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目录 第一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    3 第一节 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3 一、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3 (一)形成过程的长期性    3 (二)发挥作用的潜在性    4 (三)影响作用的持久性    4 二、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    4 (一)办学理念    4 (二)校风    4 (三)校训    4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    4 一、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定义    4 二、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内...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目录 第一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3 第一节 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3 一、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3 (一)形成过程的长期性    3 (二)发挥作用的潜在性    4 (三)影响作用的持久性    4 二、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    4 (一)办学理念    4 (二)校风    4 (三)校训    4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文化    4 一、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定义    4 二、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内容    5 三、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    5 四、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意义    6 (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顺利发展    6 (二)激发师生员工的进取意志,培养师生员工的道德观念    6 第三节 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    6 一、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定义    6 二、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内容    6 第四节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    7 一、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7 (一)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    7 (二)直观性与潜在性相统一    7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7 二、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内容    7 (一)校园环境    8 1.自然环境    8 2.社会环境    8 (1)规划布局    8 (2)校园建筑    8 (3)美化绿化    8 (二)校园设施    9 1.教育设施    9 2.文化传播媒介    9 3.生活设施    9 (三)校园标识    9 第五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9 一、导向功能    9 二、约束功能    10 三、凝聚功能    10 四、激励功能    10 五、辐射功能    10 第二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10 第一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职教元素缺失问题    10 一、校园文化的社团活动缺乏技术技能的体现    10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不够    11 三、校园文化中缺少企业文化的渗透    11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失职教元素的原因分析    11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方面不足    11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方面不当    12 第三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分析    12 第一节 职教元素的内涵    12 一、职教元素的定义    12 (一)技术技能元素    12 (二)职业岗位元素    13 (三)企业行业元素    13 二、职教元素与职教特色的区别与联系    13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职教元素的作用    14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14 二、突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类型文化    14 三、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4 第三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职教元素的原则    14 一、按照鲜明的办学特色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14 二、按照高职特点和规律创新校园制度文化    14 三、引入企业文化特性丰富校园行为文化    15 四、按照职业要求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5 第四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职教元素的途径    16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技术技能元素的途径    16 (一)开展技术技能型的社团活动    16 (二)接轨社会生活,提高校园文化适应性    16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职业岗位元素的途径    17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职业规范的熏陶    17 (二)教学实践环境要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    17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企业行业元素的途径    17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18 1.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内涵    18 2.有利于突显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18 3.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迁移    18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18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8 1.理念指导,追求先进校园文化    19 2.机制保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9 3.平台设置,运用好文化建设的载体    19 第四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职教元素的个案分析    19 第一节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简介    20 一、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文化    20 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度文化    20 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为文化    21 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质文化    21 第二节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职教元素的彰显    21 一、技术技能元素的彰显    22 二、职业岗位元素的彰显    22 三、企业行业元素的彰显    22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调整、适应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和同化着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同时又通过与产业部门、社会科研机构以及国际、校际的产学合作、学术交流等,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不断地向校园外拓展。加之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极大丰富和活跃,文化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也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当然,因为高职院校的成立时间较短,文化积淀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借鉴成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模仿借鉴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精髓。 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依据的不同,校园文化的分类方法也说法不一。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借鉴文化学研究方法以及文化现象的存在形态对校园文化进行分类的方法。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因此,有研究者将校园文化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浅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 因此,本文的观点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分为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层,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根本体现,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在主导力量;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它是连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校园精神、价值观的折射;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器物层,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第一节 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影响着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形成。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内能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气质、道德情感、行为模式的大学氛围。同时对外它表现为大学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所在。”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一所学校精神文化是否能够形成,或精神文化层面建设的优劣程度,往往是评判整个学校校园文化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凝练,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形成的、共同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表现为学校风气、校园传统、群体意识、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等非实体性的精神财富。其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成过程的长期性 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共同实践活动中,经过历史地选择、集聚、传承发展而成的,是对群体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奋斗目标进行不断内化与升华的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结果。它是一个介乎于情感与理性之间的范畴,它的形成是多重因素长期相互撞击的结果,这些因素包含了社会传统、民族文化、历史衍变及学校内部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所以,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是在日积月累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历久弥坚、历久弥浓。 (二)发挥作用的潜在性 校园精神文化不同于物质文化以直观感受产生的影响作用,也不同于制度文化以明确的规章调整师生员工的行为,更不同于行为文化在文化主体身上的直接体现,而是隐藏在校园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背后的根本价值规范与精神支撑力量。校园精神文化营造了蕴涵学校共同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在内的精神氛围,塑造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思维方式,这种作用的发挥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使身处其中的人不知不觉受到这种精神的制约。这正如南国新春随风潜入的夜雨,滋润万物而细无声。 (三)影响作用的持久性 有人说,“毕业后的学子可以离开大学,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大学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每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都熏染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学校的影子。