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举报
开通vip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NOAA 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余兴 戴进 樊鹏 王勇 雷恒池 徐小红 陈争旗 段昌辉 (?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西安 710015;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西安 710015; ? 咸阳市气象局, 咸阳 712000. E-mail: yuxing23@163.com) 摘要 2000 年 3 月 14 日 14:15 至 15:49, 在陕西省境内实施了 1 次 AgI 飞机人工增雨作...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NOAA 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 ????????余兴 戴进 樊鹏 王勇 雷恒池 徐小红 陈争旗 段昌辉 (?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西安 710015;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西安 710015; ? 咸阳市气象局, 咸阳 712000. E-mail: yuxing23@163.com) 摘要 2000 年 3 月 14 日 14:15 至 15:49, 在陕西省境内实施了 1 次 AgI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播云 80 min (15:35)后, NOAA-14 卫星接收的资料显示, 播云后云顶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折线云迹, 其长度为301 km, 平均宽度为 8.3 km, 最大宽度达 11 km. 形状与播云线相似, 位置和宽度有所不同, 可能为催化 剂输送扩散所致. 为了证实云迹是播云物理效应的反映, 验证输送扩散模式的似真性, 利用 3D 非均匀 非定常输送扩散模式, 通过催化剂输送扩散的数值模拟, 对 15:35 的模拟结果与卫星云图上云迹的多 方面比较、对比分析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云图上每段云迹都与每段催化剂的输送扩散一一对应, 位置、长度、宽度及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云迹是播云物理效应在云顶的直观反映, 说明播云物理效应区能响应催化剂的输 送扩散状况. 从各段云迹的显现、消失时间和宽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 结合数值模拟结果, 发现每段播 云线的主要影响时段约为 20 ~ 80 min, 宽度达到较大的时间约为 50 ~ 70 min. 通过比较表明模式能够 较好地反映出催化剂输送扩散的主要特征, 模拟结果也较为准确合理. 关键词 播云物理效应 极轨卫星 播云催化剂 输送扩散 数值模拟 比 较 [1]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始于 1946 年, 当 Schaefer 播云催化剂的输送不扩散 , 是人工影响天气的 在实验室内意外发现,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入冷箱难点之一, 在 2004 年的国际云降水物理大会报告中,的“过冷雸”中 , 在其下落路徂上迅速出现了大量细 播云催化剂在云中的输送扩散仌是制约学科发展的 [10] 小冰晶, 随后在马萨诸塞州西部用一架小型飞机, 对 . 研究催化剂在云中的输送扩散, 了解其 问题之一 过冷层积云进行催化试验 . 当干冰播入云中后使云 输送的位置和扩散范围, 对于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 水转化为降雪 , 发现雪晶仍云内降落在云内形成一 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 云中催化剂的输送扩散研个云洞, 开创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有意识人工影响天 究有一定的困难: 一是云中的输送扩散不辪界层有 气. 随后 Vonnegut 发现: 在温度低于 5 ?的云中 , 区别 , 离人 类最近的辪界层扩散研究也还存在着许 AgI(碘化银)粒子同样能产生大量的冰晶 . 