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

举报
开通vip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一、易筋前功练法: 易筋经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待十二式练毕后,再从第一式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倍增,神充气足,诚是易筋换骨之妙。尤其青年人修练,收效更见神速,但须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间断,若荒怠不勤,决无法预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气功: 面向东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一、易筋前功练法: 易筋经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待十二式练毕后,再从第一式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倍增,神充气足,诚是易筋换骨之妙。尤其青年人修练,收效更见神速,但须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间断,若荒怠不勤,决无法预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气功: 面向东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足之位置,须趾与附同一方向,成并行线,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精神集中,不可散漫,心平气和,不可轻浮,摒除一切杂念,不可胡思乱想,聚气于腹,毋使走泄,在行功用力的时侯,应停止呼吸几秒钟。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抵住牙开,两目向前睁视,有精神的向前凝视,有稍稍怒目之意,睛珠须定,不可稍有闪闭,眼睛不可一开一闭。 然后,将两手拆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惟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所谓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是说以意运气,心里想着这时候是两臂的气力往下注,此时有如按桌踊身之状,如同手掌按在桌上要把身子跳起来的样子。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手掌根要用力往下捺,手指尖则用力往上翘,行功时动作要慢如打太极拳一样的慢,等到手掌及手指用力,达到最高度时,再停顿片刻(手掌捺下手指翘起的这种姿势要保持几秒钟的时间),乃放 下手指,提起掌根(手指放下手掌根自然就会提起来),回复原状。此时手臂放松均不着力。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 要点: 混元一气之势,乃先天之象也。一翘一捺,得手动机,停顿贯气,得手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主矣。故以下各段,皆由此式而化生。行时宜全神贯注手指掌之间,不可相离,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运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而超乎一切矣。若神气涣散,力不专注,是为大忌。在两手上提之时,切不可过至腰上,否则不得其益,且有损于筋骨,慎之慎之。 鼓气于腹,毋使走泄;在手掌根下捺手指上翘时,先要很自然的用鼻孔吸进一口气,不可快,不可粗,要很平静的吸一口气。当手指用力上翘时,自然而然会停止呼吸,不必用力去鼓气,用力鼓气,会弄成很不自然,反而做得不畅顺。毋使走泄,这种凝神,贯气,用力的时侯,是不能呼气的,一定要停息几秒钟,等手指手掌恢复原状时,才呼出一口气,此时呼气是要由鼻孔慢慢呼出,不可张口,也不可很快的呼出气;象皮球泄气一样,万万不可,切忌切忌。 运气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要特别注意,姿势、动作程序以及做法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运气贯力更为重要,更为行功成败的关键。