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

举报
开通vip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二年二月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全省环保“十二五”规划~对于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推动“十二五”时期的环保工作~解决好突出的环境问题~保障我省的环境安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全省的环境保护...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 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征求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稿) 二〇一二年二月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全省环保“十二五”规划~对于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推动“十二五”时期的环保工作~解决好突出的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保障我省的环境安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突出矛盾~以及“十二五”期间我省环保工作面临的挑战~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对“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我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紧扣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紧扣江西的发展实际~紧扣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措施与任务的落实~着力解决影响我省环境质量及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至2015年。 目 录 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战略机遇 .................................................................... - 1 -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 - 2 - (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 4 - (三)机遇和挑战 ................................................................................................................... - 4 -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 6 - (一)指导思想 ....................................................................................................................... - 6 - (二)基本原则 ....................................................................................................................... - 6 - (三)环境保护目标 ............................................................................................................... - 7 - 三、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 - 8 - (一)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 - 8 - (二)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 - 9 - (三)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 - 12 - 四、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 12 - (一)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改善水环境质量 .............................................................. - 13 - (二)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 15 - (三)综合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 - 16 -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监管,提高生态安全水平 ................................................................ - 17 - 五、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环境安全 ........................................... - 19 - (一)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全防全控保障体系 ............................................................ - 19 - (二)控新治旧相结合,全面提升重金属防治水平 ............................................................ - 21 - (三)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 - 22 - (四)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化学品安全 .................................................... - 24 - (五)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 - 25 - 六、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均衡发展 ................................... - 26 - (一)统筹城乡,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 - 26 - (二)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服务水平 ............................................................ - 27 - 七、实施重大环保工程,落实规划任务 .......................................................... - 30 - 八、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 - 31 - (一)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 31 - (二)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 - 31 - (三)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 - 32 - (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 - 33 - (五)增强环保科技产业支撑 .............................................................................................. - 34 - (六)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 .................................................................................................. - 35 - (七)鼓励全民参与环保行动 .............................................................................................. - 36 - (八)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 - 36 - 附表:江西省“十二五”环保重点工程项目................................................... - 38 - - 1 - 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战略机遇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确立了“生态立省、绿色崛起”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全省环保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水、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为重点~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专栏1: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规划目2010年 指标 2005年 “十一五”完成情况 标 实际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95%以 100% 100% 提高5个百分点 水质达标率 上 76.5% 80.5% 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稳定 提高4个百分点 全省11个设区市的城市国家二国家二国家二 完成 环境空气质量 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级标准 级标准 全省11个设区市的城市2类区2类区标2类区 完成 区域环境噪声 标准 准 标准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 45.73 43.4 43.11 完成减排任务的112% 吨) 61.27 57 55.71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完成减排任务的130%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13.55% 60% 71.86% 提高58.31个百分点 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24.29% 70% 51.47% 提高27.18个百分点 理率 100% 100% 100% 废放射源收贮率 完成 - 1 -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十一五”期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态势是好中趋稳~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2010年~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类水质比例为80.5%~比20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监测断面中除团丰桥断面,东江寻乌水,水质为?类外其他断面水质均为?类~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鄱阳湖水质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为52.9%,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全省在GDP年均增长13.2%的情况下~全面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9.13%和5.73%~分别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30%和112%~为我省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提供了环境保障。