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举报
开通vip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作者简介:辣笔小球,现为某大型投资集团合伙人。南京大学法学硕士,曾为《经济观察报》调查记者,以记者之名,行“侦探”之实。著有长篇推理小说《潜伏在资本市场》、《欲望之门》,译有经济学著作《工作、消费、新穷人》等,目前正在攒写《猫与鸦:日本推理文学史》,即将杀青。】 公元234年,五丈原将星陨落,“六出祁山”成为诸葛亮最后的绝唱。此后,蜀汉政权再也没有大规模北伐的战事,直到公元253年,姜维才重启北伐。距诸葛亮逝世,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 这20年间,除了镇北大将军王平坐镇汉...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作者简介:辣笔小球,现为某大型投资集团合伙人。南京大学法学硕士,曾为《经济观察报》调查记者,以记者之名,行“侦探”之实。著有长篇推理小说《潜伏在资本市场》、《欲望之门》,译有经济学著作《工作、消费、新穷人》等,目前正在攒写《猫与鸦:日本推理文学史》,即将杀青。】 公元234年,五丈原将星陨落,“六出祁山”成为诸葛亮最后的绝唱。此后,蜀汉政权再也没有大规模北伐的战事,直到公元253年,姜维才重启北伐。距诸葛亮逝世,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 这20年间,除了镇北大将军王平坐镇汉中,迎击来犯的曹爽、夏侯玄,以及蒋琬坐镇汉中,筹划出汉水东征上庸,以及姜维曾几次率领“小分队”出击雍州,发动了一些边境骚扰战外。后诸葛亮时代的整整20年,蜀汉都没有再向魏国发动过大规模战役。 这20年,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几乎被完全“删节”,给读者印象是: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大志,继续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悲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诸葛亮死时,姜维年方32岁,正值壮年,而到姜维终于可以领军北伐时,他已是一位52岁的老将了。这2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修生养息了整整20年的蜀汉政权,又再度由姜维领衔向魏国发动了北伐战争?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对于姜维独当一面,正式走向历史舞台的记载是这样的:“十六年春,(费)祎卒。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这里的“十六年”,即蜀汉延熙十六年,亦即公元253年。关键的信息是,费祎死了。费祎春天才死,姜维便于夏天出兵。 那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重臣费祎,又是怎么死的呢?据《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也就是说,费祎死于刺杀。正是因为费祎的遇刺,姜维的出兵才扫平了最终的障碍。 在后诸葛亮时代的前20年里,费祎作为鸽派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一直不主张对曹魏用兵,魏国的降将哪怕是心念故国,又有什么必要刺杀鸽派的费祎呢? 费祎遇刺与姜维北伐的一前一后,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新的谜团。费祎遇刺,既得利益者并不是曹魏政权,而是蜀汉政权中的鹰派。蜀汉鹰派的领袖是谁?姜维首当其冲。谁是刺杀费祎的幕后黑手,我们有理由把头号嫌疑人锁定姜维。 但即便把姜维锁定为刺杀费祎的头号嫌疑人,把姜维送上“历史法庭”,姜维亦会被无罪释放,因为证据不足。姜维虽然有铲除费祎的动机,但细究之下,依然是疑点重重,尤其说不通的地方。仅就蜀汉内部的鹰鸽之争来看,这是一个死结,但若将历史推理的视野放宽,把吴国鹰派诸葛恪以及费祎遇刺之前的吴国政坛惊变,作为变量“借”过来,费祎血案的背后的故事就变得惊心动魄起来了。 登场的演员除了姜维、诸葛恪之外,或许还有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以及南疆战神张嶷和蜀汉政坛的新贵陈祗,当然,刘禅的戏份也会很足。 01.蒋琬“东征” 诸葛亮死后,姜维掌握兵权前,蜀汉政权自后主刘禅以外的二把手先后是蒋琬和费祎。为了更好的梳理后诸葛亮时代的前20年,我们有必要把蒋琬、费祎、姜维这三位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顶梁柱的活动脉络理清楚。以表列之。 