在做的时侯,先要平心静气,凝集精神,心无杂念。在两臂气力下注时,并非真正用力下注,而是意想着力往下注,这就是以意运气,练习日久,即可意到气到。在手指上翘手掌根下捺时,此时是真正用力,而且是用极大的气力,同时要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当手指手掌放松的时候,精神还是要集中,不能散乱,随便胡思乱想,或听声音,嗅气味,向人谈话等分心的事都不可做。 有关运气、凝神、贯力,在练习每节动作时,必须融会贯通,注意如何运用,日久纯熟,自可心神领会,运用自如。 凡遇鼓气于腹、毋使走泄、闭口鼓气、凝神鼓气、屏息鼓气、开口屏息、鼓气于中……等名词时,应将本段说明详加研究,因其用意相同,不再重复说解。 势站定以后,全身各部肌肉要一律放松,不可紧张,只有指明要提精神或运气贯力以至极度之肢体,始得用力,因为每次行功时,并非全身都要紧张用力也。 练易筋经,应先练两段,俟熟练后,再练两段,如此陆续增加,自不易发生错误,亦不致感到困难,否则贪多务得,反而不易熟练,将影响学习兴趣。 易筋经前功,着重在增加实力,使力与气相随,大力强身,收效神速。易筋经后功,乃于纯柔之中求运行之道。然实力不足之人,欲其气力运行,诫不易言,故前后两部须分开练习。专线前部,其效用已至为宏伟,如专练后部,则不能单独收效也。 易筋前功第二段(凝神功: 行毕前段功,将气力收起,各部放松不再用力,回复平常站立状态,很轻松的站一两分钟,使全身筋骨稍为舒展,以免过劳。 练习本段时,先将两足紧并,全身立定,鼓气闭口,昂首突视,头部向上微昂,两目向前睁视,与第一式完全相同。 两手则将指屈转握拳,惟拇指伸直,此时握拳极松,不可用力。 握定之后(现在两拳在大腿两边),则将拳移置于大腿前面,掌心与腿面相贴,两手大指则遥遥相对,至此略略停顿之后,即将两手拇指,向上翘起,以至极度(要特别出力)。 同时两手之其余四指,则用力紧握,务用全力;而两臂之力,则须同时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在手指用力的时侯很容易使两臂用力上提,这是绝对错误。 略停片刻之后,两拇指徐徐放下,其余四指亦慢慢松开,以复原状,此时两臂则宜用提劲,便气力上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功时宜凝神注气,专心一志,行四十九度。 要点: 此一段,坊本有将两拳贴于大腿旁侧,而拇指向前者,殊不得势,不得势则力不充,力不充则气不行,精神亦因而涣散,以之求功,尚可得手,实谬误之甚也。 至于翘指之时,不能稍杂提劲者,则以气力下注,贯于指掌之间,俾拳能愈握愈紧,指能愈翘愈高也。 行此段功夫,宜出之以徐缓。紧时则气力下注,松时则气力上提,一注一提,所以行气使力也。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观之,似乎功夫仅及手指臂,实则遍及于全身,盖以人身肢体,无不通连;而气之源流,又从内腑行流而至,无所不及也。在练功时,最忌口鼻呼吸,也就是在行功用力的时侯,要停止呼吸,此在前面已有说明。身体不可动摇,在行功用力的时侯,身体要稳定不可动摇,因皆足以耗气散力也。 凝神即集中精神,勿使涣散,要时常反复练习,即专想某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时,勿使其它思想混入,时时惊觉,心一分散,即刻收回,持久练习自可思想集中。 易筋前功第三段(全达全敛功: 行毕第二段功,略事休息,再续行第三段。 此段正立如前,先将两足分开,中间距离约一尺左右,务使趾与跗成并行线,足趾与足跟要成并行线,忌作八字形。 腿部宜运力下注,自己用意想在无形之中把气力往下注,不可稍有松浮,否则身体易于动摇,而致神气涣散矣。 头昂目睁,口闭牙接,鼓气腹中,与第一、二段同。 两手则将拇指先曲置掌心,余四指则紧握拇指外面。 两臂垂直,双拳置大腿两侧,掌心贴腿,拳背向外。 在开始之时,臀部并不用力,拳也握得极松,略略停顿之后,即将两拳缓缓握紧,至极度为止,要尽量用力。 时运力于臂,在用力握拳的时候两臂也要用力,用意想将气力下注。即用力将两臂挺直,使肘节突出,把肘节用力向前挺,但系无形之力,不可用拳贴紧在腿面上用力,则气力易达手指掌之间。 停约五六秒钟的时间,徐徐放松臂力,放松拳指,回复原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点: 要特别留意拳臂,行气之法,一提一注,固与上段无所区别,但其间不同之处,亦不止一端:彼并足,而此则分开;彼伸直拇指,而此则屈握拇指;因皆各有其用意者。夫两足分开,所以使下盘牢固,不易动摇也。握拇指手掌中,所以实拳心而易于着力也。