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举报
开通vip

[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建國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第一學期通識教育開課申請表 遠距教學 進修部A,B節 可選擇 ? 遠距教學 ? 面授 課程名稱 中文:書法藝術欣賞與習作 (限十字內) 英文:Appreciation and exercis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教材名稱 名稱: ?自編或講義 (外購:書名: 作者: 出版書局/年: 開課狀況 (新申請開課 ?曾於97 學年第 1 學期開課...

[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建國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第一學期通識教育開課申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遠距教學 進修部A,B節 可選擇 ? 遠距教學 ? 面授 課程名稱 中文:書法藝術欣賞與習作 (限十字內) 英文:Appreciation and exercis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教材名稱 名稱: ?自編或講義 (外購:書名: 作者: 出版書局/年: 開課狀況 (新申請開課 ?曾於97 學年第 1 學期開課 課程調度 若因課程考量,中心有權調整至其他學制或時段開課,老師不得異議 申請教師:劉家華 會辦 系主任: 中心主任: 說明: 1、非通識中心之專(兼)任教師,請先徵求(原聘)系主任同意 2、課程名稱及教師,初選通過後不接受更改(換) 3、初審及學生選課按學制分別處理 4、任一課程請交一份開課計畫書、申請表、課程概述(書面及電子檔,書面申請書需簽章),請於99年3月19日前送至通識中心 通識中心彙整送通識教育委員審查,審查通過後即提供學生選課 5、上課時段:請參見附件 6、各課程實際開課時間,由中心及各科通識委員依開課需求統一調度 「書法藝術欣賞與習作」課程計劃目錄 一、計劃摘 要......................................................... ..................1 二、課程大 綱......................................................... ..................4 (一) 、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二) 、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 (三) 、作業或研究報告設計 (四) 、學生學習評量方式與評分標準 三、分組討 論......................................................... ..................13 四 、創意及特殊規 劃......................................................... .......14 五、參考資 料......................................................... ..................15 一、計劃摘要 書法為中國文化核心精神之表現,乃中國特有之傳統,淵遠流長;而毛筆成為中國書法的主要書寫工具,除了歷史發明之機緣和日常便利性外,亦在於其筆觸可隨書寫者作各種自由微妙的變化,創造出無窮的變化意象 也因而使書法超越了文字的實用功能,進入藝術領域,開展出歷代書法藝術燦爛輝煌的篇章,成為緊繫中華民族精神心靈的媒介 (蘇子敬,台灣書法欣賞與專題研究)所以書法是心靈的藝術,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現 因此學習書法除了講求書寫的技法之外,更要懂得欣賞,所以相關的書法史、書法美學、書理書論等皆須加以探討 本課程的理念及所欲傳遞的訊息:「書法」既是傳統,是藝術,雖然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已式微,卻更凸顯其藝術性,其亦是書寫者內在美具體呈現的氣質;更重要的是只要願意、用心,一定能把字寫好且懂得欣賞中國書法這塊藝術瑰寶,更可以藉書法藝術欣賞鍛練心性,磨練耐性,增益德行 本課程分為二部分,再細分為小單元,說明如下: (一)歷代及現代重要書家作品欣賞與品評:分為文房四寶介紹、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六個單元,將書家作品以書體分類詳加介紹 (二)書體練習及作品書寫:本課程以較易辨識、技法較為單純之隸書(鄧石如隸書)為練習書體,分為隸書筆法、隸書結構、隸書章法及隸書作品書寫五個單元 因每位學生的基礎不同,所以採用共同講解、個別指導的方式教學 每個單元依其特性,分別透過幻燈片加以講解、賞析並示範或指導學生臨摹,且適時與中國其他藝術及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相互印證,期能提供學生全方位的認識、欣賞中國書法 