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举报
开通vip

【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第1期 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沈娟 《战国策》和《说苑》等古籍都有曾子处赞的记载.时以"费"为名之地有三:一为夏禹之后所建姒姓 古国位于鲁国的西南部;一滑国都城;一为鲁季孙氏食邑,位于鲁国的东南部.曾子所处之费是哪个? 滑国都城之费离鲁国太远,肯定不是曾子所处之费.有人说是季孙氏之费,从而得出曾子故里为赞之武城 的结论.这一结论漏洞很多,曾子所处之费实为姒姓费国,曾子故里在姒姓费国附近的南武墟. 一 ,关于古费国 古费国,...

【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第1期 曾子处费之地考析 沈娟 《战国策》和《说苑》等古籍都有曾子处赞的记载.时以"费"为名之地有三:一为夏禹之后所建姒姓 古国位于鲁国的西南部;一滑国都城;一为鲁季孙氏食邑,位于鲁国的东南部.曾子所处之费是哪个? 滑国都城之费离鲁国太远,肯定不是曾子所处之费.有人说是季孙氏之费,从而得出曾子故里为赞之武城 的结论.这一结论漏洞很多,曾子所处之费实为姒姓费国,曾子故里在姒姓费国附近的南武墟. 一 ,关于古费国 古费国,起初为赢姓,虞舜所封.《史记-秦本纪》:(周)孝王日: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 土,赐姓赢.…有土"就是被封于方国.《竹书纪年》有夏启三年,费侯伯益出就国."伯益称赞侯,可 知敖封于费.这里的伯益就是伯翳.《史记-五帝奉纪》"舜曰:'谁能飘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日益可"《史记 ? 秦本纪》"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困封于费,所以伯翳也叫大费.伯益受封 后并没有就国,而是在宗主国辅政,并一度执掌政事.《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而后举益, 任之政."谁去就封的呢?《史记-秦本纪》说:"大费生二子:一日大廉,实鸟俗氏",继承了父亲驯鸟兽的 事业;"二日若术,实费氏",代父就封于费为国君. 赢姓费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史记-夏本纪》有"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 …… 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拾,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一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伯益是夏禹明确的接班 人,然而复启却夺得了君位,伯益成为夏启巩固君位的最大障碍.于是夏启先把伯益赶回封国(《竹书纪 "),随后取消了他的封国,改封为同姓. 年》"益于启位.启杀之 关于赢姓费国的后代,《史记-秦本纪》说:"其(指若木)玄孙日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 昌当夏集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帝纣时有费仲,当为费昌后人《史,记?殷奉纪》说他 "善谀.好利,殷人弗亲".伯益的后代失去了国家.才以原国名为姓. 《史记-夏本纪》载:"禹,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 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从这一记载可知,夏禹的后代,有分封于费国为国 君的.也就是说,在夏代,费国已换成了姒姓. 周初,费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尚书?周书》中有《费誓》一篇.《书序》说:"鲁侯伯禽宅曲阜,荣,夷并兴, 东郊不开作《赞誓》."费誓,即在费地发布的誓师令.誓师夸要求"善缀乃甲胄,乔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先. 银乃戈矛,砺刀锋刀,无敢不善!,.'.