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准备课:走进数学 走进数学 教学目标 : 1 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让聋生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3课时 左右 教学设计 总第1课时 教学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准备课:走进数学 走进数学 教学目标 : 1 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让聋生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3课时 左右 教学设计 总第1课时 教学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具准备:系列学习用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做游戏,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师: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刚才有些同学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二、体验感悟: 1、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黑板的右边有窗户。 我的左边是、、。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右边有一只脚。 数学书在语文书的左边; 铅笔盒在语文书的右边、、、、、、、 2、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书桌上的用品。 3、同桌互动:生1:你右手拿的是数学书。生2:你右手拿的是铅笔盒。、、、 4、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队列游戏: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做游戏。 教师发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左转、举起右手、放下右手、举起左手„„ 教师继续发口令。 通过他们的队列表演,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你说一说现在你自己的位置。 教师找下边的同学说一说这位同学的位置。 同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说的和他自己说的左边的同学不一样呢,究竟谁说错了, 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 教师给予肯定,然后举例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 教师转过向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 三、游戏。 1、听口令:“我说你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右面,再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左面。 请不要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右面。 教师提示学生要互相检察。 四、师总结:我们在楼道里的路队都要靠右走; 我们吃饭时,要用右手拿筷子。 „„ 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的“左右”,你们能分清吗, 五、书上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练习。 “前后”教学设计 总第2课时 教学时间:2010年10月15日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相对性。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具准备:系列学习用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按要求起立。师:同学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请两名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板书:前后。) 二、体验感悟: 1、同桌互相摆物体说一说。 2、教师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 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 3、体验相对,确定前后。 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 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 变换方向: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 „„ 因为方向反了。 三、游戏。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 三、实践应用。 “上下”教学设计 总第3课时 教学时间:2010年10月16日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5—6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具准备:系列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在宿舍里,谁在上床,谁在下床,你的上床是谁,你的下床是谁,引入生活中除左右前后应用广泛,“上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板书:上下 二、体验感悟: 1、观察图片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书在玩具的上面; 玩具在书的下面; 食品也在书的下面; 钟表在书的右面; (这样说也可以) „„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学之间互相检察,摆放情况。 三、游戏游戏:摆放物品。 请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再把数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四、实践应用 1、出示教科书的前两幅图:房间和水果架。 请每小组任选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 2、请描述我的教室 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 (多少、同样多) 总第4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17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椅子数把。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2、做游戏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4把椅子) 请5名同学到前边玩做椅子游戏。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5个小朋友,4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5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3、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4、拓展 1 摆 ? 比 ? 多3 个。 ???? 2 摆 ? 比 ? 同样多。 ?????? 5、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高矮、长短) 总第5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二 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学生自由发言。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 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 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 (大小、轻重) 总第6课时 授课时间 :2010年10月19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 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课件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在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3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学生猜测。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 做一做 练一练 第一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二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 第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第四题、两组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第三单元 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难点: 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课题:分一分 总第14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31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把样子相像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讨论:按什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进行分一分。 4、师生交流。(按形状分) 二、研究讨论 根据分组揭示物体形状名称,说出他们的大致特征: 师揭出正方体的名称(板书) 揭示长方体的名称(板书) 圆柱体。 