本課程的目標:期使學生一方面可以具體了解中國文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另一方面透過這些文字可以觀察記錄文字的載體,如金石、竹簡、縑素等,一窺歷史上重要書家作品及其時代書法的風貌;並從認識書法的不同美感,培養對書法藝術的興趣,進而朝「敢寫」、「勤寫」、「愛寫」、「能寫」的方向發展 二、課程大綱 (一) 、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當一個社會過度倚重科技理性時,思考模式便傾向「唯用」、「唯利」,連帶著便形成「短視」、追求「急功近利」而「不擇手段」之弊;此影響所及,種種社會弊端一一浮現,在台灣社會中已是事實的經驗,不遑多論;科技本是無所謂「好壞」、無所謂「善惡」,單視操控科技的人類如何使用;以之行善則造福人類,以之遂行個人一己之私欲則導致惡果 因此科技之運用若有問題,問題乃出在人 C. P. Snow在《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指出當今社會弊病叢生乃起因於「文化分裂」;他所指的「文化分裂」乃在於學術文化形成「人文的」與「科學的」兩個壁壘森嚴的世界 以致於人文學者對科學發展相當陌生,而科學學者則忽視人文素養的重要 這種現象已使西方人失去了一共同的整體的文化觀 人類無法在沒有自由、選擇、愛情、倫理、關懷、宗教、藝術的環境中而活 通識教育的提出並逐漸受到重視,應出於此 不管在西方或者中國,大學不只是職業的訓練中心,而是一個全人進入活生生世界中的生活與學習,各個領域如科學、文學、宗教、藝術等皆須涉獵,並且不論中、西方,要能通古往今來、上下四方,使大學學習階段充實而有光輝,這是大學教育的本義 通識教育中講授包含文化、歷史、哲學、藝術之發展與內涵,陶冶學生人文素養,孕育人文器識,使學生適應多元化之社會,成為通達而有識見之知識人 否則高度科技化的社會,若普遍缺乏人文素養,那便形成一個「率科技而食人」的社會了 通識教育與專門教育正可相互補其不足,相得益彰 通識教育重在整體的理解,與方向的指出;專業教育偏重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增進 通識是「道」,專業是「器」,「道器不二」,一是基礎與根源;一是具體實踐的過程,兩者實通貫為一 (林安梧,臺灣文化治療)而如台灣前輩書法家陳丁奇先生所言:「書法是(文字),(X);X是筆者的用心,書是蘊藏著筆者的用心,不是單為符號之機能,書是形而上之道 」也就在這裡,書法超越了文字的實用功能,而進入藝術領域,甚至 契應於哲理道境,然此「道」既由書以表現,自離不開藝、法,故書法、書藝、與書道實不可分,而可通貫為一也;並與通識教育的理想一致 通識教育的理想,乃在培養具通貫統觀能力之知識人,在培養通達有識見的文化人,在培養深具關懷情操的社會人,在培養崇高的人格 因此通識教育之基本內涵應是關懷情操、人文素養、通貫統觀的涵養及獨立思辯的能力 通識教育要把分工專精的各種專業知識,透過知識的整合、科際的整合及思想的整合,它是一種統合的教育 因而,今日的大學,應在專業教育之外,賦予相當程度的人格教育與通識教育,發揮大學教育之理想 本校以培養社會上有用之人才為主要教育目標;然而本校在技職院校體系中除重視技術的學習,也希望陶鑄人文修養,因此藉由通識教育之發展與目標,期使學生擁有多元智能及全人之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具備多元能力 本校將通識課程程分為「基礎通識」與「博雅通識」,在其多元旨意之下,細分為五大領域,文學與思想,、,歷史文化與資訊,、,社會科學,、,自然與生命科學,、,藝術與現代生活,,本課程歸屬於,藝術與現代生活,類 本課程期許學生能欣賞中國書法並了解書法與中國文化藝術的關係;能分辨書法中篆、隸、楷、行、草各書體,對歷代書家、書風及代表作亦有基本認識;了解書法美學的基本原理及各種書體的書寫特點,激發學生書法藝術欣賞及創造的能力;甚而能在校內推廣書法藝術活動,展示美藝人生,成為「帶得走的能力」,且增進個人心靈之充實感,豐富人文素養,把學習書法同人格修養、文化品位密切聯繫起來 漢代揚雄說:「書爲心畫」,書法正是心靈的藝術,是人的精神美的 表現 (二)、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 書法藝術欣賞的方法: 1、觀神采:所謂神采,指作品整體顯現的一種精神氣韻,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 觀神采即從整體上領悟作品的精神內涵 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2、審法度:所謂法度,指書法中布白、結構、用筆、用墨等形式規律 書法中的神采是憑藉布白、結構、用筆、用墨等來表現的,神采寓於形質之中 而這種表現都是按照美的規律、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則來進行的 因此,神采的表現離不開一定的法度 3、識獨創:所謂獨創,指藝術家獨特的創作個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徵 然而對書法的欣賞,須從布白、結構、用筆、用墨諸方面入手,以便更深刻地瞭解書法家的創造 4、欣賞者的再創造 書法的魅力,在於文字本身所賴以形成的點畫、線條、用筆、結體、章法等藝術語言,利用毛筆和宣紙的獨特性,表現出豐富細膩、變化無窮的情感傳達功能 因此本課程注重將傳統文化精髓引入課堂,將理論學習與書寫實踐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以下敘述本學期每週教學進度: 1、歷代及現代重要書家作品欣賞與品評:分為文房四寶介紹、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六個單元 ? 