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举报
开通vip

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2010年第9期总第139期 www.cmrc.com.cn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2010.9 60 收稿日期:2010-03-31 作者简介:朱晓杰,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研究与开发 通讯作者:赵元晖,男,博士,主要从事食品研究与开发,E-mail: zhaoyuanhui@ouc.edu.cn 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朱晓杰,赵元晖� (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香辛料的现状、...

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2010年第9期总第139期 www.cmrc.com.cn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2010.9 60 收稿日期:2010-03-31 作者简介:朱晓杰,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研究与开发 通讯作者:赵元晖,男,博士,主要从事食品研究与开发,E-mail: zhaoyuanhui@ouc.edu.cn 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朱晓杰,赵元晖� (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香辛料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制备方法,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香辛料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关键词:天然香辛料;合成香辛料;肉制品;制备方法 Spices and Functions in Meat Products ZHU Xiaojie, ZHAO Yuanhu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s of spices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functions of spices in meat products. Key words:natural spices; artifi cial spices; meat product; prod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S202中图分类号:TS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1 - 8 1 2 3 ( 2 0 1 0 ) 0 9 - 0 0 6 0 - 0 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1 - 8 1 2 3 ( 2 0 1 0 ) 0 9 - 0 0 6 0 - 0 5 主要内容: 1 香辛料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香辛料常用制备方法 3 香辛料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术语解释: 1 香辛料(Spices):香辛料是一类能够使食品呈现各种香、辛、麻、辣、苦、甜等典型气味的食用植物香料的 简称。它们广泛用于食品中,或有强烈的香气,或有刺激性的味道,或可用于着色,或可用于提高食欲,或 有利于消化。香辛料的开发和利用,在香料和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香辛料协会认为,“凡是主要 用来做食品调味用的植物,均可称为香辛料”[1]。 2 天然香辛料(Natural Spices): 天然香辛料是一类具有香、辛、麻、辣、苦、甜等气味的典型的天然植物调 味品,它能够提高和改善食品的风味,突出食品典型的风味特征,使食品风味协调。 3 合成香辛料(Artificial Spices):又名人工香辛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香辛料。从其获得来源可分 为天然单离香辛料和人造香辛料。 世界香辛料常用的有50-60种,均为栽培的,所 以香辛料植物(spice plants)也可称为香辛料作物(spice crops)。就原产地而言,主要集中于印度-中国-东南 亚的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地中海地区至西亚和热带 美洲,非洲则较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 博大肥沃的土地决定了种植业的重要地位。香辛料的 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花椒利用可追溯 肉制品加工中使用的辅料(二) Ingredients in Meat Products(Ⅱ) 肉类研究 2010年第9期总第139期 61 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花椒的栽培也有近1500年的 历史。