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 2

4.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 2

举报
开通vip

4.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 2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 王新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 [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了三本具有代表性的英美理论力学主流教材如Goldstein 的《Classical Mechanics(第二版)》、Marion的《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第三版)》、Kibble的《经典力学(第五版)》和三本国内使用的经典教材如金尚年的《理论力学(第二版)》、梁昆淼的《力学:理论力学(第4版)(下)》、朗道的《力学(第五版)》,对具体内容进...

4.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 2
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 王新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 [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了三本具有代表性的英美理论力学主流教材如Goldstein 的《Classical Mechanics(第二版)》、Marion的《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第三版)》、Kibble的《经典力学(第五版)》和三本国内使用的经典教材如金尚年的《理论力学(第二版)》、梁昆淼的《力学:理论力学(第4版)(下)》、朗道的《力学(第五版)》,对具体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各自的特色,并进行了比较。 [关 键 词]  理论力学;经典力学;教材;比较 理论力学是人们称为“四大力学”的物理课程之一,也称为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各高校物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本文选取英美和国内所使用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各三本)分别进行了内容简介,并加以比较,力求为国内理论力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借鉴。 1.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内容与特色 1.1  国外教材之一——Goldstein 《Classical Mechanics(第二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前言 《Classical Mechanics》是国外较为广泛采用的经典力学教材,在美国长期被作为研究生的理论力学教材,适合研究生入门学习。该书自1950年问世以来经过多次再版,目前已经出版至第三版,1980年其第二版由Addison-Wesley出版公司出版。本书是公认的经典力学标准教材。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这本书篇幅上比较长,各方面也都介绍得更详细一些。可能是存在成本的因素,第三版在增加部分内容(例如混沌)的同时删去了部分内容(例如部分讨论和附录),相当一部分读者更偏爱第二版。 (2)作者简介 赫伯特·戈尔茨坦(1922年6月26日- 2005年1月12日),美国物理学家,以本书作者知名。1940年在纽约城市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3年在获取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1942年到1946年,戈尔茨坦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战时辐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那里他从事研究波导和磁控管和雷达回波特点的理论工作。从1946年到1949年他在哈佛大学物理系执教。在1949 - 1950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原子能委员会会员,并担任布兰代斯大学物理客座副教授(1952 -1953)。从1950年起,戈尔茨坦在一家美国核技术开发公司任职,在那里他指导了核反应堆防护以及反应堆设计相关的中子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他参与建立了正统犹太科学家协会并曾担任主席。死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的名誉教授。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本书庞杂的体系使得其显得似乎没有重点,但它的确涵盖了经典力学的几乎全部内容。内容围绕拉格朗日力学体系、哈密顿力学体系组织,着重介绍了现代物理处理问题的方法技术,主要包括: 质点动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哈密尔顿方程、两质点间的力、刚体运动、微振动、微扰运动、场论等。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围绕拉格朗日力学体系、哈密顿力学体系的经典力学。首先从广义坐标和最小作用原理导出拉格朗日方程,以后分别论述守恒定律、运动方程的积分、质点碰撞理论、微振动和刚体运动理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哈密顿方程和正则变换等相关课题。 (4)该书特色 对于高级物理 教程 人力资源管理pdf成真迷上我教程下载西门子数控教程protel99se入门教程fi6130z安装使用教程 来说,这本书的复杂性和可理解性非常适合高年级的物理学生(研究生)。由于定位是物理高级教程,因此,对本科生有一定难度,因此,这本书主要读者是研究生。 这本书对现代物理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工具的介绍比较透彻,如哈密顿-雅可比理论、泊松括号、正则摄动理论、相对论场理论等等,做的非常的出色。这些理论方法几乎无所不在地出现在其他领域的物理学。 本书作者具有足够得执教经验,这使得这本书相对容易阅读。这本书的覆盖的广度显而易见的:涵盖了质点物理学到连续介质力学, 包括相对论(和一点电磁学), 研究对象涉及力学连续体,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得读者接下来有良好的信心去研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同时也需要读者必须努力地阅读更多的文献。最后,这本书很适合自学,并且它提供了许多清晰的练习习题。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杰出的理论力学教材。 本书作者常常在书中加入一些评论,可以很好的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或者做进一步阅读、自学研究,但这样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使某些读者陷入困惑。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本书绝大多数部分写的相当精彩,特别是有心力相关处理部分的章节,但也有读者反映某些部分实际上写得并不是那么清楚,例如哈密顿-雅可比方程。根据网上资料,吴大猷对Goldsten用Hamilton原理推正则方程的方法是批判的。即使如此,错误并不大,并且书中给出了相当多的参考文献,读者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自行检验。另一方面,在这一版本中的确存在相对较多的拼写错误,虽然已经把第一版中相当多的错误改正了。 总体上说,该书对概念和理论的阐述要好于对具体艰深问题的分析求解,考虑到作者最初写书的时间1950年,可以理解的是其目标侧重于令读者了解和掌握现代物理处理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当时),例如泊松括号等,从而建立起牢固的力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量子力学做铺垫。在这一背景下,该书的实例不是很多,对实例的讲解也不是很详细,需要其他书(例如Marion的书,推导极其详尽,例子极其丰富)的补充,但作为学习现代物理处理问题的方法技术来说,本书堪称经典。 1.2  国外教材之二——Marion《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第三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 前言 《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是国外较为广泛采用的经典力学的入门教材,该书自1970年问世以来经过多次再版,目前已经出版至第五版,1988年其第三版由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第五版国外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注册取得其网上相关配套资料,例如习题解答等。 (2) 作者简介: Jerry B. Marion,著名的物理学者,1957年加入马里兰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参与了学校范格拉夫起电机的研制工作,这个装置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并给很多后来的学生提供了训练机会。此后,Marion教授一方面参与实验核物理的研究,一方面逐渐加大在本科生教学上面的投入,最终完全投身于教材的编写和本科生教学工作。他的教学在学生中受到广泛而深入的欢迎。他个性谦和,讲解耐心,善于把知识讲透。Marion教授不幸于1981年逝世,其家人设立了Marion纪念基金,奖励那些投身大学教育的好老师。 Thornton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将物理学研究人员培养成大学和学院的教授。其在帮助学校,地区以及州一级的教师水平和能力提升计划中非常活跃,他设立K-8教师物理培训课程,把他们培训成拔尖的科学教师。并进一步发展出K-12等8门课程。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该书不同版次在内容的编排取舍上皆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出版时所处的年代的教学特点有关。下面内容仅就第三版而言。 本书前四章是与之前较为初等的普通物理相衔接的内容,或者说,简单回顾介绍了经典力学传统研究方法:包括相关的数学工具,例如矩阵,矢量运算等,和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例如质点,牛顿定律,动量,能量,守恒,振动,重力等基本概念和定律。第五和第六章进入新内容,包括变分法,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动力学,进行了简单明了的介绍,主要是从数学上。接下来进入物理内容的讨论:先是质点和质点系,包括有心力运动,行星运动,质点系动力学,碰撞,非惯性系;然后进入刚体阶段,引入惯量张量,主轴等概念,讨论了陀螺,离散的耦合振动,简正坐标,连续的振动弦,一维波动方程。最后,在第十四章,简单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处理。 教材的整体架构脉络清晰,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即使不是从头阅读,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本书内容上侧重数学的严谨,物理概念则依托于之前的普通物理,并没有对物理概念进行过于深入的剖析,这些内容应该是留在了之后的高级物理教程。可见,该书对自己作为中级物理教程的定位相当清楚。 (4)该书特色 本书着重提供对经典力学系统的现代处理方法,力求使得向量子理论的过渡最为容易,尽量使用当今通用的名词和引用。某些对于现代物理特别重要的概念做了说明。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现代数学技术的练习机会,以便其在后继课程中能够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本书定位于物理概论和高级物理之间的关键性的过渡阶段,对理论和公式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 书中给出了许多理论力学处理问题中经典常用的例子,推导过程尽可能详细,尽量避免使用“易证”,“显然”等措辞,然而也不刻意的绝对避免,因为过于冗长的代数运算会导致读者迷失方向,需要尽可能省略,保证学生能够抓住重点。第五章变分法、第十章惯量张量和主轴的引出都十分简明清晰,详略恰到好处,既不过分简短以至于使得读者不知如何下手,也没有不加区分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至于使得读者读了很久还抓不住重点,感到茫然困惑。书中也为学生提供的足够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是相当多学生读者希望看到的。书中的例题和习题很多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讨论问题,题解(如果你能拿到的话)相当详细,不乏各种解题技巧,从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对课本的补充,这至少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得兴趣。 和国外同类经典力学教材相比,特别是上述Goldstein的《经典力学》相比,本书的例子相当丰富,推导简明易懂,印刷和不经意的小错误都较少,写作清楚,特别利于自学。本书是理论力学的入门经典,除了研究生,大学高年级本科生也很容易上手。本书公认的是可读性强,易于理解。 本书并不贪大求全,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讲的很少,但是,就讲到的内容而言,都是非常严谨细致的。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本书由于定位为中级物理教程所使用的教材,因此,对于部分读者而言,内容上对物理概念的讲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参考其他教材,例如Goldstein的经典力学。另外,本书内容上侧重数学的严谨,显得物理特征不是很明显,某些不喜欢数学的读者会觉得枯燥(然而本书和Goldstein的书刚好互补)。有读者反映该书不够生动。 关于本书的习题,相当多读者反映不喜欢其长篇大论的解题过程,有些题目至少要用5页纸,这对于学生阶段的读者是相当不现实的。另外,很多习题的解答与书中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或者相去甚远。 前面四章具有复习意味的内容对很多读者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循环坐标,泊松括号,正则变换的内容讲的较少。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处理讲的少。 1.3  国外教材之三——Kibble《经典力学(第五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 1)前言 本书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及应用数学系的教材,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目前已发行至第五版,2004年由帝国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前四版的基础上,第五版又增加了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相关内容。本书是为致力于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人所编撰的,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微分学、积分学、偏微分方程、向量分析),并不适用于刚刚开始接触经典力学的人。 (2)作者简介 Tom W.B. Kibble: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系资深研究员、名誉退休教授、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在量子场论、高能粒子物理及天文学的交叉领域从事多年研究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论文。 Frank H. Berkshire: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数学系高级讲师、本科生指导教师。在动力系统、波、流体领域出版诸多著作。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一到五章是有关于单粒子的基础力学知识,第六章讲述了势能理论,多粒子体系在第七、八章中进行了讨论,第九章介绍了刚体。应用范围颇广的拉格朗日方法虽在前九章中有所涉及,但在第十、十一章中才进行了完整的论述。第十二章主要讨论了哈密顿力学,强调了对称和守恒定律的联系,与现代物理直接相关。十三、十四章介绍了连续动力系统的几何描述,以及其在非力学领域的应用。 附录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A)矢量,(B)圆锥曲线,(C)临界点的平面相图分析及应用,(D)离散动力系统图。 (4)该书特色 本书既承接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又联系了当代的最新发展,理论上说,本书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所需要的预备知识较少,仅需要微积分和微分方程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经典力学的各个知识点。但实际上,是否具有初级物理教程的底子,对于第一次阅读本书的读者还是不同的。作者写作对象主要是针对物理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因此,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本书是所有同类型的教材中比较薄的,因此内容相当精炼。经典力学的重要性,与其说是其应用范围的广袤,还不如说他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建立的基础,因此,本书着重讲述了经典力学在涉及这些基础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以质点和刚体为例,不涉及连续系统。 本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旨在让人很快掌握物理和数学问题的要义,而不会流于过分的形式主义。所以在较靠前的章节介绍了拉格朗日方法,并在后面的章节以一种易于大学生理解的方式,广泛使用拉格朗日和哈密顿方法。