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迟滞和保守__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迟滞和保守__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迟滞和保守__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姓名:胡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任平 20060201 论文摘要 赵熙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 原因,他的书名却不为人所知。本文在对赵熙书法史料挖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对 赵熙的生平和书法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疏理,总结赵熙书法思想的特点是迟滞和保 守。本文认为,赵熙的书法思想虽然在清末民初书坛并无突出之处,但是他的这 种保守却为我们树立了另一种典型:以没有“特...

迟滞和保守__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姓名:胡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任平 20060201 论文摘要 赵熙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 原因,他的书名却不为人所知。本文在对赵熙书法史料挖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对 赵熙的生平和书法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疏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赵熙书法思想的特点是迟滞和保 守。本文认为,赵熙的书法思想虽然在清末民初书坛并无突出之处,但是他的这 种保守却为我们树立了另一种典型:以没有“特征”为特征的传统书家。和曾熙、 郑孝胥、沈曾植、李瑞清他们相比,赵熙在鬻书观、政治观,学书观、书法教育 观上面均体现了他的保守特征。 赵熙是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一个文化现象。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传统书家: 视传统法度为圭臬,没有创新求变的现代意识。他的这种思想产生原因既和所处 的对代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又和个入意志和选择密切相关。归纳赵熙迟滞和保 守书法思想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和个 性经历的影响。通过赵熙个案研究,我们既要认清传统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和意义, 也认识到艺术家在时代变化时主动顺应时代,并引领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赵熙书法思想 迟滞和保守 社会文化转型 Abstact ZhaoXi,livingintheendofQingdynastyandthebcgimlingofRepublicOf Chma,wagafamouscalligrapher,poetandscholarinSichuan.Buthiscalligraphy Wagnotwall-knownforalongtime.Byresearchingthe$OIlrOematerialsofZhaoXi,s calligraphy,thispapergivesabroadoverviewofZhaoXi'slifeandthou【ghtsabout calligraphy,andconcludesthatthecharacta'isticofhisthoughtsaboutcaUigraphy Wagslownessandconsgxvative.TheauthorthinksthatZhaoXi'sconservativesetupa typicalfigureoftraditionalcalligrapherwithoutanypersonality.Comparingwith ZengXi,ZhcuXiaoxu,ShenZcngzhiandLiRuiqing,ZhaoXihadalotof conservativeinhisviewofcalligraphy,politicsandeducation. ZhaoXiwagaculturalphenomenoninthesocial-culturaltimeoftuming,.Ho wagaabsolutelytraditionalcalligrapher,whotreatedthetraditionaltechniqueasa standard,andhadnomodernconsciousnessofinnovation.The伽seshouldbcCome downtotheperiodandthesocial-culturalenvironmentwhichheuvcdin,andhisown purposeandpersonalchoice.ThispaperconcludesthinecausesofZhan's cunservativeideasastheinfectionofConfucianism,thearealcultureofBaskn,and personalexperience.ThroughtheresearchingofZhaoxi,WC锄knowthegreat valueandsignificantoftradition,andlearnthee爆,sentialityofleadingthetime. Keywords:Zhaoxi,thoughtaboutcalligraphy,slowne,ssandconservative, social-culturalturning 2 图一、赵熙像 图二、《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1913年 囊篓善薹甍 趱墨零名 戮猫挚 瓢凇苎激 图三、行书中堂《九老洞赠石遗二首》·1936年 i:鼍写曹 。-4,衙包 弓是-it 7+筹兰辞 切篇乏 吲l弓墨阍 目可I.‘ 霸 议吉奋 言澈乃 。§,吵点 ‘近迦哼 力钐碧 鸶勃械 了辱毒乏 孳馓篇 缀 羔篇外 恨职墟 算譬漪 ※ .,,允寺 强群官 图四、《香宋临赵孟叛书朱熹<感兴诗序>》 图五、《赵熙之将京师》·1903年 jk ; 莒昂 萎披 了’遏 :登 釜} 丹訇 砂盏. 嘘<絮 青茗 拿芬 臂袭 吵k宕~法川旋袒雷专缘手藤典诗卉云余磕侏而矿起址数锰躬旧勿噜手宙,,一戈卞瘠啦谴,猎泵舒题尚钿阮“囱终。且以 魈同志云 峨心乏吃犯租 *“ 味軎_楚“ 图六、《此君轩五首》之一·1914年 图七、<此君轩五首》之二·1914年 图八,赵熙<古文辞类纂》批注手迹之封面 图九、赵熙《古文辞类纂》批注手迹之内文 图十、楷书楹联:1934年 山 .肾]爸格.L-J, 秀槽侣夫齐务瓿葭种嘻 葭了弛虹{蠢 列赶鲁 土景人 乒呈夫 县弧获 谈习先 地浮春I-一广唬k ;沈秋 I杰t,泰嘉 ≮潆其 q夯乏眷—乙-,铲 著厢鲼 终漠 垮弛胛叼拂 。