沿续至今,香辛料正被广泛地应用于餐饭、 食品加工、中药、化工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 放的深人,经济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香辛料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旺盛的市场,进一步刺 激了生产,使产品种植面积、品种、产量逐年增加, 中国香辛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在我国香辛料品 种繁多,大部分的植物香辛料既有原产的,也有从国 外引种的;各组织部位的呈味物质不同,决定了所选 取的作为调料用的组织部位也不尽相同;在形态、气 味、功效等方面各有所异。 香辛料除了赋予食品一定的香型外,最主要是改 善食品风味,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与价值,香辛料的运 用对菜肴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人们在 感官上享受到真正的乐趣,而且还直接影响食品的消 化吸收。利用多种香辛料的配合还可以开创出新的特 色食品,许多香辛料还有消异除臭、防腐抗氧及药理 作用[3]。 近年来,我国传统调味品如酱油、食醋的产量 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新型调味品层出不穷。据国家 统计局最新统计,中国的调味品总产量已超过1000 万 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有关部门 也越来越重视调味品生产销售的行业管理工作,质量 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接轨[4]。 1 香辛料的发展现状 1.1 香辛料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结构调整1.1 香辛料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结构调整 我国香辛料的生产加工起步较晚,大部分还属 于粗加工阶段,其产品我们称之为原始调料或天然调 料。品种主要有八角茵香、花椒、胡椒等,这些调料 可直接用于食品加工和家庭烹调,使用方便,在香辛料 中占很大的比例,其缺点是影响食物美观,且不能充分 利用有效成份,造成一定的浪费。将这些调料进一步粉 碎、过筛,然后根据需要混合、调配成粉状调料。品 种有五香粉、花椒粉、鲜香粉、姜粉、蒜粉、十三香等 二十几种,生产厂遍布各大城市,但大部分厂家的技术设 备水平较低。因此近年来产品结构调整趋势明显,并 朝着几个方面发展:高档传统调味品、方便面调料和 汤料、复合调味料、快餐食品调料、加工肉类渔类海 鲜食品调料、加工各种小食品调料、速冻食品调料、 西式方便调料、新型味精、食品添加剂等,拓宽了香 辛料的应用领域,并提高了香辛料的经济价值[5]。 1.2 复合型调味品的开发1.2 复合型调味品的开发 调味品在我国高速发展,随着社会化分工的明 确,明显呈现出复合化、方便化、营养化的趋势。 一般而言,复合调味品具有口感和风味的多味性、原 料成分调配协调的营养性和可直接食用的方便性等优 点。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烹饪程序更加简单, 因此,开发各种口味的复合型调味品是大势所趋。近 年来,国外已经非常重视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方便型 复合调味料。例如,欧洲已经开发出兼具鲜味、咸 味、香辛味、含油脂的多功能复合型鲜味调味品,放 入热锅内,立即融化,完全没有油烟。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每种复合 香辛料时,应注重所加工产品的风味,如选用辣味香 辛料时,需要根据其辣味成分(胡椒辣味是辣椒素和 胡椒碱,生姜辣味是姜酮和姜醇等)进行选择;某些 芳香型香辛料,只要主要成分相类似,使用时可互相 调换,如大茴香与小茴香,丁香与多香果等。 1.3 高新技术在调味品生产中的作用1.3 高新技术在调味品生产中的作用 当今调味品生产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生物和化学领 域的高新技术,从发酵菌种的基因工程处理到风味物 质的分离提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利用超临 界流体或液态CO2生产食用香辛料,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低温提取,无物质残留,能利用压力、温度等条件 有选择的分离有效成分。另外在国外,微胶囊技术、 超微粉碎技术也被广泛用于香辛料生产中。微胶囊化 香辛料是将挥发性的精油或油树脂与环糊精、树胶、 明胶等均匀混合乳化,并经喷雾干燥制成微胶囊化制 品。这种方法既保护了香料物质又能使之与食品很好 的混合,缺点是成本较高,使应用受到限制。吸附分 离技术是香辛料产业在提纯和分离过程中最常用的新 技术之一,它是利用不同成分与吸附树脂不同的吸附 性,将主要成分与杂质进行分离和精制,如甜叶菊糖 的提取就采用了该技术。 2 香辛料的发展趋势 2.1 天然香辛料2.1 天然香辛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 不断地发生变化,促使人们的饮食消费意识从最初的 经济实惠到今天的营养、方便、保健和安全。