年份 蒋琬 费祎 姜维 大事记 234年/建兴十二年 为尚书令、统领国事 为后军师 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 诸葛亮陨于武丈原、蜀军退军 235年/建兴十三年 进位大将军 为尚书令   吴壹升车骑将军,督汉中 236年/建兴十四年         237年/建兴十五年         238年/延熙元年 出屯汉中   随蒋琬住汉中   239年/延熙二年 进位大司马     魏帝曹叡逝世 240年/延熙三年         241年/延熙四年   尚书令,至汉中,与蒋琬咨论事计     242年/延熙五年     监军,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243年/延熙六年 自汉中还,住涪县 由尚书令升大将军,录尚书事 升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 邓芝迁车骑将军;董允接替费祎为尚书令 244年/延熙七年   闰月,督诸军赴救兴势;九月,还成都。   魏国曹爽、夏侯玄伐蜀,蜀镇北大将军王平在兴势拒敌 245年/延熙八年   至汉中,行围守     246年/延熙九年 卒 还成都   刘禅自摄国事;尚书令董允卒 247年/延熙十年     升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出陇西,与郭淮等战于洮西;迎凉州胡王入蜀;讨汶山夷   248年/延熙十一年   出屯汉中     249年/延熙十二年     出攻雍州,不克而还 魏右将军夏侯霸投蜀 250年/延熙十三年     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251年/延熙十四年   夏,还成都;东,北驻汉寿   蜀尚书令吕乂卒,陈祗接任 252年/延熙十五年   开府 出西平,获魏中郎将郭循 吴帝孙权去世 253年/延熙十六年   遇刺身亡 率众围南安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后诸葛亮时代的第一位掌权者是蒋琬。诸葛亮“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嘱琬。’”由此可见,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做得相当不错,在丞相逝世后,蜀汉政局得以平稳过渡。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是这么勾勒蒋琬升迁轨迹的,“(诸葛)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从上表可以看出,蒋琬和费祎都先后任职尚书令,费祎和姜维亦曾共录尚书事,所以,先有必要把“尚书令”和“录尚书事”说清楚。 尚书令是一种官名,始置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西汉时沿置,官职并不大。西汉成帝时,随着朝廷的政务趋于繁琐,尚书的权力开始日益庞大,开始实行分曹治事,尚书令开始成为对君主负责一切政令的首脑,但因为并没有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依然不高。东汉章帝时期,“录尚书事”开始成为一种官名,录尚书事代表掌握最高民政实权。诸葛亮亦曾以丞相之名“录尚书事”。一言以蔽之,谁官至录尚书事,谁就等于民政大权在握,而尚书令则是通往录尚书事的必由之路。 诸葛亮死后的四五年内,蜀汉和曹魏之间并无战事,甚至魏吴之间亦无大规模战事。三国时代,因诸葛亮的陨落,和平了有四五年光阴。短暂的和平之后,蜀汉政权再度开始蠢蠢欲动。 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是“延熙”,熙是“振兴”的意思,结合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建兴”来看,延熙是意思应该是希望国运继续兴旺。这一年是公元238年,当年正月,曹魏方面,司马懿带领大军兵伐辽东,意在一举剿灭公孙渊势力。在蜀汉政权看来,魏军主力北上,是一个重启伐魏的大好时机。更何况,此时魏明帝曹叡病危的消息应该也传到了蜀境。 继承刘备和诸葛亮遗志伐魏的时机终于到了!据《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叡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曹)叡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这道诏书的意思是说:时代变了,辽东三郡因为不满曹魏政权的暴政,已经宣布独立,辽东的燕王公孙渊更是被蜀汉政权视为了陈胜吴广之类的人物。在蜀汉政权看来,伐魏的时机到了,蜀汉可以和东吴一起,东西夹击。在这样的时局背景下,大将军蒋琬入驻蜀汉北门户汉中,做好伐魏准备。次年,蒋琬由大将军升职为大司马。 蒋琬为大司马时,姜维是蒋琬的司马,相当于参谋。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伐魏之志,但并没有“萧规曹随”,而是打算重新开辟一条伐魏路线。