臂向下挺,而突其肘节,所以使全臂之气力,下注于拳也。而各段之动作相异无几,在功效上则相差甚大也。 行功时,除动作之外,尤须注意神气贯注,务使精神气力,融会一起,在用力的时候必须聚精会神,心无二用;达则全达,敛则全敛,要运气到某一部份,即用全神贯注运气过去,要做得彻底,不能好像做又好像没有做,这种做法就是不能全达;又收敛心神的时侯,一定要凝聚精神,心无二用,专心致志,否则思想散乱,就不能算为全敛。若精神气力不相融,虽练百年,亦是无益,宜加注意。 无论练习何种内功或运动,必须与深呼吸相配合,始可有完满之收获。故练习易筋经时,必须练习深呼吸。 易筋前功第四段(平行贯气功: 行毕第三段功,休息片刻,以舒展筋骨,然后再续行第四段。 此段与以上各段不同,先全身立正,两足紧并。用足将两腿之力下注(心意运力下注),以固下盘。 然后将两大拇指,屈置掌中,而以余指屈置其外,握之成拳。 两拳由前面向上举起,注意由前面上举并非由左右上毕,动作要慢。以平肩为度,掌心相对,虎口相向,两拳间之距离则与肩膀之阔度相等。 在上举时,两臂宜直,上身切忌动摇。 略略停顿,即运力将拳紧紧握拢,要用最大气力以至极度,而两臂同时向前伸,位置虽不能伸前若干,但气力则完全前注,这里要特别注意,必须运\气,要意到神到,气到力到,要想着两臂是在往前伸。 停顿几秒钟,则将拳放松,而收回两臂之伸劲,此时将两臂之力收回,两臂略微松弛并非放下。在两臂伸出时,切忌左右荡动。如此一握一松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点: 此一段功乃注气平行之法,使气力进则注之于拳臂,退则流行于肩背。盖握拳伸臂,两肩必向前探出,肩向前探,背部筋肉,势必紧张,此时气力完全前透。待松手收力,臂部筋肉,完全松弛,气力亦因而退行,流注于肩背各部矣。 此段最忌者,即为用力时两拳向左右荡动,因两拳荡动,则全身之气力,不能专注于前,而旁行散乱,功散神乱,行之非但不足以获益,反足以招害,是宜特加注意。 易筋前功第五段(气走全身功: 行毕第四段功,稍事休息,续行此第五段。 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首睁目,闭口咬齿,不可咬紧,凝神鼓气,凝神吸一口气,如第一段之形状。 将两手握拳放轻松,翻掌掌心向外,徐徐从两旁举起,竖于头上方,掌心相向,虎口向后,肘节微弯,两臂须离开耳际一寸处,切不可紧靠两耳。 在两臂上牵时,把两足后跟提起,以两踵离地一寸左右为度。 略略停顿片刻,乃将两拳紧紧一握,两臂则用力向下挫,似拉住铁杠,将身上提之状,同时两踵再乘势向上举起,至极度为止,即是用全力,再把两足后跟尽量提高。 停顿片刻,并专心致志注意运气,及很自然的停止呼吸,再将两拳徐徐放松,收回气力,两踵亦缓缓放下,仍至离地一寸左右为度,这时足跟并未完全落地。 如此一起一落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点: 此段功乃将气力流注全身,盖举踵垫趾,则腿胯等处,必气力贯注而后坚实。若气力不注,则腿胯虚浮,腿胯虚浮,势必全身动摇,不能直立,难于行功。至于两臂上举,欲使肩背胸胁腰腹等部筋肉,处处紧张,以便气力易于流注进退。 此段功夫最须注意者,即在紧握双拳之际,下挫其臂,乃运其两臂之全力,向下挫去,即用力向下拉,并非真将两肩作有形之动作。此实为运\意而役使气力之法,宜当特加注意。 两踵之起落,务宜徐缓,切忌猛疾;因起落猛疾,两踵易受震击,足以影响头脑与心房,为害甚烈,是宜切记。 易筋前功第六段(臂指功: 行毕第五段功,略事休息,然后再续行第六段。 全身正立,昂首睁目,闭口鼓气,用鼻吸一口气,勿太用力,使气在腹中稍停,站稳后,再让呼吸恢复原状。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左右,趾踵须成并行线,切忌踏成八字式,因八字式力不专注,且易动摇。 两手则将大拇指放在外面,以余四指握拳,再将拇指放于指节之外。握拳时须松弛,不可遇紧。 然后将两臂从旁侧举起,掌心向上,至臂平直时(不可弯曲),更屈转肘节,引肱竖起(小臂弯屈向上),再向内弯至拳面适对两耳,即两拳拳面正对两耳,全臂成三角形,拳以离耳一寸许为度,掌心则向肩尖。 略为停顿后,即将拳徐徐握紧,在握紧时要自然鼓气停息,以至极度。小臂则用力向内折,即向肩尖方面,用力下折;大肩则用力向上抬,要注意是无形的向上抬,此皆力行,不以形式行之。小臂内折,大臂上抬,要凝神豉气,运气贯力,以复原状,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点: 此段功夫,乃运使气力,进而流注于臂肘指节之间,退则流注于肩背胸廓之部;小臂内折,则筋肉紧张,气力易于前达;大臂上抬,则胸廓开展;肩背紧张,而气力易于流行,内腑诸器官,亦必因而舒伸,处处着力,毫不松懈。 