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干".有人说,费誓之地在鲁国东部的贵地,因为那里 距徐戎敦近,这种说法与书序及誓师令之内容皆不合.一则"棣,夷不兴,东都不开",徐戎,淮夷共同反叛,占 领鲁国的东效,使鲁东郊不开.誓师地点只能在鲁西之费,不可能在鲁东之费.鲁东之费离徐戎越近被徐戎 占领的可能性越大,作为誓师地点的可能性越小二则,是否是攻下东部之费之后的誓师呢?又不像"善缀 乃甲胄,乔乃干,"备乃弓矢.锻乃戎矛,砺乃锋刃,峙乃桢干":把铠甲和头盔缝合好.把盾牌连结好,准备好 弓和箭,锻造戎和矛,磨好刀刃,准备好筑造军营的工具,这分明是在为初次作战作准备.三则,鲁人三郊三 遂",说明也没到鲁国东郊,如果鲁国已经占领了东部之费,为什么只征南,西,北三郊三遂之兵,而不就近征东 郁东遂之兵呢?事实上,淮夷,徐戎是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商末周初是其比较活跃的时期.成王初年,由于管, 蔡,武庚叛乱,淮夷,棘戎也乘机兴兵,所以局公在东征践灭奄国的同时,也征伐了淮夷,但是淮夷并没有教征 服,仍然与周朝作对.鲁国向东拓展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西周青铜器《洗子簋》铭文中尚记有蠕公时 一 56— "克渊(奄)克夷"之事和沈子"克蔑"之事.蔑在今山东泗水县卞桥附近,直到怕禽的孙子沈子时,才取得蔑地, 怕禽整个在位期间是否占领了东部之费都是个问题1965年在东部费邑附近出土了青铜器"徐子氽之鼎", 说明徐戎国君曾占领过那里,那里曾是徐戎活动的中心地区.因此说,费誓地点只能在鲁国西部之费,即姒姓 费国,当时费国已臣服于鲁,为鲁附庸,所以才有鲁公费誓之事. ,春秋初年,《左传》有两处谈到费:一为鲁隐公元年,"夏i~1.q,费怕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z"费 伯城郎,不是鲁公的命令,而是费伯自己所为,因而《春秋》不书说明费虽为鲁附庸,但也不完全听命 于鲁国.二为隐公二年.鲁国"司空无骇入极,费序父胜之."鲁国司空无骇进入极国, 费序父将无骇打 败,可见鲁国在春秋初年已不能完全控制费国.有人说费序父是鲁懿公之孙,这种说法可能有误.1972年 邹城峄山后钓鱼台遗址出土了一件春秋铜鼎(现存于盂府),其铭文为"费敏父作盂姒口媵鼎,其眉寿万年 永宝用".费敏父应与费序父一样,为费国国君或费太夫.其女称盂姒,其为姒姓无疑.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鲁国的逐渐弱小,费国就摆脱了鲁国的控制,成为独立于各国之间的小国,国君 也开始称"公".(孟子?万章下》载孟子与万章谈交友之道时就提到费惠公,并称小国之君."万章问日: 敢问友,孟子日: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得也,不可以有挟也:盂献子,百乘之 家也,有友五人焉…….非帷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日:吾与子思,则师之矣;吾 于颜般,男恢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十八年楚猎人答顷襄王同,把费列 为十二诸侯(秦,魏,燕,赵,齐,鲁,韩,卫,邹,费,郯,邳)之一. 关于费国的方位和地域,从"费怕帅师城郎"和"司空无骇入极,费序父胜之"来看,郎与极都在费 国境内,据宫衍兴先生考证:费通鲜,有《费誓》也称《鲜誓》为证,鲜与咸同间,成亦通费;《公羊传? 桓公七年》"焚成丘……威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不系于邾娄,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威丘被 邾娄占领,但成丘的国君尚在,故鲁焚成丘相救,威丘可能曾为费国都城,这位国君可能就是费君,威丘 也应在费国境内.《读史方舆纪要》载"废鱼台县西有费亭,即费序父食邑处".《括地志》载"郎亭,在腺 县西五十三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极即今山东鱼台县西极亭".《左传?桓 公七年》杜预注:"高 平巨野县南有成亭".可见费国所在即今山东鱼台,金乡附近,地域东可到脖州界,西可到巨野界.初封侯 爵,不算十很小的国家. =关于季氏费邑 季氏费邑,位于今山东费县西北25里上冶镇.其最早见于史籍是《左传?僖公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 田及费.《春秋?