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0_过秦论_教学设计_教案

10_过秦论_教学设计_教案

举报
开通vip

10_过秦论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了解王朝兴衰: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 识辨读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词法和句法。 3. 体悟古为今用: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2.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王朝兴衰: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 识辨读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词法和句法。 3. 体悟古为今用: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

10_过秦论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了解王朝兴衰: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 识辨读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词法和句法。 3. 体悟古为今用: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2.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王朝兴衰: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 识辨读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词法和句法。 3. 体悟古为今用: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70065230_01] 导入 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 作者和背景 1(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2(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义为“西汉鸿文”。 [互动设计3] 诵读学习 点拨:文中的铺排,要读出气势,高亢而有力;文中的对比,要读出情感,抑扬有别,褒贬分明;深责时,要义正词严;惋惜处,要让人警醒。 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生字】 腴(yú) 轸(zhěn) 镞(z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âng) 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î) 召滑(shào) 俯首系(xì)颈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ï)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â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互动设计4] 梳理结构 崛起(1) 扩张(2) 统一(3) 灭亡(4)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5] 秦国成长史 1(读史密籍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 2(说史析文 请学生概括本段意思,并做简要分析。 教师强调:这一段主要写秦的强大是从秦孝公开始的。文章先叙秦国的地 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次叙 鞅辅佐下秦国取得的成果。 1( 读史密籍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 来招纳 (2)不爱珍器 吝惜 (3)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 (4)流血漂橹 盾牌 (5)秦人开关延敌 打开关隘 (6)制其弊 困乏 ?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 “殁”:死 约从离衡 “纵”;“横”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兵:收天下之兵(兵器) 制其兵 (军队) 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制其弊(制服) 延:开关延敌(迎击) 延及孝文公(延续) 爱:不爱珍器(吝惜) 宽厚而爱人(爱护) 因:因遗策(沿袭) 因利便乘(趁) ?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 取、举、割、收 —— 攻取; 属、徒、伦 —— 一类人,等人。 ?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 (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 :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 流血漂橹 :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 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 因利乘便(有利条件) (5)形容词作动词: 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2(说史析文 请学生简述本段大意。 教师提问: 九国诸侯的强大都是哪些地方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 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做了准备。 3(学生朗读第2段。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些武林高手,在地理分布上和国力上有什么特色,(备地理分布图) 点拨:齐、楚、燕、赵、韩、魏、秦、(宋、卫、中山) 群雄分布图:除秦外,其它各国在东部呈纵向排列,秦在西部与各国呈“扇”形之势。 高手特点:武林小地主——楚,版图最大(辖两湖一带,望不尽湖光山色、鱼米洞庭~) 武林财神爷——齐,货殖最富(抢占有利地形——今山东半岛一带,一边条条大路通四方,一边靠海吃海,钱财滚滚而来~) 武林硬汉——秦,兵力最强(一路打将过来,在战斗中成长~) ?什么叫“连横”和“合纵”,秦国是怎么做的,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强国,得益于“精修内功,强攻外敌”。内外兼修,才能成为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 秦国城堡:“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占据有利地形,严加把守,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修练内功:商鞅变法(政策要好)、务耕织(饭要吃饱、衣要穿暖,才能有强壮的士兵)、修守战之具(兵器要利害,磨刀不误砍柴功) 修练外功: 连横(杀人不见血) (1)连横的实质——秦国的“反间计”(不唯强攻,要用智取~新的外交政策诞生新职业——“纵横家) 从地理位置上解释,引入屈原放逐投江的故事(历史的悲剧)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相斗~ 连衡的结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南取汉中,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达成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合纵 (2)合纵的产生——梦醒时分(九国:我们上当了~) 连衡的结果就是产生合纵原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南取汉中,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合纵~ 合纵部队:“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众” 合纵选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纵分工:人才济济,训练有素 春秋四君子:“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有平原、齐有孟尝” 谋士(门客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为之谋” 外交:“有„„通其意” 统帅:“有„„制其兵” (3)兵临城下,秦国的策略是——开关延敌(来呀,来呀,我索性打开城门,看你敢进不敢进,诸葛亮“空城计”不是没来由的) 九国之师: “逡巡不敢进”(这秦国,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么多国家的部队,干吗要我打头阵,最好现成捡个便宜——且等待,且观看) 秦国: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九国之师坐失良机,一发呆酿成千古恨~) 合纵的结果: “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略秦”(奴才相:不是我要来打的,我和你多好啊,怎么会来打你呢,送你百城,饶我一命,至少保我个全尸吧~) 秦国:痛打落水狗~(杀杀杀——“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马到成功~(且看我——“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一代武林盟主就要诞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马上就要横空出世~ [互动设计6] 始皇称霸史 第三段 1(读史秘籍 口头翻译文句。