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_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_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_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信息技术 >>第 56 卷 第 7 期 2012 年 4 月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 ———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马 亮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 西安 71007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49 〔摘要〕应用并发展政府创新和政策扩散理论,采用 2004 - 2009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影 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能力、公众需求、区域环境特征等内部因素与电子政务发展显著正 相关,区域扩散效应也对电子政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与预期相反,...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_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信息技术 >>第 56 卷 第 7 期 2012 年 4 月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 ———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马 亮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 西安 71007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49 〔摘要〕应用并发展政府创新和政策扩散理论,采用 2004 - 2009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影 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能力、公众需求、区域环境特征等内部因素与电子政务发展显著正 相关,区域扩散效应也对电子政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与预期相反,中央压力对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没有显著 正向影响。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创新 政策扩散 省级政府 实证研究 〔分类号〕D035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Diffusion:An Empiri- cal Study on Chines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Ma L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Economics,and Law,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Abstract〕The policy diffusion literature argues that both internal attributes and external diffusion factors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a- doption. Using panel data (2004 - 2009)of Chinese provinces,the autho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s to test several hypothesis from the policy diffusion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intraprovincial attributes and interprovincial diffusion effects matter for e- government. The author finds that resource and capacity,citizen demand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 government,and regional diffusion effects are also significant.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central mandate has no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ovincial e - government development. 〔Keywords〕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novation policy diffusion provincial government empirical research *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标责任考核、财政管理与组织创新———面向中国地方政府绩效改进的实证研究”(项 目编号:70873092)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1 - 11 - 14 修回日期:2011 - 12 - 19 本文起止页码:117 - 124 本文责任编辑:高 丹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使政府管理方 式发生了深刻转变,电子政务在过去 20 年也获得长 足进步[1]。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及部门都已建立网 站,一些部门还建立内网和跨部门协作网。依托日 趋成熟的 Web 2. 0 技术,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越来越 快,“政府2. 0”时代呼之欲出[2]。电子政务的快速发 展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改善了政民 关系并促进了政府公信力的提高。调查显示,中国 各级政府网站拥有率接近 100%,网站整体水平大幅 提升[3]。中国多年位居世界电子政务前列,是发展 中国家的少数代表[1];与此同时,中国电子政务仍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地区间差异有增无减[3]。因 此,只有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才能为推进电子政务 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快速发展是 政府创新扩散的集中表现。电子政务迅速扩散并迅猛 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找到 推动创新扩散的关键渠道[4]。虽然相关研究越来越 多,但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多见[5 - 6],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研究还未发现。本文采用中国 省级面板数据,从组织创新和政策扩散的理论视角识 别电子政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将对电子政务、组织创新 和政策扩散等研究领域作出贡献,并为该领域提供新 的实证依据。 711 <<信息技术<<电子政务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1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1. 