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1010污水收集和处理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_

20111010污水收集和处理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_

举报
开通vip

20111010污水收集和处理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_文件和资料修改记录 修订内容 修订页数 修订日期 批准                 制 定 杨虹 审 核   批 准               QMS39.01.01专业的审核作业规范 目录 章节号 标题 页码 1 目的   2 产品范围与专业代码   3 引用文件   4 定义   5 业务流程   6 关键过程、产品特性及控制手段   7 审核要点与审核方法   8 法规与技...

20111010污水收集和处理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_
文件和资料修改记录 修订内容 修订页数 修订日期 批准                 制 定 杨虹 审 核   批 准               QMS39.01.01专业的审核作业规范 目录 章节号 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页码 1 目的   2 产品范围与专业代码   3 引用文件   4 定义   5 业务流程   6 关键过程、产品特性及控制手段   7 审核要点与审核方法   8 法规与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要求的检查方法   9 适用的法律法规、产品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及惯例的清单         污水收集和处理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保证在审核污水收集和处理生产行业的有关组织中,审核的充分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产品范围与专业代码 对应的专业代码为39.01.01; 主要顾客:城市管理局、城市居民 主要产品类别: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经过处理后的水。其他污水处理参照此执行。 3、 引用文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CJJ 60—2007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4、 定义 4.1污水处理 英文名称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定义1: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采取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处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措施。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环境水利(二级学科);水污染防治(水利)(三级学科)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4.2 城镇污水(municipal wastewater) 指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4.3 城镇污水处理厂(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 4.4 一级强化处理(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在常规一级处理(重力沉降)基础上,增加化学混凝处理、机械过滤或不完全生物处理等,以提高一级处理效果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4.5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4.6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5、 生产流程 5.1污水收集和处理生产流程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 6、 关键过程、产品特性及控制手段 6.1污水收集和处理生产流程 序号 关键过程 产品特性 控制手段 1 格栅 去除污水中直径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粉碎型格栅应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拦截型格栅,应及时清除栅条(鼓)、格栅出渣口及机架上悬挂的杂物,汛期应加强巡视,增加清污次数。 应及时处理或处置栅渣。 污水通过格栅的前后水位差宜小于0.3米 2 进水泵房 将污水由泵站输送至厂区进行处理,应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和工艺运行情况调节水泵开启台数。 1、巡视检查;水泵在运行中,必须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应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总和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5℃。 应检查水泵填料压盖处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 水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声或振动。 2、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更换损坏部件,提高设备完好率。泵房的集水池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并检修搅拌装置。 应定期检修集水池水位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 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堵塞物。 集水池的水位应控制在最高和最低水位范围内。 3 沉砂池 进行泥水分离 各类沉砂池均应根据池组的设置与水量变化情况,调节进水闸阀的开启度,宜保持沉砂池污水按设计流速运行。 