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边缘到中心_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从边缘到中心_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举报
开通vip

从边缘到中心_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从边缘到中心 � � � 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於 � 鲸 � � 内容提要 � 国外哥特小说批评历经 240余年的酝酿、发酵和膨胀, 最终爆发成了一个批评话 语的狂欢之场。大致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即边缘化阶段 ( 1764- 1920)、合法化 阶段 ( 1920- 1970) 和批评视角多元化阶段 ( 1970至今)。鉴于国内英国哥特小说系统研究的稀 缺状况, 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背景加以仔细梳理, 可以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个较高的研究起点, 以避免低层次的简单重复。 关键词 � 英国 ...

从边缘到中心_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从边缘到中心 � � � 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於 � 鲸 � � 内容提要 � 国外哥特小说批评历经 240余年的酝酿、发酵和膨胀, 最终爆发成了一个批评话 语的狂欢之场。大致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即边缘化阶段 ( 1764- 1920)、合法化 阶段 ( 1920- 1970) 和批评视角多元化阶段 ( 1970至今)。鉴于国内英国哥特小说系统研究的稀 缺状况, 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背景加以仔细梳理, 可以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个较高的研究起点, 以避免低层次的简单重复。 关键词 � 英国 � 哥特小说 � 边缘化 � 合法化 � 多元化 � � 哥特小说! 原本是一个受到严格历史限 定和地域限定的名词, 它专指 1764- 1820 年 的英国哥特小说。其上限是霍拉斯∀沃波尔 (Horace Walpole) #奥特朗托堡∃ ( The Castle of Otranto , A Gothic Story , 1764) 的问世, 下限则 是作为 终结者! 出现的马图林的 #漫游者梅 尔莫斯∃。通常, 这类小说的故事情节充满恐 怖和悬念, 以阴暗古老的城堡或修道院为背 景。然而, 当现在人们谈论这个名词时, 首先 要谈的却是它那臭名昭著的不可定义性。 穿 过20世纪晚期, 现在进入 21世纪, 评论家们 对于滑不溜手的哥特文类边界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的焦虑 不断增长。!% 哥特小说的内涵不断地在时限上 和地域上越出自身的界限。当前研究界对英国 哥特小说的范围较为认同的说法大致是: 从广 义上说, 在英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复 兴。第一次即 18 世纪末的英国哥特小说, 第 二次是 19 世纪末以史蒂芬生的 #化身博士∃ 等为代表的维多利亚哥特小说, 第三次则是出 现在 20世纪的 70年代以斯蒂芬∀金的 #撒冷 镇∃ 为代表的一批当代恐怖小说。 哥特小说内涵膨胀的过程也正是哥特小说 批评话语膨胀的过程, 也可以说, 正是批评话 语膨胀的需要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作家作品被搜 罗进了哥特小说的研究领域。至今已历经了 240余年发酵、膨胀的哥特小说批评最终爆炸 成了一个狂欢场。这是个呈现出鲜明的阶段化 特征的过程。 一、边缘化阶段 ( 1764- 1920) 在 18世纪末, 我们现在将其称为 哥特! 的那些小说还处于不同的小说类别名称之下, 如 现代罗曼司! ( modern romance)、 德国 派! ( the German school)、 恐怖派! ( the terrorist school) , 等等。& 但对于这一类小说的 批评和评价却已经开始了。 当时对哥特小说的反应和评价来自四类人 群, 即普通大众读者、书商、作家与职业文学 34 评论者。不同的人群对它的反应不尽相同: 它 在吸引读者方面所向披靡!, 但 这个文类及 其毫无独创性的模式却从未引起过知识界的尊 重!, ∋ 在道德上也屡受抨击。虽然批评者把哥 特小说 打发到大众娱乐的边缘地带!, 但书 商、读者和作家 却不断地发现哥特小说是个 富于创造性潜力的领域!, (它成了资本主义消 费文化最早的文学受益者和牺牲品。 从批评史的角度来看, 后两类人的评价更 值得探究。 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对哥特小说的反应 相当矛盾。他们一面对哥特小说口诛笔伐, 表 现出对它的轻视和敌意, 如柯尔律治的哥特小 说评论 ( 1794- 1798)、华兹华斯为 #抒情歌 谣集∃ 第二版撰写的序言 ( 1800)、拜伦勋爵 的 #英国吟游诗人与苏格兰评论者∃ ( 1809) 等等; )一面又有意无意地将哥特式因素引入 自己的创作, 如: 柯尔律治的 #克里斯塔贝 尔∃ ( 1797- 1800) 和 #古舟子咏∃ ( 1797- 1798) 受哥特风格的影响显而易见, 华兹华斯 在 #哥特故事断片∃ ( 1797)、#边民∃ 中对哥 特式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和激情的嗜好无法遮盖, 在拜伦的 #曼弗雷德∃ 和其他诗歌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僧侣∃ 的痕迹, 雪莱的文学生涯直接始于哥 特小说, 济慈创作的 #伊莎贝拉∃、#圣阿格妮 斯节前夜∃ 和 #圣马克节前夜∃ 简直就是以诗 歌形式叙述的哥特故事。