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 ? 分类号 密级 编号 论文题目 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研究方向: 学 院: 年月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旱交的学何论文是本人往导师的指导卜.进行的研究: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 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喇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人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旧而使州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作的同 忠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住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亓表示谢意。 ...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 ? 分类号 密级 编号 论文题目 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研究方向: 学 院: 年月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旱交的学何论文是本人往导师的指导卜.进行的研究: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 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喇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人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旧而使州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作的同 忠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住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亓表示谢意。 学::奇:论文作者签钇: 指导教师签名: 毯重 日 期: 日 期: 垫芝:?选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伊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忮商天保留、侵剐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为蒙占人’半:有权将 磁盘,允 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开同国家有天机构、部门送交学何论又的夏印?:季 讦编八有犬数据晖进”检索.也以采瑚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仔、汇编:学庶论文: 为保护学院手?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丁‘内蒙占人。子。作者今后 使刖涉及住学期。司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占人学就读;间导师的同意:若制 丁发表论文,版权单何必须署名为内蒙占人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何论文作者签名: 多荸彰 指导教师签名: 口 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 摘要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原则,学界明确提出有“等差原则’’、“情 感原则”,本文将对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原则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在礼 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观念,有针对性地总结汉语称 谓语的敬谦原则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对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 则和等差原则、情感原则的关系作系统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文学 作品和一些语用实例对汉语称谓语的敬谦原则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研究,揭示敬谦原则反映伦理道德观念及中国重“礼”、“和为 贵”的文化内涵,并指出敬谦原则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敬谦原则,称谓语,文化 ., “ “’’ ”. , .,, . , ‘‘ ”, ’’“. : ,,目录 弓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的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 一、敬谦原则的历史发展? 一敬谦原则的规定性.. 二敬谦原则的形成?一??. 、“敬”的涵义 、“谦”的涵义??. 、敬谦原则体现“敬”与“谦”的和谐关系??. 三敬谦原则的演变? 二、汉语称谓使用中敬谦原则与等差原则、情感原则的联系和区别? 一三大原则的自身内涵二三大原则的关联? 三三大原则在称谓使用中的语义作用三、 敬谦原则在汉语称谓中的运用??. 一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二特殊背景下的运用 三特定关系的使用影响?.. 四、敬谦原则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体现 二“和为贵”与敬谦原则? 三敬谦原则的当代价值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己吉 口一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汉语称谓语的敬谦原则是继等差原则和情 感原则提出后,又一汉语称谓语使 用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深入探讨敬谦原则在汉语称 谓语中的运用,归纳出敬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重“礼”的文化内涵。 认真分析总结汉语称谓理论和称谓实践,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认真分析总结 汉语称谓语的等差原则、情感原则、敬谦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结合古今体现敬谦原则 的称谓语,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特殊背景下的运用、特定关系的使用影 响, 挖掘敬谦原则重“礼”的文化内涵。