应根据沉砂池类别、污水中含砂量及含砂量变化情况,设定排砂时间和排砂时间间隔。 曝气沉砂池的空气量应根据水量的变化进行调节。 应对沉砂量进行记录统计,每季度宜对沉砂颗粒进行粒径和有机物含量分析。 各类沉砂池正常运行参数应符合规定。 沉砂颗粒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35%。 4 初沉池 当进水浓度符合设计进水指标时,出水BOD5、CODcr、SS的去除率应分别大于25%、30%和40%。 应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变化,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配水均匀。 应定期观察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根据污泥沉降性能、污泥界面高度、污泥量等确定排泥的频率和时间。 辐流式初沉池的刮泥机宜连续运行。 应经常观察、定期调整出水堰口,保持出水均匀。 应经常检查浮渣斗和排渣管道的排渣情况,初沉池排出的浮渣应及时处理或处置。 应根据运行情况定期对斜板(管)沉淀池的斜板(管)和池体进行冲刷。 采用污泥泵排泥时,污泥泵的运行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 初沉池宜每年排空一次,清理配水渠、管道和池体底部积泥并检修刮泥机及水下部件等。 辐流式初沉池刮泥机待修或长期停机时,应将池内污泥放空。 初沉池正常运行参数应符合规定。 5 生物反应池 曝气生物滤池(BIOFOR)的正常运行参数为:BOD5容积负荷3.5-5.0kgBOD5/m3滤料.d,反冲洗周期14-40h,反冲洗水量5-12%。 生物膜法正常工艺运行参数应符合规定。 根据设计能力及进水水量,按生物反应池池组设置情况及运行方式,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配水均匀;对于分点进水的曝气池,应合理分配进水量。 应通过剩余污泥排放量对污泥负荷、泥龄或污泥浓度进行调整。 应对溶解氧进行控制。好氧池溶解氧浓度宜为2-4mg/l;厌氧池溶解氧浓度宜小于0.2mg/l;缺氧池溶解氧浓度宜小于0.5mg/l。 应使生物反应池内的污水营养物质平衡。 运行管理人员应每天掌握生物反应池的pH、DO、MLSS、MLVSS、SV、SVI、水温等工艺控制指标,并通过微生物镜检检测生物池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活性污泥颜色、状态、气味及上清液透明度等,及时调整运行工况。 发现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导致出水水质不正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当生物反应池水温较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应根据出水水质及不同运行工况的变化,对不同工艺流程生物反应池的回流比进行调整与控制。 生物池中出现泡沫时,要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操作人员应经常排放曝气系统空气管路中的存水,并及时关闭放水阀。 应及时清除生物反应池上的浮渣、附着物。 经常观察生物反应池曝气装置和水下推动(搅拌)器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SBR工艺,应合理调整和控制运行周期,并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滗水器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对虹吸式滗水器还应做漏气检查。 应按设计要求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周期反冲洗并控制气、水反冲洗强度。 应定期对金属材质的空气管、挡墙或丝网进行检查,发现腐蚀或磨损,及时处理。 较长时间不用的橡胶材质曝气器,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太阳曝晒造成老化。 生物反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溢到走道上时,应及时清理并注意防滑。 生物反应池正常运行参数应符合规定。 6 二沉池 沉降 应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变化,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配水均匀。 二沉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生物反应池的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二沉池污泥界面高度确定。 应经常观察、定期调整出水堰口,保持出水均匀。 应经常检查刮吸泥机以及排泥闸阀,保证吸泥管、排泥管路畅通,并保证各池均衡运行。 对设有积泥槽的刮吸泥机,应定期清除槽内污物。 二沉池宜每年排空一次,进行池底清理以及刮吸泥机水下部件的检查、维护。 当二沉池出水出现浮泥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二沉池长期停用时,应将池内积泥排空,并对刮吸泥机采取防变形措施。 刮吸泥机在运行时,不得多人同时上机。 二沉池正常运行参数应符合规定。 7 消毒 杀死污水中细菌病毒 采用加氯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氯量应根据水质、水量和水温等具体情况确定。 2 应定期清洗二氧化氯原料罐出口闸阀中的过滤网。 3 应定期检测、维护漏氯检测仪,及时清洗探头。 4 漏氯吸收装置宜半年清洗一次。 5 应定期检查漏氯吸收装置与漏氯检测仪的有效联动功能,并定期启动手动装置,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6 加氯时应按各种加氯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停泵前应关闭出氯总闸阀。 7 加氯间的排风系统,在加氯机工作前应通风5-10分钟,并经常检查漏氯报警装置和漏氯自动吸收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8 应制定泄漏紧急处理预案和程序。 9 二氧化氯的原料氯酸钠和盐酸应分开单独存放,严禁明火。 10 开、关氯瓶闸阀时,应使用专用扳手,用力均匀,严禁锤击,同时进行检漏。 11 氯瓶不得光照,其运行管理应符合液氯瓶阀标准(GB13439-1992)的规定。 12 加氯消毒时,正常运行参数应符合规定: 紫外线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论是否具备自动清洗机构,都必须根据污水水质和现场污水实际处理情况定期对玻璃套管进行人工清洗。 