这种矛盾的态度也许 与诗人们对文学审美规律的敏感把握有关, 柯 尔律治曾说: 在文学的兴起和衰落之际, 可 怕的事物和超自然的事物总是能够抓住大众的 口味。只有在人们处于欲望没有觉醒的迟钝状 态和欲望已然枯竭时, 才会需要最强有力的刺 激物。! ∗ 而在当时的文学史研究者笔下, 对哥特小 说及其作者的揶揄随处可见。如亨利∀比尔斯 在 #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史∃ ( 1899) 中, 轻 蔑地说沃波尔是 无聊鼠辈!。他那无可救药 的肤浅, 半吊子作风和没正经, 使他所有的聪 敏才思在遇到 #奥特朗托堡∃ 这样一个题目上 时毫无用处!。+ 对哥特小说文学技巧方面的全面且正面的 评价是从司各特开始的。他作为作家和评论家 对沃波尔、拉德克利夫夫人、马图林等重要英 国哥特小说家及其作品都发表过意见, 在评论 中他坦诚地赞美了这批作品的原创性, 分析了 恐惧感对于哥特小说的重要性, 因此, 有批评 者称他成功地完成了为哥特小说争取 合法地 位! 的任务。, 另外, 在这一阶段哥特小说美学的问题也 已经开始得到关注。安娜∀拉蒂西亚∀艾金的一 篇名为 #论源于恐怖客体的愉悦∃ ( 1773) 的 文章, 认为 #奥特朗托堡∃ 运用了一种 恐怖 加惊奇! 的 混合型恐怖!, 是 一次适合于 哥特罗曼式文类的、勇敢的现代尝试!; 该文 还指出, 恐怖读物的阅读经验不同于真正被吓 住的经验, 前者可以引发一种愉悦的感觉, 后 者则不能。 激情和幻想共同作用!, 可以 将 灵魂提升到最兴奋的状态!。−这显然是受伯克 崇高论 ( Burkean Sublime) 影响的结果。 总体来看, 虽然这一时期主流知识界大多 采取道德的、宗教的标准, 对哥特小说主要持 贬抑的、挞伐的态度, 但读者和作家却从中发 现了新鲜的审美特征。 二、合法化阶段 ( 1920- 1970) 1920年代到 1970 年代, 是批评者试图使 哥特小说批评不断趋向合法化的时期。这一合 法化进程首先体现在哥特小说批评为建构和重 新评价哥特小说这一文类所进行的努力上。 虽然 哥特小说! 这一名称最早得名于沃 波尔的 #奥特朗托堡: 一个哥特式故事∃, 但 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描述性的写作类别名称, 则 得力于 20世纪的文学批评实践。大量资料证 明, 文学评论界在 20世纪 20、30年代对于 18 世纪末期小说又重新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最早 是 1921 年伊迪斯∀伯克海德 ( Edith Birkhead) 35 从边缘到中心 的 #恐怖传奇∃ ( The Tale of Terror : A Study of the Gothic Romance, 1921) , 从圣经故事开始, 对哥特罗曼司在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史进行了简 单的追溯。埃诺∀雷罗 ( Eino Railo) 的 #闹鬼 的城堡∃ ( The Haunted Castle : A Study of the Gothic Romance , 1927) , 对哥特小说所进行的 描述则是通过主题和背景的分类研究完成的。 J. M. S. 汤普金斯 ( J. M. S. Tompkins) 在 其 #1770 - 1800 的英国通俗小说∃ ( The Popular Novel in England 1770 - 1800 , 1932) 一 文中, 对 1770至1800这 30年间英国哥特小说 的历史语境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展示。尤为突出 的是, 她从小说形式发展史的角度描述并分析 了哥特小说的情节机制的必要性。蒙塔古∀萨 默斯 (Montague Summers) 的论著 #哥特探索∃ ( The Gothic Quest , 1938) 给人的总体印象不过 是一本包罗了许多甚至已经湮没于历史尘埃之 中的哥特小说的详尽书目, 但其独特之处在 于, 他将哥特小说与政治术语联系起来, 一反 前人对它的 通俗文学! 的评价, 认为它从文 学形态上来看, 是彻头彻尾的保守主义, 并将 其称为 文学的贵族!; . 而洛夫克拉夫特 (Lovecraft ) 的 #文 学 中 的 超 自 然恐 怖∃ ( SupernaturalHorror in Literature , 1927) , 作为一 部出自作家笔下的论著, 虽然不如前几部那样 学术味浓厚, 但著者却凭借自身作为一位恐怖 小说作者的敏感, 除了对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哥 特小说创作状况进行了梳理以外, 还将哥特传 统延伸到了19世纪末柯南∀道尔、威尔斯、史 蒂文森、勃朗特姐妹等人的相关作品。可以 说, 正是这一批研究成果首先认识到了此类小 说在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 并为它们贴上了 哥特式! 的标签, 从而为日后哥特小说作为 具有整体性特点的类属研究做好了铺垫, 虽然 在他们这里, 对文本和文本的深层意义的深入 分析尚未真正开始。 其次, 合法化进程还体现在精神分析作为 一种科学的批评手段对哥特小说研究的正式介 入, 这使得哥特小说批评开始摆脱早期印象式 批评的粗枝大叶和主观随意, 并赋予了研究对 象以意义上的深度。诚如瓦尔马所言, 是弗 洛伊德的心理学和超现实主义重新发现了哥特 小说的价值!。��� 从 20世纪 30年代末开始, 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说极大地启发了哥特小说批评。