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围手术期管理办法

围手术期管理办法

举报
开通vip

围手术期管理办法西安市第五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 目录 一、目的要求 二、组织体系 三、工作程序 (一)术前管理 (二)术中管理 (三)术后管理 (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五)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六)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四、附件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在此段时间内,有许多与手术疗效和医疗安全有关的问题贯穿其中。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

围手术期管理办法
西安市第五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 目录 一、目的要求 二、组织体系 三、工作程序 (一)术前管理 (二)术中管理 (三)术后管理 (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五)急诊手术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六)非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四、附件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在此段时间内,有许多与手术疗效和医疗安全有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贯穿其中。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要求 为规范围手术期的各项工作程序,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等不良后果,除手术操作应合理、正确外,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及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二、组织体系 为保证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成立围手术期管理领导小组,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办法的第一责任人,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的组织及协调。 围手术期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刘立平张杰 1 秘书:孙磊 成员: 三、工作程序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一)术前管理: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风险评估、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手术查对、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等。 1.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遵循规范化诊疗原则,尽可能明确诊断,并有明确的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 2.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 3.术前应完成必要的检查,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有关检测。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凝血四项),有感染伤口或乙肝标志物阳性或其他特殊感染患者的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如实标明感染和感染的菌种或病毒。 4.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全身不良情况,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手术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5.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6.术前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应由主刀医师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原则上应由外院专家同患方进行术前谈话,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限本院医师)进行术前谈话。 7.对手术患者应严格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在主刀和实施麻醉的医师向患方作出详细介绍和解释后,由医患双方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否则不可实施手术。但为抢救患者生命而需紧急施行手术时,在患方无法及时签字 的情况下,由医务科(处)或总值班或医院授权委托的其他人员签字后施行手术。 8.毁损性、探查性、较少开展的三类、四类、新开展的手术及危重患者、高龄伴其他基础疾病患者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但常规开展的四类及以下手术可根据科室的技术水平、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其他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一般应在手术前三天内完成。 9.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一、二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审批,三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审批,四类手术由科主任或经授权的主任医师审批,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经科主任同意后,报请医务科、分管领导或院长审批。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当班(或值班)医师遇来不及办理审批的手术,应尽快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决定,但事后应即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并在48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 特殊手术须科内讨论,主管医师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处)审核,由分管领导或院长审批。开展须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许可的手术项目应有相应的许可手续。 10.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应按手术资质准入制度和相应的手术类别规定安排手术。各级医师担任手术的范围如下: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后,可担任一类手术的术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熟练后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 (3)低年资主治医师:在熟练掌握二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逐步掌握三类手术,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类手术。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担任三类手术的术者。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熟练掌握三类手术的基础上,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担任四类手术的术者,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类手术,可担任三 类手术和特殊手术的术者,参与本诊疗组三类及三类以下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开展。 (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类手术,可担任四类手术和特殊手术的术者,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手术,负责本科(诊疗组)各类别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开展。 11.外院专家来院手术,须由有关科室填写邀请外院医师手术会诊申请单,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分管院长审批、签字,报医务科审批并经被邀医院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手术。 12.麻醉医师应对每一位需麻醉的患者做好术前麻醉会诊工作,并根据手术类别、患者状况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选择好麻醉方式和实施麻醉前用药,充分做好麻醉准备工作。 13.主刀医师(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术前应做好查房工作,仔细核实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根据手术需要,尽早通知手术室做好特殊器械和一次性植入物的准备工作。拟在术中实施冰冻切片检查的,应提前一天将申请单送至病理科,病理科医师应在术前查访患者的病情。 14.在将手术患者送手术室前,应给患者佩戴标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 标识 采样口标识规范化 下载危险废物标识 下载医疗器械外包装标识图下载科目一标识图大全免费下载产品包装标识下载 (腕带),并对手术部位按规定进行标示,以便手术安全核查。 15.巡回护士和器械(洗手)护士应在手术开始前,共同清点、核对手术所用的无菌包及各种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并逐项准确记录。 16.在麻醉实施前,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主持,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17.在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18.手术安全核查应按照上述内容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附件1)和《手术风险评估表》。如 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手术主刀(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主持并填写表格。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二)术中管理:关键环节包括术中改变手术方案的告知、意外处理、术中用药、输血、标本送检、器械和敷料清点等。 1.对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和术前谈话的手术,手术医师在实施手术时,原则上应按已定的方案执行。术中若遇到意外或疑难问题,需改变手术方案或更换主刀医师时,必须及时向患方交待清楚,并做好记录和请患方签字,同时应向上级医师汇报。 2.巡回护士和器械(洗手)护士应对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即时记录,在手术结束缝合前,应共同严格清点台上和台下的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后,告之手术医师并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双签名。清点时,若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护士应当及时要求手术医师共同查找,若医护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由决定方签字,并在手术记录单内如实记录。 3.器械(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缝合后,应再次共同清点台上和台下的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无误后记录。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4.术中用药、输血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5.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及麻醉操作程序应规范,如发生麻醉、手术意外及遇到技术困难或较棘手的问题时,应及时抢救处理,并及早向科主任、医务科(处)或总值班汇报。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台上台下应相互配合,切忌相互埋怨或推卸责任。 6.术中切下的组织或标本应按要求及时处理,及时送检,并做好交接登记,防止标本污损、差错或遗失。病理科在收到术中切下的实施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后,应根据手术医师的要求取样,按规范尽快完成诊断和发送报告。 7.术中置入患者体内的医用内植物的标识,由手术医生核对后粘贴于手术记录纸背面。 8.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不得使用手机或小灵通等。上级医师或带有轮转、实习、进修医师的主刀医师,应在手术完成后方可下手术台。 9.手术器械商或代表在手术期间,临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材或植入物,需提前在本院医务科(处)办理准入证明,经备案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三)术后管理:关键环节包括麻醉复苏、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及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等。 