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刚田;《乙瑛碑》点画特点-翰舞大地整理

李刚田;《乙瑛碑》点画特点-翰舞大地整理

举报
开通vip

李刚田;《乙瑛碑》点画特点-翰舞大地整理李刚田隶书教学(文本) 一、隶书流变   以隶书为起始,从隶书到后来所有的文字都被称作今文。潘伯鹰说“就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革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的时期全是隶书也不为过”。隶书继承了篆书的一些特点,对楷书起到了开源的作用。无论从文字的角度看,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包世臣说:“凡笔近篆而体近真者皆隶书也,中朗变隶而作八分,“八”,背也,言其势左右相背然也”。   秦代的隶书基本上是篆书的解体,秦简可以看作篆书的手写体,篆书的简写、草化。   汉代的竹简基本完成了隶...

李刚田;《乙瑛碑》点画特点-翰舞大地整理
李刚田隶书教学(文本) 一、隶书流变   以隶书为起始,从隶书到后来所有的文字都被称作今文。潘伯鹰说“就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革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的时期全是隶书也不为过”。隶书继承了篆书的一些特点,对楷书起到了开源的作用。无论从文字的角度看,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包世臣说:“凡笔近篆而体近真者皆隶书也,中朗变隶而作八分,“八”,背也,言其势左右相背然也”。   秦代的隶书基本上是篆书的解体,秦简可以看作篆书的手写体,篆书的简写、草化。   汉代的竹简基本完成了隶化,字体由篆书的长形变成扁形,开始出现了波磔。   东汉是隶书成熟完备时期,学习隶书一般从东汉的隶书碑刻入手。   清代是隶书中兴时期。汉代隶书以实用性为目的,而清代隶书则是以欣赏为目的,为美的创作为追求。   学习书法一般都要学习隶书,因为它承上启下,对上可探源篆书,对下可以寻楷书的流。 二、隶书的特点(隶书与小篆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就是把象形性完全变化符号性了。到篆书时象形性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到隶书就把象形性彻底取消了,完全符号化了。篆书还保留一定的象形性,到隶书一点没有了。       第二个特点就是把篆书的长形纵势变成扁形横势。   第三个就是把篆书的对称性大大弱化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篆书体势以圆为主,隶书体势以方为主。包括形体上破圆为方,也包括线条上圆转变成圆中有方。篆用圆笔,裹锋而入,裹锋逆入,线条浑圆匀称;隶书也藏锋,但下笔很快,“啄?锋下笔”,很斩截,圆中有方。篆书转笔用圆转,而隶书用方折。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小篆圆轻有力,提按不明显。而隶书提按分明,变化丰富。篆书基本上全用中锋,而隶书往往中锋侧锋并用。        再一个就是篆连而隶断。很多线条在篆书中是连在一起的,而在隶书中断开了,分成几笔。如绞丝旁、火字底。   再一个特点就是篆书繁而隶书简。 三、隶书的点画特点 (以乙瑛碑为例)   篆书只有点、线(横线、竖线)、弧三种,而隶书的点画就要丰富得多,已经基本具备了楷书中“永字八法”所提到了各种用笔。汉碑中的每一种碑刻都有自己独到姝用笔,同时各种碑刻又都具有共同的点画特点。我们以《乙瑛碑》为例。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冯”字。左上角的两点,第一点挑得比较平,第二点向上斜挑,以求得两点呼应。两点都向右挑,以求右半部“马”字的呼应。两点都是很有势的,是一种映带之势。              “河”字中间的长点。和“冯”字的两点差不多。