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技 术 报 告 摘 要: 1、按照叶型对半夏进行了分类,首次筛选出了适宜菏泽市栽培的半夏类型为柳叶型半夏。 2、首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找出了影响半夏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依次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采用半夏横径为1.5-2.0cm的二级种进行播种;3月2日播种。 3、选用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一级种的单株珠芽数最多,产量最高,其次是二级种,最差的为三级种。 4、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提前出苗20-30d,而且能...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
半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技 术 报 告 摘 要: 1、按照叶型对半夏进行了分类,首次筛选出了适宜菏泽市栽培的半夏类型为柳叶型半夏。 2、首次采用正交试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找出了影响半夏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依次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采用半夏横径为1.5-2.0cm的二级种进行播种;3月2日播种。 3、选用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一级种的单株珠芽数最多,产量最高,其次是二级种,最差的为三级种。 4、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提前出苗20-30d,而且能够提高5cm地温2-5?,10cm地温2-4?;提高5cm的水分含量3.1-3.6%,10cm的水分含量2.2-2.9%。 5、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是半夏增产的首选措施。原因是提高了10cm水分含量3.2-5.2%,降低了半夏的倒苗率。 6、利用高杆作物玉米遮荫达不到增产的目的,首次改用遮阳网遮荫,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7、半夏发生倒苗是造成半夏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倒苗除了与块茎腐烂病、水分含量有关外,还与土壤的酸碱度、全盐含量关系非常密切。在干旱、涝害、高温、土壤的盐碱性强、全盐含量高等情况下,半夏倒苗严重。所以,应选择土地肥沃,旱能浇、涝能排的中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进行种植。 8、首次利用中药提取液“黄精杀菌剂”进行灌根,有效防治半夏块茎腐烂病,防效达81.7%,并对半夏倒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首次对罗宾根螨在半夏上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探索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1 10、半夏秋季收获的最适期为9月15-25日。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半夏脱皮困难、品质差。 11、首次总结了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并建立了200亩的SOP示范田。通过质量检查,完全达到国家药典要求。 关键词: 半夏 标准化生产SOP 前 言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麻芋头,三步跳,为传统中药材。菏泽市栽培半夏历史悠久,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半夏重要生产基地。郓城的“猴头半夏”,因个大、色白、质好,在明朝的弘冶年间,曾做为贡品进献宫廷,被全国各地商贾誉为半夏中的“上品”。菏泽市舜王城中药材批发市场,驰名中外,为半夏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半夏原多野生于潮湿而又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根浅、喜肥、喜温和湿润,耐隐蔽、怕干旱、忌高温,人工栽培较少,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近年市场缺口较大,价格逐年上扬。随着人类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峻挑战,建立优质无公害半夏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势在必行。为此,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自选课题“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于2001年开始实施,2005年完成。