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举报
开通vip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一、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萧山十中“理想课堂”研究系列之一 2009年萧山区教育局中标课题 杭州市200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申报课题 聚焦诊断 把脉课堂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困惑----形似与神似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堂文化、课堂监控、课堂效能等课堂的各个层面活动中,我们的教师都感到了巨大的困惑:突出表现在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在基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产生很大的落差,不能转...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一、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萧山十中“理想课堂”研究系列之一 2009年萧山区教育局中标课题 杭州市200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申报课题 聚焦诊断 把脉课堂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困惑----形似与神似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堂文化、课堂监控、课堂效能等课堂的各个层面活动中,我们的教师都感到了巨大的困惑:突出表现在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在基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产生很大的落差,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脱节的程度扩大;课程与教材是新的,但教师与学生没有太大的变化,教师还是拿着原来的“旧船票”,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在原地踏步,课堂上还在持续着多年不变的面孔,甚至是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新课程到底如何实施,新教材到底如何教,新课堂如何构建,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一线教师。 (二)基于迷惑-----变化与异化 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应该肯定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而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者说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这些异化了的课堂行为起着误导的作用,成为行动上的一个误区,必须进行科学的诊断与改进。比如我们的课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课堂上的一切知识都需要学生探究得出吗,一切教学必须始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吗, (三)基于现状---确诊与误诊 一些中小学已经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课堂诊断的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课堂诊断的意识还不强;课堂诊断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诊断还很少,有的课堂诊断活动操作还不够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这些都影响了课堂诊断的健康开展。因此,开展回归真实课堂的诊断观察研究活动非常必要。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基础,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课堂诊断方案,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诊断理论、技能、发展、运用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新突破,逐步形成动态的、生长性的教学生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具体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诊断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创新,逐步建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教学范式。 (二)研究的界说 “诊断”这个词来源于病理学上的一个专用术语。我们移用“诊断”这个词,意在通过评价(测量)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态度),听(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的思维状况),问(课前课后对教师与学生访谈,了解其执教意图与学生内心的感受)等手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特色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依据此理,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就是指观察者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分析、思考作出辩证的判断过程。具体而言,观察者用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和学科教学规律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组织实施策略、教学智慧的运用、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对课堂诊断的诠释还应作以下补充:专家和领导参与课堂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课堂诊断的诊断者主体是第一线的教师(包括自己与同伴),教师作为主体参与是课堂诊断取得成效的基础和保证;课堂诊断既是对一个阶段教与学的诊断,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总结、反思;课堂诊断既是对现实存在问题的诊断,又是一种发展性的诊断;课堂诊断不是使所有被诊断者达到划一的同一目标,而是使被诊断者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三、研究的理论阐释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取向 1、目标导向功能 诊断不是甄别教师(叶斓语),而是引领教师的反思与总结。