襄公七年》有"夏,城费".有人说,"东费传为夏商方国","其文明发展当早于西费", 纯是主观臆断.此费的出名,有赖于季孙氏的权势.季氏作为三桓之首,季友之后季文子,季武子, 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等,季孙氏在鲁国专权达二百余年,费邑作为季氏食邑,多次见诸生秦史籍,使 姒姓费国较之黯然失色.以致有人认为战国时的费国是季氏所僭立.今有人断定"春秋末战国初,季氏据 费为国",更有人进一步断定"鲁元公二年,季氏据费为国",这同样是主观臆断.事实上季氏始终没有建 立费国. 第一,季孙氏历代为鲁宗卿,执国政而不居费,费是季孙氏食采之邑,仅收其赋税,并不直接掌握管 理权,掌其管理权的为费宰.而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季昭子等都居鲁国都城掌握 全国大权.费邑管理权在南遗,南枷,阳货,公山不狃等费宰手中.这从《左传-襄公七年》谈到城费时可 以看出:"南遗为费宰,叔仲昭伯隧正,欲善季氏,而求媚于南遣谓遗请城费,吾多与而役,故季氏城 费",作为大夫,隧正的叔仲昭怕都需要求媚于费宰,费宰的权力之大可想而知.费宰的实权甚至可以大到 陪臣执国命的=lI!f步,曾出现费宰据费造反的事件:《史记-鲁周公世家》记有"定 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 (阳货)私怒.囚季桓子","八年,阳虎欲尽杀三桓嫡,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论语-阳货篇》记有 "公山弗扰以费胖(叛)'.在费宰掌管费政的情况下,季孙氏如何据费立国? 第二,先秦史籍记载,直到战国中后期,季孙氏仍属鲁.鲁国是于哀公末年进入战国时期的.哀公以前, 从厘公时季友开始,季氏几代为鲁相,执鲁命,没有独立建国,这一点《史记-鲁周公世家》有明确记载.哀公之 后,历悼,元,穆,共,靡,景,平诸公,季氏也没独立建国."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亦见 《史记?鲁周公世家》),但季氏仍在努力维持与悼公的君臣关系,《礼记-檀弓下》记日:.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 一 57— 盂敬子日:为君何食?墩子日I食粥,天下之达礼也."悼公已死,季昭子依然考虑对待他的礼节,看不出一点独 立建国的意图.这里需要插一句的是,曾子已于悼公三十二年(公元年436年)去世.《竹书纪年》及《水经济 水注》均有鲁元公八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的记载,说明季孙氏仍投独立.穆公之时,《孟子'万章下》记 日:"穆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而与之同时,《孟子?万章下》又记费惠公之言:"吾于子思,则师之矣. 假如费国为季氏所僭之国,以子思的人格,他会一方面与本国国君关系很好,一方面又与背礼叛国之人交往甚 密吗?退一步说他想这样做能做到吗?可见费惠公之费,不是季孙氏之费,季孙氏投有独立.《孟子.公孙丑 下》记有这样一件事:齐宣王相居国都中"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孟子不受,引用季孙之言表明自己的立 场,这个季孙应是鲁国季孙之人,时在鲁平公年间,已到战国后期.《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载有山阳太守张 敞,针对霍光后世封列侯而上书汉宣帝的一段话:"臣闻公子季友有功于鲁,大夫赵衰有功于晋,大夫田完有功 于齐,皆畴其庸,延及子孙,终后田氏篡齐,赵氏分晋,季氏颛鲁.故仲尼作《春秋》,迹盛衰,讥世卿最甚. 一… "时距战国仅150多年,言季氏终后仅是颛鲁并没分鲁建国. 第三,季孙氏从季康子卒后开始衰落,其鼎盛时投有僭国,衰弱时更不可能僭国.鲁国有着浓重的礼 乐传统,礼乐制度的实质在于"尊尊",季孙氏与公室有矛盾,但对国君始终尊敬如一季平子在昭公外逃 的情况下,执掌鲁国国政7年,此时取代昭公易如反掌.而且也不会遭致民众的反对,《左传?昭公三十二 年》用史墨的话说{"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戋,季氏世修其 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在这种"民不知君"而知季氏的情况下,季平子仍"事君如在国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昭公死后,又拥立其弟宋为国君,是为定公.