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DHM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DHM

举报
开通vip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DHM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柏拉图在雅典创立的学园,是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 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意大利建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欧洲“大学之母”。 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美国最早的哈弗学院是天的哈弗大学。 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立的柏...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DHM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柏拉图在雅典创立的学园,是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 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意大利建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欧洲“大学之母”。 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美国最早的哈弗学院是天的哈弗大学。 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商代的“右学”,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概念: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培养高层次的、素质良好的人力资源和开发知识的创新,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斯特鲁米林的研究,舒尔茨的研究,丹尼森的研究)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高等教育通过对科学技术的传递和积累而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 3、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学校部门本身便是文化意义上的机构,因此,它决不只是消极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而是通过具体的教育和研究活动,来影响和反作用于文化。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高等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 3、高等教育具有选择和净化文化的功能 4、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利用科技优势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和文化创新等。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18世纪以前建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职能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第二个职能——发展科学始于柏林大学的建立。1810年德国人洪堡创办柏林大学。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功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三)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社会服务类型:教学、科技、信息、设备开放服务) (四)文化创新是现代高校职能的新拓展(制度优势,人力优势,资源优势) 拓展:1.鸿都门学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2.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3.书院萌芽于唐朝,是实施藏书、教学和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高等教育目的概述 一、高等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从本质属性上讲,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同时高等教育目的受社会现实的制约,又具有客观性。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体系结构 (一)高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教育方针的概念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具有方向性、实践性、时代性和法令性的特点。 2、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二)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的有关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特殊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高等教育目的和高校培养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三)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规格。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层次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三个基本方面。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业的具体体现。应与国家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及国家的学位条例保持一致。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指为高校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程体系和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这种结果应该是可以用“特定的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标识”的,课程目标是落实专业目标的手段。 三、高等教育目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二)调控作用(三)评价作用(四)激励作用(五)选择作用 第二节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方针 二、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 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达方式略有变化,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发生变化。 1、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其理论要点如下: 首先,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其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看人全面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再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 最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德、智、体、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他们相互独立,辩证统一,互相依存。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美劳是基础。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除在思想上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外,还要在行动中注意以下三个途径。 1、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尽管高等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教学的主阵地不可放弃。 2、科学研究 3、社会实践 第四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 (一)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主义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而个人本位价值观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二)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主义”与“个人本位主义” 1、这两种价值观观察高等教育的视角不同 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教育目标观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是通才教育,近代西学兴起,才有专才教育) (二)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简答题) 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它也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近代以来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 (三)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两者融合) 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高等教育发展观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精英教育,入学率<15%;大众教育15%-50%;普及教育, >50%) (二)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 1、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2、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 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发展社区学院)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就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四、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一)高等教育平等 1、对教育平等的不同理解 (1)教育平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教育平等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3)对教育平等概念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2、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二是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三是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二)高等教育的效率 (三)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1、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 2、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再次,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这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最后,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第三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高等学校的学制 一、学制的概念及其演变 高等教育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高校的系统,它包括:学校的类别、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如下: (一)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三)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四)学制的建立受本国学制传统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二、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 (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以意大利为代表。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法国为代表。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为代表。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 (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 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1、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 3、研究生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 世界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 第一,由于大多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入学条件限制一般比较宽松,特别是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层次; 第二,在一些国家,同一层次的高校由于办学水平上存在差异,入学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体现了大众化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的精英教育特征; 第三,各国高校学生就读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一些低层次和新创办的机构; 第四,在各个层次中,由于培养规格的多样化,办学策略和学生的修业年限有一定的差异。 第五,各国在各个层次间既考虑到合理的分流也注意到建立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机制,以满足不同能力程度和有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的入学要求。 三、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 (一)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 主要分三个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三)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 1.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 2.广播电视大学 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 5.其他教育学院和中小学教师进修学院、管理干部学院。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一、学位制度的由来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二、现代世界各国学位制度的概况 三、我国的学位制度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并没有学位制度,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标志着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正式确立。 (一)我国学位的级别和标准 我国的学术性学位,按学科门类分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13类;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二)我国学位的授权体系 (三)我国学位制度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我国现行学位制度的存在的问题 (1)学位等级结构不完整 (2)学位类型不全面 (3)学术性学位与专业性学位发展不平衡 (4)行政权力对学位管理影响过大 (5)学位点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异过大 (6)专业学位中“专业”特色不强 (7) 研究生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8) 高级学位“含金量”日趋下降 2、解决对策 (1)设立副学士学位,完善学位体系。 (2)顺应社会需要,调整学位类型。 (3)重视学术性与专业学位的协调发展 (4)加强学位管理和评估,重塑学术权威 (5)加快西部地区学位建设,协调区域发展 (6)突出专业特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 (7)在研究生扩招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 一、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DHM】,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5-11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