第一週: 文房四寶介紹(欣賞幻燈片及實物)及示範使用方式 中國文字發源繼起了五千年的文明,流傳至今,「筆、墨、紙、硯」一直稱之為「文房四寶」 因為這是中國讀書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具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事書畫藝術的工作者,對工具的選擇,當然是非常重視的 歷史上的唐、宋兩代,文風鼎盛,當時的名家所製造的「文房四寶」精品,如唐代的諸葛筆、端溪硯;五代的李廷珪墨、澄心堂紙等,在歷史上都聲譽卓著,被後世的文人稱道不已 因此由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四種物件的品質精良,對書畫藝術皆有直接的貢獻 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除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們也是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員;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通常較為常見的有:筆架、筆筒、筆洗、墨床、墨匣、鎮紙、水注、硯滴、印章、印盒等 參考教材:《文具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袁旃,國立故宮博物院,1999 ? 第二、三週:篆書作品賞析與示範 篆書是大篆、小篆之總稱 廣義而言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及春秋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和小篆 學術界公認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西元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衆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形的對稱美、變化美、章法美及風格美等 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西元前221 年),漢字演變的總體趨勢是由繁到簡,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和字形的嬗變之中,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演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此二週欣賞自商代至現代的書家篆書作品,尤以清代書家為重點,如鄧石如、楊沂孫、趙之謙、吳昌碩等,並對其篆刻作品加以賞評 參考教材:《中國書法發展史》,羅厚禮、江壽田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 第四、五週:隸書作品賞析與示範 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把篆書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把象形筆畫化,以便書寫 隸書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漢、魏 程邈將當時這種書寫體加以搜集整理,後世遂有程邈創隸書的傳說 隨後在使用中加工發展,成爲用筆、結構與小篆不同的兩種字體,它打破了六書的傳統,奠定了楷書基礎,標誌著中國漢字演進上的一個轉捩點,爲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魏晉時,也稱楷書爲隸書,為避免混淆,因此特別稱有波磔的隸 書爲"八分",以示區別 東漢後隸書家較少,直到清朝碑學、樸學興起後,又產生眾多以篆、隸書聞名的書家 * 第六、七週:楷書作品賞析與示範 楷書是由隸書演變來的,爲糾正草書的漫無標準和減省漢隸的波磔而形成 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也叫"正楷"、"正書"、"真書" 始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通行至今 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 它們的定型、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巨大變革 魏晉這一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時代,造就了兩個承前啓後,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鍾繇,王羲之 