季孙氏从季康子去世后开始走下坡 路.《史记?鲁周公世家》记哀公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 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郜,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同是逃往国外,哀公与昭公 的命运就大不一样,昭公终不能回国,死于国外,"民忘君矣.而哀公随后有"国人迎","复归"可见季 孙氏的势力在下降,在民众中的威望也在下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记录了"季孙氏遇赋"的故事:季 孙好士,终身庄,居处衣服常如朝廷.而季孙适懈,有过失,而不能常为也.故客以为厌 易己,相与怨之, 遴杀季孙."有人以"春秋以上'昭'非善谥,以'昭'为谥者多不得善终,推测季孙氏遇贼的主人可能 就是季昭子.季孙氏内部作乱,季昭子被杀,季孙氏的势力受到重刨,想僭国也没有力量了.这事当发生 在鲁元公年间,当时鲁国已经相当弱小,正应了季氏亡,则鲁不昌".(见《左传?阂公二年》)的预言 (这类预言.(左传》中颇多,说是预言,其实是后人看到结局后写上去的),这个"亡"指的是失去为公 室辅"的地位,当然不是指整个季孙氏灭亡.因此,才有穆公时公仪休为相,君臣虽勤于国事,但没能改 变鲁国日渐衰弱的趋势,屡遭齐国侵伐,兵败地削,同时南受楚国威胁,西为辜国所摈斥,鲁终不能昌. 翔顷公二十四年.连同费邑一起被楚灭掉. 三关于"曾子处费" 先辜典籍记载曾子处费的事主要有两点: — 是"曾母投杼的故事.《战国策》,《韩非子》,《后汉书》等均记有这个故事.《战国策?秦策--) 说:"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151:'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日:'吾子 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日:'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El:'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遥志?氏族略》说:曾氏亦作部,曾作缯,姒姓."曾与费国同姓,既有宗亲关 系又有文化上的渊源.嘉祥南武城与古费国毗邻,曾子全家就近居住在同姓国以求庇护,正舍情理.曾太 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到曾参仅四代,不会出现另一个叫曾参的人,原来古代有五世别姓氏的习俗,曾 参既可以姓曾也可以姓姒,曾参也可以称姒参,就像姜尚也可以称吕尚一样,故事中杀人的人实际上是另 一 个州姒参的人.作者为什么不解释清楚呢?因为在古代这是常识没必要多费笔墨.因此,与曾参同名 簇者",只能出现在与曾同姓的国内,也就是姒姓费国,在季氏费邑是怎么也不会出现与曾参同名族者的. 这里应该提及的是.<战国策》的作者用的是"同名族者而不是同姓名者,就是怕读者产生疑义. 二是"曾子辞费君"的故事.《说苑?尊贤》说:"鲁人攻费.曾子辞于费君,日:'请出,寇罢而复来. 请姑毋使狗豕人吾舍.'费君日:'寡人之于先生也,人无不闻.夸鲁人攻我,而先生去找,我胡守先生之 舍?'鲁人果攻费,而数之罪十,而曾子所争者九.鲁师罢,费君复修曾子舍,而后迎之.费有"君"且 一 58— 又自称"募人",可见此"费"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城邑.当时,费国只有一个.就是姒姓费国.也就是 说,曾子所处之费就是姒姓费国.退一步说,假设当时有两个费国,鲁人所攻是季氏费国.鲁人攻费,不 需要数之罪十,仅其僭国一条,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讨伐,哪有曾子能驳倒其中九条,鲁国理屈罢师的 道理,况且曾子是忠义君子,决不会与叛国越礼之人为伍:有人猜测,春秋战国间的都邑之长,皆与有地 之君相比,季氏费邑是否会有这种情况呢?费君言"鲁人攻我",分明是说费不属鲁,鲁与费是国与国之间 的关系.这个费是姒姓费国,决不会是季氏费邑 这里有两个奇谈怪论必须予以批驳: 其一,把"越寇武城"与鲁人攻费"混为一谈:此发明权当属俞正燮,他在《癸巳类稿?书'武城家乘)后》 说:"《孟子》云,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说苑?