圆圆的光光的,可以任意滚动,我们叫它球。 出示一组物品图,谁能说出图中物体是什么形状。 四、试做 小组内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的, 五、练习 ?出示图片,图片上是各种形状的图样。 ?出示搭好的积木图,数一数图中各种形状的积木分别是多少, 六、延伸 学生蒙着眼睛到前边摸课前准备的物体,说出摸的是什么形状。其余同学做裁判。 七、小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单元:合与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知道并能写出6、7、8、9的组成;通过摆手指和按规律涂色两个活动,感受10的组成。能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两个数合与分的一个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写出2--10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总课时数:总7课时 课 题:合与分(一)2——5的组成 总第15——16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日——11月2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且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外一种分法。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如何由5可以分成4和1;想到5可以分成1和4。 授课类型:新授 授课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光盘、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光盘出示:4个桃子分在两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二)、知识探索 教学例题。 学生操作,初步感知4的不同分法。 (1)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小棒代替)分成两组,同桌交流各人的放法。(让学生在桌子上摆一摆) (2)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出放法,教师演示分成1和3。 提问:把它连起说一说。(4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可以这样说4可以分成1和3。老师边说边板书: 4 1 3 谁来跟着说一说。(如学生不会说的话老师带着他们说)让学生说:4可以分成1和3。 (3)提问:刚才我们把4分成1和3,那么还有其它的分法吗,谁来说说怎样分,(2个和2个)学生说老师板书。你能看着分的结果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板书: 4 2 2 (4)提问:还可以分吗,学生说明后,教师演示分3和1。 板书: 4 3 1 提问:谁再来说说4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提问:通过你们的努力,你知道4有几种分法,让学生读一读4的三种分法,体会排列的顺序。 (5)观察思考,认识几和几可以合成4。 提问:你能根据4的不同分法说出几和几可以合成4吗,谁来说一说。 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4。 师:说得很好,下面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好,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 (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把4分成几和几,再学习几和几合成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数的分和合。板书:分与合 第二课时: (一)教学 “试一试”。 提问:我们通过摆一摆,用分与合的方法,知道了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4。那么你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5呢, 学生操作,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问:虚线框里的分法与它左边的分法有什么关系,(分成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 师总结: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 (二)“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摆摆填填。 (2)“想想做做”2同桌合作做游戏,师生游戏。 (3) “想想做做”3填一填,说一说。 (4) “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 “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下面老师出一个大一点的数:6,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分一分吗, 课 题:合与分(二)6、7的组成 总第17——18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3日、11月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经历6、7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知道6、7的两种分法。了解6、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 授课类型:新授 课前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4和5的组成,请小朋友说说几和几合成4,几和几合成5, 师:看~我这里有6小棒,我们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6由哪两个数字合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组成,解决这个问题。 二、实践操作 :拿出6根小棒。 1(教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充分的摆,然后各自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填空。 ? ? ? ? ? ? ? ? ? ? ? ? 6 6 6 2(师生一起总结6的组成式。让学生学会说记6的组成。 三 实践与应用 1、 把6的组成填在书上。 2、 同学互相考卡片,说数的组成。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实践操作:拿出7根小棒。 1(教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充分的摆,然后各自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填空。 ? ? ? ? ? ? ? ? ? ? ? ? 7 7 7 2(师生一起总结7的组成式。让学生学会说记7的组成。 二、 实践与应用 1、把7的组成填在书上。 2、同学互相考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课后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课题:合与分(三)8、9的组成 总第19——20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9日——11月10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 2. 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3. 在游戏中,体会数的奥妙,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8、9的组成。 课前准备:小棒若干、数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猪妈妈有9个苹果,要分给它的两个猪宝宝,可是猪妈妈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可以怎么分。今天,我们就来帮帮猪妈妈好吗, 师:我们用9根小棒来代替9个苹果, 大家一起来做,看看可以怎么分, 二、实践操作 :9的组成 1(两人为一组,每组分到9根,可以怎样分,请小朋友把所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各组互相交流,看看都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3(总结9的分解式。 9 9 9 9 ? ? ? ? ? ? ? ? 1 8 2 7 3 6 4 5 4(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棒~很快就帮猪妈妈把问题解决啦~现在小朋友再根据 这个式子想一想几和几合成9呢, 总结: 1 8 2 7 3 6 4 5 ? ? ? ? ? ? ? ? 9 9 9 9 三、练一练 1、 ? ? ? ? ? ? ? ? ? ? ? ? ? ? ? ? 9 9 9 9 2、同学互相考卡片,说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 :8的组成 1(两人分8根小棒,可以怎样分,请同学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各组互相交流,看看都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3(总结8的分解式。 8 8 8 8? ? ? ? ? ? ? ? 1 7 2 6 3 5 4 4 4(讨论:几和几合成8, 总结: 1 7 2 6 3 5 4 4 ? ? ? ? ? ? ? ? 8 8 8 8 二、练一练 (一)在?填上合适的数。 8 8 8 8 ? ? ? ? ? ? ? ? ? ? ? ? ? ? ? ? (二)综合练习。 2 4 5 3 5 4 3 4 ? ? ? ? ? ? ? ? 6 ? ? ? 6 ? 6 2 7 2 3 2 ? ? ? ? ? ? ? ? 9 ? ? ? 4 ? ? ? ? ? ? ? 8 7 四、数学游戏 分组进行,拿出数字卡片,既可以说组成,也可以说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 课题:合与分(四)10的组成 总第21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1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摆手指和把圆按规律涂色两个活动,感受10的组成。 