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举报
开通vip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2010年第05期 (总第196期) 世纪桥 SEJiQiao No.05,2010 (GeneralNo.196)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王利民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君主是否应该享乐?君主应该怎样享乐?孟子提出"与民同乐",荀子倡导"先 治国而后逐乐",不同主张 反映了二者对于享乐活动伦理价值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君主享乐;与民同乐;先治国而后逐乐 一 ,孟子的"与民同乐" 关于君主享乐,孟子的观点主要见于以下一些叙...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2010年第05期 (总第196期) 世纪桥 SEJiQiao No.05,2010 (GeneralNo.196) 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王利民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君主是否应该享乐?君主应该怎样享乐?孟子提出"与民同乐",荀子倡导"先 治国而后逐乐",不同主张 反映了二者对于享乐活动伦理价值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君主享乐;与民同乐;先治国而后逐乐 一 ,孟子的"与民同乐" 关于君主享乐,孟子的观点主要见于以下一些叙述: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日:"贤者 亦乐此乎?"孟子对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 乐也.……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日:'时 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 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 庄暴见孟子,日:"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 对也."日:"好乐何如?"孟子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 庶几乎?"他日见于王……"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 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签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日: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 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 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日:'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 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 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签之音,举欣 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 矣."(《孟子?梁惠王下》) 对于君主是否应该享乐,孟子没有明确提出加以讨 论,但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孟子对君主爱好享乐的事实 是默认的,他承认"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文王之囿方 七十里"(《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所探讨的关键问题 是:君主应该怎样享乐?是一个人独享还是与天下百姓共 享?对于这一点,孟子的态度非常鲜明,君主应该"与民同 乐",这种与民同乐,不是形式上的与老百姓一起进行娱乐 活动,而是在把国家治理好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番和乐融融的景象,这时候,君主进行 各种娱乐活动(鼓乐,田猎),老百姓由此感到的是国泰民 安,君王健康,从而"欣欣然有喜色". 在孟子看来,能做到与民同乐,就是王道仁政,"今王 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君主之所以能做到与民同乐,是因 为其"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所谓"不忍人之 心",是人人都有的"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眼见小孩要掉到井里去时由然而生 的同情之心,见牛将要被宰杀而"不忍其觳觫"的怜惜之 心.君王只要把这种不忍见牛被宰的同情之心扩充到老 百姓身上,"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使"居者有积仓,行 者有裹粮","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使"内无怨女,外无 旷夫"(《孟子?梁惠王下》)这样,"推恩足以保四海",就 是"保民而王"的仁政. 二,苟子的"先治国而后逐乐" 苟子对君主享乐的论述,在《苟子?王霸》篇中最为 详尽: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今君人者,急逐乐而缓治国,岂不过甚矣哉!……故百乐 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 国者,非知乐者也.故明君者,必将先治其国,然后百乐得 其中.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 必至于身死国亡然后止也,岂不衷哉!将以为乐,乃得忧 患:将以为安,乃得危焉;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岂不哀 哉!於乎!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放治国有道,人主 有职.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史官 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夫是之谓至约,乐 莫大焉. 荀子认为,君主只要行使好自己的职责,把国家治理 好,则享乐的物质基础富足,自然会乐在其中.而如果没 有治理好国家就先追求享乐,则国家危乱忧患无法为君主 的享乐提供保障.在这里,苟子主要强调的君主的职责, 并没有分析君主的具体享乐行为.对于君主是否应该享 乐,苟子的答案暗含在他的论述中,国家治理好了,可以为 享乐提供物质基础.苟子力主君王应该追求享乐,"为人 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 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 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绸琢刻镂,黼黻文章, 以塞其目,必将刍稻梁,五味芬芳以塞其日……故儒术诚 收稿日期:2009—12—21 作者简介:王利民(1976一),女,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 士,研究方向:中国儒家哲学. ? 58? 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苟子?富 国》).苟子认为,君主的享乐,是与他的身份,地位,职责 相一致的,正是通过给予不同地位,不同才能的人不同的 报酬和享乐生活,从而使整个社会差等有序,赏行罚威,从 而使贤者进,不肖者退.所以,君主的享乐是完全必要的. 