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砺翼长空_“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

砺翼长空_“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

举报
开通vip

砺翼长空_“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 航空鹤案 A v Ia tia n A r c hlv e s ◇ 马 承 麟 “ 飞豹” 即 F B C - 1 , 是我国航空工 业 集 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所设计 、 西安飞机公 司制造 、 中国试飞研 究 院完成定型试飞 的 歼击轰炸机 , 是填补我国空军 、 海军航空 兵装备空 白的机种 。 1998年 8月 由国务院 、 中央军委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装备 部队 。 在 98珠海航展上 , “ 飞豹 ” 已向世界 公布 “ 解密 ” , 进行 了飞行表演 , 当时广播 电视 、 报纸都做了大量 ...

砺翼长空_“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
航空鹤案 A v Ia tia n A r c hlv e s ◇ 马 承 麟 “ 飞豹” 即 F B C - 1 , 是我国航空工 业 集 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所设计 、 西安飞机公 司制造 、 中国试飞研 究 院完成定型试飞 的 歼击轰炸机 , 是填补我国空军 、 海军航空 兵装备空 白的机种 。 1998年 8月 由国务院 、 中央军委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装备 部队 。 在 98珠海航展上 , “ 飞豹 ” 已向世界 公布 “ 解密 ” , 进行 了飞行表演 , 当时广播 电视 、 报纸都做了大量 报道 。 1999 年 10月 1 日建 国五 十周年大庆 , 飞豹飞过天空 门上 空 , 接受 中央首长检阅 。 “ 飞豹 ” 装有两 台发动机 , 前后座双 人 体制 , 是对空对地对海多功能超音速歼击 轰炸机 。 所装成 品附件 、 武器全是我国 自 行设计 、 制造的 , 其研制经历 十分坎坷 。 从 国务院 、 中央军委原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 组 1977年 2月批准立 项研制到 1995 年 12月 飞机设计定型第 一 次审查会通 过 , 共 18年 。 在前 5 年 即 1981 年前 , 由于 国家经济困难 , 飞机研 制工 作不能全面铺开 , 是 “ 量 力 而 行不断线 ” , 主要 是进行总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 、 布 34 局和吹风试验工 作 ; 而且 当时航空工 业 内 部体制变动多 , 也对此造成 一 定 影响 。 那 时我在航空研 究 院科技部飞机部工 作 , 对这 个 型号 参加 过 一 些讨 论 和调 研 。 1982 年 5 月 , 我被任命为航空工 业部重点 新机办副主任 (主任是 张金波 同志 ), 参与 研制 并任机 关负责人 、 现场副总指挥 ; 就 是到 199 1 年退 休 , 仍返聘为研 制机 关负责 人 、 现场副总指挥 ; 直到 1995 年 12月飞机 的第 一 次设计定型审查会通 过 止 , 实际工 作了 14 年 。 基本上 参加了飞机研制工 作的 全过程 (只是空舰弹定型 打靶 尚未进行 , 故 直到 1998年才正 式批准全武器 系统设计定 型 )。 在 “ 飞豹 ” 研制 中的技术攻 关是很多 的 , 下面仅是记忆犹新的 一 些事 。 串座型与并座型 1977 年 2 月 , 中央军委原常规装备发 展领导小组 下达型号 的研 制任务 , 作为当 时部 队现役装备轰 5 的后继机 , 是空海军 共用的 “ 通 用型 ” 飞机 。 西安飞机设计所 按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 , 采用双 人体制 、 串座型座舱布局 , 即两名空勤人员在前后 舱工 作 , 前舱为驾驶员 , 后舱为领航员并 负责武器投放 、 发射 。 1977 年 、 1978年开 了方案审议会 、 成品协调会 。 然后 随着工 作逐 步展开 , 技术上 的步步深入 , 空 、 海 军要求的进 一 步具 体化 , 矛盾就 出来了 , 主 要 是 : 空军要对付 的 目标是大规模 的装 甲集 群和纵深防御工 事 , 然而此 时的防空武器 已经非常完善 , 几 乎没有从高空突破 的可 能 ; 因此空军 的 “ 飞豹 ” 需要作长时间的 超低空高速飞行 , 而且 要快速准确地投弹 , 达到这个要求二 名飞行员之 间的配合极为 重要 , 因而空军希望采用二 名飞行员并列 双 座布局 。 而海军型 的 “ 飞豹 ” 主要任务 是攻舰 , 几乎完全 可 以靠仪表完成 , 这使 得后座 电子设备复杂 , 因此海军希望能给 后座武器操作员 留出尽 可能大的空 间 , 即 希望 采用 串列双 座布局 ; 投弹后要有较好 的歼击性能 。 圊訇圈亘 (左 图 ) “ 飞 豹 ” 歼 击 轰 炸 机 座 舱 特 写 , 纵 列 与 并 列 座 舱 布 局 曾 经 是 “ 飞 豹 ” 发 展 历 程 中海 空 军 的 重 大 分 歧 。 (下 图 ) “ 飞 豹 ” 副 油 箱 挂 点 分 布 。 ( 右 图 ) 可 以 看 出 , “ 飞 豹 ” 前 下 方 视 野 范 围 很 大 。 设计人员进 一 步调整方 案强化歼击性 能 , 使飞行马赫数 M 从原来的 1 . 5 加大到 1 . 7 , 成为现在的 “ 飞豹 ” 。 