尊贤》则云,鲁人攻费,曾子辞于费君,盖越兵假鲁伐三家者."今 有人也重谈老调,目的是想用越国靠近季氏费邑,来证明曾子所处为季氏之费;此论调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明 明一个是越寇武城,一个是鲁人攻费,一个是越寇,一个是鲁攻,一个是武城邑,一个是费国,主动者不 同,被动者不同,地点也不相同:曾子表现的态度也有很太差别:对待越寇武城,曾子的态度是不参与, 沈犹行举的例子就说明此事:"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过去负刍作乱攻打沈犹 氏,当时曾子在沈犹家作客,也没有参与那件事,言下之意,曾子在武城作宾客,同样不应参与此事;对 待鲁人攻费,曾子开始的态度好象是消极的,宴则是先退后攻,鲁人果攻费,而数之罪十,而曾子所争者 九",普人攻打费国的十条理由,曾子驳倒了九条,使鲁国理屈罢师.事罢之后,人们对曾子的态度也不 同:越寇武城,寇退,左右日:"待先生如此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受到的是指责;鲁人攻费,"鲁师罢,费君复修曾子舍,而后迎之",得到的是热情款待.怎么能把这两件 完全不同的事说成一同事呢?诚然,《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有"公欲越伐鲁,而去三桓",《史记?鲁周 公世家》也有同样的记载.但都用了一个"欲"字,说明只是有这个想法,事没有办成,实际接下来的记 载也说没有办成,却引来了.三桓攻公,公奔于卫"的结果,怎么能把一种想法作为事实呢?退一步说, 假如越伐三桓"是事实,伐的是鲁国的"三桓",引起的也是"三桓攻公",何来寇武城和攻费国费君呢? 为了白圆其说,有人干脆就说:"是时季氏据费为国,武城为费国所属".按此说法,哀公二十七年,季氏 已经据费为国,那么,《史记?鲁周公世家》"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哀公之子悼 公时鲁仍有"三桓之家",当如何解释呢?(eL记?檀弓下》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为君何食",悼公去世时, 季昭子仍在鲁国当政,又当如何解释呢?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到了不问史实的地步. 其二,把"曾子居武城"与"曾子处费"混为一谈.此发明权当属费人王雅量,他在《曾子费人考实》 中反驳别人说:"如目曾子居武城为宾师之地耳,非其家也,胡以其母皆在而且织."孵鼹人一看便知,"曾 子居武城为宾师"是"曾子居武城,有越寇"中的事,"其母皆在而且织"是"曾母投杼中的事,把两件 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硬扯在一起,用的是偷粱换柱的手法.如果说王雅量是由于历史地理知识缺乏造成的话 (亘?"古今以费名者无二地,费不可混矣","嘉祥古为大泽,历汉魏以来皆未成邑等等),那么,今有人 说"曾子处费,实居武城",就有些强词夺理了.武城和费(指季氏费邑)同为鲁国之城邑,既言居武城又 言处费,当然不是一地,有人说武城邑属于费邑,查周代封国,并没有大邑统辖小邑的行政体制.有人以 "《檀弓》云,季氏卒,曾皙依门而歌…,又云,曾子之席华而皖,日季氏之赐也"证之曾子父母及身 终始皆在费".那是连季孙氏几代为鲁国相,居信都城,执国政,并不住费都不知道.前者是说,曾皙在季 孙大夫死时依门而歌,证明曾酋是狂放之士.曾皙父子同为孔子弟子,曲阜有曾子 故宅,在鲁城高门外, 《水经注》"昔曾子居此,象不人境.季孙氏执国政,也在曲阜城内,季孙卒,曾皙依门而歌的事是可能发 生的.与费何干?后者是说.曾子临死时,季孙氏曾赐箦于曾子.曾子是鲁国名士,作为鲁国国相在其临 终时喝篑是正常的事,也与费无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子吁E于鲁,曾子死时季孙氏喝簧,恰恰 说明此时季孙氏并没有据费为国,"鲁人攻费"之费根本不是"季氏之费". 注: ?王言京着:《山东邹县春秋邾国故城附近发现一件铜鼎》,载《文物》1974年第一期.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于波 一 59—
本文档为【【doc】曾子处费之地考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8-02-20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