基于当代社会道德的滑坡、文化的缺失现 象,揭示敬谦原则的当代价值,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它是汉语称谓语使用的基 本原则。本文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观念,有针对性地总结汉 语称谓的敬谦原则,并进一步对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和等差原则、情感 原则之问的关系作系统的分析。 三研究的现状 称谓语的研究之多,包括亲属称谓语的使用、称谓语的演变、称谓词的文化 流变、社交称谓语等,其中提到称谓语的使用原则的语料有:李树新先生在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发表的论 文《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有密切关系,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决定称谓词的使用。 顾日国先生发表在语教学与研究》年第期的文章《礼貌、语用 与文化》中结合中华民族的心理及民族特色总结出了五条礼貌准则。 姚亚平先生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的文章《现代汉语称谓 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中分析出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第一个趋向就是称 谓系统的简化和称呼观念的平等化;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是 通称词语的运用。 潘攀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 年第期的文章《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认为尊敬和亲 密是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两条基本原则。 马莹发表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第期的文章《拟亲属称谓语的 语用原则及语用功能》,具体探讨了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原则,该称谓方式至少 受到四种语用原则的支配:亲疏原则、年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 李树新先生发表在内蒙古大学学报年第期的文章《论汉语称谓的两 大原则》中提出汉语称谓语的两大原则: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有区分称谓表层 原则和深层原则的说法。 曹炜先生发表在江苏大学学报年第期的文章《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 呼语》中探讨了称谓语和称呼语的界定问题。 朱晓文发表在《修辞学习》年第期的论文《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 中提到称谓语使用的两个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用学强调人们的言语行 为必须遵循这两个原则。 谢燕琳的作品《歧路灯称谓研究》中对拟亲属称谓的运用原则中对等差 原则和情感原则两个原则各为侧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作者在兰州交 通大学学报年第期发表的文章《歧路灯中的敬谦称谓》中指出敬谦称 谓遵循“敬人谦己”的重要原则,即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时用“谦称”, 指称他人或与他人相关的人时要用“敬称”。 刘红艳于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汉语男性配偶称谓与汉语称谓原则》 中提到汉语称谓的等差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礼貌原则。王晶发表在《语言文字》年上旬刊的论文《红楼梦称谓语在礼貌原 则中的透视研究》中提到贬己尊人准则,分析了《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中出现的 称呼语,并指出其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谦虚的美德。 徐雪梅发表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的论文《礼 貌原则下的英汉敬谦称谓语系统》,文章结合礼貌原则分析中外称谓语的使用差 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刘宏丽的专书《明清敬谦语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专章 介绍敬谦语与传统礼文化的部分。 余芬发表在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的论文《礼貌原 则视角下权势关系的维护》里对中西的礼貌原则作了清晰的对比阐释。 卢鑫莹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年第期的论文《从鸿门宴看古汉 语敬谦称谓的语用原则》,文中指出贬己尊人准则、地位准则和面子准则三条原 则为敬谦称谓的语用准则。 以上称谓语的使用原则,有提到尊敬原则、亲疏原则、等差原则、情感原则、 礼貌原则等,鲜有文章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称谓的使用原则,但我们仍能从 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现将礼貌原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总 结汉语称谓语使用的原则??“敬谦原则”。 四研究的方法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遵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什么样的 时代有什么样的逻辑,使用称谓语也一样,研究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原则是动态 研究,但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古代、旧时代的阶级社会还是在当代,不变 的是那套礼貌、客气的因素~直运用于称谓语当中,被现代汉语继承下来,转 化为敬谦的形态,概括为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原则即敬谦原则。 、普通与特殊的关照 从普遍和特殊关系的角度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文章当中敬谦原则在汉 语称谓中的运用这部分又分三个方面论述,包括敬谦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就是一般的使用,除此以外还有敬谦原则在特殊背景下的运用及在特定 关系间的使用影响,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着的。