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了半夏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筛选出了优质、高产、抗病的半夏品种类型——柳叶型半夏;找到了提高半夏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出了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建立了半夏标准化生产示范田,并逐步推广。现报告如下: 1 半夏优质、高产、抗病类型筛选试验 1.1 试验地概况 1.1.1 试区自然条件 2 试区位于鲁西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42-48m,为半湿润温暖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富足,大气质量为II级。地下水丰富,水质好,农用水质量为III级。年平均降水量为680mm,多分布在夏季,并有春旱夏涝的自然现象。无霜期平均212d,年平均气温13.6?,其中0-10?的年积温在4380?左右,日照时数年平均为2579hr,极适宜于半夏的生长。土质以潮土为主,粘土为辅,耕作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适合多种植物生长。2001年半夏主产区0-20cm耕作层营养情况为:有机质含量1.08%以上,全氮(N)22-45ppm,C/N为7.1-8.2,碱解氮81ppm,速效磷68ppm,N/P为4.8-5.6,平均值5.2,速效钾18.8ppm,供氮强度为7,供磷强度为1.4,土壤PH为7.4-8.0。 1.1.2 试验地立地条件 试验地位于牡丹区何楼镇金堤村农户彭立滔的责任田内。该地块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4%,全盐含量为0.09%,PH值为7.3,排灌方便,利于试验的实施。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1 参试材料 菏泽市普遍种植的四种半夏类型。?竹叶型:叶长13.8cm,叶宽1.9cm,长宽比为7:1。?柳叶型:叶长12.3cm,叶宽1.1cm,长宽比为12.3:1。?桃叶型:叶长11.7cm,叶宽2.8cm,长宽比为4.2:1。?芍药叶型:叶长8.8cm,叶宽3.2cm,长宽比为2.7:1。 1.2.2 试验方法 1.2.2.1 试验设计 根据半夏的四种类型设置四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小区。 2小区的面积为20m,长10m,宽2m。 1.2.2.2 栽培措施 播种前每亩一次性施入4000kg的腐熟猪肥,细致整地。生长期间不再 3 追肥。四个处理的用种均采用直径为1.5cm左右的二级种,每个小区用种3kg,种植密度为20×5cm。2001年3月5日统一播种,播完后立即覆膜。揭膜、浇水、中耕、防治病虫害等均采用统一进行。 1.2.2.3 调查方法 块茎腐烂病:每个小区各取3点,每点调查100株,分别求出各点茎腐病的发病概率,计算平均值。于5月13日、5月26日调查两次。该病为半夏栽培田中发生的主要病害。 倒苗率:每个小区取3点,每点调查100株,分别求取各点半夏的倒苗率,然后求取平均值。于5月13日、5月26日调查两次。 小区产量:9月22日统一收获,23日称取各小区的实际产量,以实际收获的鲜半夏计产,单位为kg。 折干率:9月23日称取各小区的实际产量,及时去皮。每个类型随机取试样3份,每份0.5kg,烘干后,计算三份试样的折干率,取平均值。 1.3 结果与分析 1.3.1 产量比较 1.3.1.1 产量调查结果 各类型产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柳叶型半夏产量最高。 表1 半夏不同类型的品质、抗病性、产量比较表 块茎腐烂病(%) 倒苗率(%) 小区产量(kg) 项目 折干率 (%) 13/5 26/5 13/5 26/5 I II III IV 类型 竹叶型 5.8 21.3 4.3 17.6 16.5 16.8 15.9 16.07 42.2 柳叶型 4.2 19.8 3.2 15.4 18.6 17.9 17.4 17.63 42.8 桃叶型 6.3 24.9 5.0 19.5 15.6 15.0 15.2 15.27 42.3 芍药叶型 6.9 26.7 4.8 22.6 14.8 15.4 15.7 15.3 42.6 1.3.1.2 变量分析 对产量进行变量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类型间差异极显著。 4 表2 产量变量分析表 变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变量 F值 F5% F1% 区组间 2 0.2217 0.1109 0.4344 5.14 10.92 类型间 3 14.5134 4.8378 18.9495※※ 4.76 9.78 机误 6 1.5346 0.2553 总和 11 16.2667 1.3.1.3四种类型半夏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 对四种类型半夏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柳叶型比芍药叶型、桃叶型增产显著;竹叶型、芍药叶型、桃叶型三者之间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3 四种类型半夏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 说明 品种类型 平均产量(kg/区) 差数 柳叶型 17.63 竹叶型 16.07 1.56 5%L.S.D=1.7486 1%L.S.D=2.649 芍药叶型 15.30 2.33※ 0.77 桃叶型 15.27 2.36※ 0.80 0.03 1.3.2 块茎腐烂病发病率、倒苗率及折干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四种类型中,柳叶型半夏发病率、倒苗率最低,折干率稍高、品质稍好。 