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如何诗意地栖居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如何诗意地栖居

举报
开通vip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如何诗意地栖居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自然中。”然而,什么是诗意地栖居?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访了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试图在这些充满艺术的生活中,寻找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之所以选择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作为我们“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小组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因为,它们带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包含自己独特的内涵。在田子坊里,我们能够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一次精神之旅。城隍庙是上...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如何诗意地栖居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如何诗意地栖居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自然中。”然而,什么是诗意地栖居?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访了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试图在这些充满艺术的生活中,寻找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之所以选择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作为我们“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小组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因为,它们带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包含自己独特的内涵。在田子坊里,我们能够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一次精神之旅。城隍庙是上海最具传统特色的文化汇集地,海派文化便从这里静静流淌出来,成为上海一种无法名状的魅力。苏州园林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现实结晶,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我们试图通过对它们的调研,探讨在当今时代寻求诗意栖居途径的可能性。 (二)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1、田子坊 一走进“田子坊”的小弄内,便有一股热流向你赴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 2、城隍庙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它“始建于宋代,原称淡井庙,因供奉华亭城隍,故又称华亭城隍行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虽屡建屡毁,但其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整个殿宇宏伟,飞檐耸脊,气势庄严。 城隍庙位于以其命名的旅游区内,庙门外的上海老街,一百多年前就已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酒肆、茶馆、戏楼,成为上海闻名遐迩的商业闹市。现如今,鳞次栉比的店铺,让人应接不暇;摩肩接踵的人流,热闹非凡;香气四溢的各式小吃,使人流连忘返;还有那街边店铺中播放的“金嗓子”周璇一首首带有颤音的老歌,把人带入七十年前的上海滩。 3、苏州园林 世人旧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苏州也一直凭借典雅悠久的园林艺术闻名遐迩。 自春秋以来,苏州便成为名闻江南的重要城市,人烟阜盛的经济环境和水木明瑟的清秀景致,成就了它精致诗性的文化内涵,也为历代文人建园筑林,悉心经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方寸天地这一风雅传统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调研的时间 2011年7月12日-2011年7月19日 二、调研实录 (一)田子坊 小雨淅沥的午后,我们一行前往田子坊,试图在这里寻找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我们原以为在田子坊里,生活既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艺术。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使得田子坊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机遇、新的飞跃,它正逐渐走向世界。我们原以为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诗意地栖居的真谛。 但是,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在走访田子坊的时候,我们走进一间摆满精美刺绣艺术品的房间。屋中一位苗族刺绣老大娘,身着朴素青布衣,梳着端庄的高发髻,跟着两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忙着针线活。看到我们进来,老大娘热情邀请我们坐下,并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刺绣功夫,老大娘微笑跟我们介绍旁边两个年轻人都是她的学徒,也只来了一个星期,我们看见其中一个学徒针线动作已然非常娴熟,不禁由衷赞叹。