1980年 8月 , 总 参 、 国防工 办发文要求总师单位根据空 、 海 军不同要 求 , 对飞机实行 “ 一 机两型 ” 的 设计原则 。 1982年 4 月经原中央军委主席 邓小平批准 , “ 飞豹 ” 列为常规武器装备重 点研制项 目 , 串座型先走一 步 , 1979 年进 行了木质样机审查 , 进入 打样设计阶段。 因 此空军 一 再要求加速并座型工 作 。 1983 年 12月间 , 由航空工 业 部高镇宁副部长主持 , 召开 了空军型并座布局 的方案审查会 , 西 安飞机设计所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了方案 , 提 出了 一 些技 术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因并座方案机身粗 , 阻力大 , 导 致最大速度达不到战技指标要求 ; 并座的 弹射救生方案还有难处 。 当时美 国 F 一 1 1 1 战斗轰炸机是双 人并座 , 空勤人员弹射救 生是把整个座舱连同飞行员 一 起弹射 。 我 们如按常规弹射方式让 主驾驶后跳 , 后跳 人员有挨先跳人员座椅火箭喷烧的危险 ; 齐跳左右开花方案也考虑过 , 但是否可行 要进行必要 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攻关 , 要安 排时间 、 人力和经 费 。 当时座舱布置方式 的研究上有很多矛盾 : l、 串 、 并座型两机 同时开展工 作 , 首 先是人力 、 财力不足 , 战线拉的长 , 担心 将顾此失彼 , 即使是把两型机稍拉开 一 些 研制进度 , 如 1 ~ 2年 , 也难以解决这个矛 盾 。 2、 首批用于定型试飞的有5 架试验机 , 各机的飞行试验任务也难安排 。 有人主 张 并座型三 架 , 串座型两架 , 这样很多同志 认为其结果是两种型别飞机 的试飞周期都 要加长 , 对整个工 作十分 不 利 。 如若再增 加用于 定型试飞飞机的架数 , 则即有经费 、 人力 问题 , 也有技术风险问题 , 一 旦 出现 预想不到的技术 问题 , 就会导致返工 多 , 损 失大 。 3 、 还要特别强调的是经费 。 当时上边 定的总费用仅搞 一 型 已很紧张 , 两型 同时 干 , 实在无法支持 。 总之 , “ 一 机两型 ” 即同时干 串并座布 局 , 矛盾 很大 , 一 时难 以加快研 制工 作 。 1986 年 10 月 20 日 ~ 22 日由原总参装备部 五 局 、 国防科工 委六局负责同志组织空军 、 海军和航空工 业部机关以及主机所 、 厂主 管同志 , 开会讨论 “ 飞豹 ” 飞机空军型 问 题 , 两 天 的工 作取得 了共识 。 即根据 当时 主客观条件 , 只能是集 中人力 、 物力 、 财 力把条件 比较好的串座型 5 架机尽快干 出 来 , 早 日拿到手 , 取得 一 些经验 。 对并座 型暂时先开展些课题研 究 , 创造条件 , 适 当时机再干 。 会后上 报了讨论意见 , 经正 式批准执行 。 “ 飞豹 ” 飞机研制工 作的这种 安排 , 历 史证 明是对的 , 体现了集 中兵力 打歼灭 战的精神 。 串并座型 问题的解决 , 可 谓是 飞机研制 中首先解决的攻关项 目 。 千方百计压缩研翻经 费 1982 年经原 国防科工 委报请 , 邓小平 同志批准 , 用增加的拨款继续研 制处于暂 停状态的 “ 飞豹 ” 飞机 。 那 时是拨款制 , 每 年的军品研制费都是 国防科工 委集 中拨给 工 业部 门 ; 而 当时航空工 业部在研 的还有 歼 7 、 运 7 、 歼 8、 运 8等多个型号 , 总的经 费仍然不足 。 “ 飞豹 ” 虽列上 项 目, 但每年 能给的钱很少 , 很难加速工 作 。 后经所 、 厂 和机 关主管人员多次在部和科工 委各层次 会议上 提出要求 , 尤其是海军 同志 的努力 , 国防科工 委改为戴帽下达 “ 飞豹 ” 飞机研 制费 。 从 1984 年开始到 1987年每年约为 × × X 万元 , 但总预算经费 已近用完 。 据财务部 门统计 , 费用超支会很大 , 当 时国防科工 委 、 海军领导表示接受不 了 , 有 人讲难 以干下去 , 拿不出那么 多钱 。 这时 我们只能是努力作工 作 , 设法压 减经费; 各 有关的机 关同志都要执行 , 我当然是责无 旁贷要牵头进行 。 经国防科工 委科技部六 局 、 海装 、 航空工 业部机关同志前后 一 年 多的工 作 , 即反复调查摸底 、 算帐 、 讨价 还价 , 硬给所 、 院 、 厂定指标 , 压减经费幅 度很大 。 1988年 2 月 由海军装备部与西安 飞机设计所 、 西飞公司 、 试飞 院 、 西安发 动机公司正 式签了合同 , 机载成品 、 材料 、 工 艺等项经 费也切 了块 。 同年在完成 了上 天前保证飞行安全的大型试验后 , 年底实 现 了首飞 。 经费方面算平稳过 了两年 。 但后四架 机尚未出厂 , 在 1990年末 199 1 年初 , 当时 除试飞 院外 , 各厂 、 所 又有经 费严重超支 问题 ; 其背景是物价猛涨 , 各方面工 作虽 然都照常进行 , 但作为主管机关工 作上增 加 了很多困难 , 一 时又成为老大难的关键 问题 。 199 1 年 6 月 , 国防科工 委在陕西 阎 良 召开 的 “ 飞 豹 ” 现场办公会刚刚开完 , 根 35 航空格案 A v I。 tIo n A r c hIv e s (上 图 ) “ 飞 豹 ” 强 壮 的 前 三 点 外八 字 起 落 架 , 这 是 我 国 飞 机 首 次 使 用这 种 起 落 幕 布 局 。 (下 图 ) 参 加 珠 海 航 展 的 “ 飞 豹 ” , 进 气 道 辅 助 进 气 门 清 晰 可 见 。 据有关领导 的指示 , 国防科工 委六局 、 海 装飞机部和工 业 部 门主 管 同志 内部商讨 , 要再给厂 、 所 、 院增加必不可少的经 费指 标 ; 为使上 下各方都能接受 , 我们是分项 进行初估的 。 还有 199 1 年 4 月海装在上海 开会研究 “ 飞豹 ” 原型机定型装备部队时 , 尚需改进后设备舱 、 增加载油量 、 满足三 防要 求以及军械方面的 一 些改进 , 海军上 报 申请了 一 些经费 ; 后 又把先行开展工 作 但未定装机的平显 、 惯导列为正 式装机项 目, 这些还要做工 作必须增加钱 。 