1.4 结论: 四种类型的旱半夏以柳叶型产量最高、抗病性最好、倒苗率最低、折干率稍高、品质稍好,应作为栽培首选类型。 2 技术措施筛选试验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菏泽市牡丹区何楼镇金堤村农户彭立江责任田内。该地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达到1.29%,PH为7.5,全盐含量为0.10%,排灌方便,利于试验的实施。 5 2.2 参试技术措施 种级:二级种横径1.5cm左右,种植密度为20×5cm,每小区用种为3kg。三级种横径为1.0-1.5cm,种植密度为15×3cm,每小区用种为2.25kg。 有机肥:采用腐熟好的猪粪和羊粪,每个小区一次施入基肥120kg。 地膜:选用普通透明地膜。 遮荫:小区采用东西长10m,南北宽2m。需遮荫的小区,在小区的东边和南边各种植一行玉米,作为遮荫行。玉米采用单穴点播,每穴留双株,株距50cm。于5月上旬播种。 撒麦糠:在揭膜时(4月上中旬)、第一次培土时(5月下旬)和第二次培土前(6月中下旬)进行撒麦糠,厚度约为5-6cm。当遇雨土壤湿度过大时,将麦糠去除。 叶面喷肥:选用潍坊市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神”,6、7月份用500-600倍喷雾3次,每次间隔10d。 2.3 正交试验设计 2.3.1 因素位级表 根据半夏生长发育要求,确定种级、播期、有机肥种类、地膜覆盖、遮荫、防旱保墒、叶面喷肥等七种因素进行试验,每个因素设两个位级(见表4)。 表4 因素位级表 因素 种级A 有机肥B 播期C 地膜D 遮荫E 防旱保墒F 叶面喷肥G 位级 1 二级种 猪粪 3月2日 盖膜 套种玉米 撒麦糠 “绿神” 2 三级种 羊粪 3月10日 不盖膜 不套种玉米 不撒麦糠 清水 2.3.2 试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及田间设计 7本试验为七因素二位级正交试验,适宜的正交表是L8(2),按照因素顺序上列位级对号入座的原则,制定出正交试验方案(见表5)。 本试验为正交试验,共8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24个小区,小区面 2积为20m(10m×2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6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产量 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正交试验调查表 因小区产量(kg) 防旱 叶面喷素 种级 有机肥 播期 覆膜 遮荫 保墒 施 I II III 总和 试验号 1 1(二级种) 1(猪粪) 1(2/3) 2(不盖) 2(不套) 1(撒) 2 28.3 26.4 27.2 81.9 2 2(三级种) 1 2(10/3) 2 1(套种) 1 1(绿神) 21.6 22.7 23.4 67.7 3 1 2(羊粪) 2 2 2 2(不撒) 1 20.5 18.6 19.3 58.4 4 2 2 1 2 1 2 2(清水) 17.9 15.4 16.7 50 5 1 1 2 1(盖膜) 1 2 2 24.2 22.8 21.6 68.6 6 2 1 1 1 2 2 1 23.3 21.4 22.7 67.4 7 1 2 1 1 1 1 1 29.4 31.1 30.6 91.1 8 2 2 2 1 2 1 2 26.6 27.1 25.8 79.5 K1 300 285.6 290.4 306.6 277.4 320.2 284.6 191.8 185.5 187.3 ? 564.6 K2 264.6 279 274.2 258 287.2 244.4 280 K1 25 23.8 24.2 25.55 23.12 26.68 23.72 K2 22.05 23.25 22.85 21.5 23.93 20.37 23.33 R 2.95 0.55 1.35 4.05 0.81 6.31 0.39 2.4.2 直观分析 2.4.2.1 直接看 由表5可以看出:最好的试验方案为A1、B2、C1、D1、E1、F1、G1,即在半夏的规范化栽培管理中,采用二级种,利用腐熟羊粪做基肥,早期播种(3月2日),地膜覆盖,套种玉米进行遮荫,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利用“绿神”进行叶面喷肥,产量达到最高,三小区平均产量为30.73kg,折合亩产量为1012kg。 7 2.4.2.2 算一算 由表5中K值可以算出:最理想的试验方案为A1、B1、C1、D1、E2、F1、G1,采用大块茎(二级种)进行栽种,利用猪粪做基肥,早期播种,进行地膜覆盖,不用种植玉米进行遮荫,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利用“绿神”进行叶面喷施。 2.4.2.3 极差 由表5中R值可以看出:七种因素中对产量的影响的主次顺序是: F D A C E B G 主————————————————次 ? ? ? ? ? ? ? 撒 播 采 早 不 有 叶 麦 种 用 期 需 机 面 糠 后 大 播 要 肥 喷 进 立 块 种 利 的 肥 行 即 进 用 种 防 进 行 玉 类 旱 行 播 米 保 地 种 遮 墒 膜 荫 覆 盖 由以上三点分析可知,尽管直接看与算一算的最佳组合不同,但七种因素中唯有有机肥的种类和遮荫技术不同,二者均为对产量影响的次要因素。 