老大娘说刺绣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她都会在这里做做针线活,有时候也会带一两个学徒,教他们刺绣的功夫也让他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手艺活,生活自是舒适自然。听老大娘一番介绍,大家都若有所思,在这样一个利益熏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生存疲于奔命,老大娘却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在贫乏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让内心充盈而和谐,确实让人佩服。但是在我们准备离开时,进来一个游人打量着货架上的刺绣,询问老大娘刺绣的价格,这时老大娘起身为客户热情推销自己的商品,倒是把我们的告别忘在了脑后,走出门外,大家已不是进来时的心境,只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 苗族老大娘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田子坊里面,艺术与生活仿佛割裂开来。入住这里的艺术家追求更多的是艺术,而不是生活,真正的生活在这里被淡化了。然而人毕竟是社会性的群体,人离不开生活基本的生活设施,不可能靠纯粹的艺术过活。那么,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它们躲在哪里?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走访了城隍庙这个上海文化的发源地,这个上海普通老百姓最喜欢逛的地方。 (二)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600多年的历史沧桑,绘就了一幅浓郁的上海民俗风情画。 游人A:我过来经常就是品尝特色上海传统美食的。现在上海的美食很多,受年轻人追捧的都是洋玩意儿。正宗的传统点心啊,也只有在城隍庙、七宝老街这些地方才能尝个遍啊。这里的很多家店让我想起小时候弄堂口卖的点心,小孩子喜欢看着点心师傅熟练地揉捏面团,挥舞大汤勺。那种有着简单的小期望的弄堂生活又浮现在眼前。  游人B:我过来淘小玩意儿呢。过几天要接待美国友人,想为他们准备些有上海特色的礼物。想来想去,只有城隍庙这里这类传统工艺品齐全,价格也不贵。我刚看到那家店卖老上海海报的挺有感觉的,正准备过去看看。 游人C:城隍庙其实有很多民间艺人的。“何克明灯彩”、“金山农民画”、“三林刺绣”、“王金根石雕”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那些手工制品,都是完美的艺术品啊。 游人D:城隍庙,给人的感觉很杂,像把一切都打碎了呈现在世人面前,却没有强调其中的融合与联系,很丰富多彩,却没有可以攥在手心里的熟悉感。也许这就是上海文化的一个侧面。 游人E:感觉城隍庙现在商业化味道太重,这里就是为了赚外地人和外国人钱的。有些传统的美食也越来越不地道,其间还林立着KFC,大娘水饺这些连锁餐厅,让人感觉城隍庙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像把茶叶放在冷水里,曰茶无茶香。 正如以上我们随机采访的游人所说的那样,城隍庙的商业味越来越明显。当手工艺品的精致只是为了换得一个好价钱而非一种生活态度,当传统美食为了迎合八方来客变了味儿,当老上海传统只是被当做一种吸人眼球的手段而非一种践行于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便将失去那些我们一直没有意识到,却弥足珍贵的生活中的艺术,忽略了生活的诗意。 寻寻觅觅,我们走进那充满意趣的“城中山林”——苏州园林的世界。 (三)苏州园林 在苏州园林这个浓缩的自然山水的空间里,可以看到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可以听到莺啭蛩鸣、风声雨声,可以感受到春夏秋冬的温凉寒暑,可以使居者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生活在园林中的人们既不必为生活之便烦扰,又能亲近自然,荡涤心灵,两全其美。 一座园林,让中国人达到了传统审美中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园中的人,生活中洋溢着艺术的光辉,艺术又不为生活所限制,艺术与生活方在人心归于自然时和谐统一。 游人A:一直对苏州园林充满向往,现在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它别具一格的魅力!毫不夸张地说,自从进园以来没有一处景点不让我流连忘返,而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荷风四面亭”,这个季节正适逢荷花初放,从亭中望出去,四面池水面映着碧绿的荷叶和嫣红的荷花,让人真像置身画中一般,那种精致诗意的江南感觉,美不胜收。 工作人员A: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苏州园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些园林被他人占去部分房屋或土地,使园林失去完整性,破坏了整体布局,降低了艺术价值。植被破坏,人为的践踏,攀摘,砍伐,污染等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景观大为减色。游人过多,超过了园子正常的容量,破坏美丽宁静的环境气氛和诗情画意的意景。 游人B:苏州园林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典雅精致,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实现了传统和创新的完美结合。但园内外一些不协调的建筑物造成影响了风景的美观。比如有些园林附近修建了一批现代高楼房,风格迥异,看上去不伦不类。 游人C:不同于那些对城市繁华景象情有独钟的人,我更喜欢到园林里走走,无论是和二三知己结伴而行还是独自散心,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不仅有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更是亲近感受自然的绝佳之处。在园林中静坐时,我总能感觉自己获得身心的全然休憩。 古人建筑园林,将实用与审美结合,舒适与想象相伴,这种结合是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艺术创造,因此能够以如此诗意的方式享受生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通细节都因为艺术的诠释方式而耐人寻味。但在当今时代,在如今的苏州园林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这样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我们看不到人们诗意地栖居。