目‘:考雪河鬏柬走 去管#之等量名以 号世虿0-之女敏王 :之4;妥;节砂弓≥秘人 臻蠲麓哀譬春传善 元彼人太用,已隶己 之足也而钴卦漠乞 爱;?轩乓雾适太凄髦天 庋冤先零穗枯索地 者之}兰丰喂巢雨 矢氩互弗纷朋殉卸 意茂袋足球老豢六 街言仁世谷载利象 散船罐芝榱暑枢列 祷天毒寓朽连辜仙 朗寿才L1叮牙岱鎏神 月暂孑.一苍拳山何化 图十一、赵熙临《张猛龙碑》·1924年 图十二、《绿褚河南盂法师碑》 隘宇宙而连英手蜉蜷生雏驾傅神丹玄虚蟹玉之廷之扩连焉墨黍笛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德职之鹭.孺表 扭仰晖静t q竹A 蔫枷箕夫拈崇轵争之秘淀秦简拆管工津旰俗姓莓簪枯岳。壮仙幸,凰.五诲叶并一手~~. 赛拿姆坤叉杜魑鹤都藏褫江而可伍音互氏,茸静哆乏以始以款伸带 赶,~一 图十三、‘宋家祠堂碑》·1915年 图十四、楷书对联 疆冀蓬 磁琴层重分定陵f钮雩稼 熬牲篷鬟一和 毒一粤洒铆醉办锻碾 活川犬努专砖卜陵 . 诈蛮如投匆膨鼢一差僧丧艽门抄汰夕或蹿准则鸽白囊。。谰心滴亥瓷云 酶h畴史徭梦D现凌唁 新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转型可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算起,具体来 说,。1842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的不断让 位史——也就是由传统中国的社会模式,向现代欧洲的社会模式的‘转型史’。”o应该说, 中国传统社会的“汉族中心主义”自秦以后历经了2000年基本授有变化:它在经济上执行 以自由农业生产为主的重农抑商政策;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以高度科学化的文官制度为核 心的封建皇权制;文化思想上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的伦理和价值观念作为 社会思想的基础。在这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下,自秦汉以来,中华民族以其勤劳智慧创 造了灿烂的文明,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曾领先于世界。因此,古老的汉 民族对异族一直抱有天然的优越心理,同时,汉族文化中那种自高自大、自满自足、传统“中 国”凌驾“四夷”的观念亦根深蒂固。千年而下。无论王朝更替、英雄沉浮、思想嬗变、经 济盛衰,天朝帝国的“汉族中心主义”观念始终没有被突破。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国家 用洋枪洋炮打进中国,清朝政府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连遭一系列挫折之后, 国入惊呼遭遇“两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于是,“中国的传统价值系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 之下,已开始在本质上起变化,而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也在新旧交替之下,正在崩离瓦 解”o,中国社会面临了全面的转型。大一统的封建帝制向西方政治制度转型,传统的汉民 族文化向西方文化让步。这种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对一个有了千年惯性的泱泱帝国来说,时 间上是艰难缓慢的过程,心理上是痛苦辛酸的历程,对生活在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期的传统知 识分子来说。也同样意睐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新与旧、传统与西方之闻如何取舍?我 们看到,“他们面对现实政治那种迸退失据、辞受两难的处境,对传统文化爱之痛苦、破之 更痛苦的复杂矛盾心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不但深刻而耐人寻味,而且具 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社会文化转型期艺术、个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作为传统艺术之一的书法 艺术,在这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时期也遇到了“前所来有之变局乙这其中既有外郝的因素, 也有自身内部逻辑的力量。钢笔的引进中国改变了千余年来的书写习惯,白话文的普及又抽 离了书法的传统生存环境。五四时期甚至还有学者提出取消汉字,将汉字拼音化。东西方文 化的碰撞使得书法的发展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随着西学东渐,书法以外很多中国传统的文 化都被否决了,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典型,书法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批判?西方 现代文明进入中国后,以实用为目的的传统书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这种“西风压倒东 风”的风气之下,书法艺术要如何调适自己才能重新适应新对期的发展?传统书家们对此感 到茫然。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年,第47页。 o周明之《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撵·中译本自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蓄蹑‘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译者序》(周明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相对书法艺术外部环境的变化带给书法的茫然,书法内部的一些变化却给书法艺术和书 法家们带来了些许惊喜。书法悄悄地走出文人书斋,组织上由文化雅集演变为书法社团,形 式上由孤芳自赏的游戏翰墨衍变为公开的个人书法展览。来自考古学的发现令书法界大开眼 界,殷墟甲骨、西域汉简、敦煌经卷相继出土,不但展示了不同的书法风格,而且提供了除 碑帖之外新的研习范本. 与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书法艺术的种种变化相适应,作为个体的传统书家也面临了转型。 社会文化的转型深刻影响了传统文人书家的创作心理,书法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书法除了传 统实用目的之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立足点,因此,这时的书家不但要面对西学东渐的巨大心 理冲击,还要面对书法艺术的推陈出新带来的困境。一些传统书家在书法艺术上开始了新的 尝试:李瑞清。开创了书法教育事业;沈曾植。潜心于书道,将北碑的方笔融入行草中,终成 一代宗师;后来的于右任。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运动,予草书以官方的正名——这甚至超出 了书法的范畴。