1917 年, 弗洛伊德在其同名论文中对 诡异! ( the uncanny) �� 这一本应属于美学领域的概念进行 了解释和探讨, 并通过它直接对哥特小说的恐 怖效果的心理根源进行了考察。他主要以霍夫 曼的哥特小说中一再出现的 双重人格! 主题 为例, 再辅以谢林关于 unheimlich! 一词的 词源学意义上的解释, 证明了 内心深处感到 熟悉的, 遭到压抑而后又从压抑中回归!��!的 东西是令人感到诡异的。之后, 超现实主义的 领袖安德烈∀布勒东 ( Andr�Breton) 受其启发, 在其名为 #超现实主义的领域而非新领域∃ ( Limits Not Frontiers of Surrealism , 1938) 的文章 中, 运用精神分析的术语, 将哥特小说中的紧 张焦虑解释为爱欲 ( Eros) 和 死本能! ( Death Instinct) 之间的矛盾挣扎。��∀ 上述批评成果主要产生在 20- 30 年代。 由于哥特小说模式雷同而在文本形式上乏善可 陈, 因此无法为新批评的实践者们提供合适的 精彩材料, 其后的 30余年, 基本上是哥特小 说研究的一个间歇期。瓦尔马 ( Devendra P. Varma) 的 #哥特烈焰∃ ( The Gothic Flame , 1957) 是其间硕果仅存的一部论著, 它基本上 是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并没 有提出更多新的观点。 三、多元化阶段 (1970至今) 1970年代至今哥特小说批评摆脱了新批 评的束缚, 其触角开始全方位伸展。乔纳森∀ 卡勒曾说, 文学批评大约自 1970 年代开始 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话语: 语言学、精神 分析、女性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哥 36 国外文学 � 2008年第 1 期 (总第 109期) 特小说的批评家们通过运用上述各种手段, 重 新审视处于社会、历史、文化、性别等种种语 境之中的哥特小说, 从而使哥特小说摆脱了边 缘文类的地位, 进入了主流学术批评的中心视 野。因此可以说, 这是哥特小说批评的视角多 元化阶段。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研究做个大 致的归类。 第一类是对哥特小说的哲学- 美学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了批评者对这一问题兴 趣的回归。但也许是由于弗洛伊德向哥特美学 领域的涉足, 哥特美学从此与精神分析就有了 牵扯不清的联系。特里∀赫勒 ( Terry Heller ) 的 #恐怖的喜悦∃ ( The Delights of Terror: An Aesthetics of the Tale of Terror, 1987) 以伊瑟尔的 读者关系理论和英伽登的现象学开始, 以弗洛 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结束, 探讨了哥特 小说、乃至恐怖小说的阅读效果。安德鲁∀斯 密斯 (Andrew Smith) 的 #哥特激进主义: 19 世纪的文学、哲学与心理分析∃ ( Gothic Radicalism, 2000) 分析了伯克的 崇高! 与弗 洛伊德的 诡异! 在哥特话语中经历了怎样的 发展变化, 而人的主体性又从中得到了怎样的 表现。在哥特小说研究中, 美学和精神分析学 所表现出的紧密交织状态, 让我们甚至无法明 确区分这些研究的归属。对这一现象, 维杰∀ 米什拉在 #哥特式崇高∃ 中解释道: 这大体 上是由于文学哥特将一种形而上转换成了一种 心理学。!��∃ 第二类是在前一阶段就已经得到重视的精 神分析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将哥特小说作为 一种幻想文学, 认为它展示了受到现代文化压 抑的欲望。诚如庞特所言, 对精神分析批评 而言, 哥特小说已被证明是天赐之物, 而且其 原因也不难理解!。��%然而, 令人诧异的是在这 一阶段的哥特小说研究中, 单纯的精神分析批 评的成果并不多。 一方面, 精神分析学说继续被有意识地用 来强调哥特小说对时间和地点的超越, 以及对 历史观念和政治观念的超越。如: 马多夫以刘 易斯的 #僧侣∃ 为例, 指出 哥特小说对残暴 行为的描写实际上描绘的是被压抑的灵魂, 与 时间或地点无关!, 它表现了 潜意识的强大 生命!。��&帕特里克∀戴将哥特小说视为对 特 定历史观念的拒绝!, 并认为该文类 通过 / /将历史和地理 (的因素) 转换为幻想的某 些组成部分!, 确证了梦幻的作用并使其形式 化!, 是存在于历史之外的 一个永恒的真 实!。��∋对安∀豪厄斯而言, 哥特小说 将目光 从现时和此在移开, 并移入过去或遥远的国 度!。�() 另一方面, 不少批评者将精神分析批评与 历史、政治、美学等批评视角结合起来。例 如, 鉴于 0被压抑者的回归1 (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或先前被意识所排斥的任何事物的 出现, 是哥特叙事作品的根本推动力!�(�这样 一个基本共识, 瓦尔丁∀克莱门茨结合文本及 其历史语境, 对几部重要的哥特小说的具体恐 怖根源进行了探究。玛吉∀基尔戈曾说: 精神 分析学运用其关于潜在现实的理论, 通过将哥 特小说视为对一直为习惯、自觉意志、以及个 体或社会的压抑力量所掩埋的个体或其文化的 私密生活的揭露, 帮助它获得了一种新的 0深 刻性1 。!�( 之所以强调其 新!, 就是因为它对 文学外部社会因素的重新重视。 另外, 随着精神分析批评方面本身的发 展, 批评者们开始了将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 论引入哥特小说批评的尝试。如姆拉登∀多拉 在 #拉康与诡异∃ 中, 以 #弗兰肯斯坦∃ 为 例, 将弗洛伊德的作为 死亡的预兆! 出现的 另一个自我! � � � 即那个怪物 � � � 解释为拉 康所谓 实在! ( the real ) 在 想象! ( the imaginary) 中的在场所引发的焦虑症状。