无论是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涯里,还是毕业后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种精神上的影响会伴随着他的一生,这充分说明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二、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院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并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活动体现出来,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方面与学校要求逐渐趋同,从而实现对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塑造的目标。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最重要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谓办学理念,在哲学上讲是教 育精神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一个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 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此外,它还作 为一种准则规范师生的行为,指导师生实践,培养师生向上的精神。 (二)校风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它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素质教育力量的表现形式。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行为倾向而形成的校风包含教风、学风、行政作风、管理作风和后勤服务作风等。 (三)校训 所谓校训,“是经由大学对其成员尤其是学生提出的一种道德要求、行为约束、品行养成的训诫,反映了大学的理想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大学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是集中反映大学传统和理想的大学精神文化之一。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曾在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 一、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定义 制度是保障组织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它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维护组织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学校进行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校求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强有力保障。学校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它的规章制度涉及组织内的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是组织成员必须履行的具有强制性的义务,同时也是保障一定权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学校的制度还可以引导组织成员对学校价值观产生认同并执行,使学校的价值观真正成为引导学校成员的思想与行为准则。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基于学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而在师生员工之间确立的行为准则和形成的文化理念。美国学者博克曾指出,制度文化有一种似非而是之处,它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而使人获得解放。它是人类创造的作用于个人以及对个人之间关系的限制和约束,由其产生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些权利和义务关系又是便于人们交往和交换的,能够使人们对于他人的行动所形成的影响和结果做出稳定的和相对可信赖的预期。校园制度文化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分为两个层次、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是基于校园制度的制定而形成的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一方面,制度是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制定的,体现了制定者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所以,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所展现和形成的文化是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符号和记载,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外化和载体。第二个层次是基于校园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一方面,人是制度实施的操作者和监控者,我们常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也就意味着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实施主体——“人”的观念、意识和情感,这些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识就构成了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师生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制度实施所能达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制度实施的终极目标是使条文性的规定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道德准绳和是非善恶的标准,使师生员工可以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这些内化了的精神意念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的过程。有研究者认为,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萌发期 始于学校成立之初,需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上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的规章制度结构内容比较单调,并且以效仿成分居多,充分参考他校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学校领导的主观意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成长期 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完备改善现有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可并成“准制度文化”阶段,学校还未建立真正的具有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 · 成熟期 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机制基础上,学校挖掘自身蕴含的习惯礼俗,于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渗透本校其他的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行为特色,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这一阶段是制度文化的结果期,此时,校领导的主观影响退居次席,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定势将牵引学校制度的发展。 · 发扬期 制度文化形成后还要学校成员的共同浇灌、配置,才能吸纳新鲜成分,形成开放型的制度文化体系。这一时期可称作“后制度文化”阶段。 · 萌发期 始于学校成立之初,需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上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的规章制度结构内容比较单调,并且以效仿成分居多,充分参考他校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学校领导的主观意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成长期 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完备改善现有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可并成“准制度文化”阶段,学校还未建立真正的具有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 · 成熟期 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机制基础上,学校挖掘自身蕴含的习惯礼俗,于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渗透本校其他的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行为特色,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这一阶段是制度文化的结果期,此时,校领导的主观影响退居次席,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定势将牵引学校制度的发展。 · 发扬期 制度文化形成后还要学校成员的共同浇灌、配置,才能吸纳新鲜成分,形成开放型的制度文化体系。这一时期可称作“后制度文化”阶段。 四、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意义 作为学校发挥教育和管理职能的手段,作为校园师生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发挥着以制度育人的作用,对高职院校整体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顺利发展 对制度的重视和建设,是管理领域的一次飞跃。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有效的制定实施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校园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学校教育管理职能有序发挥、实现有序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现在的高职院校已经具有相当的办学规模,人数众多的师生员工、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繁荣复杂的校园事务,如果没有了相应制度的约束,学校的日常工作已不能正常开展,更不用说学校的建设发展了。 (二)激发师生员工的进取意志,培养师生员工的道德观念 健全成熟的学校制度文化能够给予成员正确的生存、发展目标,营造科学民主的管理氛围,这可以激发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师生员工的潜能和进取意志,使师生员工自主的向学校制度文化所要求和体现的目标努力。校园制度文化是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实际上形成了师生员工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好与坏、是与非的检验评判标准,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行为、人格、品质自我评定的内在尺度,规范、约束和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选择。(三)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和谐人际氛围制度文化是人们言行举止、交往互动的准则,它实际上充当了个体、群体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内在凝聚力。而在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的基础,健全成熟的规章制度与高效民主的科学管理可以将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优化集结。所以,校园制度文化有效地协调着各方利益,化解矛盾,能为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营造了和谐的人际氛围。 第三节 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 一、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定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学校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学校进行教育实践的活动,如上课、实习和科学技术活动;另一类是关于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如人际关系的协调活动、教育宣传活动、文娱活动等。 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现阶段的显露,是学校文化“动态”的部分,需要维护也是可以塑造的。行为文化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和坚持才能传承和发扬,才能达到文化育人之境界。 校园行为文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不像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以既成的静态形式作为文化成果存在,而是以动态的形式作为文化成果存在,是创造其他文化的活动文化。行为文化一方面受精神文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在各种活动中影响和创造着新的精神文化。 二、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内容 从广义上理解高职院校校园行为,它的行为主体包括两大类: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人。从狭义上理解高职院校行为,一般是指高职院校人的行为。即校领导、优秀代表和师生职工群体等。因为,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组织,其行为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因此,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内容包含了两方面:高职院校的整体行为和高职院校人的行为。 其中,高职院校整体行为是指那些以学校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指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根据行为作用的范围可以分为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高职院校人行为,则是指高职院校人在各自工作岗位、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作风,以及一些课余活动等。