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举报
开通vip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 翻 译 徐禾丰 郭 鸽 编者按 5月 24日,本版刊登了业内专家对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议(ICH) 发布的 Q11《原料药开发与制造》指南内容的独家介绍。该文件对化学与生物原 料药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开发方式进行了调整,鉴于其将对我国原料药研发和生产 领域产生较大影响,本版特将该文件具体内容的译文分上下两期(今日和 6月 7 日)予以刊载,以期给国内原料药企业及有关部门以借鉴。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化学实体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实体,Q...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 □ 翻 译 徐禾丰 郭 鸽 编者按 5月 24日,本版刊登了业内专家对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议(ICH) 发布的 Q11《原料药开发与制造》指南内容的独家介绍。该文件对化学与生物原 料药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开发方式进行了调整,鉴于其将对我国原料药研发和生产 领域产生较大影响,本版特将该文件具体内容的译文分上下两期(今日和 6月 7 日)予以刊载,以期给国内原料药企业及有关部门以借鉴。 原料药开发与制造(化学实体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实体,Q11)由人用药注 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专家工作组提出,并根据 ICH程序现向三个缔 约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药政部门推荐供采用的最终文本。 1. 简介 本指南描述了原料药工艺开发及对工艺理解的方法,也指明了 ICH-M4Q (ICH药品注册 CTD格式质量部分)通用技术文件(CTD)模块 3中从第 3.2.S.2.2 节(制造过程与工艺控制描述)到第 3.2.S.2.6节(制造工艺开发)应当提供的信 息。描述了原料药相关的开发和制造方面,包括降低杂质的步骤设计。另外, ICH-Q11 进一步澄清了 ICH 的药物开发(Q8)、质量风险管理(Q9)及制药质 量体系(Q10)中关于原料药开发和制造的原则及概念。 企业在开发原料药时可以选择使用其他方法。本指南的目的是,用“传统” 与“加强”这两个术语来区别两种不同的开发方式。在传统方式中,工艺参数的设 定点及操作范围是确定的,原料药的控制策略通常基于工艺可重复性的证据,并 且测试结果符合已经建立的验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在强化方式中,更加广泛地使用风险管理 以及科学知识来辨识与理解影响关键质量属性(CQA)的工艺参数及单元操作, 设计可用于原料药整个生命周期的适当的控制策略,其中可能包括建立设计空 间。正如在 ICH-Q8中对制剂产品所讨论的,充分理解原料药及其制造工艺,可 以奠定一个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基础。而监管的灵活程度通常取决于在上市许可 申请中表现出的科学知识水平。 传统方式与加强方式不互相排斥。企业在原料药开发中既可使用传统方式, 也可使用加强方式,或同时使用两种方式。 2.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 ICH指南的 Q6A(质量标准-新原料药和制剂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方法以及 可接受标准:化学物质)及 Q6B(质量标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的检测方 法以及可接受标准)的章节所定义的原料药,也可咨询有关药政部门后用于其他 类型的产品。其主要涉及通用技术文件(ICH-M4Q)模块 3 的从第 3.2.S.2.2 节 到第 3.2.S.2.6节内容的准备和组织。本指南不用于药品开发临床研究阶段的申报 内容。但是,本指南中的开发原则是在(药品)研究阶段应考虑的重要内容。 本指南不涵盖地区性的批准后的变更要求。 3. 制造工艺与开发 3.1 总则 原料药制造工艺开发的目的是设计出一个能够持续生产出预期质量原料药 的商业制造工艺。 