与这些有为书家相对照,也有些传统书家在书法艺术上无所作为,或醉心于 传统而停滞不前,或满足于现状而不求新求变。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传统书家对书法艺术所 表现的态度大相径庭,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本文选取清末民初这一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背景,来探讨这一黠期典型传统书家及其书法 艺术。面对社会文化转型和书法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书家们如何调适自己?他们的心态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书法思想是什么样的?本文将力图以这种个体、艺术和社会文化背 景三者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透过心理分析,对书家的生平和思想作一个清晰的描述,期望在 理论上和方法上对书家历史的写作有所创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传统社会忠君事禄的士大夫阶层也随之消 亡。这些三考出身的士大夫们有不少是传统书家。如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之流,民国后 亦称之为遗老书家,赵熙便是其中一个。 本文试图对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赵熙书法及其艺术思想作全面的评述。赵熙是一个对中 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典型的清末遗老,儒家文化的忠义礼信和中庸思想对他影响至 深.艺术上。他也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视书法为余事,中规中矩,追求一种不激不历的中 和之美。即便在那个特殊的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他也依然故我地沿袭着传统保守的书法路线。 可以说,赵熙的书法思想是以没有“特征”为特征的保守的传统艺术思想。这种保守传统的 书法思想在民国书坛的书家当中颇具典型性。 以赵熙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价值。 (一)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基本书法艺术观及其在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艺术历 程。 o李瑞清(1867--1920),字仲薜,号梅庵,一号梅痴。祖籍江西tl'aiJll县温圳镇(今属进贤县),1867年出 生于湖南。清柬民初著名书法家,艺术教育家. o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浦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光绪六 年(1880年),中迸士,以主事观政刑部,在刑部约十八年之久. o于右任(1879--'1965),原名伯循,字诱人,右枉、右任,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 遂以字行。笔名神州明主、骚心、太平老人等.晚号髯翁。祖籍陕西泾阳县斗口村,出生于陕西三原县. 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新闻寡、诗人,中年以后更以书法著称。 2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赵熙从小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由一个贫家子弟,靠着自己努力进取,成为了清朝 的翰林,并且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从他前期所写的黄字和颜字就可以看出其精神焕发、积 极向上的一面,但是,1911年清朝帝国的覆灭却让他陷入了彷徨迷茫的境地.一个一生以 忠君报国为己任的士子突然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该如何面对这种困境?他的心理产生 了什么样微妙的变化?这些都非常值得探究。 面对困境,赵熙的选择是无奈地逃避现实。在辗转于上海和日本两年之后的1913年, 赵熙踏上了回归故里的道路,从此以后以逸民自居,不再过问世事。与此同时,他的艺术也 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彻底走上了沉滞与保守的道路。赵熙保守的书法思想和这段人生 经历有重要关系。 (二)有助于了解受到特殊的巴蜀文化影响的书法家的艺术特质。 二十世纪的四川书坛出现过很多堪称国内一流的书家。像赵熙、谢无量、乔大壮、徐 无闻等,但是由于研究的缺乏,这些书家越来越被人所淡忘。笔者在研究赵熙书法的过程中, 曾查阅图书馆、上网搜索,甚至亲赴成都和赵熙的故乡荣县,发现赵熙的资料非常之少。不 但内地较少。即便在四川当地保存的赵熙书法资料也很少。笔者在成都联系到四川书协的老 师,他们正在做二十世纪四川书法的抢救工作,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研究赵熙书法.因此, 笔者对赵熙书法的研究就有了补史缺的作用. 赵熙大半生活动范围都在四川。,受四川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赵熙保守甚至有点落后的 艺术思想与四川相对比较偏僻的地理环境和蜀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有着一定关系。巴蜀尚 文,自古有之.赵熙书法中那种蒲洒秀逸的书卷气,既来源于他自身深厚的古文学功底,亦 是受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陶冶的结果。 巴蜀文化的特殊性亦彰显了赵熙书法研究的特殊意义。 (三)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转型对传统书家们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对他们的书法艺术发展 的影响。 前文提到,在东西方文化冲突面前,传统书家们所表现的大多是茫然和怅然所失。这些 书家不但要面对西学东渐的巨大心理冲击,还要面对书法艺术的推陈出新带来的困境。“他 们自知在书法独立并与整个文化进行对抗的对阵中决无获胜的希望,困此他们大都对文化改 革采取沉默的立场;他们可以在书法以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新政治运动,但一旦遇到针对 书法所出现的压力,却无不‘王顾左右而言它’。”o 赵熙的书法思想总体上趋向保守和沉滞。他一心沉醉于传统文化之中,难以从传统中抽 离出来呼吸新鲜的时代空气。他愈是沉沦过去,就愈不能和现实调和.因此,社会文化转型 导致赵熙及其书法艺术走向无为和隐逸,这是民初一部分传统书家的生存特征。 对时代的不适应表现相对温和者如赵熙,激烈者则如赵的四川后辈乔大壮.和赵病逝同 。据‘赵熙年谱》(王仲镛撰)记载:赵熙于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出生于四川荣县城北宋坝.