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 德育过程

第四章 德育过程

举报
开通vip

第四章 德育过程第四章 德育过程 教学目标: 1、 掌握品德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律,初步形成科学规划和管理德育工作的意识 2、 初步形成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协调得意识,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3、 把握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有效实施学校德育。 教学重点:德育基本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德育基本规律的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 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2、双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是第二性的,学生的主体是第一性的(道德的完成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无法替代) (一)广义...

第四章 德育过程
第四章 德育过程 教学目标: 1、 掌握品德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律,初步形成科学规划和管理德育工作的意识 2、 初步形成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协调得意识,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3、 把握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有效实施学校德育。 教学重点:德育基本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德育基本规律的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 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2、双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是第二性的,学生的主体是第一性的(道德的完成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无法替代) (一)广义的德育过程(隐性课程) 1、德育过程与社会影响过程(自发性) 2、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渗透性) (二)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 德育过程——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 品德形成过程——学生的发展过程 教育者的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意味着不考虑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的反应,工作表面化。 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节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知、情、意、行) 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 [案例]“你还没有学会让座” 道德认识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认识越全面、深刻,道德品质的基础越稳固。(信念——舍生取义)所以,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道德规范。 2、道德情感: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在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心理体验。  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也具有生成功能,但道德情感一般是伴随在道德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更多是产生于道德行为之后,在道德行为受到积极的肯定与认可后,积极的道德情感便随之产生。它反过来又会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巩固和完善。但是道德行为不一定必然带来积极的道德情感。消极的、否定的道德情感会随时中止或改变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进而阻碍或延缓个体的道德成长。 道德情感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动力,道德情感是形成思想品德的中介,要用正面形象的感染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 雷锋:共产党对我真的是太好了。 小婕:赵老师向我竖了大拇指,我想,以后还要让座呢。 3、道德意志: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 意志与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道德意志是形成道德品质的保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动机和行动目的,培养学生的毅力、自控力。(实践活动) [小婕让座] “你很累的时候会不会让座呀?” “我的脸红了……还有八站路呢!” 4、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心理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包括一般行为和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口号德育,如 “感恩”)——在让座中学会了让座 实践锻炼 思想——————行为(马卡连柯)(军训、吃苦训练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讨论]知情意行如何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故事分析] :其中的知情意行的表现? 1、五岁的小玲在公园玩的时候,捡到5元钱,她非常高兴地向妈妈“请功”:妈妈,我也能挣钱了!我捡到钱了,给你!——小玲为什么这么高兴? 2、晨晨在上学的路上捡到5元钱,他想:我等会儿把钱交给班主任李老师,她一定会表扬我的。——是什么促使晨晨自觉地把钱交给老师? 3、淘淘在上学的路上捡到5元钱,他看看周围没有人,就想把钱交到老师那里。路过一家玩具店时,他又看见了那个妈妈一直不给买的奥特曼,他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1)最后,他还是决定:“今天就用这钱买奥特曼了!”——淘淘为什么会怎么做? 2)最后,他咬咬牙,跑着离开小店,冲进班级,把钱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了他,他的脸微微地红了。——淘淘为什么脸红了? 4、八岁的球球在公园玩的时候,捡到5元钱,他急忙喊到:谁丢了钱了?结果没人认领。他无助地望着妈妈,着急地说:“怎么办?老师说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的。我找不到失主了,怎么办?”——球球为什么很着急? [小结] 知——基础;情——中介 意——保证;行——关键 各个品德因素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时期,个体道德成长都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的发展,并且构成一种交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一般来说,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有了深刻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才能生成。这一秩序具有普遍性。 个体的道德成长始于道德认知,外显于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在道德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无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都具有文饰性,文明化程度越高,文饰的可能性就越高。 个体的道德行为绝大多数是意志行为。一次偶发的、冲动的道德行为并不意味着个体的道德得以成长。道德行为在没有成为道德习惯之前,准确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道德意志行动,是需要克服多种困难而生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 关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品德教育具有“多开端”的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小婕在各个因素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可以从“行”入手,加强“情”的触动。) [附录]靳涌韬:《个体道德成长的启示》《中国德育》2008.3P22 个体道德成长表现出一种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主导性流程。 任何时期,个体道德成长都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的发展,并且构成一种交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有了深刻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才能生成。这一秩序具有普遍性。当然,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也具有生成功能,但道德情感一般是伴随在道德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更多是产生于道德行为之后,在道德行为受到积极的肯定与认可后,积极的道德情感便随之产生。它反过来又会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巩固和完善,但是道德行为不一定必然带来积极的道德情感。消极的、否定的道德情感会随时中止或改变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进而阻碍或延缓个体的道德成长。 个体的道德行为绝大多数是意志行为……一次偶发的、冲动的道德行为并不意味着个体的道德得以成长。道德行为在没有成为道德习惯之前,准确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道德意志行动,是需要克服多种困难而生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 …… 个体的道德成长始于道德认知,外显于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在道德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无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都具有文饰性,文明化程度越高,文饰的可能性就越高。……虚拟的道德问题没有提出道德行为的要求,因而不能向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道德问题的全流程,其推进学生道德成长的价值是有限的。 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好地验证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但在中国却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一虚拟的道德情境并未使中国学生产生真实的道德冲突:其一是因为中国的法制社会尚未完全形成,人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其二是因为中国人受传统的“杀富济贫”的侠义思想的影响,对“为富不仁”者深恶痛绝。上述原因使中国学生在对待此类问题时出现了普遍的虚假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1、发展变化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的结果。 内因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品德发展的外因?——教育影响 品德发展的内因?——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表现: 个人倾向——教育要求(老师要求太高?) 自我在认识上的矛盾:知—不知,全面—片面 思想意识上的矛盾:正确—错误,先进—落后(好品质与坏品质打架) 品德诸因素的发展:平衡——不平衡 3、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 要求要高于受教育者原有的品德水平(所以,受教育者总感受到压力) 4、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是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主体的“自我加工”:对外界影响的评判和选择的过程 “自我教育”(——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能力需要教育引导。 ——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才是完整的、有效的德育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1、活动与交往指什么?——品德教育活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 2、多方面影响指什么?——家庭、学校、社会;人、事、物;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3、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接受影响的机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过程 1、长期?——人的一生的学习和品德建构 2、反复?——品德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条件反射),没有强化则可能消失;或者受到别的行为方式的影响(替代) 3、渐进?——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多方面的影响的互动(包括主体的努力程度) [小结] 品德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 因为知情意行的发展不平衡, 影响到品德形成的进程; 因为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造成学生品德行为的不稳固(表面化),而出现行为上的反复; 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协调,也可能出现5+2<0的局面。 第三节 德育过程的实施原则 一、德育原则 1、何为“原则”?——说话、做事所遵循的根本准则(基本要求)。 2、德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规律制定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需要的,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是对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现实性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和对比教育原则 3、渗透和熏陶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原则 5、知行统一原则 6、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原则 7、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8、教育和自我教育原则 9、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0、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原则 二、德育原则 (一)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是整个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它的精神要渗透在每条原则中。 1、要义:德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来教育学生,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和要求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各项德育活动具有共产主义方向性和具体的社会主要品德教育的目的性。 2、实施要求: 1)避免只谈理想不顾现实,也防止只讲眼前而无远大目标的实用主义倾向。 2)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由小见大、由近及远,立足当前,放眼为未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本文档为【第四章 德育过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3-21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