通过课堂教学的诊断,促进教师学习理论,充实学科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的功能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准和生命价值最集中的舞台,它既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新颖生动的教学特色,丰富鲜活的教学经验;也可暴露出教师在教学中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切合学科特点,甚至不自觉地违背课改精神的思想和行为等问题。因此,科学的诊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正确地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3、营造研究氛围的功能 课堂教学诊断,又能营造研究氛围,引导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学习形式、训练方式、评价方式等作深入的研究。 (二)课堂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堂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的客观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肖川教授说:“教学诊断是由教育专家或学校内部,为使教学能更好地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对学生的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所做出的评定。通过诊断,设计出一种改进教师的教和排除学生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 1(课堂诊断使教师专业有自身独特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课堂诊断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是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有一套教育教学自己的话语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掌握、运用课堂诊断的理论和技能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课堂诊断理论、技能的形成、发展、运用对维护教师职业的“专业边界”,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课堂诊断使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 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社会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就应懂得如何检测障碍,采取什么方式克服障碍,就必须掌握、运用教学诊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3(课堂诊断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平淡和厌倦。教学工作如果长期重复地"教知识",难免教师产生职业厌倦,发展动力不足。课堂诊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教师要经常记录、观察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每天面对的都是发展中的学生,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 4(课堂诊断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团体内的自主、自律和合作。 课堂诊断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诊断。对教师教学的诊断又有教师的自我诊断和合作诊断。无论那一种诊断形式首先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就是专业性的体现。同时,自主还应有自律,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自主和自律是教师专业化的统一体,两者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复杂性,学习科目的多样性和关连性,单靠个别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予以诊断、指导,必须有教师群体的参与。而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自我诊断,难免会有疏忽,也应借助同行和专家的力量来进行课堂“会诊”。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专业团体的交流研究平台,有利于克服教师文化中的保守倾向,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精神。 四、研究的总体架构 (一)诊断的方式 1(从形式上看,一般有: (1)听课诊断法 听课诊断法是包括随堂听课,校级、区级、市级层面的各种研讨课、展示课等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2)微格教学诊断法 微格教学诊断法是应用现代视听技术和设备,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养和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 (3)案例诊断法 案例诊断法就是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一段情景,一个故事的诊断法。 听课诊断法,对于课堂教学的常规研究比较实用,但这种诊断研究可能只有广度、而欠有深度。微格教学诊断法和案例诊断法,一般用于有深度的研究和专题性的研究。所以,采用什么样的诊断方式,要从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出发,灵活地加以选用。 2(从内容上说,一般有: (1)目标式诊断 目标式诊断就是观察、分析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以及训练内容的设计和板书设计等,是否都符合教学目标,最终教学目标达成度怎么样。 (2)主题式诊断 主题式诊断就是紧扣预先设定的研究主题,对课堂教学进行方向明确的专题性诊断。 (3)综合性诊断 综合性诊断是最基础、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它要求听课者依据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方法、手段、板书、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等诸方面作出全面的分析与诊断,其不足是听课诊断者要兼顾全面而影响其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分析。 (4)分类诊断 分类诊断是预先培训和布置几位听课者从不同视角、抓住不同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诊断与分析。