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苏州园林对外的开放不够,虽然人们都知道苏州园林是世界知名旅游景点,但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没去过的还是有很多。这些人主要住在苏州一些偏远的小镇,他们一辈子生活在苏州,却没过苏州园林。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作为最应该继承园林文化也最可能读懂苏州园林的本地人不去看园林。而很多海外游客大多冲着苏州园林的名气过去,但他们能带给苏州园林的可能只有经济的收入。这样的苏州园林的发展缺乏鲜活的民俗文化作为载体的传承,长期以往会导致园林文化的曲高和寡,不利于让更多的人体验园林艺术的情趣,不利于培养人们将园林艺术融入到生活中。 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种建筑艺术,更代表了一种“耽于词画,寄心清旷,结想琴筑”的优雅生活态度。一座园林,让中国人达到了传统审美中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园中的人,生活中洋溢着艺术的光辉,艺术又不为生活所限制,艺术与生活方在人心归于自然时和谐统一。但是,我们在苏州园林中所找到的艺术不自觉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动态平衡只是过去留下的碎片,在如今苏州园林中,几乎不存在。 三、调研分析 通过对了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的调研,我们发现在这些地方很难找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我们再次反思,并且分析其原因。 广义上来说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更确切地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每一行职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可拥有艺术的成份。 通过调研,我们意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不应该只着眼于阳春白雪,更应当看到民间艺术的魅力,看到民间艺术的创新。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因为诗意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艺术、生活、文化密不可分。 在点心师傅在桌上拍打面团的声音里,你能否听到简单生活的幸福?在老上海海报的古色古香中,你能否看到对美的崇尚与追求?从那些一针一线、一笔一画的手工艺品上,你能否触到民间艺人的执著与快乐?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也许更能让我们看到生活里满是我们都能驾驭的艺术,徜徉在生活之中,我们将幸运地欣赏到各种艺术,我们自己演绎的艺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有艺术的气息不留痕迹地融于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妇人家里很穷,每餐吃不起好菜,只有榨菜可以吃。但她从不抱怨生活,每天认真地把榨菜切成精致的形状,放在很旧却很干净的碗碟里,等着家人归来。那一盘简单精致的小菜,不正是生活中的艺术吗? 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是个自学成才的服装设计师,可她从来没有卖过一件。她只是想把自己的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仅此而已。 也许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我们更多地应该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中。艺术不局限于形式,并非诗书画才是艺术,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的任何一种方式,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抑或是一种习惯,都可称之为艺术。而且,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是真正将日常生活融入进去的,它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情感共鸣折射出那些点滴中不可言说的生活哲理,从而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便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这样的普通生活中的艺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忠于内心的诗意。 我们随机走访了一位外来工,他来自一个落后的小山村,10多年前带着妻子来到上海打工,至今一家3口人依然蜗居在一个只有10来平方米的又黑又湿的房子里。但是,在那窄小逼仄难见阳光的房间里面,窗台上却摆着一个小而精致的瓷盆,里面栽着一株无名小花,正开得灿烂,这让整间房子顿时明亮起来。我们还走访了住在他家附近的一些别的生活在较底层社会的外来打工者,他们的卑微的生活中也依然有着艺术的气息。在他们狭窄的房间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用小瓷盆栽种的植物,有的瓷盆上或许还描着拙朴但不失情趣的图案,青花鲤鱼、卷草云纹、竹叶梅花,细节处可见一份难得的精致心思。生活是困难的,但也是充满艺术的,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即使是几块钱的小盆栽,也可以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 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窗帘的边角有着中国结样式的细碎流苏坠脚,墙上一张条幅或绘画让整个房间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电话机上的罩巾手绣花朵图案淡雅宜人,书架边摆放的玩偶娃娃笑容灿烂。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点滴,或许我们并未刻意关注,它们却早已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才是真正的诗意地栖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在艺术与生活中取得动态平衡?如何诗意地栖居? 