把上 述 各项都计在 内 , 国防科 工 委最 后增加 了 一 笔经费 。 飞机除可靠性试验研究是另拨专 款外 , 直到飞机设计定型 , 总 的研制费做 到了较好的控制 。 关于经费 , 还得讲讲合同制 问题 。 我国 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走上 市场经济 , 军品研制费 同 时从拨款制走 向合同制 。 20 余年来国家改 革开放很成功 , 极大的加速发展 了国民经 济 ; 但是军品改为合 同制 , 我认为还有很 多工 作要做 , 要进 一 步研究解决 。 1988年 2月 , “ 飞豹 ” 飞机 由海装直接 与四大家 , 即西安飞机设计所 、 西安飞机 制造公司 、 试飞 院 、 西安发动机公司签 了 合 同。 关于可靠性 、 三 防以及定延寿等都 是主机所 、 军方与有 关单位另签 的一 些小 合 同 , 很灵活 , 实在讲也有点乱 。 合同制 对军方和工 业部 门 (包括 厂 、 所 ) 都有好 处 , 主要是责权利明确 , 能发挥各方面 的 积极性 。 总之 , 合 同既要有利于促进 、 保 证 当前的研 制工 作 , 也要有利于 项 目的进 一 步发展 。 首倒使用某型导弹火控试验机 “ 飞 豹 ” 飞机 是我国第 一 代歼击机轰炸 机 , 机上 的电子设备还是 比较多的 , 系统 比较复杂; 特别是某型空舰导 弹火控系统 , 设备是国内 自行研制 , 系统配套关系多 , 有 多功能雷达 、 空舰导 弹指挥仪 、 多普勒导 航系统 、 航姿系统 、 大气数据计算机 、 飞 控计算机等 , 技术难度大 。 当总设计师陈 一 坚 同志提 出要用轰 一 5 飞机改装为 “ 飞 豹 ” 某型空舰导 弹火控系统试验机 时 , 我 们在 国防科工 委招待所召开专题 会进行研 讨 。 设 计所 同志认 为 , 有专用试验机 可提 早进行系统试验 , 对 问题早 发现早 改进 , 增 大技术上 的可靠性 , 缩短飞机 的研制周期; 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 : 要用 × × × 万元 , 时 间 2 ~ 3 年 , 请海军提供 一 架能飞行的轰 一 5 飞机 。 这里 的问题 一 是技术上 是否可 行? 总师组织过论证 , 国外确 已有先例 ;到会 同 志都认 为 , 在我们 国 内虽未干过 , 但也是 可行的; 二 是轰 一 5 飞机从那来? 海军 同志 当即表示 能解决 , 三 是经费 , 我当即 电话 请示 , 主管的高镇宁副部长表示支持 ; 四 是时间 , 进度要快 , 要真正 起到先走 一 步 试验机 的作用 ; 五 是试验机 的改装厂 和改 装试验 的组 织工 作 。 对第 一 、 二 、 三 个 问 题都有 了解决方案 。 我主持了这个近 50 人的会 , 大家非常 齐心 , 都支持干 ; 报国防科工 委后很快得 到批准 , 在海军李景副司令大力支持下 , 所 提问题很快都得到了解决 。 飞 机是从海航 部队抽调 , 在海军上 海维修厂 改装 ; 进行 中困难 比较大的是火控系统新的配套设备 一 时难 以提供 , 进度 一 拖再拖 , 实 际上 是 地 面试验件装上 了飞行试验机 。 进度是从 1984 年开 始直到 1988年完成飞行试验任 务 , 跨越五 个年头 , 实际用 了三 年多时间 , 比较好的完成 了计划 , 基本上 达到 了预期 目标 。 在摸索工 作 中费了些劲 , 但在我国 新机研 制 中 , 用老 飞机改做新技术的试验 机还 是首创 。 军机研制中首次使用飞行模拟器 我国在歼 7 、 歼 8飞机研制以及后来各 种改型 中都建有操纵系统模 拟台 , 主要是 用于系统的间隙 、 惯性和磨擦力的检查 、 测 量 和调整 , 可 以使驾驶员感受杆力的大小 , 但对驾驶技术方面无法提供益处 。 而 国外 在 民机和军机方面都广泛 发展飞行模拟器 , 以有效的训练飞行员 , 缩短 空 中飞 行训练 时间 。 我在国外参观过这种设备 , 也上 去 体验过 。 我主 张像 “ 飞豹 ” 这种完全 自行 设计的新机应有专用 的飞行模拟器 , 供设 计和试飞 员用 。 首 先是给首席试飞 员感 受 飞机特性 , 以保证飞机设计好和首飞安全; 第二 为培养试飞 员减少 空 中飞行时间 。 这 是我看资料和国外参观形成的思路 , 因此 在 “ 飞豹 ” 研制过程 中 , 对试飞 院的飞行 模拟试验室就特别重视 。 在 1984 ~ 1985 年 , 我每年几 次到阎 良 都要听取 一 下这方面的汇报 , 支持引进模 拟器液压控制系统 , 组织了同北航合作研 制视景系统的论证 、 讨论 , 这大约是在 1985 年正 式下文上 马的 。 虽然在研 制过程 中碰 到 一 些技术问题 , 尤其北航视景系统的进 度 一 拖再拖 , 但这个飞行模拟器在飞机研 制 中还是较好的发挥了作用 。 这里可 以做 圊亚 些统计 , 投资大约是 × × × 万元 , 利用率 缺统计数据 , 总 的感到经济效益很好 , 当 然更主 要的是保证首飞 以及后 来的飞行安 全 。 在 中国航空史上 , 开 发使用飞行模拟 器 , “ 飞豹 ” 飞机是首创 。 装用乎显与惯导等先进航电设备 “ 飞豹 ” 飞机在选择配套项 目时是上 世 纪 70年代末 , 当时用于飞行参数显示 的平 显和飞行导航用 的惯导在先进 国家 已经装 机使用 了 , 而我国则是刚刚起步 。 有关研 制单位有些研究基础 , 积极性很高 , 大力 向主机所推荐 ; 型号总设计师 、 总设计师 单位的同志 、 用户即军方也有愿望 , 但在 技术上 , 尤其是根据歼 8等飞机 的研 制经 验 , 新机 不能上 太多太新的配套成品 , 否 则将有可能拖住整机的研制工 作 。 也就在 这种背景下 , 经过研究 一 致 同意采用两 条 腿 走路 。 飞 机第 一 步选用技术成熟的光学 瞄准和 210多普勒导航系统 , 而平显 、 惯导 也立 即开展研制工 作 , 并同主机所签技术 协议和经济合同 。 