看中间的长点。还是裹锋入笔。然后转笔向下,略慢(略按),然后向右提笔运行,结(折?)笔挑出,凌空收势,用回收之势就不至于过尖。三点收笔各不相同。第一点向下,呼应第二点。第二点带(顺)势而过,第三点略向上。三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点都向右挑。挑出以后,未尽之意,由“可”字承接了。这样一呼一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看“常”字。上半部两点,以短竖为轴线,两点都是藏锋逆入,左边摁(顿)一下笔,然后由内向外挑出,右边向右挑出。常字是平直线条,势较安宁,两点左右挑出以后,于静态中表现一种飞动的动式。               再看这个“为字:下面四个点虽然都是竖点,但姿态都不一样,又有映带之势。左点逆锋向上起笔,然后折锋运笔,中间两点互相向一点,带有起势,最后一点带收势。整体看来有变化,又和谐。隶书店的点式不算太多,但它和楷书的点不一样,它比较含蓄,除少数情况,基本上不能挑得太尖,要留住笔,要含蓄厚重,点不能太飘了。      隶书的横法。隶书的横法姿态也是非常多的。   “臣”字。上横,向左逆入然后折锋向下轻按,再向右徐徐行笔,收笔回锋轻收。下边是“蚕头燕尾”,起笔向左逆入,转笔略按,向右行笔,收笔时先向下略按,住笔,然后提笔向上出锋。上边一横平稳取静势,下边一横劲健飞动取动势。这两横就构成这个字的动静之势。           再看一下隶书的竖笔。   “行”字的竖笔,向上逆入,转锋向下,凝势向下涩行,缓缓提收凌空收势,和楷书的悬针竖类似,但不完全相同,它的收笔比较含蓄,含而不露。同时有点向右倾斜,与双人旁向左倾斜相呼应,下面形成开张之势,也形成字的稳定。   再看“辛”字中竖,起笔回锋向上,转锋向下逆行,好像有东西挡着一样,涩行。到未端忽然停留,回锋向上收笔,中间象有东西挡着一样,涩行。好像楷书的垂露竖,但不尽相同。它收笔的时候重停重按,求凝重勿轻滑,精神内内含,体现隶书纵向收敛的特点。 再看撇。隶书的撇,姿态较多。 先看“者”字的撇。这叫“反文撇?”。起笔逆锋入笔,然后再转锋向左下凝势,徐徐推进。此笔既要舒展,表现出隶书横向开阔,又要表现比较含蓄。          再看“所”字的撇。起笔向左上逆入,然后向下转锋向右下运笔。力求线条比较坚实,收笔时销住,然后向左出笔。再看第二个者字,起笔逆入,转向左下,略提行笔,行至尾部,笔势加重,提笔回锋。行笔比前后一个者字加重了提按变化。   下面再看隶书的捺笔。   起笔左上逆入,回锋右下行笔,且行且按,至折角处,少住然后右上提笔,折角略见方型。上段要平,跟角要下凹。      “氏”字的捺,左上逆入,回锋右下行笔,然后且按且转,和上面捺略有不同。   再看“造”字的曲头斜捺。裹锋向左上再转右下,疾回锋向右上,渐渐右下,徐徐行笔,渐行渐捺,至折角处,转笔右行,边捺边出。一波三折,体现出运笔的提按变化和弹性。 隶书的折。      隶书的折和楷书的折不一样,一般不顿笔。回锋向下少住,提锋向右行笔,再向右上收笔。        “守”字上面的折笔,不是折了,等于是两笔组合完成的。行至转折处,提笔离纸。   “百”字的右折笔。横笔写至转折处少住,再回笔,转竖向行笔。和刚才说的“宅”字的左方折差不多,只是方向不同,这种折法是隶书中最常见的折笔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还有“孔”字,曲折笔,回锋向下行笔,至转折处,不按不住,转锋右行,收笔处好像燕尾一样。      再看“是”字的折,转锋迅速折下,不可住笔,要轻折而下,这一笔(接着的斜竖)不可犹豫,意态比较爽峻,干净利落。   隶书的折笔和楷书最大的不同就是隶书的折没有顿笔,如果顿笔就生圭角,就没有隶书的基本形象了。      还有隶书的钩。 “则”字,它不停笔,它就是转,它不顿笔,不停笔,转过来就行了。
本文档为【李刚田;《乙瑛碑》点画特点-翰舞大地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7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08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