2.4.3 变量分析 变量分析见表6 8 表6 变量分析表 变因 平方和 自由度 变量 F值 5%F 1%F 区组间 2.6325 2 1.3163 0.7102 3.74 6.51 种级间 52.215 1 52.215 28.1725※※ 4.6 8.86 有机肥间 1.815 1 1.815 0.9793 4.6 8.86 播期间 10.935 1 10.935 5.9※ 4.6 8.86 地膜覆盖间 98.415 1 98.415 53.0997※ 4.6 8.86 玉米遮荫间 4.0017 1 4.0017 2.1591 4.6 8.86 撒麦糠间 239.4017 1 239.4017 129.1689※※ 4.6 8.86 叶面喷施间 0.8817 1 0.8817 0.4757 4.6 8.86 机 误 25.9174 14 11.8534 总 和 436.245 23 由表6可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达到实验要求。撒麦糠与不撒麦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差异极显著;种植二级种与种植三级种差异极显著;早播3月2日与晚播3月10日播种差异显著。其他因素如:基肥种类、是否进行玉米遮荫、是否进行叶面喷肥,差异不显著。 2.5 结论: 2.5.1 在半夏的丰产栽培中,对产量起着决定作用的栽培技术措施依次是: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选用二级种进行播种,3月2日播种。 2.5.2 半夏属于耐阴作物,利用玉米进行遮荫,对提高半夏产量效果不明显。玉米为高杆作物,尽管遮荫效果良好,但它与半夏争肥、争水、争光,严重影响半夏的生长,与不遮荫的半夏产量差异不明显,甚至有所减产。 2.5.3 利用羊粪作基肥和进行叶面喷肥有增产作用,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2.5.4 在半夏的标准化栽培中,应该推行的栽培措施是,有机肥做为 9 基肥一次施足,每亩4000-5000kg,选用大块茎二级种进行种植,早期播种(3月上旬),地膜覆盖,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 3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3.1 种级试验 3.1.1试验地概况 该实验田属于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为1.22%,PH为7.4,全盐含量为0.09%,排灌方便,利于试验的实施。 3.1.2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设置三个处理:一级种半夏直径大于2cm;二级种半夏直径1.5-2cm;三级种半夏直径1-1.5cm。安排在菏泽市牡丹区何楼镇金堤村彭 2万名试验田内。试验设置三个重复,共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m。调 查项目为小区实际产量,单位为kg。 3.1.3 结果与分析 3.1.3.1 不同种级产量调查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种级产量调查结果表 项 产 量(kg/区) 目 总和 平均值 位次 处 理 I II III 一级种 25.8 27.2 24.4 77.4 25.8 1 二级种 23.5 21.6 22.3 67.4 22.47 2 三级种 17.2 18.4 19.7 55.3 18.43 3 3.1.3.2 方差分析(见表8) 表8 方差分析表 变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变量 F值 F5% F1% 区组间 2 0.1267 0.0634 0.0289 6.94 18.00 种级间 2 81.6467 40.8234 18.6264※ 机误 4 8.7666 21.917 综合 8 90.54 3.1.3.3 不同种级间产量差异性检验(见表9) 10 表9 不同种级间产量差异性检验 种子级别 平均产量(kg/区) 差数 说明 一级种 25.48 5%L.S.D=2.8682 二级种 22.47 3.33※ 1% L.S.D=4.7569 三级种 18.43 7.37※ 4.04※ 3.2 地膜覆盖对地温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3.2.1 试验方法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菏泽市牡丹区何楼镇金堤村彭立国责任田内,该实验田属 于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为1.18%,PH为7.5,全盐含量为 0.10%,排灌方便,利于试验的实施。 试验设计:本试验设置两个小区,一个小区进行地膜覆盖,另一个小区不 2进行地膜覆盖,均采用二级种种植。小区面积为8m。从4月8日-18日,对地 温进行连续调查,对土壤水分只调查3次,对出苗率每5d记载一次。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地膜覆盖对地温的影响 由表10看出:地膜覆盖提高5cm地温2-5?,提高10cm地温2-4?。 表10 地膜覆盖对地温的影响调查结果 项 5cm地温 10cm地温 目 盖膜 不盖膜 相差 盖膜 不盖膜 相差 调查日期 8/4 21.3 17.8 3.5 19.5 16.5 3.0 9/4 19.6 16.3 3.3 18.5 16 2.5 10/4 15.5 12.3 3.1 17.5 15.5 2.0 11/4 16.5 13.5 3.0 17 14 3.0 12/4 18.5 15 3.5 17.5 15 2.5 13/4 18 14 4.0 18 15 3.0 14/4 17 14.5 2.5 18 15 3.0 15/4 19.5 17.5 2.0 18.5 16 2.5 16/4 24 19 5.0 22 18 4.0 17/4 22.5 17 5.5 22 18 4.0 18/4 21 16 5.0 21.5 17.5 4.0 3.2.2.2 地膜覆盖对耕作层含水量的影响 11 由表11看出:地膜覆盖提高5cm含水量3.1-3.6%,提高10cm含水量 2.2-2.9%。 