1、放慢点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 在匆匆的生活节奏中,许多人总感觉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实际一点,不得不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生活上,而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艺术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艺术与生活是可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只要我们有心。 在地铁上面对匆匆行人,我们何不放慢一点脚步?在走路的时候顺便呼吸下新鲜的空气,感受下温暖的阳光,看看路边盛开的小花,听听花开的声音。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艺术并不是远离生活的,它就存在我们日常最真实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艺术。 2、不要以功利的心态去对待琴棋书画诗酒花,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平衡。 如今的社会,许多东西被世人看得越来越功利。琴棋书画诗酒花不再是为了愉悦自己而为,而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学识修养。当这些东西变得如此功利时,我们就离艺术越来越远。要让艺术与生活能够取得动态平衡,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它们在不自觉中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某种别的目的而有意而为之。 3、在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细节中,寻找生活中最平淡的艺术。 何为艺术?在我们看来,艺术也许就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流露出来的人内心的丰富思想与情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许多人总以为这是最没有艺术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钱卖名贵的名牌衣服,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己为自己裁剪一套衣服,也许在旁人看来它并不完美,但它会成为自己的最爱,成为心灵的安慰。没有钱吃昂贵的大餐,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钱,买些简单的材料回家自己为自己做一顿饭,把那些少得可怜的材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得最精致。没有钱住豪华别墅,我们可以住在小房子里面,依然感受阳光的明媚,生活的美好。没有钱卖宝马奔驰,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己所爱的人,在小城市里面悠哉游哉兜风。没有钱周游世界,我们可以在电视网络上尽情享受世界各地的美景。 这些,都是艺术,这些才是真正的艺术。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保持美好的心态,我们就能取得艺术与生活的平衡,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得栖居。 四、调研意义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是一个大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的艺术是与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又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是分不开的。 对于未来的田子坊、城隍庙,我们有些许期待。既然田子坊向我们展示了艺术的创作,展示了生活的诗意;城隍庙向我们展现了海派文化,展现了老上海的生活风貌;那么只有它们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真实、完全地看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就目前来说,田子坊是无数艺术家聚合的地方,城隍庙是由不少老上海生活精彩的细节和角落组成的。可它们似乎只是被堆砌在一起,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写照。碎片再多,始终只是碎片,我们期待它们能将生活的艺术完整地表现出来,并且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也许这正是我们把田子坊、城隍庙作为调研地的原因之一,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调研,唤醒人们对艺术生活的追求,并努力把艺术拉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高高在上的艺术只是少数人的艺术,它们无法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只有把艺术还原到它最原本的面貌,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发展,才能真正做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我们从对苏州园林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在古人的造园活动中,我们体悟到苏州园林的设计正印合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赋予这种设计思想的园林与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典园林的艺术情境就是在这种情景下与人类生活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的。古为今用,现代人把这一思想加以改进引用并进行推广,让艺术融入更多现代人的生活,艺术与生活得以动态平衡,生活的层次也随着艺术的情境达到了一个更美好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保持一颗美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艺术与生活在动态中取得平衡,才能真正达到诗意地栖居。   