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分类号:密 级: 学号:47 单位代码 :10762 新 疆 师 范 大学 2013 届硕 士学 位论文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Shangqiu Sipingdiao Drama of Cultural Change Perspective 研 究 生姓 名: 王豫 立 学 科 、专 业: 音乐 学 研究 方向: 音乐 教育 院 系 、年 级: 音乐 学院 2010 级 指导 教师: 崔斌 教授新 疆 师范 大学 2...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分类号:密 级: 学号:47 单位代码 :10762 新 疆 师 范 大学 2013 届硕 士学 位论文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Shangqiu Sipingdiao Drama of Cultural Change Perspective 研 究 生姓 名: 王豫 立 学 科 、专 业: 音乐 学 研究 方向: 音乐 教育 院 系 、年 级: 音乐 学院 2010 级 指导 教师: 崔斌 教授新 疆 师范 大学 2013 年 月 日 新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 取得 的成果 。除文 中已 经注明 引用的 内容外, 本论 文不含 任何其 他个 人或集体 已经 发表或 撰写过 的作 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 做出 重要 贡 献的个 人和 集体,均 已在 文中以 明确方 式标 明。本 人完全 意识到本 声明 的法律 结果由 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新疆师范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 即: 研究生在 校攻 读学位 期间论 文工 作的知 识产权 单位属新 疆师 范大学 。学校 有权 保留并向 国家 有关部 门或机 构送 交论文 的复印 件和电子 版, 允许学 位论文 被查 阅和借阅 ;学 校可以 公布学 位论 文的全 部或部 分内容, 可以 允许采 用影印 、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 :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可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师生浏览。本人签名: 日期:导师签名: 日期: 中文 摘要 四平调 剧种最 初起 源并流 行于 山东、 江苏 、安 徽、河 南几省 接壤 地区的一 种民间说 唱艺 术演变 而成。 商丘 四平调 则是流 传于河南 省商 丘地区 的四平 调剧 种之一, 其在 四平调 的基础 上吸 纳了商 丘的本 土戏曲音 乐, 形成了 自己独 特的 四平调风格,是传统地方戏曲文化的典型代表。 由于历 史的变 迁, 社会文 化的 影响, 使得 商丘 四平调 在变迁 的社 会历史背 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生存形态。2006 年,商丘四平调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首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丘四平调在“文化变迁”的语境中,笔者从历史文化, 社会背景 以及 生态环 境等作 为整 体的研 究视角 ,梳理商 丘四 平调在 传统语 境下 的变迁过 程。 当商丘 四平调 这样 一个传 统的民 间戏曲, 在遇 到了现 代多元 文化 的冲击后 ,对 商丘四 平调文 化变 迁又具 有极为 深远的影 响。 本文将 商丘四 平调 及其剧团 近百 年的剧 种文化 变迁 作为个 案, 用 文化变迁 的视 角对商 丘四平 调进 行多层分 析, 来揭示 传统的 商丘 四平调 剧种在 适应当下 社会 文化冲 击下的 生存 现状。 论文是在田野调查和文献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基础上,在人类学的研究范畴内,运用民 族音乐学的理论观念和指导方法,对商丘四平调以及其剧团的文化变迁生存 现 状进行研究,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之外,正文部分分为四部分,其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方法、视角及其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是在文化变迁视野下分析商丘四平调与其依附的地域特征、人文 历史背景、曲艺文化以及四平调的历史溯源等进行考察,试图揭示商丘四平 调 与其生存 背景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从表演形式、剧团的运行机制以及师承状况等各个方面运用历史 时间发展的顺序对商丘四平调及其剧团的变迁进行梳理。 第四部分是对商丘四平调及其剧团的生存现状进行跟踪调查,分别从剧团 生存现状、传承现状、 艺人 生存现状以及演出活动寻找当代变迁轨迹。 第五部分是对商丘四平调传统与现代变迁的多层分析,从外界影响、功能 变迁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商丘四平调;剧团;文化变迁;生存现状IAbstractSi ping diao drama originated and is popular a kind of folk art in Shandong, Jiangsu, Anhui, Henan provinces border area evolved.