3.1.1 原料药质量与制剂产品研发的联系 确立原料药的预期质量时,应考虑原料药在制剂中的用途,即明确和理解对 制剂产品研发产生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与微生物属性或特性(例如,原料药 的溶解性可能影响剂型的选择)。质量目标产品概况(QTPP)、制剂产品潜在关 键质量属性(见 ICH-Q8中的定义)及相关产品经验有助于辨识原料药的潜在关 键质量属性。对关键质量属性的了解和理解深度可以随开发过程进展而不断提 高。 3.1.2 工艺开发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QRM,见 ICH-Q9)在很多活动中使用,包括制造工艺设计 的评选、质量属性及制造工艺参数的评估、增加日常生产批次的预期质量保证等。 可以在工艺开发的早期展开风险评估,并在具有更多工艺知识以及对工艺更深理 解时重复使用。可以使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如公认的工具或内部 程序等。 知识管理(见 ICH-Q10)也有助于制造工艺开发。在本指南中,潜在的信息 来源包括以前的开发研究知识。以前的知识包括已经建立的生物学、化学和工程 学原理、技术文献,及已经应用的制造经验。这些知识的资料来源,包括平台制 造,都可用来支持商业工艺开发以及加速对科学的理解。 3.1.3 开发的方法 ICH-Q8提到“产品开发策略因不同公司、不同产品而出现差异。开发的方式 及程度也不同,应当在申报中加以描述”。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原料药制造工艺 的开发。对于原料药的开发,申请人可以选择传统方式或加强方式,或两者结合 使用。 制造工艺开发至少应当包括以下要素: ●辨识与原料药有关的潜在关键质量属性,以便于研究和控制影响制剂产品 质量的属性; ●确定一个合适的制造工艺; ●确定一个控制策略,来确保工艺性能和原料药质量。 一个加强的制造工艺开发会增加以下要素: ●评价、理解及细化制造工艺的一个系统方式,包括: 通过以前的知识、试验及风险评估来辨识可能影响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物 料属性(如原料的、起始物料的、试剂的、溶剂的、工艺助剂的、中间体的属性) 及工艺参数; 确定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相关联的功能性关系。 ●用加强方式结合质量风险管理建立一个恰当的控制策略,如,其可以包括 对设计空间的建议。 通过实施加强方式获得的知识及理解深度的增加,可以促进产品生命周期的 持续改进和创新(参见 ICH-Q10)。 3.1.4 原料药关键的质量属性 关键的质量属性是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属性或性状,在某个 合适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才能确保所需的产品质量。应当用潜在的原料药关键 质量属性来指导工艺开发。当对原料药知识及工艺的理解程度增加时,可以修改 潜在关键质量属性的目录。 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通常包括那些影响鉴别、纯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性 质或性状。当物理性质对制剂成品的生产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时,也规定其为关 键的质量属性。对于生物技术/生物产品,大部分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都与原料 药相关,因此是原料药设计或其制造工艺的直接结果。 杂质潜在影响药品安全,是一类重要的潜在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对化学 实体而言,杂质可包括有机杂质(包括潜在诱变杂质)、无机杂质,如:金属残 留、残留溶剂(见 ICH-Q3A和 Q3C)。对生物技术/生物产品而言,杂质可能与 工艺相关或与产品相关(参见 ICH-Q6B)。与工艺相关的杂质包括:源于细胞基 质的杂质〔如:宿主细胞蛋白质及 DNA〕;源于细胞培养的杂质(如:培养基组 分),及源于后续工艺的杂质(如:柱滤出物)。确定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的关键 质量属性时,也应包括考虑 Q6B 中规定的污染物,包括所有偶然引入的、不用 于制造工艺的物质(如:外来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污染)。 辨识复杂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具有挑战性。