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截止“十一五”末~全省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00座~以及10座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280万吨/日, 配套建设截污管网3000多公里~全省污水管网长度已达到3948里~基本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成为全国第五个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我省11个设区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建成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40%,全省城镇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298万吨/日~城镇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51.6%,江 - 2 - 西省危险废物处臵中心及10个设区市医疗废物处臵中心已建成。 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全省陆续开展了鄱阳湖、“五河”源头、重点湖库及东江源等9个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91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32个~县级151个~总面积11801.3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1,。此外我省划定设立了“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9985.72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截止2010年底~我省共创建10个省级生态县,市、区,~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184个省级生态乡,镇,~106个省级生态村。通过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许多村,镇,的村,镇,容村,镇,貌明显改善。 全省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着力加强了全省环境监管能力的建设~为省、市、县三级环境监察机构配臵了环境监察执法仪器设备和执法车辆~全省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为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站配臵了大量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环境监测车辆~省、市、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得到提高。建成11个设区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建成省、市、县三级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8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6个,~重点企业污 - 3 - 染源现场端监控设施311套~并实现了污染源监控设施与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环保局中~有48家单位的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已竣工~其他绝大部分单位的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都已开工建设。 ,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依然较大~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有待改善~新的环境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全省环保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我省仍有部分河段特别是一些城市河段水质受到污染~鄱阳湖局部区域部分时段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全省大部分区域存在酸雨污染~汽车尾气污染逐步增加~部分地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问题凸显~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三,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环境形势~党中央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给“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历史机遇。第一~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臵~江西 - 4 -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给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第二~当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许多新的内涵,第三~环境保护已成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会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加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污染物减排压力有增无减。随着“十一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全省减排潜力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收窄~在污染减排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工程减排措施的空间越来越小~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上升~而总量控制体系将不断完善~考核指标将更加全面和严格~污染减排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减排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 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生活噪声的产生量及排放强度逐年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施工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空 - 5 - 气污染由“煤烟型”逐步向复合型、多元化趋势发展~控制污染的难度在逐渐加大。 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全省的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的难度持续增加。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防范环境风险~改善环境质量~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树立“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的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臵~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反映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效益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保护“一湖清水”~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 - 6 -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政府引导~市场推进。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重点和任务~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先保护“五河一湖”等重要生态系统~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三,环境保护目标 到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持稳定~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建立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要求的环境监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下降5.8%、9.8%、7.5%和6.9%。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类 - 7 - 水质稳定在82%左右,鄱阳湖水质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达到70%,省界、市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全省11个设区市及县级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 ——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理处臵,废放射源收贮率,含返回原生产单位,达到100%,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巩固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污水处理厂负荷率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建成先进的生态环境安全监控体系~力争建成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省、市、县环境监测、环境监察部门能力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一,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8]58号文,~从环评及技术准入等方面加强准入管理~优化发展方式~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业结构 - 8 - 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着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水平。增加天然气、煤层气供给~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探索建立单位产品污染物产排强度评价制度。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方式。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根据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在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等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低碳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鼓励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在重点减排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品和工艺。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并与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有机结合。 ,二,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加大重点地区、行业水污染物减排力度。针对造纸、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饮料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重点化学需氧量排放行业~针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石 - 9 - 油加工、炼焦、饮料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氨氮排放行业~开展工业水污染治理~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物产生强度和排放强度~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在五河及东江源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保护区禁止新建造纸、印染、化工、皮革等项目。