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e the Shangqiu Si ping diao drama spread in one of the Shangqiu, Henan, it absorb of Shangqiu local opera music , in Si ping diao based on its own unique style it is a traditional local opera cultureDue to histor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making Shangqiu Si ping diao drama showing existence form of different changes in the background. In 2006, Shangqiu Si ping diao drama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hangqiu Si ping diao drama as the "cultural changes" in the context, the author from the historical cultur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research angle of the whole, combing its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When Shangqiu Si ping diao drama was in such a traditional folk opera, in the face of modern multicultural impact, cultural change for it has extremely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paper will Shangqiu Si ping diao drama and theatrical troupe culture changes the nearly hundred years as a case, multilayer analysis on it with cultural change perspective, to reveal the it in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to the survival status of the present 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of the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research category of anthropology, ethnomusicology theory concept and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on cultural change, survival status of Shangqiu Si ping diao and theatrical troupe, in addition to the full text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presents the research origin,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ideas,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a cultural change in the view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hangqiu Si ping diao and its attached to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lk culture 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Si ping diao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ttempts to reveal Shangqiu Si ping diao and its background The third part is from the performance form,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mpany,the heritage of status etc. using historical time sequence of development in Shangqiu Si ping diao and theatrical troup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survival of the status of Shangqiu Si ping diao and theatrical troupe were tracked separately from the theatre survival status, inheritance