实际上 我国的平显 、 惯导设备在引进 一 些 技术的基础上 发展 很快 , 到 l9 89 和 1990年 , 歼 7改的飞机和歼 8Ⅱ的受油机都 用上 了平显惯导 , 也就是为 “ 飞豹 ” 备用 的 563 惯导设备 ; 此时军方 (即海军 )要 求 “ 飞 豹 ” 装平显 、 惯导 , 并将此做为 1990年 第三 次现场办公会的正 式议题 。 当时总设 计师担心 进度跟不上 , 系统试验多 , 怕影 响飞机定型 ; 但现场办公会考虑技术的发 展仍定要装机 , 答应如进度实有 困难 , 可 暂不做为定型考核项 目。 我认为决定正 确 , 全力贯彻 。 但后来碰到不少预计不到的事: 第 一 是与某型空舰导 弹火控系统技术 协调难 。 航 天工 业 部三 院认 定 , 原和上 海 615 所研制的210多普勒导航系统协调精度 能满足导弹的要求 , 而 563 惯导没协调过 , 误差大精度不够 ; 会上 争得面红耳赤 , 就 剩拒绝进行协调的话 尚未出 口 , 这是碰到 的第 一 大难题 ; 第二 是平显 、 惯导原给的研制费不够 , 又重签合 同 , 补充 了装机成品和进 一 步试 验的费用 ; 第三 是试飞 问题 。 原安排导 弹火控系 统用 210 多普勒设备在 84 号机上试飞并打 弹 , 而惯导是在 85 号机上试飞 , 同时该机 负责航炮打靶 , 发射空空导弹 、 投炸弹 。 这 样 发射 某 型 空航导 弹时就 没 有考核 到装 563惯导 的火控系统 , 以致于后来 出现没有 一 架飞机是既打炮 、 打空空导 弹 、 投炸弹 又 发射空舰导 弹等一 系列武器 的完整试验 机 ; 这些确实是 因为变化多 , 考虑欠周到 , 在技术上 走 了弯路 ; 第四 , 在飞机上 正 式用惯导后 , 210多 普勒导航系统研制多年达到了设计技术指 标 , 该怎么安排? 合理讲应给615所做适当 经济补尝 , 但这在 中国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很不健全的情 况下是不可能的 。 以上这 些过去基本都是 运用行政手段 , 反复协调 、 说服 , 通过适 当增加试验项 目, 再给一 些经费解决的 , 这 里行政手段是起主导作用 的 。 但做为科技 管理 , 总设计师系统要总结经验 , 不能埋 怨变化多 。 实际上在十多年的研制过程 中 , 对 比 “ 飞豹 ” 与国外飞 机研制过程 中的变 化 , 军方所提新要求并不算多 , 关键是我 们经验不足所致 。 动力装置本仲手可得却成为 “ 老大难” “ 飞豹 ” 飞机立项是 1977年 2月 , 选用 的发动机是 1975年 12月签合同从英国引进 的 M K 一 202斯 贝 , 当时购买 了 50台整机 以 及 全套技术资料和 生产权 ; 西安发动机公 司在英国人协助下 , 于 1980年试制成功国 产斯贝并拿到英国做发动机 台架实验合格 。 这对新飞机研制的条件非常好 , 是得天独 厚的 , 真是伸手可得 ; 不仅发动机是现成 的 , 而且 可靠性高 , 这在飞机定型试飞 中 充分发挥 了其优越性 。 然而飞机 定型并生 产 10余架后 , 到2000年出新机就没有发动 机用 了 (国产化的斯贝— — 涡扇9 — — 暂时 还难以提供 ), 飞机面临可能停产的局面 , 令人痛心 。 回忆往事 , 使发动机 问题造成今 日局 面原 因很多 , 从使用起 来后讲 : 1 . 在抓 “ 飞豹” 飞机研制的同时 , 对发 动机抓的十分不力 , 没有在 已有的基础上 加速 国产化研制工 作 。 如能在 1979 年下半 37 航空秽案 A v ia tio n A r chIv e s (左 III ) 无 外 挂 飞 行 状 态 的 “ 飞 豹 ” 。 由 于 导 弹 经 过 几 次 挂 羲 后 就 需 要 返 厂 修 理 , 因 此 日 常 训 练 中不 会 携 带 。 (右 图 ) 与 伊 尔 一 7 6 运 输 机 伴 飞 的 “ 飞 豹 ” , 所 有 外 挂 点 都 装 上 了挂 架 。 左 图没 装 说 明 当 时 飞 机 没 有进 行 突 击 地 面 / 海 面 目 标 训 练 。 年分两批装出4 台发动机 , 并于 1980年2到 5 月在英国试车合格后接着干 下去 , 既省钱 又抢 了时间 , 还 能成为推动飞机研制的动 力 。 这实际是 自身断线 , 完全 是领导 者决 策的失误 ; 2 . 远在 80年代末期 , 国防科工 委谢光 副主任提 出对斯 贝发动机是 “ 一 用 、 二 修 、 三 化 、 四改 ” 的方针 , 当时大家都拥护 , 努 力工 作 。 在 1990年 12月第 四 次现场办公会 定部分 国产化工 作从 1991 年开始干 , 但 由 于 经费不足 , 进度 一 拖再施 , 使全面 国产 化工 作也推迟 了 。 现在看 当时对发动机下 的决心 不大 , 如能果断决策进行全 面国产 化 , 是能扭转今天 的被动局面 的 。 四 平八 稳 、 循序渐进的安排 , 使 一 些 人对斯 贝全 面 国产化 的信心 减弱 , 对 “ 飞豹 ” 发动机 下 一 步发展犹豫观望 。 空军对有关部门热 火朝天 的飞机研制工 作迟 迟 不提要 求 , 按 兵不动 , 就是看着 发动机 怎么办? 有人说: 当时没有钱 。 实际空军列装就会有钱投进 来 ; 3 . 有歧见 的干扰 。 斯贝发动机是 “ 飞 豹 ” 飞机 国际 、 国 内条件最佳的配 套项 目, 发动机本身是有些落后 , 但与飞机很 匹配 , 保证 了飞机总体优越性 , 尤其是低空作战 性能好 ; 有些人想换高性能发动机 , 实际 都是不切实际的 。 可是在军方和工 业部 门 内都有些人反对斯 贝 , 强调这个发动机人 所共知的落后面 , 也 阻碍 了早 日拿到国产 化 的发动机 ; 4 . 我们对斯贝国产化工 作的复杂性估 计不足 , 认为 已有 “ 很好 ” 条件 , 容易抓上 去 , 事实是碰 了壁 。 总结过去 的经验 , 现 在要排除干扰下大力气抓斯贝发动机 国产 化 , 争取两年内拿到手 。 “ 飞豹 ” 经进 一 步 改进后是空 、 海军新 一 代装备 , 能用上 20 年 。 斯 贝发动机 可能 阻碍飞 机 批生产 , 影 响部队装备 , 做为机 关主管这个项 目研制 工 作的我早 已预知 , 并不断向各有关方面 汇报反映 , 写 了专题材料 。 