2、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 3. 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会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写出10的组成。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8 8 8 8 ? ? ? ? ? ? ? ? ? ? ? ? ? ? ? ? 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过渡到10的组成与分解。 ? ? ? ? ? ? ? ? ? ? ? ? ? ? ? ? 9 9 9 9 二、新授 (一)做一做。 1(出示课件,老师先做示范,请小朋友伸出手指头,照着图上的样子做。边做边说:“有10根手指,弯下1根,还看到9根„„” 2(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来做,老师给予指导或提示。 (二)找规律涂色。 ?????????? ?????????? ?????????? ?????????? ?????????? 请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圆圈,接下来该怎么涂,(涂完后请同学说说每一排可以分成几个涂了颜色的和几个没涂颜色的。) 三、试一试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 10 10 10 ? ? ? ? ? ? ? ? ? ? ? ? ? ? ? ?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10的组成的掌握,了解10的组成的各种方法。 让学生自主完成,在交流、讨论时说说是怎样想的,对有规律的填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四、练一练 (一)用线连起来。谁和谁合起来是10, 用连线的方式来练习10的组成,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引起学生的思考。看图填数的方式,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成式的含义。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二)看图填?。 ????? ???? ? ? ? ? ? ???? ??? ? ? ? ? ? (三)在?填上合适的数。 7 9 8 10 ? ? ? ? ? ? ? ? ? ? ? ? ? ? ? ? 1(请小朋友填好以后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填的,还可以怎样填, 2(老师总结这些分解式的填法。 五、数学游戏 猜一猜。(参见教材) 自由组合,提问:“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学生的自由活动,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总课时数:10课时。 课 题:5以内的加法(一)总第22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2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教学难点:了解加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1和( ) 2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1和3 2和()合成4 3可以分成()和1 4和1合成() 复习上一单元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本课所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新授 (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观察情景图,并说说同学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 (二)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摆的方法,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在小朋友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左边3根小棒红色雪花片、右边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5根小棒。同时板书该加法算式:3+2=5。并教学生认识加号及读法,以及算式的读法。 用小棒来代替图中的内容,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列加法算式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男女同学的人数提问,列加法算式。 三、算一算 看图列算式。 (一)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 ??? ?? ?? (二)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1+3= 2+2=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三)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根据图来列加法算式,形象且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四、练一练 (一)先摆一摆,再算出得数。 1+1=? 2+1=? 2+3=? 4+1=? (二)先画?,再写算式。 5 ??? 3+?=5 4 ?? 2+?=4 5 ?? 2+?=5 (三)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填空。(参见教材后的练习题) 1+2=? 2+3=?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课题:5以内的加法(二)总第23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3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二、知识新授 (一)根据图中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几棵大树、几只兔子、几个兔笼、几个萝卜等,这些物体的颜色、大小、形态等信息,进而提出问题。 (二)根据图中内容提问:有几只兔子,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例: 1. 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还可以是3只小兔和2只大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分别可以列式为: 2 + 3 = 5或3 + 2 = 5 2. 4只灰兔和1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列式为: 4 + 1 = 5或1 + 4 = 5 。 (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计算。老师给予指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三、练一练 (一)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1 + 3 = ? 3 + 2 = ? 3 + 1 = ? 2 + 3 = ? (二)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2 + 3 = ? 1 + 1 = ? 3 + 2 = ? 2 + 2 = ? (四)出示课件(参见教材),根据图中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习题由易到难,可以充分看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消化。 课 题:5以内的减法 总第24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4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了解减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小棒若干、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观察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可以请两位同学根据情景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并提出问题:小明还有几张,学生可互相交流、讨论做题的方法。 (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用画图来表示,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情景图,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导入本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三)在小朋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在5个里面减掉2个,还剩下3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列式: 5 – 2 = 3 ? 减号 读作: 5减2等于3. 二、算一算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请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再填空。 4 – 1 = ? 3 – 2 = ? (二)请学生先看课件演示或教师示范演示(图像参见教材)再填空。 5 – 3 = ? 5 – 1 = ? 根据图中内容来列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练一练 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4 – 2 = ? 5 – 4 = ? 4 – 3 = ? 用摆雪花片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易于理解和吸收。 