status, living status and performances for contemporary evolutionII The fif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multilayer on Shangqiu Si ping diao i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ransition from outside influence, function change,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words: Shangqiu Si ping diao; Theatrical troupe; cultural change; Survival statusIII目录 1 绪论1 1.1 选题缘起. 1 1.2 文献综述. 1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4 2 商 丘四平调的 文化语境5 2.1 商丘四平调的地理文化环境 5 2.2 商丘的曲艺文化. 6 2.3 商丘四平调的历史渊源. 6 3 商 丘四平调的 发展与变迁 8 3.1 1949 年之前四平调形成期. 8 3.2 1949 ??1956 年商丘四平调剧团初创期 10 3.3 1956 年??1966 年剧团辉煌期12 3.4 1966 年??1978 年沉寂期 15 3.5 1978 年至今?? 艰难的前行. 15 4 商 丘四平调及 剧团的生存 现状调查 18 4.1 跟踪调查及现场体验18 4.2 商丘四平调剧团的生存现状20 4.3 社会变迁中传承人的现状. 22 4.4 商丘四平调艺人的生存现状24 5 文 化变迁下商 丘四平调的 分析与思考. 26 5.1 商丘四平调的传承变迁分析26 5.2 功能层面的商丘四平调变迁分析. 27 5.3 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影响下的政府干预指导性变迁. 30 5.4 对商丘四平调文化变迁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 32 结论 34 附录 36 参考 文献39 在读 期间发表论文 44 后记 45IV 1 绪论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四平调 是一种 戏曲 声腔, 明代 末年, 弋阳 腔流 传至徽 州(今 安徽 徽县)演 变而成。 顾启元 《客座赘语》 说它 “乃稍变弋阳, 而令人可通者。 ” 主要流行于 ? 安徽、 江苏、 浙江地区。 其唱腔铿锵有力、 旋律 四平八稳与中州方言十分吻合, 内容常展 现生 活趣事 等,在 精神 文化比 较单一 的文化环 境下 四平调 成为当 时商 丘乃至周边地区群众闲暇时间精神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 笔者在选择商丘四平调作为文化变迁的研究对象, 是基于笔者所处的家庭环 境影响。笔者的家乡就在商丘,从小在商丘的地方戏曲艺术中深受熏陶,儿时 的自己在这样成长环境的熏陶下亦可以有模有样的唱上一段商丘四平调。如果 说自己喜爱音乐并能够坚定的走上学习音乐道路的理由,这大概也与孩提时自 己的生长环境有关吧。 2006 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本人进入专业院校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也正 值在现代 社会 文化的 冲击下 ,四 平调这 样的家 乡戏曲音 乐已 渐渐淡 出人们 的视 线。 在读研期间学校开设了人类学以及民族学相关课程, 笔者在导师的影响下, 又开始慢慢关 注民间音乐的研究,更加加深了自己对家乡四平调剧种的关注。 变迁指 的是一 个族 群在与 其他 族群的 接触 过程 中,引 进新的 观念 以及做事 ? 情的新方式, 造成传统价值观念的传统行为方式改变。 近几年文化变迁成为音 乐人类学 研究 的热点 课题。 笔者 通过对 商丘四 平调文化 变迁 的探究 认为地 方剧 种所面临 的问 题大部 分存在 于外 部因素 的影响 ,由于社 会制 度的变 更、多 元文 化的冲击 ,地 方小剧 种所面 临的 变迁是 在所难 免的,在 这样 的多元 文化的 环境 下,商丘四平调如何去适应当下的文化变迁。 基于以上的缘由, 笔者在本次论文的选题上, 把目光投向研究自己家乡的地 方戏曲音 乐的文化变迁历程,以期把握商丘四平调剧种的生存与延绵。 1.2 文献综述笔者通 过搜集 和整 理近 年 来有 关文化 变迁 和四平 调研究 的各 类著作 以及期 刊文献等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 1、论著类: ? 中国 艺术 研究 院音 乐研 究所 《 中国 音乐 词典 编辑 部》 编. 中国 音乐 词典[M]. 北京 : 人 民音 乐出 版社1984 : 371 ? 王铭 铭. 文化 变迁 与现 代性 的思 考[J]. 民 俗研 究,1998 (1):1-14 第 1 页 共 45 页 1 绪论[美] 克莱德?M?伍兹著 何瑞福译的 《文化变迁》 ;[美]康拉德? 菲利普? 科 塔克著 黄剑波 方静文等译 《人类学 ??人类多样性的探索》 ; 从文化变迁概念 和理论上给笔者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2 文献类:王铭铭 的《 文 化变 迁与现 代性 的思考 》; 苍海平 的《从 青海 社火看 本土音 乐的文化 变迁 》 ;赵 海英的 《文化 变迁中 的左 权民歌》 ;吴 艳的《 从“门 图”到 “ 搭 班” :上 海民 俗音 乐 传统 的变 迁研 究》 ; 庄村 玫 的《 本土 音乐 与文 化 变迁 ? ?