在蒋琬看来,诸葛亮出秦川,路途艰险,“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不是由汉中北伐,而是由汉中东征。根据蒋琬的战略部署,如果蜀汉水军沿着汉水、沔水东下,攻克上庸,那么,在东南方即可与吴国夹击魏国的荆州北部,如果继续东北进军,亦可进逼宛洛,这样就绕开了诸葛亮的战略目标雍州和凉州。不过,因为蒋琬旧病复发的原因,这一伐魏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被耽搁了,只沦为纸上谈兵。 蒋琬这一“破天荒”的伐魏构思,如果得到吴国的支持,由吴军从江陵出兵北伐襄阳,的确可以形成掎角之势。但蜀汉政权内部对蒋琬的“大胆”有所顾虑,“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这一来自成都的讨论,基本就给蒋琬的战略定了性,认为蒋琬的伐魏战略如果胜了还好,如果失败,退路会很麻烦,“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喻指就是开导的意思。费祎和姜维不同,姜维是自蒋琬屯兵汉中跟随时就跟了过来的,可以说亦是蒋琬战略的讨论者之一,尚书令费祎是被刘禅从成都派来的。 三国志的史书,对蒋琬、费祎、姜维之间的军事战略讨论并没有记载,但最终的结果是:蒋琬放弃了东征。 在屯兵汉中的第六个年头,蒋琬向朝廷上书表示了自己在汉中屯兵六年却寸功未立的遗憾,认为虽然魏国强盛,但只要蜀汉和孙吴能够并力,即使不能灭魏,也可以打下魏国的一些城池。但遗憾的是,吴国在这六年间的伐魏亦以失败告终。所以,在与费祎等商量后,蒋琬放弃了东征计划,决定还是沿用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攻打凉州。 值得一提的是,尽量蒋琬屯兵汉中时期,蜀汉并无大规模伐魏的战役,但姜维曾多次率领偏军西入,对魏进行了一些骚扰战。蒋琬修正了自己的战略,表荐姜维为凉州刺史,让其西进凉州,如果姜维西征顺利,蒋琬的大军就作为后续力量支援姜维。同时,蒋琬看中了战略要地涪县,这里水路交通发达,可以灵活面对各种战局。 所以,蒋琬从汉中往涪县。三年后的延熙九年,蒋琬病故于涪县。 纵观后诸葛亮时代的蒋琬掌兵,虽有伐魏之志,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并未与魏国发生真正的大规模交战。蒋琬掌权的时代,对于蜀汉政权而言,是和平的10余年。蒋琬的接班人费祎,则比蒋琬更加保守,是不折不扣的鸽派领袖。 在蒋琬时代,姜维和费祎有无矛盾呢?从史书的记载中,看不出来。但上表显示,姜维在延熙五年,便都偏军从汉中还往涪县,比蒋琬至此早了一年。这是一个细节,其中的转折点,就是费祎。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延熙)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咨论事计,岁尽还。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往涪。” 也就是说,费祎抵达汉中后,蒋琬才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东征战略。先让姜维还屯涪县,自己后一年才到。而在此之前,费祎已经回成都复命去了。费祎在蒋琬东征战略的破产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里埋下伏笔不谈,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再重新点出。 02.费祎遇刺 延熙六年,费祎从尚书令升为大将军。这个大将军不好当,还没上任多久,魏国就发动了伐蜀战争,魏国的大将军曹爽和征西将军夏侯玄进兵汉中。 姜维、蒋琬先后离开汉中后,汉中的守将是镇北大将军王平,王平在兴势据敌。大将军费祎从成都,蒋琬等屯住涪县的大军为后续挺近,但费祎还未到汉中时,曹爽就战败撤军了。 费祎和蒋琬不同的是,尽管蒋琬并未真正意义上伐魏,但尚有战略蓝图,费祎则没有。在费祎掌管最高兵权的时代,只有姜维对魏的小规模骚扰战,详见上表,不复赘言。 必须注意的是,裴松之在补注《三国志》时,在陈寿写到蒋琬之死时,补充了一则来自《魏略》的史料:“琬卒,(刘)禅乃自摄国事。” 蒋琬死于延熙九年,蒋琬死后,蜀汉政权的二把手自然是官职仅次于大司马的大将军费祎。但第二年,刘禅就提拔姜维为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卫将军是个什么官呢?简单地说,在东汉-三国时代,大将军依然是最大的将军,往下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往下就是卫将军了,刘备时代,蜀汉的马超和张飞分列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 蒋琬死后,大将军是费祎,骠骑将军一度是胡济,车骑将军是邓芝(邓芝逝后,夏侯霸接任),再往下就是卫将军姜维了。