而在人 们消费意识的转变过程中,食品的“色、香、味”一 直是人们追求的主线,这样就对在食品加工及饮食方 面起着主导作用的香辛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香 辛料习惯上包括各类天然香辛料之和,或是添加以香 辛料等其它调味素材的配合调味料,具体包括: 动植 物抽提型天然调味料、天然香辛料及香辛料精油。它 不仅能赋予食品以甜味、鲜味之类限定的味, 还突出 了食品原来具有的味道。我国一些厂家开始生产利用 天然海鲜原料制成的、不另外添加味精的纯天然鲜味 调味品,如鲍鱼汁等。 2.2 功能性香辛料2.2 功能性香辛料 香辛料中常见的葱、姜、蒜、花椒、茴香、桂 2010年第9期总第139期62 皮、陈皮、香芹、紫苏、藿香、艾叶、杏仁等原料, 除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风味外,还具有调理和保健功 能。近年来,在生产复合型调味品时,更加注意保健 功能。如添加真菌多糖、米糠多糖和酵母多糖,能够 改善和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添加呈味核苷酸,可以 消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诱发肿瘤,防止动脉硬化, 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具有解毒功能。 2.3 香辛料的创新2.3 香辛料的创新 应该在食品的风味、方便、天然、营养、保健上 大做文章,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运用创新技术,使调 味品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新技术不断运用到调味 品生产体系中,如酶技术、超微粉碎与混合现代基因 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应该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 研制、开发和生产符合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的 新型产品。积极开展高新技术在香辛料深加工中的应用 研究可以节约资源、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 随着对香辛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 新工艺的广泛采用,以香辛料为原料制取的香辛料制 品(如灭菌香辛料、香辛料乳液、香辛料胶囊、香辛 料精油)给香辛料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 香辛料的自身价值。这些新产品正朝着多样化、高档 化、功能特色化、标准化、营养保健化的方向发展, 产业化前景一片光明[6]。消费者的不断分化和个性 化,使得产品再也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机会,只 有不断地根据细分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才是最可行 最重要的营销模式。因此企业必须以香辛调味料为龙 头,逐步发展配套或相关联产品、升级产品,逐步开 发适合不同地区消费习惯的区域产品。 2.4 合成香辛料的需求2.4 合成香辛料的需求 虽然天然香辛料大多数都是公认安全的,但也 需要制定ADI值。在许多消费者的眼里,只有“纯天 然”、“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剂”的食物才是无害、有 营养的。与天然香辛料相比,合成香辛料具有成分单 一,作用机理明确,更容易掌握的优势[7]。虽然天然香 辛料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仍在食品加工 业普遍使用。但是天然香辛料中微生物和杂质混入机 会较多, 作为配料加人食品,特别是复合调味料,常 常会使病菌数超标,这都是使生产厂家普遍感到头痛 的事情。虽然采用放射线照射,气体熏蒸等方法可以 杀死其中的微生物,但微生物的毒素、虫卵、鼠毛等 大量恶性杂质仍会残存在成品中[8]。因此,合成香辛 料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应用方面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3 香辛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3.1 天然香辛料的制备方法3.1 天然香辛料的制备方法 香辛料与植物的其他部分一样,主要成分是淀 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物等,但这些物质 相对于香辛料而言是次要物质。香辛料中有用的成分 是那些能产生香气和形成风味的化合物它们是各种萜烯 类化合物(以单萜和倍单萜类化合物为主)、萜的衍生 物、小分子的芳香化合物、小分子的酚类物质以及含有 杂原子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大多聚集在植物中的一 特定组织中即油细胞中。香辛料的香气大部分来自精 油[9]。由于精油有挥发性,最初的香辛料就是通过蒸馏法 而获得的。目前天然香辛料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3.1.1 蒸馏法3.1.1 蒸馏法 香辛料精油主要是采取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制取。 