2消毒水渠无水或水量达不到设备运行水位时严禁开启设备。 3 应定期更换紫外灯、玻璃套管、玻璃套管清洗圈及光强传感器。 4应定期清除溢流堰前的渠内淤泥。 5 应满足溢流堰前有效水位,确保紫外灯管的淹没深度。 6在紫外线消毒工艺系统上工作或参观的人员必须配带防护眼镜,并穿有遮盖所有皮肤的外套。 7 设备灯源模块和控制柜必须严格接地,严禁触电事故。 8人工清洗玻璃套管时,应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9 紫外线消毒工艺的透射率应大于 30 %。 臭氧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臭氧发生器的开启和关闭应滞后于臭氧系统的其他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启动和停机顺序进行操作。 2 应根据季节温度、湿度大小增减空压机的排污次数。 3空气压缩机必须设有安全阀,应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当系统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应检查超压原因并排除故障。 4水冷式空气压缩机应根据季节温度调节冷却水量。循环冷却水进水温度宜控制在20~32℃,出水温度不应超过38℃。 5 冷干机的运行在满足用气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再生气消耗量。 6 冬季或臭氧发生器长时间不工作,应把系统内设备的水排净。 7采用尾气破坏器进行尾气处理时,应定期检查催化剂使用效果,及时更换催化剂。 8 定期校准臭氧发生间内的臭氧浓度探测报警装置。如发生臭氧泄露事故,应立即打开门窗,启动排风扇。 9 应定期对空气压缩机进行维护保养。 10 应定期对无热再生干燥机进行维护保养。 11 应定期对预冷机进行维护保养。 12 应定期对臭氧发生器进行维护保养。 13 应至少每年对臭氧接触及尾气吸收设施进行清刷一次,油漆铁件一次。 14 不同种类的臭氧发生器,其臭氧产量与电耗的关系应符合规定 8 供气系统 根据需氧量调节所需风量 应根据生物反应池的需氧量,手动或自动调节鼓风机的供气量。 9 回流污泥泵房   应根据出水水质和生物反应池及二沉池的运行方式和工况,确定回流泵开启数量。 10 剩余污泥泵房 排泥 根据工艺要求应及时排泥。 11 污泥脱水 对污泥脱水 根据剩余污泥含水率,合理投机絮凝剂用量,进行污泥浓缩,排放贮泥池上清液,将贮泥池贮存的剩余污泥输送至脱水机压滤成含水率低于80%的泥饼 12 再生水处理 对水进行再生处理 传统工艺: 混合反应池的运行管理,应按设计要求和运行工况,控制流速、水位、停留时间等。药液与水的接触混合应快速、均匀。 滤池的运行管理,应根据滤池水头损失或过滤时间进行反冲洗。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5NTU以下,滤后水浊度不得大于2NTU。滤池冲洗强度应为8~17L/ m2.s,冲洗时滤料膨胀率应在45%左右。 清水池的运行管理,清水池应设定运行水位的上限和下限,严禁超上限或下限水位运行。 膜处理工艺 粗过滤系统的运行管理,微过滤膜系统的运行管理,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化学清洗间的运行管理 13 污泥处置 对污泥进行处置 应根据运行工况确定污泥泵的运行台数。 应定期巡视稳定均质池,观察池内混合液液位及搅拌器、污泥泵等设备运行状况。 应定期检测稳定均质池的污泥含固率。 操作人员应定期清除稳定均质池内的杂物。 稳定均质池内的污泥含固率宜为2.5%左右。 重力浓缩池宜连续运行。缩池运行的参数应符合规定。 厌氧消化池,应按一定投配率投加新鲜污泥,并定时排放消化污泥。各类消化池的运行参数应规定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应根据污泥的理化性质,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确定最佳投加量。带式脱水机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滤布。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80%;投药量应控制在3-5mg/l。 化学除磷,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除磷化学药剂、投加量和药剂投加点。应定期检测生物反应池的pH值、碱度,有必要时,可在生物反应池投加补充碱度的药剂。 污泥干化 流化床式污泥干化机的运行管理,带式污泥干化机的运行管理,转鼓式污泥干化机的运行管理,干化后污泥含水率应根据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确定。 污泥焚烧, 14 沼气脱硫 产生的沼气脱硫处理 沼气脱硫 脱硫后沼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应小于0.01% 。 15 臭气处理 对臭气进行处理 臭气处理 化学除臭的运行管理,生物除臭的运行管理,离子除臭的运行管理,活性炭吸附除臭的运行管理,植物除臭的运行管理         7、 审核要点与审核方法 序 主要过程的关键质量活动 对应标准条款 通常涉及的职能部门/单位 审核要点和取证办法 1 产品策划 7.1 生产技术部门 关注产品,查阅工艺流程图、工艺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检验规程、检测标准、运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或相关行业污水排放标准等文件,判断:是否满足产品标准或客户的要求 2 生产过程的控制 7.5.1 生产运行科/污水处理车间/化验室 1、 工艺控制:生产运行科会下达《过程水质控制标准》,明确重要工艺参数,审核时应关注: 1) 粗格栅过滤,主要关注过滤去除大型杂物的效果,是否有相应的大型杂物进入下道工序。一般去除大于15毫米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2) 细格栅过滤,主要关注过滤去除小杂物的效果,是否有相应的小杂物进入下道工序。一般去除去除直径大于3mm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3) 除砂,去除污水中无机砂粒配水,关注去砂效果,重点关注砂水分离机械的工艺执行状况。 4) 配水,一般关注将污水均匀分配至各个SBR反应池,关注配水的合理性。 5) 曝气,通过微生物在好氧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重点关注曝气工艺的合理性和曝气工艺的执行情况。 6) 沉淀,进行泥水分离,重点关注工艺控制参数(mlss、sv%、DO)。 