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戏_8

社戏_8

举报
开通vip

社戏_8十六、社戏 鲁迅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简介作者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研读课文,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能力目标: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

社戏_8
十六、社戏 鲁迅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简介作者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研读课文,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能力目标: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研读课文,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第1课时目标: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具体过程: 一、提问形式,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板书)社戏 鲁迅 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 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欣赏几幅社戏以及江南水乡的图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如何抓住“社戏”给文章划分层次? 2、读准字音 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补充词语:大抵  偏僻    欺侮    絮叨    怠慢    聚拢    潺潺    蕴藻    家眷    踊跃皎洁    漂渺  后舱    用手撮    桕树    癞子    纠葛    船楫    大拇指    打呵欠 3、理清情节及作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社戏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赵庄看社戏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层次:    一、(1——3)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二、(4——30)看社戏    戏前波折(4——6)。 双喜的好主意(7——9) 月夜行船(10——13) 船头看戏(14——21) 月下归航、吃豆(22——27) 平安到家(28——30) 三、(31——40)戏后余波——六一公公送豆 四、家庭作业: 注音13个: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补充词语:大抵  偏僻    欺侮    絮叨    怠慢    聚拢 提高层作业: (一)辨别字音:  行辈、银行、行走    归省、省略 省悟 (二)辨别字形并组词:倘若、淌汗;抵挡、底细;同伴、搅拌;鱼钩、钓竿;挖掘、倔强; 豆浆、木桨;竭力、揭示;陪伴、赔偿 (三)解释下列各词:朦胧 模糊 皎洁 飘渺 婉转 悠扬 明确:朦胧,在课文中指月光不明亮的样子。 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其余词的解释可参阅课本注释) 五、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层次:      一、(1——3)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二、(4——30)看社戏    戏前波折(4——6)。 双喜的好主意(7——9) 月夜行船(10——13) 船头看戏(14——21) 月下归航、吃豆(22——27) 平安到家(28——30) 三、(31——40)戏后余波——六一公公送豆 第2课时目标:研读课文1—9段。 一、研读课文1--3段。学生齐读第1段,朗读课文第2、3段。 思考1:课文第1段,作者写乐土平桥村,只用一句话,却表达了多方面的内容。想一想,是哪句话?表达了哪些内容? 明确:(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表达内容很丰富。第一,写清了它的位置:离海边不远,临河;第二,交代了环境:极偏僻;第三,指出人口:住户不满三十家;第四,点明了平桥村人民的生活情况: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说明多是劳动人民。这样,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文章就精炼了。 思考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1)“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可以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3)可以钓虾、放牛等 作者却满怀深情地叙述,充分反映了“我”对农村生活的新奇感。 课文写乐土的乐正是为了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成天要死记硬背这些时代隔得远,语言差别大的句子,肯定要感到乏味和讨厌。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二、研读4—6段。学生个人朗读。 思考1: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 明确:因为“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不乐。 思考2:课文抓住什么来写“我”的不乐? 明确: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盼”      “急”,“急得要哭”      猜测、推测 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絮叨”; 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 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品味词语:课文表达“我”的不乐心情,用词十分确切,我们要很好地体会。 明确:第一句“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概括写。 第二句“只有我急得要哭”把着急的程度描写得具体。 第三句“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从猜测到推测,其中“似乎”是猜测,所以有“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的推测。从猜测到推测,反映了儿童的焦躁的心理状态,写得确实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鲁迅用词是准确、鲜明、生动。 当然,需要说明一点:由于课文的写作时间以及所反映的生活距离今天较远,特别是“五四”时期有些词的用法与现在有点不同。如结构助词“的”和“地”不分,一律用“的”;人称代词“他”和“它”不分,都用“他”。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 三、研读7---9段,男生读7,女生读8、9 思考1:“我”不能看戏,心情很不乐,如何解决的? 明确:双喜提议乘航船去看夜戏。 思考2:双喜是怎样一个人,外祖母和母亲为什么相信他? 明确:作者称双喜“最聪明”、“大悟”,表示赞美和钦佩。 当外祖母担心,母亲不安时,双喜果断表示:“我写包票”,并列举了三点无可辩驳的理由。(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双喜的话聪明伶俐,胆大心细,解决了外祖母和母亲无法使“我”去看戏的难题。 家庭作业:注音14个  潺潺    蕴藻    家眷      踊跃    皎洁    漂渺  后舱    用手撮    桕树    癞子    纠葛    船楫    大拇指  打呵欠 提高作业:说说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2)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括号里的字都不能去掉。 (1)中的“ 一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行动和欢乐、迫切的心情。 (2)中的到赵庄看戏是“我”盼望已久的,何况前面还有把渔火作为戏台的错误猜测,因此赵庄──出现,“我”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这个“真”字用得十分传神。 板书设计: 新奇感 为下文作铺垫。 具体写乐土的“乐”  (1)“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可以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3)可以钓虾、放牛等 乐土的“不乐”——戏前波折,没有船,不能看戏。 心情急剧变化:“盼”      “急”,“急得要哭”      猜测、推测 不同的角度: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怕外祖母生气,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 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双喜提议乘航船去看夜戏。“最聪明”、“大悟”,赞美和钦佩。 “我写包票”,三点理由,聪明伶俐,胆大心细 第3课时目标:研读10---30段。 一、研读10—13。学生朗读10---13,月夜行船(景物、心情 )。 思考1:找出10段用了哪些动词,说说作用。 讨论:1.“大家跳下船”,这里为什么用“跳”而不用“走”呢?因为要表现孩子们的高兴和看戏的急切心情。 2.“双喜拔前篙”,这里为什么用“拔”而不用“拿”呢?因为篙是插在河底泥中的,所以用“拔”,而拿不能表示这个动作。再说这个“拔”字,充分反映了农民孩子驾船技艺的熟练。
本文档为【社戏_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1-13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