例如,生物技术/生物产品通常 拥有大量的质量属性,不可能逐个全面评价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可以 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质量属性排序或确定优先性。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原料药开 发的起始阶段,根据生命周期中的研发数据(包括来自非临床和临床的研究数据) 持续更新评估。有关作用机理和生物特性的知识,(例如,评价构效关系的研究) 可用于某些产品属性的风险评估。 3.1.5 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关联 制造工艺的开发程序应当确认必须控制那些物料的属性(例如原料的、起始 物料的、试剂的、溶剂的、工艺助剂的、中间体的)及工艺参数。风险评估可以 帮助辨识那些对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有潜在影响的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在发 现对原料药质量产生重要作用的那些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时,应当通过控制策略 来解决。 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制造工序能力、特性检测能力及对相关原料药质量影响的 严重性。使用风险评估有助于确定控制策略的要素。控制策略从原料药的上游物 料开始实行。例如,当评估物料或中间体的一个杂质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关 联时,应考虑原料药制造工艺去除该杂质或其衍生物的能力。关于杂质相关的风 险经常用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和/或下游步骤完善的精制能力来控制。风险 评估也可以辨识那些在原料药检测能力上有内在限制的关键质量属性(如,病毒 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关键质量属性应当在工艺的上游步骤适当进行控 制。 对于化学实体的开发,主要关注于对杂质的了解以及控制。重要的是理解其 形成、结果(是否有杂质反应及改变化学结构)、清除(是否通过结晶、萃取等 去除杂质),及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最终杂质之间的关系。因为杂质通过多 个工艺操作步骤进程生成,因此,要通过评价工艺来建立合适的杂质控制。 采用传统方式,物料标准及工艺参数范围主要基于批工艺历史及单变量的实 验。而加强方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关系和 相互作用的影响。例 1(见第 10.1节)列举了如何使用以前的知识和化学基本原 则来开发工艺参数。 开发过程中,可使用风险评估辨识影响潜在的关键质量属性的那些工艺步 骤。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可用于对工艺与质量关系需要有更好理解的开发工作。用 加强方式确定合适的物料标准及工艺参数范围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辨识工艺变化的潜在因素; ●辨识可能对原料药质量有最大影响的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可基于以前的 知识及风险评估工具; ●设计并开展研究(例如,机理,和/或动力学评价、多变量试验设计、模拟 试验、建立模型)来辨识与确认物料属性以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之 间的关系; ●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设定合适的范围,包括需要建立设计空间。 可以开发小模型,并用于支持工艺开发研究。模型开发时应考虑规模效应、 对所推荐商业工艺的代表性。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能够预测质量,并支持使用多 种规模以及设备操作条件的外推研究。 3.1.6 设计空间 设计空间是输入变量(例如,物料属性)与已经证明能提供质量保证的工艺 参数的多维组合及相互作用。设计空间内的操作不被认为是变更。超出设计空间 运行则被看作是变更,而这通常要启动药政部门的批准后变更程序。设计空间由 申请人提出,送药政部门评估与批准(ICH-Q8)。 ICH-Q8 中针对制剂产品开发的加强方式设计空间的考虑内容适用于原料 药。精确评估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重要性和影 响,及设计空间的限度,均取决于对工艺及产品理解的程度。 