表11 地膜覆盖对耕作层含水量的影响调查结果 项 5cm含水量 10cm含水量 目 盖膜 不盖膜 相差 盖膜 不盖膜 相差 调查日期 25/3 19.2 16.1 3.1 20.4 18.2 2.2 5/4 17.9 14.3 3.6 18.6 15.7 2.9 15/4 17.2 13.8 3.4 17.8 15.1 2.7 3.2.2.3 地膜覆盖对出苗率影响 表12 地膜覆盖对出苗率影响的调查结果 项 出苗率 调 目 查 日 期 地膜覆盖 对照 25/3 8 30/3 17 5/4 38 10/4 52 15/4 68 4 20/4 85 9 25/4 100 36 30/4 83 4/5 92 由表12看出:地膜覆盖可使半夏提前出苗20-30d。 3.3 撒麦糠对半夏倒苗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3.3.1 试验方法 撒麦糠设置在地膜覆盖试验内。待地膜覆盖实验结束后,将覆膜小区 2一分为二,变成两个小区,每个小区4m,一个小区撒麦糠,一个小区不撒 麦糠。分四次调查两小区的倒苗率和10cm含水量。 12 3.3.2 结果与分析 表13 撒麦糠对土壤含水量及倒苗率的影响调查结果 项 5cm土壤含水量(%) 倒苗率(%) 目 撒麦糠 ck 相差 撒麦糠 ck 倍数 调查日期 20/6 21.6 17.8 3.8 7.8 19.2 2.46 30/6 20.4 17.2 3.2 13.5 26.3 1.95 1/7 23.5 18.3 5.2 17.4 36.7 2.11 10/7 24.7 20.1 4.6 21.2 48.6 2.29 由表13看出:撒麦糠提高10cm含水量3.2-5.2%,降低倒苗率约2-2.5倍。 3.4 遮荫对产量的影响 3.4.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牡丹区小留镇吴油坊吴军责任田,该地为沙壤土,土壤有 机质含量为1.32%,PH值为7.5,全盐含量为0.12%,利于试验的实施。 3.4.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置两个处理:A、5月下旬利用遮阳网进行遮荫,遮阳网的透 光率为80%,遮阳网离地面高度1.5m。B、对照即不遮荫,不设重复。每个 2处理的种植面积为80m。在9月中、下旬收获时,每个处理取样五点,每 点取双行1m长,计实际产量。 3.4.3 结果与分析 由表14看出:利用遮阳网进行遮荫有增产效果显著。 表14 遮阳网对产量的影响调查结果 取 样 1 2 3 4 5 平均值 差数 点 对 比 5%L.S.D=0.0747 遮阳 0.47 0.38 0.32 0.44 0.45 0.412※ 1%L.S.D=0.1087 ck 0.28 0.31 0.26 0.36 0.32 0.306 0.106※ 3.5 半夏倒苗因素调查 3.5.1 调查方法 主要在不同推广区调查了解土壤的PH、全盐含量、地温、土壤不同含 13 水量对半夏倒苗率的影响。 3.5.2 调查结果 3.5.2.1 不同土壤环境条件对半夏倒苗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调查日期为5/7) 由表15看出:土壤碱性越强,全盐含量越高,倒苗率越高。 表15 不同土壤环境条件对半夏倒苗率的影响 项 PH值 全盐含量(%) 倒苗率(%) 目 调 查 地 彭立滔 7.8 0.30 58.8 王光明 8.1 0.69 87.2 刘永庆 7.6 0.21 23.6 3.5.2.2 块茎腐烂病对倒苗的影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块茎腐烂病发生严重,倒苗也就严重,成正相关。 3.5.2.3 土壤含水量对半夏倒苗率的影响(见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土壤含水量在17-25%范围内,含水量越高,半夏倒苗越轻。 3.6 不同收获期对半夏品质的影响调查 3.6.1调查方法 分别于9月15日、9月25日、10月4日对半夏进行收获,收获面 2积为2m,收获后立即进行脱皮、烘干、加工,然后观察其色泽,称重计算折干率。 3.6.2 调查结果 表16 不同收获期对半夏品质的影响调查结果 日 期 15/9 25/9 4/10 14/10 项目 色泽度 洁白、优 洁白、优 稍黄、较优 黄、较差 折干率(%) 41.8 42.7 38.4 36.2 从表16中可以看出:半夏的适宜收获日期为9月15日至9月25日。此时收获的半夏的折干率高,品质好。进入10月份,半夏倒苗后,再行收 14 获,不仅折干率降低,不易刨收,而且很难脱皮和晒干,加工的商品性也差,色发黄、“僵”厚等级低。 3.7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经过四年的试验观察和调查,结果表明:菏泽市种植的半夏主要病虫害有半夏块茎腐烂病和罗宾根螨,根据其发生规律对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3.7.1 半夏块茎腐烂病 病原:Scltrotium rolfsii sacc 发生情况:此病在半夏田发生较为普遍,2003年在牡丹区金堤半夏示范田调查,病田率32%,发病地块病株13.4%;2004年在牡丹区金堤、小留等示范田调查,病田率达54%,病株率达18.6%,严重地块病株率达50%以上,对半夏产量影响较大。 发病规律: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病,地下茎出现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种茎腐烂;地上叶片开始发黄,后枯黄、萎蔫。6月中、下旬出现发病高峰,高温遇雨,田间积水易发生,重茬地块发生较重。 药剂防治试验: 2003-2004年,分别用多菌灵和由4种中草药熬制的“黄精杀菌剂”等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见表17。 