五、调研心得 在得知自己担任“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组组长后,我既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对于这个调研题目,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有尽力去做到最好,不要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 为期8天的青年论坛,虽然短暂,但留下的回忆却是永恒的。从小组讨论到调研内容的确定;从节目选定到排练表演;从调研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到实地考察;从走万里路到成万字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小组6个人来自祖国不同的地方,来自学校不同的年级、专业,从互不认识到成为朋友,这期间,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 我们的调研围绕着“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这个主题展开,探讨如何诗意地栖居。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上海的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 在田子坊中,我们与苗族老大娘亲切交谈、听艺术家讲他们的艺术创作,尽情感受艺术的熏陶,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艺术的海洋中,我们的脚步渐渐放轻,怕惊扰了这美得如此纯粹的艺术;我们的心灵渐渐宁静,深呼吸、感受这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但是,这些别具风格的生活方式只是少数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仿佛与艺术有点割裂。那么,在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是否能够找到这种艺术? 带着思考,我们把目光转向城隍庙。尽管上海经过近代涌入的西洋文化的沁润,增加了更多繁华时尚的都市味道。但是你若是徜徉于上海里弄的黑瓦白墙之间,时时可以见到古香的牌坊,气派的明清宅第,古老的弄堂,处处保持着传统的温婉气息。城隍庙无疑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城隍庙中,我们欣赏那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建筑;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民间艺人交流,体会诗意的生活。城隍庙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是上海文化的根。它是一杯历久弥香的老茶,总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淡淡的幽香。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脚步的加快,原先的传统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变得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我们再次反思。 寻寻觅觅,来到了苏州园林。流动不息的水使得苏州园林有了生命、活力与灵动,有了延续、繁华与艺术。这水一般灵动的艺术,是否能够与生活达到动态平衡呢?我们开始探索。 苏州独有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多民族传统的碰撞造就了质朴的民俗风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得以保存的大量古建筑和古民居,成了现在苏州最具代表的园林。它们所散发出来的浓郁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都是独树一帜的,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符号性。虎丘与拙政园身为名园,不仅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参与到以之为中心的文化交流中,而且传承苏州民俗风情积淀,沿袭和谐共存的民间智慧。但是,苏州园林代表的是古代官宦之家的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体现的是他们诗意地栖居。古代终究是古代,它代替不了现实。官宦之家,也代表不了普通老百姓。 于是,我们再次把目光拉到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诗意的生活。 从那碟榨菜里,在那些小盆栽里,在那件件衣服中,我们看到了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艺术。在我看来,这些才是真正的艺术,他们源于生活,有在最广泛的生活中得到最真的体现,真正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这些人的生活并不是非常富有,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灵是最富有的,因为他们有着那颗充满艺术的心,他们对生活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是用心在生活,在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创造生活中的艺术。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些具有艺术气息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访问、积极思考、分析原因、寻找答案,最后得出我们的结论。也许我们的结论不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享受了生活的美好,在艺术与生活中寻找动态平衡,对如何诗意地栖居有了自己的体会。我想,这就足够了。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要在艺术与生活中不断探索,寻求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最终做到诗意地栖居。 ——陈霜 为期一周的复旦青年论坛即将接近尾声,这段日子让我收获颇丰。带着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我踏上了精彩纷呈的旅途,带回了弥足珍贵的体验。 我们组的议题是“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探讨如何诗意地栖居”。