这里的“分类”,如对学生个体参与者的分析诊断,包括座位分布,重复次数、发言质量等;又 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分析统计:教师提了哪些问题,学生提了多少问题,哪些问题针对性,有思维量,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处理这些问题的;再如“学生群体活动的时间、活动强度”,“设计了多少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如何科学地驾驭课堂”等,可分别由一位诊断者重点统计与分析,再在研讨活动中分别交流。分类诊断有利于“各个击破”,有利于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总结经验,提升理论;也有利于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与综合性诊断相比,更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 (二)诊断的策略 诊断的最终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于激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兴趣,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所以,课堂教学的诊断,必须讲究艺术性与策略性。 (1)诊断要客观、公正、科学 诊断者首先要尊重执教老师,不能不经全面的了解就不负责任地乱发议论。听课前、听课后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执教老师教学方案设计的意图目的,其渗透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后还将采取哪些教学措施。这中间,执教老师课前或课后的说课是为听课者全面了解执教者上课全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全面了解,才能使你作出全面科学的诊断与评价,执教老师才能真正地接受你的意见与建议。 (2)诊断应具有激励性 课堂的诊断与评价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能有过多的批评和否定;而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一种激励;要灵活地变通评价指标,尽量找出闪光点。对于课堂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应以商榷的口吻,或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与之共同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一起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 (3)诊断要因人,因课,因场合而异 不同的教师,不同要求的课、不同的场合,诊断所依据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也应不同。如一些随堂课,诊断所依据的标准可适当作出调整,要相对降低要求:而对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区域层面的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则诊断所依据的标准与要求要适当高一些,在对问题的诊断与分析上也要相对严格些。另外,如果听课、评课的场面大,听课人数多,则预先要给执教者交个底,打个招呼,让其有思想准备,提出问题也要委婉含蓄。如果是单独与其交换意见,则可以多提些探讨的问题,让他(她)从更高的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 (三)诊断的内容 1(教学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还是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心理体验,搞课堂霸权。 2(教学目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还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学习方式,是被动的、他主的、接受式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还是以主动的、自主的、探索发现,合作交流为主。 3(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朋友。 4(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是激励为主的过程性评价还是下定义为主的终结性评价。 5(教师能否把课堂看作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系统成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生命去感受课堂体验课堂,并借助学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态势推波助澜,和课堂、学生一起成长: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为基础,以教学激情为动力,以教学智慧作保障,教学中进入角色与教材产生共鸣,进入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机智灵活利用教育资源给学生以心灵的愉悦和震撼。 五、研究的运作 (一)三大举措 1(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 课堂诊断理论上的薄弱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关于教学诊断的论文和专著非常少,这方面的案例也不多。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联合攻关,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把"课堂诊断学"纳入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中,在校本培训中开设“课堂诊断学”课程,建构与丰富“课堂诊断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基础。 2(加强课堂诊断的实践探索 实践是课堂诊断理论的源泉。诊断理论需要大量的课堂诊断的实例来夯实基础,构建框架;另一方面,教学诊断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和发展。所以要在努力学习与建构理论的同时,认真观察、记录、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思维品质、思维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课堂会诊活动,并根据会诊情况开展自我诊断与同伴互诊。提倡叙事式研究,讲述教师自己的课堂故事,展现课堂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 3(加强组织管理和政策引导 课题负责人由校长亲自担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学校把课堂诊断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规范管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精心组织学科教研组、年段组、全校性的教学诊断,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家庭、社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完善教师考评的机制、内容和方法,把教学诊断的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 (二)四大步骤 实施步骤:成立学科委员会?