7) 滗水,将SBR池内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滗水器收集输送至接触池,重点关注液位,和滗水机械运转效果。 8) 消毒,将氯气和水输送至水射器后,两者反应生成次氯酸,杀死污水中细菌病毒,重点关注液氯的配置、配入量和水流量的关系,同时通过在线监测结果反看其 消毒效果。 9) 污泥脱水,将贮泥池贮存的剩余污泥输送至脱水机压滤成含水率低于60%左右的泥饼,重点关注脱水效果,及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大小。 10) 查工艺参数的记录,历史跟踪工艺的贯彻情况。 11) 查污水处理水厂自检情况、在线监测的水质状况,是否满足排放要求。 3 过程确认 7.5.2 生产运行科/污水处理车间/化验室 对污水处理,一般因污水处理后无法对其进行检测后再排放,也无法对处理不合格的污水进行返工再处理,一般将污水处理过程定为需确认的过程。 工艺方法确认的要点关注:重点关注污水的来源的稳定性、污水的变化状况的应对工艺的制定情况,及其在污水变化状况下的应对状况的实际效果(主要关注在线监测结果和调整工艺的对应情况),工艺调整的确认状况的总结。 设备确认,设备能力的确认,特别是工艺变化时的设备能力的适应性确认。 人员确认,人员对工艺的掌握情况、污水中所含物质对工艺的对应性情况如何控制得掌握情况的确认,污水中水质波动情况的工艺对应情况的掌握程度。 查阅进行过程确认的各种相关记录。对人员进行提问,查看来源污水变化(水质变化/水量变化)时的工艺调整及确认情况和工艺调整总结。 4 标识和追溯性 7.5.3 生产运行科/污水处理车间/化验室/维修组 对污水处理过程是流程性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的生产,可以采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日期/时间及监测记录进行标识、在污水处理厂各工序的流转,可以采用工序监测记录及时间/日期进行标识,终端的排放可以采用在线监测的及时监测记录进行标识,从而确保其可追溯性状态。 同时查氯库中的标识、水处理设施的标识、计量设备的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进行了校准。并查相关的记录。 5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7.6 质检部门、设备管理部门 查监视与测量设备台帐,判定其监视与测量设备是否足够,特别是污水处理的在线监测仪(排放)、液氯配入监测仪器仪表、曝气过程的送风量监测仪器仪表等。 第二重点关注监视与监测设备的校准或验证周期的确定是否合理,特别是强制检定类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检定周期是否满足主管部门的要求。 第三关注,测量设备的校准管理同其它产品,对于较先进的电脑自动测试仪器,需关注校准件的管理及校准方式和接收准则的规定,检查定期校准的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监视设备较多,关注对监视设备的管理。 第四关注在现场抽查压力表、流量计、在线监测仪及化验设备等的完好情况。 第五关注监视与测量设备出现问题时的处置情况,及对处理的污水影响程度的评估。 6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技术、生产部门、体系部门 了解并评价组织对工艺参数的监视是否进行策划并实施,检查监视记录(如有),了解并评价对各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的监视,是否达到目标或达成的趋势如何?抽查自检、送检等检测报告, 7 不合格品控制 8.3 质检部门、生产部门 水质不合格的处理方式,对不合格情况是否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不合格。 特别是已排放的不合格的处理后的水的处置情况。 组织是否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处理决定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记录是否保持? 8 数据分析 8.4 质检、生产等部门 关注对来源污水、沉淀水、出厂水检测结果的分析,对于投诉的分析,检查统计中的数据分析。 9 改进 8.5 技术、质检、生产部门 关注是否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改进产品质量或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10 文件的控制 4.2.3 技术部门 是否收集了与产品有关的标准(包括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试验方法的标准)?标准是否是有效并 11 工作环境 6.4 制水组、化验室仓库 化验室、污水处理车间工作环境是否满足检验要求,处理环境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并满足产品的要求?如何进行维护管理的,谁来管理维护,多久维护一次,检查方案及记录。           8、 法规与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检查方法 序号 产品/服务必须满足的有关法律、法规或其它强制性要求所适用的过程 对应标准条款 通常涉及的职能部门/单位 审核要点和取证办法 1 产品要求的确定 5.2/ 7.2.1 管理层、技术部门 关注对于顾客要求(处理量等)、产品要求(污水排放标准、再生水标准)是否清楚,查是否在相关技术文件中体现 2 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 采购部门、质检部门、仓库 采购的物资进行检验了吗?是否体现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采购信息中对验证方法有没有明确规定?混凝剂、液氯的采购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及验证阶段制度是否完善;备品备件的采购是否有相关验证保管制度及验证记录。 3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8.2.4 生产运行科/化验室/污水处理车间 1要求提供检验规范 2观察检验的实施,是否符合检验方法的标准 3抽查来源污水、沉淀水、滤后水、曝气后水、消毒后水、出厂水检验记录,以判断产品主要特性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检验记录是否包括了所有规定的检验项目?各项评判是否正确?检验结论是否明确、正确?检验人员、审核人员是否签名? 