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

《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

举报
开通vip

《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必修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用于空气调节工程、冷 库工程和生产工艺等场合的制冷设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制冷系统的各种设备和 工作原。主要任务是介绍以蒸发压缩式制冷为重点的人工制冷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制冷设备的性能及 构造,并根据工程需要叙述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制冷系统的工艺设计等内容。通过基 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是针对非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且专业性强,所以要求学生在原...

《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
《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必修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用于空气调节工程、冷 库工程和生产工艺等场合的制冷设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制冷系统的各种设备和 工作原。主要任务是介绍以蒸发压缩式制冷为重点的人工制冷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制冷设备的性能及 构造,并根据工程需要叙述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制冷系统的工艺设计等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通过基 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是针对非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且专业性强,所以要求学生在原有学过 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将每一章的知识都按照教师给出的基本要求进行学习,掌握基本内容、重要 概念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认真完成课堂布置的习题,并将所学到的制冷与 空调知识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的先修课有:“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同时,本课程也是一 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与相关专业课结合,并注意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环境,范围等)。 主要讲解制冷技术的概念,各种制冷方法及分类;了解制冷技术的应用、历史、现状及发展。 本章主要讲解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理想、理论、实际循环,以及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重点:制冷循环原理图、lgP—h图和热力计算。难点:实际制冷循环的热力分析及计算。 本章主要讲解制冷剂及载冷剂的相关内容。 重点:制冷剂分类、符号命名及表示方法、常用制冷剂性质。 137 本章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原理并简单介绍复叠式制冷循环。 重点: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原理图及压焓图。难点: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本章主要讲解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了解其它类型常用压缩机。 重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章简单介绍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重点:常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章主要讲解节流机构的作用、各种类型节流机构的工作原理。 重点:内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区别及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制冷系统中辅助设备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了解系统中的自控元件。 重点:掌握油分离器、储液器、中冷器、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等设备的相关知 识。 本章主要讲解制冷系统和冷库的分类、冷库耗冷量的计算、相关制冷设备的选择及管道设计。 重点:制冷系统的分类。难点:制冷系统设计方法及设备选型方法。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绪论 2 2 2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4 4 3 第二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 2 2 4 第三章 双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4 4 5 第四章 制冷压缩机 4 4 6 第五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 2 7 第六章 节流机构 2 2 8 第七章 辅助设备和自控装置 4 4 9 第八章 制冷系统及冷库设计 8 8 合计 32 32 138 1.教材:岳孝方、陈汝东编著,《制冷技术与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主要参考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1)吴业正主编,《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李树林主编,《空调用制冷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3)徐世琼主编,《新编制冷技术问答》,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李革 课程主讲负责人:李革 任 参加讨 于功志、张文孝、李革、程有凯、杨勇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39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必修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船 舶工作原理与船体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船舶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 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船舶方面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 中应通过观看录象、多媒体教学及到船厂参观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 重点:船体主要尺度及船体尺度比。难点:船型系数。 了解船舶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了解正浮状态下排水量的计算方法与船舶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 算方法;了解浮性曲线的特征;掌握储备浮力与载重线标志。 重点:储备浮力与载重线标志。难点:船舶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算。 了解平衡的概念;了解重心移动定理;了解静水力曲线图;掌握初稳性公式及装卸载荷对浮态和 稳性的影响;了解自由液面对初稳性的影响;了解静稳性曲线和动稳性曲线的特性;掌握改善船舶稳 性的主要方法。了解“规范”对稳性的要求衡准。 重点:初稳性公式;“规范”对稳性的要求衡准。难点:静稳性曲线和动稳性曲线的特性。 了解抗沉的基本概念;掌握进水舱的分类及渗透率;了解限界线、可浸长度和许用舱长的概念。 140 重点:破舱稳性的概念。难点:可浸长度、限界线的概念。 了解摩擦阻力、粘性阻力、兴波阻力的成因和基本概念;了解船模与实船的阻力换算方法;了解 附加阻力概念;了解阻力近似估算的方法。 重点:摩擦阻力、粘性阻力,兴波阻力的成因和基本概念。难点:阻力近似估算的方法。 了解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及水动力性能、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作用;了解船、机、桨的配合问题; 了解螺旋桨的几何特性、空泡现象。 重点:船、机、桨的配合问题。难点:螺旋桨的几何特性、空泡现象。 了解舵的类型及基本原理;掌握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之间的关系;了解船体形状特征对操纵性的 影响。 重点:航向稳定性与回转性之间的关系。难点:船体形状特征对操纵性的影响。 了解摇摆的基本概念;了解船舶在静水中和规则波中的摇摆的规律;掌握减摇装置的类型及作用 原理。 重点:掌握减摇装置的类型及作用原理。难点:船舶在静水中和规则波中的摇摆的规律。 了解作用在船体结构上的力及强度概念;掌握船体结构型式;了解船舶分类方法。 重点:船体结构形式。难点:作用在船体结构上的力及强度概念。 了解船体外板和甲板板的结构形式及所承受的外力;掌握外板和甲板的厚度分布规律及布置原 则;了解外板及甲板局部加强、开口的加强。 