例如,校领导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表现、学生在校园社团文化过程的行为等,都属于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内容。 第四节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 一、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曾经或正在创造的,体现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容校貌等的所有物质存在的总和。作为校园文化的物态载体,校园物质文化起着形成校园文化氛围,沟通信息,拓宽人际关系,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育人设施和丰富校园生活等作用。具体说来,校园物质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 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包括了学校大门、教学大楼、图书馆、教研设施等建筑,还包括了亭台楼阁、雕塑壁画、花草树木、景观广场等校园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物质形态,它集中体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标志着高职院校的硬件水平和办学实力,物质性是它的第一属性。与此同时,经过师生员工作用或由师生员工创造的这些物质成果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平台,体现着这一所学校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所以,校园物质文化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又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精神载体,它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二)直观性与潜在性相统一 独树一帜的学校大门、琳琅满目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整洁有序的学生公寓、别出心裁的园林绿化……人们走进一所学校,在校园里所能看到的一切就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所学校可能是整洁的、干净的、明亮清新的、美观大方的,也可能是零乱的、污秽的、阴森晦暗的,委琐小气的。这所有都可以从这所学校的物质文化直观地反映出来,体现出了物质文化的直观性。但是,物质是由人创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化。学校的任何一个物质形态都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的价值观、审美观或其他社会寓意,蕴涵了使用者的思想、感情等精神内容,因而附着了潜在的精神力量,正如此,使得校园物质文化可以对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所以,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是直观性与潜在性的统一。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因为建校时间较短,不太可能像百年老校那样,在校园中随处可见承载了学校文化历史厚重感的古老建筑、参天老树或传唱多年的校歌。无论时间再怎么短,每所学校仍然有自己的历史,仍能找到见证了学校发展历程的物质承载物,它们是学校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是学校文化厚重感的承载。但是任何学校的物质建设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学校的发展,随着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校园物质文化也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扩大。过去的物质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而正在进行的物质文化建设则紧跟时代的步伐。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使得校园人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等产生了深刻变革,这些都会充分反映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从而使物质文化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因此,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内容 校园物质文化具有相对比较集中的范畴,是指学校为保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物质条件的总和。从整体看,高职院校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包含了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和校园标识三方面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除了正规的课程以外,学生置身于其中的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要素或反教育要素。一个肮脏的环境培养不出环保意识和美学意识。”“每当步入著名学府,总能感到校园里有种奔腾的、富有生命的东西在撞击你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东西不是其他,就是大学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和有形的物理环境文化的复合。”因此,高职院校也决不能忽视了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1.自然环境 校园自然环境是指学校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与校园社会环境相对应,是学校物质条件的潜在因素。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校园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以缔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产生极大的陶冶作用,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注重学校的选址。蒋梦麟先生作为杭州大学董事会成员,曾主张杭州大学的选址应当以凤凰山为主体,理由是该地旁及附近各山,面积达数千亩,而且官地很多,仍有不断扩充的余地。他表示,“此地带江襟湖。登山四望,鸟瞰四境。一日之间,旭日初升,夕阳西沉,均无障目之物。钱江怒潮,西湖游艇,万家灯火,隔岸之树,均历历在目。诚天然胜境,修养身心,研究学术之喜也。”在西方,许多古老的欧洲大学都选建在远离喧哗都市的美丽乡村或小镇,因为这样不仅能尽量避开各种政治纠纷的干扰,还能借助优美环境的熏陶,美化人的心灵,让更多学者能潜心追求真理。 2.社会环境 校园社会环境是指师生员工在校园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为环境系统,人为因素是其最大的特点。校园社会环境包括学校的规划布局、校园建筑和学校的美化绿化。校园社会环境建设对自然环境起到了补充修饰和锦上添花的作用。虽然理想的建校地址是“山麓湖畔,阳光充足,山清水秀的开阔之处”,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够选在这样的地方,因此,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的社会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代表学校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别具匠心的人文景观、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整洁干净的校园小道、四季如春的百花园,这些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的作品,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寄托了所有师生的理想与追求。所以,即使校园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师生员工的努力也可以使学校展现出迷人的风光。 (1)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是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性的内容,用全局性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划分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才能为今后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些学校则没有考虑全局的思想,盲目地进行校园建设,不合理的布局不仅使学校目前产生不良的视觉效果和使用效能,还会使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陷入被动局面。 (2)校园建筑 梁思成曾说过:“建筑是一面镜子,它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于学校的建筑来说,它首先应该具有实用性,必须先满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其次,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性,通过其巨大的空间形象,表现特定时代或民族的精神风貌、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因此,校园建筑的起码要实现使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同时,这本“立体的书”还肩负着对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教育的职责。 (3)美化绿化 校园的美化绿化是校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征,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橱窗,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校园内没有绿树红花,只有裸露的黄土、漫天飞舞的纸屑、随处可见的垃圾,如此的校园,一点也不美化绿化,更谈不上文化了。如果我们的校园能够将两侧植上绿篱,房前屋后栽满花卉,零星隙地开辟成植物园,春天来了繁花似锦,夏天到了绿树成荫。试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师生员工都能会忘却烦恼,无不感到心境豁然开朗,达到环境改变人的效果。 (二)校园设施 校园设施是学校硬件建设的成果,与学校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水平高低、质量优劣有着重要关系,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1.教育设施 依据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将教育设施分为教学设施、科研设施、文体设施等,如实验设备、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等,对于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设施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如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等的建设,不断满足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多方位的要求。 2.文化传播媒介 文化传播媒介在校园物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传播和交流中才能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校园文化也是如此。校园文化传播不仅加强了信息的传递和人们的沟通交流,还能使校园文化得以对其所涉及到的人产生化育的作用。校园中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宣传栏、宣传板、校园广播、校报学报等,如今,文化传播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使得校园传播媒介大大扩展也更为先进。多数高校已经拥有了校园电视、校园网络和校园 DV 等文化传播媒介,使得校园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方式更直观,作用也更明显了。 3.生活设施 学校作为一个有着一定数量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组织机构,其生活设施是为了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教职员工等人满足生活需要而建设的设备,例如学生宿舍、教工家属房、饭堂、商务中心。生活设备的齐全,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校园标识 标识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显著、直观的物像、图形、文字符号构成,表达了一定的涵义,传达了明确的信息。校园标识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一个设计成功的标识往往会成为学校形象的展示、地位的体现、精神的象征和价值的代表。校园标识包括校牌、校徽、校标、校服、校歌、校旗以及学校的明信片、宣传册之类的纪念品等等。 第五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是由其内容和作用机制决定的。求真、务实、尚美是所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真谛,它的应然状态体现了一种高品质的文化形态,营造了整个校园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长期置身其中的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受到这种良好氛围的浸染、熏陶,必定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存在根基之一是学校整体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势和行为选择。久而久之,构建起师生员工共同的群体心理定势,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都起到导向作用。 二、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在得到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同之后,便会对成员之间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产生约束与规范的作用。