兼论闽 南歌 仔戏》 ;龚荆 忆的《 高增侗 歌传 承的文化 变迁 》 ;林 有桂的 《从文 化变迁的角度论大奏鼓的演变》 ; 佟鑫的 《从文 化变迁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民歌 艺术的发 展》 等论文 从文化 变迁 给地方 音乐带 来的内部 与外 部因 素 带来的 文化 改变进行探讨。 1.2.2 商丘四平调的相关研究: 1、典籍类: 在笔者 的搜集 整理 中有关 于介 绍四平 调的 典籍 文献有 :中国 戏曲 志江苏卷 编辑委员会等筹编 《徐州戏曲志 ?? 徐州卷》 、 北京音像出版社 《山东传统剧目 汇?第一 集 》 等,但 是有关 于商 丘四平 调介绍 只有中国 戏曲 志河南 卷编辑 委员 会等筹编 《河南戏曲史志 ?第十三辑》 。 另外还有由四平调研究会主编、 中国文 联出版社出版的 《四平调艺术 ?? 传统剧目汇编》 (上) 、 《四平调艺术 ??传统 剧目汇编》 (中) 、以及《四平调艺术 ??剧种流传与板腔结构》等书籍。 2、论文类: (1 ) 对四平调的源流进行探讨研究的文献有: 牛冬阳的 《四平调的源流及现 ? 状探析》 一文中对四平调的源流以及形成和发展进行探究, 文中还详细的阐述 了影响四平调发展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分析; 牛春雨的 《 商丘四平调源流 考辨》 ? 以四平调的前身 “苏北花鼓” 的音乐特点为发展脉络进行考辨; 王照兰、 王益 ? 平的《商丘四平调的整理与研究》 一文除了对四平调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以及 作品进 行整理 以外 ,并提 出了商 丘四平调 这一 濒危剧 种的研 究价 ? ? 值;杨莲 的《 浅谈四 平调的 形成与 发展》 以及 刘艳颖的 《四 平调的 起源》 也 都是从四平调的起源、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2 )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上进行讨论的有: 马晓春的 《试论河南濒危剧种 ? 的保护和发展 ??以四平调剧种为例》 文中指出以保护四平调为例, 从剧种创 新、培养 听众 、高校 传承等 方面 进 行详 细探讨 以及如何 保护 和传承 濒临灭 绝的 ? 牛东 阳. 四平 调的 源流 及现 状探 析[J]. 音 乐创 作,2006 ,4 ? 牛春 雨. 商丘 四平 调的 源 流 考辨[J]. 四川 戏剧 ,2008,(5) ? 王照 兰、 王益 平商丘 四平 调的 整理 与研 究[J]. 法 制与 社会 ,2007,(12) ? 杨莲 .浅 谈四 平调 的形 成与 发展[J] ? 刘艳 颖四 平调 的起 源[J] ? 马晓 春试 论河 南濒 危剧 种的 保护 和发 展?? 以 四平 调剧 种为 例[J] 第 2 页 共 45 页 1 绪论 ? 剧种; 蔡霞在 《谈民间艺术之四平调》 的文中对四平调保护的重要性和如何保 护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四平调的唱腔特点进行分析。 (3)关于四平调唱腔艺术研究的文献 ? 牛冬阳的 《四平调平板唱腔音乐初探》 从平板唱腔的角度上对四平调的唱 ? 腔结构和唱腔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裴洪武在 《浅谈四平调唱腔设计》 一文 中从作曲 技法 的角度 上阐述 了四 平调的 唱腔是 如何设计 的, 作者在 文中强 调突 出唱腔特 色是 唱腔设 计者的 首要 任务; 王敏的 《豫东四 平调 剧种声 腔板式 及音 ? 乐演变》 文中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对四平 调声腔艺术进行重点剖析, 依据四平调 的声腔特 点对 不同的 板式进 行详 细的研 究,并 从乐器的 丰富 和人员 的扩充 等方 面略要介绍了其音乐演变的状况。 (4)对四平调器乐伴奏的研究: ? 范敏茹、 王玉忠的 《浅谈四平调伴奏乐器的改良和发展》 一文, 以发展史 的角度分三个阶段对四平调的伴奏乐器改良情况进行阐述。 (5)另有四篇硕士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四平调艺术进行研究 ? 李莉的 《四平调唱腔音乐与演唱风格探析》 一文从声乐的角度上对四平调 ? 的唱腔及音乐风格进行研究; 王益平的 《商丘四平调研究》 从民俗学的角度出 发研究四 平调 的发展 以及四 平调 的 社会 功能作 用,并探 讨四 平调在 传统习 俗、 剧目内容 上与 民俗的 融合、 在演 出形式 与民俗 活动结合 上对 于剧种 发展的 积极 ? 意义; 孙静的 《江苏丰县四平调音乐传承的文化考察》 这是一篇针对江苏丰县 地区四平 调的 研究, 作者从 音乐 教育的 角度上 对当地四 平调 的传承 进行研 究, 也对我们 研究 商丘四 平调提 供了 研究方 法;于 露的《历 史背 景下地 方小剧 种 ? ? ?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兴衰史》 从史学的角度以商丘四平调剧团为切入点进行了 详细的研究。 从商丘四平调剧团的初创与发展、 无奈的沉寂、 昙花一现的辉煌、 再现沉寂 、复 兴与突 围六个 阶段 进行历 史性的 梳理,并 客观 的剖析 了 剧团 的存 在方式与内部结构。 综合研 究分析 以上 文献, 并对 商丘四 平调 有关 文献进 行梳理 ,现 有的文献 中对商丘 四平 调的源 流、声 腔板 式、民 俗生活 等方面做 了大 量的 考 证,有 助于 我们从理 论上 来了解 商丘四 平调 。 笔者 欲在前 人研究的 基础 上,运 用文化 变迁 理论从音 乐本 体、艺 人行为 、社 会环境 及文化 的角度梳 理与 分析, 并通过 多个 ? 蔡霞. 谈 民间 艺术 之四 平调[J]. 