�(! 第三类则是意识形态研究, 即将哥特小说 读解为某种政治- 意识形态的神话。当然批评 者的政治立场不同, 其批评对象被剖示出来的 政治意义也不同。 37 从边缘到中心 立场之一, 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自然 是将哥特小说读解为性别政治文本的观点。早 前伯克海德和雷罗在描述哥特小说时就已引入 了性别的观念。伯克海德称沃波尔为哥特小说 之父, �(∀而拉德克利夫则是 将哥特传奇从其 早期的死亡状态中解救出来! 并养育了它的母 亲。�(#同样地, 雷罗也将沃波尔比作是哥特小说 文类的父亲, 尽管这位父亲在没有确认作品获 得成功之前, 试图隐瞒他的父亲身份!。�(∃不同 的是, 他认为克拉拉∀里芙 ( Clara Reeve) 才是 那个 在沃波尔的框架中//注入最初的女性 感受力的活力因素! 的人。�(%而拉德克利夫, 在 他的眼中, 则被认定是由沃波尔和里芙所分别 代表的男性原则和女性原则的混合体。这些论 述成为后来的哥特小说性别批评的滥觞。 哥特小说对于女性主义批评似乎有着天生 的吸引力。70 年代, 女性主义在崛起之初, 就把哥特小说作为一个重要的批评对象。如埃 伦∀莫尔的 #文学女性∃, 其突出之处在于她提 出了在哥特小说作家中存在一个女作家的序 列, 其中包括玛丽∀雪莱、夏洛蒂∀勃朗特、麦 卡勒斯等, 并且明确指出 女性哥特! 是哥特 小说中的一个独特亚类, 它表达了女性自己的 恐惧。她认为玛丽∀雪莱在 #弗兰肯斯坦∃ 描 绘了男性对 新生命的厌恶!, 小说中充满了 围绕着出生及其后果的、关于罪行、恐惧和 逃跑的戏剧性事件!。�(& #阁楼上的疯女人∃ 一 书则指出 #简∀爱∃ 表达了 通过有策略的对 自我、艺术和社会的重新界定, 来对抗社会和 文学的束缚, 以求获得自由的女性欲望!。�(∋另 外, 像P. M. 斯巴克、伊莱恩∀肖瓦尔特、贝 蒂∀罗伯兹、安妮∀杜迪等, 都集中讨论了哥特 小说中的一组标志性意象 � � � 受困与逃脱, 并 指出它们是对狭隘的社会、性和作者角色中所 存在的、突出的女性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描 述。�∗)此间, 此类批评的范围还仅限于女性作 家的哥特小说创作, 其主要意图集中在构建女 性身份, 以及确立属于女性作家读者群并远离 主流男性传统的文学边界。 80年代末以后, 女性主义哥特小说批评 进一步深化。一方面, 女性主义批评者们也开 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社会的、历史的多 重视角。例如, M. A. 玛茜在 #以爱的名义: 妇女、受虐狂, 与哥特小说∃ 中将女性身份与 精神分析学中的受虐狂概念联系在一起。她强 调, 女性爱与恨的情感交织不是一种自然天生 的情感状态, 女性成为受虐狂, 是 长期的、 各种成功的文化训练的结果!。她还认为, 只 要造成受虐狂的精神创作仍然存在 � � � 只要西 方文化的性别定位依然存在 � � � 哥特小说就会 一直存在。!�∗� A. L. 霍维勒在 #哥特女性主 义: 从夏洛特∀史密斯到勃朗特姐妹的女性职 业化∃ 中将传统女性批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相 结合, 指出哥特小说作为文本, 其内在意图更 多的是教女性如何拥有得体的女性气质, 而不 是反映女性的经历。因为哥特小说中的女主角 伪装成腐朽男权社会压迫下的无可指摘的受害 者的同时, 又运用消极�挑衅和受虐狂的策略 来达到战胜男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目的。这种 通过伪装 和展示弱点! 的策略和意识形态, 即为霍维勒 所说的 哥特女性主义!。�∗ 另一方面, 批评者 们在关注女作家创作的同时, 也将批评触角伸 向男性作家, 如塔马∀赫勒的 #死亡的秘密: 威尔基∀科林斯和女性哥特∃ 将视线移到了女 性作家创作以外的领域。她分析了这位男性作 家如何运用 女性哥特! 来 创作关于维多利 亚文化中权力和权威的 � � � 文学的、家庭的、 政治的 � � � 形式的叙事作品!�∗!。她提出, 女 性哥特本身, 是运用疏离和浪漫主义陌生化的 技巧对家庭生活和家庭的揭露而非认可, 即通 过哥特形式中熟悉的家庭生活情形, 使我们了 解家是一座牢狱: 在其中, 无助的女性任凭男 性家长权威的摆布。艾莉森∀米尔班克 ( Alison Milbank) 的 #属于房子的女儿们: 维多利亚 时期的哥特小说模式∃ ( Daughters of the House , 1992) 也分析了男作家对女性哥特小说模式的 38 国外文学 � 2008年第 1 期 (总第 109期) 移用问题。 与此同时, 哥特小说中的男性问题也日益 得到关注。继克拉夫特、哈格蒂等人对哥特文 本中的男同性恋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 �∗∀辛迪∀ 亨德肖特的 #男性气质中的兽性与哥特小说∃ 将讨论的焦点放在了哥特小说文本对异性恋男 子气是如何处理和表现的问题上。她发现, 在 哥特小说中男性缺乏男子气的意象的反复出 现, 解构了作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一个特殊层面 的、稳定而完整的异性恋男性气质的概念。�∗# 2004年安德鲁∀史密斯的最新力作 #维多利亚 时期的魔鬼: 医学、男子气与世纪末哥特小 说∃ 出版。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 小说文本以及当时的医学、性学文献的细读, 进一步考察了 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处于支 配地位的男性与 疾病、衰退和性欲倒错! 发 生联系的渐进过程。 立场之二, 是将哥特小说作为阶级政治的 文本来进行解读。批评者发觉资产阶级与哥特 小说的几乎同时兴起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罗纳 德∀鲍尔森用政治术语对哥特小说中的传统因 素进行了解码。