光绪 十七年辛卵(1891年),冬,北上应会试,第一次离开蜀中.此后几次进出四川。直至民国三年甲寅(1914 年),二月,携家返荣县,开始正式的隐居生涯,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逝世·由此算来,赵熙的一 生八十一年.只有不到二十二年的时间生活在川外,其余近六十年时间都生活在蜀中. o陈振濠《近现代书法史',天津古籀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3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一年,乔大壮也自绝于人世一他自沉于苏州梅村桥下,弃世而去。对乔大壮的死因众说纷 纭,但一般都认为和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消极因素有关。由此可见,社会文化转型对传统书家 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四)有助于我们以他们的得失为参照,来重新认识传统对书法的巨大影响,并以此观 照现代中国书坛。像赵熙这样一个处于传统社会末期的传统书家,逆时而行,如此固执地坚 守传统的堡垒,其行为虽不足以效仿,但足以感人.说他是殉道者也好,偏执狂也好,顽固 分子也好,传统书法能够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像坚守自己的贞操一样对待,这不能不让一些所 谓新派的书家们重新思考。传统书法的价值不是我辈可以臆断,它的影响力也不是我辈可以 随意抹煞。研究赵熙的启示是:今天同样有一批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文化转型的艺 术典型。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允许传统的存在并承认其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要 认识到艺术要在社会文化变化时创新的可贵价值。 二,研究现状和回顾 赵熙一直以诗歌和书法闻名,但是目前学界对赵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方面的成就 。,而对他的书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一,图版资料少。赵熙书法只有四川美 术出版社1988年出的‘赵熙书法选集》一本问世,且当年发行量甚少,现已很难找到;二、 研究文章少。目前研究赵熙书法的文章只有寥寥数篇短论o,且研究者多是限于余中英、徐 无闻、唐振常等四川籍人.赵熙书法研究现状的主要表现为:一、研究范围狭窄,研究者局 限于四川籍的书家,沿海地区对赵熙书法研究较少;二,研究内容较浅,多为介绍性的文字, 或者不够全面,或者研究不够深入;三、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目前的研究文章都是20世纪 八十年代以后的。 1981年第六期‘书法》杂志唐振常的‘赵尧生先生其人其字》一文是最早研究赵熙书 法的文章。文章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赵熙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却没有对赵熙的书法思想和艺 术观点进行详细的阐述,而仅仅以“潇洒绝俗.秀逸挺拔,力透纸背,奋然予人以精神”概 括赵熙的书法风貌;又记赵熙的学术历程:“先生初摹颜平原参以《董美人豪专》,以后不断 变化,极尽其妙而自创一体。. 依笔者之见,唐氏对赵熙书法的评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全面。唐氏关于赵熙书 风的评价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具有浓烈的书卷气息,盖。潇洒”“秀逸”是也;二是笔力 深厚,“力透纸背,奋然予人以精神”的涵义如是。笔者认为,唐氏的评价比较符合赵熙的 。有关研究赵熙文学成就的书籍大致有三部:一.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王仲镛编的《赵熙集》.较为全面的 收录了他的全部诗、词、文章,以及部分别人对赵熙的评论文章;二.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香宋诗 抄》。赵氏子念君,元凯编.里面收录了大约500首赵熙不同阶段的诗歌;1987年出版的荣县文史资料选 辑第五辑——‘赵熙专辑》也收录了部分赵熙的诗词和研究赵熙生平和文学的评论文章. o有关研究赵熙书法的论文有:‘赵尧生先生其人其字》,唐振常,‘书法’,1981年第六期;《豪杰挺然风气 外——赵熙书法简说^徐无闻,中国书法,1988年第一期;‘《赵熏书法>序',余中英,中国书法.19硒 年第一期;‘简论赵熙书法艺术》,曹含,‘文史杂志》,1992年第五期;‘论赵熙书法艺术',曹念.四川省 第三届学法学学术论辩会入选论文.此外,陈声聪‘兼于蓓j诗话)之‘香束神交'篇、曾进‘文学家赵熙 生平简介》、何应辉(--十世纪四川书法'也有部分研究赵熙书法的文字。 4 浙江大学美术掌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书简手札的风貌。赵熙手扎多为小字,风格典雅,笔墨精良,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赵熙 的大字却是宽博敦厚,具有强烈的碑派书法的厚重感和雄强之风。对于像赵熙这样功力深厚 的书家,其书法风格其实非常多变的,唐氏的评论略显肤浅。 而他对赵熙学书历程的评述也同样过于简单。赵熙是一个碑帖结合的传统书家。他早年 主要从帖学入手,研习颜平原、黄庭坚等唐宋书家;后期开始融合六朝,取其厚重雄浑,赵 熙小字行书有很多《董美人墓志’的特质,但是其真正入处却是‘张猛龙碑》,他的行楷书 标志性的撇捺翻到支撑的结构就明显是‘张猛龙碑》的风格。 1988年‘中国书法》第一期刊载了两篇研究赵熙书法的文章:徐无闻的‘豪杰挺然风 气外——赵熙书法简说》和余中英‘(赵熙书法>序》。其中徐文细述赵熙一生的学书经历, 并对赵熙约书风进行了评述。立论中肯,见解独到,为论述赵熙书法的较为全面的文章。 他说:“赵老的书法艺术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除了有正确的见解和坚实的功力外,还在于 他有正直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徐氏从赵熙的思想、个性、文化修养等方面了综合 分析赵熙的书风成因,体现了他独特的见解和宏观的意识,不失为精辟。 余中英《(赵熙书法>序》对赵熙学书历程的概括较为简洁明了,。至其书法,初出于颜 (真卿)赵(孟损),中年以后端严劲重,上追唐贤,不规规于一家者,盖由擎养性情使然. 至老年熔舍六朝,秀逸朴厚,别具风格,一时风从.”此段话基本完整概括了赵熙一生的学 书经历,并且指出赵熙取得的书法成就“盖由学养性情使然”。这个论点和徐氏的看法有异 曲同工之处,要全面分析赵熙所取得的书法成就,必须结合他在文史哲方面的综合修养。 其实,大凡在书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传统书家,都无不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学养。 综观赵熙书法的研究历程,学界对赵熙书法的研究和关注相对较少。笔者认为,这主 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书名为诗名所淹。