这个感性的话题使我们的调研不能定量地用数据说话,只能定性地用感受来表达。而这,也算是我们在整个活动中践行着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吧。 当初以为现实中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的例子,也正是想要看到这些例子,我们讨论决定在自选地调研中选择田子坊、M50这些艺术家聚集地。记得在M50,我们看到了许多艺术家的个人或联合画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名为“境由心生”的四人联合画展。四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笔触下的作品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境与情感。观看时我非常激动,因为我仿佛可以从画读出作者当时的喜怒哀乐。我相信,他们是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生活的体验,或者说,是生活的滋味造就了他们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啊!”记得那天我在雨中愉快的喊着。可是,当我们从第二站田子坊中走出时,我的想法却改变了。在田子坊里,我们欣喜地走进一家苗族刺绣店。当时我激动地走向那个苗族老大娘那里对她说:“我在电视上见过你呢!左右时尚节目有一次专门来采访你的呢!”老大娘满脸笑容,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起来。她说刺绣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我敬佩地微笑;她说她想把这种心境带给更多的女孩子,我赞同地点头。可当有人随口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来到田子坊”时,她支支吾吾说出的一句话让我突然有种失落的感觉。她说,在这里她们的绣品可以卖个好价钱,尤其是当老外来买的时候。教人刺绣什么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在田子坊不愁没有生意。我顿时感到,其实艺术与生活在现实中终究是有些割裂开来的。苗族刺绣是一种艺术,也许原本苗家姑娘只是想给自己绣一件最美丽的嫁衣,这种简单的愿望造就了苗绣的精致。而今,来到城市的苗家姑娘是不是也受到忙碌、功利的城市生活的影响,刺绣不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意愿,而是一种功利的手段? 想起在城隍庙的参观过程中,看到游人如织,他们脚步匆匆,品尝各种小吃,购买各种纪念品,却有多少人真的驻足体会城隍文化,用心观赏点心师傅熟练的手法造就的美丽弧线?步行在苏州美丽的园林里,想要寻觅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慢慢走,欣赏啊”的生活的艺术,却发现整个过程看人比看景还多,没有那种安静的感觉,没有那种惬意的亲近。我开始怀疑,生活与艺术究竟能否平衡地融合在一起?最终的结果,会不会是艺术成为手段,生活已被遗忘? 带着这样的忧虑与疑问回到家,正巧看到妈妈在踩着缝纫机。她可以算是个自学成才的服装设计师,可她从来没有卖过一件。她只是想把身边的人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仅此而已。我突然发现,也许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我们更多地应该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中。那种在生活匆忙的步伐中,不忘慢下脚步,用来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的方式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不需要是一句诗,一首歌或是一幅画,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可称之为艺术。正是生活的体验给了这种艺术灵感的源泉,正是这种艺术影响着人的生活态度。这种平衡,就叫做诗意地栖居吧! ——袁姝怡 复旦青年论坛为期几日的行程短暂而不乏充实,对于我们“艺术与生活动态平衡”小组的成员来说,这段时光,便是近距离感受城市多元文化氛围,寻找诗意栖居可能性的心灵旅途。在这短短几日中,我们与来自台湾、现就读于悉尼大学的余有容同学一起,在繁华上海与古雅苏州这两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中,思考如何在艺术与生活间构筑起沟通之桥。不同城市文化性格的丰富魅力,给予我们更为开阔的眼界,这注定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人文之旅。 海派文化的特色是多元与包容,城市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馆于有限空间中浓缩上海的昔日、今日与前景展望,如同一扇从过去向未来开启的窗口,向我们展示上海独特文化性格的形成过程;环球金融中心的简洁外观设计更凸显出它高瞻远瞩的气势,自492米足可俯瞰上海全境的高度,浦东和浦西这两片代表上海过往与未来的区域尽收眼底;而乘船夜游浦江眺望两岸景观时,辉映星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被誉为“万国博览会”的外滩建筑群则给予了我们不同角度的体验契机,近距离感受上海文化性格中历史与现代的融合。相比之下,除熙熙攘攘的城隍庙外,我们走访的几座创意园区也都算是能将艺术以微观方式诠释出来的所在,而田子坊则是其中最生活化的一处,从游客的密集程度来看,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模式并不缺乏可行性,然而其中浓厚的商业气息却远离和掩盖了生活的真相。 苏州园林是我印象中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的建筑,记得骆宾王诗云:“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遐想若有如此清净出尘之境,居处其中当真可以“读而忘老”了。筑园的古人尽心经营一方故土,因着与生活相待的虔诚持重,即使寻常细节尚不可草草。“耽于词画,寄心清旷,结想琴筑”是他们的寻常风雅,即使片石勺水的方寸天地亦能于移步换景间窥见独运匠心,于雨声琳琅之昼,月移竹影之夕,步亭轩池榭,扫萝径苔痕,枕簟邀凉,琴书换日,风生林樾,境入羲皇。“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之者为政也。”这是拙政园的得名之因,也是用艺术语境诠释生活的后人圭臬。然而,当我们置身其中时,才不能不承认如今的园林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历史标本,在纷至沓来的游人眼中,它们只是古人留存的遗迹,虽然美不胜收,却并不适宜被广泛复制到众人的日常生活中,否则就会因商业化泛滥而失去原有的诗意。