1 电子政务与组织创新研究 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重要表现,指政府引入新 的信息技术以实现绩效改进的目的[7]。电子政务也属 于服务创新,因为许多都为公众提供新服务[8];其还对 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影响,也是组织创新和 管理创新的主要体现[9]。电子政务本质上是政府创新 的重要内容,其快速发展和普及实质上是政府创新扩 散的集中表现[10]。 伴随着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有关研究也日益增 多[11],大多集中在技术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绩效评估、用户 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等[1,12]。研 究显示,电子政务对服务创新、民主参与、公民信任都 产生重要影响[13 - 14],并为公共问责提供了新手段[15]。 电子政务扩散研究主要涉及公民和企业使用电子 政务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决定因素研究 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美国州政府的调查发现,电子政 务受到辖区特征、组织属性、财政资源和政治特征等因 素的影响[1,16 - 17]。对美国市政府的研究发现,管理者 的创新导向和城市规模是影响电子政务的关键因 素[18],而应对公共需求和谋取合法性是推动电子政务 创新的主要因素[19]。还有研究指出,电子政务发展经 历不同时期且受到不同因素影响[20]。 上述研究从多个方面考察电子政务创新的影响因 素[21],而关于电子政务扩散的研究还不多见。对美国 城市的调查显示,人口规模、强势人口比例、民主党选 民人数等与电子政务正相关[10]。对荷兰的研究发现, 不仅要关注创新是如何扩散的,而且要对扩散原因进 行考察[22]。对全球电子政务和电子民主的研究发现, 两者受到不同因素的驱动,电子政务受到国内因素和 邻国扩散因素的影响,而电子民主受制于国内政治规 范和工作压力[23]。 中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关 注,并积累了大量文献[24]。一些学者对中国电子政务 发展状况及影响进行研究[25],并探讨其发展现状与前 景[26]。对中国省级政府的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投入、 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和城市化率等都对电子政务 产生显著影响[6];对地市级政府的研究发现,行政环境 与政府网站绩效显著相关[5]。 1. 2 政府创新与政策扩散研究 创新是采用新事物的活动,如新的理念、实践、技 术、工具等[9]。创新的扩散是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由 特定渠道而在社会系统成员中传播的过程[27]。政策 创新的扩散指特定政策在政府之间传播的过程[28],如 某个地区出台的政策在其他地区得到复制和传播,并 最终导致许多地区都出台类似政策[29]。政策扩散研 究是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快 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对传统创新扩散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27,30]。 影响政策创新扩散的因素无外乎内外两个方 面[31]。内部因素主要是辖区属性及政府特征,包括辖 区内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外部因素指全国性 和区域性的扩散因素,即政府采纳创新与否可能受到 已采纳者的影响。只有将上述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才 能避免单一因素解释导致偏误结论。 Berry 等将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归纳为 4 个 方面:竞争、学习、压力和需求[28]。首先,政府官员为 了赢得公众支持和职业发展会对公众需求作出积极回 应,因此公众需求是政府创新的主要动力[29]。其次, 政府为了谋求发展、赢得选民支持和获取合法性等会 展开激烈的竞争,政府会采用新政策赢得竞争力[32]。 再次,政府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会选择学习和效 仿其他政府的创新做法[33 - 34]。最后,中央和上级政府 提供的激励、施加的压力乃至强制性要求会加快政策 的贯彻落实,推动政府创新[35]。许多研究对该模型进 行检验,发现它在美国州政府和英国地方政府都得到 了很好的解释[28,30,36]。 1. 3 已有文献评估 已有电子政务和政策扩散研究在如下方面存在不 足。首先,已有研究虽然考察了诸多因素对电子政务 的影响,但却未考虑政策扩散研究,从而限制了对电子 政务发展的解释力。虽然一些研究对此进行探 讨[10,22],但系统性的理论阐释和经验证据还不够。 其次,多数研究用二分法考察创新采纳与否,而对 采纳后的实施情况缺乏研究[28]。创新实施成功与否 会对创新扩散产生重要影响,成功的政策得到更多的 学习和模仿[37];从单纯关注创新采纳转向综合考察创 新实施,是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重要课题[38]。此外, 已有研究只考察一项或几项创新,而对不同类型的创 新缺乏研究[36];不同类型创新的扩散受到不同因素的 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复杂性和权变性[9]。政策扩散研 究长期关注于立法通过的政策,而对管理和技术扩散 (如电子政务)缺乏关注[32]。 最后,目前研究主要在发达国家,且集中在美国州 811 <<信息技术 >>第 56 卷 第 7 期 2012 年 4 月 政府,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还不够[30]。美国联邦制被喻 为“政策实验室”[37]或“民主实验室”[39],为政府创新 扩散提供了良好条件。与之相比,单一制常常被认为 有碍政府创新[40],但也为政府保留了足够的创新空 间[4],而考察单一制国家的政府创新扩散有利于弥补 已有研究之不足。 2 研究假设 从组织创新与电子政务生态理论来说,电子政务 的发展依赖于它所处的小环境(政府)和大环境(辖 区)[5]。因此,笔者将组织资源与能力、公众需求和区 域环境特征等作为该视角下的关键影响因素。从政策 扩散角度来说,需要强调区域扩散和上级压力的影 响[28],只有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全面解释 电子政务的扩散机理。综上所述,笔者提出 5 个方面 的研究假设。 2. 1 资源与能力假设 资源松弛假设指出,松弛的资源状况是组织创新 的重要条件,而资源丰富的组织更倾向于创新[41]。对 美国的研究显示资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电子 政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1]。笔者认为财政资源与电子 政务发展正相关,并提出如下假设: H1a:财政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水 平越高。 政府能力的强弱与政府创新息息相关,而投入大、 周期长、复杂性高的电子政务更是如此[42]。对美国的 研究表明,州政府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能力是决定电子政务绩效的 关键因素[17];对转轨时期的中国各地区而言,政府制 度能力至关重要。市场化进程是衡量中国政府制度转 轨进程的核心变量[43],笔者认为它与政府回应市场需 求的能力正相关,并会对电子政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b:市场化进程越快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水 平越高。 2. 2 公民需求假设 服务对象的需求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提供电子政 务的动力和意愿,不同群体的公众对电子政务的需求 不同,并导致“信息技术鸿沟”扩大[44]。