校园文化对成员的约束是一种精神力量,侧重逐渐养成,它潜移默化地告诉师生员工是非、善恶、对错以及美丑的衡量标准,使得人们在内心或行为发生矛盾冲突时,能通过校园文化倡导的信念、意志进行平衡调解,从而化解矛盾,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 三、凝聚功能 组织的凝聚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成员之间的粘结力,二是组织对组织成员的吸引力,或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共创和认同的思想体系,发挥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使师生员工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加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师生员工维护学校声誉、为校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把他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奋斗,形成高职院校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精神风貌。 四、激励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高职院校师生员工营造了民主自由、和谐有序的氛围,树立了高品位、高素质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形成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前进的巨大推动力量。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表现在它能促使校园成员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昂的工作情绪,进而使学校成员能为完成学校的目标和自身的目标积极努力。 五、辐射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不仅体现在其对内部师生员工持续性、长久性的影响力上,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力上。高职教育更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它的办学形式是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的,教学过程是面向社会的。熏染了该校校园文化之后的师生员工,是学校与社会紧密互动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在进行实践教学、从事职业实训、提供社会服务时,必然将自身涵养的文化外化成相应的行为,将校园文化的良好影响力逐渐释放,对社会及公众起到辐射作用。 第二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的,甚至有些学校在其诞生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寄予了文化的期待,它的产生、存在、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的过程,需要经历数代人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吸收外界文化的营养,扬弃文化中的优劣部分,并不断地对校园文化进行沉积、提炼和升华,最后才能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然而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目前的情况并不怎么理想,有些院校要么照搬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要么就是还没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而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了职教元素。因此,有必要理性地、全面地、科学地审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职教元素缺失问题,并从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研究对策的提出做好准备。 第一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职教元素缺失问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职教元素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的社团活动缺乏技术技能的体现 为了解高职院校社团的情况,有研究者曾专门对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山西、安徽、浙江、河北、辽宁等省市的 17 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在回答“你参加社团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问题时,社团负责人的回答主要是: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了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自信,强化了责任意识;培养了爱心,积累了经验。参与过社团活动的一般学生的回答是:结交了一些朋友,提高了交往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培养了团队精神;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特长;培养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这说明各种学生社团进行人文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特长、弘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但调查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参与人数较少。17 所高职院校中,文学艺术类社团 123 个,占 36.8%;体育类社团 94 个,占 28.1%;知识学术类社团 39 个,占 11.7%;专业技能类社团 47 个,占 14.1%;社会服务类社团 31 个,占9.3%。在填出参与社团人数的 12 所学校中,参与社团的学生共 15672 人,占在校生人数(62940 人)的 24.9%。其中参与文学艺术类的 5863 人,占 37.4%;参与体育类的 3128 人,占 20%;参与知识学术类的 1923 人,占 12.3%;参与专业技能类的 2876 人,占 18.3%;参与社会服务类的 1882 人,占 12%。总之,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比例较小,约占 1/4;大部分学生参与文体类的社团活动,占 57.4%;而参与专业技能类社团活动的则只占18.3%。高职院校开展这样的社团活动,不仅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也是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文化教育的资源损失。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不够 “你从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中能感受到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吗?”16.23%的学生认为不能;37.84%的同学能够感受到;10.81%的学生能感受到一点;不知道的占到了 35.14%。在一定程度上说,不知道的同学也就是没有感受到,即 51.37%的同学都未从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某高职院校的校训“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用在任何一个高等院校都可以。校训、校徽、校歌,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表征和灵魂,是对一所学校历史形成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但是,在如此重要的精神领域,却没有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没有体现出高职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校园文化中缺少企业文化的渗透 “学校校园文化中有企业文化的影子吗?”认为没有的占 21.63% ;认为有一点的占51.35%;认为有的占 16.23%;有 10.81%的同学不知道。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间已经有了比较频繁的交往,但这些交往集中在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和沟通却很缺乏,致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更为贴近社会和企业实际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只有在企业的氛围内学习和锻炼,才能使其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毕业后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快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和过渡。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必须以全方位适应于企业的工作岗位而进行设计。 其次,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相关行业(或职业)理念衔接不紧密,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念等没有很好的融入到专业建设中去,没有形成鲜明的行业文化特色;学校大而全的专业建设分散了有限的教学资源,没有集中建设占有行业优势的专业,难以形成具有优势的专业群。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失职教元素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面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建设方法不当等问题。而最为核心的原因是,目前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都没有意识职教元素的重要性,忽视了职教元素的彰显,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仍没有发挥出职教文化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文化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这些较深层的原因,对于探索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方面不足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对校园文化的概念、功能、内容、特性等还缺乏理性的、全面的认识,并不十分了解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更多是从办学质量、办学水平、校风、学风、班风、教风、学生行为规范、精神文明建设、学生课外活动等单维的角度去抓校园文化建设,而不是从全方位、多维的角度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功能、内容和途径;或只是按长期的工作思路就事论事地抓工作,而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营造校园文化。”因为这样的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立体的构建,对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更是缺乏了解。认识上的不足,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没有“烙上”职教元素的影子,使得文化建设没有了职教的特色,出现与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趋同”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方面不当 认识方面的不足,带来了方法上的不当。首先,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缺乏了学院党委、校长等高层领导的统一指导。即使有些学院由书记或院长主管校园文化建设,但实际上,这些高层领导很少对整个校园文化进行宏观的、系统的调控,而把如此庞大的文化建设“分派”给了校团委或学生处。没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困境。其次,没有了较高思想的指导,高职校园文化“沦落”为学生的社团活动,以为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就可以证明这个学校很有校园文化。最后,能够比较客观科学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没有形成,导致无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优劣进行必要的评估。因此,也无法让高职院校明确了解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这些校园文化建设方法方面的不当,也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彰显职教元素的途径,从而不能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无论是认识上的,还是方法上的,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深层因素是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中职教元素的重要性,忽视了职教元素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因此,要努力探索职教元素的含义、类型,这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不仅能引导学校创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还能将职教文化发展得更为广泛和突出。职教元素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就需要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第一节 职教元素的内涵 “元素”一词,大家不感觉陌生,因为“化学元素”、“中国元素”、“艺术元素”、“古典元素”等词汇的频繁使用,人们对“元素”的概念已经达成了比较普遍的认识。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而人们对“职教元素”一词感觉陌生,主要是因为近一两年才在理论界开始使用,目前对它进行深入研究的人还比较少,而且多数是停留在口头或书面的表达。例如,浙江省中职语文年会在《中职语文教改趋势》一文中提到:“中职语文就是要寻找作为工具和文化的语文究竟要定位在什么层次、哪种文化类型上。中职语文要具有职教特色,主要还是从语文这个本体上增加职教元素。”但是,对“职教元素”这一概念,却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界定;对如何增加“职教元素”也没有做进一步的阐述,造成理解上的模糊。 一、职教元素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所没有的特定属性。