罗病。 1. 致病因素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主要存在法氏囊和脾脏,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2. 流行特点 1)自然条件下仅感染鸡和火鸡,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 2)主要经过呼吸道、眼结膜、消化道感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等都可以称为传播媒介。 3)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农村每年4-6月份多发 4)与年龄密切相关。在育雏阶段发病率最高,以20-40日龄(3-6周龄)多发。 5) 传染性强,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尖峰式死亡。 3.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传播迅速,2-3天可可波及大群,病鸡精神沉郁,表现衰弱,怕冷聚堆,很快病鸡出现腹泻,拉白色稀粪,粪干燥后象石灰。发病后1-3d出现死亡,3-5d达到高峰,在经过2-3d逐渐平息(尖峰式死亡)。部分病鸡的病程可 -3周,此时病鸡消瘦,生长发育迟缓。由于病鸡对新城疫、马立克等能延长至2 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免疫失败),并且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新城疫等病,加剧病情。 4. 病理表现 死鸡被毛粗乱,脚爪由于脱水表现干枯。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颜色变浅如花斑样;胸肌和腿肌肉有点状或者条纹状出血。 5. 防 治 尤为关键的是确定首免日龄。在生产中可参考以下接种方案: (1)种鸡群,12—18周龄弱毒疫苗饮水,28—30日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120日、280日用油佐剂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加强免疫; (2)商品蛋鸡,12—18日龄弱毒疫苗饮水,28—30日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 (3)商品肉鸡可在12—18日龄首免,28—30日龄二免;若母源抗体较高,可在18—24日龄只免疫一次。 对于来源复杂或情况不清的雏鸡免疫可适当提前,并进行二次免疫。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首免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时用中等毒力苗。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疫苗。 鸡场一旦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炎,可及时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毫升,一般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卵黄抗体的注射使经卵传播的一些病原体可通过注射而传播,严重污染的蛋黄液可致鸡只死亡,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对症治疗: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用缓解肾脏损伤的药物,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四 鸡的马立克氏病 鸡的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有人称它为鸡的癌症),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鸡病之一,对蛋鸡、种鸡的危害最大。 1. 致病因素 鸡的马立克氏病由鸡马立克氏病毒引起,对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2. 流行特点 1)易感性:本病主要危害鸡、火鸡、山鸡、鹌鹑等,其它动物不感染。 2)传染源: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脱落的皮屑中。 3)传播途径:主要经过空气传播,也可经过昆虫、人等媒介传播。 4)感染和发病与日龄有关。出壳的雏鸡的易感性最高,发病时一般日龄较大,蛋鸡一般在90日龄以上,肉鸡多在40-60日龄发病。 5)有性别差异。母鸡比公鸡的易感性高。 3. 临床症状 1)内脏型:发病经过为慢性经过,急性表现。精神状态较差,食欲下降或者不食,体况发育差,极度消瘦。 2)神经型:腿、翅膀麻痹,表现站立不稳,翅膀下垂(俗称耷拉翅膀),特征性症状为两条腿一前一后的劈叉姿势。 3)眼型:一侧或者两侧眼睛失明,瞳孔的边缘不齐,呈现锯齿样,虹彩消失。 4)皮肤型:在煺毛后发现颈部、背部、腿的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4. 病理表现 内脏型的病理表现为内脏器官形成肿瘤结节,有肝脏、心脏、肺脏、脾脏、性腺等。神经型主要表现一侧性的坐骨神经肿胀、水肿。 5. 防 治 1)一旦发病,及时隔离、淘汰病鸡,被严重污染的鸡场,要全群淘汰,消除传染源。 2)无有效治疗药物,亦无治疗价值。 3)早期预防。雏鸡出壳后立即颈部皮下注射疫苗(可以考虑10日龄进行2免)。在免疫的1个月内,定期消毒。 五 鸡 痘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肤或口腔和喉部粘膜发生痘疹。 1. 致病因素 2. 流行特点 秋季多发;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由于蚊虫叮咬可传播本病,雏鸡和育成鸡多发且较严重。 3. 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 1) 皮肤型:在鸡冠、肉垂、眼睑和爪趾部等无毛部位发生结节状痘疹。发生眼痘时,易继发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肝菌)感染,引起化脓性结膜炎,造成眼睑肿胀,重者眼瞎。鸡痘的流行常易暴发葡萄球菌病。应引起重视。 2) 粘膜型:在口腔、咽喉处出现溃疡或黄白色伪膜,又称白喉型。伪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见出血的溃疡面。气管前部也有隆起的灰白色痘疹,严重者喉裂被干酪性渗透出物堵塞。病鸡呼吸困难,因窒息而死。此型鸡痘可致大量鸡只死亡,死亡率可达20%-40%。 3) 混合型。 4. 防 治 1)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环境卫生消毒制度,提高鸡只抵抗力是防病 的重要手段。 2)做好定期预防接种,接种方法为翅内皮肤刺种,一般在20—30日龄和开产前 各接种一次,鸡群可得到较好地保护。 