可以基于以前知识、基本原则,和/或对工艺的经验理解来开发设计空间。 使用可用模型(例如,定性的、定量的)来支持多种规模与设备的设计空间。 设计空间可用单元操作(例如,反应、结晶、蒸馏、精制),或选用单元操 作的组合来确定。设计空间包含的单元操作通常基于其对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 且不必是连续的。应评价工艺步骤间的关联性,例如,对杂质的积累生成及去除 的控制。一个跨多个单元操作的设计空间可以为操作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由于各因素,包括工艺变化和原料药的复杂性(如:翻译后进行修饰),开 发与批准一些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原料药的设计空间面临挑战。设计空间被批 准后,仍存在这些因素对残留风险的影响(例如,基于与规模敏感性相关的不确 定性对关键质量属性产生潜在的不可预测的改变)。根据残留风险的水平,申请 人最好提供批准后如何管理设计空间内的改变的建议。该建议应指出如何利用工 艺知识、控制策略及特定方法对批准的设计空间内的改变评估产品质量。 3.2 制造工艺开发信息的申报 原料药制造工艺开发部分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申请文件的第 3.2.S.2.6部分) 应当指明工艺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改变,将相关原料药产品批次与用于制备这些批 次的制造工艺的开发阶段相联系,并解释如何使用以前的知识、风险评估及其他 研究(例如,实验、建模、模拟)来设计制造工艺的重要部分与控制策略。工艺 开发信息应当按逻辑编写,且易于理解。制造企业可用很多方式展示工艺开发信 息,不过建议考虑如下提供内容(3.2.1~3.2.4)。 3.2.1 全面工艺开发总结 在制造工艺开发部分,推荐叙述性地总结工艺开发的重要里程碑,并解释其 是如何确保获得预期原料药的质量的。该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目录; ●简述制造工艺的演变阶段及控制策略的相关变化; ●简述识别为影响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 ●简述所有设计空间的开发过程。 全面工艺开发总结章节之后的制造工艺开发章节,应包括下面(3.2.2~3.2.4) 推荐的更详细的信息。 3.2.2 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 应当列出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并给出选定这些性质或性状作为关键质量 属性的理由。有时还要解释为什么不包含其他被认作潜在关键质量属性的性质或 性状。应当提供注册文件的其他部分——提交信息联接或参考来支持这些性质或 性状作为关键质量属性(例如,3.2.S.3.1,结构解析及其他特性)。某些与制剂关 键质量属性相关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讨论可出现在申请的药物研发部分(例 如,3.2.P.2.1的制剂组分)。 3.2.3 制造工艺历史 应描述并讨论制造工艺的重大变更或上市申请使用的原料药批次(例如,用 于支持上市申请的非临床研究或临床研究或稳定性研究),有些是生产规模批次 的生产地点的重大变更。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从开发开始直至商业制造工艺 为止。应提供或参考(例如,3.2.S.4.4的批分析)批信息(批量或规模、制造地 点与日期、使用的路线与工艺。例如,用于特定的毒理或临床研究)及相关原料 药批次的比较、分析、测试的支持性数据。 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的原料药,每个重大变更都应当进行解释,包括对 原料药(和/或中间体,适当条件下)质量的潜在影响评估。制造工艺历史部分 应包括 ICH-Q5E 中描述的研发中的相容性讨论。应包括测试选择依据及结果评 估的讨论资料。 制造变更对原料药和相应制剂产品的影响评估和检测也包括非临床研究和 临床研究。应包含这些研究在申报材料的不同模块间的交叉引用。 3.2.4 制造开发研究 应列出在申报文件引用的建立商业制造工艺和控制策略重要方面的研究以 及风险评估(例如,用表格形式)。应注明每个引用的研究或风险评估的目的或 最终用途。 每个引用的研究或风险评估都应当有充分详细的总结,能让人理解研究目 的、收集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及研究对制造工艺或制造工艺的深 入开发的影响。结合商业制造工艺(见 3.2.S.2.2所述)的推荐运行条件或设计空 间,描述并讨论研究的特定参数和范围。