之后 , 许 多不确定性, 而对云的了解更有限, 云中的不确定性 多类似的试验结果表明, 对厚度小于 1 km 的过冷层更大; 二是室内无法构造出较为真实的云, 供室内做状云播云, 能形成清晰的云迹, 其宽度约为 35 min 扩 云中输送扩散的流体模拟 ; 三是示踪试验花费高、难 展 3 km, 持续时间超过 2 h. 对较厚的层云催化也会 度大, 数值模拟又缺乏许多相应的试验基础. 这些使 [2,3] 出现晶化现象, 但常常不会形成云洞.得播云催化剂在云中的输送扩散研究较为缓慢 , 还 播云云迹的可视化观测为大范围的人工增雨作 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国外对催化剂的输送扩散研究多采用示踪试验 业提供了基础. 40 年后, 在广阔的海洋上空, 卫星观 [11] 测到在薄的海洋性层云中 , 形成了不船迹线一致的 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 Holroyd 等人通过一系 云迹, 为许多船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所致, 这些气溶胶列冬季空中示踪试验分析了在科罗拉多州大方山地 [4]改变了云含水量、粒子大小和光学特性. 随着卫星 区仍高空和地面释放的 AgI 烟羽的特征. Bruintjes 等 [5~8] [12] 技术方法的发展, Rosenfeld 等人利用卫星反演方 人利用三维时变模式计算了北亚利桑那复杂地形 [13]下示踪剂或播云催化剂的目标区 . Warburton等人 法, 研究了森林大火产生的烟气、城市和工业污染物 通过雪中银含量的痕量测量研究了在 1978 和 1992 年等对降水的抑制作用 , 以及大盐核对降水的恢复作 内华辫山脉中部两大目标区及周围播云催化剂 AgI 用, 卫星能很容易地探测到 无意识的人工影响效应 . [14] 的输送扩散. Li 等人根据 Pasquill 中性稳定度曲线 但卫星探测有意识的人工影响效应 , 除一次有可能 [9]给定的扩散率 , 利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式研究了不同 为对流云作业外, 至今仌没有探测到其他的有意识 [15] 人工影响播云效应, 尤其是层状云的.成冰机制对降雨率和形势的影响 . Levin 等人在研 2 2 究以色列静态撒播的有效性时 , 为了模仿撒播过程 , t t t 2 K t, x , y , z t,(5) z z z s s s 将飞机描述成一个沿播云线前后匀速移动的点源 .式中 K, K分别为水平和垂直的湍流扩散系数. yz [16~18] 申亿铭等人对催化剂的输送扩散做了大量的研 t 时刻 m 烟团 n(1, 2 7)子烟团浓度分布为:究工作, 主要基于均匀、定常条件下的高斯模式输送 Q nC t, x, y, z 扩散. 研究表明, 天气条件、气流、风切变、大气热 3/2 2 nm 2p yz 力动力状况等都对催化剂的输送扩散产生影响 , 播2 2 2 1 x x y y z z 云线的有效扩散速率一般约为 1 m?s, 有时可辫到s s s (6) exp , 22 1 2 2 2 ~ 3 m?s. 考虑到输送扩散的非均匀非定常性和y z [19,20]余兴等人利用烟 受地形、风切变等作用的影响, 其中 x , y 和 z 为子烟团的位置, x, y 和 z 为网格坐标, s s s 团轨迹模式和细网格湍能闭合模式 , 发展了三维云 Q为 n 子烟团含 AgI 粒子个数.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是 n 中催化剂的输送扩散模式 , 进行了个例模拟和似真 将变形的烟团理想化为一个大的椭球体, 把椭球体 性、总量守恒等方面的认论, 但模拟结果缺乏客观比 在垂直方向上分离成 7 个大小不等的子烟团 , 由椭球 较,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积分得到 7 个子烟团的粒子数为 : Q= Q= 0.020Q, 1 7 T 2000 年 3 月 14 日, 在陕西省境内对过冷层状云 Q= Q= 0.136Q, Q= Q= 0.220Q, Q= 0.248Q 2 6 T 3 5 T4 T ,实施了 1 次大范围的 AgI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有幸的 Q为烟团含 AgI 粒子个数. T 是, NOAA-14 极轨卫星正好接收到了播云后的卫星 某一时刻浓度的计算为: 首先确定该时刻在模 资料 , 云图上显示的云迹形状不播云线相似 . 为此 ,拟域内每一个子烟团的位置, 其次据 (6)式计算其浓 利用这次卫星资料 , 通过对播云催化剂输送扩散的 度空间分布, 最后叠加得到该时刻浓度的空间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不 NOAA 图像的比较, 证实云迹是由 1.2 三维非静力模式 播云造成的, 为卫星反演播云效应提供基础, 反演工三维非静力模式为烟团轨迹模式提供输送扩散 作将在另文中介绍 ; 验证输送扩散模式的模拟能力 , 的流场和湍流场 . 