表17 药剂防治块茎腐烂病试验结果 2004.07 备注 项目 处理 病株率(%) 防效(%) (倒苗率%) CK 23.5 85 5%多菌灵600倍 灌根 5.1 78.4 73.4 黄精杀菌剂500倍 灌根 4.3 81.7 24.5 5%草木灰 灌根 12.5 47.0 70.8 5%草木灰 浸种 8.6 63.3 67.4 由表17看出:用多菌灵、草木灰、黄精杀菌剂灌根及草木灰浸种四种措施对块茎腐烂病均有防效,但以黄精杀菌剂和多菌灵灌根防效最为显著,防效分别达78.4%、81.7%,黄精杀菌剂是一种中草药提取液,无毒、无残 15 留,且对半夏的倒苗有一定防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用5%草木灰浸种方法简便,对病害有一定防效,在生产实践中,也可推广使用。 3.7.2 罗宾根螨(Rhieogly phus robini Claparede) 属蜱螨目 粉螨科 形态特征:成螨体长0.7-0.9mm,卵圆型或洋梨型。体,乳白色,光滑无皱纹;颚体及足均呈红色;须肢末端具钳状分叉;足5节,短且粗,末端上部具指状凸起,爪弯曲;卵椭圆形,0.15-0.19mm,乳白色,若螨通体白色,颚体和足色较成螨浅。 为害特点:以成、若螨在半夏块茎上危害,主要集中在块茎的下端。受害处,细胞组织坏死,出现褐色斑点,引起块茎腐烂。成、若螨集中在腐烂处取食为害,进一步加快了块茎的腐烂,最后导致半夏严重减产,并降低半夏质量和品级。 生活习性:据观察,其主要生活在收获后干燥的半夏上和加工后的成品半夏上。 药剂防治试验:2004年,用1.8%阿维菌素300倍液和10%浏阳霉素灌根试验,见表18。 表18 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2004.06 施药前平均 施药7天平均 虫口减退率 施药后14天平均 虫口减退率 相对防数项目 株螨量(头/株) 株螨量(头/株) (%) 株螨量(头/株) (%) (%) CK 48.7 53.4 61.2 阿维菌素 50.2 10.8 78.5 4.5 91.0 92.6 浏阳霉素 45.9 5.6 87.8 3.3 92.3 94.0 由表18看出,1.8%阿素菌素和10%浏阳霉素灌根对罗宾根螨均有较好的防效。 3.8 结论: (1)由表7、表8可以看出:不同种级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级种(直径约2cm)与二级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与三级种差异极显著;二级种与三级种差异显著。所以在种植半夏中,应尽可能选用大块茎进行播种。 (2)由表10、表11、表12可以看出:实行地膜覆盖,可以提高5cm地温2-5?,10cm地温2-4?;提高5cm土壤水分含量3.1-3.6%,提高10cm 16 土壤水分含量2.2-2.9%。这将促进半夏的根系下扎,有利于半夏的出苗和生长,与不进行地膜覆盖相比,出苗可提前20-30d。 (3)在干旱季节,利用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是提高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撒麦糠不仅提高了10cm土壤含水量3.2-5.2%,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半夏的倒苗率,降低幅度大约1-2倍。这说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半夏倒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倒苗率越低,半夏的产量越高。 (4)半夏为耐阴作物,利用玉米遮荫达不到增产的目的,但由表14可以看出,利用遮阳网进行遮荫比对照增产显著。 (5)半夏倒苗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土壤含水量、块茎腐烂病影响倒苗外,由表15可知,土壤的酸碱度与全盐含量也是影响半夏倒苗的一个重要原因。碱性愈强,全盐量越高,半夏倒苗越严重。所以,在菏泽市种植应选择中性或弱碱性地块。 (6)半夏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15日-25日。 (7)利用“黄精杀菌剂”防治块茎腐烂病效果最好,防效达81.7%. (8)1.8%阿维菌素和10%浏阳霉素灌根对罗宾根螨均有较好的防效。 4 半夏SOP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4.1 物种或品种类型 本规程适用的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at 别名有旱半夏、麻芋头、三步跳。在大田栽培中,根据叶型可分为“柳叶型”、“竹叶型”、“桃叶型”和“芍药叶型”半夏。根据四种类型的产量对比试验,柳叶型半夏与竹叶型半夏产量有着明显的差异,与其他两种类型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应以推广柳叶型半夏为主,竹叶型半夏为辅。 4.2 选地与整地 4.2.1 选地 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喜有机肥,忌无机肥,喜土壤湿润,又怕干 17 旱和过于潮湿。所以,在选地时应选择土壤疏松、湿润,具有排灌条件的沙质土壤为宜。盐碱、涝洼地不宜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12%,全盐含量在0.11%和PH值在7.5以下。半夏一般不宜进行连作。 4.2.2 整地 半夏种植无论冬季或早春播种,均应在土壤上冻前耕好,作畦备种。耕前每亩施腐熟优质羊粪或猪粪4000-5000kg,耕深15-20cm,耕后细耕整平。早春栽种前用圆盘耙细耙一遍,根据地膜宽窄作成小平畦。北方一般畦宽1m,畦埂宽30-40cm,高20cm左右。 4.3 选种及种子处理 4.3.1 选种 选用优质良种是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多采用块茎或珠芽繁殖。