显然,这将使得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变得容易。 本书已印刷第五版。第五版保留了前四版的主要特征,但附录部分新加了圆锥曲线和临界点的平面相图分析及应用。新的版本在保留前几版经典例子的同时,也对某些例子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书籍印刷精美,而且有电子版图书可以获得,非常清晰。 另外,本书在前面列出来常用的一些常数和术语,以及在本书中所使用的符号规定,便于读者查找;整本书的最后列出了相关的参考书目,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的参考相关书籍,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所讲知识。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本书只有将近五百页,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所以无法将所涉内容全面深入的讲解清楚。日本著名物理学家井樱说过:“你学完了整本书,但一道练习题都不会做,就等于什么都没学到。”由此可见练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该书练习较少,在学完章节内容后,学生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整体评价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首先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古希腊先贤所建立的逻辑体系基础上,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但他们所建立的力学体系并不完整,甚至可以说是较为粗糙,到了拉格朗日、哈密尔顿时代,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才真正建立,主要表现在数学架构体系上的完备。时间过去数百年,但经典力学并未落伍,随着当代数学工具在动力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从规则运动到微扰或混沌行为的转换问题研究成为了可能。英美等国的主流《理论力学》教材因此而多名为《经典力学》。这是与国内《理论力学》的叫法的细微区别。 国外的教材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但是这里所说的《理论力学》,其他书籍也一样,都是装帧精美,价格昂贵(对于本国人而言)。从内容上讲,大都是经过作者理解消化的成熟之作,好的教材通常会不断的再版,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现代信息社会,新版的图书通常都会带有电子版的配套,或者网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补充材料,而获取这些补充材料通常是需要注册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盗版的冲击。 就本文所述的三本《理论力学》而言,似乎都是定位于中级物理教程所使用,也就是说,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在内容的编排上,似乎都有为后面课程,特别是量子力学做铺垫的倾向。在指导思想上,大致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系统而深入,比较侧重与近代理论物理学的联系,例如Goldstein 的书,另一种是简明而易懂,例如Marion的书,力求用简明的数学语言讲清楚物理概念。 国外理论力学相关的教材多如牛毛,甚至有人形容出的书比学理论力学的人还多。因此,著书的人无需刻意雕琢自己的著作,可以自由的将写作重点放在自己对理论力学的理解,体会, 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下载关于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关于使用希沃白板的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等方面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因此读起来非常有特点。也因此常常会有错误和缺点,以及内容上的不完整,但是,总可以找到别的著作来作为弥补而无需面面俱到。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作者都尽量可能的做到保护读者的兴趣,使得读者能够比较轻松地读下去。这一点特别值得国内的教材编写者学习。国外理论力学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总能找到相当一部分教材,里面有相当多的联系实际的具体例子,例如Marion的《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这些例子是吸引读者的一大法宝。 3. 中国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内容特点 3.1 国内教材之一——金尚年《理论力学(第二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 前言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金尚年、马永利编著的《理论力学》(第二版)是国内较为广泛采用的一本理论力学教材。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九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理论力学”这门课程顾名思义是讲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力学”和“普物力学”在内容和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首先需要先作些说明:经典力学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形式:牛顿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理论,后两者合称为分析力学。“普物力学”的内容仅限于牛顿力学的形式,从未涉及分析力学的理论。本书的重点放在分析力学上,但仍要从牛顿力学讲起,并且篇幅不小。一方面是因为分析力学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另一方面以前所讲的牛顿力学基本上只限于单质点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以及刚体的定轴转动;对于质点、质点系的一般运动和刚体定点转动还没有讨论过。而这正是理论力学要讨论的问题。另外,大学本科物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一组称为中级理论物理的课程,它们是: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这一组课程在性质上是类似的,在内容上是逐步拓展和深化的。理论力学是这一组课程中的第一门课。中级理论物理课与普通物理课比较,除了在内容上深一个层次以外,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显著的差别。普通物理课基本上是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得出物质运动的经验规律,强调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理论物理则是从物理学的经验规律出发,创建一个理性的物理世界,然后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推理出这个理性世界所应该具有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再与现实的经验事实作比较,以检验其真伪,并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这样说,“理论力学”是读者所遇到的第一门侧重于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物理课。本书的编写即是以此为依据。 (2)作者简介 金尚年先生是春晖中学1949年初中毕业生,后来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做物理学史的研究和教学,直至退休。著有《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和哲学背景》,《自然哲学的演化》,小说《浮生录》。 马永利,1960年11月出生 ,1993年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意大利ICTP 做访问学者,2000-2001年是美国Albany的SUNY 访问学者,2001-2002年做美国Delaware大学Bartol研究所访问教授,从2003年起做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及非线性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理论力学(第二版)》是在原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相对于传统教材,《理论力学》作了如下调整:(1)不单独设立章节讲述运动学和静力学,必需的内容结合动力学讲述,将质点动力学和质点系动力学结合在一起讲,从而减少与普通物理的重复;(2)提前讲拉格朗日方程,把拉格朗日方程与牛顿方程作为处理经典力学问题并用的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拉格朗日方程的实际应用。 