此外还拟做两 手准备 , 既尽力促成国内生产也不放弃国 38 外的途径 。 在 199 1 年 5 月去英国罗罗公司 探讨超 一 7 飞机动力 R B 一 199 时 , 有关人员 向我们介绍 了英国空 军退 役的 F 一 4 H 飞机 装的斯贝发动机 的有关事宜 , 英 国人说 他 们通 过检修分别给出 300 、 500、 700/|' ,时剩 余寿命这点吸引 了我 , 认为可 以考虑引进 这些 发动机 。 我得到王 昂副部长的支持 , 与 英国人就此谈 了好几 年 , 但 由于某些 人 员 反对而 未能实 现 。 至 今我仍然认为 , 这条 路是补救 “ 飞 豹 ” 飞机 生产不断线的虽不 高明但切实可行的办法 。 这里再强调 一 下 , 在 1993 年国防科工 委第七次现场办公会时 , 由我起草 , 以国 防科工 委 张国治局 长 、 海装飞机部徐甘泉 部长我们三 个人的名义作 了 “ 统 一 认识 , 狠 抓 ‘ 飞豹 ’ 定型 , 加速 装备部 队工 作 ” 的 书面发言 , 其 中提 出发动机 国产化是 当务 之急 ! 可 是这个 问题 一 直 未能得到较好的 解决 , 以致新生产 的飞机 已无 发动机可用 了 , 令人遗憾 。 在发动机 问题 中 , 还有 一 件事令人难 忘 。 1994 年初空军副司令员林 虎建议 : 先 装前苏联米格 一 29 飞机 的 P Ⅱ - 33 发动机 , 以后再 换装 由 624 所研 制的 中等推力 涡扇 发动机 。 该建议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 清的同意 , 后来因海军和工 业部 门都认为 行不通 , 由总参装备部于 1994 年7月 25 日 ~ 27 日在南苑空军后勤部招待所开专家会讨 论 “ 飞豹 ” 飞机改装 中推发动机 问题 。 会 上 海军 、 军科 院 、 国防大学的教授专家们 都 一 至认为: “ 飞豹 ” 飞机总 重量 吨位适 当 , 双 人 、 双 发 、 中等展 弦 比 、 中等后掠角布 局很好 , 作为能对地 、 对海 、 对空作战 , 载 弹量 大 , 功 能多 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很适 合未来实 战要 求 ; 要 求尽快 、 尽早 、 尽量 多生产这种装备可靠性高 、 低空性能好的 斯 贝发动机 的飞机 。 重新研 制 的 中推周期 可 能要很长 , 所 以实在行不通 , 此事也就 作罢 。 关于过渡用前苏联米格 - 29 的 P Ⅱ 一 33 发动机 问题 , 会上 也说 一 下 , 主要 是推 力小 不能保证 飞机 的性能 , 且 改起来也不 是那么 容易 , 改后的试验工 作也 很多 , 需 要重新进行定型试飞 , 仅此也就无法再多 论证 了 。 为了扭转这 种混 乱局面 , 海军和 工 业部 门主管人员所进行 的工 作是 千言万 语说不尽 的 , 最终领导上 同意仍装斯贝发 动机 , 飞豹 “ 换发 ” 的风波就算平息了 。 “ 飞豹 ” 装稳定 、 可靠性好的斯 贝发动 机 , 保证 了 9 年 1600 架次定型试飞 , 以及 后来到部队试用 并承担 “ 99 10 ” 任务都证 明是成功的 ; 坚持不换发 的大方 向 已经 并 且 籽继续证 明是对 的 。 总之 , 没有成熟的 回司盈巨 发动机 是 不能换 的 。 由于大方 向定了 , 在 飞机研制 、 生产不断发展 , 急需更多发动 机的时候 , 还是下决心 购买了英国退役的 “ 堪用 ” 、 “ 堪修 ” 的斯贝发动机近 80台 , 实 际能使用的发动机 55 台 , 以应国产涡扇 9 没 出来前的急需 。 232H 雷达技术攻关 “ 飞豹 ” 飞机装的是 由电子工 业部兰州 781 厂于 80 年代初研制的对空 、 对地 、 对 海多功能火控雷达 , 其设计性能满足 飞机 的战术技术要求 ; 研制进度的时间略显 紧 张 , 但基本能跟上 雷达试验机的装机试飞 要求 。 然而 1991 年在雷达调整试飞 中发现 雷达性能很差 , 达不到设计指标 ; 故 障率 高 , 无法转入 定型试飞 , 主要 问题是 : 1 . 空 空状态发现 目标不连续 , 截获跟踪不稳 2 . 空地状态对地 面 目标分辨不清 , 发现 困难; 3 . 雷达整机可靠性差 , 故障率高 。 鉴于雷达无法进行正 常试飞 , 有人提 出换雷达 ; 一 说立 即研制新雷达 , 对此都 认为难度高 , 可能性不大 ; 再是从 国外引 进 , 其 中主要是想买俄罗斯米格 ~ 29 飞机 装的 “ 甲虫 ” 雷达 。 应 当说这也是可探索 的 一 个路子 , 当时航空航天部林宗棠部长 正 式向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汇报过 , 并 要求我们做工 作弄清可行性 。 那时我在阎 良试飞 院 , 是毛德华局 长亲 自打 电话给我 的 , 我在电话里说明 了 自己的担心 , 怕弄 不好将危及 “ 飞豹 ” 试飞 以及整个研制工 作 。 随后与有关 同志商讨 , 当时有人认 为 买也不是拿来就能用 。 经与俄方接触和论 证 , 最快也需三 年才可能拿到装机的雷达 , 以后还要解决批生产问题 ; 这条路还可能 有政治 、 经济 、 技术等方面的风 险 , 一 旦 拖下去就有 中途断送 “ 飞豹 ” 飞机的风险 。 经和海军 、 电子部 、 781 厂 同志研 究 , 一 致 主 张改进现有雷达 。 1992年 10月 间在海装 设 计人 员率先将 N T 版 的 C A T IA V 5 软 件在 电 脑 上 应 用 , 取 得 了成 功 。 三 维 设 计转 为二 堆 出 圈 , 实现 了飞 机 设 计上 的 创新 。 这 是 电 脑 设 计 的 电 子 样机 。 开 会 , 北 京各有 关机 关同志都同意 由 781 厂 、 西安飞机设计所 等单位工 程技术人 员 提 出的对 232H 多功能雷达进行技术攻关 的方 案 , 主要包括 : 1 . 进行飞机机头罩 (雷达罩 )与 232H 雷达天线匹配试验 , 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 消除空 空状态高度杂波 , 2 . 