他这样写道: 到 #尤多弗的 秘密∃ 出版时 ( 1794) , 城堡、监狱、暴君和 敏感的年轻姑娘所表达的意义就不可能再单纯 了: 通过法国的事件 (法国大革命 � � � 作者 注) , 他们都已经变得意义深奥微妙。!�∗∃戴维∀ 庞特则是从整体上把哥特小说读解为一个 物 质主义! 的文类, 一种出现于 当中产阶级 //开始试图去理解他们自身上升的历史状 况! 的阶段的分析性文学。在庞特看来, 哥特 作品迫切地暴露了处于工业化和社会急速变化 的时期的中产阶级, 对于他们支配权性质的恐 惧和焦虑, 回归到家世、继承以及财产的变更 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以偏执狂、控制 和非正义为主要母题, 以理解费解之事、禁忌 和非理性为主要任务的文学作品得以出现, 是 无需讶异的。!�∗%这显然是庞特天才地将西方马 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方法融 会贯通的结果。特里∀洛维尔进一步指出, 哥 特小说在激进与保守之间的优柔寡断, 暴露了 隐藏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部的冲突, 以及道 德与美学、工作与愉悦之间的冲突。�∗&而克里 斯∀鲍迪克的 #在弗兰肯斯坦的阴影之下: 神 话、畸形与 19世纪创作∃ ( 1987) 则探讨了这 一具体文本中的弗兰肯斯坦神话是如何成为现 代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 恐慌的真正原 因! 的。�∗∋ 立场之三, 是将哥特小说视为后殖民主义 政治的文本。不少研究者指出, 英国哥特小说 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表现了英国本土对帝国 扩张和种族多样化 � � � 更直接地说, 是对这二 者所可能引起的种族纯洁性的丧失以及自然和 理性边界的崩溃 � � � 的恐惧、焦虑以及对 种 族的他者! 的排斥的表现。帕特里克∀布兰特 林格在哥特小说中圈出了 帝国哥特!�+)这一 亚类, 之后, H. L. 马尔乔又有了 种族哥 特! 的提法。他认为 种族的哥特化和哥特小 说的种族化!�+�的进程是同一的, 19世纪的哥 特小说与种族话语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在 玛丽∀雪莱的 #弗兰肯斯坦∃ 问世之后, 当时 的英国文化政治界人士常常借其中的怪物之名 暗指 国外的、野蛮的非白种人!。�+ 2003年安 德鲁∀史密斯与威廉姆∀休伊斯合编的一本论文 集 #帝国与哥特小说: 类别的政治∃ 值得一 提, 尽管集子里的文章不仅涉及英国的, 还涉 及后殖民主义话语置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哥 特小说。在该书导论中, 编者对后殖民主义理 论与哥特小说研究合流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二 者共同的兴趣在于 挑战启蒙的理性观念!。�+! 理性主义根据文明人中心论建构起来的种族等 级为殖民主义话语提供了支撑。 第四类是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方法对哥 特小说历史语境的复原和重新考察。近年来, 随着新历史主义观念本身的渐入人心, 不少哥 特小说研究者意识到: 哥特小说批评已经抛 弃了对其对象的历史把握, 倾向于根据其自己 39 从边缘到中心 的观念 � � � 这些观念反映出心理学 0深度1 和 政治 0颠覆1 的智性目的 � � � 来重塑哥特小说 //它在一再地无视哥特小说明显的时空、地 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指涉的同时, 建构起他们 所设想的潜在恐惧、欲望和 0革命1 冲动的日 益不合理的模式, 错误地将哥特小说想象成反 现实主义的 0幻想1 或梦幻作品。!�+∀因此, 前 文中所提到的许多批评者在运用自己的独特批 评视角的同时, 仍然不约而同地关注历史语境 的问题, 将新历史主义的方法与自己的批评方 法相结合, 以弥补研究的片面性。最为令人注 目的是, 安德鲁∀史密斯在其论著中对许多 19 世纪关于梅毒的医学文献进行了细读。然而, 更有一部分学者竭力擢扬哥特小说历史研究的 重要意义, 认为非得将哥特小说完全还原入其 所产生的历史语境, 否则便不能揭示出哥特小 说的真正内涵。 例如, 维克多∀塞奇 ( Victor Sage) 在他的 #清教传统中的恐怖小说∃ ( Horror Fiction in the Protestant Tradition, 1988) 中, 在强烈地反对弗 洛伊德及其理论方法的同时坚决主张传统的历 史研究方法, 并进而提出: 虽然法国大革命对 哥特小说来说意义重大, 但相比之下, 光荣革 命 ( Glorious Revolution) 和清教正统观念的形 成更为重要, 因为实际上后者是哥特传统中的 所有主要象征的源泉, 而这也正是之前的哥特 小说研究大都忽略了的重要宗教因素。 #1750 � � � 1820 年的哥特创作: 一种系谱学∃ 的著者罗伯特∀迈尔斯虽然借用了米歇尔∀福柯 的 系谱学! 框架、巴赫金和解构主义的方 法, 但他仍然认为这样的理论视点是不完善 的, 因为 //理论方法总是处于通过回顾性 的阅读使哥特小说去历史化的危险之中。你可 能发觉自己面对的仅仅是带有 20世纪特征的 幽灵, 而没有证据显示它是 18 世纪晚期 的!。�+#因此, 在探讨哥特小说中的人物主体问 题的时候, 他尝试将这个问题重新置入哥特小 说产生时的社会语境和历史语境中去加以考 察, 了解人的主体性在早期英国哥特小说创作 史中曲折变化。詹姆斯∀瓦特将 哥特小说置 于 18世纪后半期罗曼司复兴的语境中!, 从历 史的角度 考察哥特小说与当时其他小说形式 之间的某些联系/ /!�+∃再如马克曼∀埃利斯的 #哥特小说史∃, 并不如其书名所表示的那样是 一部关于哥特小说的历史, 历史在这里是一 种文学批评方法, 它要求读者思考观念和语言 的易变性/ /要求读者不仅思考 (哥特) 小说 意味着什么, 还要思考这个意义是从什么时候 开始演变以及如何演变的!。