全书的内容共分4章:第1~2章分别介绍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方程的基本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第3~7章分别讨论两体问题、刚体、非惯性参考系、微振动和阻尼运动等五类典型的力学问题;第8章介绍经典力学的哈密顿理论,是后继课程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第9~10章介绍哈密顿理论的应用和流体力学,可作为补充教材或阅读材料。 《理论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4)该书特色 改变了原来先牛顿力学后分析力学、先运动学后动力学、先质点后质点系的体系,采取了以分析力学为主题,运动学和相应的动力学问题紧密结合、单质点合并到质点系中一起叙述的体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一开始就感到这是一门和普物力学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明显不同的新课,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并节省了讲授学识。 充实了物理内容。前两章叙述了经典力学的牛顿形式和拉格朗日形式的基本理论后,第三到第八章专门讨论在物理上有重要应用的典型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具体认识到不仅在工程技术问题中,而且在纯物理领域也有许多实际的力学问题,经典力学理论则是解决这些实际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既使学生得实在,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了学生做习题的困难。理论力学解题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和教材的体系有关。由于本书的以上两个特点,使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熟悉了既可以用牛顿力学方程,又可以用拉格朗日方程来解题,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种方法。并且由于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自然有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注意了同后继课程的联系和衔接,因为为后继课程服务也是本课程的一大任务,凡是后继课程要用到的经典力学知识,几乎都讲述到可以直接引用的地步,如经典散射、微振动、电磁场的拉格朗日方程,刘维尔方程,经典微扰理论等等都是这样要求的。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提前讲拉格朗日方程,使得学生有更多练习和使用它的机会,但从编排体系上看,这样做使得全书显得零散。本书三百多页,不算厚实,内容却涉及广泛,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些内容没有讲透彻。 书中所附习题在书后附有答案,但没有过程,即使是最粗略的分析,这是比较遗憾的。好在本书是中文的,有相当一部分习题答案被好事的学生放到了网上,可以下载,但是不系统。 3.2  国内教材之二——梁昆淼《力学:理论力学(第4版)(下)》的内容与特点 (1)前言 本书第二版于1987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此书为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次修订,根据读者意见和修订者的教学体会,在保持原书特点的同时,调整充实了一些内容,强化了基础,增加了一些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更新了部分习题。下册相对独立于上册,可以供物理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下册内容包括:矢量力学、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力学、有心力、散射问题、微振动、刚体力学、哈密顿力学、力学变分原理、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方程、非线性力学、弹性体、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 (2)作者简介 梁昆淼: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全国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方法研究会”主任委员、《大学物理》杂志常务编委、《物理教学》杂志编委、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基础物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在从教的几十年中,梁先生刻苦钻研,始终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1959年起他长期致力于物理类力学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引导学生完成从中学思维方式向大学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学中充满富有物理洞察力的独到见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年)以及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988年)。他在“力学”、 “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上成绩卓著,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建立了力学和理论力学互相贯通的新体系,是“我国力学教学的带头人”。他曾应邀赴国内许多院校示范教学,传授课堂教学方法,1984年赴荷兰参加国际物理教学会议,并在大会上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均得到相当高的评价。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本书480页,与一般的理论力学教材不同,本书将内容按不同的力学体系组织,包括矢量力学,分析力学,连续介质力学。重点在分析力学,与经典力学是相对应的。在连续介质力学部分,按照先弹性体,再流体的顺序写作,里面介绍了很多物理概念。 全书(下册)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讲述基础力学,讲解了矢量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到第九章讲述分析力学,内容包括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力学、有心力、散射问题、微振动、刚体力学、哈密顿力学、力学变分原理、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方程、非线性力学等。十章到十二章为连续介质力学部分,从弹性体、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附录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相应的习题以及详尽的答案。 (4)该书特色 本书经多年使用,目前已更新到第4版,本书对理论力学的覆盖面广,基本覆盖了理论力学的全部内容。第4版在力图保持原有教材的优点的同时,对某些过于简化的部分作了补充和完善,以增加可读性。一方面,删减一些过于琐碎的内容,例如刚体力学部分中关于转动的矩阵描述。另一方面,增加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例如诺特定理、哈内角、KdV方程等,并专设一章讨论非线性物理中与力学关联的内容,将数值计算融合到具体问题的求解之中。为便于读者查阅,本版还新增了名词索引和人名原文等信息。 从内容上说,本书的物理特征明显,不象有些教材,看起来更像数学读本。同时,按照国内的分类方法,本书适合理科学生阅读,内容深入,但是可读性还是可以的,容易读懂。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在数学推导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定理、定律以及公式的物理的、直观的理解,使读者更加易懂。比如拉格朗日动力学中关于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什么时候应视作独立的,什么时候又是关联的;哈密顿力学一章中关于相空间中广义动量和广义坐标的独立性的解释等等。所以比较适合作为理科理论力学的入门教材。 另外,本书在结构和形式上也有很多特点,如,对重点内容,概念定义,主要公式等采用黑体,引起读者的重视;在讲解例题时,有详尽的图示,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题目。此外,本书可配合科学出版社《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理科用)》一起阅读,《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是与本书配套的学习指导和习题解答,但其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习题的答案,其中不乏物理思想。特别是很多习题有两种或以上的解法,本书均一一列出,很有启发性。 