应充分描述设计空间建立的风险评估工 具和研究结果。例 2(见第 10.2节)展示了开发设计空间过程中用评价参数对已 存风险排序的一种沟通工具。当开发引用先前知识时,应提供相关信息及资料, 适当条件下,应评价特定原料药的相关性。 应描述用于支持商业工艺开发的小模型。 4. 制造工艺与工艺控制描述 原料药制造工艺的描述代表申请人对原料药制造做出承诺。应当充分描述制 造工艺和工艺控制(见 ICH-M4Q的 3.2.S.2.2节)。 应当采用流程图并用顺序叙述的方式描述制造工艺。在描述中应指出每个工 艺步骤或阶段的中间控制点。当工艺步骤具有对规模依赖时,对于跨越多个操作 规模的工艺步骤应包括规模参数。制造工艺的任何设计空间都应当作为制造工艺 的一部分来描述。例 3(参见第 10.3节)即列出了一个展示生物技术产品设计空 间的实例。 很多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具有复杂的上游工艺,使用拆分与合并的方法来产 生原料药批次。应为制造企业如何确定一个原料药批次提供理由(例如,培养物 或中间体的拆分与合并)。应当包含批量或规模及批号的细节。 5. 起始物料和物料来源的筛选 5.1 总则 5.1.1 化学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筛选 应考虑用以下基本原则来决定原料药制造工艺从哪里开始(即:起始物料的 选择)。 ●通常,改变制造工艺开始时的物料属性或操作条件对原料药质量的潜在影 响较小。 风险与完成制造工艺的步骤数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因素导致的结果——一个 涉及原料药的物理属性,另一个涉及杂质的形成、结果及消除。原料药的物理属 性取决于最后的结晶步骤及后续操作(例如,研磨、微粉化),制造工艺结束后, 物理属性便确定了。制造工艺早期引入或产生的杂质通常比制造工艺末端生成的 杂质有更多的机会由精制步骤所除去(例如,洗涤、分离出中间体的结晶),因 此很少被带入原料药中。当然,有些时候(例如,用固体载体合成多肽或聚核苷 酸),风险与完成制造工艺的步骤数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限; ●药政部门会评估企业是否对原料药及原料药制造工艺的控制做了充分考 虑,包括是否对杂质有适当的控制。要开展此评估,应在申请文件中充分描述原 料药的制造工艺,以便药政部门理解杂质在工艺中如何形成、工艺如何改变会影 响杂质的形成、结果如何及如何消除、为何提出的控制策略适合原料药的制造工 艺。这通常包括多个化学转化步骤的描述。申请文件第 3.2.S.2.2节的生产工艺通 常包括影响原料药杂质概况的制造步骤; ●树型原料药制造工艺的每个分支开始于一个或多个起始物料。在 ICH-Q7 中描述的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GMP)条款适用于每一个分支,在起始物 料第一次使用时就开始应用。GMP 条件下开展的生产步骤结合适当的控制策略 可为原料药的质量提供保证; ●起始物料应当是具备明确的化学特性及结构的物质。不能被分离的中间体 通常不被当作合适的起始物料; ●起始物料是原料药结构的重要结构部分。此处的“重要结构部分”用于区分 起始物料与试剂、溶剂及其他原料。用来制备盐、酯或其他简单衍生物的常用化 学品是试剂。 选择起始物料时应当考虑上述全部原则,而非仅严格遵循单个原则(参见实 例 4,第 10.4节)。 5.1.2 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筛选 根据本指南,半合成原料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组合及生物来源的组分(例 如,通过发酵或从植物中提取获得)被引入结构组成的物质。有时,对申请人而 言,恰当的制造工艺描述可从物料来源开始(微生物或植物)。不过,如果能证 明合成工艺中的一个分离中间体符合上述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选择原则,该分 离中间体可被看作起始物料。申请人应当具体评价可否对建议的起始物料进行特 性分析,包括其杂质概况,及发酵、植物和提取工艺是否影响原料药的杂质概况。 也应讨论来源于微生物的风险和其他污染。 5.1.3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源物料的选择 细胞库是制造生物技术原料药及一些生物原料药的起点。在某些地区,其被 看作物料来源;在其他地区,则被看作起始物料。见指南 ICH-Q5A、Q5B及 Q5D。 5.2 起始物料或物料来源的信息申报 申请人应当辨识所有其提出的起始物料或物料来源,并提供合适的质量标 准。应解释合成及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的合理性。 