重点:外板和甲板的厚度分布规律、布置原则及其局部加强、开口的加强。难点:船体外板和 甲板板的结构形式及所承受的外力。 了解船底结构基本形式、受力情况;了解纵、横骨架式单底结构、双底结构的特点及连接方式。 重点:底部结构形式和主要构件的连接。 了解舷侧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的受力情况;掌握舷侧结构的连接方式。 重点:舷侧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的连接方式。难点:舷侧结构的受力情况。 了解甲板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受力情况;掌握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结构的连接方式。 重点:舷侧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的连接方式。难点:甲板上各种开孔的结构形式及加强措施。 了解舱壁的基本结构形式;掌握平面舱壁、槽型舱壁、轻型舱壁的结构特点。 141 了解船舶首尾端的基本结构及受力情况;掌握首尾端外形特点及结构加强和构件连接的特点;了 解尾轴及轴包套结构。 重点:尾轴及轴包套结构。难点:首尾端结构的布置与构件连接。 了解上层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掌握甲板室结构、机舱棚结构的特点。 重点:机舱棚的结构。 了解基座结构、轴隧结构、舷墙结构、护舷材结构、舭龙骨结构等。 课 时 分 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讲 授 实 验 小 计 船舶原理部分: 1 第一章 船体主要尺度和几何形状 2 2 2 第二章 船舶浮性 2 2 3 第三章 船舶稳性 4 4 4 第四章 船舶抗沉性 2 2 5 第五章 船舶阻力 2 2 6 第六章 船舶推进 2 2 7 第七章 船舶操纵性 1 1 8 第八章 船舶耐波性 1 1 小计 16 16 船舶结构部分: 9 第一章 船舶类型和船体结构的一般知识 2 2 10 第二章 外板和甲板板 2 2 11 第三章 船底结构 2 2 12 第四章 舷侧结构 2 2 13 第五章 甲板结构 2 2 14 第六章 舱壁结构 1 1 15 第七章 首尾结构 2 2 16 第八章 上层建筑结构 1 1 17 第九章 船体上的其他结构 2 2 小计 16 16 合计 32 32 142 (1)《船体结构》(第3版),吴仁元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船舶原理》,蒋维清编,海事大学出版社。 (1)《船体原理》,白式竹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船舶结构与设备》,马家法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李华彦 课程主讲负责人:孙文志 任 参加讨 李华彦、孙文志、刁有明、张文孝、于功志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43 《内燃机原理与设计》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内燃机原理部 分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对理论循环过程、实际循环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及对比分 析,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理论,了解对内燃机经济性、动力性及排放、噪声、可靠 性、燃料适应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为后续课程如内燃机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打好基础。内燃机设计 部分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内燃机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使学生掌握内燃机总体设计和主要 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1.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掌握运用热力学理论去分析内燃机的各循环过程(压缩、燃烧、膨胀、 换气)这一思路和方法,从而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提高内燃机经济性、动力性、排 放、噪声、可靠性、燃料适应性等指标的途径,并重点了解船舶柴油机的特点、应用和发展动向。 2.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熟练掌握诸如结构设计、受力分析、材料选择、 强度计算、加工工艺等理论、方法及应用,并掌握船舶柴油机的设计特点。 3.加强实验教学,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熟悉和初步掌握现代内燃机测试技术和 测试方法,学会使用现代内燃机测试仪器。 本课程是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内燃机构造与拆装实习”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并与“船舶动力装置”、“轮机工程测试技术”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在有关内容上相互间有一定交叉 渗透。 重点介绍内燃机的概念、作用、特点、分类、典型结构;了解内燃机当前的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发 展趋势。 144 重点讲述示功图与指示性能指标、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了解提高内燃机动力性 能与经济性能的途径。 重点讲述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内燃机的燃料及其热化学、内燃机的实际循环过程及特点。重点是 内燃机的实际压缩循环和膨胀循环的特点。 主要讲述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内燃机增压简介、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特点。重点是四冲程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主要讲述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动、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与燃烧室、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与燃烧 室。重点是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与燃烧室。 主要讲述压燃式内燃机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概述,压燃式内燃机燃料喷射过程,压燃式内燃机 喷油泵的结构与参数选择,压燃式内燃机喷油器的结构与参数选择,压燃式内燃机异常喷射现象,压 燃式内燃机调速器工作特性及其与主机的匹配,电控高压喷射系统简介,点燃式内燃机燃料供给系统 概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简介。重点是压燃式内燃机燃料供给与调节。 主要讲述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测量,排放法规,内燃机的排放控制。重点是内燃机的排放控 制。 主要讲述内燃机的速度特性和负荷特性,内燃机与工作机械的匹配。重点是内燃机的速度特性 和负荷特性。难点是船舶柴油机的推进特性。 主要讲述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内燃机的转矩波动与飞轮设计;曲轴平 衡块设计;内燃机往复质量的平衡;曲轴轴系的扭转振动;内燃机的运转噪声及其降低。 重点讲述内燃机的设计要求;内燃机类型的选择;内燃机主要参数的选择;内燃机开发的一般程 序和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讲述活塞组设计;连杆与曲轴组及其轴承设计;机体与气缸盖的设计;配气机构设计;润 滑系、冷却系与起动系。 1. 汽油机电控喷油试验(2学时) 2. 柴油机速度特性和负荷特性实验(2学时) 3.柴油机标定工况热计算上机(12学时) 145 课 时 分 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内燃机原理部分 1 第一章 绪论 2 2 2 第二章 内燃机的工作指标 4 4 3 第三章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4 12 16 4 第四章 内燃机的充量更换 4 4 5 第五章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4 4 6 第六章 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 6 2 8 7 第七章 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 2 2 8 第八章 内燃机的特性与匹配 2 2 4 内燃机设计部分 9 第一章 内燃机动力学 8 8 10 第二章 内燃机总体设计 4 4 11 第三章 内燃机主要零部件设计要点 8 8 合计 48 4 12 64 (1)《内燃机学》,周龙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 (1)《内燃机原理》,刘永长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 (2)《内燃机原理》,蒋德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内燃机设计》,万欣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4)《船舶柴油机设计》,陈大荣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张文孝 课程主讲负责人:张文孝 任 参加讨 张文孝、杜兴涛、于功志、周家章、杨勇、于靖博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46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是一门介绍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生产作业、调查研究和维持船员正常生 活、高效工作所必须的全部机械设备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特点,明确对动力装置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观念,掌握动力装置设计的 方法,了解动力装置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学生以后从事生产、科研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 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树立起规范的观念。 