“十二五”时期~造纸、纺织印染、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食品加工、皮革等行业的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加速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污水管网配套~提高运营效益。力争到2015年~全省102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电镀集控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园区工业废水管网收集、雨污分流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全省工业园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50万立方米/日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率确保达到80%以上~实现工业园区超标废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厂污泥实行无害化处理。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与管网设施建设~大力提高治污设施环境绩效。在当前全省所有城市及县城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处理规模达270多万吨/日的基础上~启动部分市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在重点保护区域,鄱阳湖滨湖保护区、五河源头保护区以及东江源保护区,优先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力争在“十二五”末~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350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增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脱 - 10 - 氮除磷功能~配套增加脱氮除磷设施~有效控制入鄱阳湖氮磷负荷~减少鄱阳湖富营养化风险。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大力推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管道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力争使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达到80%以上。重视污泥安全处理处臵~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地利用、污泥农用、填埋、焚烧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臵率~日处理规模10万吨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处臵~到2015年~全省污泥无害化处理处臵率达到50%。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把推进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摆上重要议程~逐渐提高再生水回用能力。采用分散与集中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站和加压泵站,在具备条件的机关、学校、住宅小区新建再生水回用系统,加快建设尾水再生利用系统~鼓励回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用水等。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业源减排。大力推行清洁养殖~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适度集中、规模化发展~通过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养殖等改进养殖方式。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完善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推广干清粪~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和沼气生产利用~力争全省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 11 - 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 ,三,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新建燃煤机组要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未安装脱硫设施的现役燃煤机组要加快淘汰或建设脱硫设施~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加快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烟气脱硝设施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机组要全部加装脱硝设施。加强对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的监管~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限期进行改造。 加快其他行业脱硫脱硝步伐。推进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应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加强水泥、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石油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要进行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要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新建水泥生产线要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脱硝设施。因地制宜开展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新建燃煤锅炉要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有燃煤锅炉要实施烟气脱硫。 开展机动车船氮氧化物控制。实施机动车环境保护标志管理。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提高机动车环境准入要求~加强生产一致性检查~禁止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鼓励使用新能源车。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 - 12 - 放标准。提升车用燃油品质~鼓励使用新型清洁燃料~全省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优化城市交通~大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四、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一,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改善水环境质量 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在建立全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全省各乡镇及广大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划分及保护工作。在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全面提升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水平和保障能力。所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臵警示标志~鼓励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设施。开展保障饮用水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活动和排污口~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零排放。开展饮用水源地汇水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排查~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严格管理和控制汇水区工业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开展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水源枯竭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体系~形成饮用水源的污染风险预警、水质安全预警和水厂处理预警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饮 - 13 - 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 开展鄱阳湖综合整治行动。一是控制新污染。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容量~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把好环评审批关~从源头控制好新污染源。二是治理老污染。大力实施污染物增量控制~全面排查污染源~逐个过关~坚持努力不欠新帐、多还旧帐~分期分批治理老污染源~确保全面达标排放~确保消减污染物排放。三是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清查鄱阳湖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单位~全面整治鄱阳湖周边沿岸一公里范围内排污单位~对超标排污企业停产整治、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予以关闭停产。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县、市~在环保治理资金、环境监测与监察仪器装备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给予优先安排。五是加大生态示范创建力度。鼓励并大力支持环鄱阳湖区的市、县、乡、村四级开展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鼓励并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创建为生态工业园。六是加强鄱阳湖水质监测工作。增加鄱阳湖区水质监测点位~加密对鄱阳湖水质监测的频次~及时掌握鄱阳湖水质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继续加强五河及东江源头的保护。在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和东江等河流的源头保护区设立界碑和标识~取缔源头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近岸污染源~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及水污染项目的建设~从源头 - 14 - 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实施重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赣江流域,以赣州市、南昌市城市河段和袁河流域为重点,、饶河流域,以昌江景德镇市城市河段,乐安河德兴、乐平、万年等城市河段为重点,等重点区域的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划定以“五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沿岸一公里为界的保护线~建立水环境保护屏障~综合整治保护线内的污染企业~坚决取缔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小造纸、小皮革、小化工和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机制~抓好乐安河、章江等河流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加强重点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取缔渗井、渗坑等地下水污染源~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防范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危险废物、城镇污染、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影响。