不过,大将军的职位在三公之上,而卫将军在三公之下——尽管经过刘禅的提拔,姜维已经和费祎共录尚书事了。 姜维伐魏,继承了修订版的蒋琬伐魏蓝图,但均“不克而还”,陈寿将矛头指向了费祎。据《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费祎为鸽派,姜维为鹰派的格局就已跃然纸上。官大一级压死人,姜维要打,费祎也不拦着,但总是不让姜维打得尽兴,首先在兵力上就不让姜维痛快。 从赴汉中劝阻蒋琬东征开始,费祎就一直以鸽派的面目出现于蜀汉政坛。费祎阻止蒋琬东征,裁制姜维西征也有自己的理由。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其所著的《汉晋春秋》中收录了费祎的理由。费祎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很谦虚,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诸葛亮,只能等待新的“能者”出现。费祎在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诸葛亮时,用了“吾等”一词,意思就是说姜维和他一样,都不如诸葛亮,所以目前不能伐魏,只能等。 哪怕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费祎也不认为姜维能竞诸葛亮之志。姜维两次西征受掣肘,蜀汉政权的两位实力派人物的矛盾终于白热化! 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费祎。在蜀汉政权的鸽派代表费祎遇刺后,鹰派领袖姜维才开始真正登上了属于他的历史舞台,蜀汉政权对曹魏的连年北伐在沉寂了20年后终于再一次拉开了序幕。 郭循是谁? 03.真假郭循 关于费祎遇刺,在《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中的记载非常简略:“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侯。”《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的记载则是:“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于汉寿。” 关于费祎遇刺在《三国志·蜀书》中还有一段,出自《张嶷传》,“嶷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待信新附太过,嶷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后祎果为魏降人郭脩所害。” 《费祎传》和《后主传》写的是郭循,《张嶷传》写的是“郭脩”,在《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写得依然是“郭脩”。“循”和“脩”,在汉隶属中字形相近,但《三国志》为陈寿所著,即使是字形相近,在描述同样的事件时,陈寿理论上应该不会把同一个人的名字写错,我们有理由怀疑,郭循和郭脩是同一个人,“降”后改了名字,在魏时叫郭脩,在蜀汉时,叫郭循。故此,在下文中,除了引文外,我们统一使用郭循这个名字。 在《三国志·魏书》中,曹芳朝廷还特意为郭循下了一道诏书。“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砺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脩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道经汉寿,请会众宾,脩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尔后,对郭循进行了追封。 另据《魏氏春秋》,“(郭)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 结合上述史料,我们可以还原一下郭循的轨迹。郭循活跃在魏国凉州西平一带,有些名望,官职是中郎。然后姜维的偏军骚扰了西平,在并战斗中擒住了郭循。为了安抚降将,刘禅让郭循的官职做了直达电梯,从中郎将摇身一变,成为左将军。 将军的官职大小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当时蜀汉政坛,费祎是大将军,夏侯霸是车骑将军,姜维是卫将军,郭循以“新降将”的身份成为左将军,可见刘禅对其的重视程度。 姜维、夏侯霸和郭循都是魏国降将,但有本质的不同,姜维早在20多岁时就归降蜀汉,后诸葛亮时代的20年,都为蜀汉政权效力,是一步步爬上来的,属于蜀汉政权自己培养的人才;夏侯霸是名将夏侯渊之子,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因担心受到迫害故而亡命蜀汉,而且夏侯霸和刘禅多多少少有些亲戚关系,其堂妹是张飞之妻,所生的两个女儿先后被刘禅立为皇后,所以邓芝死后,夏侯霸接过了车骑将军的职位;至于郭循,尽管有些名望,但并不是家世显赫,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左将军,更多的是蜀汉政权的一种态度。 