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举报
开通vip

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 【摘要】 对中国牡丹、芍药生产国内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种质资源利用、品种资源利用与体系完善、生产经营与生产配套技术性、产业结构和宏观调控等发展途径来为牡丹、芍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实现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产业化 可持续发展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la...

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 【摘要】 对中国牡丹、芍药生产国内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种质资源利用、品种资源利用与体系完善、生产经营与生产配套技术性、产业结构和宏观调控等发展途径来为牡丹、芍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实现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产业化 可持续发展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lactiflora同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的著名花卉,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芍药被推为“花相”。牡丹和芍药也是有名的药用植物。牡丹的根皮、芍药的根均可入药,牡丹的根皮加工后的成品称为“丹皮”,芍药的根加工后的成品称为“白芍”。 1 中国牡丹、芍药生产国内存在问题 1.1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足中国既是世界牡丹、芍药野生种的原产中心和分布中心,也是世界牡丹、芍药园艺品种的栽培中心。芍药科只有1个属即芍药属,其中的牡丹组9个种,全部产于中国,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栽培的牡丹,追根溯源,都是从中国引去的。芍药组22个种中9个产于中国,占了世界芍药野生种总数的41%,其中包括芍药这个园艺化最早、影响最大、中国芍药品种群唯一的种源,1,。这雄厚的牡丹、芍药野生资源优势,使我国素有世界牡丹、芍药第一大国的誉称。 牡丹、芍药的众多园艺品种虽然备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但是对牡丹、芍药野生原种的保护和开发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应的资源保护法,近年来,牡丹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国内对出口的牡丹资源却缺乏有效的监控,许多优良种质外流,成为国外培育新品种的材料。中国虽有得天独厚的野生资源和长期积累的丰富的栽培经验,但由于对其重视不足和技术落后,使野生资源没被充分利用。 1.2 品种资源利用与体系亟待完善牡丹、芍药野生种质资源是良好的育种材料。目前中国普遍栽培的牡丹品种群的形成,就是矮牡丹(P.spontanea)、紫斑牡丹(P.rockii)和杨山牡丹(P.ostii)之间相互杂交选育的结果,而其他野生原种还没有参与到牡丹育种工作中来,2,。原产于我国的9个芍药原种和6个变种中,现在仅有1个原种即芍药(P.lactiflora)参与了芍药品种群的形成,1,,其他原种与变种将是我们未来芍药育种工作的重要原始材料。 我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其品种类型和花色、花型丰富多彩。据资料统计,我国唐代宫苑栽培品种约二十余种,宋代增至一百多种,明代有三百多种,清代曹州牡丹兴起,在过去品种繁殖的基础上,增加到三百八十余种。目前已经审定的牡丹品种有六百多种,2,。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对中国芍药进行系统全面的品种审定,品种良莠不齐、品种名称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国内外市场营销 和中国芍药品种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牡丹芍药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2-05在山东省菏泽市进行了芍药品种的审定工作,共审定120个芍药品种。品种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花色丰富而不齐备,缺乏金黄色、黑褐色等纯色品种;以中花品种占绝大多数,早花、晚花品种较少,无真正的“寒牡丹”;品种类型不全,以庭院应用居多,优良的盆栽品种、催花品种较少,尚无真正的切花品种;以观花为主,观叶、观干、观芽的品种虽有资源,却无人系统的整理与培育;缺乏新奇品种(如新奇花色、花型、特香型品种)的培育等等。 1.3 生产经营与生产配套技术落后目前,牡丹与芍药生产发展仍是低水平的重复扩大,“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生产经营以小农经济方式居多,没有形成集体优势,很难做到规模化、系列化、批量化生产。栽培仍以传统技术为主,育种工作长期处于半盲目的状态,绝大部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牡丹的促成与抑制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技术要在牡丹的产业化生产中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 尽管栽培历史有三千九百余年,比牡丹还悠久,品种数量也有三百我国的芍药, 多个,但在国内受重视程度远不如牡丹,对于芍药育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改进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芍药专用切花选种、育种及相关切花生产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芍药切花没能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没有成为大宗商品进入国际市场,3,。 1.4 品种鉴定受制国外,市场竞争激烈日本牡丹商品化水平世界领先,一直是国际市场的主流商品。欧洲各国经引种,栽培选育已形成欧洲品种群。由于向美国出口,美国牡丹发展很快,现有品种400个。美国建立了牡丹、芍药品种登录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对牡丹品种鉴定具有一定权威性。