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

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

举报
开通vip

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 前言:语言的人文性与汉语的人文性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申小龙提出“汉语人文性”理论,并把它作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核心。 可参考书目:《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中国句型文化》、《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汉语人文精神论》、《申小龙文化语言论文集》(高一虹) 2、什么是“汉语人文性”,(两层涵义) A、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语言都是一个民族看待...

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
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 前言:语言的人文性与汉语的人文性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申小龙提出“汉语人文性”理论,并把它作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核心。 可参考书目:《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中国句型文化》、《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汉语人文精神论》、《申小龙文化语言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高一虹) 2、什么是“汉语人文性”,(两层涵义) A、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语言都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一种样式,都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的钥匙”。因此,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B、与西方语言相比较,汉语的人文性尤为突出。(ps:从什么方面提出此种论点,是否有充分语料能够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确实如此,)汉民族从不把语言仅仅看做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在形式上自足的形象,而把语言看做一个人参与其中,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动态的、内容上自给自足的表达与阐释过程。(ps:从什么角度又能说明这点,又是什么理由能够说明西方语言不是动态的,内容上自给自足的呢,) 西方语言----思维的客体化产物(法治语言) 汉语----思维的主体化产物(人治语言) 3、汉语人文性思想的前提是语言结构和文化结构(主要指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因而对语言结构的认识有必要“文化认同”,而对文化结构的认识也有必要“语言认同”。 Ps:我们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开始的学习科目----“语文”,即“语言的人文”或“语言与人文”。台湾此科目叫“国文”,也即“中国文化”或者精确来说是指“中国语言文化”。 4、申小龙认为“汉语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形式格局的一致性。” Ps:汉语的内在形式格局是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的内在形式格局又是什么样的,在什么基础上说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呢, 5、汉语的句子思维是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视域的局限,在同一个画面上画出不同视域的景物。由于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便形成了节奏感。(P7) 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自然时空,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中国文化注重的心里时空,偏重于时间。 Ps:长达几个世纪,中国语言学一直笼罩在西方语言学的阴霾之下。一方面,西方语言学者的话语中心权威,排斥文化语言学的存在,认为英语才是universal,这是非常狭隘的。中国也不应该将自己的文化语言学说成“中国特色”,这个字眼一看就是对自我语言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门独特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没必要再次强调“特色” 二字。刘宓庆也提出了“中国译学的文化战略观”,正好契合了“翻译的文化转向”这个时机点。那么,国人应当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语言学”的事业上。语言是有共性的,肯定也是有个性的。西方的语言理论百花齐放,但是肯定有不适合汉语的理论规则。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汉语的一套特有的,别的语言并不适用的理论或规则,亦即“中国语言学”。 第一章 欧洲文化的语言世界观 1、 欧洲语言人文主义是同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很强的思辨性;美洲语言人文主义是跟 人类学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语言人文主义是同经学联系在一起的, 带有很强的释义性。(ps:我觉得中国语言人文主义跟哲学的联系紧密,同样带有很强 的思辨性。)P2 第一节 语言是世界的尺度 1、 英国哲学家洛克:语言范畴构成经验 洛克承认在语言初创时期是先有观念,才有名称。