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目 录 1 绪论 ........................................................................................................................... - 1 -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目 录 1 绪论 ........................................................................................................................... - 1 -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 - 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 -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 3 - 2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 - 4 - 2.1外商投资企业是主体,民营企业正在增加 ........................................................ - 4 - 2.2 进料加工是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主力军 ........................................................... - 4 - 2.3 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 ........................................................... - 4 - 2.4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 - 5 - 2.5 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比提高,梯度转移趋势逐渐显现 ................................ - 6 - 3 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 ................................................................................................ - 6 - 3.1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 .................................................................... - 6 - 3.2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出口创汇主要来源 ................................................................ - 6 - 3.3 加工贸易结构逐渐升级 ...................................................................................... - 6 - 3.4 加工贸易的非本土化 .......................................................................................... - 6 - 4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 7 - 4.1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下降 ....................................................................... - 7 - 4.2 加工贸易对税收的贡献有限............................................................................... - 7 - 4.3 加工贸易难以带来技术进步............................................................................... - 7 - 4.4 加工贸易集中的地区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 .................................................... - 8 - 4.5 外资型加工贸易的发展,挤占了国内企业发展的空间 .... 10 4.6 加工贸易难以培养产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 10 4.7 造成我国外资依存度过高,制约“由大变强”发展战略的实现 10 4.8 对国内相关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经济安全性造成冲击 .... 11 4.9 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 .................................................. 12 4.10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不断的被削弱 ...................... 12 4.11加工贸易的“出口导向”性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 12 5 我国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 ............................................................................. - 8 - 5.1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 - 8 - 5.2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 - 8 - 5.3 实行加工贸易的再出口 ...................................................................................... - 8 - 5.4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 14 5.5 加快对技术工人的培养 ...................................................... 14 5.6 为我国进入高科技领域提供充分的准备 ........................... 14 5.7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 8 - 5.8 主动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15 5.9 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16 5.10 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能,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 ...... 16 5.11 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 ............................... 16 5.12 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 17 5.13 通过各种手段,积极的减少和消除贸易摩擦 .................. 17 5.14 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 .................. 18 6 结论 ......................................................................................................................... - 9 - 结束语 ........................................................................................................................ - 10 - 后记 ............................................................................................................................ - 11 - 参考文献..................................................................................................................... - 12 - 1 绪 论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在过去地30多年中,我国政府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实际,制定了 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体系。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 深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食品、纺织品等少数简 单品种发展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电子、化工、机械等深加工产品,从事加工贸易的地区 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逐渐扩大到内陆省份,业务往来从港澳地区发展到日本、欧盟、 北美等地区。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31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8.6%,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为510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了 53%,是我国对外贸易构成方式的半壁江山,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加工贸易的迅 速崛起,大大丰富了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贸易规模,目前 己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得如火如茶, 1992-2006年的十几年里,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992年的91.52亿元增长到了2006 年的2296.58亿元,(截至2006年11月份)尤其从2006年开始加工贸易增幅较大,从2002 年的630.57亿元发展为2006年的4296.58亿元,增长了1666多亿元。