新书装帧精美,可以供物理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供中学教师参考。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对于本书中关于“非完整约束”的Chetaev条件的说法以及将拉格朗日方程的“广义能量积分”等同于系统的哈密顿量的说法,颇有争议。对于这些方面的正确性还有待商榷。 另外,本书并未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不利于读者针对性的查找相关文献。 3.3  国内教材之三——朗道《力学(第五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前言 《力学(第五版)》是由(俄罗斯)朗道与(俄罗斯)栗弗席兹著,李俊峰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第五版本。本书以简洁的叙述给出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最完全和最直接的方法。本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共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2)作者简介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968) 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8年1月22日生于今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库,父母是工程师和医生。朗道19岁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开始学术生涯。1929—1931年赴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进修,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曾受益于玻尔的指引。1932—1937年,朗道在哈尔科夫担任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理论部主任。从1937年起在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理论部主任。朗道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哈尔科夫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学校教授理论物理,撰写了大量教材和科普读物。 朗道的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从流体力学到量子场论的所有理论物理学分支。1927年朗道引入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密度矩阵;1930年创立电子抗磁性的量子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抗磁性,电子的相应能级被称为朗道能级);1935年创立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1936—1937年创立二级相变的一般理论和超导体的中间态理论(相关理论被称为朗道相变理论和朗道中间态结构模型);1937年创立原子核的几率理论;1940—1941年创立液氦的超流理论(被称为朗道超流理论)和量子液体理论;1946年创立等离子体振动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阻尼);1950年与金兹堡一起创立超导理论(金兹堡-朗道唯象理论);1954年创立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1956—1958年创立了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被称为朗道费米液体理论)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 朗道于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3次获得苏联国家奖;1954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1年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和弗里茨·伦敦奖;1962年他与栗弗席兹合著的《理论物理学教程》获得列宁奖,同年,他因为对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还是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土、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和法国物理学会的荣誉会员。 E.M.栗弗席兹是前苏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苏联科学院院士(1915年2月21日, 出生于哈尔科夫;1933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工学院;1933至1938年在哈尔科夫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 从1939年起, 在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工作, 直至 1985年10月29日病逝。  E.M.栗弗席兹一生主要研究固体物理、引力理论和宇宙学, 取得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E.M.栗弗席兹与朗道合著的多卷世界名著《理论物理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概括了他一生的事业,为了这部巨著,栗弗席兹用去将近半个世纪时间,花费了巨大精力。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详细介绍) 本书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一卷,将力学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部分来介绍,首先从广义坐标和最小作用原理导出的拉格朗日方程,以后分别论述守恒定律、运动方程的积分、质点碰撞理论、微振动和刚体运动理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哈密顿方程和正则变换等相关课题。本书以简洁的叙述给出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最完全和最直接的方法。本书附录索引时对目录的补充,索引中包含在目录中没有反应出来的术语和概念。 (4)该书特色(含特点、优势;小标题排比不重叠;尽量统计分析) 该书涉及到力学的基本概念。既详细讲述了基础知识,也涉及到前沿知识。概述从易到难的编排思路。对一些基本概念讲述的非常清楚,让人一目了然。习题设计很合理,能让学生高效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能力获得提高。该书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一卷,这一本上倾注了很多Landau自己的心血,后续的很多本都是Landau列大纲,由Lifshitz持笔,这一卷是剩余理论物理学教程学习的基础。该书例题习题都给了详细的解答,这让学习的人能更明白作者的解题思路。附录索引中给出了目录中没有反映出来的术语和概念,方便读者去查询。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简明精炼,本版全书竟然不到200页,实在是浓缩了太多的精华。 从装帧上看,本次出版比第一版显然强了许多,书皮是硬皮,纸张光洁,前面还有朗道本人以及“朗道十诫”石板的图片。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该书写于1940年,年代相对遥远。对一些前沿应用方面的知识怎没法涉及。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物理中新的知识没能介绍。另外该书给出的例题和习题很少。读者需要找相关的理论习题解来提高自己解题方面的能力。 毫无疑问,本书非常难以掌握,压缩的太厉害了,因此,只能作为参考书和提纲或者手册。相关内容还要参考其他教材。 本书在内容的翻译上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不如59年版本的翻译好。符号错误较多。 4. 国内与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国内外理论力学教材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到,国内与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相比,既有些共同的特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国外教材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作为四大力学之一的理论力学,其教材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除了理论力学外,经典力学,分析力学等名称也广为使用。国外倾向使用经典力学,国内倾向使用理论力学。但无论何种名称,核心内容都是将牛顿力学体系用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体系再造一遍。