�+% 上述可见, 此期众多研究方法的碰撞和融 合使得哥特小说的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化起来。 文章的最后, 借用朱利安∀沃尔弗利的一个比 喻, 即哥特小说就像一具死于 1820 年代、但 又不断还魂的 僵尸!, �+&描述哥特小说研究的 发展轨迹: 曾几何时备受冷落的边缘研究领 域, 却借着精神分析和文化研究的东风一再地 由衰落而复苏, 并最终登上了中心舞台。反 之, 如果想让它避免随着文化研究潮流之后的 某个转向而衰落的命运, 那还需要在其内部寻 求新的理论增长点。 注释: % � Suzanne Rintoul, Gothic Anxiety: Struggling with a definit ion! , Eighteenth�Century Fiction, July 2005 ( 4 ) , p. 701. & � James Watt, Contesting the Gothic: Fiction, Genre and Cultural Conf lict, 1764 - 1832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pp. 68- 76. ∋ + � F. S. Frank, Gothic Fiction : A Master List of Twentieth Century Criticism and Research ( London: Meckler Corporat ion, 1988) , p. X. (� Markman Ellis, The History of Gothic Fiction (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0) , pp. 12- 3. ) � 如柯尔律治在一篇评论刘易斯的 #僧侣∃ 的文章中说: 除了它(#僧侣∃ ) 娼妓式的吸引力之外, 它肯定还有不 少真正的长处。不要忘了它的作者是一个有地位有财产 的男人。 � � � 是的! #僧侣∃ 的作者是一位立法 40 国外文学 � 2008年第 1 期 (总第 109期) 者! � � � 我们瞠目而战栗。! ( Rictor Norton ed. , Gothic Readings , 299页) 华兹华斯也在 #抒情歌谣集∀序∃ 中抱 怨当时读者对于 愚蠢的德国趣味! ( 指的就是哥特式 戏剧和罗曼司) 的狂热追捧。 ∗− � Rictor Norton ed. , Gothic Readings: The First Wave 1764- 1840 (New York: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 pp. 295 - 299, p. 280. , � 韩加明: #司各特论英国小说叙事∃ , 载 #外国文学评 论∃ 2003年第 2期, 77页。 . � Summers Montague, The Gothic Quest : A History of the Gothic Novel (New York: Russell and Russell, 1964) , p. 397. ��� � Devendra P. Varma, The Gothic Flame: Being aHistory of the GOTHIC NOVEL in England , Its Origins, Eff lorescence , Disintegration, and Residuary Inf luences (N . J. & London: The Scarecrow Press, 1987) , p. 7. �� ��! � 弗洛伊德: #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 , 见 #论文学 与艺术∃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年版, 271页。 ��∀ � Victor Sage ed. , The Gothic Novel : A Casebook ( London: Macmillan, 1990) , pp. 112- 115. ��# � Jonathan Culler, Framing the Sign : Critici sm and its Institutions (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88) , p. 15. ��∃ � Vijay Mishra, The Gothic Sublime (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 p. 256. ��% � David Punter, Narrat ive Psychology in Gothic Fiction! , in Kenneth W. Graham ed. , Gothic Fictions : Prohibi tion� Transgression ( New York: AMS Press, 1989) , p. 5. ��& � Mark Madof f, The Useful Myth of Gothic Ancestry! , Stud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ulture , 1979 ( 9) , pp. 345- 6. ��∋ � Patrick Day, In the Circles of Fear and Desire : A Study of Gothic Fantasy (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5) , pp. 30- 33. �() � Ann Howells, Love , Mystery and Misery : Feeling in Gothic Fiction ( London: Athlone