与姜维在同一时期降于蜀汉的天水旧臣,还有梁绪和尹赏。在魏国天水太守马遵的麾下,姜维是中郎,梁绪是功曹,尹赏是主簿。后来,姜维在蜀汉平步青云,梁绪和尹赏混得也不差,前者生前官至大鸿胪,后者生前官至执金吾。这也是蜀汉政权对魏降人的一种态度。 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将军费祎设宴,郭循也列席了,并在宴会中,趁着费祎“欢饮沈醉”,将其刺杀。魏国在当年八月的诏书追封显示,郭循在刺杀费祎后,自己也没能逃走,否则便不会有“故中郎”之说。 作案需要有动机,郭循是否有刺杀费祎的动机呢?按理说,如果郭循有意杀身成仁,便不该归降,其子嗣依然留在魏国。从魏国的诏书可知,郭循刺杀费祎的消息传来后,魏帝 “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 郭循投诚蜀汉,不一定导致其亲属在魏被屠戮,刘备伐吴战败后,黄权投魏,刘备也没有为难黄权的后人。夏侯霸亡蜀后,其后人也仅仅是被迁徙至边境,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态度。 就郭循而言,即使“身在汉营心在魏”,也没有必要与费祎同归于尽,刺杀费祎对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刺杀蜀汉二把手,而且是在公众场合刺杀,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刺杀费祎的后果,郭循自己是知道的。刺杀不等于暗杀。 鸽派领袖费祎采用的国策,是防御性的国策,费祎主政期间,蜀汉并无大规模向魏用兵的意图,即使是鹰派的姜维请战,费祎也处处掣肘。刺杀费祎后,既得利益者只会是与费祎“共录尚书事”的姜维,这一点郭循不可能不知道。如果郭循是个“爱国者”,就不应该刺杀费祎,从而把鹰派姜维推上前台。 所以说,郭循刺杀费祎的动机并不充分。何况郭循当时的身份已经是左将军,在蜀汉政坛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只要有机会,理应能爬得更高,这相比在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魏国仕官,要少奋斗好几十年。郭循何苦要做一个像聂政一样的刺客呢? 所以说,最有动机刺杀费祎的,就是姜维,只要费祎死了,姜维用兵就可以不再受限。果然,费祎尸骨未寒,姜维就发动了诸葛亮死后20年,蜀汉对魏的最大规模用兵。 一个必须要解开的秘密是,郭循是哪一年归顺蜀汉的?《三国志》并无年份记载,但《资治通鉴》有,据《资治通鉴·嘉平四年》,“汉姜维寇西平,获中郎将郭循。”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亦即蜀汉的延熙十五年。 这一年,大将军费祎被允许开府治事。次一年,费祎遇刺。郭循是姜维带回来的人!更有意思的是,延熙十五年姜维入寇西平,在《后主传》和《姜维传》中均无记载,在费祎掌权的时代,姜维的边境骚扰战,只记载了两次,参见上表,一次是延熙十二年,一次是延熙十三年。 如果真正的郭循早已身死,而刺杀费祎的“郭循”是姜维的死士呢?说得通!据《傅子》:“(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阴养死士”四个字说明,姜维手下是养了一批为其卖命的人的。在西平的骚扰战中,姜维擒获了郭循,如果想把真假郭循掉包,姜维有能力做得到。 早在延熙十二年、十三年的两次小规模伐魏时,姜维就吃够了费祎的苦头,只有除掉费祎,姜维的出兵才扫平障碍。 所以说,我们并不认为真正的魏降人郭循有刺杀费祎的动机,动机姜维才有。同时,姜维有能力安排这一场刺杀血案,只要用手下的死士冒充郭循至蜀为官即可。 04.刘禅立场 虽然说姜维是第一嫌疑人,有充足的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但真正的元凶就一定是姜维吗?还有一些疑点需要扫清。 第一,郭循的刺杀目标究竟是谁,如果想死得轰轰烈烈,留名青史,刺杀刘禅,肯定比刺杀费祎更壮烈,更“恐怖主义”。第二,是作为蜀汉政坛的二把手,费祎之死,对于魏蜀吴三国而言,都是一件重大的国际新闻,蜀汉之主刘禅对此案的态度如何?第三,姜维凭什么认为,费祎死后,刘禅就会让鹰派势力抬头?而不是换一个新的鸽派领袖,继续奉行费祎的防御性国策。 下面分而述之。 在魏国的史料中,郭循是有刺杀刘禅的计划的。据《魏氏春秋》,“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也。” 这段史料是说,郭循被俘后,一开始并不屈服,即使刘禅为了安抚人心,封他做了左将军,他也不为所动,还想着刺杀刘禅。只不过因为了刘禅戒备森严,每次想接近刘禅时,都被刘禅的侍卫喝退,所以退而求其次,刺杀了费祎。 关于这段史料的真伪,补注《三国志》的裴松之也提出了疑问,在他看来,做一个像聂政、介子一样的刺客,一定得有自己的道理,要么是为了报恩,要么是出于利益,虽然当时魏国和蜀汉是敌对国,但并没有灭国以至于家破人亡的深仇,同时郭循在魏国的食禄也不高,仅仅是个中郎将,在蜀汉却是左将军,犯不着。