科技 信息 ,2008,(34) ? 牛冬 阳四平 调平 板唱 腔音 乐初 探[J]. 中 央戏 剧学 院学 报,2006 ? 裴洪 武浅谈 四平 调唱 腔设 计[J] ? 王敏 .豫 东四 平调 剧种 声腔 板式 及音 乐演 变[J] ? 范敏 茹 、 王玉 忠. 浅谈 四平 调伴 奏乐 器的 改良 和发 展[J] ? 李莉. 四 平调 唱腔 音乐 与演 唱风 格探 析[J]. 河 南大 学,2006,(5) ? 王益 平. 商丘 四平 调研 究[D]. 河 南大 学,2008,(5 ) ? 孙静. 江 苏丰 县四 平调 音乐 传承 的文 化考 察[D]. 新 疆师 范大 学 ,2009,(6) ? 于露 .历 史背 景下 的地 方小 剧种 ?? 商丘 市四 平调 剧团 兴衰 史[D]. 河 南大 学,2011,(5 ) 第 3 页 共 45 页 1 绪论 案田野调查的方法, 以期把握商丘四平调 “传统在当下” 的文化变迁,并进行分 析和阐释。 1.3 研究方法 及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本论文研究方法是在人类学学科范畴内,以民族音乐学和文化 人类学的理论观念作为指导,主要采用文献研究 法、访谈法、田野工作法、分 析阐释等方式,对商丘四平调变迁过程进行研究写作。 人类学 的研究 范畴 具有多 重维 度,其 广博 程度 常常令 学习者 为之 惊叹。人 类学是对时空中人类多样性的探索。 他研究整个人类状况: 过去、 现在和将来; ? 生物性、 社会、 语言和文化 。 文化人类学便是人类学学科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有关文化变迁的研究, 正是在一部人类学术 史上各种流派兴起交替的过程中, ? 逐渐取得进展的。 文化变迁是近些年来音乐人类学重要的理论课题。 商丘四平 调的发展 正是 一个典 型的文 化变 迁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其内 部结构的 调整 和发展 都受到 外部 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变化而改变。 理论依 据:文 化变 迁是指 文化 内容和 形式 、功 能与结 构乃至 于任 何文化事 ? 象或文化特质, 因内部发展或外部刺激所发生的一切改变。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 学的研究 方法 ,从文 化变迁 的角 度对传 统的商 丘四平调 内部 结构以 及所受 外部 环境影响 而发 生的改 变进行 纵向 的对比 研究, 并且对当 下商 丘四平 调所发 生的 一系列变化进行分析和阐释。 本文笔 者将运 用民 族音乐 学或 者说是 音乐 人类 学的观 念以及 理论 作基础, 结合大量 的地 方文献 资料, 考察 不同历 史时期 和社会环 境中 ,并通 过田野 调查 发现这一 剧在 新的生 存体制 下又 是如何 生存和 适应变迁 的过 程等等 ,进行 了一 系列的描述、 分析和阐释商丘四平调戏曲音乐 表象下所隐含的文化和社会 意义。 ? [ 美] 康拉 德. 菲利 普. 科塔 克, 黄剑 波、 方静 文 等 译.人类学??人 类多 样想 的探 索[M]. 北 京: 中国 人民 大学 出版 社,2012:3 ? [ 美] 克莱 德?M ? 伍兹 , 何 瑞福 译文化 变迁[M]. 石家 庄: 河北 人民 出版 社,1989 年版. 吴奈. 中 译本 序)第4 页 ? [ 美] 克莱 德?M ? 伍兹 , 何 瑞福 译文化 变迁[M]. 石家 庄: 河北 人民 出版 社,1989 年版. 吴奈. 中 译本 序)第4 页 第 4 页 共 45 页 2 商 丘四 平调 产生 的文 化语 境 2 商 丘四 平调 的 文化 语境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集中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特 质。我国 传统 文化是 随着历 史的 演变而 形成发 展、代代 延续 的。其 中人们 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了戏曲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 从杨红老师的论文 《戏 曲音乐文 化的 整体性 》中可 以看 出,任 何戏曲 的产生, 它本 身就有 诸多因 素, 造成其复 杂的 结构; 探究某 种音 乐时, 要寻求 其文化支 点。 因此, 本章笔 者将 从商丘四平调所产生的文化语境进行介绍。 2.1 商丘四平 调的地 理文 化环境 商丘是 一座有 着五 千年文 明史 的历史 古城 。处 于河南 、安徽 、山 东、江苏 四省交界地区,介于东经114 ?49′--116 ?39 ′,北纬33?43 ′?34?52 ′之间 , 总面积为10704平方公里, 属于黄淮平原, 平原占绝大部分, 为10623平方公里。 仅在永城市北部存在一片孤立山系, 史称芒砀山, 最高点海拔156.3米, 为商丘 最高点。 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 早在4千年前, 帝喾次妃简狄, 因吃玄鸟而生 阏伯, 故 《诗经商颂》 云: “天命玄鸟, 降而生 商” 阏伯便是商的始祖。 阏伯之 孙相土首 先发 明了马 车,六 世孙 王亥又 发明了 牛车 ,这 便是 史书上 “立皂 牢, 服马牛, 以为 民利” 的记载 。农 牧业的 迅速发 展,使商 部落 很快强 大起来 ,他 们生产的 东西 有了过 剩,于 是商 祖王亥 在商丘 服牛驯马 发展 生产, 用牛车 拉着 货物,到 外部 落搞交 易,开 创了 华夏商 业贸易 的先河, 久而 久之人 们就把 从事 贸易活动 的商 部落称 为“商 人” , 把用于 交换 的物品叫 “商 品” , 把商人 从事的 职业叫做 “商 业” , 由此衍 生的文 化称之 为“ 商文化” 。