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前人众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 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理论研究过程。论文在研究敬谦原则在汉语称谓中的运 用这一章,论述依据一部分来自文学作品的对话,一部分采用访谈法从人们口中 的实例而来归类整理并认真分析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文章最后 一部分倡导“和为贵”的敬谦原则。 一.敬谦原则的历史发展 在汉语称谓语的使用中,敬谦原则的谦虚、恭敬维护了会话双方的友好关 系。我们可以试从它的规定性、形成及演变去挖掘和进一步认识这一称谓使用 的重要原则。 一敬谦原则的规定性 《辞海》谓“敬”、“谦”:敬有四种解释,相关解释有两条,第一条意思 是戒慎、敬肃、不怠慢。第二条有敬、尊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 “贤者 狎而敬之。”谦的相关解释指“谦虚”。《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 益。”《辞源》谓“敬”,恭敬、端素。《易?坤卦》: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 方外”, 《论语?子路》: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汉语大字典》谓 “谦”,谦虚、礼让。《说文?言部》: “谦,敬也。”《玉篇?言部》: “谦, 轻也,让也。” 最早提出敬谦原则概念的是姚亚平先生,他在年发表的文章《人际交 往中的“你”“我”“他”??谈人际称呼的三大原则》中,提到人际交往中使交 往活动得以启动并畅通无阻,引起对方的好感有 三条原则,其一就是“敬谦的原 则”。李树新先生于年在《内蒙古社会科学》第期发表的论文《现代汉语 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讲汉语传统社会中,称人讲究亲疏、远近,不同形式的 称谓带有不同的情感,但情感不是其本质属性。从本质上说,那是等级原则影响 下的一种“敬谦原则”,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情感原则。“宗法社会的宗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牢牢地约束着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又同封 建政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文化难以自解的封闭性和尊卑有序的文化定势。 这样,就使汉语传统称谓词具有了森严的等级性。称谓带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和身 份的规定性。对于汉语称谓的这种特点,通常我们把它概括为敬谦原则,实际上, 敬谦只是表象,等差才是实质”?。敬谦原则可谓中国式的礼貌,它兼容了礼貌 原则中的谦虚、热情、求同等因素,敬谦原则的运用直接影响到交际双方的关系, 从而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敬谦原则中,体现了“敬”与“谦”两个方面,只是 敬谦原则所体现的等级性没有等差原则那么强。二敬谦原则的形成 人们在日常生活或特殊交际场合中,称谓语的使用恰当与否,直接带给人的 感觉就是这样的表达得不得体,礼貌与否。在我国,人们从古至今就自觉或不自 觉地遵守、运用着礼貌原则。但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决定了敬谦原则与英国语言 学家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还是有区别的,敬谦原则受到宗法社会制度、伦理道德 观念的影响,具有我们本民族的特点。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表现在,宗法 关系下亲缘的远近有严格的区别,中国对长幼差别高度重视;西方社会,个人本 位取代群体取向,对长幼不严加区别。笔者认为在利奇礼貌六条准则中,敬谦原 则与其体现得较为相似的是得体准则 、赞誉准则 、谦逊准则 、一致准则 ,其中,从 一致准则的使用看,中国人使用尊称是更多地从自我角度出发,为了尊重别人, 是自我修养素质的体现,进行的谈话的结果不一定能增 加双方的一致,而是尽自 己的所能就可以了。遵循敬谦原则,我们就要选用与敬谦原则相适应的话语甚至 是称谓语,这样尽量减少分歧、对立,让人时时刻刻感到人格和情感受到尊重, 正如人们所说,要想获得尊重,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不明显体现的是慷慨准则 ,笔者认为慷慨准则里“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说得有些过了, 表达对人的“敬”或“谦”不一定非得表现得让自己吃亏,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 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谦虚是种美德,美在真,美在诚,且使用敬称或谦称的 结果也一定不是让谁吃亏,目的恰恰是双赢,使谈话进行得更;,归结为“慷 慨准则”不是很恰当地反映中国人的心理;截然不同的是同情准则 ,中国人尊称别人或谦称自己都与增加双方的同情无关。即使为了尽量减 少双方之间的厌恶,也是针对双方之间的情感联系而言的,表达敬与谦,是说话 者希望得到一种理解及肯定,增进理解,从而加深情谊。所以,汉语称谓的使用 过程中有自己的礼貌原则,从本民族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把它概括为敬 谦原则。 所谓原则,也有精神实质的意思在里头。儒家对于“敬”有过很好的总结, 有着丰富的内涵。“敬”,《礼记?曲礼上》云:“毋彳敬”,这也是这本礼仪经典 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范氏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日: 毋不敬。”由此可见“敬”在礼仪中的重要地位。《孟子?告子》:“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左传?昭公二年》云:“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卑让正是 为了恭敬,这是可以理解的。《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 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进一步强调了“尊敬”的原则,即使是挑着担 子做买卖的小商贩也必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之人呢这就是说,你 跟别人打交道,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寡,你都得首先尊敬他,这是个原则。《礼 记?曲礼上》还说道:“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句话也是经 常被人用的,一般都用来说明风俗习惯的重要, 其实,同样是一种礼仪规范。 每到一处地方,要先问问当地有什么禁忌;每到一个国家,要先问问他们有什么 风俗习惯;每到一户人家,先要问问有什么避讳。这里也显然是不分尊卑贵贱, 都得这么对待的。不难看出,这条礼仪规范同样体现了尊重别人的原则。