分组进入课堂?诊断反馈?反思改进。 1(成立学科委员会 民主产生若干学科委员,进行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掌握课堂诊断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规范,学会对课堂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反思和指导,论证设计“诊断式听课与反馈量表”。 2(分组进入课堂 学科委员几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三个年段或几个学科进行随堂听课(课题、听课时间由教师自定)。 3(诊断反馈 “诊断反馈”分“三步走”:一是小组内的自由交流,让诊断者和上课者进行对话。二是听课组长在全校教师中集体反馈。三是总结得失,梳理问题,提出下一步计划。四是教师将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或片段,通过叙事或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 4(反思改进 针对诊断中发现的热点或共性问题,特邀教育专家进行指导,或作报告,或进行现场对话,交流,进行专业引领与反思;或邀校内名师和区内外特级教师上示范课。在反复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实施环节:“课前沟通?检视课堂?诊断分析?规划行动。”特别是开展诊断式听课之前,让学科委员与老师们进行充分的课前交流,探讨执教老师关注的问题。让教师对课堂行为、观念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让老师明白诊断不是评课,不是拿“课标”或者“专家质疑”来比照课堂行为,而是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效果来求证课堂行为是否合适,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学假设、更新教育理念。每一个老师都在扮演“双重角色”,既是诊断者,又是被诊断者,每一个老师都要把自己的真实课堂展示给全体教师,每一个教师都拥有“话语权”。 (三)五大路径 1、体检 每位老师每学期一次组内研究课。 2、急诊 临时通知的随堂听课---考察教师的教学技能技艺和应变能力。 3、会诊 一般运用于发现重症、顽症和疑难杂症,此进,由学校组织相关学科骨干老师,外校专家组成会诊小组,通过听课比较全非同寻常现问题,分析问题。 4、回访 对在会诊中出现问题较多的问题较严重者,我们一般在指出毛病,提出整改意见后进行回访。 5、跟踪疗法 对于骨干老师我们进行长期的跟踪。 (四)六大要领 1、诊断 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分析教师的“教”;研究分析学生的“学”;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问题,并指出研究方向。 2、学习 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标、学习新课改的案例、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采取自学、交流(包括教师论坛)等方法 3、计划 制定行动研究计划。以学校制定的课题实施方案为依据,各教研组和每位教师制定本组或本人行动研究计划(具体操作方案)。 4、实施 “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5、反思 阶段性总结和实施过程中的反思(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课后反思)。 6、改进 根据每一轮的诊断与反思,不断调整与改进相关举措与流程。 (五)七大规范 1、诊断目标:具体诊断目标的不同,同样决定了诊断者要诊断的课堂的类型和具体采用的诊断方法和技巧的选择。 2、诊断背景:教学内容,教学基础、学生基础等。 3、诊断理论:有效课堂的特征等。 4、诊断指向: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热诚、任务导向,有效的教学取向、避免对学生严厉的批评、间接的教学形态(不直接告诉学生)、强调教学内容、用结构性的叙述方式,使学生获得课堂内容的整体观念、使用问题激发学生多样的认知层次。 5、诊断观察 定量观察 界定:以结构化的方式由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特点: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时间抽样和事件抽样、 定性观察: 界定: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课堂观察 6、诊断准备 (1)目标设定:背景分析、技术选择 (2)课前准备:座位表、问卷表、摄像机、录音机 (3)听课、录像:现场观察记录、全息录像、录间 (4)教师访谈:访谈、问卷、教师说课,座谈 (5)学生访谈:课后测验 (6)录相带分析: (7)老师自我评价:观看录相资料、反思评价 (8)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价分析、完成分析报告 (9)临床诊断指导:编辑老师个体诊断报告、执教指导 7、诊断分析 (1)、课堂视角分析: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利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2)课堂提问分析:提问的数量、认知水平检核、目的和指向、应答方式、回答的类型、老师理答的方式。 (3)教师结构性陈述分析。 (4)课堂效果分析:考查要点、认知水平、全对率、部分正确率、主要错误、错误分析 (5)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学生答问状态记录、学生学习状态记录、学生讨论的分析、教师的移动位置、定量评价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学习投入状态、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诊断”,是借助医学上的一个概念,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临床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以便改进。布卢姆认为:“教育中的诊断,不限于辨认不足或问题。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的识别。”由此可以得出认识:要想改进,就得准确诊断出需要改进之处;要想发展,就得准确指出可发展的优点和才能。这里重要的是准确。借助医学上的术语,更强化了诊断性评价对“准确”的高要求。缺点或问题抓不准,就谈不上下一步的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教师或学生的特殊才能“禀赋”抓不准,就谈不上促进个性化发展。 怎样才能做到“诊断”准确呢,医生看病,要准确指出患病的部位,对结果的分析要参照各种指标,不能含糊,课堂诊断同此道理。本方案的制定,主要考虑以下3方面。 第一,指标体系中的评价项目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分解得合理才能有利于“诊断”。在确定项目时,本方案坚持了两点。一是坚持既评教又评学。这有利于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准确诊断,找准改进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二是坚持全过程评价。