5.2.1 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依据 申请人应当解释如何根据 5.1.1 节列出的总则确认每一个起始物料的适当 性。可包含以下信息: ●分析方法检测起始物料中杂质的能力; ●在后续工艺步骤中,这些杂质及其衍生物的去向及消除方法; ●提出的每个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如何有助于控制策略。 作为解释的一部分,申请人应提供一个原料药制造的现行版的合成路线图, 清晰地标出所建议的起始物料。起始物料质量标准变更,及从起始物料到最终原 料药的合成路线变更,必须满足当地批准后变更的要求。另外,还可能适用涉及 起始物料供应商的地区准则。 如果使用市售化学品作为起始物料,申请人通常不需要做合理化解释。除用 作起始物料外,市售化学品通常作为已存在的、非药用的商品进行销售。委托合 成制备的化学品不属于市售品。如果将委托合成的化学品用作起始物料,需要依 照第 5.1.1节列出的总则做合理化解释。 有时候,原料药制造企业需增加起始物料精制步骤,以确保市售起始物料的 质量一致性。在此情况下,所增加的起始物料精制步骤应作为原料药制造工艺的 一部分来描述。通常要提供购入的及精制过的起始物料的质量标准。 5.2.2 半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依据 如果将分离出的中间体作为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申请人应提供一份合 理性解释,说明所提出的起始物料符合上述第 5.1.1节中列出的总则。否则,申 请人应从微生物或植物开始描述制造工艺,当然,这些物料应当是合格的。 5.2.3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源物料或起始物料源物料的确认 见 ICH-Q5A、Q5B及 Q5D中的指南。 6. 控制策略 6.1 总则 控制策略是源于对当前产品与工艺的理解、确保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一系 列有计划的策略(ICH-Q10)。每种原料药的制造工艺,无论是通过传统方式开 发还是通过加强方式(或者两者兼有)开发,都有相关的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物料属性的控制(包括原材料、起始物料、中间体、试剂、原料药的内 包材等); ●隐含在制造工艺设计中的控制(例如精制步骤顺序[生物技术/生物原料药], 或试剂的加入顺序[化学实体]); ●中间控制(包括中控检测及工艺参数); ●原料药的控制(例如放行检测)。 6.1.1 开发控制策略的方式 结合各种方式对控制策略进行开发:对一些关键质量属性、步骤或单元操作 使用传统方式;对其他方面用加强方式。 用传统方式开发的制造工艺及控制策略,在确保制造一致性的观测数据基础 上而设定的点及操作范围通常很窄。用传统方式开发更关注对原料药阶段的关键 质量属性的评估(即最终产品的检测)。传统方式在解决工艺变化上,其操作范 围仅赋予有限的灵活性。(例如,在原材料工艺方面的变化)。 相比传统方式,用加强方式开发制造工艺可以获得更好的对工艺以及产品的 理解,故可用更加系统的方法识别发生变化的根源。可考虑开发更有意义的有效 参数、属性和过程控制。在产品生命周期,可以用不断增加工艺理解水平的方式 来开发控制策略。基于加强方式的控制策略可为工艺参数提供灵活的操作范围 (例如在原材料工艺方面的变化)来解决工艺变化。 6.1.2 开发控制策略的考虑事项 为确保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策略应保证每种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处于适当 的范围、限度或分布区域。药物的质量标准是整个控制策略的一部分,不需要将 所有的质量属性都列入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关键质量属性可以列入质量标准, 通过对成品原料药的检测进行确认;或列入质量标准,通过上游控制进行确认(例 如,可作为实时放行检测[RTRT]);或不列入质量标准,但通过上游控制来提供 保证。上游控制的例子可包括: ●工艺中的检测; ●用过程参数的测定,和/或通过工艺中的物料属性预测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 性。有时可用过程分析技术(PAT)强化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无论采用传统的还是采用强化的工艺开发方式,评估及理解关键质量属性变 性来源的基础都是上游控制。工艺开发中,还应考虑可能影响原料药质量的下游 因素,诸如温度变化、氧化条件、光照、离子含量和切变等。 开发控制策略时,根据关键质量属性相关的风险,及单一控制探测潜在问题 的能力,制造企业可考虑在工艺中对某个特殊的关键质量属性实行单点或多点控 制。