尊重别 人的风俗习惯,尊重别人的好恶,自然就是尊重别人,遵循汉语称谓语的敬谦原 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敬的涵义 “敬”字多见于《论语》,乃一重要范畴。《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 日:“今之孝者,是““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 看来,“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仅仅做到能养,满足其物质需要,是 远远不够的,就是对牲口也能这样饲养。只有做到既养且.敬,才能把对父母的孝 与对牲口的饲养区别开来。李泽厚在《论语今读》的记文中这样解释:“‘敬’是 儒学本义的‘敬’,即人子对父母的尊敬、敬爱感情。敬既是一种外在态度,更 是一种内在情感,源起于巫术礼仪中对上帝鬼神的尊敬畏惧,理性化后转为生活 态度和情感要求,成为人性塑造的一个部分”心。这里,“敬”由对鬼神的敬畏、 敬重转化为对人事、伦常的敬重、敬畏,再表现为对客观准则的敬重、敬畏,这 里是李泽厚先生对“敬”涵义的定义。日常的人际交往,也要做到“敬”,子夏 认为“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是君子的修养。《礼记?少仪》 也说:“宾客主敬”。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敬重了,别人才 能以敬重来回报你,正如孔子所说的:“恭则不侮。”《论语?阳货》子日:“晏 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齐国著名丞相晏婴,因为处处懂 得谦敬礼让,人们便会对他“久而敬之”。在先秦,“敬”作为礼的内在要求,是一个普通的道德修养的概念,强调为 人处世应有的恭敬态度。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修己以敬”的思想,强 调用严肃庄敬的态度来进行道德修养,《论语》讲敬,首先是把它作为个人修养 的基本要 求。“敬”指的是为人处事恭肃认真的态度,孔子认为一个人具备了恭 肃认真的态度,也就有了道德修养。行祭礼、孝礼时的恭敬、诚敬,与人交往时 的真诚以及做事时的认真等,都是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时自然而然的体现和流露。 显然,当一个人在社会中能时时刻刻都保持“敬”的态度的话,他的修养也就达 到了君子的境界。“敬”既是涵养、成就君子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君子气度的 集中表现。故而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宪问》 修养自己而且敬慎从事。荀子所说的“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 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荀子?议兵》可谓概括。到了宋明儒家 那里,“敬”成了修养的主要内容。程颐释“敬”,即做到心无旁骛、专注无杂念, 应事接物方能自做主宰,然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朱熹提出: “‘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敬’之一字,真圣 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此后,“主敬工夫”被视为理学之第一义,其重要性超 过了其他任何修养工夫,从而使儒家的“主敬”学说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在朱熹 那里,“敬”不仅是求仁之方,亦是人类最为浓郁的生命情感。“敬”无论表现在 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宇宙之间,都蕴含着生气融融的和谐气象。 休谟在《人性论》中指出,“我们判断对象的性质大多依据比较原则,骄傲 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较为愉快的感觉。即使我们胸中藏有骄傲,也必须伪装 出谦和的外表而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谦逊和相互尊敬。或者说一种掩饰得 很好的内心骄傲,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必须的条件。而且,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和 赞美,再也没有其他的心灵品质比这种品质更加必不可少了。为了防止人们之间 由各自的骄傲引发的冲突,人类社会确立了礼貌规则来加以平衡”?。人们的行 为举止也包括言谈举止,遵循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原则??敬谦原则,如他所说的 “礼貌规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在考虑别人的品质和境况时,我们可以观察 他们本来真实的样子,也可以把他们与我们自己的品质和境况相比,也可以把两 种考虑方法结合起来。他人的良好品质由第一个观点产生爱;由第二个观点产生 谦卑;由第三个观点产生尊敬,尊敬是这两种情感的混合物,也就是尊敬是爱和谦卑的混合物”。尊敬,还必须发自内心,是真诚的尊敬,如果仅仅是装模作 样,按照惯例做,这还不算尊敬。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在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说“仁”和“敬”都必须发自内心, 而不是虚伪的做作;二是他始终把“仁”和“敬”相提并论,可见“敬”这一原 则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所说的“敬人者,人恒敬之”,后来成为人生格言, 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民间谚语“敬人自敬自,欺人白欺自”、“人敬我一尺, 我敬人一丈”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阶级社会中的“敬”字常常带有尊卑有序的色彩,更多的时候是指卑贱者对 高贵者的那种迫不得已的“尊敬”,或者说是为下者对为上者的那种俯首帖耳的 “尊敬”,这是应该予以批判的。“几乎每一种观念都伴随着某种情绪,我们观察 一个富人或一个贫人,总不能完全漠然,而必然要在前一种情形下感到一种微弱 的尊敬,在后一种情形下感到一种微弱的鄙视。对他人优越性的感觉在一切人心 中都产生一种和他保持一定距离的倾向,并使他们在非接近他不可时,要加倍表 示尊敬和崇拜”?。。当今时代,尊敬别人依旧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任何人都需要 自尊和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所谓自尊,一般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 成就、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则包括承认、接受、关心 和赏识。具有自尊的人总觉得生活美好,对前途充满信心;缺乏自尊的人则有失 落感、自卑感,对前途迷茫,行动迟疑,心情沮丧,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 可以说任 何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而希望获得别人尊重的人必须先学会尊重 别人,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同时,我们所说的“尊敬”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是真诚的,是表里合一的。