2. 掌握船舶轴系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 3. 熟悉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型式,基本特性指标,及其要求。 4. 掌握动力管系、船舶管系的设备选型及计算方法。 5. 掌握船舶齿轮箱、连轴器等设备的选型设计及相应设计计算方法。 6. 熟悉船、机、桨的特性,掌握机桨配合方法。 7. 掌握机舱布置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8. 注重计算机在动力装置上的应用。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有关章节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并适当配合习题讨论课。 本课程是专业课,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 设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定义与组成,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各种型式、技术经济指标及要求。 重点是这三者间的关系。 147 了解轴系的组成、布置及轴系的较中方法等;掌握轴系的结构、尾管装置的设计方法, 掌握轴系附件的结构与选择方法。 重点是轴系的结构设计、尾管装置设计及附件结构与选择。 明确齿轮箱的各项技术参数及齿轮箱的结构型式,掌握对齿轮箱的要求及选用;了解 磨擦离合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以便于选型;了解调距桨;掌握刚性联轴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设计 计算方法;掌握柔性联轴器的特点。 掌握船、机、桨的基本特性;掌握船、机、桨的配合原理;了解船、机、桨在稳定、 非稳定及其它工况下的配合特性。 重点、难点均是船、机、桨的基本特性及其配合特性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了解辅助锅炉及余热利用装置的特点;了解电站的类型及电站功率的确定方法;了解 余热利用的原理。 了解动力管系及船舶管系的组成、功用;明确规范对动力管系和船舶管系的要求;掌 握动力管系和船舶管系的设计计算方法。 了解总体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及船舶动力装置的试验,了解总体设计的程序和内容,掌 握机舱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课 时 分 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第一章 绪论 2 2 2 第二章 船舶轴系 8 8 3 第三章 船舶传动设备 4 4 4 第四章 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 6 6 5 第五章 辅助能量 1 1 6 第六章 管路系统 8 8 7 第七章 动力装置总体设计 3 3 合计 32 32 148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程国瑞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渔船动力装置》,陈锡旸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周家章 课程主讲负责人:周家章 任 参加讨 于功志、张文孝、周家章、孙鹏、杨勇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49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船体建造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艺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船舶工程的设计、制造、维修、检验、管理等 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船舶结构复杂,对建造工艺要求很高。本课程涉及的面又很广,要学好本门课程必须先修读 《船舶原理与结构》等课程。 2.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实践性很强,除理论教学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予以辅助教学。 如:观看相应的教学录象;去工厂参观等,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本课程。 本课程以《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船舶原理与结构》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将 为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造船模式的涵义;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和生产管理方式;现代造船模式的要点。 船体型线放样、船体构件的展开;样板、样箱和号料。 重点:展开三要素。难点:展开原理。 船体钢材预处理、船体构件边缘加工、船体构件的成型加工;板材成形加工;水火弯板。 重点:船体钢材预处理。难点:水火弯板。 概述;船体结构予装配;平台分段制造流水线;船台装配。 重点:船台装配。 150 基本概念、船体建造公差、造船尺寸链。 重点:船体建造公差。难点:造船尺寸链。 概述;船舶舾装、船舶甲板舾装、船舶机舱舾装、电气舾装、船舶涂装。 重点:船舶机舱舾装。难点:船舶甲板舾装。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与设备;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的分析。 重点: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与设备。难点: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的分析。 船体密性试验、系泊试验、航行试验、交船。 重点:系泊试验、航行试验。难点:船体密性试验。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现代造船生产模式概论 2 2 2 第二章 船体放样与号料 6 6 3 第三章 船体钢件加工 2 2 4 第四章 船体装配 10 10 5 第五章 船体建造的精度管理 2 2 6 第六章 船舶舾装与涂装 4 4 7 第七章 船舶下水 2 2 8 第八章 船舶试验与交船 4 4 合计 32 32 《船舶建造工艺》,徐兆康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船体工艺手册》,黄浩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2)《现代造船工程》,商介祜等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李华彦 课程主讲负责人:孙文志 任 参加讨 于功志、张文孝、李华彦、孙文志、杨勇、刁有明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51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主要船舶辅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系统、性能特点、管理维护 要点、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胜任热能与动力工程等领域的各项工作,打下 扎实的理论基础。 要求介绍船用泵、空气压缩机、舵机、起货机、锚机、绞缆机、船舶制冷系统(只介绍系统、常见故障及维护)、辅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分油机、船舶防污装置的原理、结构、使用及维修知识。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板书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授课方式。 1.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完《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液压传动与气动技 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等学科基础课后进行,并与《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等课程同步进行。 2.本课程重点讲授船舶辅机的理论知识,再通过船舶认识实习、船舶辅机拆装实习等实践环节 强化教学效果。 重点讲述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管理要点及故障分析;空气压缩机的结构、自 动控制、管理要点。 泵在船上的功用;泵按工作原理分类;泵的性能参数。 重点掌握船用泵的分类及性能参数。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泵的正常工作条件、往复泵的空气室和泵阀、电动往复泵的实例和 管理。