书家莱方面的成就盖过其书法的例子不在少数, 如马一浮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但是很少有入知道他的书法有“不食人问烟火”之 气;罗振玉是研究甲骨文的专家,齐白石和黄宾虹都是国画大师,但是他们的书法水平都 堪称一流。二是由于四川地处偏僻,赵熙大半生的书法活动都集中于此,于是形成了赵熙 在四川书坛独树一帜,在沿海却不为人所知晓的局面——这在近代书坛也是较少见的,有 关赵熙书法研究缺乏的原因,本文限于体例,不作深入展开. 概括地说,目前诸家对赵熙书法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内容较为狭窄, 只是书风和书法渊源的记述;二、体例较为简单,多为札记随笔,且述多论少;三、立论 不深,虽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却只是点到为至,较少做深入剖析,并未形成系统专论。 这既说明了赵熙书法研究资料方面的匮乏和研究力度的不足,也表明赵熙研究的难度之大、 空缺之多.通过以上评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赵熙书法研究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之下, 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和亟待 完善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多。因此,对赵熙书法的研究还需要学界同仁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研究视角和方法 5 浙江大学美术掌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僳守——社会文化转型时辫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从赵熙研究现状和回顾中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赵熙的研究处于相对“冷门”的状态, 研究资料的缺乏,特别是赵熙个人的书论资料较少,为赵熙书法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难度。并 且,因为赵熙自身的保守性格使得他相对于民国其他书家的缺乏“亮点”,这使笔者难以抓 住研究的切入点.几个方面的难度曾一度便赵熙研究不能继续,不过后来经过反复思考,笔 者作出了一些“策略性”调整。 . 赵熙的甍论资料较少,这对书家研究不方便,但是他的诗文资料却非常丰富。作为艺术, 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很多方面是相通的,诗文反映艺术,所以,笔者在引证资料时常常将赵 熙的文学思想。嫁接”到书法上来,用以论证赵熙的书法思想。大量引用赵熙的诗文资料来 表述他的艺术观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书家个案研究如果书家缺乏个性特征,将使论文失色。赵熙的个性是保守的,在书法上 也是守旧的,和其他书家相比并无突出之处。笔者抓住赵熙保守和迟滞的书法思想,凸现其 “以没有特征为特征”的书法面貌。以这种角度切入,使赵熙研究有了新的面貌。 正如丹纳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 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o在上 述基础上,笔者设想,要对书家作个案研究,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 他所生活的环境。因此,本文在论述结构上分两个层次铺开;一、紧扣赵熙所生活的时代背 景——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大转型;二、立足赵熙所生长的社会环境——巴蜀地域文化的影 响。清末民初时代背景和巴蜀地域文化因素都将赋予赵熙书法研究更深的意义。 基于上述梳理,本文的论述分以下几个层次展开。 第二章首先概括赵熙的书法思想.企图从他对传统的看法,对碑学的认识和对书法审美 的观点来完整呈现赵熙的书法风格和书法思想。. 第三章概括赵熙书法思想的特征:迟滞和保守。通过和曾熙、郑孝胥、沈曾植、李瑞清 的比较研究。突出赵熙的保守特征。 第四章分析赵熙保守思想的成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巴蜀地域文化、个性经历三个 方面的因素。 第五章小结,是笔者对赵熙启示意义的思考,探讨书法传统对于今天书法发展的意义。 为了加深对赵熙书法思想迟滞和保守特征的理解,凸现赵熙以没有特征为“特征”的传 统书家面貌,笔者运用了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引用社会学中“角色”和“认同”的概念,对 赵熙迟滞和保守书法思想的特征进行概括。论述如下: 写在社会剧本中的角色和人们实际扮演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 原因是个人对角色的认同存在差异。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副本对兔色的 安排,而是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产生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正是由于自我认同的差异,导 致晚清遗考书家“角色表现”各不相同。结合角色认同这一概念来阐述赵熙的书学思想,既 可以使我们清晰的发现他迟滞和保守书学思想的根源,也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赵熙书法 。瞬;1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7页。 6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发展的历程。 对赵熙书法的认同是基于他传统书家的角色,在这方面,他和曾熙、郑孝胥,沈曾植, 李瑞清的身份是相同的,他们的角色表现也应是相同的。但是,他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和他 们所被期待的角色表现却并不完全相同,这是他们自我认同的差异造成的。赵熙的自我认同 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传统书家:视传统法度为圭臬,没有创薪求变的现代意识。他的这种思想 产生原因既和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又和个人意志和选择密切相关。分析赵熙与 曾熙、李瑞清他们产生不同自我认同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巴蜀地域文化、个性经 历三个方面的因素。 儒家思想对赵熙的影响体现为:视书法为余事的观念限制了赵熙艺术自觉的发展;对法 度的高度重视淡化了赵熙书法的艺术性;传统的意味太浓弱化了赵熙书法的创新能力。 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赵熙保守的书法思想和巴蜀社会尚文传统以及相对滞后的 书法环境有关。 个性经历的影响则体现在内心的痛苦和矢志守节上。 