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

举报
开通vip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 老舍没写完《正红旗下》,他至死依然处在一种身份的撕裂状态。而叶广芩却打破了老舍的禁忌,成为找到自己真正身份的作家 读叶广芩的小说,很容易让人想到老舍先生。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是旗人(叶广芩是出身于满族正黄旗世家的“格格”),而且因为叶广芩小说中那种纯正的京腔京味,人物跌落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悲悯情怀,都与老舍小说的精气神有相同之处。老舍写了一辈子小说,但大都还是别人的故事。等他终于觉悟写自己的故事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于是《正红旗下》这部长篇家族小说...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 老舍没写完《正红旗下》,他至死依然处在一种身份的撕裂状态。而叶广芩却打破了老舍的禁忌,成为找到自己真正身份的作家 读叶广芩的小说,很容易让人想到老舍先生。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是旗人(叶广芩是出身于满族正黄旗世家的“格格”),而且因为叶广芩小说中那种纯正的京腔京味,人物跌落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悲悯情怀,都与老舍小说的精气神有相同之处。老舍写了一辈子小说,但大都还是别人的故事。等他终于觉悟写自己的故事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于是《正红旗下》这部长篇家族小说,老舍只是写了个序幕的篇章,就不敢往下写了。而叶广芩却能够从容不迫地一篇篇写下去,最终由中篇而长篇,形成了一部部家族小说。 这样的家族小说一路读下来,很能够让人五味杂陈,心生感慨。因为那里面不仅有人物的命运,还有老北京的文化。例如,《采桑子》中,当宋太太不明白为什么连说话也要上心,舅老爷给她解释了何谓韵白,瓜尔佳母亲则给她解释了官话与京片子的区别。在这里,“官话”既是一种身份标志,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今天已差不多失传了,因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熟悉的是王朔小说、冯小刚电影中那种贫而碎的京片子。 叶广芩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写来,一方面是人物的命运令人唏嘘,另一方面是老北京的文化扑面而来,这样,她的小说也就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那么,又该如何认识她小说中呈现的那种文化呢,这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其实是很耐人 寻味的。在革命文化的氛围中,传统文化作为“四旧”或“封资修”之一而被彻底扫荡。在那个革命年代里,传统文化不仅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要被驱逐出记忆装置系统,进入到被遗忘的状态。于是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革命洗礼,一代代的中国人仿佛都成了社会主义新人,我们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记忆。叶广芩通过回忆,通过对自己家族史的回溯与钩沉,最终又通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和物质载体,把自己的个人经验记忆转化成了集体的文化记忆。 而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样一种写作我以为也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与封建沾边的个人家族史已不具有任何存在价值,取而代之的是《红灯记》里李奶奶的“痛说革命家史”。也就是说,官方希望革命历史成为“革命家史”的总和,“革命家史”也具有了一种“集体家族史”的象征功能。在这样一种历史语境中,叶广芩自然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而当她开始回忆并写出了系列家族小说时,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谱系。于是她执着地寻找、挖掘、记录,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身份认同的困境。而所有这些,在《状元媒》中又显得更加分明。 如果把《状元媒》一路读下去,相信最后一章《凤还巢》是很能让许多人感动且感慨的。文中写道,1969年“我”插队陕西,40年后却要回北京安家落户――“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亲自跑装修,把它装修出小时候在自家四合院房间里的模样。“我”这次回京,归心似箭,充满了“诗一般的感受”。而当她坐着公交车回忆着往事时,却因没有及时给一位老太太让座,被一个男的和老太太当作外地人挤兑了一通。于是“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笑着对花白头发说,这位大姐,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北京 人,我们家从顺治那会儿就住在北京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看似乎是斗气,但实际上是“我”对一种身份认同的期待。伏尔泰说过:“只有记忆才能建立起身份,即您个人的相同性。”当作者从父母的《状元媒》写起,一直写到《凤还巢》时,这是记忆之旅也是回忆之旅,“我想起”了许多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家族往事,它们把“我”搅在其中,“我”必须成为这个家族的一分子,去见证它的繁华和衰败。当回忆之旅结束之后,“我”迫不及待地要“凤还巢”了,这既是这个长篇结构上的需要,也是作者情感归宿和身份认同的需要。最终,“我”回来了,“我”也完成了对“旗人”或“北京人”的身份认同。尽管老家已被拆迁,北京已无这个大家族的亲人,北京城已今非昔比,物非人亦非,但作者毕竟通过回忆和写作,通过叶落归根的行动,最终走出了身份困境的沼泽,完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叶广芩更幸运的地方在于,老舍没写完《正红旗下》,他至死依然处在一种身份的撕裂状态。而叶广芩却打破了老舍的禁忌,成为找到自己真正身份的作家。我想,这正是写作家族小说对于作者本人最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档为【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