他們揭開了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樹立了真書、行書、草書美的典範,此後歷朝、歷代,乃至東鄰的日本,學書者莫不宗法"鍾王",甚至尊王羲之爲"書聖"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 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 第八週:行書作品賞析與示範 介於草書、正楷之間的一種字體 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沒有正楷那樣端正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相傳始於漢末,流行至今 行書作品中,《蘭亭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西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舉行"修契"宴會上,爲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爲"行書第一" 而《祭侄文稿》墨迹則是唐代顔真卿書所書,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爲"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至於宋代爲後世所推崇的行書大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 縱觀元代書法,趙孟頫亦以行書名於世 明末清初的黃道周、張瑞圖、倪元璐、王鐸及傅山等皆以行草著稱,影響現代行草書的發展甚多 參考教材: 《歷代書法欣賞》,陳振濂,蕙風堂,1991 ? 第九週:行書作品賞析與示範 本週延續第八週的行書課程,並與每週上課方式相似,於欣賞幻燈片後,再拿重要書家字帖給學生觀賞,並現場示範書寫技巧且寫成作品;接著就本週上課內容提出問題,由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學生可獲得作品一幅 ? 第十、十一週:草書作品賞析與示範 草書是爲了書寫便捷而産生的一種字體 始于漢初,當時通行的是草隸,即草率的隸書 後逐漸發展成爲章草 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迹,上下字之間的筆勢,往往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爲今草,即一般所稱的草書 到唐代,張旭、懷素將今草寫得更加放縱,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成爲狂草 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傑出的草書書家,如宋代的黃庭堅、明代的徐渭及明末清初諸家等 第十二週除欣賞草書作品外,將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請裱褙店的師父現場作裱褙的示範,使學生了解作品裱褙的方式與流程 本單元延伸閱讀: (1)、《中國書法欣賞》,馮振凱,藝術圖書公司,1992 (2)、《中國書法史》,馮振凱,藝術圖書公司,1991 (3)、《書法》,周鳳五,幼獅出版社,1990 (4)、《中國書法史》,張光賓,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2、書體練習及作品書寫:本課程以較易辨識、技法較為單純之隸書為練習書體,分為隸書筆法、隸書結構、隸書章法及隸書作品書寫五個單元,期能使學生寫出完整的隸書作品 ? 第十二週:鄧石如隸書筆法解析、示範與練習 鄧石如生於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卒於仁宗嘉慶十年(一八0五),以一位書法改革者的姿態,致力於秦漢六朝金石碑版的鑽研,衝出了館閣體的羈絆,在中國書法的領域裏起了救弊振衰的積極作 用,孕育形成了後來的嘉、道時期的新風尚,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 包世臣曾在所著的《國朝書品》中,將清朝書法分為:「神、妙、能、逸、佳」五品,把鄧石如的篆書列為「神品」,分書和真書列為「妙品上」,草書列為「能品上」,行書列為「逸品上」 鄧石如的隸書,是從用筆和結字兩方面著手的,其融合各種漢碑之長,取資廣泛 書寫時運用逆筆、側鋒,線條使轉蒼厚,縱橫馳騁;他往往運用篆、草的筆勢融之於隸,做到「篆從隸入,隸從篆出」 陽湖書家方履籛在《鄧石如隸書贊》一文中,盛讚他的隸書:「寓奇於平,囿巧於樸,因之以起意,信筆以賦形 左右不能易其位,初終不能改其步 體方而神圓,毫剛而墨柔 枯潤相生,精微莫測 」對鄧石如的隸書作了十分公正的評價 本課程在習作練習的範本選擇上,即以鄧石如的隸書為主 鄧石如創新的用筆法,書寫線條時,以逆鋒起筆,並在行進中,將筆管朝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使筆頭頂著紙面逆行,使線條的兩邊起伏毛糙,充滿蒼茫渾厚的金石之氣 參考教材:《隸書》,陳震生,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 第十三週:鄧石如隸書結構解析、示範與練習 