重点是掌握泵的正常吸排条件,往复泵的空气室,往复泵的性能特点。 152 介绍齿轮泵、螺杆泵、叶片泵和水环泵。 重点和难点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螺杆泵的性能特点;叶片泵的结构特点;水环泵的工作原理及 性能特点。 介绍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结构、自吸、汽蚀和管理等,重点和难点是离心泵的特性曲 线和工况点、离心泵的工况调节、轴密封装置、轴向力的平衡、离心泵的自吸和汽蚀性能等。 介绍旋涡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以及离心旋涡泵 重点是旋涡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与离心泵的区别。 介绍水射水泵及其它喷射器。 重点是喷射泵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 介绍空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自动控制和空压机的管理。 重点是了解空气压缩机多级压缩;结构特点;自动控制;空压机的卸荷起动。 重点是以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典型结构为基础,阅读液压系统图。了解舵机、起货机、锚机、 系缆机等甲板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故障分析。 介绍常用液压控制阀、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结构、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液压油的选 择及防污染。 由于单独开设有《液压传动》课程,故本章只做简单介绍,不作重点。 介绍对舵机的基本要求,泵控型舵机及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分析。 难点在于理解三点追随机构 重点了解阀控型开式和泵控型闭式起货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 重点介绍锚机设备组成,对锚机要求;了解锚机液压系统实例及绞缆机液压系统类型和实例。 介绍分油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分油机的操作与管理维护。重点是分油机的控制原理。 重点了解船舶辅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和防污染装置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管理 上的问题。 介绍水管锅炉和烟管锅炉的典型结构和特点;锅炉的管理、维护与保养。重点是锅炉的管理、 锅炉的附件水位计、安全阀等。 153 介绍真空沸腾式海水淡化装置结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影响淡水产量和含盐量的原因。重 点是盐度计的工作原理、海水淡化原理。 介绍油水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影响油水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 重点是油水分离原理。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内容提要 1 离心泵性能实验 4 利用离心泵实验台及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进行 泵性能实验及管路特性实验,测量水泵的流量、 扬程、转速、功率和效率等数,找出系统的工况 点(含2学时上机)。 2 油水分离器操作和管理实验 2 油水分离器操作和管理实验。 3 舵机系统性能实验 2 进行舵机系统操纵和测试实验。 课 时 分 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船用泵总述 2 2 2 第一章 往复泵 4 4 3 第二章 回转泵 6 6 4 第三章 离心泵 2 4 6 5 第四章 旋涡泵 2 2 6 第五章 喷射泵 2 2 7 第六章 空气压缩机 4 4 8 第七章 液压元件与液压油 2 2 9 第八章 舵机 6 2 6 10 第九章 起货机 4 4 11 第十章 锚机与绞缆机 4 4 12 第十一章 分油机 2 2 13 第十二章 船舶辅锅炉装置 8 8 14 第十三章 船舶海水淡化装置 4 6 15 第十四章 船舶防污装置 4 2 6 合计 56 8 64 154 《船舶辅机》,费千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船舶辅机与轴系》,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船舶辅机》,辽宁渔港监督局编。 (3)《船舶辅机拆装与检修》,李文模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于功志 课程主讲负责人:于功志 任 参加讨 于功志、张文孝、林艾光、孙鹏、高国栋、杨勇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55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汽 车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汽车零件的维修方法及对策,熟悉汽车维修的工艺,为以后从事汽车维 修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汽车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掌握汽车零件的维修方法及对策。 3. 熟悉汽车维修的工艺。 该课程以讲授为主,并适当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同时配合作业和讨论课。 本课程是在“内燃机原理与设计”、“内燃机制造工艺学”、“内燃机构造与拆装实习”和“机 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与“汽车电子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在有关内容上相互间 有一定交叉渗透。 主要讲述:汽车外部清洗;汽车零件清洗;汽车和总成的解体。 重点:汽车和总成解体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汽车零件清洗的主要方法。 主要讲述:汽车零件检验分类的技术条件;零件的检验方法。 重点:零件的检验方法。 156 主要内容:离合器主要件的损耗分析、检修、装配与调整;变速器主要件的损耗分析、检修、 装配与调整、磨合与试验,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常识;传动轴主要件的损耗分析、检修、平衡及装配; 驱动桥主要件的损耗分析、检修、装配与调整。 重点:各部件的损耗分析、检修、装配与调整。 主要内容:转向桥与转向系主要零件的耗损分析与检修;转向桥装配与调整的注意事项及特 点;转向系装配与调整的主要方法;转向助力装置的检修及拆装注意要点;前轮定位的检查与调整。 重点:转向桥装配与调整的注意事项及特点;转向系装配与调整的主要方法。 主要内容:车轮制动器主要零件的检修、装配与调整;气压制动传动装置主要零件的检修;液 压制动传动装置主要零件的检修;驻车制动器的调整。 重点:各部件的检修、装配与调整。 主要内容:车架的耗损分析、检测、校正及修理;悬架部分的维修。 重点:车架的检测和悬架部分的维修。 主要内容:汽车总装的一般作业顺序;汽车总装后的一般技术要求;汽车修竣后的性能要求及 检验;修竣车辆交车。 重点:汽车修竣后的性能要求及检验。 主要内容:制定和确定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原则;编制汽车维修工艺卡片。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汽车的清洗与解体 2 2 2 第二章 汽车零件的检验分类 2 2 3 第三章 传动系维修 6 6 4 第四章 转向桥与转向系维修 6 6 5 第五章 制动系维修 4 4 6 第六章 车架与悬架维修 6 6 7 第七章 汽车的总装、检验与交车 4 4 8 第八章 汽车维修工艺文件编制 2 2 合计 32 32 157 《汽车维修》,李仁光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杜兴涛 课程主讲负责人:杜兴涛 任 参加讨 于功志、张文孝、杜兴涛、刁有明、于靖博、杨勇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58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 学生可以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的原理及基本方法,基本具备汽车电子维修技术的能力和初步设计开发汽 车电控产品的能力。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2.熟悉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该课程以讲授为主,并适当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同时配合作业和讨论课。 (三) 本课程是在“内燃机原理与设计”、“内燃机制造工艺学”、“内燃机构造与拆装实习”等课程 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与“汽车维修技术”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在有关内容上相互间有一定交叉渗透。 主要讲述: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简史;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分类。 主要讲述:汽油喷射系统概述;传感器;执行器;汽油喷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重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常用执行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几种常用类型汽油喷射系 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主要讲述: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怠速控制装置;排放控制;进气控制。 