我国由于育种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滞后,中国牡丹和芍药在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 2 实现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种质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占有花卉种质资源,才能为花卉商品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花卉种质资源要实行综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便实现对其利用的可持续性。野生的牡丹、芍药种质资源是牡丹、芍药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它们为牡丹与芍药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养提供了稳定的遗传基因信息,这对牡丹、芍药的生产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牡丹种质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完善牡丹种苗市场,实现国家统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统一管理,加强对我国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栽培品种及野生种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牡丹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和研究。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使苗木生产实现批量化、规范化、各类品种系列化的集约化生产,盆花生产向矮、小、轻及无土栽培方向发展。加强育种工作,实现品种的定向培育,为中国牡丹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品种资源利用与体系完善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建立品种资源库,保护和收集地方品种:如在菏泽和洛阳建立中原品种群的品种资源圃;甘肃省兰州市作为西北牡丹品种群的生产和繁育中心;四川省彭州市作为西南牡丹品种群的生产 和繁育中心;安徽省铜陵县可作为江南牡丹品种群的生产和繁育中心;哈尔滨可作为北方耐寒牡丹品种群的生产和繁育中心等。同时引种、驯化国内外牡丹品种,如陕西的矮牡丹、甘肃的紫斑牡丹、西藏的大花黄牡丹、云南紫牡丹、日本寒牡丹、欧美牡丹品种,建立国际性牡丹品种保护基地和研究中心。 另一方面,形成专利品种,完善品种体系。研究表明:仅有2,3个牡丹野生原种和1个芍药野生原种参与了现有的牡丹、芍药栽培品种形成过程,更多的牡丹、芍药野生原种尚处于未被开发利用阶段,甚至鲜为人知。目前,虽然牡丹、芍药的栽培品种很多,但是其中缺乏黄色、蓝色等新奇品种,而且应用类型比较单一,缺乏盆花、切花、催花的专用品种类型。因此,积极开展育种工作,形成专利品种,对牡丹、芍药产业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3 生产经营与生产配套技术的可持续性在生产经营中注重克服“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努力开拓中国牡丹文化品牌,突出有中国特色的牡丹产品,引导国际市场欣赏并认同中国牡丹,是开发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长远之计。重视对牡丹、芍药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技术,以及保鲜、 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向生产,使其发挥作用。目前,在牡丹、贮运等配套技术的研究, 芍药的组织培养技术尚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快速繁殖是制约牡丹、芍药生产产业化的直接因素,即使是培育出了新的优良品系,靠现在的传统技术手段进行扩繁 首先要增加科研投入,尽快解决牡丹、来满足产业化生产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芍药的快速繁殖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针对牡丹、芍药不同应用类型的品种,建立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如盆栽品种的盆栽技术、催花品种的催延花期技术、切花品种切枝技术与采后保鲜、贮运技术、药用品种的深加工技术等。 2.4 产业结构和宏观调控的可持续性逐渐地在现有牡丹、芍药产业的基础 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特有的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形成特色产品,在高科技装上, 备的基础上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适度发展牡丹、芍药产业的规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保证合理的供求关系。建立完善的立法和管理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从法律和政策上保障产业的发展。如依据法律程序对珍稀牡丹、芍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用专利法对新品种、新技术加以保护;建立正规的权威机构,由权威机构来制定标准,对花卉市场中流通的牡丹、芍药商品加以规范;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前提下,对从业人员也要加强管理,实现国家统一管理,使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保证牡丹、芍药产业能够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健康地持续发展。历史的发展将使我国的芍药和牡丹迎来又一个新的高峰发展期,“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应该用跨世纪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一切工作,在促进我国芍药和牡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借鉴APS发展的有益经验,对有关入会章程进行修改,吸引更多的人入会,同时创办发行会刊,向全民宣传和普及栽培养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牡丹、芍药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莲英,袁 涛.中国牡丹与芍药,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9. ,2, 王莲英.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 高志民,王 雁,王莲英.牡丹、芍药繁殖与育种研究现状,J,.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1,23(4):75.
本文档为【论中国牡丹、芍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