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 ,二,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强化颗粒物污染控制。加强工业烟粉尘控制~推进燃煤电厂、水泥厂除尘设施改造~钢铁行业现役烧结,球团,设备要全部采用高效除尘器~加强工艺过程除尘设施建设。20蒸吨,含,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安装高效除尘器~鼓励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使用低灰分煤或清洁能源。加强施工工地、渣土运输及 - 15 - 道路等扬尘控制。开展细颗粒物,PM,监测。 2.5 综合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科学划定城市功能分区~避免工业区与居住、文教、商业区混杂。推行和实施清洁能源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城市清洁能源的比例。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结合我省天然气管网建设~在城市中心城区淘汰并拆除所有燃煤锅炉~淘汰一批使用原煤散烧的民用炉灶及其他污染严重的锅炉。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控制和恶臭污染治理。 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工业、交通和社会噪声污染。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噪声污染防治机制~科学制定和调整城市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加强对社会生活、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噪声的监管~积极防治乡村噪声污染~妥善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三,综合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建立重要农用土壤环境保护区。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开展农用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加强对全省主要蔬菜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主要水果基地等土壤资源类重点区域的保护~加强影响农用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的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 强化污染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 - 16 - 状况调查~重点调查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采矿区及周边地区、重点城市周边地区、社会关注环境热点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掌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 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修复制度。围绕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重点防控区、重点防控企业和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分年度组织开展全省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建立重金属污染场地基本资料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壤污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开展全省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土壤分区控制、利用和保护对策。开展污染企业搬迁和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明确污染土壤修复的责任主体和技术要求~控制土地再利用的污染风险~重点防止污染土地改为居住用地~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对遗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由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治理并恢复土壤使用功能。各级政府要加强责任主体灭失等历史遗留土壤污染的治理。 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治理。着力解决责任主体灭失、环保设施落后、管理能力不足等引起的历史遗留重金属问题。逐步开展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尾矿库、矿区、耕地的历史遗留治理试点~推进铬渣等历史堆存和遗留的危险废物安全处臵。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恢复生态环境和土地种植功能。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监管~提高生态安全水平 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17 - 调蓄洪水、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点区域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把鄱阳湖、仙女湖、柘林湖~以及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和东江等主要河流源头区~作为我省生态功能保护的重点建设区域~加快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以鄱阳湖湿地为核心~以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重点~采取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源头水资源保护工程~控制水库水体养殖污染~切实保护“一湖清水”。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注重数量面积向加强质量、功能的转变~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水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60,以上。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工作~摸清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本底状况~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资料。建设中东部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江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种质资源~以植物为主~兼顾生物种质资源~为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和决策依据。加强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地区的引进和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继续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市、 - 18 - 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系列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生态示范的引领作用~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载体~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五河一湖、东江源区和全省重点示范镇、百强镇的生态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资源开发项目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进行重点监督。逐步建立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实施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监管~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落实企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责任~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止水土流失~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灾害毁弃地和塌陷地、大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生态恢复。在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继续实施防护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逐步恢复退化土地的生态功能。 五、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环境安全 ,一,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全防全控保障体系 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 - 19 - 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为重点~全面调查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研究环境风险的产生、传播、防控机制。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调查~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完善相关技术政策、标准、工程建设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对防范环境风险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理制度、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对重点风险源、重要和敏感区域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高风险企业要予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或搬迁~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关停。建立环境应急救援网络~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事故应急演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救援机制~依法科学妥善处臵突发环境事件。 完善环境风险应急响应体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分级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建立企业、部门预案报备制度~实施系统管理。建好省、市、县三级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形成全省环境应急决策指挥网络。强化环境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并与交通、公安、安监、水利、林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建立环境事故处臵和损害赔偿恢复机制。将有效防范和妥 - 20 - 善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机制~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建立损害评估、损害赔偿以及损害修复技术体系。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建立重金属排放等高环境风险企业强制保险制度。 ,二,控新治旧相结合~全面提升重金属防治水平 加大重金属防控力度~减少污染产排。