重点:点火系统的控制要素,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难点: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159 主要讲述:丰田TCCS系统;福特EEC-IV系统;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简介。 主要讲述:自动变速器概述;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辅助变速传动机构;液压操纵系统;电 子控制系统;典型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无级变速电子控制系统简介。 重点:自动变速器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典型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主要讲述: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概述;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驱动防滑系统的组 成与工作原理;典型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重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驱动防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主要讲述:悬架的结构方案,悬架主要性质参数的确定;汽车巡航控制的原理;电子控制四轮转 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主要讲述:汽车电控系统维护概述;汽车电控系统诊断设备;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原理与操 作;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实例。 重点:电控汽车的故障诊断原理,汽车电控自诊断系统的使用。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概述 1 1 2 第二章 汽油喷射系统 5 5 3 第三章 发动机点火及其它控制 4 4 4 第四章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 3 3 5 第五章 自动变速器 6 6 6 第六章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5 5 7 第七章 汽车行驶与安全控制系统 4 4 8 第八章 汽车电控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4 4 合计 32 3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冯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杜兴涛 课程主讲负责人:杜兴涛 任 参加讨 于功志、张文孝、杜兴涛、刁有明、于靖博、杨勇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60 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电 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机电工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初步了解机电一体化系 统的设计方法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机电类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提供相应知识与技能。 内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重点:基本概念与技术体系。 内容:机械系统模型;机械系统的控制;机械传动装置。 重点:机械系统动力方程 机械传动装置。难点:机械系统的控制计算。 内容:集成电路应用基础;集成电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重点:典型集成电路的应用。难点:集成电路应用中的具体问题。 内容:微机扩展系统;单片机系统;PLC控制。 重点:基本原理与典型应用。难点:具体应用。 内容:传感器概述;机械量检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重点:传感器的结构 原理。难点:机械量检测的具体应用及实现。 161 内容:概述;伺服电机的选择;控制方式;机械传动方案。 重点:伺服电机的选择 控制方式。难点:控制方式 机械传动方案。 内容:概述;软件开发的方法;汇编语言的应用;数控编程;可编程控制器程序。 重点:汇编语言 数控编程 可编程控制程序。难点:汇编语言。 内容:车床机电改造;机器人的应用。 重点:方法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原理。难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运用。 1.传感器实验。 2.微机控制实验。 3.单片机控制实验。 4.PLC控制实验。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绪论 2 2 2 第二章 机械系统 4 4 3 第三章 机电一体化中集成电路的应用 2 2 4 第四章 微机与接口技术 6 4 10 5 第五章 传感器技术与机械量检测 2 2 4 6 第六章 伺服系统 4 4 7 第七章 机电一体化中的软件技术 2 2 4 8 第八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 2 2 合计 24 8 32 黄筱调,《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张立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刘辉 课程主讲负责人:刘辉 任 参加讨 刘辉、武立波、高天一、魏鸿磊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62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向学生讲授在工程和技术方案选 择中常用的经济分析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具有进行工程技术与经济综合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教学上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工程经济原理,能熟练地进行推理分析,解决应用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 内容:投资、成本及有关概念;成本与投资的区别;工程的经济效果。 内容:资金时间价值原理;贴现与贴现率;等值计算公式。 重点:资金价值原理。 内容:税的种类及其对评价的影响;资产的磨损与折旧;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分析。 重点:税对经营评价的影响。难点: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分析。 内容:投资与收借收款机会;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简化;贴现率的确定。 重点与难点:加权资本成本的简化;贴现率的确定。 内容:设备的寿命与更新的意义;在不同情况下的更新策略;设备更新的经济学。 重点:更新策略。 163 内容:市场经济与项目的必要性;投资环境与选点;技术问题分析;投资与成本估算;不确定性 与风险分析。 重点:投资环境与技术问题分析。难点: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内容:功能分析;功能评价;改进方案的产生与评价;新产品开发。 重点与难点:改进方案的产生与评价。 内容:技术改造的含义及特征;技术改造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技术引进的经济分析。 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难点:技术引进的经济分析。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绪论 2 2 2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 4 4 3 第三章 税、折旧与通货膨胀 2 2 4 第四章 最低要求收益率与贴现 2 2 5 第五章 更新经济 4 4 6 第六章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 6 6 7 第七章 价值工程与新产品开发的经济分析 8 8 8 第八章 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的技术分析 4 4 合计 32 32 王英,《工业技术经济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李盛昌,《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谢忠东 课程主讲负责人:谢忠东 任 参加讨 谢忠东、刘辉、高天一、潘澜澜、张文孝、丁晓非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64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认识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人、机、物等基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工厂设计的 基本原理,初步具备以系统物流分析和系统布置设计为核心的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 1. 对工厂内工业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的分析有比较全面、概括的了解。 2. 