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

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

举报
开通vip

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 内容摘要:纵观近现代文坛,写乡土小说的作家不少,但很少有作家能将一地的风情文化和人性之美写得这般令人心驰神往。在一个不那么好的时代,一个大多数人不竭余力地批判和渴望改变的时代,沈从文以他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看似淡然地心态抒写湘西的壮美诗篇。这不仅是他对湘西情结的眷恋,更是在用一种沉静的笔调表达希冀,是一种沉默中的呐喊。 关键词:湘西风情;人性重造;文化认知;现实意义 一、诗意化的“田园牧歌” 在沈从文湘西系列的小说中,处处可见其对湘西风景,人情和文化的描写。例如《边城》中一段对酉水...

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
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 内容摘要:纵观近现代文坛,写乡土小说的作家不少,但很少有作家能将一地的风情文化和人性之美写得这般令人心驰神往。在一个不那么好的时代,一个大多数人不竭余力地批判和渴望改变的时代,沈从文以他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看似淡然地心态抒写湘西的壮美诗篇。这不仅是他对湘西情结的眷恋,更是在用一种沉静的笔调表达希冀,是一种沉默中的呐喊。 关键词:湘西风情;人性重造;文化认知;现实意义 一、诗意化的“田园牧歌” 在沈从文湘西系列的小说中,处处可见其对湘西风景,人情和文化的描写。例如《边城》中一段对酉水人家的描写:“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乍一看来,这不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吗?沈从文的小说中,除了对清新自然风景的描写,更多的是对湘西那里拥有“真,性,情”的人的描写。他形容翠翠是“长在自然里的小兽”。在他的湘西世界里,妓女是重情义的,即使她们的身体不再纯洁,但她们对于感情的那份勇敢和坚持,同样令人们尊重。从他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感情不是负心和背叛,而是勇敢甚至是奋不顾身。 看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想,是什么样子的经历和什么样的玲珑心,才能够塑造这般灵动的,飘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沈从文生在湖南凤凰,成长在浓郁的湘西文化之下,在他的记忆中,故乡中的溪水是清澈见底的,游鱼是宛若浮在空中的。那里的人是淳朴的,真挚的。但这种和谐只是他记忆里的一部分,美丽神秘的湘西世界,也是悲剧的衍生地。在他的记忆中,同样有辛亥革命时期地方起义时的惨厉和对平民的杀戮,有军队清乡对无辜百姓的野蛮掠夺。在动乱时代,他同样经历了凄苦的经历。但从他小说表层的描写上,我们却读不出那些残酷与不和谐。 因此,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世界是理想化、诗意化了的童话世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现实主义因素,却又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现实主义因素。①他所关心的是“大自然的精灵”,写景“不在乎清晰,而看重朦胧;不在乎实体,而看重灵魂”。他抽去现实性极强的因素,使所描绘的景物和社会生活“给人的不是一种坚实的存在感,而是虚无和空灵感,从而获取精神升华的特大快意”。②换而 言之,沈从文对湘西的描绘就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表现。他抽丝剥茧似的将不和谐因素淡化,给人一种理想中的美好,让人们在一种“未受近现代文明浸染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人性中”得到精神上的依靠和慰藉。 二、“人性重造”的命题 新文化运动后,一批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拯救民族的关键是先要拯救人们的心灵,要将人们从一种麻木、闭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而沈从文创作“湘西小说”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的尖锐的冲突,而沈从文是坚持从民族文化,苗族文化中去寻找斗争的资源。以这样的背景再看沈从文所描绘的理想化的湘西世界的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创造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沈从文希望人们能够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然烧的情感,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④这些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鲜明的印证。先拿我们熟知的《边城》为例,在《边城》这部小说中,我们通篇找不到一个令人憎恨的负面角色,里面的人物都是善良,淳朴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但随着情结的自然进行,我们看到的却是大佬下海出事死了,看到的是顺顺和二老对爷爷的芥蒂,看到的时爷爷在感觉自己大限将至而翠翠的婚事无望时的绝望,以及翠翠和二老两个相爱的人不断的揣度对对方的心思而又不断的错过。我们可以把这具有悲剧性的结局归结于我们不可控制的命运的力量。但我们也不忽视人物对于自己命运的不抗争的无知与怯懦。再如,《丈夫》中那位来看望在船上“做生意”的妻子的丈夫,“尽管妻子在前舱陪客,自己仍然很平和的”在梢舱睡觉。再如,萧萧看似美满却很具悲剧色彩的命运。