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举报
开通vip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货币。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在这种定义下,只有本身具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如 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铜、金、银等才能充当货币。 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根据美国著名经...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货币。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在这种定义下,只有本身具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如 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铜、金、银等才能充当货币。 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在《货币金融学》中的定义,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关键字:古代货币,发展史,古钱币发展,古钱币流通。 在中国古代,粮食、丝绸曾经充当过货币,甚至自宋以后,出现了纸钞,故而这里采取货币的第二种定义,即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显然,根据这种定义,货币包括夏商时期的天然海贝、金属货币、纸钞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扮演着货币的粮食、丝绸等一般商品. 春秋至战国晚期铸行的以布为形状的流通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最初的布币酷似劳动工具铲,原始而厚重。后期的布币逐渐减轻亦薄小。按时期先后分为早期空首布,晚期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主要为周王室及晋、卫、郑、宋等国的货币。平首布为战国时期的韩、赵、魏、燕、楚等国的货币。 一、先秦时期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环钱及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是以农具铲为型的铜质货币,也叫铲币,从出土情况看主要流通在周王朝都城及晋、郑、宋、赵等太行山西麓地区。布币按照形状又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刀币是由商周时期的工具青铜削演变而来的,所以刀币的柄端均有环,柄上有裂沟,形状上有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主要流通在东方的齐、燕等地,后来又发展到赵、中山等国与布币并存。环钱是按照玉壁环的形状制作的外为圆形中间有圆孔的铜钱,主要铸行于魏、秦等地。战国后期,秦、齐、燕等国又铸行了圆形方孔的圆钱,并第一次以金属的重量作为钱的单位。蚁鼻钱是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鬼脸,故称鬼脸钱,主要流行于楚国。 二、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半两钱重为古代的十二铢,古代以十黍为絫,十絫为铢,二十四铢为一两。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两千多年。 三、两汉时期 汉初的钱币仍然称半两,但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因汉初允许民间私铸钱币,故民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三铢。直到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景帝颁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西汉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铸币权。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各郡国 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从而统一了货币发行。自汉武帝以后,西汉乃至东汉,铸造的大多是五铢钱,但是制式、重量不同。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 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 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相似。 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十分动荡,币值混乱,私铸现象严重。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逐步向年号钱制过渡。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朝的建立,使中国混乱的货币趋向於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并禁止旧钱的流通。 唐建立后,唐高祖于武德四年,一改历代以“ 铢 ”“两”为钱名的货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铸行成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直径八分,重二铢,积十钱为一两,千钱重六斤四两。至此,我国的金属铸币正式脱离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体系,而称之为“通宝”、“元宝”。而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铢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文开元通宝等于一两。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 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及史思明所铸顺天元,另外还铸有乾封重宝、 宝、得壹元宝等。 五代十国政治分裂割据,改朝换代像走马灯一样,各国以铸恶钱来增强自身实力,以达到削弱他国力量的目的,故钱币甚多,但质量不高。 六、两宋时期 两宋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其货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最早发行了记年钱。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钱背开始记年,所铸钱“淳熙元宝”背上标有“七”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此钱铸造于淳熙七年,比欧洲的记年钱早了300多年。 (2)最早发明了纸币。北宋真宗年间,由当时四川的富商首创“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其后陆续出现有别的纸币:会子和关子,且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年号钱最多。从北宋“太平通宝”到南宋“淳熙元宝”的300多年里,皇帝改元频繁,共铸行了49种年号钱。 (4)钱币的流通区域性明显。当时的中原、华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铜、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此外,全国各地皆有流通纸钞,或限于某一地区,或可通行全国。 (5)钱币的面额复杂,名称变化多。宋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当百、当五百等不同的面额,经常是一纸命令就把当十钱改作当五钱行使,经常变动。宋钱的宝文名称不一,更是增加了混乱。其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等,铁钱有珍宝、之宝、洪宝等一二十种之多。 七、元明清时期 元朝币制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八年正式发行了“大明宝钞”,重新统一了纸币的发 明朝前期, 行流通。纸币是由政府强制发行流通的,而朝廷又没有限制其发行额度,虽曾严禁金银,但最后也同元朝一样无法阻止宝钞不断的贬值。此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交易中自发的形成了用银用铜钱的状况。到明朝中期,孝宗年间,纸币制度已名存实亡,形成了“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局面。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铺的货币流通制度构成了封建时代后期货币流通的新特点。 大清主要有四种金属货币:白银、铜钱、银元及铜元。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光绪十五年(1890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铜元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 清王朝有鉴于明朝发行纸钞所产生的种种弊端,长期以来只行钱币不行钞票。基本上是以银子(银锭)与铜币(制钱)并用的体制,除铜币由官方铸造外,银子(银锭)则官私均有铸造,百姓在交易中大体是:大处用银,小处用钱(制钱或铜元),银锭以50两为大锭,10两为中锭,1至5两为小锭,1两以下为碎银。约1000文至2000文兑银1两,依市场供求有所浮动。 咸丰三年(1853年)因爆发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四处征兵,一时军费突增、政府在筹措无术的情况下,遂决定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和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以资供大额和应急之需。发行时尽管政府规定“银票即是实银,钱钞即是制钱”,在使用时,即使政府各种支出和税收中搭收一半银票,但因为各地不认真执行,甚至有外商在民间低价收购充抵关税,使钞票迅速贬值成为政府累赘,到了同治元年就停用了。 然而就明清时期货币思想总的状况看,却呈现出发展迟滞的情形。这尤其表现在明清之际人们关于“银荒”问题的议论中,其时已是17世纪,国内封建经济中已经发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一些著名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在政治思想领域虽然都有着较进步的反专制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想,但是在货币思想方面,在对待与“银荒”相关联的赋税征银及白银流通问题上,则多是持明显的否定态度。黄宗羲提出“废金银”的主张。王夫之更是过分强调重农贱商、贵粟贱金,以至主张废金银而专用铜钱。顾炎武对待以银为币、田赋征银的态度也是消极的他们的货币思想的倾向,其实都是违反商品货币关系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从他们对“银荒”问题的具体阐述和议论看,也少有新义,往往是简单地重复唐代人在“钱荒”问题议论中已讲过的言辞。这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其时仍然迟滞徘徊,缓慢向前蠕动的总的发展状态是一致的。 姓名:孙飞龙 学号:12901337
本文档为【浅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