当年收刨的半夏应以种植块茎为主。根据前面种级试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块茎愈大,产量愈高。所以,种植前应选择块茎直径不低于2cm的一级种为宜。 4.3.2 种子处理与催芽 播种前10-15d,应用阿维菌素3000倍液浸种0.5hr,以有效地杀死半夏种茎上的罗宾根螨;用5%的草木灰液浸泡2hr,以有效地杀死半夏茎上的病菌。然后将浸后的种茎每15kg装一编织袋,放在温室或蔬菜保温大棚内进行催芽,温度保持20?左右,催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里外发芽情况,芽催的不可过大,待80%的芽稍发白有米粒大小时即可栽种。 4.4 栽种时间与方法 4.4.1 栽种时间 早春当5cm地温达5-7?时即可进行播种。根据菏泽市多年的气象资料可知,大约在3月上旬。由半夏播期实验可知,在此阶段内,早播比晚播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4.4.2 栽种方法 一级种(种茎2-2.5cm),行距25cm,株距6cm,播深7-8cm,每亩用种150kg;二级种(种茎1.5-2.0cm),行距20cm,株距5cm,播深6-7cm, 18 每亩用种100kg左右;三级种行距15cm,株距3cm,每亩用种70kg左右。播种后,立即加盖薄膜,以利于增温保墒,提前出苗。 4.5 田间管理 4.5.1 破膜放苗 当气温达到18-20?,半夏约有60%的苗长出一叶,苗高2-3cm时,应及时“破膜放苗”,或在80%的苗出齐后揭去地膜,以防膜内温度过高烧伤小苗。揭膜后,立即松土,接着撒上一薄层麦糠保墒。菏泽市一般在四月上中旬进行。 4.5.2 去除杂草 由于半夏比其他作物或杂草苗小,生长竞争能力较弱,所以当半夏田中出现杂草时,应人工及时去除。且忌在半夏的种植田中施用除草剂。 4.5.3 培土 用大块茎(一、二级种)做种栽的,小满前后,开始长出第二代珠芽,此时应进行第一次培土。小暑前后,多数长出第三代珠芽,应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时先用行间土,后用畦埂土,培土2-3指厚。两次培土后,原来的畦埂变成了小沟,原来的平畦变成了小高畦。 由于同一植株上的珠芽出现有先后,并分代形成,因此在半夏的生长期内,至少应培土3-4次。 4.5.4 及时灌排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又忌湿度过大。在半夏的整个生育期内都要保持土壤湿润,半夏苗期(三、四月份)需水少,块茎膨大期需水最多,后期(八、九月份)又较少,即两头少,中间多。半夏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20-22%,低于15%或超过30%都将严重影响半夏的生长,引起半夏倒苗或地下茎块腐烂。 根据菏泽市的气候条件,半夏应在四月下旬或五月上旬,六月中下旬进行浇水。到了七八月份,正值雨季,如果发生天旱,就及时浇水;如遇雨水过大,就要及时排水。半夏的整个生长期内,浇水3-4次,排水视情 19 况而定。浇水时有条件的尽可能采用喷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4.5.5 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 利用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是半夏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除在揭膜时(四月上、中旬)盖上约2cm厚的麦糠外,在第一次培土浇水后,应进行第二次撒麦糠,麦收后,若土壤干旱严重,可进行第三次撒麦糠,总厚度约5-6cm。到了七、八月份,如遇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过大时,雨后应及时去掉所盖部分或全部的麦糠,以降低土壤湿度,增强土壤的通气性,避免倒苗的发生。 4.5.6 搭盖遮阳网 半夏属于耐阴作物,遮荫有利于半夏的生长。利用高杆作物如玉米进行遮荫,由于高杆作物的争肥、争水、争光,严重影响周围半夏的生长,达不到半夏丰产的目的。由试验可知,利用透光率为80%的遮阳网进行透阳,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遮阳网的搭建于5月中旬进行,高度离地面1.5m。 4.5.7 摘除花蕾 进入到5月份,不同单株陆续出现花蕾(俗称佛焰苞)。由于花蕾的形成消耗大量的养分,直接影响地下块茎的生长,如不留种必须及时摘除。但由于半夏花期不一致,所以摘除花蕾时要分批进行,尽可能去除干净。 4.5.8 病虫害防治 根据四年的观察调查,菏泽市种植的半夏主要病虫害有:块茎腐烂病和罗宾根螨。 块茎腐烂病的防治方法:可用5%草木灰水溶液浸种2hr,或用黄精杀菌剂500倍液灌根。 罗宾根螨的防治方法:可用1.8%阿维菌素或10%浏阳霉素3000倍液灌根防治。 红蜘蛛:发生于5月下旬。防治方法是利用小型电动喷雾器,0.5kg水中兑抗生素杀虫剂1.8%阿维菌素乳油7-8ml,进行叶面喷药,一遍即达到防治效果。 20 4.6 收刨与加工 4.6.1 收刨时间与方法 9月中下旬,当半夏叶片刚开始发生枯黄时要及时收刨。收刨时要按畦收刨,用小抓钩刨开畦面,从土中拣出块茎。当然,也可改用收刨机收刨。 4.6.2 加工 采收的生半夏放入石灰水中浸泡4-5d,一般100kg鲜半夏用10kg生石灰。然后将鲜半夏洗净泥沙,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装入麻袋内。加入适量玉米芯碎块拌匀,在地上轻轻摔打几下,再将其放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直至将外皮去除干净,最后晒干或烘干。 