苟子不仅从礼的角度论证君主享乐的合理性,而且, 对君主享乐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的社会功能作了 详细的论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 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 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听其雅,颂之声,而志 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 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苟子? 乐论》)通过共同欣赏音乐,能起到敦风化俗的道德教化功 能,为什么欣赏音乐具有这样的作用呢?苟子认为,音乐 本身就是先王为了把人的感性欲望导向礼义而制定出来 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 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 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 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 以辨而不偬,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 心,使乎邪汗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苟子?乐论》)音乐源于人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如果不 加以引导就会陷于悖乱,因而,先王创作了各种音乐来引 导人的情感,使之表现符合礼义的要求,能够感动人的善 心,不致流于邪恶下流放肆.因此,音乐欣赏不再是满足 感性欲求的纯粹娱乐活动,而是即具娱乐功能又具教化功 能的社会活动. 三,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君主享乐这一事 实,孟子和苟子都持认可的态度,孟子认为,只要"与民同 乐"就是好的君王,好的政治,苟子更认为君主享乐是表现 君主地位,作用,威望,使君主能进行有效统治的手段,在 这一点上他们都与墨子的"非乐"不同,墨子认为,各种娱 乐活动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侈靡,音乐的盛行会妨碍男耕 女织,贵族们鸣钟伐鼓,不能解决"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而是"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 (《墨子?非乐上》),所以,要取消一切包括音乐欣赏在内 的娱乐活动.道家的态度也与孟,苟有区别,老子说:"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公人行妨."(《老子?十二章》)老子认 为,各种娱乐都会扰乱人的情性,所以圣人生活简单,只求 填饱肚子,不求官能享受,宁取质朴宁静,不求奢侈浮华, 圣人不需要娱乐. 尽管对君主享乐都持认可态度,但孟子和苟子的君主 享乐观仍然有着内在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二人对于 享乐,也即娱乐活动的伦理价值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孟子 看来,"乐"本身并不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仅仅只是 娱乐而已,"对孟子来说,"乐"现象在价值上是中立的,关 键是如何恰当地消费它"…',因此,当齐宣王不好意 思地说,他爱好的只是"世俗之乐"时,孟子并没有将之视 为洪水猛兽而加以批判,而是将之与"先王之乐"说成同 类,在他看来,娱乐没有所谓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因此,君 主享乐这一事实本身并不具有道德教化,引导人心等社会 功能. 而在苟子那里,君主享乐是政治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娱乐本身就具有伦理价值,"绸琢刻镂,黼黻文章", "钟鼓管磬,琴瑟竽笙","宫室台榭"可以起到"辨贵贱", "辨吉凶","合欢定合","养德,辨轻重"的作用,而音乐则 可以起到"善民心","感人心","移风易俗"的作用(《苟子 ? 乐论》).但是,音乐也有"雅,颂之声"和"淫声","邪 音"的区别,"雅,颂之声"能导引人情归顺礼义,"淫声", "邪音"则放纵人的情欲漫流,从而沦于鄙贱,因此,苟子强 调的是"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 孟子和苟子之所以对娱乐活动的伦理价值有不同的 看法,根源在于他们二人的人性论的不同.孟子是性善论 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 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人人生来都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不管圣人还是普 通人都是一样的,"圣人与我同类者",在感官享受方面,人 人有共同的嗜好,在义理道德方面,人人也都有共同的基 准,"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 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 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并不认为人们共同嗜好的感 官享乐就是恶的,反而,只要是大家"所同然"的,就是人之 善性的体现,因此,满足感官享受的娱乐活动本身并不表 现出肯定或否定的伦理价值. 而苟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 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 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人生来就有好利, 好声色等各种恶性,如果任由其发展,不加规范引导,则社 会会充斥着争夺淫乱,残贼凶暴,因此,"圣王以人之性恶, 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 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苟子?性恶》)圣人制礼作乐,是 为了规范人的行为,引导人的情感,使之合于道的要求,所 以,人的行为只有在礼义的导引下,才是善的,同样,人的 娱乐活动,合乎礼义的,就是善的,不合乎礼义的,就是恶 的,苟子根据礼的差等原则,为君主和各级官吏都指定了 相应的娱乐级别,君主的享乐活动,只要是合乎礼的规范 的,就是善的,必要的,而一些民众,任由情感泛滥,进行一 些不合礼义的娱乐活动,则是恶的.君主要想治理好国 家,就应该在礼的规范下,充分享受自己的娱乐生活,由此 威慑下官与百姓.苟子的这一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为后 世那些骄奢淫逸的暴君提供了理论依据"._2j( 总之,相比于孟子,苟子的君主享乐观强调了君主的 权势,这说明处于战国后期的苟子,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 需要,更多地从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依靠君 主的权势来建构社会秩序,而非像孟子那样固守道德理 想主义的立场,要求君主从自己的良心出发开出和谐的 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韩德民.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M].济南:齐鲁书 社,2001. [2]马积高.苟学源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杜红艳] ? 59?
本文档为【孟子与荀子的君主享乐观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