汉语称谓语当中更多体现的是对别人的敬重,对于每 一个普通人而言,“敬”的实践也特别重要。对人对事的认真严肃或是恭敬态度, 在任何时候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培养人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的气质, 使人与人的对话完成得很顺利,又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谦”的涵义 《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 恶盈而好谦。”《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中国人自古就 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教导,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有一大批与“谦” 相关的词,比如“谦恭”、“谦让、“谦和”、“谦谦君子”等。儒家讲温、良、恭、 俭、让,道家讲“清静为天下正”,都包含谦让的内容,汉民族从而形成了这种 谦让的价值观。在中国,长期以来都把个人价值取向定位在实现集体主义的社会 价值之中,这种谦让的社会价值观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社会意识、历史意识和自我 意识,从而对人的文化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其表现之一就是在语言上称呼自己 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或物时使用谦称。 谦虚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谦让不争不仅是中国人 一向奉行的处世原则,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如老子的德经》第八章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人要想有所作为,待人、说话、办事 就要有谦下之美德,不能居高傲下,白以为是,而要像江海那样甘居于下,不与 万物争高下,却善利万物,这样更有利于立世、成事,比居上得到更多利益。《道 德经》中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尊贵是以卑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下 为根基的,卑下是一切高高在上的基础。凡事有谦和不争心态的人才能长久地立 于不败之地。这种谦下的心态广泛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无论 遇到什么交流难题, 只要自己有一个谦虚的心态,以谦称与人交流,只要做到谦下就能使其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谦虚已不仅是礼貌的体现,它更是一种修养与心态。 、敬谦原则体现“敬与“谦’’的和谐关系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礼貌语言,对于汉民族来说,礼貌语言虽然多种多样,但 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敬”与“谦”的和谐关系。姚亚平先生把此观点阐述得更 透彻:“汉语文化所强调的人际态度是包括了‘敬人’与‘自谦’两个方面的。 ‘敬人’因‘自谦’而显得越发恭敬,‘自谦’因‘敬人’而显得越发谦虚,两 者互相对比、互相反衬。这种“礼”文化及其所延伸出来的“让”文化与传统文 化是息息相关的”。“敬”,就是尊重对方,在称呼对方时用尊称、敬称。与“敬” 相对的是“谦”,就是对自己采取谦虚的态度,在语言方面就是运用谦称和谦辞。 社会交际时的谦让心理,使得我们在使用交际称谓时,尽量抬高对方的身份,以 示尊重。对于年长于自己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加以尊敬,实际上就是说话人 为抬高对方的地位而有意贬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物。使用敬称和谦称,体 现了敬谦原则的使用,抬高对方、放低自己的文化心理仍然根深蒂固。正如吕叔 湘先生所说:“中国旧社会的习惯,社会地位较低的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如卑幼对尊长,仆人对主人,平民对官长,穷人对阔人,是不能用普通第一第二身指 称词的,得用尊称和谦称,虽无地位的差别,也得用尊称和谦称,除非很熟的朋 友之间”阳。不仅是旧社会,现代社会也将此沿袭下来,下级对上级、主人对客 人、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售货员对顾客等,在正式或在比较正式的言谈中, 前者都会用适当的敬辞来表达对后者的尊敬,遵循敬谦原则。 三敬谦原则的演变 谈到称呼,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总结道: “古代的礼貌式,大致 可分为五类:称人以字,自称以名。称人以爵位但自称不以爵位。 称人日‘君’‘公’‘子’‘先生’等,自称日‘臣’‘弟 子’等。 称人 以德,故日‘大人’之类,自称以不德或贫贱,故日‘寡人’‘不毂’‘孤’‘下 走’‘贱子’‘贫道’之类。称人曰‘陛下’‘足下’‘阁下”“。其中,自 称用谦辞即“称人以德”。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为了表示礼貌,对方一般都不 能直呼其名,而是称字、称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尊称。在更多的场合,如果不 知道对方名字或对对方很不熟悉,或者对方的地位、等级、班辈、年龄比自己高, 是不能称字或称号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用一些可以对某一类人通用的有礼 貌的称呼。汉语称谓的敬谦原则,实际上是儒家文化“温良恭俭让”的中庸之道 在语言交际中的集中反映。“白大”亦或是“自卑”逐渐地为“自贬”、“自谦” 成分所取代,以谦虚礼让为美德。中华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变革和沉淀有着自己 独特的韵味,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顾日国曾对汉文化 的礼貌性做过系统研究,根据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在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的礼貌 原则基础上提出了汉语礼貌五准则。他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 总结出了五条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准则,他认为汉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贬己尊人准则出白礼貌的称呼准则言辞文雅准则 说话力求达成一致的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凹。