这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质性评价。比如教学目标、学习条件这两个评价项目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设计教学的目的性,是学生具体发展目标的外显化。通过对这一项目的诊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思想,从而对一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学习条件的准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实施前提,特别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必须提供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学习资源。将学习条件作为一个评价项目单列出来,有助于诊断和导向。 第二,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实际上就是教学中所期待的“理想行为状态”,描述具体才能有利于在评价中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项目、评价要点的表述都是中性的,是判断的角度或因素,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则提供了对每一个要点实施情况进行判断的依据。本方案采取特征描述的表述方式,尽量将评价要点进行行为化和外显性的分解,有利于以此为参照指标对教与学进行诊断。 第三,重视质性评价,评价过程注重协商、沟通和交流。借鉴“质的研究”方法,本方案在使用时特别强调评价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协商、沟通和信任,充分重视评价对象的看法和主张,把评价作为不断协调各种观念分歧、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这样来操作具体的评价过程,才能使评价由观察表面现象到深入诊断实质,也更容易被接受,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基于此,本方案的可操作性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适用性。本方案适用于不同的级段不同学科,指标体系在体现共性的同时兼顾个性。诊断项目照顾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堂的差异性,并且单独突出“教学特色”,为教师的创造性留有空间。 第二是可操作性。对诊断要点的特征描述是操作过程中的基本判断依据,本方案的表述非常具体,力争做到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便于评价者进行参照判断。 第三是简便易行。本方案为避免繁琐量化,以项目要点作为统计的基本单位,并分出层次,可以很快地确定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本方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七、研究实施步骤 1、设计动员阶段(2009年4月)。教科室负责方案的制订与修改,方案由学校行政办公会通过后上报区市教科所申请立项,召开全校教师会,教科室介绍课题方案,教务处组织各学科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参与 研究活动。 2、诊断培训阶段(2009年5月)。学校邀请校内外资深教师对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进行课堂诊断,确立每位青年教师本学期需改进的一个问题。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愿景方法”、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方法”以及撰写课堂案例的培训。 3、实践行动阶段(2009年6月-12月)。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成立学科委员会,开展课堂诊断,指导青年教师展开课堂教学问题改进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教研组长与青年教师的主题沙龙活动,交流本月活动情况。教务处每月指导、督促青年教师撰写好一篇课堂案例并及时发布在“校内办公网”上并组织学科教师给予评价。 4、汇报展示阶段(2010年1月-5月)。由学校组织校内外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改进情况全面诊断评价,并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成长度较大的青年教师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 5、反思总结阶段(2010年6月)。学校组织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反思并召开专题研讨会,教务处负责整理好各种活动资料。 6、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7月)。由教科室负责对课题研究进行结题并进行相关结题论证会,形成成果文本,参与区年度科研成果与杭州市25届科研成果评比。 八、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 《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肖远军) 《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诊断能力及其提高》(杭州教师教育网) 《农村课堂教学诊断》(欧阳芬,赵卫胜) 《教育评价与测量》(金娣,王刚) 《校本教学诊断》(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网) 九、课题研究行事历(略) 萧山十中教科室 2009(3(29 二、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操作方案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操作方案 (行事历) 一、目标定位: 1(一把手工程 2(第二个教科研三年规划重点工程 3(区09年招标课题示范工程 二、预期成果: 1(推出一批新老师 2(涌现一批新学生 3(打磨一批新课型 三、目标操作: 2009年4月 1(课题方案的论证与修改 2(课题招标 3(课题开题报告会 2009年5月 1(课题组工作会议(讨论与修订操作方案) 2(全体教师课题培训会议(专家讲座:专业发展的自我诊断与反思) 2009年6月 1(区内名师引领示范课(区第一届第二届名师中邀请3-5人) 2(启动第一轮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全面诊断) 2009年7月 1(课题组工作会议(诊断反馈形式与内容协调) 2(下发第一轮课堂诊断反馈书(逐人反馈) 3(第一轮课堂教学诊断集中反馈与培训会议(专家讲座) 2009年8月-9月 第一届“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征文大赛(暑假) 2009年10月 1(课题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第二轮课堂教学诊断:专题诊断) 2(第二轮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2009年11月 