通常是将原料在蒸前粉碎,然后通入水蒸汽以使精油 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蒸出。该法主要获得原料中挥 发性较大的精油。挥发性极小的部分,如某些酚类衍 生物,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分子结构,难以随水 蒸气蒸出,所以水汽蒸馏法只能提取原料中的部分精 油。目前工业上对蒸馏法进行改进,如水中蒸馏法, 该法的适用情况是受热易发生粘着结团现象的原料; 加压水蒸气蒸馏,该法对高沸点的成分蒸出有利,也 有利于油水比的增加达到缩短蒸馏时间的目的,但此 法不适于高贵娇嫩品种的蒸馏;分子蒸馏技术,分子 蒸馏可使物料在最短的热暴露时间内完成分离,避免 热敏性香气成份在蒸馏中的损失。经分子蒸馏获得的 精油,除去了其中的酸和色素等组分,变得稳定、纯 净、色泽浅、香气柔和细腻,售价大幅度升高[10]。 3.1.2 压榨法3.1.2 压榨法 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榨手段对洗净的原料进行处 理,以获取其中的精油。该法所得的精油量除了与原 料本身质量有关外,还与原料的预处理和压榨设施有 关,而且可以通过沉淀分离方法处理压榨产物,从而 得到上清液、沉淀物两类不同产品。压榨法获得的是 精油混合物,包含非挥发性和挥发性精油。 3.1.3 二氧化碳萃取法3.1.3 二氧化碳萃取法 以二氧化碳为溶剂在高压下进行萃取称为临界流 体萃取(SCFE)。二氧化碳的压力越大,萃取的效果 越好。二氧化碳临界流体萃取的优点是:渗透性好, 萃取效率高,制品风味与原物质相同;与其他气体相 比,其临界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可减少设备投资; 二氧化碳为惰性气体,易于分离;二氧化碳不会像其 他溶剂一样残留在产品中;二氧化碳不可燃,无毒无 味,使用安全;二氧化碳价格便宜,来源广泛。但是 由于以二氧化碳进行流体萃取需要高压(6080kPa左右) 下进行,其中涉及到香辛料淬提、二氧化碳气体回收、 低压二氧化碳压缩、液体二氧化碳的存储、冷冻冷却等 工序,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因此香辛料以二氧化碳流体 大 学 论 坛 肉类研究 2010年第9期总第139期 63 萃取仅处于研究阶段,离规模化的生产尚有距离。 3.1.4 浸提工艺技术3.1.4 浸提工艺技术 溶剂浸出法适合于香辛料的提取,但不能保持香 味的稳定性。常用浸提香辛料的溶剂有:乙醇、异丙 醇、二氯甲烷、己烷、正丁醇、乙酸甲酯、丙酮、丁 酮、丙烷、丁烷、乙醚、二氧化碳等。溶剂的选择对 香辛料油树脂风味的质量影响极大。 3.2 合成香辛料的制备方法3.2 合成香辛料的制备方法 合成香辛料是以各种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化学 反应合成出具有香气香味,化学结构明确的有机化 合物。通过对香辛料化合物中不同的结构与香气关系 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基团如羟基,羰基,醛基,羧 基,醚基,酯基,苯基,硝基,亚硝基,酰胺基,氰 基,硫氰基和内酯等具有不同的香气。利用现代科学 几乎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现已应用于食品当中的合 成香辛料主要有具有苦杏仁味的苯甲醛,可以在食 品中产生苦杏仁和樱桃的香韵;37%的乙酸菇品醋和 34%的1,8-桉树脑混合会产生小豆蔻的香气,在欧盟 的名单上,它是公认的无毒无害产品;姜烯是生姜精 油的主要成分,可被用于食品中的软饮料,还有麦芽 酚,乙基麦芽酚,2-甲基-3-呋喃硫醇,2,5 -二甲 基-3-吠喃硫醇,庚酸烯丙醋等合成香辛料[7]。 合成法制造香辛料是通过对天然精油的主要化学 成分进行分析,由化学合成而得。 下面介绍几种已经在食品中广泛应用的合成香辛 料的制取方法[11]: (1)乙酸乙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轻微的果 香味,为食品香辛料中用料量最大,安全性较高的品 种之一。用于仿制梅、香蕉、葡萄、菠萝、桃、柠 檬、杏、威士忌和朗姆酒等。通常用乙醇和乙酸在质 子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取。 (2)乳酸乙酯学名为α-羟基丙酸乙醋,具有温 和、醚样、奶香,为公认安全物质。因其具有淳厚的 酒香香型,常用于调制酒。将乳酸和乙醇在硫酸的催 化作用下反应生成。 (3)α-戊基肉桂醇,又称茉莉醇,常用于苹 果、桃子、草葛、胡桃等果实香精。用苯甲醛与庚醛 在25-30℃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缩合得α-戊基肉 桂醇。 4 香辛料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4.1 调味作用4.1 调味作用 香辛料的调味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面赋肉制品香味、辛辣味、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另 一方面遮蔽异味。根据不同香辛料具有的不同赋香作 用和功能,可配制组合各种香辛调味料,使添加的香 辛料能对加工的产品起到助香、助色、助味的作用。 如:加工牛、羊肉时要使用具有去腥除膻效果的香辛料 (草果、多香果、胡椒、丁香等);加工鸡肉时要使 用具有脱臭、脱异味效果的香辛料(月桂、肉豆蔻、 胡椒、芥末等);加工鱼肉时要选用对鱼腥味有抑制 效果的香辛料(香菜、丁香、洋苏叶、肉豆蔻、多香 果、百里香等);加工豆制品要选用去处豆腥味的香 辛料(月桂、芫菜、丁香、豆蔻等)。 