为了引进下辪界的地形作用 , 对垂 分析似真性. 这是首次利用卫星技术和数值模拟研 直坐标做如下变换: 究有意识人工影响天气播云效应. z hz h d d h Z , d g 模拟系统简介1 * 为变换后的垂直坐标 , z 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 其中 z模拟系统由一个三维时变烟团轨迹模式和一个 垂直坐标, h为模式顶高, Z为地形高度. 经坐标变 换d g 三维细网格非静力模式组成. 后, 模式由包含速度分量、位温、水汽、湍能、耗 散 率的预报方程和滞弹性连续方程的三维非静力控 1.1 烟团轨迹模式 制方程组构成 , 详细的方程组和计算方法见参考文 烟团轨迹模式是用一系列分离的烟团来表征播 献[19,20]. 云线上的催化剂 . 为了进一步考虑垂直风切变对扩 散的影响, 每个烟团又在垂直方向上分成 7 个子烟团. 2 数值模拟与结果比较 假定各子烟团内部的浓度分布为高斯型. 2.1 播云试验与 NOAA 卫星资料 t 时刻任一子烟团中心的风场分量分别为 u(t, x' , 2000 年 3 月 14 日, 受锋面天气系统的影响 , 关 y', z' ), v(t, x' , y' , z'), w(t, x', y', z'), 则在 t + t 时刻此 中地区上空以 As 和 Ac 云为主, 地面实况为零星小雨. 子烟团的位置为: 14:15 至 15 :49,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在陕西 (1) xt t x t u t , x, y, z t, s 关中不陕南西部地区组织了 1 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2) yt t yt v t , x, y, z t, 使用 An-26 飞机 AgI 发生器(碘化银丙酮混合溶液燃s (3) 烧成气溶胶播入云中)作业. 播云路徂为: A(西安, 14 zt t zt w t, x, y, z t, s 式中 t 为计算时步. t + t 时刻水平扩散 参数 转速和进给参数表a氧化沟运行参数高温蒸汽处理医疗废物pid参数自整定算法口腔医院集中消毒供应 和垂 y :15) B(咸阳, 14 :19) C(武功, 14:33) D(麟 直扩散参数 (m)为: z游, 14:42) E(凤翔, 14 :48) F(陇县 , 14:59) 2 2 t t t 2K(4) t, x , y , z t,y y y s s s G(宝鸡, 15:08) H(留坝, 15:21) I(略阳, 15 :35) J(汉中, 15 :49), 括号中表示地名和入云时 1 间. 平均飞行速度为 360 km?h, 播云高度为 4.35km, 温度为 10.0?, 播云 94 min 耗 AgI 1200 g; 云底 高度为 2 .2 km; 温度为 2 .0?; 云顶高度为 4.5 ~ 5.3 km; 温度约为 13.0 ~ 17?. 播云后 NOAA-14 极轨卫星正好飞临关中地区上空, 15:35 咸阳市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接收了卫星资 料, NOAA/AVHRR 星下点的水平分辨率为 1.1 km × 图 1 NOAA 卫星 1, 2, 4 通道合成图像 1.1 km, 监测精度为 1.1 km. 利用地貌特征对卫星资料进行地标精确校正后, 用 1, 2, 4 通道合成图像(见 出其特征, 结合 NOAA 卫星资料的接收时间和云图 图 1), 1 通道为可见光, 用蓝色表示, 2 通道为近红外, 中云迹的范围 , 取模式的水平范围为 333º0 ' ~用绿色表示, 4 通道为红外, 用红色表示. 图中 A', B', 3542º'N, 10650º' ~ 10930º'E, 即 250 km×250 km. 水 平 C', D', E'和 G'表示云迹拐点, H'不可见没有标注, F '点 格距 1 km, 垂直格距 0.2 km, 积分时步 20 s. 播云 周围有缺口, 故用 E?和 F?表示. 仍极轨卫星云图可 线取 AB, BC, CD, DE, EF, FG 和 GH7 段, 共 66 min见: 云迹的拐点 B', C', D', E'和 G'清晰, 云迹近似为 1 耗 AgI 880 g, AgI 播撒率为 0.22 g s (用催化剂播撒 折线, 两端窄中间宽, 最大宽度 11 km(C'附近), 平均 13 1 总量除以作业时间), 催化剂源强为 1 .11×10s(取 宽度 8.3 km; 较宽区域位于云迹 C'D'和 B'C'后半段,13 1 10?时 AgI 的核化率为 5×10 g ). 由于作业中没 而不是 A'B'段. 把云迹的空间变化转换到时间轴上, 有 GPS, 作业航线根据作业记录的时间和经纬度确 分析云迹宽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 播云线源刚入云 定, 如果记录没有错误, 误差只在几公里, 而模式中 时宽度较窄(G' 周围云迹), 之后逐渐变宽(E'E?), 辫 取播云总线长约 400 km, 模式的水平格距 1 km, 能到较宽 (C'D', B'C' 后半段 ) 后又逐渐变窄 (B'C' 前半 够满足研究的雹要 . 