但在语言通行后,则是先学会了名称, 然后才得到概念。 2、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诗性智慧与诗的语言 维柯认为原诗人类的世界观具浓厚的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正表现在语言的象征和隐 喻上。P5 3、 德国洪堡特:语言把世界变成精神财富 语言形式是观念和物质的统一,内蕴形式和它所表现的外部形式的统一。前者是后者之 差异的多样化表现的根源。 洪堡特认为由于某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 所以学习外语就是学习一种新的世界观,或者说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的领域里赢得一个 新的立足点。 语言世界观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它既是人的心灵的解放和创造,又是人的心灵的 束缚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P8(ps:这说明语言跟个体的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加体现了语言的 人文性的合理性。) 4、 德国语言学家魏斯格贝尔:语言中间世界 语言世界观就其存在和本质而言是语言内容的荟集,是一种静态的产品和结果。 他否认语言的本质是交际工具。(ps: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具有人文性的灵动音符。 既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媒介,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承载物。) 魏斯格贝尔进一步认为语言只有在它作为精神的中间世界,作为把世界转变为精神财富 力量的意义上才是“工具”。P9-10 第二节 思想史的语言转向 1、 从苏格拉底追问到笛卡尔怀疑 略 3、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人是“语言的”存在者 人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人只有归属于语言才能认识世界,才能开口讲话。哪里 有语言,哪里才有世界。P17 4、伽达默尔:语言是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 5、卡西尔:符号化的人类智慧 语言是人性的最高表现。P20 第三节 语言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1、 洪堡特:语言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 借助语言媒介,极不同的个性通过相互传告各自的外向外向意图和内部感受而统一起 来。心灵是最有力、最敏感、最深刻亦且最富足的内在源泉。它以自己的力量、温暖以 及深奥的内蕴浇灌着语言,而语言则回应一些相似的音,以便在他人身上引发相同的情 感。P24 2、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语言是直觉的创造与表现 艺术的科学和语言的科学,美学与语言学,当作真正的科学来看,并不是两件事而是一 事。世间并没有一门特别的语言学。人们所孜孜寻求的语言的科学,普通语言学,就它 的内容可转化为哲学而言,其实就是美学。任何人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的语言学,也 就是研究美学的问题。研究美学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普通语言学。P2 语言始终是精神的创造。P26(ps:语言不是精神的反应么,怎么会是精神的创造,) 语言统一于精神,而精神的表现就是风格,亦即美学。P31 风格是个人选择的结果,风格是个人创造的结果。P32 (ps:作者有自己本身的创作风 格,因此他创作的作品也具有他独特的风格,别人无法模仿。译者也是有自己的风格的, 碰到了风格类似的作品,译者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更易出佳作;若碰到风格相悖的 作品,则会遇到阻滞。因此,本人认为译者应该对作品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自己风格的 作品来翻译。) 第四节 语言的灵魂是民族精神 1、 民族语言及民族精神 不论人们怎样关注语言中的个性表现,语言始终是富有民族共性的精神表现。P33 “属于同一个民族的所有人保持着民族同形性,这种民族同形性把每一具体的认识倾向 与其他的民族的类似的认识倾向区别了开来。从这样的民族同形性之中,从每一语言所 特有的内在动力之中,便形成了语言的个性。”P36 出自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 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P199》 “智能的形式和语言的形式必须相互适合。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 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而这的同一程度超过人们的任何想象。” P35 出自同上P50页 2、 法国哲学家孔狄亚克:语言中的民族偏见与热情 孔狄亚克认为民族性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气候决定了一个民族或是活泼开朗,或是麻 木阴沉的性格,国家的处境形式又对民族性施加影响,而民族语言则忠实地表现着民族 性。P40 Ps:语言跟气候似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在俄罗斯一些极寒冷地区,人们说话都 极为简短;在日本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相对于日本其他地区的户外用语也较简短。 3、 德国学者施坦达尔:语法的最高使命是民族逻辑 他提出:“语言即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是民族的语言。这是精神的自我理解。 在语言中存在着民族的逻辑,即民族对思想的观念和原始关系的认识。这样,语法在其 最高的使命上就是民族逻辑的历史。”P42 4、 魏斯格贝尔:母语决定人一生的精神格局 语言是一个群体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每一种语言 都可视为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一条途径。 