因而,我们能够借鉴的是古人对待艺术的平常心,而非机械复制模仿其生活表象,这也是苏州园林给予我的启示。 回顾这次调研之行,我想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于当下生活的深思态度和人文关怀理念,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观察方法和求证精神,更是温暖无私的朋友情谊和对城市性格、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的深层理解。因而,我们才能以兼具欣赏和期盼的心情重新认识生活和希冀未来。 ——王丽颖 上海,对我来说是一个兼具现代美与古代美的地方,同时拥有却一点也不突兀大概就是上海最迷人的地方吧。当踏上中国大陆这块土地时抱持的心情是既兴奋也紧张的,对中国大陆的人文建设以及文化一直都抱有慒景尤其是热爱都市的我对上海特别有兴趣。这次很有幸的可以与复旦大学的同学老师们一起进行调查研究让我更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 我们这组的题目是“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在一个像上海一样的大都会能平衡的结合生活与美感相信不只是可以带给上海的居民更舒服的生活空间更可以带给人民更多的乐趣。同时拥有现在建筑像是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经贸大厦等等,还有古式建筑像是城隍庙,豫园等等是上海最大的特色。浦东面对浦西就好比两个不同的时代面面相觑,代表着上海充沛的文化。然而可以将艺术注入进这丰富的文化还有找到平衡点就是我们小组的任务。 为了更深一步理解当地上海的艺术生活我们拜访了创意园区M50和田子房。这两个景点都拥有丰厚的艺术气息,走反完这两个景点我发现M50是个艺术家的远离世俗的乐园,在M50他们可以不在乎外界眼光的尽情发挥,田子坊则是以商业为基准的创作天地,提供艺术家一个可以同时创作又同时赚笔外快的地方。这两个景点无庸置疑的都是代表着上海酝酿艺术潜能的地方。 其实在亚洲地区,艺术这区块一直无法像在西方国家一样的被重视,我一直都有追踪台湾地区的展览和讲座,我很欣慰这几年来亚洲人慢慢的可以放慢脚步细细欣赏艺术。近来的几个月高雄地区成功举办“高雄汉字节”,中国和台湾两岸合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睽违三百六十年完整合并的“富春山居图”。近年来这些艺术展出充分表现出了亚洲人渐渐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坚持。但是,这些艺术作品有多少大众仔细品尝,有多少大众可以将这些艺术带进自己的生活里?见过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上海的田子坊和M50我们会知道说虽然艺术已经渐渐被重视但是艺术却没有办法完全的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一走出田子坊扑面而来的是还是一般大都会大众的价值,都市的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忘了艺术的存在。 事实上艺术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被忽略了。探访了苏州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在脚底下的石砖地,轻拂过的雕墙这些都是被大多数大众遗忘的艺术。在苏州在景色如诗一般,小桥流水,耸立的旧寺,这些中式古建筑除了中国大陆我相信其他地方也都找不到了如此触动人心的画面了。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更可以描述“诗意生活”? 结论是大部分的人在心中的价值已经被大众价值朔型了,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被教育要读书要上个好大学要找个好工作要赚钱要当官,当我们匆促的过完了这个大众认为是“成功”的人生,这些人会发现说他们无法了解生活上的美感以及生命的艺术,如果我们懂得停下脚步品尝一下生活周遭的各种美感,不管是妈妈做的小菜,办公桌上的小玩物,甚至是挂在家里十几年却完全没注意到的一副安格尔油画或许你就会更懂得如何诗意过生活。 ——余有容 我们“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小组此次调研活动主要选取了上海和苏州两地展开。在上海部分我们实地走访了田子坊,M50几个创意园区和富于上海民俗特色的城隍庙。苏州部分我们特别考察了号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和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作为一名小组成员,我着重谈谈由苏州园林的调研引发我对这次调研活动的思考。 苏州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城人烟阜盛的经济环境和木明瑟的清秀景致,成就了苏州园林精致诗性的文化内涵,也为历代文人建园筑林,悉心经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方寸天地这一风雅传统提供了优越条件。 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是宅园合一,以我们走访的拙政园为例,这是一座建于15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全园水面占据五分之三的比例,展现出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中常见前宅后园或东宅西园的结构,可满足人们的日常起居。在满足了使用功能的同时,它的环境布置、环境追求是艺术化的,体现在园居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的各方面,比如山水命题,建筑形式,植物赋义,家具陈设乃至建筑细部的雕饰、装饰、配饰,家具的材质、款式、纹饰、陈设等的类别、高下、品位。但无论是奢华还是简洁,无论是实用还是审美,最主要的还是为居住生活服务,使日常起居更具艺术性,使平庸生活高雅化、情趣化。园中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灵相映成趣,又保证了居住者的方便和舒适。拙政园是古人将艺术融入生活、将山林之趣融入繁华城市的有效尝试,这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是否可以将古人尝试的宅园合一引入到现代人的居住环境中以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然而,在进一步的调研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在古代造园活动兴盛,以园林为中心的文化活动也源远流长。    