惟行功时,上身切忌动摇,两臂切忌震荡,欲免除此弊,在用力时,助作缓慢,若举动猛疾,则必难免动摇抖颤。 两足分开,两手叉腰,胸略挺,专心注意丹田,采用深呼吸方法,缓呼慢呼,时间要长,要自然,勿勉强用力,每次可练习五分钟至十分钟。 易筋前功第七段(内脏行气功: 行第六段功夫后,休息片刻,再续行此第七段。 两足紧并,全身直立,昂首突视,鼓气闭口如前。 两手则各将四指握在里面,而拇指则扣在指节外,拳握轻松,两臂由正前面向上提起,掌心向下,提至肩平,成平三角形时,略停片刻,即运力于臂,徐徐向左右分开,至平肩成一字形,掌心向下,上身则略向后仰,惟不能过度。 在两臂分开后,即将两足尖徐徐抬起,离地约一寸许,只用两足跟着地。 同时,将拳徐徐握紧,从鼻中吸入清气一口。 吸满一口气,再将足尖轻轻放下。两拳缓缓放开,同时从口中吐出浊气一口,以复原状,即恢复以前两手下垂直立原状。如此共行四十九度而功毕。 要点: 此段功运气使力均行之而调内腑。伸臂握拳,可以增加气力;一呼一吸,可以调和内脏,即吐浊纳清之意。故行功时上身必须略为后仰,始足以使胸廓开展,才可以尽力呼吸,即深呼吸。 至于足尖上抬,亦无非欲使下盘固实而不虚浮。盖足跟点地,气力若不贯注,非但动摇,且立见倾跌,宜注意。 易筋前功第八段(气贯上下身功: 行第七段后,休息片刻,再续行此第八段。 此段与第四段大同小异。并足正立,昂首突视,屏息鼓气如前。很安静的吸一口气,并使气在腹内稍停。 将两拇指先曲,置于掌心,更以其余四指握在外,拳握轻松。 再将拳由正前面向前上举,两臂缓慢平举,以平肩为度;虎口向上,掌心相对,惟两拳间之距离,并不限于肩的宽度,相去极近,约距二三寸。 在两拳上举时,两踵(足跟)亦徐徐提起,离地约二寸许,只用足尖点地。 然后用力徐徐将两拳握紧,以至极度。此时要停息数秒钟。 在握紧双拳后,同时更将两臂向外分去。注意:此时要把两臂向左右分开,以至与肩膀宽度相等,至放松时,则徐徐合拢,要慢慢把两臂合拢至相距二三寸时,再行徐徐放下。 两拳徐徐放松,两臂缓缓下垂,两踵亦轻轻落地,着地时务须极轻。同时也放松一口气,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前后共行四十九度而功毕。 要点: 此段功练空中悬劲,使气力流注于上下各部,与第四段相异之处,在于两拳距离之远近,及举肿与不举踵二种。 行此段最难之点,在于上身向上提,致使下盘不能固实。下盘部指下半身腿足部分。 故此一段功夫,实较第四段为难。 易筋前功第九段(举钧功: 行毕第八段功,休息片刻,再续行第九段。 全身直立,头正目前视,上身须直,闭口鼓气如前,两足紧并。 将两拇指屈置掌心,而以余四指握其外,拳握轻松,然后将两拳从下面提起,务须在正前方上提,提至腹前,则屈其两肱(腕到肘之间)向上翻起(掌心同时向外翻转)。至当面为度,两拳提高与鼻头相平,掌心向外,两拳相距约三寸许。 然后更将拳徐徐握紧,以至极度。 同时将小臂用力向内翻转(掌心同时向内翻转),大臂则用力向前挺逼出,但不可使身体变为不正确倾斜姿势;肘节配合向后面分引,各部同时运用气力。 略事停顿,停止呼吸几秒钟,不可太短,再徐徐放松双拳,收回各部气力,以复原来状态。两臂下垂,轻松握拳。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自始至终,共行四十九度而功毕。 要点: 此段功在翻肱向上时,宜似握千钧重物向上翻提之状,虽手中无物,心中当作如是想。此段坊本错误者甚多,且有与第六段混为一谈者,诒误世人,不知几许,只须两者参看,不难领悟。 易筋前功第十段(手托功: 行毕第九段功,休息片刻,再续行此段。 正立如前。两足紧并,昂首挺胸,不可紧张,睁目突视闭口屏息,鼓气于中(吸进一口气)。 将两拇指屈置掌心,而以其余四指握成拳,并不甚紧,虎口贴腿,掌心向后。 两臂运用气力绥慢从前面举起,向前平举,至平肩之时,乃运\肘力向左右两边分去,与肩相平,同时两肱亦向上竖起,举直为度。此时两臂与头,适成一山字形,掌心向前,虎口向两耳。 略事停顿后,徐徐将拳紧握,以至极度。 同时两臂用力向上托,如手托千斤之势,身体及两臂不动,两肘节用意向前挺,并向外逼出,但皆用虚力,而并非有形之动作。 停顿片刻,徐徐松手。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自始至终保持山字形紧握两拳臂力上托肘,肘节外逼停顿片刻,这就是一度,共行四十九度而功毕。 要点: 此段功乃练气力之上行,除握拳之外,其余皆非有形动作,此亦为运意使力之法。 内家拳所谓;意到神到而力随行是也。 坊间俗本,有演为有形动作,则势乱神散,而欲收效,其可得乎, 易筋前功第十一段(气运升降功: 行毕第十段功,休息片刻,再行第十一段。 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首,怒目而视,闭口鼓气如前。 