在论述成因的同时,笔者还对宏观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和赵熙在此时代背景下的微 观心理进行解剖,企图以一种个人——艺术——社会三结合的方式,将赵熙书法思想的特征 和成因解释得更加清楚、更加完整。 笔者自知才学疏浅,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指出的是,1988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曾出版《赵熙书法选集》,该书是迄今为止赵熙唯——部书法作品集。据知当时该书只印了 少量几部,且仅在四川发乎亍.笔者2004年在四川时曾多方搜求,一直未果。这本集子的缺 失是本文的一大缺憾!另外,在整理赵熙研究资料时笔者发现散见的‘香宋日记》。时问范 围大概对1892年至1910年左右。这部分内容是研究赵熙生平和思想的非常有用的资料,可 惜‘日记》残缺不全,后学者若是精心收集,编译成文,必将是对赵熙研究的重要贡献1 7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第二章 赵熙书法艺术思想分析 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赵熙的书法思想:一对传统的态度,二对碑学的看法,三对 书法审美的认识。在论述的过程中。笔者将结合他在文学、古典诗词、史学、哲学等各方面 的观点来综合阐述他的书法艺术思想。 赵熙(1867--1948),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诗人。字尧生,号香宋,一署雪王龛。清 同治六年丁卯(一八六七年)九月十三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富北乡宋家坝。清光绪十八年壬 履(一八九二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升任国史馆纂修,转住江西道监督御史.一九 一四年重回荣县定居,从此后不再出仕,以读书作诗、写字自娱。书名、诗名尤盛于巴蜀, 四川蛾眉山、乐山乌尤寺多有其题咏书迹。一九四八年秋中,病卒于荣县桂林街“香宋”故 居,h葬于荣县大坪山,享年八十一岁。 著名学者余中英评价赵熙的书法:“初出于廒(真卿)赵(孟撰),中年以后端严劲重, 上追唐贤,不规规于一家者,盖由学荠性情使然.。。此句大致概括出赵熙一生的书法历程。 赵氏是前朝翰林,由于科举取试而受到清朝“馆阁体”的影响,早年的赵熙是学颜、柳、赵 一路的,体势开张,风格雄强,微少涵停,这在荣县大佛寺内赵氏用“颜筋柳骨”写就的楷 书文字中可以看到.。中年后,赵氏的书法风格向“端严劲重”方向发展,其中一方面原因 是因为赵熙吸取了魏碑书法厚重唆整的风格特点,在结字上外张内收,使字势更加紧密,用 笔上突然加重一笔,造成字势的跌宕跳动和字型的欹侧变化,笔画上如策、撤等,多用魏碑 中常用的方笔和波磔,以增加笔画的滞重与浑厚感,其中方笔的运用成为赵氏行楷书的一大 特点。赵氏于北碑主要取法‘张猛龙碑》。和‘龙门二十品》。这一时勰,赵熙书风发生重大 改变,主要是由学碑引起的,尽管如此,他心底里还是尊唐的,这从他晚年的一首诗中可以 看出: 。一代经儒古阁修,俩遗笺札见风流.北朝碑版时髦学,尚有阑情仿小欧.。9, 该诗作于1923年,正当赵氏书风走向成熟之际。涛的大意是,书翰再墨,恰信笺札是 一种很风雅的行为,作为像他这种经儒出身的正统文入,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味和雅趣。虽然 学习北朝碑版现在很时髦,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毕竟这些碑版文字有着粗俗不堪的一面, 不能登大雅之堂,唯有法度完备的小欧才是文人学书的正道。 我们且不评价他的观点,赵氏尊唐是有目共睹的。从赵熙晚年的行楷书来看,删掉过多 的方笔笔法,去掉横画和撇捺的延展倾斜,其实就是大小欧的字。因此,余中英评赵字。上 追唐贤,不规规于一家者”,是有道理的. o余中英‘《赵熙书法>序',中国书法,19鼯年第一期。 o荣县大佛寺的几块碑为:‘此君轩记》·1914年、‘古四柏堂记》·民国初年,‘郭家当铺碑》和‘宋家祠 堂碑》(见跗留)·1915年、‘售粥代赈碑≯1918年. 掣赵熙临《张猛龙碑》见附图。释文:“晋大夫张老,春秋嘉其声绩,汉初赵京王张耳,浮尘秦汉之间. 终跨列世,君其后也。甲子秋为八子绿赵熙”。此书作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时赵熙五十七岁. o赵熙《论书二首·之一),载‘赵熙集),王仲镛主编,巴蜀书杜。1996年版,第625页. 8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但是,自唐迄今,学书的人,莫不以魏晋为最高峰,以二王为宗。近代书家里面,沈尹 默是学--:F:的典范。”赵氏于唐颜柳褚欧,末苏黄米,无有不习,按照沈尹默的说法,以赵 氏的“学养性情”,是否他应该能够循着唐宋名家书法找到通往魏晋人书的道路。事实上, “旗手”沈尹驮没有。因为他太刻意严守“笔笔中锋”的法度,终不得二王风韵.o赵熙也 没有,不屑说如余中英所言他的“秀逸朴厚”的书风,与二王的潇洒妍美相去甚远,就是他 书法作品中非常碍眼的同字,也和王羲之“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 勿使相同”o的做法大不相同。 余中英评赵熙书风“上追唐贤”,绝口不提晋法。为什么赵氏不能入晋法?为什么他那 么地尊崇唐法?他是如何看待碑学的呢?他是一个传统的书家,还是一个保守的传统书家, 他有什么特征?他与同时代的其他书家有什么不同? 对上述分析的展开,可以从对赵熙的书法艺术思想的解析着手。 笔者认为,赵氏既是书法家,也是一个诗人、学者。赵氏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书法成就, 级然有其天资聪颖、悟性高和用功甚力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得力于他在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综 合造诣。鉴于赵熙现存的书论资料非常之少,加之其在文史哲方面的成就对书法的重要作用, 笔者将结合他在文学、古典诗词、史学,哲学等各方面的观点来综合论述赵熙的书法艺术思 想。笔者认为,赵熙艺术思想的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节 对传统的态度 赵熙是一个传统书家,而且还是一个保守的传统书家,他对传统的态度可以用“师古求 法”来概括。他在同朋友的书信中曾表达了老老实实学习传统的态度,他说: 。书中留意八法,怡情一心画,与古为徒,然区区所愿与吾贤仍须成熟一二种书, 以作毕生资.”。 纵观赵氏的书法历程:先从颜柳风骨入手,后转摹北碑,熔合六朝,于大小欧阳和褚体 中得力,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却始终围绕着传统法度孜孜以求。 赵熙师古求法。分两个层次:一是师吉,即与古为徒,指他对传统理解深刻和无限尊重, 书法怠Ⅱ作力求处处符合传统的典则;二是求法,即学古取则,指他在对古法的不懈探索和锤 w沈尹默是现代书家学习二王法度的代表人物.他说:“我所以主张要学魏晋人书,想得到其真正的法则, 只能千方百计地向唐宋名家寻找通往的道路,因为他们真正见过前人手迹.又花了毕生精力学习过的,纵 有一二失误处,亦不妨大体⋯..