信息技术发展 推动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并对电子政务产生影 响[45]。网民、高收入人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被认 为对电子政务的需求更大,他们对政府电子政务的需 求也会直接促进其发展[17,46]。 首先,网民规模(或互联网普及率)与电子政务息 息相关,因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能够接触互联网的用 户群体。如果网民规模较大,政府提供电子政务的意 愿就较强[16]。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网民比例越高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水平 越高。 其次,从社会经济状况的角度来看,经济收入较高 和学历较高的人群更乐于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并推 动政府电子政务发展[17]。据此,提出如下两个假设: H2b: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 水平越高。 H2c: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 务水平越高。 2. 3 区域环境与经济开放假设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都较高的地 区更加倾向于接纳新事物,对电子政务的需求更大,电 子政务发展水平也较高[17]。政府创新取决于创新者 的意愿和能力,但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条 件[4]。特别是电子政务这种投资规模大、持续期长的 创新,经济基础条件至关重要[1]。因此,提出如下两个 假设: H3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 水平越高。 H3b:城市化率越高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水平 越高。 与电子政务发展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经济开 放程度。企业与政府的业务往来较为密切,对政府服 务质量的要求更高,也更加需要电子政务。特别是外 资企业,通常会拿宗主国的标准来要求东道国,并推动 电子政务发展。对于渴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政府 而言,通过电子政务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的意愿也更为 强烈[47]。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c: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的电子政务 水平越高。 2. 4 区域扩散假设 与其他距离较远或差距较大的比较对象相比,组 织更倾向于向与己接近或与自身条件相仿的对象学 习,并将其视为竞争对手;这些相近或相仿的对象是否 采取行动,可能会对组织产生重要影响[28]。地理接壤 的地区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相互学习和模仿的 机会更多、可能性也更大,并更倾向于将彼此视为竞争 对手[48]。但政策扩散研究需要考察辖区之间在许多 方面的相似度,而不只是关注地理邻边[37]。 911 <<信息技术<<电子政务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对省级官员晋升的研究表明,中央政府主要采取 现任官员与其前任的相对绩效考核机制,但与邻省官 员的绩效比较也是一个重要机制[49]。在这种政绩考 核和人事管理体制下,地方官员会有选择地寻找“靶 点”,作为竞争对手或学习榜样。如果临近或相似地区 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那么所在地区迫于竞争压 力或学习动机,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也会提高。据此, 提出如下假设: H4:临近或相似地区的电子政务水平越高,所在地 区的电子政务水平也越高。 2. 5 上级压力假设 电子政务发展还受到上级政府的影响,政策扩散 研究既关注区域水平扩散,也考察上下垂直扩散[28]。 如美国联邦政府为推动政策而向州政府提供的激励措 施会提高政策贯彻落实程度[50],与惩戒性举措相比, 正向激励的扩散推动效果更为明显[35]。 与联邦制相比,单一制国家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 府的影响更强、更深,在政府创新和电子政务方面也表 现得最为明显[40]。中国各级政府都对下级政府具有 较强的制约力,通过财政和人事等手段控制下级的权 力。下级政府不得不“听命于”上级政府,对上级政府 的政策要求言听计从[51]。如果上级政府鼓励和推动 电子政务,那么下级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动力就较强,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也会提高。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上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要求和压力会提高地 方政府的电子政务水平。 上述 5 个方面的研究假设如图 1 所示: 图 1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资源与能力是政府内部因素,公众需求和区域环 境属于辖区因素,而区域扩散和上级压力则属于府际 关系因素(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它们共同对电 子政务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3 数据与方法 3. 1 样本与数据来源 鉴于可比性和数据可及性等方面的考虑,本研究 的样本由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构成(不含港、澳、 台)。样本涵盖 2004 - 2009 年共 6 年,实际观测点为 186 个。 数据均来自公开的二手数据,可以确保数据来源 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重复性。因变量采用中国软 件测评中心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衡量,自变量的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市场化指数》和《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等。 3. 2 变量测量 3. 2. 1 因变量 电子政务绩效是一个多维构念,且不 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也不同[52],应从整体角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其绩 效[17]。二分法无法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的多维性,而多 指标综合评估可能较为合适[17],且一些研究已证实该 方法的有效性[36,50]。笔者采用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布 的中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数衡量省级电子政务 发展水平,采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三大 功能定位对历年政府网站绩效进行评估,将三个维度 的得分简单平均后作为因变量。 3. 2. 2 自变量  政府资源与能力。选取人均财政收入和市场 化进程作为衡量政府财政资源状况和制度能力的主要 变量。人均政府预算财政收入作为衡量财政资源状况 的变量,市场化进程指数用于衡量各省(市、自治区) 市场化改革的相对进程[43]。  公众需求。网民比例采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中心发布的互联网普及率数据(网民规模占各省(市、 自治区)人口的百分率)。