商 丘的“ 商”字 ,源于 商丘是商 部族 的起源 地和聚 居地 、商朝 最早的 建都地、 商人 商业商 文化的 发源 地, 商丘因此被誉为 “三商之源” 。 商丘的 “丘 ” 字, 即商朝都城的遗址。 据史 载商始 祖契居商,后来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商丘始封宋国, 建都宋城 (今睢阳区) ; 隋 、 唐时期称宋州; 后堂改为归德 郡;宋景 德年 间称应 天应天 府, 为宋朝 陪都。 是为北宋 之南 京;金 承安五 年改 成归德府,元、明、清朝袭之;民国十八年称商丘至今。商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主要特点是 春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地处华北平 原南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 油料、林果、蔬菜。商丘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机械率 96%以上,平 第 5 页 共 45 页 2 商 丘四 平调 产生 的文 化语 境 ? 原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均居河南省前列。 2.2 商丘的曲 艺文化曲艺原来单指说唱艺术, 近又将小品、 杂技纳入其中。 商丘曲艺品种十分 丰富,比 较流 行的有 河南坠 子、 豫东大 鼓、豫 东琴书、 虞城 花鼓、 永城大 铙、 永城清音、 永城琵琶词、 评书、 相声、 小品、 数来宝、 杂技、 等多种曲艺品种。 这些曲种 ,大 多有外 地传入 ,然 后和本 地的风 俗习惯结 合, 形成了 商丘曲 艺的 乡土特 色,新 中国成 立以 后,商 丘的 群众文 化 事业得 到了发 展,商 丘于1978 年 率先实现 “县文化馆、 图书馆” 之后, 还在距 县城较远的乡镇建立了4个文化分 馆。2000年全 市14个馆总建筑面积达14550平方米。 各类文化经营很快发展成为 文化市场 ,以 文补文 活动的 初步 增强了 文化事 业的发展 活力 。商丘 四平调 就是 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无形中推动起来的。 2.3 商丘四 平调的历史 渊源 20世纪30年代以前, 四平调系由 “苏北花鼓” (亦称 “砀山花鼓” ) 演变而成, ? 关于花鼓的起源 笔者在走访了庞明珠、 马望发、 付梅、 拜小荣 一批四平调艺人 后,均统 一以 下说法 :花鼓 是唐 代武则 天 时期 ,宫廷歌 女娱 乐 时哼 唱的一 种小 曲,后又 流传 到了民 间,形 成了 民间特 有 的一 种艺术形 式被 劳动人 民所喜 爱, 但是花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自明朝以后, 由于当时梆子、 高腔、 昆腔、 皮黄腔及的兴起, 影响 和推动了 各种戏曲 艺术 形式的 发展, 以砀 山一带 为中心 的东、南 、西 、北各 路 鼓表 演极 为简单 花 鼓在 清朝末 年,先 后通 过各种 不同的 渠道,分 别演 变为另 外的几 个剧 种。 四平调的形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王汉臣、 燕玉成、 邹玉振等这几位花 鼓艺人的 知名 度在不 断提高 的同 时,他 们开始 不满足于 自己 单一的 花鼓表 演形 式,又在 其他 戏曲剧 种的影 响下 ,要改 变花鼓 原有面貌 的决 心在每 个花鼓 艺人 的心中萌 生。 花鼓艺 人首先 将原 有的二 人说唱 形式变为 戏曲 多人 演 唱的形 式, 并且在器乐上开始分兼锣鼓, 且改变了假 “髯 口” “头饰” 这种简易的化妆形式, 以此来区分人物。在1930 年 ,邹玉 振( 四平调 创建 者之 一, 后又任 商丘四 平调 剧团的 团长) 首先率班 从安 徽的砀 山赴山 东济 南新市 场大观 园进行演 出, 王汉臣 (四平 调创 ? 商丘 文化 局编. 商 丘文 化志[M].1991 ? 庞明 珠、 马望 发、 付梅 、拜 小荣 为 商 丘四 平调 剧团 演员 第 6 页 共 45 页 2 商 丘四 平调 产生 的文 化语 境 建者之一 ,后 又任商 丘四平 调剧 团的副 团长) 也开始向 京剧 界学习 技艺, 并且 在大观园 园主 的帮助 下,决 定改 变原有 花鼓的 单一表演 形式 ,将打 击器乐 与舞 台表演分 离, 器乐置 于台后 ,演 员按人 物的区 别,模仿 戏曲 化妆标 准,穿 戴戏 曲服饰登 台表 演,使 原来的 单一 的说唱 艺术正 式向戏曲 艺术 过渡。 由于解 放前 的旧政府 认为 走街串 巷的花 鼓表 演,其 描述一 些男欢女 爱的 庸俗内 容,难 登大 雅之堂而 屡遭 禁演, 艺人们 在内 在需要 改革, 又有外在 压力 的情形 下,决 心重 新谋求生路,并把花鼓戏改为“文明梆” ,或曰“无弦梆” 。时值1931 年在商 丘演 出时, 又更 名为 “咣 咣戏” 而挂牌 ,而 却被当 时一个 戏班的班 主, 人 称“ 大酥瓜 ”看 到。遂 觉着其 名不雅, 便与 花鼓艺 人商讨 。根 据男女演员均以 本嗓演唱唱法, 曲调旋律又四平八稳, 花鼓常用的板式中 “平 调” 板式最为常 见, 便取其字, 改名 “四平调” , 艺人欣然接受并用之。 这样的 改变也只 是表 面上的 ,其旋 律仍 旧运用 花鼓一 板一眼的 曲调 ,伴奏 乐器仍 只有 敲击乐, 并未 有实质 性的改 变, 被人以 “老改 敲”呼之 。无 奈只得 采用与 兄弟 剧种同台演出 的“两下锅”方式加以弥补。1940 年, 曾与当 时无 打击乐 而只 有弦 乐的 河南曲 剧和当 时被 称为“ 唐山落 子”的评 剧等 剧种先 后同台 表演 ,并在 其影响 下,花 鼓 艺人 更产生 了在打 击乐 的基础上 增加 弦乐伴 奏更为 强烈 的想法 ,但是 这对于当 时只 是为了 解决温 饱, 文化水平较低的花鼓一人来说难上加难。 