一(沈尹驮‘二王书艺管窥’,文见沈尹驮著‘书法论',上海书画出版杜, 2003年版,第46页.) o沈尹默书法固然法度甚严,但正如张其风所言:“他学二王书法时,对充满道家精神的晋韵的理解和表璐 就远不及他的高足白蕉来得深刻酵正.王谢子弟郡种‘级复不端正.爽夷有神气’的天真情怀怎么也到不 了他的笔下。”(张其风,‘沈尹默研究’,文见‘近现代书法史),天律古籍出版社,531页.) o王莪之‘书论》,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o赵熙‘答李雅南》,载‘赵熙集》.王仲铺主编,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290页。 9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炼的基础之上,融会创新,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赵熙的书法风格多变,既有颜字的雄强P, 柳书的瘦劲。,赵字的柔媚。,黄宇的欹侧。,又有欧字的险绝。,褚体的疏朗西,以及北碑的 方峻。。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学古的艰深和熔和各家书体之长,才造就了为时人所称道的秀 逸朴厚的“赵字”。 赵熙师古是耪且勤的,门生曾进记: 。我们在荣县文学舍时,先生曾讲授柳诚悬玄秘塔,并就所·豳习之字,逐笔改正, 指出强须横平竖直要叉,看出学古取则之深,其所作擘巢大字别浩气磅礴,对古人善 选貌取神,不为所圃.”。 又记: 。先生精力绝人,五十多岁以后能挺立悬腕作字四小时,中闻不进烟荼,六十以 后,一目曾为人书扇七十二事:且有书画并作,或缀以小诗.。啦 赵熙师古而不泥古,曾进评其师“对古人善逸貌取神,不为所同”,说明赵氏对师古求 法是有自己的认识的。需要指出的是,影响赵熙对传统的态度的一部分原因是其对古典文化 的精熟与喜爱。赵熙毕生致力于学术涛文,而对传统艺术无有不通,他甚至还对Jl|剧的改良 作出过贡献。01902年,赵熙自泸州经贡井姻亲胡家,作‘情深》一折,哀婉动听,为人所 共赏,流传最广.民国初年又作‘渔夫辞剑》及‘除三害》两川剧本,有较大影响。 赵熙素有诗才,生平诗不下数千首,蜀山蜀水凡题咏几遍,乐山乌有寺,峨眉山多有其 诗迹。陈声聪《兼于蔺诗话》载:。香宋诗,荼香饭熟,咳唾,皆成珠玑.古体兵足马肥,千 言立就,近体则山水清音,唐神宋貌,七绝犹多隽语.。“赵熙对唐诗的研究颇深,这从他 为荣县文学舍所编的教材‘唐歌行》的序文中可见一斑。 他说: 。诗之宜以唐人为宗也,凡士类能言之.其立古今而擅专长者,歌行也.三百篇, o参照‘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此碑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作于1913年.见附图。 o参照‘此君轩记孔作于1914年.见尉图。 o参照‘香宋临赵孟摈书朱熹<感兴诗序,》,载于‘赵熙集》.见附图。 o参照‘赵熙之将京师》,此碑位于荣县大佛寺的山崖上。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见附图. o参照‘此君轩五首》,作于1914年.见附图. o参照赵熙‘古文辞类纂》批注手迹。见附图. o参照楹联‘山中白鹤为僧侣天外苍龙护御书》,作于1934年。见附图。 o曾进‘文学家赵熙生平简介',此文收录于苯县文史资料第五辑——‘赵熙专辑,. o同上 。赵熙对自贡的川剧艺术是有较大贡献的。李太平‘清代川剧艺术和自贡盐业’(文史杂志,1997年01 期);“自贡川剧艺术曾在川剧艺术发展史上产生过辉煌,尤其是在清代晚期的‘川盐济楚’时代,以赵熙 为代表的川剧艺术更是在国内外产生着巨大影响.⋯⋯有名的学者、诗人和书画家赵熙,创作和改编了 ‘情探)、‘渔夫剑》等川剧。其‘情探》备受推崇,全国各地的剧种争先恐后地移植演出.之后蜚声国外 剧坛.”另曾进‘文学家赵熙生平简介,记:。郭沫若同志‘少年时代'一书中,甚赞先生对改良川剧有极 大影响。” u陈声聪‘兼于阿哥话’三则,载‘赵熙集》第1351页。 lO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四言也.五言之美,八代尽之矣.七言自《楚辞》、汉郊祀而后,至晋.宋,齐.梁. 陈、隋,代有作者,然其体未备,唐人始专工之,使才兢美,及开元、天宝而大.其 短章犹逊于萧梁父子,而鸿篇巨制剧李.王、高,岑之作,揆其心若将日以为事焉, 今著录诸篇可鉴也.李,杜出,尤极其才力,杜之言似东汉,前此不能有是,故日唐 之盛者歌行也.韩公法杜,而元,白诸人各新厥体,其免新者李昌谷,晚唐一代欹行, 皆昌谷体也.”o 他用极宏观的视野,只寥寥数语便将唐歌行的渊源,发展特征和重要性阐述清楚。古时 文人大多诗书画一体,赵熙亦是这方面的典型。赵熙在诗歌上的造诣对必然促进他对书艺的 追求,并对书法艺术思想产生影响。赵熙诗以唐人为宗,书法也同样以唐法为尚。 赵氏师古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对唐法的尊崇,其《谈碑》雷诗便有。扫除晋法尊唐法” 之句。在唐书家中,赵氏最喜欢的,或者其书法的得力处是大小欧阳.赵熙论书的诗总共不 过几首,其中就有两首是写大小欧,可见其对欧字的重视程度。 其‘论书二首》o云: 。一代经儒古阁修,偶遗笺礼见风流.北朝碑版时髦学,尚有闲情仿小欧.” 。谁知信本极雍客,险绝书家绍乃翁.试取蓬因留小影,昊状窄窄立花丛.” 该诗作于1923年,晚年的赵熙书法趣味转向尊唐,他遍习颜柳欧褚虞徐诸家,而最为 心仪的当属大小欧阳,我们从他险绝栗密的字势中可以看出<梦莫帖》和‘道因碑》的气息。 二诗表示了赵熙不同于时人习碑的时髦风尚,却自得于大小欧险绝的南派趣味。从赵熙习 欧字这件事来看,他是服膺唐法的,因为结构谨严的欧字本身就是唐法的杰出代表。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唐初书家,无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都是努力追求客观规律的,而欧阳 询是这倾向最突出的代表,宋赵子固推《丸成宫醴泉铭》为‘楷书极劂’,便是从这方 面说的.一。 所谓。学欧病颜肥,学颜病欧瘦。”欧字追求结构,颜字追求表现。欧阳询尝言 。每袁笔驰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墨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具备; 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事 。赵熙‘《唐歌行>叙玑作于民国十九年(1930),文见‘赵熙集》第1222页. 。载‘赵熙集》,王伸镛主编,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625页. 。载‘赵熙集》,王仲镛主编,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625页。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欧阳询‘传授决L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面出版社。 1l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欧字咀“险劲”为法,“《唐书本侍》:‘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 牍所传,人以为法’.”o 宋董彦远‘广川书跋》: 。通笔力劲健,尽得家风,但微伤丰浓,故有愧其父.至于惊奇跳骏,不避危险, 则无异也.”o 赵熙学欧,求其险绝之态,取的也就是“险劲”之法。