以城乡人口比例为权重,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加权 平均为各省(市、自治区)人均收入。人口受教育程度 采用历年入户调查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作 为衡量指标。  区域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变量主要包括人均 GDP和城市化率两项指标。经济开放程度采用两项指 标加以衡量,分别是人均进出口总额和人均外商直接 投资总额。  区域扩散效应。区域扩散效应具有一定的复 杂性和非线性特点[48]。地方政府在选取竞争对手和 学习对象时通常选择相似度较高的辖区而不只是地理 邻边[37],为了衡量省际扩散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 笔者考虑了三种情况:①最常用的邻边法,即根据地理 接壤情况考察与特定地区地理接壤的地区采纳创新的 比例[28,53]或创新程度的均值[23];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可以按照中国 6 大地区代码(华北、东北、华东、 021 <<信息技术 >>第 56 卷 第 7 期 2012 年 4 月 华中 /华南、西南、西北)进行划分;③根据行政序列,4 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和 22 个省各自较为接近,因此 设置基于行政序列的区域扩散效应。笔者以邻省(市、 自治区)、所在大区其他省(市、自治区)或所在行政序 列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电子政务综合评分均值作为 衡量指标,综合分析三种区域扩散因子对电子政务发 展的影响。  中央压力。为了考察中央压力对电子政务发 展的影响,笔者设置了两个虚拟变量。2005 年,中央 政府门户网站的试开通填补了中国国家政府网站门户 的空白,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网站发展元年”[54]。中国 政府网的开通运行对全国各级政府网站的建设产生了 不容忽视的示范效应,并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提速,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类似于中央指令的无形压力。对于 中国政府网开通的影响,笔者将 2005 年及以后的年份 编码为 1,此前年份编码为 0。 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信息公开和沟通,因此信息 公开的发展会促进电子政务建设[54]。作为第一部全 国性政府信息公开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能会 对电子政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影响时点来看,虽 然它在 2008 年才生效,但其大量要求需要提前准备, 因此 2007 年就会产生影响。笔者将 2007 年及以后的 年份编码为 1,将此前年份编码为 0。 3. 2. 3 控制变量  人口规模。组织规模越大,组织创新的条件越 优越,创新绩效越高[41]。辖区规模可能影响电子政 务,因为规模较大的辖区具有“规模优势”和“规模经 济”,可能更倾向于投资和发展电子政务[10]。参考已 有研究,采用取对数后的人口规模衡量辖区规模。  年份虚拟变量。笔者的样本期包括 6 年,为此 以起始年 2004 年为参照组,设置后续各年的虚拟变量 共 5 个,以避免观测点内部的自相关风险。 3. 3 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单元为省(市、自治区)- 年,数据 库为均衡面板数据,传统的 OLS回归模型不适用,因此 应选取适合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方法。采用包括经面 板调整的标准误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17]。以省 (市、自治区)为单位对标准误进行调整,获得稳健性 标准误以避免估计错误。 由于许多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可能诱发多重共 线性问题。对取值较大的变量取对数处理(人口、人均 收入、人均 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 FDI、人均进出口 总额) ,降低多重共线性风险,采取多个独立模型将自 变量分别代入回归模型进行假设检验。 4 结果与讨论 4. 1 研究发现 描述性分析显示,各省(市、自治区)电子政务发 展水平差距较大,说明存在较大的解释空间。相关分 析显示所有自变量均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正相 关,仅有中国政府网开通不显著,说明研究假设得到初 步验证。结果还显示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需要在回归分析时注意多重共线性问题。 回归分析显示,笔者的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仅有 中央压力模型的解释力较差。人均预算收入、市场化 进程均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表明政府资 源与能力对电子政务发展至关重要,H1a和 H1b得到支 持。网民比例、人均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均与电 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公众需求假设 H2a、 H2b和 H2c均得到了支持,如表 1 所示: 表 1 政府资源和能力及公众需求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 变量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模型 5 人均预算收入 0. 162***(0. 005) - - - - 市场化进程 - 0. 055***(0. 003) - - - 网民比例 - - 0. 011***(0. 002) - - 人均收入 - - - 0. 286***(0. 013) - 教育水平 - - - - 0. 023***(0. 002) 人口 0. 053***(0. 007) -0. 008 (0. 009) 0. 055***(0. 007) 0. 036***(0. 008) 0. 072***(0. 007) 决定系数 0. 4573 0. 3827 0. 4518 0. 4703 0. 4801 沃尔德卡方 328. 70*** 31. 24*** 68. 84*** 607. 00*** 612. 36*** 注:观测点为 186 个,* 、**和***分别表示在 90%、95%和 99%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双尾)。括号外为回归系数,括号内为经面板调整的 标准误。所有模型均控制年份虚拟变量,为节省篇幅未报告。 121 <<信息技术<<电子政务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人均 GDP 的对数、城市化率、经济开放程度等均 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区域环境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由此区域环境假 设 H3a、H3b和 H3c均得到了支持,如表 2 所示: 表 2 区域环境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 变量 模型 6 模型 7 模型 8 模型 9 人均 GDP 0. 186***(0. 008) - - - 城市化率 - 0. 008***(0. 000) - - 人均 FDI - - 0. 076***(0. 004) - 人均贸易额 - - - 0. 066***(0. 003) 人口 0. 044***(0. 008) 0. 058***(0. 009) 0. 048***(0. 008) 0. 038***(0. 008) 决定系数 0. 3890 0. 4899 0. 4042 0. 3726 沃尔德卡方 701. 76*** 746. 