例如,对于无菌化学实体或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的原料药,检测低水平细菌 或病毒污染的能力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在此情况下,检测原料药不能充分保证质 量,故控制策略中需增加控制力度(例如属性及工艺中的控制)。 制造工艺中的每种原材料都应符合其预期用途。接近制造工艺末端的原材料 比上游原材料更可能将杂质引入原料药。因此,制造企业应评估是否对此类物料 的质量采取比上游相似物料更严格的控制。 6.2 控制策略信息的申报 所提供的控制策略信息应包括对控制策略单个要素的详细描述,适当条件 下,还要加上原料药全部控制策略的总结。为了有助于直观与理解,可用表格形 式或图例形式展示全部控制策略的汇总。理想的汇总应解释控制策略的各个要素 是如何共同确保原料药质量的。 ICH-M4Q(ICH一个关于 CTD格式药品注册文件的质量部分)推荐控制策 略的每个要素在申报文件的合适章节进行报告,包括: ●制造工艺描述与工艺控制(3.2.S.2.2); ●物料控制(3.2.S.2.3); ●关键步骤与中间体的控制(3.2.S.2.4); ●原料药控制(3.2.S.4); ●容器密闭系统(3.2.S.6)。 7. 工艺验证/评价 7.1 总则 工艺验证是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运行时,能有效、重复地制备符合预定标 准及质量属性的原料药或中间体的书面证据(ICH-Q7)。 工艺验证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阶段开始的数据收集和评估,并提 供该工艺能持续生产合格原料药的科学证据。 原料药的制造工艺应在其制剂产品市售前进行验证。对于生物技术工艺,或 原料药的无菌工艺及灭菌工艺步骤,上市申报文件中应包含支持工艺验证的数据 (3.2.S.2.5);对于非无菌化学实体原料药工艺,申报文件一般不包括工艺验证研 究结果。 总之,工艺验证包括适当生产批次的数据收集(见 ICH-Q7,第 12.5 节)。 批次数量取决于但不限于这几个因素:所验证工艺的复杂性;工艺的可变性程度; 可以获得的特定工艺的实验数据和/或工艺知识。 作为对传统工艺验证的替代方法,工艺确证可在最初商业生产的工艺验证方 案中连续开展(ICH-Q8),同样也可用于产品生命周期剩余阶段持续改进的制造 工艺变更。 7.2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的特殊原则 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原料药,注册文件提供的支持工艺验证的信息通常 包括商业规模的工艺验证研究及小规模的研究。考虑到在工艺描述中所详细描述 的对批的定义,工艺验证的批次应能代表商业制造工艺批量。 来自小规模研究的数据对全部验证工作的贡献大小将取决于小规模研究的 模型是否能恰当代表商业生产规模情况。应当提供该模型的规模能代表所建议的 商业工艺的规模数据的证据。小规模模型适用性的成功演示可减少生产者的工艺 验证对商业规模批次检测的依赖。应当用来源于商业规模批次的数据确认来自小 规模研究结果,以此来支持工艺验证的结果。而对为什么开展小规模实验就可以 代替商业生产,需有此类研究的科学文献或参考指南来证明(例如除去病毒)。 要开展研究来证明工艺去除与产品相关杂质、与工艺相关杂质(ICH-Q6B) 及潜在污染物(例如,在工艺中使用来源于人或动物的物料中的病毒,见 ICH-Q5A)的能力。证明色谱柱使用周期的研究可包括在小规模模型的实验研究 中,但应当在商业规模的生产上进行确认。 应当评估商业生产中所使用的体外细胞的寿命限度。ICH-Q5B及 Q5D文件 对相关产品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 如果应用平台制造经验,应证明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在提交上市申请时,应 恰当地验证原料药的制造工艺。一般情况下,完整的规模验证研究应包括来自最 终制造工艺及生产市售产品的场地的数据。 8. 通用技术文件(CTD)格式的制造工艺开发及相关信息的申请 CTD 格式指南中没有规定使用加强方式进行工艺开发所获得的信息在文件 中的位置。工艺开发信息通常在 CTD的 3.2.S.2.6节提交。其他的研发信息也应 依次放置在 CTD格式文件中。具体的建议是:申请人应明确指出不同信息所在 文件中的位置。除申请提交的信息外,本指南所参照的某些主题(例如,生命周 期管理、持续改进)应安排在申请人的药物质量体系下(见 ICH-Q10)。 8.1 质量风险管理与工艺开发 可在工艺开发与制造实施的不同阶段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用于指导和调整开 发决策的评估(例如风险评估及原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功 能性关系)在第 3.2.S.2.6节汇总。 