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以系统物流分析和系统布 置设计为核心的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授课为主。考核方式为:写一篇物流方面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同时应先修完“机 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主要内容:物流、企业物流等概念;企业物流的系统化规划设计方法、内容和流程;物流系统规 划设计理论的发展概况。 重点:物流、企业物流概念,企业物流系统规划流程。难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流程。 主要内容:集装单元化器具、物料搬运设备、储存设施与设备和运输设备。 重点:物流、储存和运输设备的分类和相应特点。难点:仓储定位系统方式。 主要内容:企业物流网络规划;厂址选择概述;厂址选择的工作步骤;厂址的环境影响评价;厂 址选择的数学规划方法。 165 重点:企业物流网络规划方法,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及数学规划方法。 难点:厂址选择的数学规划方法(重心法和运输问题解法)。 主要内容: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基本要素分析;物流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 用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重点: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完整理论体系。难点: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工作程序。 主要内容: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搬运系统分析方法;搬运系统发现与设计;系统布置设计 与搬运系统分析的结合(SLP+SHA)。 重点:物料搬运活性理论、要素及条件,物料搬运系统合理化原则,SHA的分析程序和图例符号。难点:企业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基本工作程序与具体工作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规划模型的建立;计算机辅助设施规划方法;AS/RS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布置技术 的研究。 重点:设备布局模型和设施规划算法。难点:设施规划算法。 主要内容: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厂房平面设计;管理服务设施设计与布置;仓库设计规范; 厂内道路设计与布置;管线综合布置;厂区排雨水设施布置;厂区绿化布置。 重点:设施规划总平面图例,物流设施规划规范,工厂总平面布置基本原则。 难点:物流系统整体各部分的布置设计。 主要内容:物流――距离图分析;单项指标比较评价;综合指标比较评价。 重点: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方案评价方法。难点:物流――距离图。 主要内容:系统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可行性研究概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和难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参考格式。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物流概念 1 1 2 第二章 企业物流设施与设备 3 3 3 第三章 企业物流网络规划与厂址选择 4 4 4 第四章 系统布置设计 8 8 5 第五章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4 4 6 第六章 计算机辅助物流系统规划技术 3 3 7 第七章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规范 7 7 8 第八章 方案评价与选择 1 1 9 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 1 1 合计 32 32 166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程国全等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1)《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林立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物流运作案例》,洪水坤、陈梅君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刁柏青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现代物流运营管理》,江超群、董威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潘澜澜 课程主讲负责人:潘澜澜 任 参加讨 潘澜澜、刘辉、高天一、张文孝、潘颖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67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 机器及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及休闲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 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 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要求,以实现“以人为本”的人 性化设计思想。从而提高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达到改变人民生活方式的目的。 1.理解作业能力的生理基础、作业物理环境和人机系统的生理、心理特征等知识中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上述知识中的基本分析方法。 3.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出合理可行的方 案,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 4.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必须通过认真的实验,以培养实践技能,从而加深对本课程基础知 识的理解。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等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基本概述;研究内容、方法;学科体系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内容:体力劳动时的能耗;体力劳动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劳动能力等级划分 主要内容:作业能力动态分析;作业疲劳及其测定;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168 主要内容:微气候 ;环境照明;环境噪声;色彩调节;空气污柒。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基本思想;作业空间设计;显示器设计原则;控制器设计原则。 主要内容:系统分析评价概述;连接分析法;操作顺序图法;人机系统评价。 主要内容:不注意与事故关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实验内容:a.微气候测量;b.照明测定;c.噪声测定;d.振动测定;e.粉尘测定。 实验内容:a.肺活量测定;b.脑电波测定;c.肌肉张力检查;d.闪光融合值测定。 实验内容:a.主任务分析;b.辅助任务测量;c.生理指标测试;d.主观评定。 实验内容:a.注意广度测试;b.选择反应时测试;c.颜色视觉敏感性测试;d.夜视能力测试。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 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4 4 2 第二章 劳动过程对人体的影响 5 2 7 3 第三章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5 4 9 4 第四章 作业环境及其改善 4 2 6 5 第五章 人机系统设计 6 6 6 第六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6 6 7 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事故 2 2 合计 32 8 40 《人因工程学》,郭伏,杨学涵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工效学》,王恒毅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丁晓非 课程主讲负责人:高天一 任 参加讨 潘澜澜、刘辉、高天一、张文孝、丁晓非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69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 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生产与运作系统组成及影响因素、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方法及其发展过程与规 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有关概念、工作内容和常用方法,了解国内外企业生产与运 作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其职能与企业市场营销、理财以及其它职能之间的关 系,从总体上把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 3.