4检查检验设备的配置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的要求,检验设备一般为: 浑浊度仪、分光光度仪、余氯比色仪、恒温培养箱、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水浴锅; 5 在线监测系统的配备状况、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即在线监测记录。           9、 适用的法律法规、产品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及惯例的名称 相关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如下: 序号 法律法规、产品强制性标准/规范及惯例的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002.12.27 2003.7.1 2 CJJ60 —2007《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2007 2007 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2009.03.02 2009.03.02 4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8626—86) 1986.10.10 1987.3.1 5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测定法(GB11914—89) 1989.12.25 1990.7.1 6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11901—89) 1989.12.25 1990.7.1 7 水质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测定法(GB7488—87) 1987.3.14 1987.8.1 8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89) 1989.12.25 1990.7.1 9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 2007.3.10 2007.5.1 10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7493—87) 1987.3.14 1987.8.1 11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GB7489—87) 1987.3.14 1987.8.1 12 水质 色度的测定(GB11903—89) 1989.12.25 1990.7.1 1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 1989.12.25 1990.7.1 14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 1996.8.1 1997.1.1 15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2002.12.25 2003.1.1 16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 1989.12.25 1990.7.1 1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HJ535—2009) 2009.12.31 2010.4.1 18 水质 粪大肠茵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HJ/T347—2007) 2007.3.10 2007.5.1 1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 技术规定(GB12999—91) 1991.1.25 1992.3.1 20 HJ/T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3.28 2003.7.1 21 HJ/T98-2003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3.28 2003.7.1 22 HJ/T101-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3.28 2003.7.1 23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2005.9.20 2005.11.1 24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1996.7.22 1996.7.22 25 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3.28 2003.7.1 26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2009.7.2 2009.10.1 27 水污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 2007.7.12 2007.8.1 28 水污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2007.7.12 2007.8.1 29 水污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 2007.7.12 2007.8.1 30 水污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2007.7.12 2007.8.1 31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4—87) 1987.3.14 1987.8.1 32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2005.7.7 2005.11.1 33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2008.5.1 2008.5.1 34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11910—89) 1989.12.25 1990.7.1 35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2003.2.28 2003.7.1 36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3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CJ247-2007 