这是顾日国对汉 文化的礼貌问题概括出的“汉语的礼貌原则”。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礼貌更是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汉语称谓语的敬谦原 则体现在不仅是下对上,幼对长要讲礼貌,上对下,长对幼也要讲礼貌。下面, 即上对下讲究敬谦的典型例子:《红楼梦》里,北静王和贾政见面的时候,北静王对贾政之子贾宝玉赞赏有 加,“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与老凤声’,未 可量也”,贾政的回答也尤为自谦,“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恩,果如所 言,亦萌生辈之幸矣”?。 在上面对话里,北静王的身份地位高于贾政,但他用了“令郎”来尊称对 方儿子,他用“世翁”、“风、“小 王”等称谓词和“唐突”等礼貌用语, 无形中抬高了贾政,放低了自己,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分显示了北静王不以 王位自居,礼貌谦和的品质。另外, “犬子”、“金奖”等词的运用也显示了 贾政以礼相待,符合敬谦原则。 小王发现,已有五年没见过花生米的溥仪,对这包花生米很感兴趣,看到 这个年近半百的儿皇帝,竟把一粒花生米分成两口吃,他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油然而生。 溥仪双手接过这小包花生米,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双眼盯 着小王说: “太好了太好了谢谢王先生我可没有两角钱还你,可我怎能 白吃你的东西呢” “我情愿送你吃的,还要什么钱。” 溥仪捧着花生米,自言自语地,很感慨地说:“小小的花生米代表了王先 生~片真情。它虽不是山珍海味,今天捧在我手里,要比山珍海味还要珍贵。 感谢王先生。我说句心里话,这小包花生米,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小王 不爱听溥仪这些恭维奉承话,他觉得有些受不了。 ??程远行《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小王是中共代表人员,是位营级干部。他立场坚定,头脑灵敏,待人真 诚、办事细微。溥仪作为爱新觉罗的后代,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身份地位本 高于小王,还多次敬称小王“王先生”,体现了敬谦原则。 敬谦原则是指实施言语行为时在礼貌方面所遵循的原则,它主要体现在人 与人交际时言语形式所显示出来尊重对方是就言语形式所表达的礼貌意义而抽 象出来的。对交际对象的礼貌,主要体现在以真诚的态度尊重、理解、关心对 方,以此为前提,巧妙、委婉地表达意愿,是交际的一个重要技巧。言语交际 中所遵循的敬谦原则,总是把谦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礼貌准则来遵循,选用合适的称谓语,在谈话中尽量减少分歧、消除情感对立,让对方时时感到人格和 情感受到尊重,只有这样,你的言谈在对方看来才是最得体的。礼貌既是一种 普遍现象,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相应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中 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受汉民俗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在交往时形 成了特定的礼仪,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谦让心理,人们在交际中要达到交际顺 利的效果,必须遵循敬谦原则。所以,汉语称谓语的使用,也必然受到这一原 则的影响和制约。二.汉语称谓使用中敬谦原则与等差原则,情感原则的 联系和区别 敬谦原则、等差原则、情感原则是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三大原则。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出于交际目的的不同,也会使用不同的称谓语,不论是熟人之间 还是邻里之间,不期而遇或是偶然相逢,出于礼节,双方会互打招呼,这就逃 不出这三大原则:等差原则、敬谦原则和情感原则。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 区别。 一三大原则的自身内涵 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结构的内在基础是宗法制度,又称宗族制度,这是 一种既体现神权、君权又体现父权、夫权的血缘宗族制度,其直接导致了传统 文化伦理范式的形成,因而汉语称谓语受到这种文化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汉语 称谓的等差原则。“等差原则是一种‘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 称’《苟子?富国》的称谓原则??讲究尊卑贵贱、长幼差序,称谓带有明显 的等级差别和身份的规定性。社会关系决定称谓原贝,汉民族的宗法制度和伦 理道德观念决定了等差原则是汉语称谓的一条重要原则”引。 “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 的交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它反映出中国 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心理”。。 在汉语称谓语使用中,包含“敬”与“谦”两个方面,对别人敬,于己 谦,合称敬谦原则。敬谦原则是汉语称谓语使用的基本原则。 语言投射出来的,往往能反映出民族的素质、观念和习惯,汉民族称谓语 的使用,主要遵循敬谦原则、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 二三大原则的关联 汉语称谓语三原 则之间的关系: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情感中暗含等差,等 差中又含有情感。等差原则注重了礼貌但少了些亲切,情感原则能使双方距离靠 近而体现亲密的程度,但又一像等差原则那样礼貌地体现出对方的权势。是否能 兼顾这两个原则,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称谓原则,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话语效果。 “等差原则与情感原则往往交互作用,有时又各有侧重。古老的中华民族自有史以来,经历了数千年文化传承,而以尊卑等级为核心的礼法制度却一以贯之地发 达兴盛只在不足百年的现代社会有所削弱”引。于是,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 敬谦原则也就一直贯穿古今。 我们讲,等差原则在汉语称谓使用中是一种客观存在、根深蒂固的东西,具 有无法动摇的坚定性,汉语称谓的使用过程中,在侧重了等差原则的时候,势必 弱化了情感原则,反过来一样,注重了主观性强的情感原则,意在拉近彼此的距 离,就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等差原则。而使用敬谦原则的时候,不论是适用于上下 级关系,还是适用于长辈、晚辈之间,我们都遵循着敬谦原则,就顺应了等差原 则;就是抛开客观存在的等差原则不讲,来看敬谦原则和情感原则的关系:实际 中表现得越是敬谦,越有礼貌,越给人面子,目的是维护了表面上的情感,实则 拉开了双方的距离,就弱化了情感原则。 