但真正能造得起私家园林的毕竟都是达官贵人,或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文人。在参观虎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山石林壁题字题词很多,主要是历代到此地的士人和文人留下的墨宝。导游介绍,当年虎丘是社会名流常来和常留之地,如唐代刘禹锡,宋代苏轼等。但士人和文人毕竟是社会的小众,如果园林艺术不能融入普通民众的居所,仅仅作为小众消遣吟唱的场所,苏州园林艺术只能曲高和寡,高高脱离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普遍意义上的艺术与生活的平衡则难以达成。 于是,我们思考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栖居,如何让现代人达到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最终我们将眼光投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投入到民间艺术的光辉魅力。我们意识到,所谓艺术生活中的艺术不是高高悬于日常生活之上的阳春白雪。它不需要我们每家都在后院都建立一座园林,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洋溢的对美好情感体验的追求,在精心准备一份晚餐的厨房里,在为远方的友人动手制作的明信片中,在洒满阳光的周末午后的草坪上,我们无不看到诗意栖居的生活的真谛。 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经历了对寻求诗意生活的渴求,并尝试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调研找到答案,实践过程中的遇到过麻烦,经历过迷惑,通过思考推翻又建立新的观点,让我对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这一课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我很感谢这个过程,体会到追寻答案,经历波折又峰回路转讯的真谛的乐趣,与大家相处的这几天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要投入精力,投入感情去做,即使这个过程很苦,即使奉献自己,内心也一定是幸福的! ——蔡金林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经历。 来自世界各地的台湾同学们,无疑为整个活动带来了最为精彩的亮色。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也令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宝岛台湾的文化价值。但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台湾的文化与大陆的文化毕竟一脉相承、同宗同源、不可分割,这一点真正使得我们之间的沟通与文化弥合几乎没有什么鸿沟和障碍。 活动刚开始,我们在旦苑餐厅用自己的文艺表演和欢迎晚宴,来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盛大的晚宴给同学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雅的古筝、劲爆的舞蹈、优美的沪剧……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由于住在北区41号楼的缘故,在第一晚就接触了许多的台湾同学,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很快破冰,很快地形成了一个互相理解、相互帮助的友好氛围。 在第二天的早上,复旦青年论坛的开幕式让我们认真地听取了我校经济学院尹晨副教授的“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国家中长期发展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在光华楼东辅楼102袁天凡报告厅畅想着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的共同未来与远景。当天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环球金融中心,对上海市的城市理解和全景的鸟瞰,登高远望、凭栏环眺,令我们大家都惊讶于上海的发展速度、精度与高度。第三天上午的两场讲座,陈尚君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化”与吴力波副教授的“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为我们此行注入了饕餮的学术盛宴。下午,我们小组一行来到了上海的几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考察,包括著名的田子坊、M50创意园等……这一次让我们全体组员领略了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文化与实体的融合。 此行最为值得津津乐道的是,我们在周六出发前往苏州。这次的苏州之旅,为本次青年论坛的“双城记”上演提供了很好的文化范本。我们的首站是昆山,作为国家级最富的县级市,也是上海的“后花园”,昆山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令人举世瞩目。来到知名的台资企业日月光集团——全球封装测试产业的行业领导者,我们参观领略了一系列的工厂车间、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等。第二天的虎丘、拙政园都是苏州最有名的景点与园林建筑,苏式的婉约与江南的风景共同构成了一个最美的苏州图景。 时间总是过得比想象快很多,时光荏苒,我们的行程即将接近尾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与台湾同学之间的友谊一定将会继续,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也必将日渐频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一定会携起手来,为一个更美好、和谐、繁荣的中国而共同努力! ——顾隽华
本文档为【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如何诗意地栖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2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