四、数学游戏 学生自由组合,两个同学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互相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 活动充满趣味性,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字加减法的练习。 课 题:0的加减法 总第25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教学目标: 1( 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看“小猫钓鱼”的动画故事或根据情景图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并展开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 (二)请小朋友说说小猫钓了几条,猫妈妈钓了几条,并提出问题:小猫和猫妈妈一共钓了几条,应该怎样写这个算式, 0 + 3 = 3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三)观察情景图或课件,继续讲故事:“小猫等猫妈妈吃鱼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提问:一共有几条鱼,小猫吃了几条,还剩几条,应该怎样列式, 3 ― 3 = 0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 二、练一练 (一)观察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情景图讲故事,然后根据每幅图的内容列式,算完以后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 4 – 1 = 3 ? - ? = ? ? -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出示挂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们用线把小动物们和它们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这样连。 用连线的方式来把算式和得数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口算。 2 + 3 = ? 5 – 3 = ? 2 + 2 = ? 4 – 1 =? 5 – 2 = ? 4 – 3 = ? 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三、数学游戏 以小组形式两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在桌上放若干数字卡片,一个小朋友任意抽出两张数字卡片,对方说出算式和得数。 锻炼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以及5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课 题:6-10的加减法(一) 总第26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 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说说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计算,从男女人数想,可列式:3 + 4 = 7或4 + 3 = 7。 (二)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空中还剩下几只风筝,可列式为:7 – 2 = 5 引导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数量等不同的角度列出不同的算式,并用加减法计算解决。 二、算一算 出示挂图,在集合圈中有两部分蝴蝶,请小朋友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列式计算。 5 + 1 = ? 6 — 2 = 4 1 + 5 = ? 6 — 4 = ? 让学生经历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算式的理解。 三、练一练 (一)出示挂图,在图中有两堆辣椒,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列式。 3 + 3 = ? 6 — 3 = ? (二) 7 — 4 = ? 7 — 5 = ? 2 + 5 = ? 6 — 5 = ? 7 — 7 = ? 4 + 2 = ? 四、数学游戏 学生自由组合,几个小朋友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 课 题:6-10的加减法(二) 总第27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7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 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 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 (二)示例。 1(问题:一共有几个人,请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列式并说说为什么。如:岸上有2个人,游泳的有7人,列式为:2 + 7 = 9;或者有1名老师和8名同学,列式为:1 + 8 = 9。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2(问题: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该题可请小朋友自己计算。然后老师再作解答。 (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把小朋友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请小朋友进行交流、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并计算。引导学生观察图,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二、算一算 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指导学生看懂题意,图中的“,”分别表示什么,图中的9表示什么,然后请学生根据题意填空。 ? ??=? ???=? 根据图意来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三、练一练 (一) 1 + 8 = ? 5 + 4 = ? 8 — 4 = ? 8 — 6 = ? 8 — 3 = ? 9 — 7 = ? 4 + 5 = ? 7 — 5 = ? 7 + 2 = ? (二)绿色通道。 (参见教材),请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数字卡片,仿照图意,做钻山洞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连线,对号入山洞。 课 题:6-10的加减法(三)总第28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2日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能根据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3(培养学生在情景图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有关10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结合图上的数学信息,试着讲故事。 (二)请学生根据图上内容思考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2只蓝猴加8只黄猴,2+8=10;地上4只加树上6只,4+6=10。 (三)请学生根据图上数学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交流、讨论,然后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同一个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如:树上有几只猴子,请小朋友在这个式子里面填空:???=?。 二、算一算 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图中有7朵红玫瑰和3朵蓝玫瑰,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下面的算式: 3 + 7 = ? 10 — 3= ? 7 + 3 = ? 10 — 7 = ? 三、练一练 (一) 8 + 2 = ? 9 + 1 = ? 4 + 6 = ? 2 + 8 = ? 1 + 9 = ? 6 + 4 = ? 10 — 2 = ? 10 — 1 = ? 10 — 6 = ? 10 — 8 = ? 10 — 9 = ? 10 — 4 = ? (二)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图上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朋友提出问题后可互相讨论,然后填空。 ? ? ? = ? 四、数学游戏 出示挂图或课件,拿出数字卡片,根据图上信息找朋友,以小组形式进行。 课 题:6-10的加减法(四) 总第29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3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计算、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 2. 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提高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教学难点:会把两个数字调换位置且得数一样。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8 + 2 = ? 3+ 5 = ? 1 + 6 = ? 2 + 8 = ? 5+ 3 = ? 6 + 1 =? 8 — 2 = ? 9— 1 = ? 5 — 2 = ? 8— 6 = ? 9 — 8 = ? 5 — 3 = ? 二、算一算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有两盘梨:一盘有6个,另一盘有4个。根据题意填空。 6 + 4 = ? 7 + 3 = ? 4 + 6 = ? 3 + 7 = ? 做之前请小朋友先观察两组算式,得出结论:只是算式中的两个数字调换了位置。然后请小朋友给出答案,结果是一样的,得出结论: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根据所得的结论思考一下两个算式该怎么填空。 