4.2 抑菌防腐作用4.2 抑菌防腐作用 香辛料植物为保护自己不受细菌、真菌、昆虫 的侵害,在漫长的进化中才形成今天的气味和味道。 因此,天然香辛料中含有抗菌抑菌的成分,这些成分 可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朱剑凯[12]用天然香辛料调制 的牛肉可以储存18天以上,比普通储存延长了3~6 天。刘琳等[13]发现丁香、桂皮、陈皮、八角、大蒜、 芥茉6种精油对生鲜调理鸡肉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 其中丁香、桂皮、大蒜、芥茉精油的保鲜效果较好, 但大蒜精油容易使生鲜调理鸡肉发生绿变,并且其气 味强烈,不适宜作为生鲜调理鸡肉的精油型保鲜剂。 实验以丁香、桂皮、芥茉精油为原料进行复配后,发 现其对生鲜调理鸡肉的保鲜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对于单一精油,复合精油的保鲜效果大大增加, 0.03%丁香精油、0.09%桂皮精油和0.06%芥茉精油 复合后可使生鲜调理鸡肉的保质期延长到21天。马同 锁等[14]研究了姜、大蒜、八角茴香、胡椒、辣椒、肉 桂、花椒、薄荷、丁香、砂仁、小茴香、陈皮和孜然 等十三种天然香料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巴氏醋酸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 菌、痢疾志贺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黑曲霉、米 曲霉、黄曲霉等几种常见的微生物进行体外抑菌试 验,发现它们的提取液对细菌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一定的抑菌作 用,对霉菌抑菌效力一般。其中以辣椒、姜、胡椒、 八角茴香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并且不同种类香辛料 的提取液,对菌种具有选择性的抑菌作用,且其抑菌 效力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还发现天然 香辛料的抑菌活性成分大多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4.3 抗氧化作用4.3 抗氧化作用 肉制品哈变是影响其货架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它 不仅使产品的风味变差,营养价值降低,还影响食品 安全、损害人体健康。食用过氧化值过高的食品会引 起细胞功能衰退,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机体的衰老。目 前使用的抗氧化剂(如BHA,BHT,PG等)大多为 人工合成,天然抗氧化剂很少。人工合成抗氧化剂通 常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天然抗氧化剂由于安全、 营养、无毒、效果良好而日益成为食品添加剂领域的 2010年第9期总第139期64 研究热点[15]。许多香辛料可作为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 原料。如:蒲桃科的丁子香、多香果;紫苏科的迷迭 香、洋苏叶;生姜科的姜、姜黄等都具有强的抗氧化 效果,其中最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是迷迭香和鼠尾草, 它们的抗氧活性是BHA和BHT的3-4倍;从众香子 中分离出的两种糖苷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 由基和抑制脂质体过氧化的作用。张慧芸等[16]发现丁 香、迷迭香、桂皮、甘草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 力四种香辛料提取物对紫外光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丁 香、迷迭香、桂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组分对热具有 良好的稳定性,加热只对甘草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影 响较大;四种香辛料提取物经碱处理后仍然具有一定 的抗氧化活性,但较酸处理活性略有减弱;四种香辛 料提取物在室温保存50天后抗氧化活性变化较大。刘 红[17]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三种调味液(五香、香 甜、麻辣调味液)对即食鱼的抗氧化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香甜调味液的抗氧化性最强;丁香、肉蔻 等调料明显增强鱼品的抗氧化性。俞纯方等人[18]把辛 香料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品中,以减少肉 中的过氧化物(POV)值,降低细菌总数,从而减少冷 却肉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延长其货架期。 4.4 香辛料的药理作用4.4 香辛料的药理作用 大多香辛料是中药药方中的组成成分,在祖国 传统医药配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有:增进食 欲,健脾开胃,帮助食物消化的作用;祛寒、行气、 滋补的作用;解痉挛、治疗风湿的作用;祛风、止痛 及解毒的作用;醒脑、镇静安神的作用;强心、补 脑,刺激神经系统产生兴奋的作用;对血液和循环系 统的作用等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提出了 “Designer food”这一概念,所谓“Designer food” 是指以预防癌症为目的所设计的、以植物性成分为基 础的食品。