1943 年, 邹玉振 之徒 王桂芳 等人 就率 人曾试 验 ,却以 失败而 告终 后又改豫 剧。直 到1945年 ,邹玉 振亲 率王汉 臣、燕 玉成 、刘汉 培、郭 振芳、 庞世 英、尹 艳喜、王 华香 、王庆 元、许 若海 等30余 四平调 艺人,在 安徽 砀山与 商丘交 界之 地沙河刘 集, 邀请豫 剧弦手 杨 学 智一起 苦心钻 研数月, 方有 雏形。 改编后 的花 鼓在其“ 平调 ”板式 的基础 上 , 删去多 余虚字 衬词,吸 收戏 曲以及 兄弟剧 种中 的有益成 分。 在器乐 上将一 把 圆 形的二 胡改为 六 棱二胡 ,在 音色上 就大大 的提 高, 又将其 “千斤” 下移, 定弦为bB 调, 音域为低音6??3进行伴奏。 并创造 出 “四句合一” 的唱法作为基本 唱腔, 又以 《 陈三两爬堂》 《聚魁山》 作为实 验剧目,经过这一系列的改编,最 终形成了四平调剧种之雏形。第 7 页 共 45 页 3 商 丘四 平调 的发 展与 变迁 3 商 丘四 平调 的 发展 与变 迁 文化变 迁研究 在近 几年民 族音 乐学领 域中 占有 极为重 要的地 位。 美国著名 人 类 学家 克莱 德 ?M ? 伍 兹也 曾 指出 :大 多数人 类 学家 意识 到变 迁是 不可 避 免 的。 所谓 “文化变迁” , 即指 “文化的衍变和演 进过程” , “文化变迁主要有两种 方式, 一是在文化系统内部发生的, 一 是 在 文 化 系 统 的 外 部 发 生 的, 即在一个文 化系统与另一个文化系统 的接触和碰撞中, 以 及 文 化 系 统 的 外 部 环 境 的 变 化 中 ? 发生的。 ” 自 1930 年起,四平调至今已经经历了 80 余年 ,在这段近百年的历史中大 致经历了5 个阶段, 由于从商丘四平调剧团自 1949 年之后建立起, 商丘便形成 了具有自 己风 格特征 的四平 调, 商丘四 平调这 个名字便 孕育 而生并 迅速成 长, 所以在时 间划 分上也 已商丘 四平 调剧团 的发展 兴衰过程 结合 在一起 ,笔者 将从 不同时期的生存形态对商丘四平调的发展与变迁进行阐述。 3.1 1949 年之 前四平调形 成期 3.1.1 表演形式、表演场合 表演形式:1930 年到 1945 年是四平调戏曲的 形成过程,四平调是由‘苏 北花鼓’演变过来的。 苏北花鼓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出只有一至二人进行; 一人演唱时, 即身挎花鼓, 边歌边舞。 二人演 唱, 即分扮男女; 男角身挎 小鼓, 腰系彩绸,双手舞动鼓楗,律以鼓经,酌情敲鼓。女角(早期以男扮女)古装 粉面, 头顶绣球, 锦绣飘带垂缕胸前, 足踩二寸 高跷 (亦称 “垫子” 或 “小跷” ) ; 并穿一对制服绣花彩鞋,上着贴身彩衣,下围飘带罗裙,手持彩绸或罗帕。二 人即可相对说唱,又可各具技能,雀跃飞舞;故而男有“舞鼓” 、女有“舞桩” ? 之称。 其表演形式风趣活泼, 矫健奔放, 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表演形式具有 浓郁的民间色彩 。这就是四平调的前身花鼓戏曲的 表演形式。 表演场 合:在 笔者 走访的 过程 中,也 从 商 丘四 平调剧 团的老 艺人 马望发的 家中 看到 了一 张旧时 花鼓表 演的 珍贵照 片,虽 然照片已 年代 久远, 但显然 还是 看出照片 中, 区别于 男女的 装扮 。表演 场地从 照片上看 来就 是在一 个胡同 的小 院子里, 也就 是说, 当时的 花鼓 表演形 式单一 ,表演场 合大 都在街 头巷尾 、农 家场院、 集市庙会划地为场, 此照片 (见附录 2 图 1) 足可以证明上段对花鼓表 演形式描述的真实性。 3.1.2 乐队组合 ? 王铭 铭. 文化 变迁 与现 代性 的思 考[J]. 民 俗研 究 ,1998 (1 ):1-14? 蒋云 声. 四平 调艺 术??剧 种源 流与 板腔 结构[M]. 北 京: 中国 文联 出版 社,2012:11 第 8 页 共 45 页 3 商 丘四 平调 的发 展与 变迁 20 世纪30 年代初, 早期的四平调艺人在戏曲 艺术的启示下, 不满足自己单 一的表演形式, 决心改革。 在从花鼓说唱艺术到四平调戏 曲过渡时期, “演员按 人物模仿戏曲化妆, 穿戴戏曲服饰登台表演, 乐器伴奏上开始逐渐趋向完整化, 其中一次重大的改革就是“吸收了京剧、评剧、豫剧、曲剧、二夹弦等兄弟剧 种有益成份,用一把六棱二胡(见附录2 图2 ,将‘千斤’下移,定弦为降B 调低音6??3 进行伴奏。手戴金属指帽,食 指按于“1、5”音处,切把演奏, 不用换把。其弓毛松弛,演奏内弦时,弓杆摩擦外弦,使之产生“沙沙”的五 度共鸣之声。这次的改革,一是彻底的摆脱了花鼓的伴奏形式,正是发展为戏 曲的形式,二是固定了四平调的音高,有了属于自己的伴奏乐器,对形成自己 独特的剧 种风格起到了很大的奠定作用。 随后分别在1947 年先后加入坠琴、三弦、京 胡,1948 年加入曲胡,1949 年加入月琴。 3.1.3 剧目构成 当时表演的原始花鼓剧目有: 原始花鼓剧目 《陈三两爬堂》 《聚魁山》 《三告李彦明》 《 访昆山》 《安安送米》 《小 二门》 《小借年》 《高文举赶考》 《花亭会 》 《彩楼记》 《刘海砍樵》 《四 宝珠》 和连台戏《蜜 蜂记》 《金镯 玉环记》 《巧连珠》 《巧合 奇冤》 《丝 绒记》 《金鞭记》 《紫金镯 》 《回龙传》 《珍珠汗衫记》 《大红袍》 《三 侠剑》 《三省庄》 《大八义 》 《小八义》 《包公案》 《空棺记》等 100 余 部从以上 的原始 花鼓 剧目可 以看 出:传 统的 从花鼓 演变的 戏曲 从各个 方面描 绘了各个 历史 时期劳 动人民 生活 的真实 画面, 诸如衣食 住行 、婚丧 嫁娶、 以致 田园风情、 金戈战场等通过有限的戏曲舞台, 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表现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 丰富民俗生活气息。 