4 + 6 = ? + ? ? + ? = ? + ? 可以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说说为什么。 (二)在小朋友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自己也编一道这样的题,并写在“自主小天地里”, 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同学们互相评价。 二、练一练 (一) 2 + 6 = 6 + ? 3 + 4 = ? + ? 6 + 3 = ? + ? 0 + 10 = ? + ? (二)出示挂图(参见教材),根据图上所示填空。 8 + ? = ? ? ? ? = ? 2 + ? = ? ? ? ? = ? 8 + ? = 2 + ? ? + ? = ? + ? (三) 10 — 2 = ? 1 + 9 = ? 6 + 4 =? 7 + 3 = ? 8 + 2 = ? 10 — 7 = ? 10 — 6 = ? 10 — 5 = ? 3 + 7 = ? 9 + 1 = ? 10 — 3 = ? 5 + 5 = ? (四)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根据图上的内容,有小朋友和跳绳,每人一根,还剩()根。根据图意填空。 ? ? ? = ? (五)登山比赛,出示挂图(参见教材),看谁能得到山上的红旗。是一道变式的连环计算,综合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登山比赛。 课 题:6-10的加减法(五)总第30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4日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和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和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加法表 (一)请同学们自由写出10以内的加法算式加法算式,写完后,提问:你们都写全了吗,在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由此引出学生的的问题。 (二)出示加法表的挂图(参见教材),学生整理学过的加法算式填在表中,在填完表后请同学把整理的方法告诉大家。老师予以鼓励性评价。 二、说一说 观察并思考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 横着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竖着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如:左上到右下斜着看等。 三、按规律涂色 按规律涂色,并在( )里填上数。 ( 1 )??????????( 9 ) (2 )??????????( 8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先让同学找出涂色的规律,并在旁边的括号里填上数字;学生总结规律,老师加以指导;说说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如:从每一横排的排列可以看出10的组成等。 四、练一练 1 + 8 = ? 4 + 5 = ? 5 + 5 = ? 8 + 0 = ? 4 + 6 = ? 3 + 5 = ? 6 + 2 = ? 4 + 3 = ? 2 + 8 = ? 3 + 7 = ? 9 + 1 = ? 4 + 4 = ? 0 + 10 = ? 2 + 5 = ? 6 + 4 = ? 6 + 3 = ? 7 + 2 = ? 3 + 2 = ? 课 题:6-10的加减法(六)总第31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5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 2. 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的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的整理在减法表中并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减法表 (一)请小朋友自由写出10以内的减法算式,写完后,提问:你们都写全了吗,在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由此引出学生的问题。 (二)出示减法表的挂图(参见教材),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减法算式填在表中,教师对整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填完表后请同学把整理的方法告诉大家。老师予以鼓励性评价。 二、说一说 观察并思考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 横着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竖着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你还有其他发现吗?如:左上到右下斜着看等。 三、练一练 (一) 8 — 6 = ? 7 — 2 = ? 9 — 6 = ? 1 + 9 = ? 4 + 3 = ? 5 + 5 = ? 10 — 4 = ? 6 + 3 = ? 7 + 2 = ? 9 — 4 = ? 10 — 8 = ? 9 — 9 = ? 3 + 7 = ? 8 — 4 = ? 6 — 0 = ? 8 — 5 = ? 7 — 4 = ? 10 — 3 = ? (二)根据图意填空。 ? ? ? = ? ? ? ? = ? (三)飞鸽送信。 老师可组织学生在书上进行连线。 看图写算式。 (四)根据图上内容写算式,其中第二幅的虚线表示减。写完后让同学说说每幅 图所表达的意思。 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题:动物乐园 总第32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6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 动物乐园”情境中蕴涵的数学信息的过程。 2( 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二、新授 (一)从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考虑中,请小朋友根据这些小动物们活动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 (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解答。请同学们把自己提的问题的算式写在“自主小天地”里。 (三)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三、总结 情景图上的内容多而杂,可将其分类并且试着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小狗踢足球,既可以计算足球的个数,也可以计算小狗的个数,既可以提出加法问题也可提出减法问题。 第六单元: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总课时数:2课时。 课 题:分类(一)总第33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7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2. 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身边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初步感知分类。 出示商场远景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商场有各式各样的物品,而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 出示商场中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玩具都是怎样摆的,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即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这样就叫做分类。 2. 整理玩具 玩具都混合在一起,按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好玩具。第一层摆放布玩具,第二层摆放玩具枪,第三层摆放玩具车。在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可互相交流讨论,并说说分类的好处。 二、分一分 1. 呈现教材上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有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干什么用的。然后提出按用途分类的要求。 2. 请小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分类。 3.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三、练一练 (一)按腿数分一分。 (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图上内容及要求进行分类,并思考这些动物除了可以按腿数分还可以怎么分, (三)整理小卧室。 展示情景图,小卧室太乱了,请小朋友帮忙来整理卧室,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学生回家可自己整理自己的卧室。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分类(二)总第34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8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问题。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呈现教材插图,说说这些立体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 (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立体图形的数量、大小、颜色等。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实物学具进行分类,分完后全班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同样一些物体在不同的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二、练一练 (一)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参见教材) 提问:图上有什么,可以怎样分, 提示:可以按种类、颜色、形状等。 