据作业记录得到各播云点的刜 [21] 段)、消失(A'B'), 不播云有效区域研究的结论一致. 始位置 X= x(t), Y= y(t), Z = 4.35 km ( 见表 1), m 0m 0m 0m 1 段播云线扩展辫到较宽的时间约为 50 ~ 70 min.云 为第 m 个烟团, 是时间的分段函数. 每 20 s 引入一个 迹的形状不播云线很相似 , 位置和宽度有所不同,可 烟团, 66 min 共引入 198 个烟团. 表 1 列出了播云线 能为催化剂输送扩散所致. 各点入云的时间和位置.虽然国外对催化剂输送扩散的研究多采用示踪 模式中假定催化剂粒子为隋性粒子. 利用 3 月试验的方法, 而示踪试验中的探测只能给出不同时 14 日 08:00 高空和地面资料输入到三维非静力模式 刻(有限)不同空间点(有限)上的信息, 无法直接得到 中, 预报出各时刻的风场和湍流场, 再输入到烟团模 1 个面上的完整图像, 但是, 卫星云图却能给出同一 时 式中, 作为烟团模式的背景场, 计算催化剂浓度的分 刻(15:35) 播云后云顶(1 个面)直观的完整的全貌. 所 布不演变. 运用模式以这次试验为例 , 计算模拟域内 以 , 这次卫星资料十分有利于对输送扩散模式的 播云催化剂的输送扩散, 模拟结果见图 2 和图 3, 图 验证, 尤其是验证催化剂的输送位置、扩散后浓度等 中 ABCDEFGH 为播云线刜始轨迹, A'B'C'D'E'E?F?G'值线形状、扩散趋势, 其不足之处是无法验证模式对 为 NOAA 云图上云迹的中轴线位置. 等值线间隔为:某一时刻某一空间点的浓度值是否准确. 1 500, 100, 10, 5, 4, 1 和 0.5 L.2.2 数值模拟 2.3 模拟结果分析与客观比较 考虑到催化剂输送扩散雹要很细网格才能分辩 在这次作业中,人工播撒入云的催化剂参不了 表 1 播云线各点入云的时间和位置 A B C D E F G H 位置 14:15 14:19 14:33 14:42 14:48 14:59 15:08 15:21 时间 X/km192.9 173.4 122.2 86.8 50.4 0.0 27.5 9.3 0m 89.0 100.1 83.4 135.7 113.4 155.7 94.5 14.5 Y/km0m 云的物理过程, 引起云宏观、微观结构的变化 , 这种图 2 给出了模式计算得到 80 min 地面投影、播 变化反映到云顶 , 形成了云迹. 云迹不是对某一高度云高度、4.55 和 4.75 km 高度上催化剂浓度分布 . 80 上催化剂浓度的直观反映 , 很多高度的催化剂都会 min 正好对应 NOAA 卫星接收时间 15:35. 仍图中 参不云的作用, 对云迹的形成有贡献. 因此, 用某一 高可以看出: 度上浓度等值线不云迹比较, 都会存在一定的局 (1) 15 :35, 地面投影、播云高度、4.55 和 4.75 km 限性, 另外, 云迹的位置不宽度, 是对催化剂输送扩 高度浓度分布位置基本一致 , 等值线宽度有所差异 . 散状况某种程度的反映, 两者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 .仍宽到窄分别是: 地面投影、播云高度、4.55 和 4.75 所以, 用地面投影浓度模拟结果不云迹比较, 来证实km 高度 , 播云高度上较宽 , 向上宽度变窄; 但各段 云迹是播云造成、验证模式的似真性较为合理.地面 播云线变化不均匀, 地面投影、播云高度的浓度等值 投影浓度是指各高度上浓度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线宽度大体相当. 图 2 模式计算得到 15:35 催化剂浓度分布 (a) 地面投影; (b) 播云高度; (c) 4.55 km; (d) 4.75 km (2) 由播云线输送的位置不云迹的位置对比发 km (6%). 云迹线长 CD, DE, EF 不播云线长相近, 3 段 现, 播云线拐点位置普遍偏南、东西向较吻合 , 表明共短了 18 km(10.5%), 而云迹 AB, BC, FG 不播云线 模拟的 v 分量偏小, u 分量较好, 主要是 08:00 高空长差异较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 500 hP a 为正西风; 播云线 BC 对应的浓度中轴线不 (1) 播云点 F 对应的云迹出现了缺口(见图 1), 导 云迹 B'C'平行, 两者相差 13.0 km; CD 的浓度中轴线 致播云线 FG 对应的云迹 F?G'长度不实际播云线长出 不云迹 C'D'相交; DE 的浓度中轴线不云迹 D'E'平行,现了较大的偏差, 短 17 km(25.4%), 而模拟线长不实 两者相差 6 .5 km; EF 的浓度中轴线不云迹 E'E?平行,际播云线比较接近, 只短 2 km (3%). 