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臵换”或“减量臵换”的原则~实现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实现国家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15%~省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设区市及县,区、市,级政府“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我省重点防控行业市场准入条件~根据行业不同~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安全、土地使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与要求~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外资项目。禁止在重点区域、“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重金属环境质量超标区域、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区域新建相关项目。对现有的重金属排放企业~要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 - 21 - 实施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机制~重点抓好乐安河、赣江章江等河流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含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净化、回收~确保所有污染源达标排放。完善企业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和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改造现有治污设施~进行提标升级。鼓励含铅蓄电池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电镀等行业实施同类整合、园区化管理~强化园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开展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治理。“十二五”分年度组织开展全省重金属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实施加密监测~开展风险评估~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省污染场地基础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重金属污染场地基本资料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着力解决责任主体灭失、环保设施落后、管理能力不足等引起的历史遗留重金属问题。对责任主体明确的历史遗留问题~由责任主体负责解决。对于无法确定主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由地方政府统筹解决。上高县、安福县、宁都县、靖安县、修水县、德兴市等地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尾矿库、矿区、耕地的历史遗留治理试点。积极推进贵溪市、弋阳县污染场地、乐安河沿河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三,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处臵~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安全处臵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优先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 - 22 - 治~全面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有关制度。提高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污染防治水平~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利用物联网和电子标识系统~对危险化学物品等高环境风险物资的存储、运输和使用实施全过程监控。建立危险废物利用示范基地~完善危险废物安全处臵体系~提升危险废物处臵能力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危险废物处臵利用行业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研究开发光伏产业硅料生产产生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臵技术。到2015年~实现重点监管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重点监管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5%~工业危险废物基本得到处臵利用。推进铬渣等历史堆存和遗留的危险废物安全处臵~确保新增铬渣当年全部无害化。提高医疗废物集中处臵设施负荷率~加强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到2015年~市、县基本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处臵设施负荷率达到90%。 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完善和落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臵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的源头控制~引导固体废物重点产生行业及企业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促进固体废物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综合利用~配套发展静脉产业~重点提高粉煤灰、炉渣、冶炼炉渣、尾矿、煤矸石及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的综合利用 - 23 - 水平。加强固体废物堆存库的监督管理~确保堆存库的周围环境安全。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废旧汽车回收处理。引进和开发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及废旧汽车成套处理技术~建立综合利用示范生产线~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自动化管理~防止拆解产物无序利用处臵造成环境污染。 无害化处臵生活垃圾。加快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臵设施和收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加快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强垃圾处理处臵设施的环境监管~防止产生二次污染。鼓励垃圾发电等垃圾资源化、能源化利用。 ,四,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化学品安全 严格化学品环境监管。制定和实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限制并淘汰高毒、高残留、对环境危害严重的和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类化工污染物排放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制度。健全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全面调查排查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及存储情况~建立全省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信息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和使用过程环境风险防范和监管。 加强化学品风险防控。加强化工园区环境管理~严格新建 - 24 - 化工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加强现有化工企业集中区的升级改造。新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应进入化工园区或化工聚集区~现有化工园区外的企业应逐步搬迁入园。加强重点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和污染场地的管理与处臵。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废弃危险化学品暂存库建设和处理处臵能力建设。 ,五,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健全和完善与全省核能与核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审评和监督~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完善监督检查程序~强化对核能、核技术项目的严格监督执法~全面提高安全水平。 逐步建立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突发性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全面提升辐射事故应急监测和辐射污染防治预警水平。建立核与辐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的有效评价体系~加强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与监督能力建设~加快完成江西省异地扩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建设及其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反核恐怖应急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开展培训、比对、项目验收等工作~加强全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完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和配备针对核与辐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的有效评价体系和检测手段。扶持和建立核与辐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研究平台~包括核设施安全监管能力、核安全设备监管能力、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放射性物品运输能力、放射性废物安全处 - 25 - 臵监管能力、核技术利用监管能力等方面。 严格铀矿和伴生放射性矿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电磁辐射的监督管理。加强伴生放射性废物、废矿石及尾矿库、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综合治理,建成江西省异地扩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使废旧放射源得到妥善处理处臵。 建设有核设施辐射环境监督机构。建设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达到《全国辐射环境检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中有核设施监督机构的省级建设标准,为彭泽核电厂监督服务~建设彭泽辐射环境监督站~达到《全国辐射环境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中有核设施监督机构的省级建设标准,在11个设区市成立独立的辐射环境监督站~达到《全国辐射环境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中地市级建设标准,在全省含铀矿、稀土矿及其他伴生放射性矿重点地区成立15—20个的辐射环境监督站~达到《全国辐射环境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中县级建设标准。 