1.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上签名。 2.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3.对实施全身麻醉、硬脊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较高)以及老人、幼儿等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应实施全程观察,应选择合适的体位,做好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等监护工作,管理好呼吸机,适时拔除气管插管,待麻醉清醒及有关监测指标正常稳定后,方可将患者送回病房。 4.对术后患者,经管医护人员应根据诊断、施行的手术及全身不良情况,制定缜密的术后治疗计划,包括监测方法、止痛、抗菌药物应用、伤口护理、静脉输液以及各种管道、插管、引流物、吸氧等处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尽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促使早日康复的目的。 5.手术后需要监护的患者应送重症医学科,患者在入或出重症医学科时相应科室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 6.术后应根据麻醉、手术类别、术式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体位,科学合理地调整输液的用量、成分比例和输注速度等。 7.对置有引流物(乳胶片、引流管、烟卷式引流、胃肠减压管等)的患者,应经常检查放置的引流物有无阻塞、扭曲等情况,换药时要注意引流物的妥善固定,以防落入体内或脱出,并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视具体情况及时拔除引流物。 8.术后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术后谈话记录。主刀医师应按规定做好术后查房工作,要注意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出血、发热、低体温、感染、切口裂开等。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并发症做到早期发 现,及时处理。 9.术后出现大出血、器械物品残留、严重渗漏等需要再次手术者,发现者必须如实地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以便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术后科主任应组织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向有关部门和分管领导汇报、备案。 (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1.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在必须使用时,应根据各类手术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 2.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用抗菌药物: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开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医用器材植入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植入术、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④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3)污染手术:如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消化道穿孔、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在手术前即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及术后继续应用。 3.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应根据各种手术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别、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 (2)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 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3)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相对广谱、杀菌、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 4.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1)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抗菌药物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20—30分钟内)滴完;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如果手术超过4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术中追加一次。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3)接受污染手术者,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4)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或手术后继发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5.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1)应重视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不能期望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替代严格的无菌操作。 (2)做好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及环境消毒等工作。 (3)按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用药,严格控制术前预防性用药。 (4)延长用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五)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确保急诊手术及时顺畅开展。 2.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3.各部门人员职责: ⑴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 ⑵麻醉科、手术室: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4.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5.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 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6.工作制度及要求 ⑴、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病房科室二值班或科主任决定,急诊室病人由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生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⑵、急诊手术范围:急诊手术指病情紧迫,需在最短时间内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⑶、治疗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⑷、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 (5)、由急诊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检查及准备。 (6)、决定急诊手术后,主刀或第一助手应在急诊室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又无家属在身边,应报医教科或总值班审批。 (7)、由手术医师、科室护士共同护送病人进手术室。 (80、手术室急诊手术安排: ①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②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由手术室护士长全权负责调配安排。 ③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根据情况安排接台,原则上由本科室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急诊病人所在科室应在手术室安排手术台后半小时内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7、注意事项: (1)、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 (2)、对特急手术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 (3)、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4)、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5)、对不服从手术室安排,拒不让手术台,造成后果由该主刀医生承担全责。 (6)、医技科室等相关科室应无条件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六)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制定本制度。 1、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2、非计划再次手术由医务处、围手术期管理小组手术管理,医务处负责再次手术病例的监控,围手术期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再次手术调查、评估、干预等工作。手术室、各手术科室均需实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登记管理。 3、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 4、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时,科室必须及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并主动上报医务处,择期手术需在术前1天上报,急诊手术需在术前口头上报,并在术后2小时内书面上报。上报内容包括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医师等),再次手术的原因和目的、再次手术准备情况(包括术前准备采取的措施,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置预案等),报告表原则上由首次手术的术者填写,由其上一级医师(高级职称人员)或科室主任签字确认。非工作时间(包括节假日)的急诊手术须经科主任审核同意后,由手术医师术前口头报告总值班,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做好相应记录并报告医疗听班,由其组织协调手术事宜,必要时报告听班院领导。手术科室须将《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于次日(逢周末或节假日后的首个工作日)报送医务处。医务处在接到报告表后即刻通告围手术期管理小组,由围手术期管理小组责成有关科室在5个工作日内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调查、评估,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评估表》,并反馈医务处。围手术期管理小组负责定期落实、督导非计划再次 手术的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5、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前必须有完善的术前讨论、手术方案、手术风险评估和处置预案。 6、各手术科室设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记录内容包括下列项目:患者姓名、病案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案、再次手术后情况。 7、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8、医院将把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评估也将作为手术医师资格评价、授权的重要依据。 9、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 急诊手术流程 值班医师提出手术申请→值班医师请二值班或科主任会诊→确定施行急诊手术→与病人(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又无家属在身边,应报医教科或总值班审批)→麻醉科医师会诊→会诊医师下手术医嘱,通知手术室护士作好急诊手术准备→值班医师送病人到手术室→施行手术→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及护士送病人至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注意事项→病房护士接收病人,并执行术后医嘱. 11
本文档为【围手术期管理办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01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9-17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