裴松之还认为刘禅是“凡下之主”,费祎是“中才之相”,刺杀了二人中的随便哪一个,都不影响魏和蜀汉的政治关系。刺杀刘禅和费祎,既没有利,也没有义。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郭循拎不清,脑袋短路,想刺杀刘禅,那么,在一次次地图谋不轨后,郭循的目的就应该已经暴露了。一定会被刘禅拿下审问,进而正法,怎么可能刺杀刘禅未遂后,还有机会刺杀费祎呢? 所以,我们认为,《魏氏春秋》的描述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溢美之词,毕竟魏国的诏书中已经给郭循案定了性,认为是大功一件。为了神化郭循的“义举”和“壮胆”,给郭循在蜀的活动增添了“政治正确”的属性。第二种可能则是这个消息是蜀汉自己放出来的,费祎死了就死了吧,总比皇帝被刺杀要好。 第二个问题是,费祎死了后,蜀汉政坛发生了什么?前文已述,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的记载中,仅有春正月费祎遇刺,紧接着就是姜维在夏四月伐兵的记载。并没有对费祎死后,鸽派和鹰派的论战的记载。 虽然诸葛亮死后,刘禅未再设丞相,蒋琬死后,未再设大司马,但作为开府的大将军,费祎之死理应是头条新闻,但蜀汉政权看上去依然很平稳。鹰派的姜维策动了诸葛亮死后20年最大规模的北伐,此后连年北伐。 第三个问题是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来的,费祎死后,姜维并不是在第一时间接任了费祎的大将军之职,从卫将军到大将军,姜维又花了三年时间,直到费祎死后的第三年,即延熙十九年春,姜维才进位大将军。 对于鹰派人物姜维登上了历史舞台的巅峰,主导了一系列的北伐战争,蜀汉政坛内部的鸽派还是持有保留意见的,而且意见相当大。比如张翼、比如谯周、比如诸葛瞻和董厥。 据《三国志·蜀书·张翼传》,“(延熙)十八年,(张翼)与卫将军姜维还成都,维议复出军,唯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据《三国志·蜀书·谯周传》,“于是军旅数出,百姓凋萃,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孙盛的《异同记》也把后费祎时代的姜维政敌——诸葛瞻与董厥托出了水面。“瞻、厥等以(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 但是,任何廷论、上书,都阻挡不了姜维的北伐之志。从延熙十六年夏北伐开始,在往后的五年内,姜维没有一年不出兵。但姜维北伐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是军权政权一把抓,当时刘禅善幼,国事一切有赖于诸葛亮。但蒋琬死后,刘禅就已经开始自摄国事了。有人支持出征,有人反对出征,最终拍案的不可能是姜维,也不可能是张翼谯周诸葛瞻董厥们,而必须是刘禅。 从姜维连续五年用兵来看,刘禅是支持鹰派的,与鸽派的谯周站在对立面的是鹰派的陈祗。陈祗这个人有必要一提。陈祗是蜀汉故司徒许靖的外孙,被费祎提拔任用。延熙十四年,尚书令吕乂卒,陈祗接替吕乂成为尚书令,掌管蜀汉政务大权。 《三国志·蜀书》对陈祗的描述是:“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旨,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陈祗死时,“后主痛惜,发言流涕”。说明在后费祎时代,陈祗才是刘禅最宠爱的大臣,虽然官职仅仅是尚书令和镇军将军,但“权重于姜维”。姜维领兵在外,谯周表示反对,与之论战的是陈祗。 上述引用《张翼传》的文字时,“唯翼廷争”的“唯”很重要,这说明在殿堂之上,只有张翼反对出兵。这表明蜀汉群臣知道反对姜维出兵也无济于事。 这些史料糅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刘禅的立场是站在鹰派姜维这一方的。 再回到第二个问题,就不难解释了,刘禅不愿意过分追究、喧嚷费祎之死,是因为刘禅的态度对鹰派、鸽派的立场,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费祎死了,姜维可以尽情出兵。 所以,我们即使假设姜维是策划暗杀费祎的幕后黑手,这件事刘禅或许也是支持的,甚至有可能是在刘禅的安排下完成的。 回答完上述三个问题,新的问题就来了,刘禅有什么动机除掉费祎?费祎除了是大将军外,更是刘禅的亲家。费祎次子费恭,显名当世,取了刘禅的女儿,不过早卒;费祎的长女更是配了刘禅钦点的太子刘璿,为太子妃,一旦刘禅驾崩,蜀汉的第三代皇帝就是刘璿,费祎的女儿就是皇后,费祎就是国丈。更何况,早在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时,费祎就是刘禅的太子舍人。所以,刘禅有必要清理费祎吗?这是一个推理的盲点。 即使刘禅的国策由保守转为激进,由反战变为主战,只要自己执意坚持,费祎也必须转变立场。刘禅有什么理由让费祎非死不可呢? 刘禅不一定是拍案决定刺杀费祎的最终决策者,但逃不开对此事睁一只闭一只眼的态度。