针对试飞 中出现的 问题 , 对雷达进 行 四项更改 , 即采用锁相本振替换原冷热 跟系统 、 重新设计计算机 、 采用 光栅扫瞄 系统 、 更改设计 中放系统 ; 3 . 努力提高雷达 的可靠性 , 主要是把 有关分机进行 了更改设计 , 采用大规模集 成 电路 , 使雷达 的元器件数量 由原 9300多 个减少到 6000 多个 。 在 1992年 12月国防科工 委于 阎 良召开 的 “ 飞豹 ” 第六 次现场办公会上 , 听取汇 报后 国防科工 委谢光副主任指示 : “ 自古华 山一 条路 , 飞机定型试飞 , 原装232H 雷达 不变 , 同意对雷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 攻关” , 并落实了经费 。 攻关更改设计加上 可靠性工 作共用约 × X × 万元 。 “ 飞豹 ” 之 所 以有今天 , 与关键问题 的决策正 确和技 术攻关的成功是分不开 的 , 应予总结 。 就 是 “ 飞豹 ” 飞机将来换装新的更好的雷达 , 232H 雷达的历 史作用 也是应予肯定的 。 首飞不易 组 织新机首飞 的评审工 作时 , 我做为 歼教 7 、 歼 7 m 、 歼 8 Ⅱ等几 个新机型号的 试飞 主 管 , 已有具 体组 织实施 首 飞 的经 历 。 “ 飞 豹 ” 飞机在 1988年 12 月组织首飞 审查时大约有近 4 00人 (不包括主机所厂 的 人 ), 即所有新研制或改进项 目共 176项 , 涉 及 10 个部委 81 个承制厂所 的主管技术人 员 、 军代表以及有关部门和军方机 关均派 代表参加 , 要逐项审查是否具备放飞条件 , 要保证 飞行安全 , 主管有 关人员要在审查 单上签字 。 工 作十分细致具体 , 主机所 、 厂 基本上 全体动员 , 分 头组织参加各项审查 工 作 。 而我作为保证总设计师系统工 作的 行政主管人员 , 操心 的事基本上 是协调分 岐意见和 “ 扯皮 ” 问题 。 1 . 关于 装 “ 黑匣子 ” 问题 。 “ 黑匣子 ” (飞行事故记录仪)成为放飞 的难题 , 因为 以往新机首飞均没装 , 飞豹第 一 架机也没 装 , 但在临要首飞 时试飞 院有 同志提 出要 装 。 装 “ 黑 匣子 ” 要对飞机进行改装 , 需要 时间 , 总师系统认为就在机场上 空飞 一 个 39 丽空苗案 A v Ia tIo n A rc hIv e s 航行起落 , 基 本上都在视 线范 围内 , 装 “ 黑 匣子 ” 的意义 不大 。 有了分岐意 见 , 就分 头向上 汇报 。 以往型号都集 中在军机局 管 , 而研制 “ 飞豹 ” 时部机 关又成立 了试飞局 ; 代表试飞局 的李安屏局 长同意试飞院意见 , 而代表行政指挥系统军机局的我则是和总 师意见 一 致 , 显 然这是机 关组 织机构很不 顺造成 的 , 使系统工 程系统不 了 。 这时主 管这两个局 的王 昂副部长又 由于 某种原 因 没联系上 , 真的急死 人 。 后经反复协调 , 决 定简化黑 匣子装机状态 , 主要是 少测飞行 参数 , 很快完成 了飞机 改装 。 当飞机研 制 总指挥王 昂副部长到闰 良现场后 , 听过汇 报 , 在飞机总设计师陈 一 坚 、 总 工 程师易 志斌签字后批准放飞 ; 首席试飞 员是空军 试飞 团黄炳新团长 , 后座领航员是邢彦才 领航主任 , 地 面指挥 彭迪 宇副团长 。 以往 的新机 首 飞 都 是 集 中 一 次评 审 , 在各专业评审组 中就有 一 个场务 、 机务 、 飞 行条件评 审 , 在首飞 时再 按 正 常程序签字 放飞 。 而在 “ 飞豹 ” 沿用 以往办法评审后 , 试飞 局 又邀请组 织 一 帮人单独评审 一 次 , 这完全是重复机构造成的重复劳动 , 工 作 复杂化 。 2 . 发动机放飞 问题 。 所有配套成品承 制厂 、 所都认真负责的向评审组汇 报 , 共 同讨论通过后签字 ; 而对斯 贝发动机 , 西 安发动机 公司在放飞 时不想签字 , 理 由是 斯 贝发动机 不是他们生产的 (英 国罗 ? 罗 公司生产 )。 实际上 发动机 引进 一 直是 由该 厂负责吃透技术 , 库存发动机 出库检查 、 试 车均 由该厂进行 , 所需经 费是 “ 飞豹 ” 研 制费 出 , 并给 出合格证 , 这些事都是有合 同的 。 但当时厂 方到会 的负责人却不想在 放飞单上 签字 , 此时大 家又 找到我这个机 (上 图 ) “ 飞 豹 ” 的 双 管 2 3 毫 束 航 炮 , 这 也 是 我 国 战 斗 机 的 标 准 航 炮 。 (左 图 ) 为 确 保 武 器 外 挂 系 统 性 能 可 靠 , 设 计 人 员反 复 进 行 多种 实 验 , 做 到 万 无 一 失 。 (下 圈 ) 1 9 O 4 年 9 月 l3 日 海 上 试 飞 后 , 设 计人 员在 兴 城 合 影 。 右 二 为 马承 辟 副 总 指 挥 , 右 三 为 高镇 宁 副 部 长 , 左 二 为 陈 一 坚 总 设 计 师 。 关负责人 , 反复做工 作 、 讲道理 , 当然也 有批评 , 最后还是签字 了 。 其经验是研制 中的技术协议 、 合 同要把方方面面 的事考 虑到 , 项项写 清楚 , 都要有负责人 , 不能 简单化 。 3 . 首飞着 陆时前轮发生摆振 。 前三 点 式起落架的飞机 , 前轮摆振是很危险的 , 所 以首飞前安排有专项地 面试验 , 然而结果 还 是 出了 问题 , 飞机摆振得 很厉 害 。 飞行 员讲 : 座舱仪表板摆的看不清字 , 好 似要 散架子 , 掉了好几 块表 , 飞机仅差 20余米 即冲出跑道 , 停下后检查 发现雷 达安装支 架都振坏 了 。 事故 出人意料 , 确有后怕 ! 经验是首飞前的地面试验模拟的不够真实 , 未能早 发现 问题 ; 还好原 因很 决找到 、 很 快修复 , 对飞机研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 不 过这件事确应成为历 史性 的教 训 。 首飞 的 安全 问题 一 定要慎之 又 慎 ! 