那些决定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特定属性,反映职业教育特色的组成要素,就是职教元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就是指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反映职教文化特色的组成要素,其中包括,技术技能元素,这是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来看;职业岗位元素,这是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角度看;企业行业元素,这是从职业教育主体来看。 (一)技术技能元素 将“技术技能”作为一种职教元素,是从“技术技能职业性”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角度出发的。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类教育和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服务。它的本质是帮助人们获得技术型技能型职业的能力和资格,其本质属性是技术技能职业性。它的目标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通过规范的教育过程传授从事合格的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使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成为可能。”此外,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为“技术技能”导向性,理由是“职业教育是学生以获得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技术技能’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其内涵体现在职业教育“已获得某种技能为主要目的”,“学生能力在技术技能实训中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关键能力”。并提出一种类型的教育是否具有“技术技能”导向性,是区分该教育是否是职业教育的标准。因此,笔者认为,“技术技能”可以成为职教元素的第一大元素。 (二)职业岗位元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业岗位元素,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因为,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职业精神作为社会精神的一种反映,不单单是在职业生活实践中才能培养的,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文化,是具有可传承性特点的。也就是说,职业精神在准从业人员身上,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培育起来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层次的职业准备教育,其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职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特点的职业精神。这两项任务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职业精神为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提供动力支持;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又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信心,从而为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认真对待。 职业精神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要素,与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紧密相联。它反映了为什么从事某一职业和怎样从事这一职业等根本性的价值判断。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职业岗位元素”应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之一。 (三)企业行业元素 企业行业参与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行业对从高职院校招聘来的“高级蓝领”或“应用性白领”的期待是“零距离”上岗,所以,企业行业对人才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然而,“高级蓝领”或“应用性白领”的人才培养目标,单靠学校教育本身或仅依赖企业培训都达不到这一目的,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一个国家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使企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新型专业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校企合作也随之不断推进和深入,合作的范围从工业扩展到农业和商业,合作内容迅速扩大。”因此,从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看,企业行业元素应该可以成为职教元素的第三大元素。 二、职教元素与职教特色的区别与联系 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职教特色”这一概念,就像我们常从媒体听到或看到“中国特色”一样。但特色究竟是什么东西?“特色”与“元素”到底有什么不同?本文认为,职教元素与职教特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可以从“中国特色”一词谈起。自从“中国特色”开始进入国人的视线,人们似乎对这一词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模仿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例如,珠海特色,清远特色,江门特色,等等这些地方特色。但仔细琢磨之后会发现,“特色”只是一个“虚化的”名词,只是一个表征,“特色”终究是被抽象化的一个概念。因此,必须找到“特色”的承载物—元素。而元素,才是最为内涵、最为本质的东西。特色,是一种表征;元素,是本质内涵,这就是“特色”与“元素”的区别。 但是,“特色”与“元素”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元素”是“特色”的承载物。“中国特色”的承载物,应该是“致中和”的思想,是“筷子”,是“中国功夫”,是“中国长城”、“故宫”等等这些“中国元素”。“江门特色”的承载物之一,应该就是“开拓进取、刻苦耐劳”的侨乡精神。综上所述,“职教特色”的承载物,应该就是本文论述的“职教元素”。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职教元素的作用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文化建设,无论其起点,还是归宿,都应该是人。校园文化的建设,其归宿就是学生的健全、优秀成长。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具有高技术高技能型的人才,而有职教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能够致力于培养这种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只有开展彰显职教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促进高职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职业素质的发展。 二、突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类型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职教元素的思想,可以指导高职院校重新审视自身校园文化的建设,改造其完全模仿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努力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通过职教元素在校园文化中的彰显,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区别开来,从而具有了职教类型的文化特征。 三、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院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彰显职教元素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建立起个性化的、有竞争力的高职校园文化,使学校的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的发展,从而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职教元素的原则 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其校园文化自然应该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高职院校又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阶段,其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也不是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而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应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彰显职教元素,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人文素质。在具体建设中,应主要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按照鲜明的办学特色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办学理念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学院精神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一样,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校徽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校歌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弘扬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力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精神文化时,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 构筑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不同的院系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各院系要在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下,本着与学院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各自的院系文化,并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各院系要突出自己的形象文化建设,加强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以及各种活动和一些重大成果的宣传报道,建立院系形象展示窗,制作本院系介绍材料,力争办出院系文化精品,形成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 二、按照高职特点和规律创新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 建设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文化。一要构建管理制度文化的理念。依章治校,依规治教;有章可循,有规必遵。这必须成为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信条。学校必须对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性质、办学任务、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奖惩形式等方方面面作出科学的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二要以人为本。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让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对学校产生归依感、认同感,与学校共荣辱。三要有创新。既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又要注意制度改革的创新性。建设产学研合作制度。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培养学生“职业人”意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让企业参与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为保证产学研一体化的建立与运行,应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订单培养、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建设。此外,还应健全实训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在满足合作企业和人才培养需求基础上,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三、引入企业文化特性丰富校园行为文化 引入企业文化,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首先,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在理论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提升为文化,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强化对文化的理解,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 其次,利用各种机会阐释企业文化。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现状等介绍,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将某一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或将几个或多个企业的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实实在在地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参与,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和谐整体。 