5 半夏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与推广 5.1 半夏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5.1.1 示范基地的条件 示范基地建立在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吴油坊村,通过菏泽市环保局对吴油坊的大气环境、灌溉水和农药肥料的检测,三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示范地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7.3-7.8,全盐含量0.08%-0.12%。前茬作物为玉米、大豆、花生、蔬菜。 5.1.2 示范基地面积 示范基地座落在吴油坊西北方向的责任田内,成方连片,面积为200亩。 5.1.3 示范推广的措施 5.1.3.1 成立科技推广小组 2001年初,成立了由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副主任朱德生为组长、党总支书记王庆华为副组长的示范推广小组,负责示范基地建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监督基地建设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 5.1.3.2 开展技术推广培训 自2002年的2月份开始,利用双休日在吴油坊小学对广大药农进行半夏标准化生产和栽培技术的知识培训12次,培训人员累计达1500余人。 21 5.1.3.3 统一供种,栽培技术措施一致 对249户药农200亩示范基地采取统一供种。种子为柳叶型半夏二级种茎,对于生产栽培中所需的其他材料如:塑料薄膜、遮阳网、黄精杀菌剂、麦糠等也是统一供置。栽培管理措施一致,统一收购与加工。 5.1.4 示范基地的效益 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通过测产2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量达1246kg,比常规种植方法每亩净增439kg,增产幅度为54.4%。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比常规方法每亩多投资400元,收获鲜半夏的价格比常规方法生产的鲜半夏每公斤价格上浮2-4元。200亩示范基地净增效益97.36万元。 5.2 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 5.2.1 基本路子 为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实行了边科研边推广的基本路子。率先在半夏主产区鄄城县、郓城县、牡丹区和巨野县进行推广。 5.2.2 推广面积 表19 2002-2004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统计表 面 积 牡丹区 鄄城县 郓城县 巨野县 2(666.7m) 年 度 金堤 小留 马岭岗 富春 什集 麻寨 陈坡 郭庄 水堡 龙堌 大李集 田桥 2002 200 150 250 200 250 300 180 120 300 140 160 180 2003 440 380 380 550 620 680 220 200 450 200 200 220 2004 580 430 690 600 710 790 500 730 800 240 270 390 总和 3500 4500 3500 2000 5.2.3 效益分析 5.2.3.1 经济效益 实施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地块,每年每亩成本2800元,一般种植田为2400元,每亩超支400元,平均每亩增收2400元,每亩新增效益为(2400-400)×0.7=1400元。 22 每亩推广费为0.8元。2001-2004年推广面积累计1.35万亩,总推广费用为1.08万元。总科研费用复利植为23.8万元,实施半夏标准化栽培,累计推广1.35万亩,每亩新增纯效益为1400元,故已获经济效益1400×1.35-23.8-1.08=1865.12(万元)。按经济效益年为3年,年平均效益为621.71万元,按科研单位经济效益计算系数为0.4计,科研投资年纯收益率为621.71×0.4?23.8=10.45(元)。即:每1元科研费用平均新增效益为10.45元。 5.2.3.2 生态社会效益 半夏标准化栽培生产的为无公害产品,美化了生产环境。提高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使农民认识了实行标准化的意义。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课题组 二OO五年十二月 23 参 考 文 献 [1]冉懋雄主编.半夏 水半夏 附子,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中国医学科学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主编,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北 京:农业出版社,1992 [3]蒋永昶等,半夏高产栽培经验小结,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400 [4]李光胜等,半夏组织培养育苗报,中药材,1992(7) [5]王荫槐主编,土壤肥料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李光胜等,应用组织培养方法系统选育三叶半夏植物学通报,92年(12) 24
本文档为【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42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