六、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均衡发展 ,一,统筹城乡~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 - 26 -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集中整治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问题突出的农村环境~全面启动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建设~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严格工业项目环境准入~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对农村地区化工、电镀等企业搬迁和关停后的遗留污染要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普及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种养模式~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大力推广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鼓励乡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将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分散的村庄要推进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臵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镇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探索就地处理模式~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源头分类、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 ,二,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服务水平 - 27 - 紧紧围绕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推进环境监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按照配精省级、配强市级、配齐县级的原则~加强全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湖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逐步建设和完善全省市、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使市、县级市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位全部实行自动监测~推进县城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在全省主要河流的省界市界断面、主要县界断面、入鄱阳湖口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在主要饮用水源地全部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实时监测与污染事故预警能力。加快全省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使省、市、县环保部门的实验室等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加强全省环境监测站能力标准化建设~省环境监测中心站、80%的设区市环境监测站和7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初步形成常规和自动监控相结合的污染源监管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按照国家和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与我省突发环境事件分类相适应的环境应急监测装备体系。重点加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的市、县环境监测站的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 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标 - 28 - 准化能力建设~省环境监察局和各设区市环境监察支队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县,市、区,环境监察大队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建设和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建设~将废水、废气重点工业污染源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纳入监控网络~已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增加监测项目~动态掌握重点污染源排污数据~为环境监督执法和污染减排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建设有力的环境管理支撑体系。建成省级和11个设区市环境监控与指挥中心~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等资源~形成污染源监控管理、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污染事故应急指挥管理、环保投诉举报与接警处理能力。启动“江西数字环保”工程~建立起指出多网并用的全省环境信息安全传输网络平台。加强3S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建立起省、市两级环境数据管理系统和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形成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省级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江西省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和井冈山生态观测站~开展环境资源基础调查和研究~组织重大环境科技攻关。加强省环境宣教中心和11个设区市环境宣教中心的能力标准化建设~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健全环境宣传网络 ~提升环境宣传能力。 加强全省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环保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技术人员学习 - 29 - 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过硬、掌握关键技术、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队伍。加强乡镇环保管理机构建设~建立乡镇环保管理人才队伍。 七、实施重大环保工程~落实规划任务 为实施“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实施一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718亿元。省级财政对重点工程予以适当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并建立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定期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 专栏2:“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水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水污染物减排工程、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球团竖炉脱硫、其他非电行业脱硫、水泥行业脱硝示范、机动车淘汰等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 环境质量改善及民生保障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旧放射源收贮退役和伴生放射性矿废石尾矿综合治理等,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影响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农村清洁工程、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散养畜禽污染集中整治等工程,缓解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生态功能保护工程。主要包括五河及东江源头区环境保护、鄱阳湖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鄱阳湖滨湖控制发展带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中东部地区种质资源库建设等工程,维护全省生态安全。 全省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工程。主要包括全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环境监测 - 30 - 执法业务用房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等工程,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八、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一,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地方政府对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切实做到对环保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投入到位。建立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环境质量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环境污染事件防范等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落实问责和责任追究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把环境保护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奖惩的主要依据。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二,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实施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环境管理制度~更好地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完善政府负责、环境部门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省环委会的职能~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划 - 31 - 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区域流域开发利用、重要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等规划都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且作为有关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臵条件。 ,三,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立法~制定和完善“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地方法规和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江西省机动车排放限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加快污染源自动监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工作。 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明确执法责任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省、市、县三级环境监管联动机制~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和环境处罚的执行力度~重点解决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和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排污单位。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统计和核查~综合运用排污许可、排污收费、强制淘汰、限期治理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实现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项目~以及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和没有污染物总量指标的项目坚决不予环评审批。