Press, 1995) , pp. 7- 8. �(� � Valdine Clemens, 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Gothic Horror from The Castle of Otranto to Alien (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9) , p. 3. �( � Meggie Kilgour, The Rise of the Gothic Novel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 p. 220. �(! � Mladen Dolar, 0I Shall Be w ith You on YourWedding�Night�: Lacan and the Uncanny! , October , 1991 ( 58) , pp. 5- 23. �(∀�∗) � Edith Birkhead, The Tale of Terror: A Study of the Gothic Romance (London: Constable, 1921) , p. 21, p. 38. �(∃�∗ � Eino Railo, The Haunted Castle : A Study of the Gothic Romance (London: Routledge, 1927) , p. 6, p. 8. �(& � Ellen Moer, Literary Women: The Great Writers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 pp. 92- 93. �(∋ � Sandra M. Gillbert and Susan Gubar, The Madw oman in the Attic: The Woman Wri 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 (Princeton, NJ: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p. xii. �∗) � Patricia Meyer Spack, The Female Imagination , 1972; Elaine Showalter,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 rom Bront� to Lessing , 1977; B. B. Robert s, The Gothic Romance: Its Appeal to Women Writers and Readers in Late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 1980; M . A. Doody, Desert s, Ruins and Troubled Waters: Female Dream in Fi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othic Novel! , Genre , 1977 ( 5) , pp. 529 - 572. �∗� � Michelle A. Mass�, In theName of Love : Women , Masochism , and the Gothic (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 p. 3. �∗ � Diane Long Hoeveler, Gothic Feminism: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Gender from Charlotte Smith to the Bront�s (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1998) , p. 7. �∗! � Tamar Heller, Dead Secrets : Wilkie Collins and the Female Gothic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 p. 9. �∗∀ � Christopher Craft, 0KissMe with Those Red Lips�: Gender and Inversion in Bram Stoker�s Dracula!, Representations , 1984 (8 ) , pp. 107 - 33; George E. Haggerty, Literature and Homosexuality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Wapole, Beckford, and Lewis! , in Wayne R. Dynes and Stephen Donaldson ed. , Homosexual Themes in L iterary Studies ( New York andLondon: Garland, 1992) ; Tal ia Schaffer, 0A Wilde Desire TookMe�: The Homoerotic History of Dracula! , ELH 61, 1994 ( 2) , pp. 381- 452. �∗# � Cyndy Hendershot, The Animal Within Masculinity and the Gothic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 ichigan Press, 1998) , p. 3. �∗∃ � R. Paulson, Representations of Revolution ( 1789- 1820 )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p. 