两手则各先将四指屈置掌心,而以拇指护其外,握成极松之拳,运用臂肘之力,将拳向上提起,置于小腹脐轮(肚脐眼)之两侧,肘微出,虎口斜对,拳面向下,掌心自内,拳距腹大约一寸左右。 略事停顿,将两手之四指,徐徐紧握,以至极度,而两拇指则用力上翘,愈高愈妙。用大力使两手大拇指尽量上翘;在握拳翘指之时,应自然停息。两臂不作有形之动作,但气力却须上提,不可下注,似提千钧重物之状。现在是以意运气,好像有千钧重物要向上提起。 停顿片刻,再将两拇指徐徐放下,四指徐徐放松,而将两臂之气力,缓缓下注。慢慢的把气使之下降,这也是以意行之。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保持屈肘握拳姿势一紧一松为一度。)自始至终,共行九度。 要点: 此段功夫,乃运气升降之法。在紧握前,则自鼻中吸入清气一口;在放松之时,则自口中吐出淘气一口,惟须行之徐缓。吸须吸尽,吐须吐尽,切不可失调或中途停顿。失调或中途停顿易引致内部受到意外之震激。运\力上提,本为无形之动作,两肩切不可向上耸起,是为至要。 易筋前功第十二段(舒展全身筋胳血脉功: 行毕第十一段功,休息片刻,再续行第十二段。 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首突视,闭口鼓气如前。 两臂直垂,指尖向下,掌心向前。 臂徐徐从前面举起,向前平举时要注意两掌心平直向前举起,平肩为度;大指在外,掌心向天,两手中间距离,与肩膀之宽度相等。 在两手上举之际,两踵亦同时提起,即是两臂上举之时,同时要把两足跟提起悬空,以离地二寸许为度。 略事停顿之后,不必停息,两手徐徐放下,向左右分开,两踵亦轻轻落地,如此起落各行十二度,两臂放下举起,两足跟同时提起落下,如此一起一落为一度,再举掌如前,平肩,手掌向上一抬,肘节向下一扎,(此处与前面两臂平举的动作各有不同,这里是手掌上抬,当然两臂要微微弯屈,肘节略略向下面突出。)同时两踵提起(两足跟提起如前),再轻轻收回,(两臂伸平仍平肩平举。)两踵落地之后,即将足趾向上翘起,(与前面不同之处,足后跟落地后,足趾要上翘)离地以一寸为度,如此亦连续行十二度。 要点: 此段乃舒展全身筋络血脉之法。盖以上十二段功夫,各有功效,行时气力不免偏注,故必须用此一段调和,而使气力遍注于全体各部,无太过不及之弊。综上述十二段功夫,每日晨夕三次勤习,一年之后,转弱为强,三年之后,必可有成,却病延年,而身强力壮,气力相随。此十二段功夫,动作虽简单,每一段功夫,各有妙用。 二、易筋后功练法: 前功易筋经十二段,虽注重气力相随,惟犹以力为主,刚多柔少,而以力行气之法。练习成功之后,虽可以气力相随,但欲其遍及全身,能运行于内膜筋络肌肉,而无所阻碍,尚难如愿以偿。欲达到此种程度,必须前功易筋经练成之后,再继续此后功。但亦不能入手即练后功;因为,此功功夫,完全注重于运\行气力于内膜,以充实其全身之筋肉,而不在于增加实力。然实力不足的人,欲其气力运行,固不易言,即算能练成易筋后功,其收效亦微弱,所以必须先练前功,待增加实力,使与气相随,然后才进而练习后功,于纯柔之中求运\行之道,自易于入手,且收放亦较为神速。单练前功者,不练后功则可;单练后功则不可。因单练前功,气力纵未能运行于内膜,亦足以却病延年。而后功则专讲运\行之道,单单练此,毫无用处,只是徒劳无功。凡练少林内功者,对于此事,不可不知。兹将后功易筋经十二段各法,列举于后,以便练习。 易筋后功第一段(气贯中宫功: 先盘膝而坐,以右脚背加于左大腿之上面;再将左脚从右膝外面扳起,以左脚背加于右大腿之上面,使两足心皆向上,此为双盘趺坐法,即寻常打坐,亦多用此法,惟须练习有素,始能自然。 坐时,身宜正直,且不能有所依傍,坐于木板之上。坐正席亦可,但海棉座垫质软而有弹性,易使人身体偏侧,故不相宜。 两手紧握双拳,但不必用力;四指屈内,而以拇指护其外,两拳放膝头上,须纯听其自然,不可稍微用力。 眼皮下垂,眼露一缝,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微微见光不能见物。口繄闭,上下牙齿相接,舌抵牙关之内,冥心屏息,心平气和,呼吸静细,心无杂念,周身完全不用丝亳勉强之力,惟将精气神三者,用意想之法,而注于丹田。此即:凝集精神,专心致志,心里想看把呼吸送入丹田。在入手之初,决不能立时会合,惟如此凝思存神,收敛心神意聚丹田,日久自有功效。 要点: 按此段在末行功之先,心中杂念,一时不易完全消减;杂念不消,则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则精神涣散,行功等于不行,决不能收到丝毫效果,故先用此法消除杂念,然后行功,自无妨碍,所以必注想于丹田者盖以其为内腑之中宫也,道家称丹田为内腑之中宫。 易筋后功第二段(周天循环功(阴阳造化功: 行第一段功夫,大约以十至十五分钟为度,然后再续行第二段。 