8.2 关键质量属性(CQAs) 应列出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清单,并在申请文件的 3.2.S.2.6部分提供指定 这些性质或特性作为关键质量属性的理由。不过,应将支持指定这些性质或特性 作为关键质量属性的结构鉴定研究的详细信息,列入适当的 CTD格式部分(例 如,第 3.2.S.3.1节结构解析及其他特性、第 3.2.S.7节稳定性)。因为与制剂产品 的关键质量属性相关,一些关于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讨论可在申请文件的药物 开发章节体现(第 3.2.P.2.1节,药品组分)。 8.3 设计空间 作为提议的制造工艺的一个要素,可在申请文件的 3.2.S.2.2部分描述设计空 间。适当情况下,可在申请文件的 3.2.S.2.4 章节提供补充信息。申请文件的 3.2.S.2.6章节适合总结与描述建立设计空间的工艺开发研究。设计空间与全部控 制策略的关系可在包含原料药质量标准合理解释的申请文件章节(3.2.S.4.5)讨 论。 8.4 控制策略 虽然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只是总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包括 3.2.S.4.5是总结全部 原料药控制策略的位置。不过,关于输入物料控制、工艺控制及原料药控制的详 细信息仍在 CTD 格式的相关章节(例如 3.2.S.2.2、3.2.S.2.3、3.2.S.2.4、原料药 质量标准[3.2.S.4.1])提供。制造工艺发展中的相关控制策略改变的简述应在申 请文件的第 3.2.S.2.6节提供。 9. 生命周期管理 ICH-Q10 描述的质量体系要素及管理职责,鼓励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使 用科学与风险为基础的方法,促进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产品与工艺知 识的管理应贯穿产品的商业生命至产品退市。 原料药制造工艺的开发与改进通常持续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对制造工艺性 能,包括对控制策略的效果应当定期评价。应利用商业制造获得的知识来进一步 提高工艺理解和工艺性能,及调节控制策略确保原料药质量。从其他产品或新的 革新技术获取的知识也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完成。持续的工艺改进及成功的工艺验 证,或连续的工艺确证,需要适当有效的控制策略。 应当用系统的方式管理生命周期内涉及原料药及其制造工艺的知识。知识管 理应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开发活动、内部场地与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制造者的技术转移活动、原料 药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研究及变更管理活动。应根据原料药制造所涉及场地的实 施制造工艺,及开展控制策略的需要来分享知识及对工艺的理解。 在最初的上市申请中,申请人可递交包含产品生命周期中如何改变某个特性 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包括控制策略的改变。 对制造工艺提出的任何改变都应评估其对原料药质量及制剂产品的影响。评 价应当基于对制造工艺的科学理解,并采用适当的检测以分析该变更的影响。对 于化学实体,用于分析变更影响的合适检测包括但不限于评估现有的与潜在的新 杂质,及评估测试方法检测任何新杂质的能力。在所建议的变更实施后,应在工 艺中寻找一个合适点开展该检测(例如检测中间体或原料药)。关于生物技术/ 生物制品原料药的工艺改变,见 ICH-Q5E。 作为质量体系的一部分,所有变更都应归于内部变更程序(ICH-Q7 与 ICH-Q10),包括不需要药政部门批准的设计空间内的改变。 改变注册文件中已递交及已批准的信息,应按照地区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向药 政部门报告。 10. 实例说明(略) 11. 术语(略)
本文档为【原料药开发与制造(Q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217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8-13
浏览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