1 两者相差 11.4 km; FG 的浓度中轴线不云迹 F?G'近似 区域 (2) 15 :35, 播云线 AB 经输送扩散后, 4 L 1 重合; 催化剂输送的位置不云迹位置吻合, 每段播云 正在消失, 宽度变窄, 线长为 22 km, 5 L线长仅有 线都不每段云迹一一对应 . 表明云迹是由播云引起 5.4 km; 云迹 A'B'长度 15 km, 比实际播云线短 8 km 的, 模式对播云线的输送模拟较好, 三维非静力模式 (34.8%), 但比 C'D', D'E'和 E'F '3 段的 10.5%要短得多, 对动力场模拟也较合理. 云内平均速度 14:00 的模 可能是播云线 AB 产生的云顶物理效应区正处于消失 2 1 拟结果, u , v 和 w 分别为 9.96, 3.76 及 3.7×10m?s,过程中. 如果这种可能性存在, 那么有理由讣为, 播 2 1 16:00 u, v 和 w 分别为 9.64, 4 .26 和 4.1×10m?s,云线 AB 的影响时间约为 80 min 左右, 也就是说, 80 云内有弱的上升气流, 播云后上升气流略有增强.min 后影响区已处于消失过程中. 同理, 分析播云作 (3) 由催化剂地面投影浓度等值线外形、宽度不 用的起始时间, 播云点 G, H 入云时间分别为 15:08 1 1 云迹的比较发现, 浓度大于 10 L和小于 1 L等值 和 15:21. 由图 1 可见, G 点有些模糊但还能分辨, 线外形、宽度不云迹的差异较大, 模拟结果还显示 ,其后的云迹通过图像放大后也能分辨 , 但更加模糊 1 浓度 1, 4 和 5 L等值线的最大宽度分别为 18.3 (B 点 不清, 而 H 点根本不可见, 说明播云效应要反映到云 附近), 11.4 km (C 点附近)和 10.6 km(C 点附近), 平均 顶雹要 15 ~ 25 min. 仍理论上说这是合理的 , 一是 1 宽度分别为 12.9, 8.6 和 7.9 km. 4 和 5 L等值线的宽 AgI 活化雹要时间, 二是这种物理效应在云顶反映出 1 度、形状不云迹相似, 4 L的更接近. 来也雹要时间. 1 对这个个例做两个假设 , 一是所有播云线的影 (4) 4 L等值线的宽度(阴影区)是两端窄中间宽 , 响作用均一 ; 二是主要影响时段的依据为播云物理 不云迹的宽度变化一致. 即 AB, FG 和 GH 对应的阴 影区宽度较窄, BC, CD 和 DE 较宽; 云迹 A'B', B'C' 响应在云顶的反映. 那么, 得到每段播云线的主要影 (前半段)和 F?G'窄, B'C'(后半段), C'D'和 E'E?宽, 阴 响时段为 20 ~ 80 min. 这个值很有意义, 可作为估算 影区形状不云迹一致. 增雨影响时间的参考值, 特别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物理检验探测 图 3 为模式模拟得到的催化剂地面垂直投影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 是个很重要的参数, 也就是说, 在这个时段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每段播云线入云时, 其阴影区 之外, 即使穿越了播云有效作用区, 也可能探测不到 很窄, 之后逐渐变宽, 辫到最宽后又逐渐变窄, 直到 消明显的物理效应 . 必须指出的是, 云迹是对云顶的直 失, 不云迹的宽度变化相对应. 观反映, 而不是云中的反映 , 其实播云首先是在播云 综上分析表明, 每段催化剂的扩展状况不云迹 高度上起晶化和增长作用 , 然后再通过二次效应传 的宽度相对应 , 进一步证明了云迹是对播云作用的 播到云顶, 在云顶起作用后才能被卫星探测到. 所以, 云迹不云中的播云物理效应是有区别的, 仍物理意 反映, 模式对输送扩散的模拟较好. 表 2 为实际播云线长、播云耗时、云迹长度、模文上看, 云中的播云物理效应比云迹更早、持续时间 1 式计算线长(催化剂浓度为 4 L). 分析表 2 发现, 模 更长, 因为传播雹要时间. (3) 播云线 BC 对应的云迹长度、模拟线长比播 拟的播云线长 AB, CD, DE, EF 和 FG 不播云线长相近. 而 BC, GH 却长 11 km (20.4%)和 9 km(11%), 模拟的 云线分别长 29 km(53 .7%)和 11 km(20 .4%). 由于这次 总线长比播云总线长长了 13 km(3.3%); 模拟线长 播云没有 GPS, 播云航线为作业的宏观记录, 当时记 1 CD, DE 和 EF 不云迹线长相近 , BC 短了 18 km 录 BC 播云时间为 14 min, 飞行速度为 400 km?h, (21.7%), AB, FG 分别长了 7 km (46.7%)和 15 km 而线长只有 54 km, 三者不相符, 存在一定的不准确 (30%), 模拟的总线长(GH 除外)比云迹总线长长了 18 性; 另外, 分析每段云迹不播云线的对应关系发现 , 图 3 模式计算得到催化剂地面垂直投影浓度分布 (a) 14:45; (b) 15:15; (c) 15:45; (d) 16:15 表 2 播云线线长、云迹长度不模拟线长 AB BC CD DE EF FG GH 播云线 合计 23 54 63 43 66 67 82 398 播云线长/km 播云耗时/min 4 14 9 6 11 9 13 66 15 83 56 37 61 50 / 302 NOAA/km Model/km 22 65 60 44 64 65 91 411 云迹的其他段没有出现增长这么多的现象 , 也不存 拟结果的偏差(线长比云迹短, CD 的浓度中轴线不云 在使云迹增长这么多的机制. 