但是就全国各省份 而言加工贸易增额幅度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滞后,并且在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也存在不少 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发展加工贸易进行深入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加工贸易的理论渊源很多,但对其直接产生且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 论。该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两国通过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即节约社会劳 动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原理,外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利润最大化,广泛开展了在海外 加工生产的经营模式,以发挥当地的劳动力优势或资源优势。1983年,经济学家马库森 (Markuson)在经济学家蒙代尔生产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替代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改变 了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两国技术相同的假设,发现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可以发挥国际贸 易进口国和出口国各自的比较优势。根据马库森的理论,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产业,对他国进行加工贸易投资。此外,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也认为,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扩散,在经过国内研发、生产、使用和 该新产品出口这四个阶段后,技术发达国家为扩大市场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必然会经历 将生产向海外转移的阶段。这些转移,有相当比重的一部分就是加工贸易的性质。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史蒂格利茨博士认为中国的经济应该具有均衡发展的战略,而加工贸易应 该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日本学者小岛清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 型: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市场导向型投资、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其中,生产要素导 向型投资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具体来说是指因国家之间比较优 - 1 - 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这体现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的活动 中。但因为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 具体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提出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 克鲁格曼等人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由于产品差异性的存在,各国的财力、人力、 资源、技术等的差距,使得他们在产品生产上有所取舍,主要着眼于某些差异产品的专 业化生产。20世纪以来,为了降低成本,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往往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在不同国家生产,国际分工的形式从垂直型到水平型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战后,亚洲等 一些国家纷纷走上了政治独立、经济发展的道路,发展民族经济成为了他们的强烈愿望,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分工。所谓垂直型的国际 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所谓的水平型分工其实质就是指将统一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 或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然后统一组装制成成品,各国可以充分利 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合作。目前,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己占主导 地位,并直接成为加工贸易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从性质而言,加工 贸易具有产业内贸易和国际水平分工的特性。由于技术的发展,产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精 细,发达国家和地区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需要通过国际分工来进行,在某种产品中,如 汽车、机械等安装外国生产的零部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加工贸易的产生。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跨国公司根据其经营战略和各地区生产要素的区位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分别组织生产所需的零部件,然后集中装配,使一个产品成为 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同生产的产品,或者组织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专业化生产分工,互相 供应零部件,如美国生产的波音747飞机就是在8个国家(包括中国)的1600个大型企 业和1.5万个中小企业的协作中生产出来的。因此,加工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分工 合作加深的必然结果,具有较多的水平分工的性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就国内研究而言,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江小涓、冯雷等专家和原外经贸部及海 关总署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主要是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丰 富的原材料以及一些基础较好、门类较齐全的工业部门,在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成为一 些发达国家转移部分加工工业的主要选择地之一。此外,中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便捷的 交通条件、沿海广裹的侨乡等地理优势,中国各级政府为扩大开放、加快改革给加工贸易 从业企业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政策优势,中国广阔的市场优势、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 人才优势也是这些比较优势的来源。因此,加工贸易在中国出现并得以蓬勃发展不是偶然 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它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为中国经济的扩 张提供了潜在的空间,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发展途径。 兰州商学院卢生康教授在研究加工贸易发展情况时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特 点。他认为,中国加工贸易总量比重大,增长速度快,成为中国外贸中占主体地位的贸易 - 2 - 方式。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每年增长率都在35%以上,既高 于同期对外贸易的增长率,也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5%,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成为中国外贸中 占主体地位的贸易方式。到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6048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2%,其中出口341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9.2%,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8%。同时加工贸易主体发生变化,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 到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已经达到85.5%。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加工贸易中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宁波大学杨篙利教授认为加工贸易促进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他认为,增值系数是衡量 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质量指标,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增值系数的提高表现为加工贸易在质量上的扩张。