再次,产学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一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定期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并使学生经过实训,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术,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通过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更深地了解一线岗位的技能要求,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参与企业技改项目,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更深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四、按照职业要求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不一定有雄伟气派的教学楼、体育馆,但必须有科学先进的实验楼、实训楼;不一定有一流的专业理论,但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实训室。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主要体现在职业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应该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学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企业家精神引入校园,按照职业要求建设好校园的物质文化。职业教育设施建设应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技能考核训练和技能考核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教学环境建设融入职业因素。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外,还应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美的”大道是以美的集团命名的,“碧桂园湖”是以碧桂园集团命名的。校园内还应增加名人石雕,建筑名人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反映建校以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或有过重要贡献的人,并用艺术精品的标准来建设这些环境,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 第四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职教元素的途径 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把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下,我们要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出具有文化品味、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校企文化相融,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作用,一定要认识到职教元素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彰显职教元素。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才能走出普高校园文化的影子,重新建立自己的文化特性,形成独特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彰显职教元素,但是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并非任何一项文化建设活动都必须涉及职教元素。职教元素,只是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而非涵盖所有文化建设过程。例如,高职院校依然可以学习借鉴普通本科院校开展文艺表演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是除此之外,必须还要设计一些彰显职教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这是高职院校建设自己特色校园文化的必经之路。为此,笔者尝试提出彰显职教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技术技能元素的途径 (一)开展技术技能型的社团活动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乏自己的思想,很大程度上照搬了普通高校的做法,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普高化”,没有挖掘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从而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最明显的是就是社团文化的建设:高职院校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照搬了本科院校的社团协会等的文化活动,例如歌舞团、计算机俱乐部、跆拳道、文学社、乒乓球协会等,不能凸显出职业院校的特色。 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结合专业、职业方向,成立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专业教师的指导,可以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水平,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深刻的人文感染和熏陶,进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进行反思,推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与融合。”努力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彰显技术技能元素,是一种技能的伸展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文化的熏陶。 此外,还应考虑发挥各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地域特点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同时,要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成立社团管理的专门机构。如可在学生处设学生社团管理科(或中心),负责全校学生社团的创建、日常活动管理、成效评比和社团干部培训工作等。教务处应有相应的部门协助学生处管理学生社团,并可帮助和促进这些社团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各院(系)也应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本院(系)学生社团的管理,从而构成学生社团管理的网络系统。 (二)接轨社会生活,提高校园文化适应性 高职教育主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为区域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生活和区域文化大环境,才可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运用区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所在地特别是高职学生就业附近地域的区域文化,包括历史、著名景观、风土人情乃至方言、习俗等,只要不是封建落后的东西,都可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之中。为此,高职院校可开设相关的人文讲座,阐发地方文化特色;还可走出校园,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公益活动等,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形势和成就,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地方文化,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文化活动传播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不但能形成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显示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如家电维修中心,为社区和贫困地区提供义务电器维修服务,使学生既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也是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探望和慰问,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社情民意。以校园网、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为依托,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丰厚学风建设的职业氛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以及发明、创造等活动,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阵地,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纽带。例如,某些职业院校的校庆活动汇演中,较少地运用唱歌、跳舞的形式,而是让学生现场展示所学技能,并与老师同台演出,热烈的气氛不仅反映了师生间教与学的成果不凡,无形中也宣扬了学校重视技术技能的文化倾向。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职业岗位元素的途径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职业规范的熏陶 职业规范的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业岗位元素最核心的部分。规范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社会化历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职业规范作为文化在职业领域的集中体现,同样在人的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职业教育而言,研究职业规范与人的社会化问题是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升职业教育价值的前提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看,职业教育最有利于职业规范的培养和塑造。职业规范的塑造和完善是一个系统过程,但职业教育在职业规范形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给人以职业技术和本领,而且是人们懂得一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并能在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其次,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定位看,职业教育是教育类型中对职业规范塑造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再次,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看,职业教育是职业规范形成的最佳形式。最后,从职业教育基本内容与途径看,职业学校的职业规范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履行良好的职业规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强社会责任感。职业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教育功能,教师通过自身对职业的深刻理解和特殊的职业感情,将职业规范通过言传身教、道德教化及潜移默化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规范养成的作用。 (二)教学实践环境要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 通过实训基地、校办工厂等场所,使学生在仿真和真实的环境中学到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知识、情感、体质、应变力和创造力在内的职业素质能力。高职校园文化能创设的仿真或真实场所包括模拟法庭、模拟招聘、社区服务、数控车间、IT 工作室、柔性操作实训室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还可建立创业一条街,开设供学生实训的校园超市等,让学生在微型的职场环境里体验职业生活,在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纪律观念,形成适合行业需要的生产节奏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注重校园技能实践场地建设,创设职业能力培养环境。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下大力气搞好实验场地、实训基地、创业中心、实习工厂、网络设施以及图书馆、体育场等校园实践场地建设,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和兴趣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熏陶。开放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可以为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一种人人争先恐后学技能的氛围;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彰显企业行业元素的途径 从以往的观点看,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组织,他们的价值观念、倡导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但对于高职院校这种为企业直接培养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其文化间的对接就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1.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地方性、行业性的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是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同时也造就了它的职业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高职校园是学生步入社会起飞的“跑道”,如何让学生尽早地了解、感悟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文化特点,增强文化认同感,这一点不仅是学校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应该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追求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味、独立品格和价值,更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追求与行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可以为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有利于突显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要提高内涵发展,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用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应将行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既有行业文化精髓,又有学院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3.