无论在国内国外,理论力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学习到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经典力学内容,使用更严谨的数学分析观点来理解物理世界。国内外的共识是,理论力学学好后,能够使后继量子力学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无论国内外,理论力学的书都很多,当然,国外的远远多于国内;但更本质的区别在于,国内的教材多以国外的教材为蓝本,是基于翻译工作的基础,例如朗道,Goldtein等,象金尚年和梁昆淼的书是少数。从这一点上说,本文所列举的教材,除了朗道翻译成中文的那本,都是作者花了心思的,有作者的思想在里面。一个共同之处在于,即使是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历史,理论力学的教材架构仍然都有当年朗道的影子。从系统性上看,国内外都是既有系统而深入的教材,又有简明读本。 国外理论力学的教材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出版商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装帧和印刷的精美等,是普遍的现象,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和解答上,国外优秀教材选取的题目有些很实用,题解也都很详细,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都有网上配套资源,反观国内教材,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国外教材的另一特点是使用的图解比国内多,这可能与教材的薄厚有关,但是,利用图表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的确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从教材的定位上看,由于国内的学制和国外的不同,国内的理论力学教材会更早一些给到学生手里,国外研究生的内容在国内本科就已经学习了。抛开这个因素,理论力学教材国内外都是需要有上位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只不过国外对数学的要求较少,把相当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教材之中,向下则是为更高级的专业物理教程做准备。 从教材的编写人员来看,无论国内国外,好书的作者都是大家,即使其不做科研,但只要其认真负责的写作,就是好书,国内的书,例如本文提到的朗道第五版翻译,就显得逊色一些。另外,国外的作者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从事的工作做出取舍,而国内的作者一般是不考虑自己的。 5.本文所涉及教材的章节目录 5.1戈尔茨坦等所著《Classical Mechanics》 第一章  基本原理概览 1-1  质点力学 1-2  质点系力学 1-3  约束 1-4  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 1-5  速度依赖势和耗散函数 1-6  拉格朗日表述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变分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 2-1  哈密顿原理 2-2  一些变分技巧 2-3  由哈密顿原理推导拉格朗日方程 2-4  哈密顿原理对非完整系统的扩展 2-5  变分原理表述的优点 2.6  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第三章 中心力问题 3-1  化简到等效的单体问题 3-2  运动方程和第一积分 3-3  等效一维问题和轨道的分类 3-4  位力定理 3-5  轨道微分方程, 可积分的幂律势 3-6  轨道闭合的条件 (Bertrand定理) 3-7  开普勒问题:平方反比力 3-8  开普勒问题里时间的运动 3-9  Laplace-Runge-Lenz 矢量 3-10  中心力场中的散射 3-11  散射问题变换到实验室坐标 第四章  刚体运动的运动力学 4-1  刚体的独立坐标 4-2  正交变换 4-3  变换矩阵的形式性质 4-4  欧拉角 4-5  Cayley-Klein参数和相关量 4-6  刚体运动的欧拉定理 4-7  有限转动 4-8  无限小转动 4-9  矢量的变化率 4-10  科里奥利力 第五章    刚体运动方程 5-1  绕一点运动时的动能和角动量 5-2  张量和并矢 5-3  惯量张量和惯量矩 5-4  惯量张量的本征值和主轴变换 5-5  求解刚体问题和欧拉运动方程的方法 5-6  刚体的无力矩运动 5-7  具有一个固定点的对称重陀螺 5-8  岁差和卫星轨道的处理 5-9  磁场中带电系统的处理 第六章  微小振动 6-1  问题的表述 6-2  本征值方程和主轴变换 6-3  自由振动的频率,简正坐标 6-4  线性三原子分子的自由振动 6-5  受迫振动和耗散力的影响 第七章  经典力学中的狭义相对论 7-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 7-2  洛伦兹变换 7-3  实四维空间的洛伦兹变换 7-4  对洛伦兹变换的进一步描述 7-5  协变的四维表述 7-6  相对论力学中力和能量的方程 7-7  碰撞的相对论动力学和多粒子体系 7-8  相对论力学的拉格朗日表述 7-9  协变的拉格朗日表述 第八章    哈密顿运动方程 8-1  勒让德变换和哈密顿运动方程 8-2  循环坐标和守恒定律 8-3  Routh方法和稳定运动的振荡 8-4  相对论力学的哈密顿表述 8-5  从变分原理推导哈密顿方程 8-6  最小作用原理 第九章  正则变换 9-1  正则变换的方程 9-2  正则变换的例子 9-3  正则变换的辛方法 9-4  泊松括号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不变量 9-5  运动方程, 无穷小正则变换和泊松括号形式的守恒定律 9-6  角动量泊松括号关系 9-7  力学系统的对称群 9-8  刘维尔定理 第十章  哈密顿-雅可比理论 10-1  哈密顿主函数的哈密顿—雅可比方程 10-2  谐振子问题——哈密顿—雅可比方法的一个例子 10-3  哈密顿特征函数的哈密顿—雅可比方程 10-4  哈密顿—雅可比方程中的变量分离 10-5  单自由度系统中的作用角变量 10-6  完全可分离系统中的作用角变量 10-7  以作用角变量表述的开普勒问题 10-8  哈密顿-雅可比理论, 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 第十一章  正则微扰论 11-1  概述 11-2  含时微扰 (常数变易) 11-3  对含时微扰论的阐述 11-4  单自由度一阶含时微扰 11-5  高阶含时微扰 11-6  天体和空间力学所使用的特殊微扰技术 11-7  绝热不变量 第十二章  连续系统和场的拉格朗日和哈密顿表述简介 12-1  从分立系统到连续系统的过渡 12-2  连续系统的拉格朗日表述 12-3  应力-能量张量和守恒定律 12-4  哈密顿表述 ,泊松括号和动量表述 12-5  相对论场论 12-6  相对论场论的例子 12-7  Noether定理 附录 A    Bertrand定理的证明 B    其他约定下的欧拉角 C    d? 的变换性质 D    哈密顿-雅可比方程可分离性的Staeckel条件 E    气体中声场的拉格朗日公式 参考书目 书中所使用的符号索引 索引 5.2 Marion《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 1. 矩阵,矢量和矢量微积分 介绍 标量的概念 坐标变换 旋转矩阵的性质 矩阵操作 更多定义 变换矩阵的几何特征 标量和矢量的定义(依变换性质) 基本标量和矢量运算 两个矢量的标积 单位矢量 两个矢量的矢积 矢量对标量的微分 求导的例子:速度和加速度 角速度 梯度算符 矢量积分 2. 牛顿力学----单个质点 介绍 牛顿定律 参照系 质点运动方程 守恒定理 能量 火箭的运动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3. 振动 介绍 简谐振子 相图 二维谐振动 阻尼振动 正弦驱动力 物理系统 电路振荡 叠加原理----傅里叶级数 线性振子对脉冲力函数的响应 非线性振动 非线性系统的相图 平面摆 阶跃,后滞和相位延迟 4. 重力 介绍 重力势 力线和等势面 势能概念的使用时机 5. 变分法 介绍 问题的描述 欧拉方程 欧拉方程的“第二种形式” 几个因变量的函数 施加辅助条件下的欧拉方程 δ 记号 6. 哈密顿原理----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动力学 介绍 哈密顿原理 广义坐标 广义坐标下运动的拉格朗日方程 乘子待定的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方程的等价性 拉格朗日动力学基础 关于动能的一个定理 再论守恒 运动的正则方程----哈密顿动力学 物理研究中动力学变量和变量计算的几点讨论 相空间和刘维定理 位力定理 7. 中心力运动 介绍 折合质量 守恒定理----运动的一次积分 运动方程 中心力场下的轨道运动 离心能和有效势能 行星运动----开普勒问题 开普勒方程 拱心角和进动 圆轨道的稳定性 轨道动力学 8. 质点系动力学 介绍 质心 系统的线动量 系统的角动量 系统的能量 两质点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的运动学 非弹性碰撞 散射截面 卢瑟福散射公式 9. 非惯性参照系中的运动 介绍 旋转坐标系 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 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10. 刚体动力学 介绍 惯量张量 角动量 惯量主轴 不同体坐标系下的惯量矩 惯量张量的更多性质 欧拉角 刚体的欧拉方程 对称陀螺的自由运动 一端固定的对称陀螺的运动 刚体旋转的稳定性 11. 