浙江省的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均大于1,并且从20 世纪90年代初的1点多提高到了近2点的水平,表明浙江加工贸易出口额大于加工贸易进 口额,即加工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增值系数整体上的上升趋势,说明浙江省加工贸易的顺 差额逐渐增大,出口创汇力增强。 200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在《加工贸易中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与政策研究》 一书中指出加工贸易发展中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结为一体的 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它改变了长期产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中以生产为中心的思维定势, 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中介,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追求产品附加值的开放型经营 思想。在加工贸易中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差异经济,增强 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总体思路 本文首先对加工贸易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借鉴并分析了有关加工贸 易的理论,包括技术差距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产业集聚理 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其次,运用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加工 贸易理论,阐述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 进而具体提出各省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各省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劣 势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各省加工贸易的几项对策,旨在研究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 主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 介绍了具有代表性质的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的状况和简要历程,从而说明中国的扑片 问题。 (二)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 通过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进行思考,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不足之处。 - 3 - (三)采用定性分析的办法 结合加工贸易理论对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现存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运用可以得到的 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结果(二手资料)对加工贸易进行实证分析。 (四)结合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提出抓住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形势的机遇,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以发展各省加工贸 易的对策。 2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已产生了质的飞跃,其内容 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实上,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且提高了我国工业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增强了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促进了我国的出口,并对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2.1外商投资企业是主体,民营企业正在增加 加工贸易始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加工装配活动,早期主要是以国内企业为主。虽然 很多从事来料加工的国内企业实质上是由外商投资机器设备并进行生产管理的,但这些企 业都挂靠在拥有外贸权的外贸公司下,由外贸公司负责其进出口手续。上世纪80年代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不高,1990年才达到28.8%。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来华投资逐渐进入高潮,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迅速攀升,1994年即超过一半,达到56.1%。到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已经达到 73.3%。直到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一直都是稳定的。由以下两表可以看出, 我国出口商品的企业性质主要是外资企业,但是我国国内的民营企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同 时,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来华从事加工贸易的主要是港商,90年代初期和中期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而9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400家已经在我国进行了投资。 2.2 进料加工是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主力军 我国加工贸易早期是以来料加工为主,1980年我国来料加工进出口额为13.3亿美元,占当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9.8%。1989年进料加工出口额首次超过来料加工出口额, 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53.1%。此后,进料加工贸易在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上 升,2006年达到79.62%。这意味着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综合发展阶段,形成 一种投资式的,而非单纯契约式的加工贸易。 2.3 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 我国早期的加工贸易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 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982.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占全部机电产品出口 - 4 - 的74.3%。加工贸易出口中计算机、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使加工贸易 出口产品档次大大提高,而且使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大大改善。2006年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1701.1亿美元,增长45.4%,占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为70.3%,比上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占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为74.8%,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990亿美元,增长63.3%,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0.9%,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9.7%,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2.4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我国加工贸易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和福建,这5个沿海省市加工贸易共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80%以上,其中广东的加工贸易占全国的1/2。据海关2005年统计显示,广东省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2.5%,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达371.5亿美元,增速高达48.3%。上海、山东、福建、天津、辽宁5个省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也都在100亿美元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内增值率和国内采购率的不断 提高,加工贸易逐渐改变了以往“大进大出”的格局,在形成跨区域采购网络的同时,沿 海地区产生了一些产业特征明显的产业聚集带。加工贸易产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 产业为支柱、区域集聚为支撑的产业群在我国十分普遍,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 集群发展迅速。在这些省份,很多相关联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地区,形成专业化集群产 业。