趺坐如前,两足并不放开,身体亦完全不动。 两手则将握掌之指,徐徐放开,以舒直为度,然后将两臂缓缓从旁侧举起。掌心向上,举至平肩时,把两小肩弯曲向内,由头上抄至后面,同时翻转手腕,使掌心向前,大指在下,(在两臂上举时,是掌心向上;翻转手腕时,掌心向前),至玉枕穴(后脑壳)后面时,两手渐渐接合,十指交叉,而抱持后头,两手之掌根,适按于耳门穴(耳后根上方),两臂则成三角形。 抱时不宜用有形之力,头略向后仰,胸稍前突出,惟在两手动作之际,躯干各部,不宜稍有震动。此处要注意身体要保持稳定,心意仍须注在丹田,要心神不乱,时时注意丹田。 既抱住头颅之后,略事停顿,即提气上升,意想此一口气似由丹田而起,经过脐轮(肚脐),上达心包(心口窝),而过喉结(喉头),直达顶门而停留片刻,是心里想看要命令它停留片刻,再由顶门向后转下,经玉枕穴由颈椎缘脊而下,即顺着脊骨的内沿往下去,过尾闾(尾龙骨),抄至海底(会阴),再转上面回至丹田。初行时不过一种意想,气力必不能遵此途径而运行自在,练习既久,自有成效。 行此功夫时,须一切纯任自然,不可有丝毫勉强。此处要特别留心,如果自己这种运行法行不通,则不可勉强硬做,也不要焦急,且不可过于贪功,即不可贪多,做了又做,要按照规定做。这些都是练者该注意的。 要点: 此一段功夫,乃使气力转运循环之法。盖顶门的百会穴实为首部要区;而脐下的丹田穴,实为内腑宝穴,同一重要。故气力上升,贮于百会;气力下降,则归于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环之道,一起一伏,亦阴阳造化之基,所以一切须纯任自然,盖本乎先天之静穆,而致后天生动。内功静坐也就是这个道理,必须能静,而后才能生出自然之功。练习之时以循环二度而停止。二度即二次。乃将双手放开,握拳收置于两膝之上,回复原状。 易筋后功第三段(健腰功: 行第二段功夫既毕,将盘腿缓缓放下,也就是把盘腿,徐徐放开,改为下盘,略事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展,气血不致因而壅阻,但在此休息之时,心神犹须宁静,身动而心不动,切不可有丝毫杂念兴起。 约五分钟后,再将两足徐徐向前伸去,至腿部平直为度,两腿紧并。 两足跟之后部放在板上,足心向前,足尖向上。 上身徐徐下俯,两手则从旁侧抄向前方,至足前时,乃交叉十指,收住两足,此时须将两足用力向前伸挺,而两手则向后拉引,方能得力,腰背两部,始能因而紧张,成此姿势之后,乃将贮留丹田之气运于肩背腰股各部,初时亦仅意想可到(起初只是意想着去运\气力),练至功夫渐深,则气力亦可随之俱到。 行这一段功夫,约以五分钟为度,然后徐徐放开,回复原来的平坐状态,即原来两腿下盘之状态。 重点提示: 按此一段功夫,乃充实软弱各部之法,其主要之处,则在乎腰间,因为腰部在人身各部之中为最软弱,气力亦最不易贯注,故行功时必须俯身至极度,然后始能使腰部之筋肉紧张,筋肉紧张后,气力亦较易达到;勤加练习,自有妙用。惟身体起落之时,务须徐缓,切不可向左右摆动,致乱神散气,此点是最为重要,学者恨之。 易筋后功第四段(臂指功: 行毕第三段功,略事休息,再续行第四段。 先将两腿徐徐盘起,以右脚背置于左大腿上面,然后将左脚从右膝外扳起,放在右大腿上面,两脚心皆向天,成为双盘坐势。不能双盘坐的,可改为下盘;惟在两脚盘坐时,上身切忌前后或左右动摇。 坐定后,凝神一志,注气于丹田,即心中想着是呼吸入丹田,摒除一切杂念。 稍事停顿,两手即徐徐翻腕,使掌心向外,然后两臂从左右两侧缓缓上举,至顶门上面相合,交叉十指,再将腕向前翻转,而使掌心向上,两掌用力上托,同时运用其气,这时要以意运\气,从丹田向上提起,即意想着气力似乎是由丹田而直达两臂,而进于指掌,亦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气之法(意念役使精神,精神役使气力),并无有形之动作,惟意念之专注耳。 两手掌每上托一次,略为停顶,即行放松,一托一松,返复行之,亦以五分钟为度。 然后,徐徐将手松开,将两臂仍从旁侧落下,运气下降,就是心想着气力从两掌由臂下降仍回至丹田,回复原状。 要点: 此段功乃行气于臂指之法,较第三段为难,因臂部肌肉坚实,气行不易,如欲练至意到气到,气到力随之境,非短时间所能奏效,需费苦功。此功需盘坐而行,旨在固实下盘。架手于顶门,则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势,使气易于上达,更不至中途多所阻滞。在两手动作之时,务须徐缓而固其神气,不可粗率。 易筋后功第五段(肩背前挺功: 行毕第四段功,将所盘两腿,徐徐放开,向前伸去,以腿直为度,两足相并,以足跟之后部,放在板上,足心则向前,足尖则向上,与第三段之起首时相同,略略休息之后,即续行第五段功夫。 