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年体育教师招考复习题——名词解释

2012年体育教师招考复习题——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2012年体育教师招考复习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生物年龄: 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5.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7.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8.诱导性...

2012年体育教师招考复习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生物年龄: 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5.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7.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8.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9.体适能(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0.练习轨迹: 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1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3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5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负荷量:人体所能承受的重量叫负荷量。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基准学生: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称为基准学生 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运动负荷:  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体育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 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 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它是根据学期教学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 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8.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29.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30.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 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2、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4、篮球三分区:3分投篮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5、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113、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与落实“全国亿万学生 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精神,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受益,走出教室跑向操场。 114、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程序 115、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要是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参加无氧运动。不过,在锻炼的时候,最好听从教练的指导,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您先进行力量训练,第二天再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每周保证三天的运动量,那么,您体内的脂肪就会被有效地转化为能量供肌肉进行锻炼, 同时又能增加新陈代谢和增强肌肉耐力。这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会让您真正拥有既健康又健美的体型。 交替运动运动专家指出,经常进行交替运动,能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进行锻炼,是自我保健的一种好方法。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将无氧运动(一般指举重、百米短跑等剧烈运动)与有氧运动(一般指散步、太极拳、慢跑、骑车等缓慢柔和的运动)相结合。 116、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一方面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即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117、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反馈原理,反映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检查和评价学生达到单元目标的程度。根据评价得到的结果,为后继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使教师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发展,使整个教学向着预期的目标顺利进行,所以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 118、相对评价:是判断被评价者在某一群体成绩的优劣,也就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成先后顺序。 119、过程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评价试图使学校体育评价走出预定目标的藩篱,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120、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中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在载体形态上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从含义上包括教科书或课本、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121、课堂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运行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 122、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教学之前,了解学生身体、技术和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初始水平。通过诊断评价,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诊断性评价也叫预先评价。 123、目标取向的评价: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价视为将学校体育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12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比较个人或群体在不同时间的成绩有无进行,评价中参照的标准是同一个个体或群体以前的状态,以此来判断某一个体或群体教学前后进行幅度的变化,也称个体评价,或称之为进行幅度的评价。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其目的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126、绝对评价: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是为了判断个体或群体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对群体中的个体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在评价时要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12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对教和学的统一过程进行的评价。 128、异质分组(中学):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129、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30、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133、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134、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135、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136、体育与健康: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37、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138、篮球三分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139、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140、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14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14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14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14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4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146、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体育基本理论名解 体育手段: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特点:历史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地域性;分类:健身类手段、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冒险类;传统体育手段、竞技运动项目和时尚体育手段――极限运动) 游戏:指有一定情节,遵循特定规则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人类有关劳动、军事、文化、科技和生活等方面活动的反映,也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的手段之一) 体操: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各种不同难度动作的身体练习。(“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意即裸体、赤膊。最广义的体操与体育是同义词。包括基本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团体操和实用辅助性体操)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既属于艺术的范畴,也属于体育的手段。它源于劳动,通常与歌唱和音乐相结合,以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为基本要素。舞蹈一般可分为娱人性和自娱性舞蹈两种。种类:民间舞、现代舞、拉丁舞和集体舞) 武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分为套路运动和散打运动两大类。(特点:讲究形神兼备、注意动静结合、追求内外合一;作用:有效地增强体质;可以作为医疗手段;培养勇敢、机智和敏捷等优良性格;分类: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拳术、器械练习、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五类) 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它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它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静态的动作。只有那些为了实现体育的目的任务而采用的体育手段中的动作才能称为身体练习。) 身体练习的技术(亦称运动技术):是指那些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潜力的和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都是相对的,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8. 体质:人体的质量,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包括: 体格→人体的基本“规格”,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体型、身体姿态。 体能→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机能→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 适应能力→人体在适应内、外环境改变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精神状态→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综合的外部表现。) 9. 体育的功能:体育系统在与社会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下于人、于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建构的社会人文系统,体育的功能不仅决定于体育的本质特征,而且还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对它产生的需要。体育的本质特征确立了体育功能的基本范畴,而社会需要则拓展了体育运动对于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0.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11. 学校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显著特征:普及性,基础性,学科性) 12.