使用敬谦原则,实则体现了等差原则,等差原则直接影响着敬谦原则的使用。 例如,校长称呼学校的代课老师,“小张老师”,上对下是一种礼貌,一种亲切的 称呼,但“小张老师”又明显体现了在学校这个场合当中,校长面前的一种上下 级的等级关系。所以敬谦原则必定是等差原则影响下使用的,无论从辈分长幼上 还是从上下级关系中,幼对长、下对上要尊敬和自我的谦卑都是必要的。 注重敬谦原则,就弱化了情感原则,例如:在今天,“先生”仍然保留着对 年长者的尊重,有用来称老师的用法。正因为称老师为“先生”体现的是一种尊 重,所以在郑重的意味之间呈现出双方之间的距离感。不由让人 觉得称呼对长期 从事教育工作的前辈称“先生”,相比之下,称呼“老师”则含有更为亲切的意 思。 在官场,更加注重使用体现敬谦原则的称谓语,由于有尊卑上下之分,下级 称上级官衔体现出充分的尊重,这种客气是必要的,反映出说话双方关系的疏远 和冷淡,也恰恰体现出了敬谦原则与情感原则的关系,敬谦原则是拉远了人与人 之间的距离,情感原则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例如下面的一段对话: 市长和周局长并排站着,问他: “你就是民政的老周” 周局长说:“市长,我是民政小周。” 市长说:“我知道你。年轻的处级干部里面,你是起步比较早的,工作也 有一定的魄力。”周局长感动得小便都停住了,说: “哪里,还是市长您年轻有为。” 市长笑着说: “年纪也差不多,要是一起研究工作倒也能有共同语 .”口??姚有赳《小车司机》 通过对话,我们知道周局长年纪和市长差不多,应该是比市长年纪大些, 所以市长称他“老周”,“老某”这种称呼一般用于两种场合,一是双方很 熟,以此表示亲近;二是不便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客气和尊重,是带有一定的 尊称的含意在内的。所以,在这里,笔者认为是第二种情况,出于对周局长的 尊重而这样称呼,虽然周局长年龄比市长大,但他官职比市长小,所以周局长马 上自称“小周”,并称市长官衔,这里体现了敬谦原则。在这种场合下,使用 敬谦原则最重要。还有的场合,要考虑敬谦原则与情感原则的交替侧重,偏重情 感原则,来得更有意味,如: 我与张科长是同事兼好友,张科长被医生宣布只剩下三天寿命,为了等副 局长这个官位,他居然又挺过了两个月。为让张科长心安,我和刘科长软磨硬 泡,到病房见到张科长,设个假下文件的局面,刘科长说: “你当副局长的 事,组织上已经研究了,本来王部长今天要亲自和你谈话的,但他突然有急 事,就派我一个人来了。你同意组织上的安排吗” 张科长听了,努力地从病床上爬起,紧紧握住刘科长的手,激动地说: “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保证保 质保量地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我说:“祝贺张大哥啊” 张科长抢过文件,“哈哈,我当上副局长了”笑完,他长长地喘了一口粗 气,满脸微笑地闭上了双眼,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蔡中锋《人在仕途》 对话中,相对刘科长政治组织内谈话的严肃正式,“我”的一句“张大 哥”,体现了情感原则,给当时病危的张科长一丝温暖和安慰。 楚建:“我们一正一副,重新并肩战斗,老伙计,高兴吧” 耿直气得拍桌子:“咱俩新兵连一起当班长,后来我当连长你当指导员,我 当营长你是教导员,从来就是平级,凭啥你现存是处长,我副处长” 外面有人喊:“耿处长开会啦。” 楚建嘿嘿一乐:“应该是耿副处长” 耿直给楚建一拳:“臭小子,咱们走着瞧”两人拉着手,手上较着劲,眼睛 却相视一笑。 ??王宛平《金婚》 对话中,楚建转业任命医政处处长,耿直是副处长,他称楚建“老伙计”、 “臭小子”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是随便的称呼,越是没必要刻意遵循敬 谦原则。在政府办公部门,下级称呼上级用职务称谓,中国人称职务又特别回避 称“副”,一方面是下级称上级遵循敬谦原则,另一方面考虑人情面子的缘故。 所以当听到下级称耿直“处长”时,楚建故意纠正是“副处长”,这里基于他们 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情感原则,但违背了敬谦原则。 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论其身份、地位和与自己的关系不同而选择使用相应 的称谓原则。即便是同一个交际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当中,也会适时选择 称 谓语的使用原则。下面两段对话,人物关系的前后不同,称谓就有变化: 马丽丽:“耿处长,这是处里新换的暖水瓶。” 耿直:“好好。”马丽丽笑着要往回走,耿直叫了声:“小马”以上对话中,马丽丽是卫生局医政处新来的办公室秘书,她称领导职务称谓 “处长”,显示出尊敬。耿直作为她的领导叫声“小马”,显示出领导的身份与资 格的同时,更侧重情感原则而亲切地称呼下属。 ??王宛平《金婚》 耿直一本正经地说:“你这个老马越来越像家庭妇女,就会嚼舌头去通知 一下,下午开党委会” 马丽丽收拾完毕,拍拍手:“让别人去吧,我走了” 耿直傻眼:“走,你走叨 去” 马丽丽:“我调市里你不知道吗调令下来一个月了,什么叫说走就走,你 可真够官僚的” 耿直一脸正色:“老马同志,你在我局工作好,人缘好,什么都好,为什么 要走”??王宛平《金婚》在这段对话中的马丽丽已经在单位工作好几年,是老员工了,又恰逢高升到 市里人事局工作,从此以后和耿直不再是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关系,所以语气显得 特别随便,不大尊敬;而耿直先是称“老马”,因为出于他们多年的领导与下属 关系,另外还有点暧昧关系,但看到马丽丽的反应,他马上改称“老马同志”, 语气郑重了些,有抛开私下关系谈工作这么一个严肃场合下作出的回应,也 就拉 开了双方的距离。 关于敬与情的关系,有这样的阐释:“在交际开始时,首先要在外观上向对 方表示敬意,先不要考虑你心里的主观感受如何,首先需要的是对他示敬,也 就是说,你心中尽可以有你自己的好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但是在待人接物时,个人的内心 。 感受都需要隐去” 《荀子?臣道》: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 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 也。’’就是说,有不同类别的“敬”。按敬的原因不同作划分,指明敬的对象 分为:对贤者是因为看重他而敬他,对不肖者是因为畏惧他而敬他;接着按目 的作划分,说对贤者为了亲近他而敬他,对不肖者是为了疏远他而敬他。“其 敬一也,其情二也”是说那敬的表现所承载的内心情感不一样。所以,我们可 以将汉语称谓原则使用的特点概括为“敬一情二”的特点。“外在表现同样 是 ‘敬’,实际情况和内容却很不一样,可见, ‘敬一情二’是一种重外在表现 而轻内心实际感受的礼貌观,与‘敬情合一’的礼貌观相比较,它强调主体在 利益因素介入后而体现出的礼的优位性”引。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公共 场 合应“顾全大局”,主要根据社会等级关系的等差原则来称谓;私人场合可以 “感情第一”,主要根据情面关系的情感原则来称谓;在大多数场合,我们以 敬谦原则来称谓。 如果说汉语称谓的三大原则依次对映儒家庶人伦理的“仁、义、礼”伦理 体系,也就是仁??等差原则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儒家所主张的“仁”有等差 的特性,其情感性成分的仁爱不同于兼爱和博爱;义??情感原则;礼??