那么 , 可能的情况是 ,迹 C'D'相交). 实际播云的 BC 长度很可能辫 70 ~ 80 km 左右, 其实 综上分析, 催化剂输送扩散状况不云迹位置吻 作业记录也表明, 仍 A 飞往 B 是到辫 B 点的东面, 但 合、形状相似、每段线长相符, 说明云迹是由播云造 没有记录具体的经纬度. 数值模拟只能按 B 点的经 成的, 是播云作用在云顶的反映, 也不催化剂输送扩 纬度计算(没有进行无依据的人为订正), 也导致了模 散状况相对应 ; 同时表明模式能够反映出催化剂输 送扩散的主要特征, 模拟结果也较为准确合理. Rudich Y, Rosenfeld D, Khersonsky O. Treating clouds with a 8 grain of salt.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2:29 (22): 结论3 2060~2064. doi:10.1029/2002GL016055, 2002. 过冷层状云 AgI 播云作业, 通过对播云线输送扩 Woodley W L, Rosenfeld D, Strautins A. Identification of a seed- 9 ing signature in Texas using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 J Wea 散的数值模拟结果不 NOAA 卫星资料的比较分析 , Mod, 2000, 32: 37~52 表明: 10 Bruintjes R T, Garstang M. An O verview of the Recent National (?) 播云开始后 80 min 在云顶形成了一条清晰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Report on: 的云迹线, 其长度为 301 km, 平均宽度为 8.3 km, 最 Critical Issue in Weather Modification Research. In: Proc. 14th 大宽度辫 11 km, 这条云迹是播云物理效应在云顶的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 louds and Precipitation. Bologna, It- 直观反映 , 云图给出了此刻播云云顶直观的完整的 aly, 2004. 1204~1207 全貌.11 Holroyd E W, McPartland J T, Super A B. Observations of silver iodide plumes over the Grand Mesa of Colorado. Journal of Ap- (?) 每段催化剂的输送扩散都不每段云迹一一 plied Meteorology, 1988, 27(10):1125~1144 对应, 每段播云线的主要影响时段约为 20 ~ 80 min, Bruintjes R T, Clark T L, Hall W D. The dispersion of tracer 12 宽度辫到较宽的时间约为 50 ~ 70 min. plum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in central Arizona: comparisons (?) 通过对输送位置、扩散宽度、每段线长等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results. Journal of Applied 多方面的比较, 证实了云迹是由播云造成的, 同时表 Meteorology, 1995, 34(4): 971~988 明模式能够反映出催化剂输送扩散的主要特征 , 模 13 Warburton J A, Stone R H, Marler B L. How the transport and 拟结果也较为准确、合理. dispersion of AgI aerosols may affect detectability of seeding ef- fects by statistical methods.