同时,为了防止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 可同时添加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 六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但会引起鸡只死亡,而且临诊型感染和亚临诊感染(常被忽视)均会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加上不适当的免疫程序,常导致免疫失败,致使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给养鸡业造成较大损失。 1. 致病因素 引起该病的病原微生物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简称传支病毒),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的成员。传支病毒血清型多,不同地区的病毒株差异较大,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2. 流行特点 1)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是鸡,6周龄以内小鸡感染时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发病率高,危害重。 2)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3)病毒伴随飞沫、饮水、饲料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4)多发生于冬春季,且易与其他呼吸道病合并感染或相互继发感染。 5)由于经呼吸道传播,一旦发病传播迅速,一般在2-3天波及全群。 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 1)呼吸道型:病鸡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夜间寂静时较明显。病鸡眼湿润,流鼻液,但大于6周龄的鸡常无鼻液。剖检后鼻腔、鼻窦、气管内粘液量增加,呈半透明粘稠样或干酪样;气囊混浊,肺水肿。产蛋鸡产蛋率下降,产畸形蛋、软壳蛋、褐壳蛋,蛋壳颜色变白,薄而粗糙;蛋清稀薄如水;剖检后输卵管萎缩,变细,管壁较薄,管腔积水或囊肿。 2)肾型:多发于15,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有时象石灰渣样。由于脱水,病死鸡皮下干燥,解剖后肾脏肿大、颜色变浅,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3)腺胃型: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天。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溃疡。 防 治 1)仔鸡:弱毒苗H120于7日龄首免,30日龄二次免疫较合理,方法均为点眼或者滴鼻。 2)蛋鸡:7日龄及30日龄用弱毒苗H120点眼、滴鼻或饮水;,周龄时,用弱毒苗H52免疫;产蛋前注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剂疫苗。 3)发病时对症治疗 ? 缓解呼吸道症状: ? 缓解肾炎症状:利尿药、降低饲粮蛋白含量、合理使用药物 ? 防止细菌性疾病激发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性传染病 一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雏鸡通常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病雏鸡精神倦怠,排白色稀便;成鸡则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1. 流行特点 1)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最易感,其它鸟类如火鸡、鸽、麻雀也可感染。 2) 本病可经种蛋传播,种鸡被该菌污染,其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 孵化的雏鸡有病雏。 3) 病鸡和带菌鸡成为主要传染来源,通过种蛋、粪便感染其它鸡,使该病在同 群鸡中互相感染传播,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 2. 症状与病力表现。 1)雏鸡:一般出壳后3—7天发病增多,开始死亡,7—15日龄为发病死亡高峰。 病鸡精神萎缩、呆立、生长发育不良,排白色桨糊样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绒毛,甚至将肛门糊堵。剖检病变见有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现黄绿色,内容物稀薄,肝脏瘀血肿大,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点,肺脏瘀血呈现褐色,有坏死灶。20日龄至2月龄发病、死亡的雏鸡,还可见心肌形成灰黄色坏死结节,坏死灶界限不清,严重时使心脏变形。 2)成年鸡: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常无明显症状。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可明显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亦短,死淘率增高。病死鸡主要病变在卵巢,卵巢变形,呈不规则形状;卵巢变性,内容物稀薄水样。有的卵泡落入腹腔形成包囊,有的卵泡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慢性感染有时见有肝脏肿大破裂、出血。 3. 防 治 首先种鸡场应做好鸡白痢的净化工作,并持之以恒。雏鸡防治鸡白痢,应进行预防性投药。 1) 在进雏后,选用抗生素饮水3—5天,可有效地防止雏鸡白痢的发生; 2) 把大蒜磨碎,用1份大蒜与4份水相混合,大蒜汁给患鸡每天灌服3,4次。 二 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病的总称,临床上表现形式多样,雏鸡表现为脐炎型,肉仔鸡多为败血型,成鸡多表现卵黄性腹膜炎、眼炎等。 1. 致病因素 该病的病原微生物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大肠杆菌对氯敏感,因此多用含氯消毒剂进行饮水消毒。 2. 流行特点 1)传播方式: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经过呼吸道传播;经过种蛋传播。 2)卫生条件差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3. 临床症状: 本病根据发病的年龄、侵害部位以及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不同情况而表现为不同的病型。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雏鸡脐炎:感染发生于孵化过程中。病雏表现为腹部膨大,脐孔不闭合,周围皮肤呈褐色。病雏排灰白色水样粪便,多在出壳后2—3日发生败血症死亡。耐过鸡则卵黄吸收不良,生长发育受阻。 