飞机方向舵嗡呜 “ 飞 豹 ” 飞机转入 试飞工 作后大小故障 比较多 , 其 中令人最为头疼 的是飞机垂 尾 跨音速飞行振动 。 据我跟飞记录统计 , 从 1989 年 11 月 17 日 81 号飞机第 一 次振坏垂 尾翼尖 , 到 1992年 8月 25 日83号 飞机 由于 激烈振动飞掉方 向舵 的两 年多时间中 , 用 于定型试飞 的 5 架飞机 除 一 架 因出厂 晚飞 的少 , 没有 出现过外 , 其余 4 架先后发生 过 10 余次这项 f可题 , 包括振坏垂 尾翼尖 、 腹 鳍 、 舵面等 。 在高度 5000 ~ 9000 米 , 马赫 数 0 . 9 ~ 1 . 04 的跨音速飞行阶段 , 只要是 逐步进入 都要 发生振动 (进入 速度快 , 可 能冲过 振 区 )。 最 初对振动性质 、 产生原 因有多种说 法 , 如认为原来翼尖上 的天线提供振源 , 垂 尾尖部结构弱造成振动 , 还有人说主要是 垂 尾弯曲刚度弱产生的 。 对此都相应采取 了措施 , 当时似乎好些 , 但不久 又 出现振 动 , 而且 有加重趋 势 , 问题 并没解决 。 故 根据飞机总设计师陈一 坚 的要求 , 经 中国 试飞研究院张克荣副院长同意 , 由他们在 83 号飞机垂尾靠近方向舵前缘的根部和尖 部安装 了振动传感器 , 以实测空 中的振型 和星级 , 由副院长 、 试飞英雄黄炳新驾驶 做测振试飞 。 1992 年 8月 25 日上 午 , 飞机升空后在 高度 3000 米高度 、 马赫数 0 . 8、 0 . 85 、 0 . 9 时均无振动 , 飞行正常 。 飞机升到高度8000 米时 , 0 . 8M 、 0. 85M 没有振动 , 当表速加 大到 800千米/小时约 1 . 04 M 时飞机振动明 显 。 然后收油门减速下降 , 到高度 5000 米 时 , 0 . 8M 、 0 . 9M 平飞正 常 , 加速到 1 . 03M 飞机振动不可接受 。 继续增速后 , 随 M 数 增加振动加剧 , 1 . 07M 、 1 . 09M 时飞机座 舱 内仪表指针摆动看不清 , 飞机似散架 。 收 油门时飞机尾部发出一 响声 , 飞机不振 , 很 平静 , 此时方向舵 已撕掉 , 是凭借驾驶员 高超飞行技术安全平稳飞 回机场的 , 创下 了飞 机无方 向舵安全着 陆的奇迹 。 经取 出 所测数据进行分析 , 认 定是典 型 的方 向舵 嗡鸣 (是 一 种破坏性振动形式)。 为进 一 步分析清楚产生嗡鸣的原 因及 解决办法 , 决定邀请阎 良所 、 厂 /院外专 家 lO 人进行深入讨论 。 1992年 9 月 1 日开 会 , 2 日结束 。 专家们 , 尤其是西工 大沙伯 楠教授在阐述嗡鸣振动形式的同时 , 讲清 了 “ 飞豹 ” 飞机主要是方向舵设计扭转刚 度不足 , 重点还是转轴太弱 , 受力后弹性 变形大 , 在飞跨音速 时舵面有弹性变形 , 导 致激波前后移动产生 “ 嗡鸣 ” 。 过去有时翼 尖先坏 而方 向舵没坏 , 即主要 是翼尖局部 刚度弱 , 产生 强迫 振动所致 。 会议统 一 了 认识 , 商定了解决办法 。 原航空航天部林 宗棠部 长当时正 在阎 良检查工 作 , 专题听 取 了专家组 的汇报 , 对专家们的辛勤劳动 表示 了感谢 。 所 、 厂 、 院的同志 , 尤其是 主管领导对这 次会议非常重视 , 认 真对待 所提建议 , 采取 了既快 又 好的措施 , 使飞 机垂 尾跨音速飞行振动的 “ 老 大难 ” 问题 得到撤底解决 ; 这对 “ 飞豹 ” 飞机是 一 件 十分重要 的大事 , 就是 以后设计新机也是 应 当记取的经验教训 。 “ 飞豹” 定型试飞 众所周知 , “ 飞豹 ” 飞机定型试飞工 作 量大时间长 , 5 架机 82 个试飞 项 目 , 试飞 9 年 1603 架次 ; 项 目多且 复杂 , 如火控系 统要考核对空 、 对地 、 对海功能 , 使用 的 测试设备有光测 、 遥测 , 且 有相当数量 实 弹检查 ; 新成品也多 , 176项大多数都要在 飞行 中考核 , 除在其它飞机上 (如歼 7 Ⅱ 、 歼教 6 、 歼 6 、 运 5 、 “ 呼唤” 、 轰 5 )飞过 305 架次外 , 其余主要新成品都要在本机上 飞 , 如雷达 、 惯导 、 210多普勒导航系统 、 导弹 火控系统 、 发射某型研究试验弹 、 打定型 弹等 。 海上试验我先后去过 4 次 , 每次去我 都要在那 跟飞或是现场办公 , 深感所 、 厂 尤其是试飞 院在异地 飞行的组 织工 作上 是 很 出色的 , 组织的很有条理 。 对新机定型试飞 , 我多少算有 一 点经 验; 因在 1985 ~ 1987年间曾担任过歼 8Ⅱ 、 歼 7 Ⅲ 、 歼教 7三 机定型试飞副总指挥 (总 指挥是王 昂副部长 ), 基本上 是常年驻阎 良 试飞 院 。 歼7 Ⅲ 试飞 中一 侧起落架多次出现 空 中放不 下来的情况 , 空 中连续 一 两次放 都放不下来 , 时间持续 3 、 4 个月 , 有 一 回 空 中把开 关重复几 次收放都未成功 , 地面 已准备迫 降 , 经最后努力才放成功的 。 这 个经历使我对新机试飞风险之大 已有体会 。 歼 8 Ⅱ 、 歼教 7在试飞 中基本上没出过 大的险情 , 进展 比较顺 利 。 但 “ 飞豹 ” 则不 然 , 从 1989 年开始调整定型试飞 以来 , 一 直 到 1995 年底的 7 年中 , 参加这项工 作的 大多数人 , 包括我 , 始终都处于 十分 紧张 状态 。 原因是: 1 . 全新飞机新成品多 , 经验 不足 , 使人们 “ 先天 ” 有担心 ; 2 . 最初故障 比较多 , 漏油 、 漏水 、 漏气 、 漏 电 (电磁干 扰 )、 掉铆钉 、 蒙皮裂纹等故障在开飞 的头 两年 , 即 1989 ~ 1990年间常出现 。 一 个飞 行 日能拉出的飞机有限 , 到了待飞场地 , 原 单架机安排的2 ~ 3 架次飞行任务大多数飞 不完 , 仅能完成 30 ~ 4 0% , 主要是出故障 多 。 老完不成飞行计划令人苦恼 1 3 . 险情 不断 , 主起落架 C 支点 (根部 一 固定点)裂 纹 、 空 中 一 侧襟 翼 自动 放 下 、 接 连两 次 60m m 粗的燃油主导管接头在空 中脱开大 量漏油; 飞机尾部振动导致振裂振坏垂尾 、 腹鳍 、 方 向舵多起 , 以致最后把方向舵飞 掉 ; 还有几 次着陆时从飞行跑道侧面冲 出 落在泥地 里 , 在阎 良、 兴城都发生过 。 