能够结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实际,运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初步掌握生产运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生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制定方法和项目管 理中的网络计划技术,学会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中ERP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管理学基础等基本知识。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了解其分类及各类型特征。 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阐述企业战略及其制定的过程,探讨生产运作战略的内 容。 介绍预测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 170 现代企业研究与开发组织、产品开发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生产流程的种类和特点。重点讨论并行 工程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等内容。 本章讨论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的重要性,分析选址需考虑的因素,提出选址的一般步骤,阐述选 址的评价方法。 主要以加工—装配式企业布置为例,讨论有关的设施布置方法。 讨论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工作设计的内容。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常识。 介绍计划的层次,指标体系,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处理不同库存问题的模型与方法。 主要介绍MRP的原理和系统结构。 重点介绍流水作业排序和单件作业排序。 本章主要讨论服务业运作的特点、随机服务系统和人员班次。 讨论物资和物资管理的基本概念、物资消耗定额,物资采购等。 讨论项目管理的目标和项目管理的内容,重点阐述项目的计划管理和网络计划的方法。 讨论设备管理及其意义,介绍可靠性概念及可靠性理论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讨论质量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等,重点介绍统计质量控制的常用 方法。 讨论准时生产的条件,介绍精细生产的基本内容。 本章介绍最优生产技术、敏捷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3种先进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有关的概念。 下面的两个上机实验任选其一。 171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内容提要 1 网络计划的计算机程序编制 8 根据给定的网络图编程。 2 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机程序编制 8 根据产品的结构及给出的相关资料,编 制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物料需求计划。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基本概念 2 2 2 生产运作战略 2 2 3 需求预测 1 1 4 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选择 4 4 5 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 2 2 6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3 3 7 工作设计和工作测量 2 2 8 年度生产计划 2 2 9 独立需求库存控制 1 1 10 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 3 8 11 11 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2 2 12 服务业的作业计划 1 1 13 物资管理 1 1 14 项目计划管理 1 1 15 维护管理与可靠性 1 1 16 全面质量管理 2 2 17 准时生产制 1 1 18 其它先进生产方式 1 1 合计 32 8 40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生产计划与控制》,李怀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Analysis》,Steven Nahmia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李静 课程主讲负责人:高天一 任 参加讨 潘澜澜、刘辉、高天一、李静、张文孝、潘颖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72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有关的 锅炉压力容器的法规性标准和文件,满足将来的工作需要。 1.使学生了解蒸汽锅炉及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锅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规则。 2.使学生了解GB150、JB4708、JB4709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本课程应在学生修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之后进行。 主要讲述与锅炉压力容器有关的标准。例如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规程的有关 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等方面的知识有所 了解,并了解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要求。 主要讲述蒸汽锅炉及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钢制压力容器 主要讲述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等要求和相关法规。 主要内容: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及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 重点是焊接工艺评定过程和注意事项。 主要讲述压力容器分类标准;使用注意事项;制造维修过程中焊接一般要求。 173 主要讲述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的锅炉与受压容器,并与前述的锅炉与压力容器标准做比 较,重点是区分他们不同的适用范围。 (二) 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小计 1 第一章 相关标准简介 2 2 2 第二章 蒸汽锅炉及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 2 3 第三章 GB150 8 8 4 第四章 JB4708、JB4709 6 6 5 第五章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 6 6 第六章 船规中的锅炉与受压容器 8 8 合计 32 32 《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自编。 (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GB150钢制压力容器》。 (4)《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5)《JB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 (6)《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7)《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李静 课程主讲负责人:李静 任 参加讨 张文孝、李静、于功志、杨勇、孙鹏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74 该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主要零件的结构、加工工艺、拆装工艺,并获得必要的制造工艺 知识,从而在以后产品开发设计中能够认真地考虑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方法的要求,为学生以后在生 产和科研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 使学生认知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过程。 2. 使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因素。 3.使学生了解工件、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了解典型加工方法。 5.使学生学会编制机械加工、安装工艺规程。 6.使学生学会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本课程是专业课,它的先修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内燃机构造与 拆装实习”和“内燃机原理与设计”等。并为后续的有关专业课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了解内燃机的生产和工艺过程,掌握工件尺寸、形状的获得方法和加工经济精度。 掌握基准的概念,工件的装夹方法,专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和分类,典型机床夹具,夹具的设计方 法和步骤等。 