将两手由两旁侧之下面,徐徐移向后方,至尾闾穴之后,两手相合,交叉十指,将腕翻转,使掌心向正后方,而两手背则贴于尾闾穴两旁,须要贴得紧紧,不可稍有松浮,两肩头则用力向前逼出,兼向上耸,务使肩背部分之筋肉紧张异常。 然后,用意想法运用气力,使肩背充实,起初不过意行,久后气力自能达到。 行此一段功夫,亦是一紧一松,以五分钟时间为度,然后徐徐收回双手,回复原状。 要点: 肩背等部,骨多筋杂,皮肉极薄而坚实异常,故气力不易运行,练习亦颇不易,收效之迟绥,较诸上一段功为尤甚;然能下苦功,亦必有成。此段功之所以两手放在后面,及两肩前逼而无上耸者,无非欲使肩背部分之筋肉紧张,而易于运行其气,使之到达,不致多所阻砖。惟在运气之时,并无有形之动作,纯以意行。 易筋后功第六段(收剑功(敛阴功: 行第五段功夫既毕,略事休息,然后续行第六段。 将两足收回,成盘坐状。 两足动作时,上身切忌摇动,坐定之后,先将两手从旁面移至前面,至脐下时,两手相合,而交叉其十指,翻腕向内,掌心向内,以掌心捧着小腹,初时并不用力,冥心存念,心中极静只有一种念头注意丹田,略定神思,精神归一,思想不乱。 然后,运气由丹田而注于肾囊以活动睪丸。 停顿少许时,乃提气上升,以回至丹田,作似欲将两睪丸吸入腹中之想。 在提气上升之际,两手掌同时渐渐用力,略作向上摩起之势,即向上按摩之势。 略停片刻,便运气注于肾囊,此时两掌略略放松,并向外稍移。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毕。 要点: 肾囊为人体最重要之物,睪丸又极嫩弱,稍受外力,极易破损,此一段功夫,乃专练收敛睪丸之法,即俗称之敛阴功。初练时,睪丸必难随气升降,练习稍久,即易活动,反较运气于肩背等功易为收效;因肾囊为筋络所组成,中空而连接于小腹,与丹田相距甚近,故气力易于运\达。 待练习既久,睪丸自能随气升降。此功练成,人纵取我下部而制我之命,亦无从下手。 特别提示:这段练功与洗髓神功之坠字诀功相似,参照研读当能心领神会。 易筋后功第七段(凝神敛气功: 行毕第六段功,略事休息,续行第七段。 上身及两腿,完全不动,就原式按板加以停顿,即是把两手放松,平气凝神,闭目略事休息。 两手则从贴于小腹上徐徐放下,移向两股之侧,按在坐板上,大指在内,指尖则向前面,掌板按面,不宜过分用力,但求其能相贴合。 心神既定之后,则将两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将上身作向上升起之状,推非有形之动作,同时提气上升,(意念运气,并非吸气上升)使充于胸部,停滞不动,即停息不呼吸;历一呼吸之久,约半至一分钟。 再将气从原道降下,停于丹田,这完全是静坐法中之吐纳导引法;而两臂之力,亦同时弛松,回复原状。此时两手仍按在板上任其自然。 再隔一呼吸时,约半分钟至一分钟,再提气上升如前。 如此一升一降各十二度为止。 要点: 此段功夫,虽不甚难,但在初练时,亦不免有所阻滞,须经过若干时日后,始可升降自如。此段功夫,乃充实胸部之法,运气于内,固较行于筋膜之间为易。惟运行虽易,而停滞一事,极为烦杂,若神气未能完固之人,绝难达到此目的,此即道家所谓凝神饮气之法也。初入手时,未能久停,(停息时间不能长久)为时不妨稍暂,以后逐渐加长,可由练者自己量力增加。 易筋后功第八段(健腹功: 行毕第七段功,即就原式略事休息,调和气力,使稍弛张,然后再执行第八段。 上身与两足皆不动,一如以上二段之姿势。惟将两手提起,使离开板面,然后徐徐向前移去,绕至两脚心上面,即以左掌心紧按右足心,右掌心紧按左足心,即以中渚穴(手掌心)紧对涌泉穴(足掌心略前),大指在内,指尖相对,两肘微曲,臂部并不十分用气力,但以手足两心贴合为度。 略为停顿之后,始将两臂稍微用力撑住,同时将气从丹田中运行而出,这仍是以意运气,由丹田下方转往左面,转上绕右方而下,即绕至肚脐上方再由右方而下,回至丹田。在胸之四周,绕一圆圈,这一圆圈是要上至人字骨以下,下至小腹以下,旁及前腰。这表示圆圈范围要大,并不是仅在肚脐周围。 如此运行一周之后,即此乃以意运气,运行周天之法,休息数十秒钟,休息时间内,仍凝神一志,不能胡思乱想;休息后再为运行,以九度为止。 要点: 若是妇女练习此功第三节时,则宜自右而左。按此段乃炼气充实肚腹之法,而兼及腰肾前部。行时宜先鼓足气,即要先吸一口气,使肺腹充实,略为停止呼吸,然后再运之循轨而行,即前面所说以意运气,循圆圈而行,如此似较易练。惟在运行之时,非但外表不宜显有形之动作,如身体动摇等,即内部亦不宜有迸气挣力之象,须纯任自然,初时固未必能尽如人意,久后必可成功。 易筋后功第九段(健肩健背功: 行毕第八段功,保持双盘坐之原式,略事休息,上身与腿足完全不动,将两手徐徐移至侧面,仍按在板上,休息约两分钟时间,则行此第九段功。 右手慢慢向左上方举起,小臂弯曲,至左肩之上,即用手掌搭在肩上,掌心刚好按在肩窝穴上,五指则在肩后,肱则紧贴于胸胁前面,肱部小臂。 