77*** 387. 05*** 586. 20*** 注:同表 1。 对区域扩散效应的分析显示,地理接壤和行政序 列相同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但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接近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显著,因此 H4 得到部分支 持。有关中央压力假设的检验显示,两个虚拟变量均 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正相关且不显著,因此 H5 没有得 到支持。控制变量人口对数在多数模型中与电子政务 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人口规模较大的省(市、自 治区)发展电子政务的可能性更强,如表 3 所示: 表 3 区域扩散效应和中央压力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 变量 模型 10 模型 11 模型 12 模型 13 模型 14 地理邻近 0. 514***(0. 081) - - - - 发展水平相近 - -0. 070 (0. 082) - - - 行政序列相同 - - 0. 739***(0. 024) - - 中国政府网开通 - - - 0. 013 (0. 071) - 信息公开条例 - - - - 0. 069 (0. 045) 人口 0. 042***(0. 007) 0. 046***(0. 008) 0. 030***(0. 006) 0. 045***(0. 008) 0. 045***(0. 008) 决定系数 0. 2245 0. 1502 0. 3381 0. 0412 0. 0714 沃尔德卡方 148. 69*** 31. 19*** 1092. 67*** 33. 50*** 35. 51*** 注:同表 1。 4. 2 讨论 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内部因素和外部 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较好地支持了内部因素的解 释,所有相关假设都得到支持。虽然区域扩散效应得 到部分支持,但中央压力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在政府 创新的解释方面,内外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内部因素 的解释力强于外部因素[28]。 区域扩散效应对电子政务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 力,主要表现在地理接壤和行政序列相同两个方面,而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方面没有显著影响。对单一 制国家的研究与联邦制国家一致,即区域扩散效应对 政府创新产生重要影响[53]。笔者也证实区域扩散效应 的复杂性[48],即政府在确定竞争对手或学习榜样时会 根据特定属性[37]。省级政府主要参照地理临近原则和 行政序列相同原则,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原则没 有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是这种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因 为快速发展和区域动态性而遭到冲击。 虽然已有研究发现中央激励对政策创新扩散具有 影响[35,50],但本文却未证实该假设。可能的原因有三: ①对中央压力的操作化较为粗糙,仅考察了中央政府 对各省级政府的统一要求,未能识别不同地区的不同 压力;②单一制国家内部下级受上级的控制更强,因此 中央压力已内含在政府日常管理中,中央压力的解释 力不足;③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是逐年收 紧的,因此可能影响对电子政务时序变异的解释。 5 结 论 本文整合电子政务、组织创新与政策扩散领域的 理论和文献,首次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电子政务 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政府内 外部因素都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做出很好的解释,但 内因更重要。本研究与国外研究得出类似发现[10,23], 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首先,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大 型、综合性工程,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系统管理, 因此政府资源和区域环境是其发展前提之一,而改善 行政环境与电子政务发展息息相关。其次,电子政务 的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政府的压力和需求会 推动政府提供良好的电子政务,而鼓励公众参与有助 于政府加大对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最 后,中央和上级政府部门在推行某项管理创新或政策 221 <<信息技术 >>第 56 卷 第 7 期 2012 年 4 月 变革时,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地理中心地区或属于不同 行政序列的地区作为试点,可能更加有助于区域扩散 和推广。 需要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示未来研 究方向。首先,笔者的研究没有控制政治因素和政府 官员特征[1,17 - 18],有待于未来研究深化。其次,未来研 究可以考察区域扩散效应对政府创新的影响,特别是 利用聚类分析等探索区域划分,明确政府竞争和学习 的参照系,并进一步考察区域扩散效应的机制或渠 道[34]。最后,目前研究都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而对 地方和基层政府的研究还少见[38],未来可以深入更低 层级的政府,识别政府创新扩散的其他影响因素和机 制[34],特别是自下而上的政府创新“涌现”。 参考文献: [1]West D M. Digital government: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tor per- formance[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2]Eggers W D. Government 2. 0[M]. 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7. [3]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10 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R / OL].[2011 - 04 - 15]. http:/ /2010wzpg. cstc. org. cn / fbh2010 / . [4]杨雪冬. 简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十个问题[J]. 公共管 理学报,2008,5 (1) :16 - 26. [5]王立华,覃正. 中国地级城市行政环境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关 系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6,28 (3) :102 - 107. [6]Wu Yuehua,Bauer J M. E-government in China:Deployment and driving for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portals[J].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0,3 (3) :290 - 310. [7]吴建南,孔晓勇. 信息技术、内部流程与组织绩效[J]. 中山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8 (3) :142 - 150. [8]吴建南,马亮,苏婷. 