耦合振动 介绍 两个谐振子耦合 弱耦合 耦合振动问题的泛化 本征矢的正交性 简正坐标 分子振动 三线性耦合平面摆----一个退化的例子 负载弦 12. 连续系统:振动弦 介绍 负载弦的极限情况:连续弦 振动弦的能量 瑞利原理 波动方程 受迫运动和阻尼运动 13. 一维波动方程 介绍 波动方程的普遍解 波动方程的分解 相速度、色散和衰减 群速度和波包 负载弦中的能量传播 反射和透射波 广义傅里叶级数 波包的傅里叶积分表示 14. 狭义相对论 介绍 伽利略不变性 洛伦兹变换 狭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双生子佯谬 相对论动量 能量 时空和四维矢量 狭义相对论的拉格朗日函数 相对论动力学 5.3 Kibble《经典力学》 前言 1.介绍 1.1 空间和时间 1.2 牛顿定律 1.3 质量和力的概念 1.4 外力 1.5 总结 2. 线性运动 2.1 保守力;能量守恒 2.2 平衡点附近运动;谐振子 2.3 复数表示 2.4 能量守恒定律 2.5 阻尼振动 2.6 简单周期力场中的振动 2.7 周期力 2.8 冲力;格林函数法 2.9 碰撞问题 2.10 总结 3. 能量和角动量 3.1 能量; 保守力 3.2 抛射体 3.3 力矩; 角动量 3.4 中心力; 角动量守恒 3.5 极坐标. 3.6 变分学 3.7 哈密顿原理; 拉格朗日方程 3.8 总结 4. 中心保守力 4.1 各向同性谐振子 4.2 守恒定律 4.3 平方反比定律 4.4 轨道 4.5 散射截面 4.6平均自由行程 4.7 卢瑟福散射 4.8 总结 5. 旋转系统 5.1 角速度; 矢量变化速率 5.2 匀强磁场中的粒子 5.3 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5.4 科里奥利力 5.5 拉莫尔效应 5.6 角动量和拉莫尔效应 5.7 总结 6. 势论 6.1 重力势和静电势 6.2 偶极子和四极子 6.3 球形电荷分布 6.4 无限远处势的展开 6.5 地球的形状 6.6 潮汐 6.7 场方程 6.8 总结 7. 双体问题 7.1 质心和相对坐标 7.2 质心系统 7.3 弹性碰撞 7.4 CMand实验截面 7.5 总结 8. 多体系统 8.1 动量;质心运动 8.2 角动量; 中心内力 8.3 地月系统 8.4 能量; 守恒力 8.5 拉格朗日方程 8.6 总结 9. 刚体 9.1 基本原理 9.2 绕轴转动 9.3角动量的垂直分量 9.4 主惯性轴 9.5 转动惯量的计算 9.6 轴上的微小力作用 9.7瞬时角速度 9.8 绕主轴的转动 9.9 欧拉角 9.10 总结 10. 拉格朗日力学 10.1 广义坐标;完整体系 10.2 拉格朗日方程 10.3 对称顶级的进动 10.4 绕轴旋转的钟摆约束 10.5 电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10.6 弹性弦 10.7 总结 11. 微小振动和正常模式 11.1 正交坐标系 11.2微小振动的运动方程 11.3正常模式 11.4耦合振子 11.5 弦上的粒子振动 11.6 弹性弦的一般模式 11.7 总结 12. 哈密顿力学 12.1哈密顿方程 12.2 能量守恒 12.3可遗坐标 12.4对称顶级的一般运动 12.5 维尔定理 12.6 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12.7 伽利略变换 12.8 总结 13. 运动系统及其几何图像 13.1 相空间和相图 13.2 一阶系统—相线 13.3 二阶系统—相平面 13.4 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种族竞争模型和战争模型 13.5 极限循环 13.6 三阶(或高阶)系统 13.7 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13.8总结 14. 哈密顿系统的有序性和混沌性 14.1 可积性 14.2 截面 14.3 角变量 14.4 展示混沌性的哈密顿系统 14.5参数缓慢变化— 绝热不变性 14.6 可积分系统 14.7 总结 附录 A. 矢量 A.1 定义和基本性质 A.2 标积 A.3 矢量积 A.4 的微分和积分 A.5 梯度, 散度和旋度 A.6 积分定理 A.7电磁势 A.8 曲线坐标 A.9 张量 A.10 本征值; 对称张量的对角化 附录 B. 锥线论 B.1 卡笛尔坐标形式 B.2 极坐标形式 附录 C. 临界点附近的相平面分析 C.1 线性系统及其分类 C.2 几近线性系统 C.3 三阶(或高阶)系统 附录D.离散动力系统图 D.1一维相图 D.2二维相图 D.3扭转相图和圆环破裂 5.4 金尚年《理论力学(第二版)》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牛顿动力学方程 §1.1牛顿的《原理》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 §1.2牛顿第二定律在常用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1.3质点系 §1.4动量定理 §1.5角动量定理 §1.6能量定理 §1.7变质量运动方程 §1.8综合例题 §1.9等粒子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习题 第二章 拉格朗日方程 §2.1理想约束达朗贝尔方程 §2.2完整约束广义坐标 §2.3理想、完整体系的拉格朗日方程 §2.4拉格朗日方程对平衡问题的应用 §2.5广义势能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拉格朗日函数 §2.6非完整体系的拉格朗日方程 §2.7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2.8瞬时力问题的拉格朗日方程 习题 第三章 两体问题 §3.1两体问题化为单粒子问题 §3.2在中心势场中单粒子的运动有效势能 §3.3与距离成反比的中心势场 §3.4中心势场中粒子运动轨道的稳定性 §3.5弹性碰撞 §3.6散射截面 §3.7刚球势散射散射截面从质心系到实验室系的变换 §3.8库仑势场中的弹性散射 §3.9粒子的分裂 习题 第四章 刚体 §4.1刚体运动的自由度和广义坐标 §4.2刚体的角速度 §4.3刚体上任一点的线速度和线加速度 §4.4刚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4.5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4.6转动惯量张量欧拉动力学方程 §4.7惯量椭球 §4.8刚体的自由转动 §4.9拉格朗日陀螺 §4.10快速陀螺的近似理论及其应用举例 §4.11刚体转动的稳定性 §4.12刚体定轴转动时支点上的动反作用力 习题 第五章 定积分的计算 §5.1不同参考系之间速度和加速度的变换关系 §5.2非惯系中的牛顿动力学方程惯性力 §5.3拉格朗日函数的不确定性非惯性参考系中的拉格朗日函数.. §5.4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效应 §5.5拉莫尔进动经典力学对磁共振现象的解释 习题 第六章 多自由度体系的微振动 §6.1振动的分类和线性振动的概念 §6.2两个自由度保守体系的自由振动 §6.3n个自由度保守体系的自由振动 §6.4简正坐标和简正振动 §6.5寻找简正坐标的一般方法 §6.6一维晶格的纵推动 §6.7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6.8两个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6.9非线性振动 习题 第七章 阻尼运动 §7.1阻尼的一般性质 §7.2恒力作用下的阻尼直线运动 §7.3一维阻尼振动 §7.4耗散函数多自由度体系的阻尼振动 §7.5非线性振动对共振的影响 §7.6RLC电路的拉格朗日方程 §7.7阻尼介质中的抛射体运动 习题 第八章 经典力学的哈密顿理论 §8.1正则共轭坐标 §8.2哈密顿函数和正则方程 §8.3变分问题的欧拉方程 §8.4哈密顿原理 §8.5正则变换 §8.6泊松括号 §8.7哈密顿-雅可比方程 §8.8用哈密顿理论解开普勒问题 习题 第九章 哈密顿理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9.1连续体系的拉格朗日方程 §9.2电磁场的拉格朗日方程 §9.3薛定谔波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9.4刘维尔定理 §9.5经典微扰理论 习题 第十章 流体 §10.1流体运动的描述 §10.2理想流体的动力学方程 §10.3流线伯努利方程 §10.4无旋运动拉格朗日积分 §10.5理想流体绕圆柱的流动达朗贝尔佯谬 §10.6粘滞流体的运动方程 §10.7泊肃叶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 习题 5.5 梁昆淼《力学:理论力学(第4版)(下)》 矢量力学 第一章 矢量力学 1. 质点运动学 (1) 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直角坐标系 (3) 平面极坐标系 (4) 柱坐标系 (5) 球坐标系 (6) 自然“坐标系” 2. 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 3. 非惯性参考系 4. 质点动力学运动定理 (1) 动量定理 (2) 角动量定理 (3) 动能定理 5. 质点组动力学 (1) 两体问题 (2) 质点组运动定理 (3) 非惯性系;质心系 6. 变质量质点动力学 7. 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平面平行运动 (1) 运动学 (2) 动力学 分析力学 第二章 达朗伯原理 8. 约束 (1) 约束及其分类 (2) 约束力 (3) 约束使问题复杂 9. 自由度与广义坐标 10. 虚功原理;达朗伯原理 (1) 虚位移 (2) 虚功原理 (3) 广义坐标下的虚功原理 (4) 主动力全是保守力的情况 (5) 约束力的求解——拉格朗日乘子法 (6) 达朗伯原理 第三章 拉格朗日动力学 11. 