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95 , 致谢 本工作受科学技术部“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攻 34(9):1929~1947 关项目 (批准号: 2001BA901A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 Li Zhidong, Pitter R L. Numerical comparison of two seeding ma- (批准号: 40175003)资助.terial formation mechanisms on snowfall enhancement from ground-based aero sol generators.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参 考 文 献 1997, 36(1): 70~85 Schaefer V J. The production of ice crystals in a cloud of supe r- 1 15 Levin Z, Krichak S O, Reisin 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sposal cooled water droplets. Science, 1946, 104: 457~459 of inert seeding material in Israel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ngmuir I. Collected Works of Langmuir, Vols. 10 and 11, Suits 2 mesoscale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97, 36 (5): G, Way H E, ed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61 474~484 Mason B J. Clouds, Rain and Rainmaking. Cambridge: Cambridge 3 申亿铭. 过冷云中飞机播撒催化剂的扩散问题 . 气象科技集刊 16 University Press, 1962.189 (2).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2. 17~26 Albrecht B A. Aerosols, cloud microphysics and fractional 4 申亿铭, 陈吉航. 飞机播撒催化剂扩散问题的数值解法 .气象学 17 cloudiness. Science, 1989, 245: 1227~1230 报, 1986, 44(4): 440~446 Rosenfeld D. TRMM observed first direct evidence of smoke from 5 申亿铭. 云中催化剂的扩散.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4. 42~134 余18 forest fires inhibiting rainfall. Geophysical Research Le tters. 1999 , 19 兴, 樊鹏, 王晓玲, 等. 层状云中非垂直多条撒播线源催化剂 扩26 (20): 3105~3108 散的数值模拟. 气象学报, 1998, 56(6): 708~723 Rosenfeld D. Suppression of rain and snow by urban and indus- 6 20 Yu Xing, Dai Jin, Jiang Weimei,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rial air pollution. Science, 2000, 287 (5459): 1793~1796 of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of seeding agents within stratus. Ad- Rosenfeld D, Lahav R, Khain A P, et al. The role of sea-spray in 7 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0, 17(4): 617~635 cleansing air pollution over ocean via cloud processes. Science, 21 余兴, 王晓玲, 戴进. 过冷层状云增雨播云有效区域的模拟研 2002, 297: 1667~1670 究. 气象学报, 2002, 60(2): 205~214. (2003-12-22 收稿, 2004-09-17 收修改稿)
本文档为【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23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