隸書結構與其他書體既有相通之處,亦有其獨特之處,鄧石如的隸書亦是如此,其結構的主要表現有下列三方面: (1)縱向緊收,橫向舒展:橫長豎短,撇、捺也朝橫向展開, 這使大部分的隸書寫成扁方形;鄧石如的隸書更將橫畫寫粗,橫畫與橫畫間寫得緊密,留下白色細縫,達到「計白當黑」的效果 (2)勻稱中有錯落,錯落中見勻稱:隸書的勻稱不同於美術字、圖案的勻稱,是錯落中呈現的整體勻稱,展現字的靈動韻味 (3)伸縮相間,主次分明:隸書筆畫在組合上要講究主次,主要筆畫應該伸展、誇張,其他的筆畫則收縮、避讓,這樣才能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 第十四週:鄧石如隸書章法解析、示範與練習 鄧石如隸書在章法的安排上,大致上仍是上下字距大於左右的行距,形成上下疏朗,左右較緊密的風韻,這也是傳統隸書章法上的特點 因此指導學生初寫作品時,可提示學生將宣紙的格子,折成長方形,使字的上下留白較多,整幅字才會顯得疏密得當,賞心悅目 ? 第十五、十六週:隸書作品書寫 綜合前三週的練習成果,指導學生書寫隸書作品,以鄧石如的隸書為範本,使學生書寫時有所依據 提供少數字及唐詩等範本,並變化書寫的形式,如扇面、斗方、對聯、條幅等,使學生能依其需要書寫自己的作品,並滿意自己的作品表現,能將作品裝裱,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 第十七週:隸書作品書寫及賞評 延續上週的作品書寫,並在作品完成後,選擇一件繳交,分別張 貼於黑板,供全班同學欣賞並加以評析,所提出之作品亦作為打成績的依據 而心得報告也請學生與本週上課時提交 本單元延伸閱讀: (1)、《大學書法》,祝敏申,丹青圖書公司,1983 (2)、《藝術欣賞與人生》,李霖燦,雄獅圖書公司,2000 (3)、《書法,心靈的藝術》,張以國,淑馨出版社,1992 (4)、《隸書章法》,張又棟,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 第十八週:作品賞評 (三)、作業、或研究報告設計 本課程著重在書家作品賞析及隸書作品書寫,依其重點將學習評量方式與評分標準分為: ?平常分數20% :上課書寫認真程度 ?綜合考評 20% :上課出席次數、上課發言次數與品質 ?作品評分 60% 三、分組討論 * 分組討論,共計八組,至少3至5人,人員自由組成,選出組長一人,討論時間由組員商定後再報告老師,並由組長帶領做討論,原則上利用每週其中一天(確定時間於第一次上課時討論)與課外時間皆可進行討論,地點可在教室,或圖書文物大樓四樓、六樓的小組討論室;討論內容以中國書法史、書法欣賞或書法創作的相關問題為主,將討論結果納入書面報告中呈現 四、創意及特殊規劃 1. 運用協同教學:為達成本課程多元面向的特色,乃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採取協同教學,透過具有專長的裱褙師父現場示範、解說書法的裱褙方式,使學生更了解書法作品的呈現形式 2. 跨領域整合課程:本課程之教學內容,涉及人文、社會、歷史、政治、藝術等層面,呈現多元面向、跨領域的特色,達成通識教育之目標 3. 教學方式多元化:授課方式除傳統的講授之外,並欣賞幻燈片、現場示範書寫技巧及邀請裱褙專家示範、表演,以有效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參考資料 1、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旺文出版社,1990 2、江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 3、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文化,1990 4、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1996 5、陳振濂,《書法學上下冊》,台北市:建宏出版社,1994 6、郭魯風,《中國書法與中國當代書壇現狀之研究》,杭州市:西冷印社,2000 7、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市:谷風出版,1987 8、劉恆,《中國書法史,清代卷》,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9、蔡長盛,《書法空間之研究》,新竹市:易明企業,1990 10、歐陽中石,《書法天地》,台北市:台灣商務,2001 11、韓天衡,《天衡印話》,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12、劉家華,《金農書法風格研究》,新竹示範學院碩士論文,2004 13、廖新田,《清代碑學書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14、李惠正,〈書法與書法表現〉,《新竹師院學報》,三期,1990,頁163,262 15、葉海潮,,論書法藝術形式美的特徵(上),,《中國文化月刊》,176期,1994,頁85,112 16、蔡長盛,《中國書法的視覺與美感效果》,收錄於《新竹師專學報》,第十期, 1984,頁179,221 ?? ?? ?? ?? 11
本文档为【[整理]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9-04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