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 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11,8 (1) :94 - 103. [9]Walker R M. Innovation type and diffus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J].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6,84 (2) :311 - 335. [10]Franzel J M. Urban government innovation:Identifying current inno- vations an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adoption[J].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08,25 (3) :253 - 277. [11] Heeks R,Bailur S. Analyzing E-government research:Perspec- tives,philosophies,theories,methods,and practice[J]. Govern- 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7,24 (2) :243 - 265. [12]Yildiz M. E-government research:Reviewing the literature,limita- tions,and ways forward[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07,24 (3) :646 - 665. [13]West D M. E-govern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 delivery and citizen attitude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4,64 (1) :15 - 27. [14]Tolbert C J,Mossberger K. The effects of E-government on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6,66 (3) :354 - 369. [15]Wong W,Welch E. Does E-government promote accountabil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bsite openness and government accounta- bility[J]. Governance,2004,17 (2) :275 - 297. [16]Mcneal R S,Tolbert C J,Mossberger K,et al. Innovating in digital government in the American States[J].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2003,84 (1) :52 - 70. [17]Tolbert C J,Mossberger K,Mcneal R S. Institutions,policy inno- vation,and E-government in the American States[J]. Public Ad- ministration Review,2008,68 (3) :549 - 563. [18]Moon M J,Norris D F. Does managerial orientation matter?The a- doption of reinventing government and E-government at the munici- pal level[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05,15 (1) :43 - 60. [19]Jun K N,Weare C. Institutional motivations in the adoption of inno- vations:The case of E-government[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 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11,21 (3) :495 - 519. [20]Reddick C G. A two-stage model of E-government growth:Theor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U. S. citi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4,21 (1) :51 - 64. [21]Ahn M J. Adoption of E-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n U. S. mu- nicipalities:The role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bureaucratic struc- ture,and the nature of applications[J].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41 (4) :428 - 452. [22]Korteland E,Bekkers V. The diffusion of electronic service delivery innovations in Dutch E-policing[J].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08,10 (1) :71 - 88. [23]Lee Chung-pin,Chang Kaiju,Berry F S. Tes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of E-government and E-democracy:A global perspectiv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1,71 (3):444 -454. [24] Ma Lianjie,Chung Jongpil,Thorson S. E-government in china: Bring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administrative reform[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5,22 (1) :20 - 37. [25]Lollar X L. Assessing China’s E-government:Information,service, transparency and citizen outreach of government websites[J]. Jour- 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06,15 (46) :31 - 41. [26]曾润喜,崔薇,曾忠平. 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基 于 2001 - 2009 年 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54 (1) :118 - 121. [27]Rogers E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 New York:Free Press, 2003. [28]Berry F S,Berry W D.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models in policy re- search[C]/ /Sabatier P A.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9:169 - 200. [29]Walker J L.