学生分完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然后全班讨论分得对不对,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参见教材) 提问:图上有什么,可以怎样分, 提示:可以按腿数、会不会飞、地上和水里的等进行分类。 学生分完后,请他们说说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全班讨论分得对不对,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把它圈起来。(参见教材) 小朋友圈完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四)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4课时: 课 题:认识11~20各数(一)总第35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9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估计、数11-20各数的过程。 数出20以内的数。 2、培养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数出2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数出20以内的数。 课前准备:教学情景图或课件、小棒、花生米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苹果树上结了苹果的图像,让学生数一数。并显示小动画:苹果被运到商场。 (二)出示商场水果摊的情景图或课件,先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然后请学生自己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记下你所数的数字。 (三)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教师重点了解学生对20以内数掌握的情况。 (四)师生一起来数,并公布正确答案。 二、实践应用 拿出准备好的花生米,抓一把花生米,数一数有多少粒。 在数之前可先请学生计一下有多少粒,再数数。学生可反复多做几次,让学生练习数数。 三、练一练 (一)数一数每个池塘里各有多少条鱼。 出示挂图或课件,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数一数,给出实际的数字,并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二)数一数,并把第9、13、18颗?,分别涂上红色、绿色和黄色。 ?????????? ?????????? (三)任意拿出若干小棒,先估计一下,然后再数一数。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认识11~20各数(二)总第36节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30日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 2. 能认、读、写11~20各数,了解生活中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 3. 了解可以用数表示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教学情境图,请小朋友先数一数每幅图中各有多少个辣椒,先估计,再实际数。 (二)师:今天鸡妈妈下了很多鸡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到底下了多少, 显示母鸡下蛋的小动画。 二、数一数,认一认 出示课件(参见教材)。 (一)先请学生数一数第一幅图中两个盘中各有多少个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让学生初步感知10和1合起来是11。然后再教读、写11。 (二)按照以上方法认识12及其他各数,要让学生了解一满盘是10个,另外一盘有几个,两盘合起来就是十几个。 (三)指导学生写11~20各数。 三、练一练 (一)读出直尺上的数。 让学生拿出实物尺子,读一读上面的数。 (二)数数。 1、根据挂图提示从1数到20,再倒着数。然后去掉挂图,自己数。 2、教师任意点一个数,学生从老师所点的这个数开始数。学生反复练习。 (三)找出课本上的第11页、第19页和第20页。 老师可任意点出一个页数,让学生打开指定的页数。 四、身边的数学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课 题:认识11~20各数(三)总第37节 授课时间:2010年12月1日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 2. 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一十。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数一数,请将数字与相对应的卡片连线。 二、新授 摆小棒。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一)放手让学生去数、去摆,然后交流。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10根小棒分开放一堆或把10根捆成一捆,另外3根放一堆。 (二)出示挂图,让学生了解摆的不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10个一是一十,即10个一 = 1个十。 (三)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三、摆一摆 (一)教师任意说出11~20以内的数字,请学生用小棒将10个捆成一捆的形式摆一摆。并说说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二)摆一摆,在?里写数,再填空。 出示挂图,让学生先摆,摆好以后说说是多少根,再填空。 四、练一练 (一)数一数。 出示挂图或参见教材,图中有几只球拍,几个气球。 (二)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 2(1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三)按顺序写数。 13 () () 16 () () () 17 16 ()() () 12 (四)自由练习。 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一个说出数字,另一个摆小棒,反复练习。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认识11~20各数(四)总第38节 授课时间:2010年12月6日 教学目标: 1. 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的过程。 2. 了解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小猴子列队。 出示情境图,按照数字20到1的顺序,给空白的号码填数字。 (二)猜一猜。 1(出示情境图,下面的小棒表示11至20各数。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可能是几根。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讲解答案,并说明原因。 4(学生自己拿出小棒,试一试、摆一摆。 二、比一比 学习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老师拿出两堆糖果,让学生猜一猜各有多少块糖,然后请两位同学生来实际数一数。 (二)提出问题:谁多谁少,启发学生讨论。 (三)把语言描述抽象为数学符号。并表示出来。 三、试一试 在?里填上,或,。 10?12 18?17 20?13 14?8 16?20 12?2 学生做完后互相交流,然后老师点评。 四、练一练 (一)数一数,再比较。 出示挂图,请小朋友先猜一猜,再数一数,看看猜的是否与实际数的相一致。数完后填空。 (二)写出比10大比17小的数字。 五、数学游戏 猜数字。 六、小结课堂内容。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钟表一个。 教学总课时数:2课时。 课 题:认识钟表(一)总第39节 授课时间:12月7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会看整时、半时。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听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 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打一物品) 对,是钟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出示课题。(板书:认识钟表) 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 师:首先,老师要带你们去钟表店看看,出示课件欣赏 师:同学们看到钟表的样式多不多呀,(多)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和样子各不相同。但是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钟面,看看它们的钟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板书:钟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钟表上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数字) 师:同学们接着说钟面上还少什么吗,(还有指针)出示课件。那你们知道钟表上这个又短又粗的针叫什么名字吗,(时针领读)那你们知道这个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吗,(分针领读)还有吗?(有些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钟表上还有一根更细更长的针,它的名字叫秒针(秒针领读)。 师看课件小结:钟面上有12大格,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三个指针。现在钟面同学们都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去认识——时间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 认识整时。