以中堂‘九老洞赠石遗诗》o为 例,通篇字势栗密,结字谨严,蔹纤得度,意态精密。在严整的字体中也不乏像“厌”、“小”, 。老”,“仙”等涉险之笔,可谓得欧字的险劲之法。 后期,赵熙还精研过褚自妒。曾进‘文学家赵熙生平简介》载:“先生书法,初学颜柳, 嗣于苏,黄、米、赵无不学习.返荣闭门后乃转摹北碑,同师欧褚,前后交化不类一手,五 十以后乃熔成一体,时人称为‘赵派’。”赵熙少见的书论中有两处论到褚遂良的书法。余中 英‘<赵熙书法>序》载: 。伊阙佛龛结字近古,三唐无人能及.” 。盂法师碑,古秀幽深,面目亦与世传异,盖褚河南纯用隶法也.。 褚遂良少则服膺虞世南,长则祖述右军,乃有唐书法一代教化主。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楷 法已经形成,但尚未完备之时。褚氏在虞王二人基础上,研习汉魏六朝古法,自成家法,形 成疏瘦劲炼的独特书风。 米友仁云: 。褚书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为秀颖,得羲之之法最多者.真宇有隶法,自成一家, 非诸人可比肩.*。 赵氏的用意并非仅仅指出褚河南结字近古,有隶法,。三唐无人能及”,这在前人书论中 早有论及,其实,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对褚氏从分隶遗法中探索笔法和笔意,师古求法而 自刨一体的创新精神的嘉许.这就好比他评价张旭和颜真卿时说: o引自马宗霍(辑),‘书转蒹鉴,卷第八,——七页. o引自马宗霍(辑),‘书林漂鉴'卷第八,一二二页. ·‘九老洞赠石遗诗)见附图,赵熙欧书代表作.作于1936年.释文:“名士爱名山,名僧一路看。诗求 亲笔写,酒厌小祥千.得瀑峰逾活,留人雨伦寒.老猩生此世,应见寿仙难。”获:“石遗老人游峨嵋,健 步乱峰之颠。年八十一矣.若金橙老亦六十四,同行余七十,口传度师。陪游皆胜缘也.诗酒皆石遗近事 赵熙。” o赵熙研习褚体的作品见附图赵熙‘强河南孟法师碑》. o马宗霍(辑),‘书林藻鉴,卷第八,一二三页. 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保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郎官室记,以褚法行虞体,处处求合规矩而自具神明,真长史过人处.” 。夫由篆及隶,变成今体,此一,二千年问实以钟王为初祖,颜公变羲献,而自成 云海垂立之势,此新意也.。。 张长史“处处合规矩而自具神明”是他的“过入之处”,颜真卿变法钟王,“自成云海吹 立之势”,为其“新意”之处.赵熙赞赏他们“处处合规矩”的学古功力,更叹服他们神明 白具,自创一体的创造力。 赵熙不仅从心里赞许褚河南的创新意识,而且他还身体力行之。从《绿河南孟法师碑》 一书来看,赵熙特别强调结字的隶意,笔画波磔明显,尤其是收笔处往往以波挑结尾,显得 字势敦厚,字意雅观,可谓得褚体“过人处”。 概言之,赵熙书法思想对传统的态度可以归结为:以唐法为尚,从欧褚颜柳诸贤中研习 唐法,从汉魏六朝的残碑断碣中参悟碑法,师古不泥,能够自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貌。当 年四川风靡一时的“赵字”就是赵熙书法师古不泥精神的标志。 第二节 对碑学的看法 清末是碑学大盛的时期,自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一书出,碑学更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赵氏初为帖学,学法颜、柳、赵,至京师归来后,始从碑学,于<张猛龙碑》独有入处。但 是赵氏不是人云亦云的放弃帖学而潜心碑学,相反,他吸收了碑学的精髓,融进帖学书法的 创作,形成了一种碑帖交融的书法风格。 从赵氏少见的书论中可以见到他对碑学的认识.其诗《谈碑》o: ’ 。何子谈碑袭阮元,李行欧楷配平原.扫除晋法尊唐法,一代风流宝薛轩.。 何绍基。是有清碑派书风的集大成者。嗨中国人名大辞典》:子贞书法具体平原,上溯周 秦两汉古篆籀,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卓然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一。何绍 基书法的得力处,众书家说法不一。。赵熙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只是其中一种观点而已,本文 。上述两句赵熙书论均出自余中英‘‘赵熙书法>序》.中国书法,1988年第一期. o载‘赵熙集',王仲镶主编,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625页。 o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援叟、别号东洲居士.清代文学家,大书法家、湖南道县 人. o马宗霍(辑),‘书林藻鉴》卷第十二,第433页. o何氏是极力倡导碑学的,因此他自评学书由篆分入手,与南人简札不甚留意。而学人多认为其书宗颜清 臣.马宗霉‘书林藻鉴'卷第十二,记:。‘媛叟自评':‘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 分入真楷之绪。又云,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所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清史列传》. ‘绍基书法入颜鲁公之室,为世所贵。’扬守敬云:‘子贞以颜平原为宗.’l霎岳楼笔谈':‘道州早岁楷书 激江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迟滞和摄守——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 对此概不作评论。透过赵氏评价何绍基书法的诗,却可以看到他对碑学的看法。 诗的大意是虽然何绍基倡导碑学书风,极力抬高碑派书法,而贬低南帖笺札一派,其实 他并没有作创新,只是沿袭了阮元的说法而已。他的书法。真正得力所在仍然是李行与颜欧 的唐法,因为只有保证法度这一基础,他才能够自出机杼。于书中参以篆隶笔意,达到神融 笔畅。末一句“一代风流宝薛轩”是说,何子贞以重金购得宋拓薛稷‘信行禅师碑》,为海 内孤本,因以。宝薛”名轩o。他对唐朝的书法如此重视。可见何氏其实是非常尊唐的。 赵氏写此诗想要说明的意思是,学书要有法度,尽管时髦书家把碑学抬得很高一一从某 种程度来说,这无可厚非,但碑派书法狂野不羁的特点的无限尊崇也极容易把书法导向粗俗 不堪的境地.所以,崇碑也终归要由法度来支撑才行。即便是像何绍基这样以碑派书风闻名 的大家,其书法最终还是建立在对唐法的尊重的基础上的。因此,他得出结论;学书唐法是 基础,所以他要“扫除晋法尊唐法”。他曾言:。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雷其 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唐法的重要性。 需要澄清的是,赵氏在此倡导的“尊唐”不等同于“独
本文档为【迟滞和保守__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赵熙书法思想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52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04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