2)急性败血症:主要见于20-40日龄左右的肉仔鸡,多呈急性经过,表现为精神萎缩,排出绿白色稀粪,可在短期内死亡。剖检最急性病例呈现败血症经过,病程稍长的病列,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及腹膜炎等病变。 3)成鸡的卵黄性腹膜炎型:又称蛋子瘟,主要见于产蛋的母鸡。腹部膨胀,下 垂。剖检腹腔有破碎的卵黄,肠道和其它脏器粘连,气味恶臭。 4. 防 治 1. 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禽舍通风良好,密度适当,排除各种应激因素,选择优良的消毒剂,如氯制剂、碘制剂,过氧化物等,进行带鸡喷雾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同时还应进行药物预防。 2. 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药物的使用科学的做法为结合药敏试验。 3. 对于已出现明显症状,体重已减轻的病鸡,应及时淘汰,因其即使耐过也无饲养经济价值。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带鸡消毒工作,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4. 免疫预防:最好使用自家鸡场分离大肠杆菌制备的疫苗,亦可用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的疫苗。 三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1. 流行特点。 1)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在阴雨潮湿的季节多发,南方成地方性流行,北方呈 散发。 2)发病日龄较大,一般大于70日龄。 3)某些应激因素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如气候突变、更换饲料、产蛋、转群等。 2. 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 1)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没有任何症状,病程短。 2)急性型: 病鸡羽毛松乱,拒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粘液,排黄、 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高至43,44?,昏迷,1,3天死亡; 3)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跛行、呼吸困难等。 急性病例的病理表现有诊断意义,表现全身多出组织和器官出血(即所谓的败血症),如皮下、肠粘膜、浆膜、心冠脂肪、腹部脂肪、母禽的卵泡等。其次,肝脏表面有密集的、针头大小的坏死点,这也是急性禽霍乱的一种特征性的病理表现。 3. 防治措施: 30日龄后用禽霍乱灭活苗肌肉注射,发病后用磺胺类药,青、链霉素等治疗有效。 四 鸡的慢性呼吸道病 鸡的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的一种呼吸道类鸡病,特征是咳嗽、流鼻汁和气管罗音。该病病程长,发展缓慢,饲料消耗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1. 致病因素 该病是由败血型支原体(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一种微生物)引起的,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四环素、氯霉素、泰勒菌素等敏感。 2. 流行特点 1)易感性:4-8周龄的鸡易感性最高,成鸡多为隐性带毒。 2)传染源:发病鸡和隐性带毒鸡是传染源。 3)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呼吸道和种蛋传播。 4)发病的季节性:气候寒冷的时候流行严重。 5)发病诱因:通风不良、过分拥挤、饲料营养缺乏等是发病诱因。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较长,10-20d。 发病初期鼻孔周围有粘着饲料或粉尘,挤压鼻孔,有鼻汁流出。由于影响呼吸,病鸡常摇头或者发出怪叫声。随着病程发展,鼻道或者气管内黏液增多导致呼吸困难,病鸡表现打喷嚏、张口呼吸,气管罗音。有的病鸡流泪,眼睑肿胀,眼睛的分泌物初期为黏性的,后期为干酪样。肉仔鸡逐渐消瘦,淘汰率增加。蛋鸡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死胚增加。成鸡感染后很少死亡,仔鸡感染后容易造成继发其它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加重病情。 4. 病理表现 病鸡表现消瘦,有轻度的鼻炎和眶下窦炎。气管黏液增多,气囊混浊增厚,囊腔有干酪样渗出物物。 5. 防治 1)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要求种鸡场要进行净化。 2)免疫预防:10-30日龄进行油苗免疫,蛋鸡开产前加强免疫1次。 3)药物治疗:选择北里霉素、泰勒菌素、洁霉素等效果较好。 寄生虫病 鸡球虫病 鸡的球虫病是由寄生虫(球虫是一种原虫)引起的急性病,主要危害蛋雏鸡和肉仔鸡,死亡率较高,耐过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1. 致病因素 寄生于鸡的球虫共有9种,但是主要以寄生于盲肠的艾美耳球虫和寄生于小肠的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球虫孢子囊,后者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 2. 流行特点 1)发病日龄: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雏鸡,以15-50日龄最易感。10日龄以内的很少发病。 2)季节性:5-8月份是球虫多发季节。 3)发病诱因:地面垫料平养、鸡舍潮湿、卫生条件差发生率高。 3. 临床症状 发病后病鸡表现衰弱,精神不振,喜欢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食欲不振,消瘦;鸡冠苍白;肛门周围污秽,严重时排除血便。 4. 病理表现 盲肠球虫病的表现为盲肠比正常大几倍,成棕红色或者暗红色,质地坚硬,肠内容物主要为血液或者凝血块;小肠球虫表现小肠显著肿大,增厚,浆膜上见到灰白色的小斑点,肠粘膜潮红,肿胀,覆盖一层浓稠的渗出物。 5. 防 治 1)改善鸡舍卫生条件。坚持每天清除粪便,粪便堆积发酵;饲槽、饮水器等用具彻底清洗消毒。 2)药物预防。在发病季节选用药物治疗,如氨丙啉、莫能霉素、盐霉素等投入 -6周龄前使用,以后减药,10-12周后停药。 饲料中进行预防,一般在5 3)药物治疗。选用抗球虫药如氨丙啉、盐霉素、地可珠利等按照治疗剂量混入饲料。注意交叉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本文档为【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19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