重点是基准的概念,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175 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表面加工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加工质 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拉削和镗削、磨削、光整加工、齿面的加工、表面强化工艺和电加工。 了解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方法及机械加工工序设 计方法。 重点是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重点掌握内燃机典型零件如曲轴、活塞、连杆、机体、气缸套、气缸盖等的制造工艺。 课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第一章 内燃机工艺过程概述 4 4 2 第二章 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6 6 3 第三章 机械加工质量 6 6 4 第四章 内燃机零件的一些典型加工方法 6 6 5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及结构工艺性 8 8 6 第六章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10 10 合计 40 40 《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王宝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程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杜兴涛 课程主讲负责人:杜兴涛 任 参加讨 杜兴涛、张文孝、于功志、于靖博、周家章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76 该课程是一门讲授怎样正确使用内燃机和怎样维修内燃机的专业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 本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内燃机。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 使学生在了解内燃机的技术规格、性能、结构、调整和使用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内燃 机。 2. 使学生了解内燃机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使学生了解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电站和农业机械等对配套内燃机的要求。 4.使学生学会内燃机维修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5.使学生了解水冷、风冷内燃机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课程是专业课,它的先修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内燃机构造与 拆装实习”和“内燃机原理与设计”等。 主要讲述内燃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主要讲述内燃机如何使用,尤其是开车和停车的注意事项。 主要讲述风冷内燃机的特点、性能、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主要讲述内燃机的故障种类、故障排除方法。 177 主要讲述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电站和农业机械对内燃机匹配的特殊要求。 主要讲述内燃机的维护保养和维修方法。 课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第一章 内燃机的技术性能 2 2 2 第二章 内燃机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2 2 3 第三章 风冷内燃机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2 2 4 第四章 内燃机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2 12 第五章 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电站和农业机械对内燃机匹5 4 4 配的特殊要求 6 第六章 内燃机的维修 10 10 合计 40 40 《内燃机使用与维修》,自编。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杜兴涛 课程主讲负责人:杜兴涛 任 参加讨 杜兴涛、张文孝、于功志、于靖博、周家章等。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78 《轮机建造工艺》是一门介绍有关船舶动力装置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安装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 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下较为牢靠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建立起规范的观 念,熟悉和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制造和安装工艺及调试过程,为以后从事船舶动力装置的生产、科研 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起规范的观念。 2.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 3.熟悉及掌握尺寸链的原理及应用。 4.掌握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加工质量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5.掌握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6.掌握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7.了解机械装配工艺过程。 8.掌握动力装置的装配过程及轴系校中的工艺过程。 本课程是专业课,它的先修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金 工实习、内燃机原理与设计、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并与“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船舶辅 机”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在有关内容上相互间有一定交叉渗透。 本课程是为本专业新开设的课程。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明确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179 掌握尺寸链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重点是尺寸链的应用,难点是尺寸链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表面加工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明确经济精 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含义,熟悉达到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熟悉外圆表面、内孔及平面的加工方法,了解特型表面加工、冷压加工与特种加工的方法;明 确零件结构工艺性的重要性。 了解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方法及机械加工工序设 计方法。 重点是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和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了解装配的概念、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及装配工作的组织形式;掌握装配工艺过程的制定方 法。 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装配过程,掌握船舶轴系安装校中的工艺。 课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第一章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概述 2 2 2 第二章 尺寸链 9 9 3 第三章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机械加工质量 5 5 4 第四章 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4 4 5 第五章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4 4 6 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2 2 7 第七章 船舶动力装置的装配及船舶轴系校中工艺 6 6 合计 32 32 《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程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责 教学大纲撰写人:周家章 课程主讲负责人:周家章 任 张文孝、周家章、于功志、孙鹏、杨勇等。 参加讨 表 论人员 院长(系主任)签字: 日期:2006年6月 180
本文档为【《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