以人类星空为例,中国古代有二十八宿(苍龙、朱雀、玄武、白虎);而古希腊则将星 空划分为40个星座。 5、 伽达默尔:语言工具论批判 通过语言了解一种文化,很重要的工作是翻译。译者必须首先成为被译语言的一个“说 话人”,而成为“说话人”意味着他须获得被译语言中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无限性内容。 P45 (ps:这是对译者的素养提出的明确要求,说话人不仅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无限 性内容,还必须深谙被译语言的无限性内容。) 翻译的艰难就在于要真正成为另一个民族的“说话人”,获得对话的无限可能性。 6、 海德格尔:人的语言本质决定人的文化属性 略 第二章 美洲文化的语言视界 第一节 人类学的语言视野 1、 思想背景 思维本体论到语言本体论的转变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范畴决定语言范畴,“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 2、 基本原则 人类语言学的先驱是现代普通人类学的创始人鲍阿斯。 语言是文化最有特征的创造。 第二节 语言纲目与文化模型 1、 语言的非本能性 2、 语言的内面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受制于语言结构 Ps: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认识语言反映思维,使主体的思维流畅表达,但主体的思维 又无法任意语言表达,受制于语言结构,否则是思维错乱。 3、 语言是一种文化模型 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一种世界观,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模型,这一模型的纲目是在 这种文化的语言中编织的。P64 第三节 语言分析的人文主义范型 1、 感觉范型:萨丕尔所说的语文“感觉”,也就是一种语言的结构“模型”所依据的心心 理现实,或者说一种语言的“模型”直觉。 2、 表达范型: 3、 语序范型:语序的分析不仅揭示出各种语言形式的生命理据----它的原逻辑形态,从而把 综合语和分析语统一在人类语感的某一种语义的深层结构上,而且揭示出现代各种纯粹 关系的标志都曾经历了由具体观念到关系观念的“价值转移”。 4、 语义范型 5、 列表相对范型 第四节 人类认知的语言限度 1、 沃尔夫的发现:事象的语言性 2、 语法类推与人类认知:沃尔夫的“客体化”问题的比较为我们展示了不同语言决定不同 认知的生动图景。 第五节 语言与文化的结构通约 1、 语言对文化的建构性影响 沃尔夫认为,在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整体上的“平等交换”关系,而这种“交换关系” 的实质,是语言对文化的建构性影响。因而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同构 的,并由此形成每个人用以衡量和理解宏观世界的“微观世界”即“思维世界”。----- 对霍皮语的研究 2、 文化的语言限度 西方文化的语言限度: A 语言二项式与西方哲学 B 语言二项式与历史观 C 语言二项式与单一性(单一性指看问题的机械性、片面性、直线性) 3、 语言与文化的系统相关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语言视界 第一节 本体论的语言观 1、 同义汇通的世界图景 《尔雅》反映的是中国先秦的汉时期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将语言摆在首位。在古代中国 人对世界的语义阐释中,同义现象的汇通与辨析成为一种独特的方式。汉民族有机整体 的宇宙观使古人认识到你中有我,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P117 2、 语言的世界性涵义 人与世界的关系绝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体现和维系人与世界的这种多方位关 系的语言,因而也非纯粹的符号系统和工具。 A 语言是人性的表现。(例证说明) B 语言是天道的表现。(例证说明) C 语言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 语言是治理天下、教化人伦的基础。 第二节 实践论的语言观 、孔子:正名名义 1 语言规范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它使社会在实践运作中有条不紊,孔子的语言观正是这样 一种忠实语言的人文性和世界性的实践论语言观。 2、墨子:取名予名 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子完全是从实用功利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评判语言的。他的语言哲学中充盈着 经验主义精神。 3、 名家:名实一体 尹文(名与实的制约关系):“无名,故大道不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俱存,不 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 名家以为“不正之名”的来源:名实不一;名分不察;语言本身(同音异义&同词异境) 4、 荀子: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 荀子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语言是因为“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别同异’和‘明贵贱’的 双重作用。” “别同异”是一种认知作用,交流作用。 “明贵贱”则是语言的政治理论作用。 荀子提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独到见解。他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 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 正名》(P133-134) 5、《吕氏春秋》:正名审分 从上述论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语言观是一种肩负着社会实践实名的。以意义的政治 伦理阐释为核心的语言观。中国古人从语言本质的方面----它的世界性和人文性来思考语 言问题。