然后,将左手亦从前面向右斜上方徐徐屈肱(小臂弯曲)举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窝穴,左肱则紧贴于右肱之外侧,用力缓缓搿紧,而使肩背筋肉,紧张至极度,同时则运用丹田之气,使之上升,以意运气,以神役气,而充实其肩背之内部,初时绝难气随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之后,自能运行无阻。 要点: 此段功系行气于肩背之法,肩部以筋杂肉薄之故,气力殊不易运到,故须多练。而此后部易筋经中,对练习肩背之法特多,亦以此也。行时所以必两手抱肩,紧紧相搿,用意使肩背紧张,而气易于贯注。 易筋后功第十段(健胸功: 行毕第九段功,左手徐徐落下,按在坐板上,再将右手徐徐落下仍按在坐板上,然后将盘腿徐徐放开,直伸于前,略事休息,再续行第十段功。 两脚收回,屈绕而跪,两腿紧紧相靠,脚背贴在地板上。 臀部坐在小腿上面,尾闾(尾骨处)则紧靠两脚跟。 上身略向后仰,头正目前视,但终此一番动作,心神必外瞥。(即心神不宁不能凝神。)故须休息片刻,加以收摄,把精神重行集中。 心神既定,则徐徐将两手从侧面抄至前下方,屈肱向上举起,至心窝两旁乳下为度,乃将两手掌轻轻按在胁上(用掌非用拳),两肘则略略用力后引,惟非有形动作。 按定之后,即将气提上升,气是丹田之气,用意想之法,使之充满于乳房,停滞不动,此处有停息实力之意,历时约一分钟,仍从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 要点: 手按胁上,两肘略略后引,每提气一次,两肘即后引一次,气下降一次则肘亦放松一次。胸前乳房系人之主要部位,而脐窗乳根等大穴,皆在此,若不练气使之充实,最易为外力所伤,与敛阴功实有同等重要。此段功之所以跪行,盖欲使上身正直,而气易于运行之故。两手按胁,为的是要表示运\气循行之路。可见提气上升之路,即是两手掌所按之处。 易筋后功第十一段(铁喉功: 行毕第十段功,就原式略休息片刻,原式为跪式,应保持不变。两手徐徐放下,垂手旁侧,稍稍舒展,将身体放松一下,续行第十一段。 两手稍微举起,徐徐移至前面,至膝盖之上。 右掌心按在右膝盖,左掌心按在左膝盖,即膝骨与腿骨接合之处;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两臂稍微用力,作撑住之状,上身向后作依靠之势,头则后仰至极度,要注意尽量向后仰。 心定神安,毫无杂念,心神既定之后,则将气提之上升,气由丹田向上提,经脐轮心坎等部直线而上,至喉结穴(喉部突出之软骨)而停留不动,使喉部充实,(意想着气力停留在咽喉部分)停顿约一分钟,仍将气下降,停滞丹田,亦约一分钟。 再运气上升而充注于喉结穴,如此升降各九次后,将上身徐徐坐直,(在此一段行功时间内,头一直向后仰,到九次以后,始将头直起坐立)头亦向前略下俯,两手亦收回垂于两侧,回复原状。 要点: 咽喉为人身最重要之部位,生死开头之所系,且喉管为一软骨,虽有筋肉护其外,奈极薄弱,故此处最易受伤,稍重即足以致命,故必须加以锻炼。若能运气于喉,而充实其内部,功夫精纯时,即使快刀利剑,亦不足以损其毫发矣。惟此种功夫并非易练。 易筋后功第十二段(精门功: 行毕第十一段功,上身抬起,使两足徐徐舒展,把跪着的两腿慢慢放开,直伸于前。续行第十二段。 略事休息后,即收起两足盘坐如前,仍以右脚背放置在左大腿上,而左脚背则放置在右大腿上,成双盘坐之势。在动作之后,神志不免外瞥,即外驰散乱之意,故须瞑日静心,以收摄之,即闭目静心,收敛心神。 待心神既定后,将两手移至前方,上下相同,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 然后,用力将左掌自左而右,旋摩七十二度。 再翻转两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 此时掌心热加发火,乃将两掌移贴后腰,先由外转内,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内转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则此段功夫毕矣。 收同两手,作第一段趺坐之势。 要点: 静坐时间最少五分钟,如能延长至十五分钟以上更佳。
本文档为【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高低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最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7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