1(第二轮课堂教学诊断活动总结与反馈指导 2(校内名师示范引领课 2009年12月 1(课题中期研讨与评估研讨会 2(课堂教学专家讲座 2010年1-2月 第二届“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征文大赛(寒假) 2010年3月 1(课题组工作会议 2(第三轮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启动(重点诊断) 2010年4月 1(第三轮课堂教学诊断与反馈总结大会 2(课堂教学专家讲座 2010年5月 1(前三轮被诊断教师江报课展示活动 2(前三轮被诊断教师江报课展示活动总结大会 2010年6月 1(课题结题论证会 2(成果报告的撰写与修订 2010年7月 课题结题报告会 1(表彰课题研究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2(课题成果汇报与展示(含成果报告汇报、公开课展示、成果活动及附件图片展、专家报告等) 3(专家点评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题组 2009(8(25 三、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第一轮课堂诊断实施方案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第一轮课堂诊断实施方案 根据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题方案及《操作方案》,现启动第一轮课堂教学诊断工作,为把课题研究做实做好,特制定第一轮课堂诊断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聚焦课堂,诊断分析;课题切入,改进提升 二、目标达成:探索路径,建构案例,累积经验,初步形成我校课堂诊断的操作架构 三、价值取向:平实性,研究性,实效性 四、主要方法:听课诊断,综合诊断,自我诊断,校本诊断 五、操作原则: 1、常态,平等,科学 2、不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有关评委、老师有如有课可以不调课,不参加听课) 3、不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安排冲突(如有冲突,听课活动可以延后) 4、注重实效,重点突破,不搞全面突击,试点定人(上课人员按学科与年级申报共21人,本课题就以21 人重点核心成员,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课题研讨活动,上下两轮课堂诊断活动上课人不变,相关课题研讨活动以这21人为准,相关实验数据也以这21人为准) 5、适度宽松,营造氛围(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一年,为此课题操作的时间安排相对宽松,不集中突击,把研究放置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正常架构下,不刻意强化,以营造自主自觉自愿自乐的氛围) 六、操作流程:专家引领?名师示范?诊断启动?听课观察?诊断分析?诊断报告?反馈指导?交流改进?总结提升 七、膜块安排 课题报告,专家引领(2009年5月—7月) 名师示范,课堂展示(2009年9月-12月) 课堂诊断,观察分析(2009年9月-12月) 反馈交流,改进提升(2009年9月-12月) 反思研讨,形成成果(2009年9月-12月) 注:以学科为单位,逐科推进;以每周为单位,每周推进一个学科;先名师示范,后听课诊断,再会诊分析,交流反馈,改进提高;上课内容与情况及时上网公示,全面报道,动态展示) 八、操作措施: 请进来,走出去(本学期请名师来校展示,下学期到名校听课学习) 诊断课,汇报课(本学期上诊断课,下学期上汇报课) 重跟踪,看过程(持续跟踪,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学理论,多研讨(定期举行课题研讨,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勤反思,常动笔(梳理与总结教学感悟,归纳自我诊断成果) 九、诊断组成员 组长:李晓峰 副组长:桑张法、张少为、陈国明、张维超、孙戴军 成员:朱承江、韩立明、楼红维、张旺、杨丽、祝若耶、各年级教学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各科研组长、各备课组长、无课的老师等(以上人员听课时如有课不再参加) 十、上课教师与内容 (一)上课教师: 语、数、外学科各3名(高一至高三各一),理、化、生、政、史、地学科各2名(高一高二一人,高三一人),音美、体育、信息、心理学科各一人,共计25人。 (二)诊断内容以学科现有进度的内容为准,但必须按照课题组设计的课型来上课。 (三)教研组长、科研组长、备课组长协商推荐本学科上课教师人选,由科研组长把上课人选名单报教科室,具体从网上下载电子表。 (四)上课教师即为本课题组成员,所上节课数视为校级公开课,对参与课题研究积极认真且效果明显的,评为本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适时表彰 十一、诊断要求: 1(教研组长、科研组长、备课组长做好本组内老师的宣传发动工作,统筹安排,按课题组的工作精神与安排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2(各位诊断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掌握课堂诊断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准时听课,细心观察,认真记录,洞悉课堂动态,搜集课堂有关资料,为教师的自我诊断分析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翔实的资料。 3(教研组长、科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听课前与听课后可进行初步的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指导。并把上课内容与情况写成一个详细报道上传教科室,教科室修改整理后发内网公示,学校上传外网宣传。(科研组长负责做好安排与分工) 4(每节课听完之后,所有听课教师每人必须准时上交《萧山十中第一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堂诊断分析表》,上课的老师根据听课老师的诊断分析情况,每人撰写一份课堂自我诊断书;在形成文本前要反复论证与讨论,初稿完成后反复修改,在定稿后,把电子稿上交课题组,材料存入课题研究档案。 十二、筹备工作分工 1(相关课务(上课时间,上课班级,上课内容)内网公示。(教务处) 2(课堂诊断工作的总体安排,课堂诊断表的设计,课堂诊断书与诊断报告的写作指导,相关会务的策划,课堂诊断档案与资料的整理。(教科室) 3(课题研究动态及报道。