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点,(我们可以说7点,也可以说7时。板书:7点) 7时。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 巩固练习。拨一拨。 3、 明明的星期天(认识半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还有几天我们又回家了是不是,你们回家都干什么呀,有位小朋友叫明明,我们看看他的星期天是怎样安排的。出示课件。 师:观察完这几幅图,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明明刷牙洗脸的时间是7时,明明看电视的时间也是7时,为什么这两个时间一样呢,(不一样,一个是上午 7时,一个是晚上7时)接下来同学们再看这幅图:明明在干什么,钟表上显示的是几时,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6时,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4、 巩固练习。拨一拨。 5、 书写时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时间,现在我们来学学怎样用笔把时间记录下来。 我们看一下第一幅图:师提问几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写成这种形式3:00。第二幅图、、 6、 巩固练习:师拨时间,同学书写。 四、全课练习。 五、小结:全课内容。 课 题:认识钟表(二)总第40节 授课时间:12月8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情镜,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2.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3.进一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挂钟等。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 (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途中内容讲故事。 (二)根据上图中的情景,认识“大约几时”。使学生了解针转动的方向,在生活中的“3时刚过”可以说是大约3时。 (三)出示情景图,使学生知道图上钟表表示的时间是快5时了,也可以说大约是5时。 二、试一试 (一)出示不同时间钟表的图像,说说大约是几时。可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二)拿出自己准备的挂钟,教师说出时间,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指向时间所表示的位置。学生间可分组进行,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三、练一练 (一)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情景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连一连。 先观察钟面,说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再连线。(参见教材)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两件事情作比较,说一说哪件事情用的时间比较长。 四、身边的数学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说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了”大约分别是几时。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问题情境地,动手操作,小组学习等,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加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体验,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能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教学总课时数:7课时。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一)总第41节 授课时间:12月9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操作、自主尝试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过程。 2. 学会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摆一摆。 (一)请学生数出20根小棒,并按要求摆小棒,先摆出一捆(10根)再任意摆出几根。每个学生摆的都不一样,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摆了几根。 (二)请学生根据自己所摆小棒的根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然后互相交流。 例:1个十和2个一,是12。 列式:10+2=12 (三)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数,请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二、新授 (一)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一共有多少块表, 1(先说一说在盒子里面有多少块,盒外有多少块,再提出问题,请学生试算。列出算式:12+3=?。 2(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并给予鼓励,然后教师加以总结、教授。 (二)1(师:同学们,今天小猴子的水果店开张了,你看,小猴子把香甜的桃子摆出来了(出示挂图或课件)。可是小猴子遇到难题了,它上午卖出了13个,下午卖出了5个,一共卖出了多少个呀,板书: 上午 下午 13 5 请小朋友来帮帮它~ 2(学生根据题意列式,算出答案,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三、练一练 (一)看图列式计算。 根据图中内容列式计算。 (二)采蘑菇。 出示情景图,可以以抢答的形式分组进行。并给胜利的一组奖励。 (三)出一组20以内加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参见课后习题) (四)在?里填上,、,或,。 10 + 4 ? 15 12 + 4 ? 16 3 + 10 ? 11 15 + 2 ? 19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二)总第42节 授课时间:12月10日 教学目标: 1.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9加几计算的过程,渗透“凑十”的方法。 2.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3. 对情景图中的事物有好奇心,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渗透“凑十”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 (二)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算式一一列出,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鹅,请学生列式。9+3=?。 (三)提示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并告诉大家是怎样算的。师生互相交流,看看那种算法最好,重点讲解数数法和凑10法。 二、算一算 (一)鱼缸有金鱼9条,又买来6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二)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试着算,再交流,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辅助计算。 (三)9,1,3= 9,1,5= 9,1,8= 9,1,7 = 9,1,6= 9,1,4= 9,1,9= 9,1,0 = 9,1,2 = 9,1,1= 三、练一练 (一)出示挂图,请小朋友根据图意列式并计算,独立完成。 (二)9+3= 4+9= 9+5= 9+4= 3+9= 2+9= (三)出示情景图,请小朋友根据情景图讲一个小故事,并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三)总第43节 授课时间:12月11日 教学目标: 1. 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方法。 2.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 3. 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感知“凑十”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 9 8 7 6 ?? ?? ?? ?? ? ? ? ? ? ? ? ? 5 4 3 2 ?? ?? ?? ?? ? ? ? ? ? ? ? ? 二、新授 (一)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看图列式。9+5=?,然后用小棒摆一摆,自己 试着计算。 (二)互相交流是怎么算的,关注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师生互相交流,说 说自己对“凑十”的理解,教师总结。例:9 + 5 = 14 把5分成1和4,把9分成4和5等。 三、练一练 (一)摆一摆,算一算。 9+6=? 9+7=? 9+8=? 9+9=? 学生可边摆边算,可采用“凑十”法计算。 (二)出示挂图(参见教材),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看图列式(参见教材)。 ? + ? = ? ? + ? = ? (四)为了摘桃子,小猴爬到了梯子的最高处,现在它必须答对算式才能下来。小猴子发愁了,你能帮帮它吗,(出示挂图或课件) 教师指导看懂题意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四、自主小天地 学生自己编题,并计算。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四)总第44节 授课时间:12月12日 教学目标: 1. 结合情景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 能够运用“凑十”方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 3. 