2008.4.17   38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溴化容量法(GB 7491-87) 1987.3.14 1987.8.1 39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 71-2001) 2001.9.29 2002.1.1 40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597-2011) 2011.2.10 2011.6.1 41 水处理用聚丙烯酰胺标准GB 17514-1998 1998 1998 42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7474-87) 1987.3.14 1987.8.1 43 水质 铅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GB/T13896-92) 1992.12.2 1993.9.1 44 水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 13197-91) 1991.8.31 1992.6.1 45 水质 总铬的测定( GB 7466-87) 1987.3.14 1987.8.1 46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7-87) 1987.3.14 1987.8.1 47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 7472-87) 1987.3.14 1987.8.1 48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GB 7486-87) 1987.3.14 1987.8.1 49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二部分 氰化物的测定( GB 7487-87) 1987.3.14 1987.8.1 50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 7494-87) 1987.3.14 1987.8.1 51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7485-87) 1987.3.14 1987.8.1 52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1-87) 1987.3.14 1987.8.1 5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3) 1993-07-17 1994-01-01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3.14 2004.3.14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3.14 1997.3.14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1989.12.26 57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气象分子吸收光谱测定法 HJ/T 200─ 2005 2005.11.9 2006.1.1 58 水质 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GB12998) 2007.11.12 2008.1.1 59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2007.11.12 2008.1.1 60 HJ/T 377-200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2007.12.3 2008.3.1 61 HJ-T 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2002.12.25 2003.1.1 62 HJ-T 103-20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3.28 2003.7.1 63 HJ/T 252-200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微孔曝气器 2006.4.13 2006.6.1 64 HJ-T 344-2007 水质 锰的测定 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 2007.3.10 2007.5.1 65 HJ-T 342-2007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 2007.3.10 2007.5.1 66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6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2005.12.30 2006.3.1 68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1991.10.1 1991.10.1 6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2010.2   70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 1995.11.20 1996.7.1 71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1999 1999 72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2007-11-26 2007-11-26 7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技术规范 2010.10.12 2011.1.1 74 GB 11984-2008 《氯气安全规程》 2008.12.23 2009.12.1 75 GB5138-2006 《工业用液氯》 2006.3.14 2006.12.1        
本文档为【20111010污水收集和处理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4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3-16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