建立地方污 - 32 - 染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情况与新建项目环评审批相结合机制~实施“等量,减量,淘汰,臵换,”~强化项目“区域限批”。建立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建立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竣工环保三同时验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后的跟踪管理。 ,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落实烟气脱硝电价政策~建立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对“两高一资”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生活消费等~加大差别电价和差别水价的实施力度。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建立抑制重污染项目和鼓励清洁项目的信贷机制~强化环保和金融系统的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 完善生态补偿政策~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五河”源头保护区为试点~探索实施主要河流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我省生态补偿整体框架。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考核体系等手段~加大对滨湖地区、“五河”源头的生态补偿力度~积极推进东江源区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以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开发为重点~建立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开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费~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全面征收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臵费及放射性废物收储费~保证治理设施和收储设施正常运 - 33 - 行。加大排污费征收和稽查力度~进一步完善排污收费制度。 ,五,增强环保科技产业支撑 强化环境保护科技平台建设~整合科技力量~合理配臵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我省环境科技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高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技术水平~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重点开展环境资源基础调查、区域、流域污染综合防治、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循环经济示范、生态补偿机制、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域酸沉降与输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矿山和河道生态修复等环境研究和科技攻关~尝试开展区域、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促进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增强环境监管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环保科研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 支持清洁生产和关键性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因地制宜地引进消化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加快推广普及经济适用的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建设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工程。根据我省环境现状~针对环保产业的薄弱环节~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环保咨询服务业。 深入贯彻实施信息强环保战略。加强我省环境信息化的网 - 34 - 络传输能力、应用支撑能力、数据储存与共享能力、安全与运维能力建设~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环境保护业务工作相融合~实现重点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改变。到2015年~构建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数字环保”体系~初步实现“监管有效、资源共享、流程规范、体系完备、决策科学”的数字环保系统建设。积极探索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应用~为江西省环境保护工作能效的提升提供全面支撑。 ,六,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 明确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环境保护事权财权~强化政府环保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年增加~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领域~保障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各级政府要落实“211环境保护”预算科目经费~建立稳定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将新增财力的5,10%或预算超收部分中一定比例用于环境保护。强化省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地方加大环保投入~加大“以奖促防”、“以奖促治”资金支持力度。增加环保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拓宽资金使用范围。制定环境保护奖励政策~对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市、县进行奖励。建立政府财政资金与金融货款、社会融资的组合使用制度~引导银行、企业和社会向环境保护领域投资。 - 35 - ,七,鼓励全民参与环保行动 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能力。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环境意识。 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流域区域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等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公告。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等环节~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八,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是实施本规划的责任主体~要把规划的目标、指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力度~确保规划全面实施。 - 36 -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落实规划任务。发展改革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投资政策,财税部门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工信、国土资源、住房建设、水利、农业、林业、安监、交通、旅游等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支持和推进规划实施。 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考核~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重点工程进展情况~主要河流和城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在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省政府报告~并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 - 37 - 附表:江西省“十二五”环保重点工程项目 一、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 投资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万元) 包括新建194个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6000公里,续建73个污水处理设施和配 套管网3700公里,对现有25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和设备更新,完善已建和1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3688600 在建城镇污水厂管网4780公里,新建171个再生利用设施和配套管网2200公里, 各设区市建设一个集中污泥处置设施。 包括造纸、纺织工业废水治理、其他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和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及配 套管网建设等三方面。主要集中在对造纸、饮料、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中企 业的落后工艺设备的淘汰和关闭;针对56家造纸、纺织企业进行废水深度治理改造,2 工业水污染防治项目 1841300 对化工、饮料、有色、农副加工等行业中120个企业新建、改建污染治理设施;对 全省102家工业园产业基地和电镀集控区等开展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建设, 实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主要包括对22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开展污染治理工程,采取改进养殖方式(生物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 发酵床、垫草垫料等,且垫料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的)、建设治污设施(清粪方式、97600 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污水处理工程等)等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或改造工程,提高脱硫设施投运率和脱硫效率,4 电力行业脱硫项目 41200 完善在线监控,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主要包括对南昌、萍乡、九江和新余地区,单台烧结面积90平方米以上的烧结机及5 钢铁烧结烟气脱硫项目 36700 有条件的球团生产设备实施烟气脱硫。 6 焦炉煤气脱硫项目 主要包括在景德镇和萍乡地区开展炼焦炉矿煤气脱硫工程建设 24200 7 工业窑炉烟气治理项目 主要包括赣州、上饶地区铜、铅冶炼企业中有色金属炼炉和烘干炉烟气脱硫 14300 - 38 - 电力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新建燃煤机组要同步建设高效脱硝设施,加快现役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烟12 126400 硝项目 气脱硝设施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机组要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窑要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现役新型干法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13 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熟料生产规模在4000吨/日以上的生产线实施烟气9000 硝项目 脱硝工程 石油石化行业催化裂化装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综合脱硫 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效率达到70%。 