NCI发表了三十多种具有防癌作用的食用 植物。其中就有大蒜、生姜、芹菜、洋葱、姜黄、甜 椒、罗勒、薄荷、牛至、麝香草、胡葱、迷迭香、鼠 尾草等十多种香辛料。今后期待着各领域对香辛料的 生理机能进行深入研究,香辛料的防癌、抗衰老作用 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5 总结 香辛料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民 间传统就有多种香辛料搭配卤制肉制品的习惯,至今 仍是如此。香辛料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 且在现在的食品加工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以 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 消费者对“保健、安全、回归自然”饮食意识的不断 加强,香辛料的深加工与研究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 景。虽然我国的调味品开发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 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具有丰富香辛料资源的我 国,进行香辛料的生产与研究,特别是应用现代高新 技术开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香辛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进能等. 天然食用香料生产与应用[M]. 北京: 轻 工业出版社, 1991,3-5. [2] 杨亚军.中国香辛料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调味 品,1996, (3): 2-4. [3] 王韵,张水华.香辛料及其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 技,2000, (1):46-48. [4] 卫祥云.中国调味品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调味 品.2003, (3):3-6. [5] 尹丽艳.浅谈我国调味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调味品,2008, (11):31-33. [6] 陈仕荣.中国天然香辛料标准化状况[J].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2000, (1):22-23. [7] 翟建华,王蓓,刘向欣.香辛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 在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6, (6):9-14. [8] 陈树生,李健.香辛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2):40-42. [9] 王建新,袁平海.香辛料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4,2-4. [10] 黄小凤,袁新民.香辛料工业的进展[J] .化学时 刊,1995,(10):17-23. [11] 李炎.食品添加剂的制备工艺][M].广东:广东科技出 版社,2000. [12] 朱剑凯.香辛料和蛋白酶在牛肉嫩化和保鲜中的作 用[J].肉类工业,2008,(5):33-35. [13] 刘琳,张德权,贺稚非.香辛料精油在生鲜调理鸡肉 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9,(10):110-113. [14] 马同锁,张红兵,刘月英,陈连文.十三种天然香辛料 的抑菌作用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5, (1):8-10. [15 ] 王花俊,刘利锋,袁岐山.天然植物香料在肉制 品 中 的 抗 氧 化 应 用 研 究 [ J ] . 农 产 品 加 工�学 刊,2009,(6):67-68. [16] 张慧芸,孔保华,孙旭.几种香辛料醇提物抗氧化活性 及稳定性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09,(11):108-111. [17] 刘红.三种调味液对即食鱼品的抗氧化作用[J].海南 师范学院学报,2000,(1):70-73. [18] 俞纯方,李永华.香辛料对猪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 制作用[J].肉类工业,2002, (3):33-35. 大 学 论 坛
本文档为【香辛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436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09
浏览量: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