只有刘禅态度暧昧,才可以让费祎被刺案不了了之。刺客是郭循已经锁定,这桩刺杀朝廷命官的血案如果深究下去,就会回到姜维身上开始调查,比如,姜维是怎么把郭循擒获的,目击者是谁?等等。官司缠身的姜维又哪有分身在费祎死后短短三个月,就兴师北伐呢? 所以,要解开这个谜题,就必须弄清楚,刘禅的立场为什么转变为支持北伐? 刘禅登基时,年仅17岁,一切有赖于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但娃娃皇帝也终有长大的一天。魏帝曹芳,继位时尚幼,但其长大后,终于还是不愿让朝政把控在司马师手中;吴帝孙亮,继位时亦尚幼,但其长大后,亦不愿让朝政把控在孙綝手上。 刘禅亦如此,蜀汉姓刘,不姓诸葛。诸葛亮死时,刘禅已经27岁,早已成年。从诸葛亮死后蜀汉不再设丞相一职就可以看出,刘禅已经逐渐有了“夺权”的念头,所以蒋琬终其一身也只做了大司马,未及相位。蒋琬死后,刘禅开始自摄国事,那一年,刘禅39岁。二把手的官越做越“小”,第一个二把手是诸葛亮,他是丞相,第二个二把手是蒋琬,他是大司马,第三个二把手是费祎,他只是大将军。费祎死后三年,姜维成了大将军,但姜维的实权还不如费祎,在刘禅身边还有自己提拔的陈祗,也“权重于维”。 史书、《三国演义》以及口口相传中,刘禅因为“乐不思蜀”以及亲信宦官黄皓,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所以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但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却未必如此,皇帝身居内宫,很多事依赖于宦官,宠信于宦官,并不是衡量一个皇帝是英明还是昏庸的唯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亲信官宦,在历史上更不是刘禅开的先河。 刘禅谈不上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但坐稳帝位四十年,不被废掉,也是一种本事,至少,刘禅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从刘禅不断弱化“二把手”的权力来看,刘禅对权术之道是有自己理解的,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在“分权”方面,刘禅做得相当不错。延熙六年,因为大司马蒋琬的病情,费祎升职为大将军,同时录尚书事,费祎正式取代蒋琬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蒋琬这个大司马只剩下一个“虚职”。延熙九年,蒋琬死后,刘禅大力提拔了姜维,升职为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分了费祎的权。 “分权”的人事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随着刘禅年龄的增长,越发成熟,刘禅逐渐地开始实施了“一官二任”的新尝试。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后来接下了姜维升职大将军后留下的卫将军的位子,但刘禅没有让诸葛瞻独自录尚书事,而是让董厥与诸葛瞻“并平尚书事”。刘禅当政至蜀灭亡前,有名可考的车骑将军先后是吴壹、邓芝、夏侯霸,而夏侯霸之后,连车骑将军也被刘禅一分为二,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 这些历史的细节,都表明,刘禅自从亲自摄政以来,就不愿意再出现第二个诸葛亮,不愿意让任何一个官员独揽大权,蜀汉的天下是自己的,自己才是天子。谁想成为第二个诸葛亮,谁就是摸了刘禅的老虎屁股。 费祎摸了刘禅的老虎屁股吗?摸了!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中有一则易被忽视的信息,“(延熙)十四年夏,(费祎)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复往汉寿。”“望气”是一个风水术语,望气者通过风云的变化,做出凶吉的预测。费祎是延熙十一年出屯汉中的,三四年后回了成都,被风水先生“指点”了一番后就离开了成都,去了汉寿。 费祎作为蜀汉政坛的二把手,一不呆在前线,二不呆在首都,却去了汉寿。这是为什么?因为“都邑无宰相位”。这六个字非常关键,只有费祎问询了自己有没有宰相的“命”,才会被回答“无”,有问才有答!这说明费祎是有计划进阶为相的! 没有丞相的命就没有吧,费祎又为何要离开刘禅的身边,“往汉寿”而去呢?很显然,这是刘禅的旨意,刘禅不愿意让费祎继续待在身边,但也不愿意再让费祎回到汉中前线执掌兵权,就把费祎派往了汉寿。延熙十五年,刘禅允许费祎以大将军的身份开府治事。又一年,费祎在汉寿被郭循刺杀。 所以说,刘禅没有让费祎必死的理由,却有了不爽费祎的先兆。这样一来,费祎遇刺,对刘禅而言,就不再是一件揪心的事了。刘禅钦点的尚书令陈祗死时,“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但费祎遇刺时,刘禅有悲痛么?