P137 第三节 语言哲学的民族本性 张世禄认为“语音是具有民族倾向的,语法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 1、汉语的功能含蕴与语序明晰 张世禄指出汉语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汉语词的功能是含蕴而非形态化的;二是汉语 的词基本上是单音缀的。“语序论---凭语序建立范畴,以适合中国语的特性。” 语序论认为汉语句子中语词间的关系,不是用语词某种本身某种标志表明出来的,而是 用固定的序次和附加的词语表明的。 2、 汉语的形式矛盾与语气本质 A 形式与功能 张世禄把语气和语调看成构成句子的重要因素、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并把语 气词的运用看成区别句子类型的重要依据,这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一个创见。 B 语法与逻辑 张世禄否定“形式逻辑”在汉语中的运用性。 第四节 语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1、汉语的形式弹性与功能弹性 郭绍虞认为,汉语语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语词的形式和功能都具有弹性P148 A 重言可以伸缩,如“高高”“低低”“洋洋”等(长言与短言的关系) B 连语可以伸缩。如“崔嵬---卒”“奈何---那”(徐言与疾言的关系) C 语缓可以增字,语疾可以减字。 D 复语可以单义 E 骈词可以分合 F 语词可以变化 G 语词可以颠倒 Ps:以上可以表明汉语十分具有形式张力,灵活多变,弹性十足,变化多端,无边无穷。 汉语的语词不仅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功能上对语境、上下文也有很强的适应性。 郭绍虞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说得非常深刻:“汉语语法的灵活性是建立在单音孤立的 基础上的,不是 建立在形态变化上的。各种语言都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说法以表达极为复 杂的思想情感,但是语言的本质不同,当然表达的形式也会不同。在形态变化上表达多 种多样的不同说法,那还是比较容易的。而汉语则是在同一形式上表达多种多样的复杂 的思想情感,这就特别显示出汉语语法的灵活性与复杂性了。”P153 2、汉语的句读脉络和“名词重点” 郭绍虞认为汉语的造句是“积词组而成句”。以词组作为汉语造句的基本构件,汉语的句 子分析就呈现出许多新的样态和特质。 流块堆叠态;大主语态;节律声态:郭认为,汉语是一种讲究音乐性的语言。 3、汉语语法的修辞内涵与综合知解 语言的运用不能单靠语法,而须兼顾修辞。 1、 文学和语言的沟通:语言功能最完美的体现在文学语言上。 2、 古语与今语的沟通 3、 分析与综合的沟通 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任何辉煌的语言学说都有其身后的文化渊源和哲学精神;而任何机 械模仿的语言研究,即是它有恢宏的构架,精致的外壳,它在哲学上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它在文化渊源上必然是断裂的,它的土壤是滥施化肥后的一片板结与贫瘠。P172 第五节 语言研究的功能主义 1、语言研究的辩证法-----陈望道 1、同一与差别:陈望道的语法同异观的核心是“灵活取法”P176 2、学说与事实 3、罗列与综合 4、表达与分析 2、汉语分析的功能网络 所谓功能,指的是词在语文组织中的活动能力。P184 “功能说”外部面面观: 功能与形态:形态是外显,功能是内蕴,是品格。 功能与意义;功能和组织;功能和实体;功能和分布;功能和层次;功能和词序 第四章 汉语建构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 气的思维与气的语言 1、 由语言之气到哲学之气 2、 汉语的文气与句法脉络 1、 流动型语象与几何型语象 中国语文传统所说的“文气”,也就是这种与情理相一致的抑扬顿挫 疾徐有致的动态和语句组织精神。P219 2、动向与名向 3、结构限度与认知限度 第二节 汉语语法的虚实建构 1、 团块写实与疏通写意 2、 有形之虚---语法方面 3、 无形之虚----语境方面 4、 虚位的解读 汉语句子中虚伪的设置依赖于语境的制约,虚位的解读依赖于以大观小的领悟。语境的 制约主要有以下五种: 1、 话题的制约,即一个话题通贯数个评论短语,每一个评论短语之所评都承前虚化。 2、 施事者的制约,即在一个叙述行为事件的句子里,施事者通贯多个动作语。 3、 泛指的制约 4、 平型结构的制约 5、 对话的制约 第三节 汉语语法的耦合建构 1、阴阳合德与句法耦意 “物生有两”、“物莫无合”---对偶性思维 2、句法耦合的语义类型 1、视景对:前半部分叙述施事者行为,是一个施事句形式;后半部分则表达施事者在一 系列行为之后所看到的结果。由“视”而“景”,一“视”一“景”。 2、应接对:构成应接对的句读段在语义上互为呼应,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接应。 3、彼此对:特定的文化序列 4、主客对 5、纵擒对 6、比兴对 7、名实对 8、比较对 9、分合对 10、诠释对 11、平衡对 12、事实对 13、继发对 第六节 汉语建构的艺术气质 “简约气质”---主要表现在语词的弹性上。所谓弹性,是指语词分合伸缩的不固定性。 “观物取象”---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 “节奏旋律”---跟中国画结合来看 “传神写意” “音韵象征” 第五章 汉语交际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汉语与直觉思维 1、 直觉思维与功能主义 把握运动形态中的有机整体,不能靠逻辑分析,只能考直觉顿悟。P361 Eg. 先秦孔子、老子都认同汉语的直觉顿悟。 庄子认为人能体悟万物。 禅宗提出“超言绝虑”,中断一切空间和时间思维,以无念为宗,以无思为思,在完全 自发的状态下进入本体境界,强调刹那间的非逻辑解悟。 2、 中西语言交际理论的共性 人类语言研究的原诗动机:一是典籍阐释的需要;二是交际修辞的需要。古希腊修辞学 家伊索克雷第斯Isocrates 认为“人类擅用文辞”。 3、 中西语言交际理论的对立:内涵与形式 中:内涵 修辞立其诚 西:形式 例证法&推理法 第二节 汉语交际与整体思维 1、 整体思维与辞境交融 2、 辞之修功在整体、在适变、在宜人 第六章 汉字的文字内涵 略去 可与《说文解字》联系起来看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本文档为【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