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mong the American states [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9,63 (3) :880 - 899. 321 <<信息技术<<电子政务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30]Graham E,Shipan C R,Volden C. The diffusion of policy diffusion research[EB /OL].[2011 - 04 - 15]. http:/ /www - persanal. umich. edu / ~ franzese /spatialprobit. pubchoiceo9. pdf. [31]Berry F S. Sizing UP State policy innovation research[J]. Policy Studies Journal,1994,22 (3) :442 - 456. [32]Berry F S. Innov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The adoption of strate- gic planning[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4,54 (4) : 322 - 330. [33]Volden C,Ting M M,Carpenter D P. A formal model of learning and policy diffusion[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08,102 (3) :319 - 332. [34]Shipan C R,Volden C. The mechanisms of policy diffusion[J]. A- 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8,52 (4) :840 - 857. [35]Welch S,Thompson K. The impact of federal incentives on state policy innov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80, 24 (4) :715 - 729. [36]Walker R M,Avellaneda C N,Berry F S. Exploring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mong high and low innovative localities[J].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1,13 (1) :95 - 125. [37]Volden C. States as policy laboratories:Emulating success in th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 ical Science,2006,50 (2) :294 - 312. [38]Zhang Yahong,Yang Kaifeng. What drives charter school diffusion at the local level:Educational needs or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forces? [J]. Policy Studies Journal,2008,36 (4) :571 - 591. [39]Karch A. Democratic laboratories:Policy diffusion among the Amer- ican states[M].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7. [40]Cai Hongbin,Treisman D.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cy ex- periment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9,4 (1) :35 - 58. [41]Damanpour 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 nal,1991,34 (3) :555 - 590. [42]Kim S E,Lee J W.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capacity on govern- ment innovation in Korea:An empirical study[J].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12 (3) :345 - 369. [43]樊纲,王小鲁,朱恒鹏. 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 对进程 2009 年报告[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4]Thomas J C,Streib G. The new face of government:Citizen-initia- ted contacts in the era of E-government[J]. Journal of Public Ad- 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3,13 (1) :83 - 102. [45]Yang Guobin.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Citizen activism online[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9. [46]Yang Guobin. The Internet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A preliminary assessment[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03,12 (36) : 453 - 475. [47]世界银行. 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 120 个城市竞 争力的提升[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8]Mooney C Z. Modeling regional effects on state policy diffusion[J].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2001,54 (1) :103 - 124. [49] Li Hongbin,Zhou Lian.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 ance: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89 (9 /10) :1743 - 1762. [50] Daley D M,Garand J C. Horizontal diffusion,vertical diffusion, and Internal pressure in state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1989 - 1998[J]. American Politics Research,2005,33 (5) :615 - 644. [51]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J]. 中 国社会科学,2005(2) :132 - 143. [52]O’brien
本文档为【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_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055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2-09-13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