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驾驭天下。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 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 其下又紧靠着深渊。 B.(秦始皇)足踏华山,把它当作城墙,凭借黄河,把它作为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堡, 下临深不可测度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2(读史析文 教师提问: (1)作者先用哪些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 强调:“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 强调:“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3)哪几句是写他的对内政策, 强调:“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检查背诵。 ?一代武林盟主横空出世~ 姓名:赢政 职务:始皇帝 强劲登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强势出击: 1(南取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统编) 2(北筑长城而守藩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国防) 强权整顿: 1(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四海之内,唯我独尊) 2(隳名城,杀豪杰——砸碎那旧世界,杀掉那把兄弟。绝后患,谁敢与君王称兄弟, 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缴械缴枪,防患于未然 4(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天时地利,金城千里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哪怕一只鸟也甭想过~ 始皇美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第四段 学生朗读第4段,教师强调: 1(瓮牖绳枢:“瓮”、“绳”,名词活用作动词,“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 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两句中“足”和“起”后均省略介词“于”,为省略句。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见书下注释)。 3(教师提问,学生在本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问(l)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 学生回答: 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武器:斩木为兵 问(2)作者写陈涉起义突出了什么特点, 板书: 出身:缺乏号召力 才能:缺乏指挥作战的能力 兵力:弱少 武器:低劣 不堪一击 问(3)作者写陈涉,突出了陈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众竟然一呼百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目的是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强大的九国之师联合攻秦,结果是一败涂地;弱小的陈涉之师却能“亡秦族”。作者通过这些内容(表现出了秦始皇由攻转守变化的关键;仁义不施。失去了仁义,使民心丧尽,失去仁义,就变得不堪一击,由此可以明确看出了本段已经为文章最后提出的“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准备。 4(让学生熟读本段,根据以上板书的顺序,在课上背诵此段。然后集体背诵。 5(作业: (1)巩固背诵第3、4两段。 (2)预习第5段;找出本文对比的内容,体会本文论证的特点。 [互动设计7] 秦朝的灭亡史 PK台: 秦二世(极强)——陈涉(极弱) 对手历史记录: 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身份:迁徙之徒 智力:才能不及中人(无墨翟仲尼之贤,无陶朱猗顿之富) 对手现状: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对手武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对手粉丝: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业余粉丝) 山东豪俊并起(专业粉丝。项梁、项羽,注意下集《鸿门宴》哦) PK结果: 极弱挑战极强,结果——强者亡矣~ n 学习第5段。学生朗读。教师强调: 1(崤函之固: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度”“洯”,对文,都是度量的意思;“比”“量”对文,都是比较的意思。两句话译为:度量一下长短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序;“朝”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致万乘之势:“致”达到。 2(让学生简述本段大意,分析本段层次。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作者论述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本段中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四方面同九国之师和陈涉对比,结果是后者远不如前者,却“功业相反”这就很自然地推出了本文的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从全文结构上看,本段的第二层照应了全篇,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应本文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照应本文第3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照应本文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根据本段层次,背诵。 四、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8] 且观贾眼看史 贾眼看史,用心良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唐魏征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贾谊:太过执着的才子 18岁成名——洛阳少年,才气横溢 21岁博士——少年得志,锋芒毕露 22岁大夫——人缘不佳,遭人诽谤 33岁陨世——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贾 生 毛泽东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所著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 ?论史以讽今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艺术手法赏析 “雄俊宏律” “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是古今第一“气盛”之文。 1(构思奇特,结构整饬。 2(“极化”对比,雷霆万钧。 3(骈偶铺陈,错落有致。 贾谊散文开两汉政论风气之先,扣紧时代脉搏,篇篇针砭时弊,说理透辟晓畅,深刻犀利,言词激切,理足气盛。影响所及,非但两汉,下及唐宋奏议,骈文莫不受其遗泽。 [互动设计9] 课文小结 1(写作特色:《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借古讽今: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贾谊就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 五、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10] 赏析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索祖龙居。 坑灰未冷东山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点拨: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六、研讨练习 见课后研讨与练习P53三、四
本文档为【10_过秦论_教学设计_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