如在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广东 省电子信息产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突出,这与珠江东岸的信息产业集群的发 展(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等市的几十个镇,规模都在3000亿元以上),以及珠江西岸的电气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山、南海、江门、珠海、广州等市的十几个镇,规模1300亿元)是密切相关的。珠三角地区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26%。2004年,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043.86亿元,电气机械产业产值3327.69亿元,机电产品出口500多亿美元(占全国45%),其重要原因是集群经济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传 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了产业配套能力。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杭嘉湖地区、宁波、温 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以个别市、县、镇或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 所形成纺织企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 点: 一、围绕一个专业化市场形成集群区域 是集群区域都是围绕一个专业化市场形成,可以充分接纳产业集群区生产的大量产品, 充分提供各种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 二、产业资本集中化 是以某一类产品为主的产业资本在这一区域较快地集中,以及劳动力、原材料、专业 服务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活动,并实现生产资料与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组合,降低经常性 开支成本。 三、政策化 - 5 - 是当地政府(县、镇、村)为鼓励这种集群,提供土地(一般设工业园区)、工商管理、引导服务等支持政策,促进了集聚区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2.5 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比提高,梯度转移趋势逐渐显现 2007年上半年,东部沿海省市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97.3%。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比为2.7%,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改变了中西部加工贸 易比重5年保持2.2%不变的格局。山西、陕西、江西等省份加工贸易出口增幅达到68%-250%。 3 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 3.1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年我国进出口额达 11547.9亿美元,出口5933.7亿美元,进口561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5.7%、35.4%和36.0%。其中,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497.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7.6%,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279.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己经超过了55%。另据统计,2005年占我国出口总额 55.9%的机电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75%左右,1102亿美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中,加工贸易占到60%左右。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的主导力量。 3.2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出口创汇主要来源 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2836.4亿美元,进口2682.3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3.9%和32.3%,虽然出口有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出口小于进口,产生了45.9亿美元的逆差,继2006,我国一般贸易己经连续两年出现逆差。而加工贸易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 大量的顺差。 3.3贸易结构逐渐升级 加工贸易主要可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对我国而言,来料加工是一种风险较小而 盈利也较小的加工贸易方式。进料加工则是一种风险较大而盈利也较大的加工贸易方式。 相对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加工贸易方式。其产业特点、技术档次及分工 的层次都有明显的提升。2006年进料加工占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分别达76%和77.5%。并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4个和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达一875.1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1.6%,首次超过一般贸易。2007年我国进料加工出口额继续保持着对一般贸易的 优势,同比增长为38.4%,高于来料加工同期增长的26.4%,这说明我国加工贸易正由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产品的附加值在提升,加工贸易的结构正在升级。 3.4 加工贸易的非本土化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到了90年代后则转变为以进料加工 为主。同时也经历着由本土化向非本土化的转变国。所谓非本土化就是指加工贸易的主体 由我国企业转变为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1999-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总 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5.5%、47.9%、50.0%、52.2%和54.8%。2003年我国进口和出口总额分 - 6 - 别为4127.6亿和4382.3亿美元。而外商在华企业进口和出口额分别达到了 2319.14亿和2403.37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总加工贸易80%。外商投资企业、国企和其他企业在进料加工出口的比重分别为90.2%、6.6%、3.2%,增速分别达到43.5%、16%和53.8%。外商投资企业、国企和其他企业在进料加工进口的比重分别为93.4%、4.1%、2.4%,增速分别为41.9%、9.2%、64.4%。可见,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而且这种 趋势日益加剧,即非本土化现象十分严重。 4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引进外资从“三来一补”起步。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 16.6亿美元,仅占外贸进出口额的44%。到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为4864.8亿美元,进口额为2740.3亿美元,加工贸易总额达到了6905.1亿美元,是1980年的418倍,占2005年外贸进出口额的49%。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工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起 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4.1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下降 按照一般的规律,加工贸易的发展能直接产生较高的就业率但是,根据目前观测的数 据,加工贸易所产生的就业近年却呈下降的趋势。199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外资企业可以吸收8323人就业,到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其就业人数则下降到5820人,下降了43%左右。 4.2 加工贸易对税收的贡献有限 出口退税是我国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措施。从出口退税中的结构分析,出口退增 值税占我国全年税收约9%。而这种出口退增值税的70%,是由加工贸易企业所产生的。在 广东,出口退增值税占全国的60%左右。加工贸易就占了80%。加工贸易在我国创造了较大比重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并没有提供多少税收。就所得税估算,外资和外国企业的所 得税不到4%。 4.3 加工贸易难以带来技术进步 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达到45.09%,但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很 少的。重引进、轻吸收和国内购买,这是加工贸易型产业的主要特点。1995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引进费用占90%,吸收消化费用为3%。2006年消化费用虽有上升,但是比重仍 然偏低根据国际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技术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当 人均 GNP达到300-2000美元时,研发费用占 GNP的比重达1%-2%时,技术应用则处于改进技术阶段。我国现在人均GNP已超过1000美元,快接近2000美元了,技术水平应是改进和创新阶段。