14 机动车淘汰工程 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的所有运营黄标车 合计 5226200 - 39 - 二、环境质量改善及民生保障工程 投资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万元) 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防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点源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非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1 点源防治、水源地生态修复与建设、地下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应急替代水源环境保83600 项目 护等几个方面 全省各县(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治理、排污口拆迁、2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55800 地下饮用水净化处理、饮用水工程等 赣江流域(以南昌市城市河段和袁河流域为重点)、饶河流域(以昌江景德镇市城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3 河段,乐安河乐平、万年等城市河段为重点)、“五河”干流污染综合整治区(沿线陆45500 项目 域一公里范围)和鄱阳湖平原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区等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4 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 在7个重点防控区开展污染源综合治理、产业淘汰退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288478 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大余县镉污染土壤、乐安县公溪镇矿 山污染土壤、修水县渣津水系周边土壤等15项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土壤复垦示范5 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149760 工程,开展南昌市青山湖区扬子洲乡、芦溪县银河镇和余江县土壤有机污染的减源 示范工程和精准(有机)农业工程 包括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处置示范工程、再生资源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 100000 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工程、电子废物处置利用示范中心等项目 7 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包括建设44个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预计建成后日处理生活垃圾量为7802吨/天。 252700 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收8 综合治理?类放射源2个,?、?类废旧放射源180个 700 贮退役综合治理 江西省伴生放射性矿废石尾9 综合治理全省51家伴生放射性矿的废石和尾矿 9000 矿综合治理 合计 985538 40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投资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万元)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农实施污水管网和沟渠、氧化塘、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地区1 113600 村清洁工程 生活污水简易处理,推广农村清洁工程“3+5”模式等共643项 遗留工矿业企业”三废”污染责任主体已灭失企业遗留的“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开展污染2 17800 治理工程 源拆迁、河道整治、矿渣整治、矿坑封闭等共87项 重要农田区进行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精准农业技术等工程,推广绿肥种植、推广3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3600 秸秆还田和生物防治技术等共20项 农村散养畜禽污染集中整治在重要养殖县(市、区)开展农村散养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粪便固液分离、干湿分4 31300 工程 离、沼气治污、沼肥生产等共129项 合计 166300 41 四、生态功能保护工程 投资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万元) 五河及东江源头区环境保护包括源头流域污染治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矿山资源开发和生态1 345600 工程 恢复、生态移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与信息管理等方面 建设赣江源、修河源、抚河源、信江源、饶河源、仙女湖、柘林湖等七个省级生态鄱阳湖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2 功能保护区,开展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建设、水源污染防治等为主77000 建设工程 要内容的建设工程 在滨湖控制发展带建设鄱阳湖滨湖生态功能区,开展以湿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鄱阳湖滨湖控制发展带生态3 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工程。整合湖区内湿地及候鸟保护区,对重点区域开展湿地42300 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 恢复。 制定省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标准体系,已建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要健全管理机4 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 56200 构、完善管护设施,逐步建成管理有序、监督有力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 中东部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库开新建300公顷的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江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与典型性5 18560 建设项目 的种质资源,以植物为主,兼顾其它生物种质资源。 生态示范建设 在全省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建设活动,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生态环境达到标准,6 5000 并获得“生态县、乡(镇)、村”荣誉称号的地区进行奖励和补助 合计 545660 42 五、全省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工程 投资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万元) 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验室等2000平方米,新建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配1. 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12000 置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在全省主要河流的省界、市界、主要县界断面,以及主要饮用水源地建设地表水水质2. 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20000 自动监测站,在全省市、县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加强全省环境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应急监测、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省、市环境监3. 全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测站能力建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20000 设要求。 4. 全省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加强全省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 18000 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在已建监控系统现场端增加氮氧化物、氨氮监控设备,全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5. 25000 保障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维护。 按环保部要求,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全省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 6. 80000 中监测实验室和监察执法用房的标准,建设全省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 按照《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和有核省份的建设要求,加强省级和7. 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市级辐射环境监管标准化建设,完善业务用房、设备装备、应急监测和自动监测以及8000 核电站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保障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正常运行 加强省级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废物鉴别检测能力建设,加强省级和设区市固体废物管理全省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 8. 6000 信息系统建设,配置现场管理设备,扩展管理能力范围。 全省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9. 按照《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教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环境宣教能力标准化建设。 300 建设全省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集成环保公众监督与执法管理、污染源监控管理、环境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 10. 质量监测管理、生态与辐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应急指挥管理等六大系统功能,具备对10600 全省重点污染源、高危污染源、跨界断面及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空气质量以及 - 43 - 区域生态质量状况等实施连续自动监控、环境预警和污染事故应急指挥的综合能力。 按照《全国环保系统环境信息机构建设标准》,加强全省环境信息能力标准建设。建 设环境保护业务专网。建设省市环境数据中心和空间信息共享中心,建设环境信息安11. 江西省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 55900 全保护系统和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打造全省环境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与统 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环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合计 255800 - 44 - - 1 -
本文档为【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2012修改稿(报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