幸 好在我任职的 7年中未出过等级飞行事故 , 但精神确实始终是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 。 试飞 中 , 先后发生两起燃油主导管接 头空 中脱开 , 飞机返场着陆时尾部 白雾 一 片 , 很快漏掉两 吨多油 , 在跑道上停下时 4 1 觞空档案 A v la tIa n A r c hIv 日 s 机上 油 已很少 ; 幸而飞行员发现的早 及时 返航 , 否 则 , 几分钟之差就肯定会把飞机 掉在场外 , 将酿成大祸 。 还有在雨后飞行 中 , 因继 电器漏水 , 空 中电路 自动接通 , 使 飞机 一 侧襟翼 自动放下 ; 当时飞行高度仅 几百米 , 飞机突然滚动 , 真是十分危险。 回 想起来 , 真令人胆 战心 惊 ! 追述这些 , 就 是要强调再三 , 新机试飞 一 定要 千方百计 加强组织管理 , 认真把好质量 安全 关 。 把后来打定型 弹和补飞惯导 的两年计 在 内 , 试飞 是到 1997年结束 , 共计 9 年 ; 这 种情况令人深思 , 时间有些太 长了 。 以飞 行架次算 , 本机加它机共飞行 1908架次 , 每 年每 架 机 实 飞 的很 少 ; 飞 行 登 记 表 记 出 1989 ~ 199 1年3年间基本上 是训练飞行员 、 排故和调整试飞 。 第五 架 85 号机是 199 1年 1 1 月 5 日才交到试飞院 , 而后边的 1996 和 1997 两年主要是某型弹定型和个别的补飞 项 目, 即投挂弹架和惯导补飞 , 仅几 架次 的任务 。 飞机 的定型试飞 主要是在 1992 ~ 1995 年 中完成的 , 其 中也有 一 些排故试飞 。 把前 3 年和后两 年相加 , 5 年中的事压缩在 2 ~ 3 年内完成 , 完全是可能的 , 这实为产 品质量 和组织管理 工 作有误 。 这 当然不是 哪 一 家 、 哪几个人的事 , 而是要从技术 、 生 产质量 、 组织管理 全面加强做起 , 不过我 认为最重要 的还是组 织管理 工 作 。 “ 飞豹” 飞机海上试飞 “ 飞豹 ” 海上试飞是工 业部 门与军方进 行 的合作 , 联合试验 。 合作不差 , 矛盾不少 。 1 . 关于选址 。 “ 飞豹” 飞机要转场到辽 东湾海上 试飞的题 目在 80年代初就提出来 了 , 1985 年或是 1986 年 , 原 国防科工 委六 “ 飞 豹 ” 的 减 速 伞 是 单伞 且 面 积 不 大 , 说 明 它 落 地 后 的 减 速 性 能 足 够 满 足 空 军 的 需 要 不 用担 心 机 场 跑 道 被 敌 人 炸成 几 段 。 局 、 海装飞机 部和航空 工 业 部重 点新机办 有关负责人 会 同主 管 同志 联合 到山海 关 、 兴城调查 , 我是主要成员之 一 。 因挂空舰 导弹的轰 6 改是在 山海关海航部 队同 民航 共用的机 场飞 的 , 原航天部三 院同志熟 , 且 这个机场有弹库 , 因此 主 张沿用 已有条件 飞 “ 飞 豹 ” , 航空部 门的同志也有此想法 。 但 山海关要修跑道 , 更主要 的是海军李景 副司令亲 自调查过 , 主 张放兴城海军飞行 学 院的机 场 。 当时的航 空航天 部 以及 国防科工 委六 局 、 海装飞机部 的同志都想沿用轰6改的路 走下去 , 强调兴城没有弹库 、 没有机库 , 在 山海 关各方面工 作都顺 一 些 ; 经过几 次调 查 , 企 图说 明修跑道 和试飞 时间可错开 。 “ 飞豹 ” 海上试飞场地 放 山海关条件最好 , 但 因李景副司令 已定放兴城 , 无法 改变 。 当 (右 上 ) 弹 射 座 椅 滑 轨 抛 盖 弹 射 试 验 。 (右 下 ) 风 洞 吹 风 试 验 。 (左 下 ) “ 斯 贝 ” 发 动 机 的 引进 对 “ 飞 豹 ” 的 发 展 起 了很 大作 用 。 4 2 时我们猜测 , 首 长可能是想通 过新机试飞 把兴城机场建设带起来 。 事实证 明放兴城 是合适 的 , 因 “ 飞 豹 ” 兴城海上 试飞在海 上 飞 的科 目多 , 时间长 (前后达 4 年之 久 ), 放在作 战部 队和 民航共用 的山海 关机 场是 欠妥的 ; 通 过新机试飞带动 一 下兴城机场 的建设 , 作为工 业 部 门要 予 以支持 。 2 . 试飞 院与海军试验基地分工 难 。 试 飞 院是从事航空产 品飞行试验和鉴定的单 位 , 认为应 由他们负责飞机上 装的某型 空 舰导弹火控系统的试飞 、 鉴定 以及使用 的 测试设备 ; 而海 军试验基地 的任务是试验 鉴定舰船和海上使用的武器 (包括空舰导 弹), 弹的命 中精度 又离不开 火控系统 , 故 试验基地认 为也应 由他们 负责 , 机 }:应 装 他们的测试设备 。 仅此 先后开过 lJuⅡ 次会 , 用 了几 年时间 一 直 扯不清 , ⋯ ,『}沦多彼此 (上 圈 ) 地 面 堆 护 中 的 “ 飞 豹 ” 。 作 为 一 种 歼 击 轰 炸 机 , “ 飞 豹 ” 最 主 要 的 任 务 是 对 地 对 海 突 击 , 这 就 需要 多演 练 空地 打 击 项 目 。 (下 图 ) 打 开 整 流 罩 进 行 雷 达 维 护 的 0 8 3 号 原 型 机 。 都难说服对方 。 后来国防科工 委发一 原则 文件 , 是按各 自理 解分头做工 作 。 在上 级 机关帮助及相互 步步协调下 , 逐步磨合着 前进 。 机上 的测试设备主要是试飞院的 , 试 验基地 也装了个别设备 。 后 来在机 上 和地 面 , 为海军试验基地地 面雷达和经纬仪的 遥 测 、 光测数据和三 院机上 指挥仪的数据 使用也
本文档为【砺翼长空_“飞豹”研制全过程亲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06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8-07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