至少史书没有记载。 费祎遇刺这么重大的“国际头条新闻”,史书就“轻描淡写”了一下,这桩有关蜀汉政权对魏战略的重要转折,就像轻风翻书一般,翻篇了。 费祎有可能侵犯了刘禅的底线,这个问题找到了史料的支撑,但刘禅对魏国策的转变,又缘何而起呢?就算刘禅策划了刺杀费祎事件,或者刘禅巴不得有人除掉费祎,但如果刘禅不支持姜维伐魏,那大可以寻找一个费祎的接班人,寻找一个比费祎更听话的接班人,继续采取防御性国策便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刘禅立场的转变呢? 只从蜀汉政权内部来推理,我们很难得出结论,但把思考的舞台转向东方遥远的吴国,我们的线索就多了起来。 05.吴国鹰派 在把推理的舞台放在吴国前,我们有必要把费祎遇刺的时间轴及期间的吴蜀关系重新梳理一遍,并把吴国大将军诸葛恪的活动轨迹加进去。 年份 费祎 姜维 诸葛恪 吴蜀外交及其他 251年 蜀:延熙十四年 吴:太元元年 从汉中回成都,因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北往汉寿     孙权病重,蜀校尉樊建使吴;蜀尚书令吕乂卒,陈祗接任 252年 蜀:延熙十五年 吴:建兴元年 在汉寿开府治事 征西平不克,但擒获魏中郎郭循 十二月,东兴大捷 四月,孙权驾崩,孙亮继位,吴使至蜀告之 253年 蜀:延熙十六年 吴:建兴二年 元月,被魏降将郭循刺杀于汉寿岁首大会 夏,兴师大举伐魏 五月,发动大规模的合肥新城之战 春,诸葛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同举兵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下阕,“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的是孙权,但那是孙权年少时,自公元241年,孙权兵分四路伐魏战败后,至252年孙权驾崩,整整十年,吴国都与蜀国一般,未再发动大规模对魏作战。 陆逊死后,诸葛恪迁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替陆逊领荆州事。孙权病重时,将诸葛恪召回,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诸葛恪成为孙权的头号托孤大臣。孙权逝后,幼帝孙亮继位,拜诸葛恪为太傅。 魏国欺负孙权新逝,幼帝尚弱,便发动了侵吴战争,吴国众将在诸葛恪的指挥下,取得了东兴大捷,这一战,魏军“死者数万”。尝到甜头的诸葛恪开始筹划大规模伐魏,甚至可以说,心高气傲的诸葛恪在掌握实权后,就已经有了伐魏之志,哪怕没有被动防御的东兴大捷,诸葛恪伐魏的计划也不会改变。 对于魏国和吴国的国力对比,诸葛恪是清楚的,诸葛恪知道,只有蜀和吴联动,东西并举,才能让北伐有胜利的希望。公元241年,孙权四路伐魏战败,原因有很多,但蜀国的大将军蒋琬在汉中屯兵不动,也是原因之一,这其间的利害关系,并不是“新兵”的诸葛恪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但是,蜀国的实权在费祎手上,费祎比蒋琬更保守,是更典型的鸽派,如果费祎依然不出兵,诸葛恪伐魏的气势和战斗力就都会削弱一半。在外交上,诸葛恪必须做文章。 晋时的常璩在其《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中是这么记载延熙十五年的。“吴主孙权薨,子(孙)亮立,来赴,吊之如古义也。”这一年的蜀汉政坛,大将军费祎当国,卫将军姜维分任军政,尚书令吕乂分管民政,同年吕乂死了,新一任的尚书令是陈祗。 借着孙权驾崩的吴蜀外交往来,吴国方面接见蜀国使者的不可能是年仅10岁的娃娃皇帝孙亮,必然是二把手诸葛恪。在外交往来中,诸葛恪必然向蜀汉政权的高层阐明了吴国的伐魏之志。这一大志,和刘禅达成了一致意见。 孙亮继位时,年方10岁,这或许会让45岁的刘禅想起了自己刚刚登基时的光阴。吴国的政治班底发生了洗牌,对魏战争沉寂了10年,有鹰派领袖诸葛恪决定重新拉开序幕,那么,对魏战争沉寂了20年的蜀汉,是不是也该有所作为了呢?诸葛恪极有可能唤醒了刘禅血液中的豪情壮志,这笔“生意”,成交! 蜀延熙十六年,吴建兴二年的春天,诸葛恪筹划出兵,派出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希望姜维共同举兵,这才有了姜维的四月出兵。据《汉晋春秋》记载,李衡是这么对姜维说的:“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今敌政在私门,外内猜隔,兵挫于外,而民怨于内,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入其西,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对此,姜维“从之”。
本文档为【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9-05-18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