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特征:竞争性,公平性,规范性,协同性,公开性,观赏性) 13. 群众体育:又称大众体育或社会体育。是指人们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的,小型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特征:业余性,自愿性,多样性,松散性) 15.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16. 体育娱乐:是指人类以身体活动来达到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种娱乐方式或活动。这种娱乐方式占有特殊地位在众多娱乐方式中。它与人类的自然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又与人类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通过体育娱乐既满足有机体活动的本能需求,又社会交往,它被人类的社会性所改造,既使有机体得到适当的运动,又能使精神获得松弛,同时还有益地打发闲暇时间。(基本特点:体育娱乐方法的多样性;体育娱乐目的的多向性;体育娱乐经营的社会性) 17. 体育基本理论: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体育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理论;也可说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基本理论。它属于体育学科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和领域:体育的基本概念/观念/规律/方法,体育整体实践的宏观层面。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视角的宏观性,研究内容的时代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18.体育(总概念):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手段改造自我身心的行为或过程。 19. 体育活动:较“体育运动”它的外延更为宽泛。它往往指那些不够规范、不够严密,较为松散且掺杂有其他社会活动的健身、娱乐与休闲活动。 20. 体育事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各种体育实践、体育工作和体育资源的总和,比“体育运动”的含义更广。(其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一项具有产业性质的全民性公益事业) 21. 体育文化:≠身体文化,这个概念可大可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22.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其核心是体育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体育体制涉及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等)(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社会组织主导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型,政府主导型) 23. 体育法制:即体育法律制度,是法制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是由国家机关指定的用以调整、确立体育活动的法律和制度。(体育法制既指静态意义上的体育法律,又指动态意义上体育法律,即体育立法、体育执法、体育司法、体育守法和对体育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还指体育活动中依法办事的原则。) 24. 体育伦理:即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加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 25. 体育的产业化经营:是指以体育运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针对其主导产品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商品化营销的经营过程或方式。 26. 体育产业:(广义)→把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事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其范畴应当包括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商品的生产、开发、流通、销售与服务等整个领域。(狭义)→把体育运动本身作为商品和劳务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的集合。(包括本体产业和延伸产业) 27. 体育市场:指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体育产品或对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进行交换的场所与交换关系。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①狭义的体育市场:指直接买卖体育服务这种特殊消费品的场所。消费者购买体育服务、观赏体育比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经营场所。 ②广义的体育市场:指全社会体育服务产品交换活动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③市场学意义的体育市场:指为了满足体育方面的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群体。 28. 体育发展战略:是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等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性和高层次的谋划。(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依据、战略目标、战略的步骤与战略措施等部分构成) 29. 体育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类为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水平而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组织的总和。包括体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两大类。 30.体育的自然环境:是指体育活动地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象环境。我们通常说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地表生物圈。它们是体育运动赖以形成、进行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环境。 31.体育的人工环境:既指在人力作用下形成的运动场地或高度人文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2.体育整体观:是用来表述体育的系统思想,它是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是现代体育实践中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体育观念。按照系统论原理,整体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 33.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作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 34.体育理念:体育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及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一种比较自觉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一种展望和追求。简言之,就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认识或观念。在现代体育发展中,它起着明显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35.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 36. 中华体育精神:以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深厚积淀,以强身健体、增强民族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强烈、执著、深沉的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为基本内涵。它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体育运动崇高的精神文化价值。它顺应和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内容:为国争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科学求实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 37. 科学体育观:就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总称。它是体育运动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和人文体育观一样也是现代体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稍减慢运动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些不适感觉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15、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6、维尔威克指数:是用两个以上的指标建立起来的一个相比教学模型,它只须测得体型中的身高、体重、胸围三个数据就可以进行评价。其公式为[(体重+胸围)/身高]乘以百分之100。 17、脑震荡: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撞时,使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受到过度震荡,神经系统意识性障碍。 18、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大众体育:是以健身、健美、娱乐、医疗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一种借助竞技运动这种形式,而以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六经”:礼、乐、诗、书、春秋、易。 运动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 生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系统的刺激程度。 心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心理过程的刺激程度。 负荷量:指的是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 负荷强度: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 一、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指导法: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一种方法 语言法:是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讲解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听觉、视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直观方法 动作示范:是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学练的一种方法 条件诱导:是以某中条件为诱因,与运动动作相联系,以达到直观目的一种方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一种方法。 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动作教学方法。 10.矫正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手段,及时矫正错误动作的一种方法。 11.重复法:是指根据练习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2.变换法:是指根据练习的需要,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13.持续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14.间歇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进行下一次练习的一种方法 15.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6.比赛法: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7.循环练习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轮换循环的一种练习方法。 18.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说教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方法。 19.榜样法;是以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等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的一种方法 20.评比法:是利用竞赛、检查、评估等方式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思想行为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教育方法 21.表扬法:是对学生的优良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已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 22.批评法: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用以克服和改正其缺点错误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名词解释 课的类型;主要是根据课的目标来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 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时间分配等。 课的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课教学的特点、目标、教
本文档为【2012年体育教师招考复习题——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337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2-08-10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