221. �∗% � David Punter, The L iterature of Terror : A History of Gothic Fiction f rom 1765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Longman, 1980) , pp. 127- 128. �∗& � Terry Lovell, Consuming Fiction ( London: Verso, 1987) , pp. 55- 72. �∗∋ � Chris Baldick, In Frankenstein�s Shadow : Myth , Monstrity and Nineteenth�Century Writing ( Oxford: Clarendon, 1987) , p. 9. �+) � Patrick Brantl inger, Rule of Darkness : British Literature and Imperialism, 1830 - 1914 (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8) . 41 从边缘到中心 �+� �+ � H. L. Malchow, Gothic Images of Race in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 California: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 1996) , p. 3, p. 34. �+! � Adrew Smith andWilliam Hughes eds. , Empire and the Gothic : The Pol itics of Genre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 p. 1. �+∀ � Chris Baldick and Robert Mighall, Gothic Criticism! , in David Punter ed. , A Companion to the Gothic ( Oxford: Blackwell, 2000) , pp. 209- 210. �+# � Robert Miles, Gothic Wri ting , 1750 - 1820 : A Genealogy ( New York: Rout ledge, 1993) , pp. 3- 4. �+∃ � James Watt, Contesting The Gothic : Fiction, Genre and Cultural , 1764 - 1832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p. 3. �+% � Markman Ellis, The History of Gothic Fiction (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0) , p. 11. �+& � Julian Wolfreys, Victorian Hauntings : Spectrality , Gothic , the Uncanny and Literature ( New York: Palgrave. 2002) , pp. 8- 11. From the Peripheral to the Center: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Foreign Gothic Studies YU Jing � � Abstract: After about 240 years�development , Gothic critics have finally burst into a carnivalesque storm of crit ical speeches. English Gothic novel studies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observable stage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 irst Gothic novel: marginalization, legitimization andmultiplization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view of the domest ic shortage of systematic studies on British Gothic novels,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a careful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abroad so as to set up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to avoid simple repetitions of such studies. Key words: England, Gothic novel, marginalization, legit imizat ion, mult ival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 陈思红 42 国外文学 � 2008年第 1 期 (总第 109期)
本文档为【从边缘到中心_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46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06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