尽管所叙说的爱情故事是炽热的,所刻画的人物是善良,淳朴的,语言是自然,飘逸的,但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内心却是不平静的,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人物性格中的那种闭塞和愚昧,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人生被一种潜在的力量束缚着,压抑着。我们在同情人物命运之时或多或少有一种“怒气不争”的愤慨。 综上所述,沈从文在描绘湘西风情时,除了他内心的湘西情结,更是在用一种深层次,委婉的表达来展现他对人性,对于人们生存状态的探索和希望。他用细腻的笔触将湘西勾画成世外桃源的模样,让人在憧憬之中有了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此同时,虽然他没有表现出像鲁迅,巴金等人那样磅礴的激情和歇斯底里的呐喊,却别具匠心地将他的“热情”,他的“悲痛”熔铸在小说的情结之间。用他特有的方式强调的人性的重造和心灵的救赎。 三、现实意义 我们阅读的最高目的,还是希望能够从别人的经历和从别人的思索之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沈从文与他的“湘西小说”在当今的时代中依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的时代早就不是沈从文小说中那种闭塞,愚昧的状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文化交融与冲撞在今天愈演愈烈,传统文化的弘扬,道德的滑坡,人性的缺失,在今日都成为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沈从文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以及他对国民人性重造的畅想,或许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沈从文创作“湘西小说”的时代也恰好是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存 在尖锐冲突的关卡。“沈从文以他的文化视野坚持从传统文化中需找平衡点。中国文化中注重自然与人和谐、重视人的道德情感和崇尚人际关系的真善美的特点恰好满足了沈从文对于美好社会构想的需求。”⑤因此,他笔下的世界总是如田园牧歌般和谐。我们之所以对他所描绘的世界心驰神往,源于我们生长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上,在心志之中有着传统文化的烙印,和认同感。因此,无论外来文化对于我们本土文化的冲撞有多么大,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根不能断。当我们在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生活时,不能将那份文化认知磨灭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我们所构想的那个共同富裕的社会而努力奋斗。如果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人们沉溺于现代化生活的便捷,而将我们的文化公共识不断淡化,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动力区构建一个和谐,共同富裕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坚守好传统文化的土壤。 另外,社会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未将人性重建的步伐跟上,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今日我们面临的“道德滑坡”“人性缺失”等问题。沈从文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提出了“人的重造”与“民族精神的重造”的命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问题也不断引起我们一轮游一轮的关注。但我们也不由地感慨,如何八九十年前就提出的问题到今日却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法。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认知力,但过多的依靠文学创作来呐喊的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要想问题有所改善关键还是有依靠我们的政府,依靠我们的教育。当我们看到社会上对于人性的争论时,我们一方面是应该庆幸这些问题能够得到重视,但重视不代表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我们不要一味地停留在问题地表面做无休止的争论,要能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当然,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更多像沈从文,鲁迅等这样的优秀的作家,能够在一些认知性的问题上对我们有所指导。 参考文献: ①《人性重造:从沈从文到韩少功》作者:王玉林周睿 ②《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作者:曹文轩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A]·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 ④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1卷[M] 花城出版社 ⑤《“蕴藏的热情”与“隐伏的悲痛”》孙荔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本文档为【沈从文——湘西风情与人性重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98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27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