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举报
开通vip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原文出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福州 【原刊期号】20095 【原刊页号】29~31 【分 类 号】G382 【分 类 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912 【作 者】谢燕娟/陈欣 【作者简介】谢燕娟,福州八中;陈欣,福建教育学院 【摘 要 题】专题: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陈欣 广义上讲,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新课...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原文出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福州 【原刊期号】20095 【原刊页号】29~31 【分 类 号】G382 【分 类 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912 【作 者】谢燕娟/陈欣 【作者简介】谢燕娟,福州八中;陈欣,福建教育学院 【摘 要 题】专题: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陈欣 广义上讲,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应该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课堂预设与生成。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设计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课堂,从而实现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1.转变课程教学观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时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感受和发展。在这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下,教学效果是用知识考核的分数来衡量,“重分数而轻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实现从“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要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从原来只研究教材知识走向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知规律;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研究课堂中师生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获得有效统一的发展。2.合理加工、整合教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高中生物新教材通过“问题探讨”、“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科学家的故事”、“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等栏目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但是如果把这些内容按部就班地全部教给学生,就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况,而且收不到好的效果。我们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有选择地、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前要先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解读,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的精神。然后认真研究新课标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案例1: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人教版)“伴性遗传”的教学。本节在《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中的具体学习要求是:能概述伴性遗传的含义与特点;会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学生在第一章已经掌握了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也知道了性染色体,所以笔者在介绍色盲的发现过程后,就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一个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让学生判断出色盲的遗传方式——伴X隐性遗传,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此色盲家系的遗传,写出遗传图解,得出色盲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男多女少。通过整合,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案例2: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本节在《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中的具体学习要求是:能简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体验类比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会列举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本人根据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课本知识做了一些处理。在引导学生体验类比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让学生先学习“摩尔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摩尔根在果蝇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子二代只有雄性是白眼?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由于学生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领会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假设,再用遗传图解进行演绎,逐一排除,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科学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了科学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又能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而且通过猜想和讨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师生合作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发现高中生物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案例3: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教学。新课程把本节单独列为一节,从内容上看似乎很少,但是却很有探究价值。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那它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是否真的存在?由于细胞很小,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胞之间有一个界限,无法直接观察这个边界是什么。能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细胞膜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选择鸡蛋作为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蛋清和蛋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在去掉蛋清的情况下,用筷子轻轻接触蛋黄,学生可以看到蛋黄向内凹陷,有弹性,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最后引导学生用力捅破蛋黄膜,学生发现蛋黄流出来。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对于细胞膜的功能,尝试让学生分组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出假设,如何选择材料、用具,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对结果进行预测。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细胞膜的功能。学生通过以上一步步的探究,体验了探究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拓展了思维空间,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丰富了情感体验。4.利用模型建构知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如DNA双螺旋结构就是通过模型的方法建立起来的。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从而有效掌握知识。案例4: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人教版)“减数分裂”的教学。本节如果直接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特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染色体变化的本质特征。笔者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先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构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模型,让学生明确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再让学生分组用橡皮泥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模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了不同的模型,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展示模型,师生共同展开交流和讨论,对各组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修改。最后用计算机宏观地展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配以文字描述,进一步建立起思维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把减数分裂过程中复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具体化、形象化,再加以抽象、概括,主动构建“减数分裂”这一概念。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质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案例5:对于“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的教学。本节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分析。在学生建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引导学生分析:是否必须同种颜色表示的染色体才能组合在一起,或者一定要不同颜色表示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很快就明白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能够自由组合,因此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组成不同,但是配子的染色体数相同。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不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而且学生学会了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体会1.学习教育理论和生物课程标准新课程从多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才能有效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学知识。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转变观念,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灵活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人格、品质、学识上给学生可信任感,成为有效教学论下的成功教师。其次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这些内容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但是这么多内容要如何选择?那就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比如对“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新课标要求能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属于应用水平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这一部分作为重点,通过科学史实让学生沿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做了一次思维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的。2.关注学生资源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创新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课堂就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案例7: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笔者让学生对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学生认为决定眼色的基因可能存在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同时存在于X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上。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摩尔根得出的结论是Y染色体上不带有白眼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呢?如果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也可以解释实验结果”。这个问题的生成很有探究的价值。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前能否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提问,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重视教师的反思与成长本校在高一开设生物学课程,每周两节课,笔者教7个班,同样的内容都是要重复讲7遍。每上完一节,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会有很多收获。每一次通过反思,对教学进行改进,都能让后面的教学更加成功。案例8: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笔者在第一个班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无法理解课本45页的图3-6“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想想,发现上课过程中没有对“细菌培养技术”、“噬菌体培养技术”、“离心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在下一个班上课的时候,笔者先引导学生对如何培养细菌、噬菌体做了一个探究,然后再分析这个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好很多。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写一些教后记,及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行为。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参加市、校教学观摩,认真研究观摩课,博采众长,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档为【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02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