(教科室)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题组 2009(4(22 四、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第二轮课堂诊断实施方案 新平台 新视角 新视野 大手笔 大气魄 大作为 打品牌 提品质 铸品位 ——萧山十中2009学年第2学期教科室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暨第二轮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根据我校第二个教科研三年规划,2010年是我校教科研“品牌建设年”,我们将以实施《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为契机,以参与率、参与度为抓手,以实效性为诉求,持续打造以龙头课题为依托以广大一线教师参与为主体的“参与式科研”新平台,新视角,新视野,实现我校在2009年“反思创优年”的基础上的新提升,新突破,新发展,全面构建我校的课题品牌、课堂品牌、课型品牌,从而打造我校的新教师品牌、新科研品牌、新学校品牌,为全面完成我校第二个教科研三年规划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二、工作重点 根据学校对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指示精神及《萧山十中第二个教科研三年规划》、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题方案、第一轮课堂诊断《操作方案》的实施情况,本学期乃至2010年度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就是继续推动我校省级课题《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的实践与研究,本学期重点是启动与实施第二轮课堂教学诊断的研究工作,并在7月份结题,参评萧山区2010年度教科研成果、杭州市第25届教科研成果的评比并力争取得好的成绩,为下半年11月份参加浙江省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比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此,为把课题研究做实做好,特制定第二轮课堂诊断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走进课型,问诊课堂;聚焦诊断,把脉教学。 (二)目标达成:探索路径,建构案例,创生架构,成型定案。 (三)价值取向:研究性,实效性,操作性 (四)主要方法:校本诊断 (五)操作原则: 1、自主、自觉、自愿:把研究放置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正常架构下,以营造自主自觉自愿自乐的氛围, 课题操作的时间安排相对宽松,注重过程,沉淀吸收,品味内化,揣摩交流,反思改进。 2、定点,定人,定课:指定课型,定点突破,全员参与,定人展示。 (六)操作流程:方案设计?论证修订?诊断启动?课型研讨?教案设计?课前预诊?课堂观察?课后说课?课后会诊?反馈指导?交流改进?案例撰写?总结提升 (七)时间安排:第一周方案启动,第二周分教研组集中研讨,第三周至第八周课堂诊断,第九周(中考)第十周第二轮课堂诊断总结,第十一周第十二周课题结题报告会,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课题成果报告撰写,第十七周第八周课题成果鉴定会,暑期成果报告修改并参评区2010年优秀科研成果与杭州市25届科研成果评比。 (八)主要特征: 1、四个超越: (1)超越常规:依托常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但超越常规。 (2)超越文本:选材文本,但不拘限于文本,更注重发散与拓展。 (3)超越自我:上具有挑战性的课,上具有风险性的课。 (4)超越学生:面对我校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尝试新课型,新课堂,新方法,新思路。 2、四个基于: (1)基于课型:针对性(“命题作文”) (2)基于研究:研究性(研究课) (3)基于原创:创新性(有突破有提升) (4)基于实效:实效性(可操作,可推广) (九)操作措施: 同课异构 (十)诊断组成员 组长:李晓峰、桑张法 副组长:张少为、陈国明、张维超、孙戴军、陈国良、来剑青 成员:朱承江、韩立明、楼红维、张旺、杨丽、祝若耶、各年级教学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各科研组长、各备课组长、无课的老师等 (十一)上课教师与内容 1、上课教师:第一轮课堂诊断的高考科目(本学期心理、体育、音美、信息暂停) 2、诊断课堂教学的内容自定,但必须按照课题组设计的课型来上课。 3、上课教师、点评教师即为本课题组成员,所上节课数视为校级公开课并颁发证书,对参与课题研究积极认真且效果明显的,将被评为本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适时表彰 (十二)诊断要求: 1、教研组长、科研组长、备课组长做好本组内老师的宣传发动工作,统筹安排,按课题组的工作精神与安排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2、各教研组针对这几个课型再集中研讨一次,教案设计好后再次进行交流。 3、各位诊断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掌握课堂诊断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准时听课,细心观察,认真记录,洞悉课堂动态,搜集课堂有关资料,为教师的自我诊断分析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翔实的资料。 4、教研组长、科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听课前与听课后可进行初步的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指导。 5、每节课听完之后,所有听课教师每人必须准时上交《萧山十中第二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堂诊断分析表》,上课的老师根据听课老师的诊断分析情况,撰写课堂自我诊断并完成《萧山十中第二轮课堂诊断上课教师档案表》;在形成文本前要反复论证与讨论,初稿完成后反复修改,在定稿后,把电子稿上交课题组,材料存入课题研究档案。 三、工作举措 教科研的参与率,参与度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几年来我校一直进行执着的探索,追寻破解之道。本年度我们将高举“品牌建设”大旗,打品牌,提品质,铸品质;以《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为平台,以深入开展“参与式科研”为手段,大力提升参与率,加大参与度。具体做法是:人人都研究,人人都听课,人人都发言,人人都读书,人人都写作,人人都进步, 1、人人都研究:以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为单位,深入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形成自觉自主自愿的学习与研究习惯,强化敏锐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2、人人都听课:除有课之外,本学科的课必须听,其它学科的倡导听,坚决杜绝一节课都没听的现象。 3、人人都发言:在全组老师的集体教研时间,围绕本轮课堂诊断开设的几个课型反复研究与探讨,既有中心发言,更有全体发言。 4、人人都申报:每学科的今年的课题全体老师都申报(可由同备课组的几个老师共同申报,课题组成员要涵盖所有任课师)。 5、人人都读书:围绕课题与课型,每个教研组每月进行读书学习,每月不少于3篇。 6、人人都写作:本学期每人在《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的背景下的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一篇(“学习心得”“案例”“课题”等均可) 7、人人都进步: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课题研讨活动,人人都受益,人人都进步,人人都有新思考,人人都有新发现,人人都有新提高。 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课题组 2010(2(28
本文档为【萧山十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研究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