拉格朗日方程 (1) 广义坐标的引入 (2) 拉格朗日方程 (3) 主动力全是保守力的情况 (4) 广义动量守恒原理 (5) 哈密顿函数守恒原理 12. 非完整系的动力学 13. 拉格朗日动力学的推广 第四章 有心力;散射问题 14. 动力学方程及其解算 15. 平方反比引力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2) 平方反比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3) 椭圆运动的能量 (4) 圆轨道的稳定性 16. 人造地球卫星 (1) 环绕卫星 (2) 同步卫星 (3) 轨道卫星的自动姿态稳定 17. 散射问题 (1) 平方反比斥力 (2) 散射 第五章 微振动 18. 两个自由度的振动 19. 分子的振动 20. 微振动的一般理论 (1) 拉格朗日函数 (2) 化平方和 (3) 直接求解 (4) 证明 < 0 (5) 矩阵表述 21. 非线性振动 22. 参数共振 第六章 刚体力学 23. 刚体运动学 (1) 自由刚体的自由度 (2) 刚体的运动 (3) 刚体里各点的运动 (4) 基点的选取 (5) 角速度矢量 (6) 转动的矩阵表述 (7) 欧拉角 24. 刚体动力学 (1) 刚体的角动量和动能 (2) 惯量张量;惯量椭球 (3) 欧拉方程 (4) 拉格朗日方程 (5) 动能定理 25. 无外力矩的定点运动(欧拉—班锁情况) (1) 对称刚体 (2) 非对称刚体 (3) 动平衡的稳定性 26. 对称重刚体的定点运动(拉格朗日—泊松情况) (1) 欧拉方程 (2) 拉格朗日方程 (3) 解算与阐释 (4) 简明的解释 27. 带电的旋转物体在磁场中的旋进(拉莫尔旋进) 第七章 哈密顿动力学 28. 哈密顿正则方程 (1) 哈密顿正则方程 (2) 勒让德变换 (3) 守恒原理 (4) 例题 29. 刘维定理 30. 位力定理 31. 泊松括号 (1) 力学量的时间变化率 (2) 泊松括号 (3) 雅克比恒等式 (4) 量子力学中的泊松括号 第八章 力学变分原理 32. 变分法初步 (1) 泛函 (2) 变分问题 (3) 欧拉方程 (4) 附加条件下的变分问题 33. 哈密顿原理 34. 最小作用量原理 (1) 可遗坐标和哈密顿原理 (2) 雅克比最小作用量原理 第九章 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克比方程 35. 正则变换 (1) 正则变换的条件 (2) 母函数 (3) 正则变换举例 (4) 泊松括号的不变性 (5) 无限小正则变换 36. 哈密顿—雅克比方程 (1) 哈密顿主函数 (2) 哈密顿特征函数 (3) 例题 37. 作用量变数与角变数 38. 浸渐不变量 39. 正则微扰理论 40. 从“几何力学”到波动力学 (1) 从波动光学到几何光学 (2) 从“几何力学”到波动力学 连续介质力学 第一十章 弹性体 41. 张变(或长变) (1) 胡克定理;杨氏模量 (2) 泊松比;一般情况下的胡克定律 (3) 体积的改变;容积弹性模量 (4) 弹性限度;极限强度 42. 切变(或剪变) (1) 切变 (2) 纯切变 (3) 切变模量与杨氏模量的关系 (4) 切变弹性势能密度 43. 圆杆的扭转 44. 杆的弯曲 (1) 单纯弯曲 (2) 关于截面的形状 (3) 带有切变的弯曲 45. 胁变的一般分析 (1) 胁变张量 (2) 胁变主轴 (3) 体胀系数 (4) 相容条件 46. 胁强的一般分析 (1) 胁强张量 (2) 胁强主轴 (3) 胁强与胁变之间的关系 (4) 相容条件 47. 弹性体静力学 48. 弹性体动力学 (1) 动力学基本方程 (2) 哈密顿原理;拉格朗日方程 (3) 弹性体中的波动 第十一章  流体运动学 49. 流体运动学的特点 (1) 着重研究速度场 (2) 迹线与流线 (3) 当地变化率与实体变化率 50. 速度场的分析 (1) 速度场的一般分析 (2) 有旋流动与无旋流动 (3) 连续性方程 第十二章  流体动力学 51. 流体动力学的特点 52. 流体静力学 (1) 流体的平衡方程 (2) 静止液体的自由表面 (3) 不可压缩流体中的静压强分布 (4) 可压缩流体中的静压强分布 53. 理想流体稳恒流动的运动定理 (1) 动量定理 (2) 伯努利定理 54.无粘滞流体动力学 (1)  欧拉方程 (2)  欧拉方程的第一次积分 (3)  涡旋动力学 (4)  绕流对物体的作用力 (5)  欧拉方程的线性近似 55.粘滞流体 (1)  粘滞系数 (2)  直圆管的流量公式 (3)  运动定理 56.粘滞流体动力学方程 (1)  纳威尔—斯托克斯方程 (2)  雷诺数 (3)  边界层[附]球体所受粘滞阻力 附录 习题 答案 5.6 朗道《力学》第五版 第一章 运动方程 1 广义坐标 2 最小作用量原理 3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4 自由质点的拉格朗日函数 5 质点系的拉格朗日函数 第二章 守恒定律 6 能量 7 动量 8 质心 9 动量矩 10 力学相似性 第三章 运动方程的积分 11 一维运动 12 根据振动周期确定势能 13 折合质量 14 有心力场内的运动 15 开普勒问题 第四章 质点碰撞 16 质点分裂 17 质点弹性碰撞 18 质点散射 19 卢瑟福公式 20 小角度散射 第五章 微振动 21 一维自由振动 22 强迫振动 23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24 分子振动 25 阻尼振动 26 有摩擦的强迫振动 27 参数共振 28 非简谐振动 29 非线性振动中的共振 30 快速交变场中的运动 第六章 刚体的运动 31 角速度 32 惯性张量 33 刚体动量矩 34 刚体运动方程 35 欧拉角 36 欧拉方程 37 非对称陀螺 38 刚体接触 39 非惯性参考系中的运动 第七章 正则方程 40 哈密顿方程 41 罗斯函数 42 泊松括号 43 作为坐标函数的作用量 44 莫培督原理 45 正则变换 46 刘维尔定理 47 哈密顿一雅可比方程 48 分离变量 49 绝热不变量 50 正则变量 51 绝热不变量守恒精确性 52 条件周期运动 朗道撰写的第一版序 索引 附录:理论力学短评 理论力学是人们称为“四大力学”的物理课程之一,也称为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各高校物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经典力学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形式:牛顿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理论,后两者合称为分析力学。拉格朗日方程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有拉格朗日力学之说,强调对经典力学的数学表述。拉格朗日方程是处理力学体系特别是约束体系动力学问题的主要理论和有效工具之一,通常是应用拉氏方程建立体系的动力学方程。 对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引入,中外《理论力学》的不同教材采取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可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达朗伯方程、虚功原理为线索出发得到拉格朗日方程(为方便起见,此处称为第一类);另一类是以哈密顿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变分法为线索出发得到拉格朗日方程(此处称为第二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似乎第一类更为顺理成章,因为,在历史上,先有的达朗伯原理,虚功(虚位移)原理,再有的拉格朗日方程(虚功、虚位移原理的变分形式)。从教学的角度,国内似乎倾向于使用第一类做法,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与下位课程普通物理的衔接上比较自然。可以直接从普通物理的牛顿力学对质点运动的讨论出发,加上“约束”这个新内容,由于约束的加入使得问题复杂化,需要新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问题,于是引入虚位移的概念,顺利进入理论力学。不过,围绕虚位移和约束的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新概念,例如理想约束和非理想约束,完整约束和非完整约束等,加上广义坐标等,在有限的时间(学时)内,会令学生一时感到不适应,这种情况会随着学生接触的例题、习题的增多而得到改善。对于第二类做法,国外的教材不乏采用者,这样做的好处是物理意义明确,可以在内容上做简单的切割。虽然从历史的时间顺序上不是很符合,但是从逻辑性看,由哈密顿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变分法导出拉格朗日方程,是一条线索很清晰的思路,与普通物理的力学的联系是松散的,且不需要引入过多的新概念。唯一需要解释的新东西就是最小作用量,结合对历史的讲解,对变分法的讲解,这是很容易做到的,然后就是集中精力研究广义坐标了。综上所述,对于简明的教材和少学时的教学,使用第二类做法比较合适,而对于比较深入、系统的教材和学时充分的教学,第一类做法比较合适。 国外《理论力学》教材的一个常见的风格是经常会提到历史沿革,而国内的教材在这方面则提的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理论力学》教材在理科和工科有较大区别,而国外似乎并不刻意加以区分,特别是例题和习题中不乏相当联系实际的内容。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12年研究项目《比较中外著名大学“四大力学”本科课程与主流教材,探索物理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2-28)资助.
本文档为【4.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9K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法学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