但是,目前我国的技术却还处于引进阶段和仿制阶段,在加工贸易特别是 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控着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 品的研发大多留在境外,中方还只是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这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 7 - 是很不利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加工贸易的升级和提高加工贸易型企业技术水。 、、、、、、、、、、、、、、、、、、、、、、、、、、、、、、、、、、、、、、、、、、、、、、、、、、、、、、、、、、、、、、、、、、、、、、、、、、、、、、 、、、、、、、、、、、、、、、、、、、、、、、、、、、、、、、、、、、、、、、、、、、、、、、、、、、、、、、、、、、、、、、、、、、、、、、、、、、、、、 、、、、、、、、、、、、、、、、、、、、、、、、、、、、、、、、、、、、、、、、、、、、、、、、、、、、、、、、、、、、 5 我国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 5.1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当前,一般制造业已成为全球供给普遍过剩、边际收益严重递减的成熟技术行业,发 达经济的优势已转型升级到虚拟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我国不是新技术的策源 地,而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接受地不是全球加工制造的控制和运营中心,而是中低端技术和 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供应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低生产成本优势,在全球占有明显有 利的地位,“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因此,通过新形式的加工贸易来提升我 国的加工制造能力,为世界大跨国公司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管理 的配套体系,是加快我国企业“干中学”过程,积累全球化大生产经验的捷径。我国要充 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实现产业升级。从发展前景看,全球化不 仅可以带来使中国加工制造能力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机遇,而且能够创造把加工贸易升 级为综合优势的机会。 5.2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指导目录,鼓励内资 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逐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调整加工贸易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突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同时,加 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形成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齐头并进的发 展格局。切实提高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 易档次,高起点、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引进高新技术加工贸易项目,逐步引导加工贸易向特定区域集中, 力争将上述区域建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鼓励将其原有的劳动密集型、技 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中西部加工贸易发展。 、、、、、、、、、、、、、、、、、、、、、、、、、、、、、、、、、、、、、、、、、、、、、、、、、、、、、、、、、、、、、、、、、、、、、、、、、、 、、、、、、、、、、、、、、、、、、、、、、 5.7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 8 - 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二、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鼓励东部地区发展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 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的政策落差,对不同地区 采取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 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 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止类禁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 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政府在给予政策优惠之外,可 给予高技术行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上的优惠,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为企业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 、、、、、、、、、、、、、、、、、、、、、、、、、、、、、、、、、、、、、、、、、、、、、、、、、、、、、、、、、、、、、、、、、、、、、、、、、、、、、、 、、、、、、、、、、、、、、、、、、、、、、、、、、、、、、、、、、、、、、、、、、、、、、、、、、、、、、、、、、、、、、、、、、、、、、、、、、、、、、 、、、、、、、 6 结论 30多年来,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 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上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同时,我国加工 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清醒的认识。事物在运动中前进,矛盾 在解决过程中化为动力,认清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加快推进加工 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使之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 9 - 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流通的扩大和跨国 公司的兴起,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加工贸易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发 展,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 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还存 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研究分析并加以解决,需要时刻关注加工贸易的发展动 态,用科学的方法冷静应对在加工贸易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促 使我国的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地发展。 - 10 - 后记 四年艰苦而充实的自考求学之路,的确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十分重要而难忘的历 程。这四年的学习和思索实践,无论对我系统的学习和积累经济理论知识,还是用所 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及今后的工作,乃至在更深层次上感悟人生和社会等,都是弥足 珍贵,大有裨益的。在我的学业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宇, 感谢他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匡谬正误,以至于我的论文能比较顺利的完成。 同时,在我四年的求学生涯中,我要感谢一直关心和爱护我的老师们,感谢他们 的教诲,帮助和支持,有了你们才会有我了今天的进步,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班主任, 廖晓惠,感谢她对工作的认真和对我们的负责,以及四年一来对我一直的鼓励和关怀, 谢谢! - 11 - 参考文献 [1]隆国强.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06,9:7-8 [2]宋志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J].国际贸易,2005,8:12-14 [3]廖涵.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36 [4]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2 [5]李薇.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企业活力-跨国经营.2008,1:13-14 [6]张平,黄家骅.我国加工贸易的动态效应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6,3:4-5 [7]朱艳华.浅谈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15-16 [8]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北京,中国海关杂志出版社,2007,152:6-7 [9]马春辉.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放导报》.2007,132:9-14 [10]徐一帆.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7:12-13 总共要有至少十五篇参考文献 - 12 -
本文档为【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