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迁移 不同的校园文化锻造出不同的学生品格和不同类型的人才,高职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岗位需求,决定着其校园文化必须主动适应行业文化,而融合行业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则可以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包含有一定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耳濡目染感受职业(或行业)文化,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行业的素质要求,初步培养较好的职业素质,为高职生把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迁移搭建良好的平台。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的是其职业素养,如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常常出现职业素养与职业之间不对称,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问题。而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在空间上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这种对接应是双向的、互动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必须经过感和悟的过程,才能使高职生较全面地、深层次地体会到其内涵。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行业文化的过程,是两种文化交融、互动的过程。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的交互影响,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人文气质,而且兼备职业素养;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的经历与经验反过来又对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内涵的完善与升华,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丰富的养分。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不仅需要理念的引导,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才能实现建立以学校特色建设与行业和谐发展的开放式校园文化生态系统。 1.理念指导,追求先进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积累、完善、定型、深化的发展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从先进文化中吸取营养,提炼核心思想,然后结合学校特点、融入行业特色,形成体系完整、规范、系统的校园文化。 笔者以为,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应围绕师生针对本行业所认同的使命、宗旨、愿景、目标、精神和价值观等文化要素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具有精神价值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出台融合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先进的理念指引下,着力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将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2.机制保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寻求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的过程中,应运用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使两种文化互相融合。在建设动力机制方面应着重进行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建设。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越来越迫切,高等学校作为人文精神的汇聚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提高教职员工社会地位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反思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通过动力机制的建设,鼓励学校教职员工把个体发展与学校、行业的发展和谐协调。在建设保障机制方面,应建立保障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建设的组织机构,并在全校构筑工作网络;在宏观上对实施文化建设各个阶段实行物质及财力的支持;重点抓好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两支队伍建设,利用高校资源,整合校内的研究力量,发挥院校理论研究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作为文化建设的智力保障。 3.平台设置,运用好文化建设的载体 设置宣传平台和服务平台,促进行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的平台。构筑宣传平台要整合行业与校园的资源,利用纸质、网络、电台、宣传栏等行业与校园的传媒,刊载信息、典型人物、事例,用行业文化的精髓、核心价值观引导校园重构良好精神家园、育人环境。构筑服务平台是指共建共享行业资源、咨询服务,跟进行业发展步伐,为行业解决理论与技术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与转让中为学校带来经济收益,达到共赢;贴近行业,为干部职工、师生员工自身发展提供服务。如行业为学校开展助学活动、“订单”培养人才,学校为行业开办培训班和利用实训资源开展职业鉴定等,在行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培训功能和技术开发功能。 宣传平台、服务平台是培养师生员工团队意识,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师生直接获取行业知识、提高适应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不仅充分发挥了行业和学校各自的实际功能,同时无形中也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融通、整合提供了机遇。行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充足的养料,是高职院校特色之源。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又为行业文化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是行业文化辐射之区。融合二者文化需要一个长期合作过程,它既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又使行业发展更具有科学性。 当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彰显职教元素的途径,远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更多的途径、方法,有待在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炼,不断创新。 第四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职教元素的个案分析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更好地体验和研究彰显职教元素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笔者曾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查研究。这期间,深入了解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种校园文化带来的清新与感动。经过一个多月的一线实践,通过与该校师生的互动了解,凭借着教务处的资料管理资源,掌握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量资料,可以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概括为八个字,“环境育人,文化塑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无论是校园文化的内涵方面,还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都较好地彰显了职教元素,为本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个案分析对象。 一、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包含了校园文化的价值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价值观是:通过构建“课堂上教学、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文化人,培养既能胜任具体工作,又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文化又是在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不断深化、不断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师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年青学子。 其次,办学理念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也很好地体现了该校的精神文化。在通识教育观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顺德职院作为顺德及珠三角乃至广东省地区的一所高等学校,首先为地方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搞好技术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开展职业和资质培训,尽最大努力服务社会,同时还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作用。学院提出“立足地方”的办学理念,作为发展的切入点,就是为了适应顺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级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办学立足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产学研结合,既做好服务,又推动本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和生产的发展。 以人为本:顺德职业虽然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院校,但并不背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学院把传授技术当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顺德职院强调教育过程中人的中心位置、主动服务意识和深入广泛的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理念具体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程体系中,培养思想品德、职业技能、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同时,也为全院师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 崇尚品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实训基地战略,通过建设良好、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建构出具有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特色、体现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散发人文魅力的高品位文化环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使之不仅成为职业人,而且成为文化人,进而成为完整人。 办出特色:特色就是个性。没有特色的学校很难在汹涌澎湃的竞争大潮中立足和发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发展思路,一是准确的定位: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二是明确的办学目标:三年打基础、求发展,八年上水平、出特色;三是凝练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四是现代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打造学院的特色,不断开拓办学空间,走“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学风方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动态评估体系,加大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奖励考评力度,通过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了牢固专业思想,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随着学院办学的进一步深化,与时俱进地修订了评估期间学院归结成册的制度。首先,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学生制度,建立崭新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模式。其次,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定优劣标准的考试制度,建立了能力、态度、知识并重的考核制度。再次,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竞争上岗、岗变薪变、增量拉开”的原则,实行岗位聘任制度,设置岗位津贴,改革原来课时计酬的分配方法。通过设岗聘任,建立起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人事分配制度成为激励人心、昂扬斗志的重要载体。 