敬 谦原则,我们来结合“仁、义、礼”体系所强调的来看这三原则之间的关系:社 会互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尊尊”和“亲亲”。前者根据的准则是双方地位的 尊卑上下,后者则依据的是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亲亲尊尊中间有差等,便是 义与礼。结合儒家主张我们来讨论称谓原则的使用,在人际互动的场合应当先根据“尊尊”的原则,决定说话的方式;然后再根据“亲亲”的原则,选择相 对恰当的称谓词。这里面,考虑双方关系的亲疏,是儒家所谓的“仁”;依照 双方关系的远近遵循恰当的称谓原则是“义”;往往想达到怎样的交际效果所 作出适恰的反应则是“礼”;称谓的三大使用原则可以说是互相关联,对映构 成儒家“仁、义、礼”的伦理体系。“仁”是敬的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认识仁 的思想,也必然深入到其中敬的内核。从儒家“仁、义、礼”伦理体系的角度 看,在人际互动的场合,儒家重视的是“礼”,表达出对人的尊敬,同时也获 得别人的尊敬。个人做出违反道德的行为,或者因为没有成就而导致社会地位 低落,固然可能因为无法获得他人的尊敬而自觉没有面子;如果自己的行为失 态,做出不文雅的举止,没有表达出对人的礼貌,让别人觉得这个人没修养, 他可能感到丢脸。由此可见,儒家社会中的脸面和个人在其人际网络中的位置 是有密切关系的。任何可能使个人在其人际网络中地位动摇的因素,都可能使 他感到没面子。称谓语使用中遵 循敬谦原则,是给他人面子的同时又不失自己 的身份。 三三大原则在称谓使用中的语义作用 “阁下”是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古时敬称三公、大臣、郡守,与古代 尊称“足下”意思相近。“阁下”一词多用于外交场合,对地位高的、辈分高的、 年龄大的人一般用敬语谦辞,比如初次见面,询问对方姓名,常见的就有:“请 问阁下雅号”这里,“阁下”是对等级高的人表示尊敬的有礼貌问法。“阁下” 古时初用于对显贵者的敬称,后泛用于朋友问的敬称,现在“阁下”也可用于对 一般人的尊称。“阁下”作为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或书信中,古代信中用“阁下” 称呼的例子如白居易《与刘苏州书》:“阁下为仆税驾十五日,朝觞夕咏,颇极平 生之欢。”现在用在书籍信函中,如信封上注明“主任阁下收”,以表示足够的敬 意。还有在某品牌的手机说明书上有这样的条文:“阁下明确承认并同意,在适 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阁下须自担风险,而有关质量满意度、性能等方面的全部 风险均由阁下承担。 在正式外交场合我们一般运用“殿下”、“贵国”等敬语,“阁下”一词也运 用于正式的外交场合。外交部接见重要人士,用“阁下”来尊称各国总统、总理、 议会长等高级官员,如“总统阁下”、“总理阁下”、“大使阁下”等等。外交场合 注重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有时使用“阁下”,有时也用“先生”。例: 周恩来总理首先向罗杰斯伸出手“罗杰斯先生,你好”罗杰斯见周恩来 把手伸了过来,连忙伸手屈身,握住周恩来的手说: “总理先生,你好” 接着周恩来同国务院的官员逐一握手,并泰然自若地在罗杰斯旁边的沙发 上坐了下来,说道: “国务卿先生,我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特来看望你和国务 院的各位先生。??” “总理先生也是很英明的。我真佩服你想出邀请我国乒乓球队这一步棋,太 漂亮了一下子就将两国多年疏远的距离拉近了。” 周恩来说: “谢谢国务卿先生的评价。” ??《中美交锋大纪实》 此次对话的背景是尼克松 一行飞抵上海,入住锦江饭店。正当他们收拾行李 之时,电梯门打开了,周总理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前来拜访,周总理通过中 方渠道得知美国代表团内部对公报有不同的声音,他想亲自了解罗杰斯等人对中 美关系正常化有什么反应。周总理和美国前国务卿罗杰斯在本国都是同等地位, 周总理前后称呼“罗杰斯先生”、“国务卿先生”均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另外,也 得到“总理先生”的回应,这是外交场合称“先生”体现尊敬的例子。 布什立即走上前把手伸过来和乔冠华团长握手: “早上好,团长先生” 乔冠华也很有礼貌的伸过手,微笑着说道: “您好大使先生” ??《中美交锋大纪实》 上面对话的是中美双方代表,双方分别以“团长先生”和“大使先生”相 称,以示尊敬。 尼克松总统问:“亨利先生,抛开我们的身份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你认为, 中国、苏联,这两个国家哪个更可爱些”基辛格认真考虑了一会儿,才笑着 说: “阁下,你明明知道,这两个国家都是我不愿谈论的,如果一定让我讲,我 似乎偏向一点中国??我是一个犹太人,创世纪前,我们的国家遭到了毁灭, 犹太人无家可归,四处逃亡,而又处处碰壁。一个国家接纳了我们,那就是中 国。二次大战中,犹太人又遭劫难,许多国家因畏惧德国人,将犹太人拒于国 门之外。又是中国,在上海港接纳了二千多犹太人,使他们免遭暴尸大海的厄运??这也是中国为什么百般呵责以色列,而以色列人从不恶言相向的原 因??”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这段对话中,外交场合同时出现“阁下”与“先生”的表敬称谓语,可以发 现“阁下”是称呼具有显赫地位或是对某些高级显要人物的尊称,相对来说,同 一场合同时被称“先生”会稍稍比被称“阁下”的人地位略低些,这里会有地位 之分,含有“等差原则”,但遵循“敬谦原则”是一样的。“先生”在老百姓的日 常交往中,体现了追求与对方关系的平等和融洽,兼顾敬谦原则和情感原则,在 正式外交场合则侧重敬谦原则。 为了起到良好 的表达效果,汉语称谓三原则的关系决定我们在称谓使用中具 体怎样选择了。“老师”称谓一般可以排除不知如何选择恰当称谓的困境,因为 它既体现了敬谦原则、等差原则,又不失情感原则,从而成功地化解该选择哪一 个称谓使用原则的矛盾心理。例如“称对方为‘老师’,一方面抬高对方的身份 地位,又放低了自己的位置,体现出尊敬的意味;另一方面将双方关系置于师生 关系这一轻松、亲密的模式中,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实现了情感的沟通。 在拉近距离与放远距离之间,‘老师’称谓的运用实现了辩证的统一” 。三.敬谦原则在汉语称谓中的运用 敬谦原则在汉语称谓中的运用从古至今体现在多方面,在这里试分析其 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在特殊背景下的运用及其在特定关系下的使用影响。 一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在古代,称他人亲友前加“令、尊、贵、贤”等字眼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对 他人称自己的亲友时往往加上“鄙、敝、卑、拙、舍、小、愚”等字眼以表示谦 虚。“卑人、鄙人、敝人”都是男子谦称自己;“小人”、“小的”用于自称,表示 卑下;愚,谦称自己不聪明,这些用于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古代帝王的自谦词 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臣、仆,用地位卑下的说法来指 称自己;读书人谦称自己“贱生”、“小生”
本文档为【论汉语称谓语使用中的敬谦原则(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3-31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