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不同的算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凑十”方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凑十”方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 在?填上合适的数字。 8 8 8 8 ?? ?? ?? ?? ? ? ? ? ? ? ? ? 二、算一算 (一)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试着计算8+4=?,然后交流算法。 (二)通过“为什么把4分成2和2呢,” 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8加几的“凑十”法,使学生体会把8“凑十”计算比较简便。学生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计算。教师重点讲解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三、摆一摆,算一算 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边摆边算,然后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例:8+5=?,把5分成2和3,把8分成3和5。 四、试一试,练一练 (一)看图列式。 出示挂图,知道学生读懂题意,说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 (二)连线。 ,,7 ,, 8 + 5 ,, 8 + 6 ,, (三) 8+8=? 8+7=? 8+6=? 8+10=? 4+8=? 8+2=? 8+9=? 8+5=? 7+8=? 学生独立完成,可借学具辅助,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用“凑十”法该怎样计算。教师加以点评。 (四)出示情景图,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再写出算式。) (五)过荷塘。 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青蛙做对一题就向前走一步,把荷叶上的题目全部都做对了,就能通过荷塘。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五、小结 8加几的“凑十”法。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五)总第45节 授课时间:12月13日 教学目标: 1. 在边摆边算的过程中,学习7加几的计算。 2. 掌握7、6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能发现熟悉的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7加几的计算,掌握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7、6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摆一摆,算一算 (一)7 + 5 = ?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算一算。再用“凑十”法,自己算算,再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与结果。 (二)出示挂图或课件,也可在黑板上画出几组多米诺数字牌,请根据数字牌上的点数列一个加法算式,并计算。鼓励学生采用“凑十”法,在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三)请学生说说,在6加几的算式中,怎样采用“凑十”法来计算。然后教师加以指导和评价并总结。 二、练一练 (一)7+4=? 6+5=? 6+6=? 7+7=? 7+8=? 6+9=? 7+6=? 6+8=? 9+7=? 请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关注学生对“凑十”法的运用和理解。 (二)看图列式。 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先请学生说明题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三)请根据数字的提示,看看这些小动物应该住在哪个房子里, 出示挂图或课件,在房子上面有算式,小动物身上有数字,将对应的数字与算式相连。 (四)提问题。 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说说图中有什么,试一试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例:一共有多少棵树, 三、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六)总第46节 授课时间:12月14日 教学目标: 1. 结合问题情境,自己尝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 2.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三个数相加,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 能够听取别人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 教学难点:计算三个数相加。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请学生写出10的分解式。 (二)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中有什么,再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鹿,然后让学生自己计算。 (三)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互相交流计算的算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连加算式,并初步了解连加的意义。 (四)写出连加算式。对学生写出的连加算式予以肯定,并板书连加算式:3+5+7=15。 二、试一试 (一)看图写连加算式。 出示挂图,数一数每个鱼缸各有多少条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并列出算式。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请给算式和它相对应的答案涂上相同的颜色。 9+1+5= 13 8+2+7= 12 17 6+6+4= 5+3+5= 7+4+3= 2+7+3= 14 1+7+3= 15 11 8+5+5= 16 18 三、练一练 (一) 7+4+6= 8+7+2= 6+9+4= 6+8+3= 5+6+5= 2+6+9=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个别题目采用凑十的简单算法。让学生再计算一遍,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教师先说明题意,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分组进行,做完后,请个别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给予评价并讲解。 (三)请学生自己自由编几道连加算式题,并计算。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提问题。 出示情景图或课件(参见教材),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计算。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20以内的加法(七)总第47节 授课时间:12月15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20以内加法算式的过程。 2. 能把2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20以内加法表中的规律。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整理20以内的加法算式,并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整理20以内的加法算式,并发现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整理加法表 (一)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9加几、8加几、7加几等的进位算式,做完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把所有的算式写出来后,小组合作,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在表格中,教师加以指导。 (三)互相交流小组的整理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教师加以点评。 (四)算一算进位加法算式表的答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二、练一练 (一)填空。 8+3=3+? 6+8=8+? 2+9=9+? 5+?=6+? 4+?=9+? 7+?=5+?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看一看有什么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交换律。 (二)海底世界。 出示情景图,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并总结。 (三) 3+9= 4+7= 8+6= 5+7= 9+6= 3+8= 4+6= 8+5= 9+9= (四) 7+9+2= 4+8+2= 9+4+6= 3+6+5= 7+3+5= 8+4+5= 三、数学游戏 出示情景图,拿出扑克牌的1到10,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其中一个人抽出一张扑克牌摊开,其他每人抽一张,并用手中的扑克牌做20以内的加法,谁抢答正确,牌就归谁,比一比谁的牌多。另外也可三人一组,每人抽出一张,做连加算式,先抢答,答对的获胜。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文档为【[指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2K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