在实训室管理制度方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详细的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制度》,里面包括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设置管理办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 19 个管理制度或办法、守则等。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基地建设,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能促使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都有章可循。 此外,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有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所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大力建章立制,使学院的教学行为有章可循、教学管理规范有序,为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的各种活动。只有人的活动参与到具体物质环境之中,该物质环境才会有意义。任何校园文化环境都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的,也只有“人”的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营造出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完成“环境中熏陶”目标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而有效开展,学院为全体教职工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工活动中心,为全校学生建成大型现代的学生活动中心,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讲座、知识竞赛、设计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学院每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和艺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贯穿了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的通识教育目标。 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有拓展人文素养的项目,如青年修养、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方法、插上创新的翅膀飞翔、知识产权、青年学子与企业家面对面等专题讲座和活动,还有“用自己的专长服务师生”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起到了“培养科技兴趣,营造学术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科技人文齐发展,奉献服务更幸福”的意识慢慢、悄悄渗入学生的思想中。 此外,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比较突出的一项行为文化就是“排队文化”。每当周五下午,学校门口公交车候车处总能看到五、六支长长的队伍,那是顺德职院的学生们自觉排队候车;车来之后,学生也是井然有序地先下后上,并能在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等。这些行为,不仅让顺德的公交司机大为赞叹,也给很多前来考察的外校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饭堂打饭、图书馆借书,只要人群稍微多点的地方,学生们就能自觉地排队,秩序井然地等待事情的解决。排队,或许是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折射出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氛围。正是因为这些行为表明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企业、社会对学院的毕业生评价也很高,因为这些学生在学校就养成了讲诚信、有礼貌、讲团结、善合作的行为习惯。 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物资范围内的文化层,指人们所创造或使用的,能体现出创造者的自身某种价值、信仰、为人们感官所直接触及的客观存在物,是覆盖面最大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资料、文化景观、花草树木、雕刻壁画等。 顺德职院整体规划布局风格上以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为主,以学校大门、智慧门等建筑为主轴,两侧依次分布行政楼、学术交流中心、信合广场、教学楼群、实训楼群、生活楼群等;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人本化、生态化”:考虑到南方夏季漫长、雨水较多的特点,主要教学建筑均以连廊连接起来,师生可以通过连廊到其他楼内上课,从而体现人文关怀。各楼群之间遍地种植绿草、鲜花及白玉兰等树木,使师生能在翠绿和花香之中求真问知、尚学好进。去顺德职院参观的时候,那里的老师会很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特别要介绍的是我们现在临湖眺望过去的图书馆,它造型独特,像一艘扬帆待航的巨轮,随时准备载着刻苦求学的学子们去出海、去遨游。”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直接触及,具有品位的校园景观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积淀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了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员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顺德职院的校园景观,包括了进入校门后所看到的理念石,学校“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一目了然。此外,还有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鹅居,洁白的“鹅蛋”矗立碧水之畔,立于杨柳依依之旁,具有无限的美感。此外还有集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技术于一体的日景等校园景观,都体现出了顺德职院的物质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第二节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职教元素的彰显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途径繁多,形式多样,反映出了该校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从这些丰富的活动中,也可以看到职教元素的孕育与张扬。 一、技术技能元素的彰显 在彰显技术技能元素方面,最突出的途径就是每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节。每一届科技节都有不同的主题,例如 2008 年的第五届科技节的主题是“解放思想用科技创未来,追求真理让你我共行动”。此外,同一届科技节,又有二级学院(系)组织的不同活动,例如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巅峰营销策划大赛”;医学系分团委、学生分会承办的“医年医度,科学大观”、“艺术涂装技能大赛”;机电工程系分团委、学生分会承办的“现代机械制图技能大赛” “竞技显风采,‘车’出新未来”——车工技能大赛等等。光从这名字来看,就体现了这些活动蕴含了丰富的技术技能元素,体现了高职院校重视技术技能、宣扬“行行出状元”的文化气氛。 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技能大赛的开展已经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盛事。教育部前任部长周济曾说过,要逐渐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技能大赛的举办,必将引领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学校都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大赛的规范化、制度化之后,带来的是教学单位技能训练的急速提升。国家、媒体、社会各界人士对技能大赛的关注,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认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从而也使社会慢慢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忽视技术技能元素的彰显。 二、职业岗位元素的彰显 在职业岗位元素的彰显方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算是一大特点。七八栋整齐的实训楼林立于教学区,功能齐全,不仅能满足学院培养学生的教学需要,还能提供校外人员培训的需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把学校的实训室建成了仿真的企业车间,实行统一工作制服、上下班打卡等制度,让学生逐渐习得企业规章制度、文化等的熏陶。有些实训课还生产成品,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并投放市场,实现产品的价值。 其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都按职业岗位的需求,努力做好贴近职业岗位的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零距离”上岗。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真实体验,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力、承受能力、应变能力、质量意识、职业道德等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更好的就业。 三、企业行业元素的彰显 企业行业积极捐资助学,体现了企业行业元素的彰显。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随处可以看见企业或行业的名字,他们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行为,也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行业元素的彰显。参与学校建设的集团有美的、碧桂园、科龙、万家乐、格兰仕等大型企业,学校为表示对这些企业的感谢给部分建筑以企业名冠名,例如美的大道、碧桂园湖等。 进入校门之后的中轴道路就是美的大道,美的大道碑位于贯连学院大门与环湖路的美的大道西侧,碑身由黑色石材和五层玻璃构成。黑色石材的坚实和敦厚喻示“美的”发展的雄厚基础和捐资助学的坚定信心,五层玻璃象征“美的”对用户的周到服务和对顺德职院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期望。每当同学们经过这条道路,心里就不免对如此的企业文化产生向往,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以后能进入企业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 除了企业捐资助学,学校还经常请入企业家,让学生们对话企业,体验创业艰辛。2004年以来,顺德职院与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协会合作,每年成功举办“青年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活动。活动围绕大学生关心的“创业与成功”、“理想与现实”、“人才与就业”等主题,邀请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和探讨,通过互动与对话,让大学生从企业家身上,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不易,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精神魅力。从而促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努力学习,学会“做事”与“做人”和谐发展。顺德职院的“青年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活动,在 2007 年 12 月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这种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文化,必将深刻影响学生的发展。 综述所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有职教特色的,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彰显了职教元素。但笔者在此分析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这个例子,目的并非是提供他人模仿的模子,而是以这学院为例,证明职教元素是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得到彰显的。彰显职教元素的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能凸显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文化特色,也更能凸显出该校的文化特色,从而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大学是文化自觉程度最高、体现最充分的场所,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创新文化的基地。深厚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文景观,博大的人文精神,对陶冶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大学应该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构建社会先进文化的责任。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同样的文化任务。然而由于教育类型的不一样,承担的文化任务和责任也不一样。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更多应该弘扬技术技能文化,强调“行行出状元”的理念,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研究,就是针对这类高校的特殊性提出来的。职教元素的研究,将会让人们更清楚理解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某种层次的教育。职教元素的分析,也将会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走出照搬学科型高校的模子,最终获得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和价值。 然而,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在目前来说,对职教元素的研究还是比较粗浅的探索,可能会有很多不是很完善的地方。“学无止境”,追寻学术的脚步永不停止,笔者将继续探索,不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职教元素的研究。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本文档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