3.1.4 经济分配制度 在四平 调形成 之前 的花鼓 时期 ,艺人 们走 街串 巷靠施 舍维持 生计 ,当时还 没有形成 特定 的分配 制度, 随着 花鼓改 为戏曲 艺术的形 式, 人员慢 慢增多 形成 了班社才逐渐有了经济分配的制度。 1949 年解放前, 戏班的经济分配上与其就得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息息相关,戏班会根 据艺人的 演出 水平来 确定艺 人的 身价和 档次, 分为一流 、二 流演员 ,经济 分配 方式班主会以演员的演出效果好坏进行记股, 被称作为 “记股帐” 的分配制度, 帐共分为 十股 。按照 演员的 劳动 质量和 数量进 行分配, 这种 看起来 比较合 理的 分配制度 ,极 大地促 进戏班 的年 青演员 加强自 己的技艺 ,有 着比较 强的生 存竞 第 9 页 共 45 页 3 商 丘四 平调 的发 展与 变迁 争意识。 年终的时候, 班主为了留住一些技艺 比较好的艺人也会多给一些红包, 在当时客观情况下对四平调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2 1949 ??1956 年 商丘四平调 剧团初创期 1949 至1956 年随 着新中 国成 立,社 会制 度 发生了 重大 变化, 一切 都归公有 制,当时 四平 调剧团 也自然 而然 的被商 丘市人 民政府接 管, 改称“ 商丘市 人民 剧团” 。 商丘四平调又经历戏曲改革, 更加快了 剧团队伍的扩充和丰富了剧目的 建设。使 之在 新的政 治制度 下以 崭新的 面貌呈 现出来, 形成 具有区 域特性 的商 丘四平调 风格 ,并展 现 在河 南省 首 届戏 曲观摩 会演的舞 台上 ,同时 ,把当 时剧 团试验成功的剧目: 《陈三 两爬堂》 搬上舞台参演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 其 中在剧中 担任 主要角 色的 邹 爱琴 、王汉 臣等人 取得优异 的成 绩,商 丘四平 调剧 种也因此声名大振。 3.2.1 表演场合1949 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成为社会 公有制,商丘四平调剧团在政府管理的指导下, 由原来为生计而走街串巷的表 演形式 变为政府指导发放工资的国营剧团。由于政府的重视, 四平调艺人们的 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商丘四平调艺人开始行使工资制度,不再为生计而发 愁,从而演出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据了解当时的演出也多为服务于工农兵,进 工厂、下农村、到部队的演出活动, 这也是 商丘四平调演出形式在新的社会下 呈现出的新形势。 3.2.2 乐队组合随着公有制文艺团体的出现,商丘四平调剧团迅速扩大,人们在对戏曲伴 奏的听觉效果上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 1953 年加入笙, 唢呐和竹笛以及大鼓、 大 铙、云锣、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 在乐器逐渐丰富的同时,伴奏开始与表演 分开,乐队置于台后。 如图:3?1 第 10 页 共 45 页 3 商 丘四 平调 的发 展与 变迁 (1)板 胡(2 )次高 胡(3 )二胡 (4) 月琴(5)笙(6)三 弦(7 )曲胡 (8) 京胡(9)竹笛(10)大锣(11)铙钹(12)小锣(13)梆子 3.2.3 剧目构成这一时 期在原 有花 鼓剧目 的基 础上加 入了 一些移 植剧目 ,主 要移植 的是豫 剧剧目。 移植剧目 《哑女告状》 、 《梅香》 、 《生死牌》 、 《还我台湾》 、 《岳母刺字》 、 《屈原》 、 《梁红玉》 、 《陈胜吴广》 、 《将相和》 、 《戚继光》 、 《画皮》 、 《三子争父》 、 《花 为媒》 、 《豆腐郎》 、 《皇亲国戚》 、 《廉吏风》 、 《 鱼腹山》 、 《孙安动本》 、 《文天 祥》等50 余出; 从以上 移植剧 目我 们可以 看出 ,商丘 四平 调剧团 正处在 蒸蒸 日上的 时候, 与此同时 ,剧 团也需 要演出 剧目 越来越 丰富, 在原有剧 目的 基础上 吸收外 来剧 种的剧目,因而剧团的兴盛也带动了商 丘四平调走向了新阶段。 3.2.4 剧团成员 姓名 性别 专长 家庭关系 备注 邹玉振 男 掌班 夫 代表作《金鞭记》 侯玉婷 女 彩旦 妻 王汉臣 男 生、净、丑 兄 代表作《金鞭记》 王汉卿 男 武打演员 弟 燕玉成 男 口头编剧刘汉培 男 司鼓 夫尹艳喜 女 青衣 妻 许若海 男 丑庞世英 男 彩旦 夫郭振芳 女 青衣 妻这是商 丘市四 平调 剧团的 第一 批成员 名单 ,从名 单中可 以看 出家庭 成员是 这个剧团的主要成分。 3.2.5 经济分配制度 第 11 页 共 45 页 3 商 丘四 平调 的发 展与 变迁 1949 年解放后, 政府接受了当时的 “芒砀剧团” (现在的四平调剧团) ,1950 年,改名为“芒砀大众剧团” ,1951 年改称为“商丘市人民剧团” ,在1961 年, 正式更名为 “商丘四平调剧团” , 在这期间 , 剧 团逐渐成了行政隶属的机构单位。 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管理。笔者认为,剧团从私营企业转为政府管制,在体制 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么四平调艺人的生存状况也会随之不同,由原来的乡村 田
本文档为【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商丘四平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