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举报
开通vip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校本培训 (一)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校本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一)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 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校本培训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弗莱尼 一、备课的经验 1. 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 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 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 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 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 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 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 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校本培训 (三)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 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 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校本培训 (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 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 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 “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校本培训 (五)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 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 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 校本培训 (六)新课改的若干理念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承认差距,发挥潜能。 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中:师师(全员)师生(全程)生生(全域)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是体现一种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 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 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知识、情意、能力的一体与整合。 校本培训 (七)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一 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 灭"。 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校本培训 (八)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 做一名阳光的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 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 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 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与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教师上的优质课非常棒,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得到广大教师和领导的认同,于是,上级领导打算提拔这个教师到教育局某部门工作。在提拔前,领导到该学校视察,听了一节这个教师的随堂课,由于这个女教师平时对随堂课不重视、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结果这次的"突然袭击"让这个教师措手不及,结果,那堂课可想而之的糟糕。于是,提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星也就陨落。这样的教师,就是"伪阳光教师",迟早会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的。 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着--"导而佛牵,牵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导",是指引学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学上说"践行")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走下 "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益友、伙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不应拒绝预设 ——教师如何精心备课 内容提要: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项预设~是 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 学的成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首先要重 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 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太熟悉备课了,谈论备课似乎令人兴味索然,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对它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未尝不是如此。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具体操作中的成败。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课堂需要即兴发挥,但同样需要有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一、教师备课备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 (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 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 (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把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其次,教师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可以对教材里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大胆调整,把教材当着一个例子,一个台阶,一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过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知识目标这一维度上,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这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是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 (五)备教学情景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 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六)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七)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 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八)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 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九)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十)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一个课堂当着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我们的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 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备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教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 (十一)备教学语言的优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 (十二)备学科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馈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二、教师备课怎么备 (一)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备教具——选准穿插点 教具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使用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具使用不当(实为穿插点没选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备课中往往重视了使用什么样的教具而忽视了使用教具的最佳时机。从教具的作用来说,备课时一旦遇到语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况,或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就要考虑使用教具的问题。相反,如果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的问题,使用教具反而就成了多此一举。 (三)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潜在”是相对于显露而言的。以语文教材为例。其潜在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要吃透字、词、句、段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吃透每一篇课文的鲜明特色,包括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 “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三步设问。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权衡,突破了这三个重点,事实上就是吃透了教材。其他各科教材也都有其潜在点,教师应吃透教材“潜在点”的前提下,实现教材价值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 (四)备目标——落实结合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过去我们曾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的惟一维度,导致课堂上生命活力的缺失,所以,新课程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体验。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内在的和谐。如有的教师把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不注重其内在的关联,“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与能力”之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时髦的“标签”,所以,在教学中顾此失彼,目标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两个维度都要和谐地渗透和融合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必须统一起来,完整把握,找准结合点,既不能偏废,也不能割裂。忽视“知识和能力”,就会使教学失去底线,学生的“地基”就不牢;不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生命发展就贫乏、狭隘、不完整。 (五)备情境——把握和谐点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谐是课堂情境的生命、灵魂和基础。课堂和谐应包括教材、环境、多媒体等设备的和谐,也包括生活事件、思想感情、情景氛围、师生关系等的和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情境、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呈现生活情景,感悟教学情景如同感悟生活,使学生有一种眼见其物、耳闻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之感。 (六)备程序——巧绾过渡点 教学的一般程序(即步骤),对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都是轻车熟路。但就如何使一个教学段过渡过到另一个教学段,却为不少教师所忽视,这就势必影响到一堂课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过渡,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思维和认识上的“掉队”。因此,在备教学程序时要舍得花精力巧设过渡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随着教学程序的推进而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学程序的过渡要力求自然、紧凑、简洁而巧妙。无论温故知新的铺垫,还是由分到总的聚合等,都应该如此。 (七)备教法——切中契合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的产物,是教师经验的结晶,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方法的效力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选择和运用。备教法要切中契合点,就是要依据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 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最能使三者融通的方法,使教师能驾轻就熟,使学生能吸纳接受,使教材能化难为易,使教学高质有效。 (八)备问题——选准切人点 新课程倡导要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一些教师误解了问题教学的真实内涵,问题设计缺乏质量,缺乏效度。主要表现为以下“误区”:其一,问题过多,课堂从过去的“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一堂课下来几十个问题,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其二,问题过浅,学生有口无心,随声应和,激发不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三,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生活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四,问题过死,没有充分展开和发散的余地,缺乏灵活度和开放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选准切入点,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和回应。它应该具备以下特性:第一,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启发性;第二,问题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具有挑战性;第三,问题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第四,问题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尽可能形成科学的、有梯度的问题链,问题的展开以及问题的难易度都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路向,具有层次性;第五,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情味,引起学生的兴味,具有趣味性。 (九)备活动——找准落脚点 伴随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 征的“群言堂”逐渐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课堂变得活泼了,生动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变“花”了,变“浮”了,变“虚”了。课上,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画,一会儿辩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录像,一会儿听音乐,花样翻新,别出心裁。但这些“活动”往往注重形式的花哨,是浮于表面的“演”,是信马由缰的“说”,是似是而非的“听”,是走马观花的“看”。在热闹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肤浅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学生的“参与”和“活动”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课堂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活动,但活动要找准落脚点,每一项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追问这样几个问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活动形式,在什么环节活动,活动的效果将会如何,总之,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要让学生从活动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形式走向实质。 (十)备资源——抓住相关点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在教学实践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剑走偏锋”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完全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不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随意拓展,无目的利用,甚至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结果导致课堂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囿于教材之中,确实需要适当拓展延伸,需要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但这里也有一个“适度的空间”,理性的做法是围绕教学目标,潜心挖掘教材富含的价值,并在此基础 上,按照相关性的原则,合理利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有效资源。 (十一)备语言——凸显精要点 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发挥引导、点拨、启发作用。在设计时要抓住“精要”这一关键,做到简明、精当、扼要。第一,引入语要精粹。或激情引趣,或联“旧”唤“新”,或设疑启思。第二,过渡语要精炼。三言两语,巧妙衔接,穿针引线,上下勾联。第三,提示语要精要。提示语一般出现在问题过大、过难,过于抽象而学生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它或是提示思路或是提示方法,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设计,使之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第四,插入语要精妙。教学中的插人语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话语。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插人语有助于学生深透理解知识。第五,总结语要精辟。总结语或画龙点睛,或激励、或号召、或希望,要注意与引人语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十二)备作业——强化重难点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反馈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性的题目,强化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并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 三、教案编写如何写 教案编写是备课的重要形式,教案的编写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三)教学时间:(说明需几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 (四)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说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 (八)教学媒体:(或教具准备、资源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九)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教学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这是教案的主体内容)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二)教后记:(施教后完成,总结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教案既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又不能完全格式化,可以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教师可采用多样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四、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个人教案与成品教案的关系 所谓成品教案主要是指现成的书本教案或网上可查阅的电子教案。毋庸置疑,它是作者领会和理解教材的智慧之果,但其毕竟是作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的。因此,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就必须首先闭门独立思考,以排除成品教案对自己思维的干扰,并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待个人教案初稿完成后,再去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息,以检测自己的定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因此备课中应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 (三)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 个人备课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教师首先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其次在要素备课时,目标上应始终围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方法上尽管教无定法,但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最难点的突破上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要使这45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 ?操作点化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教师备好课的四步骤是: 第一步:知书明理 即吃透教材、武装自己。教师首先自己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所讲教材内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从而确定或详或略,宜简还是宜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知书”,明确教学中需要搜集的各种资料,以作为对所讲内容的有益辅佐或补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消化和理解。合理安排所讲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选择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延伸拓展的目的。 第二步:知人定法 即对教学对象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并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来源面广,家庭背景、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各不相同,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梳理排队,从而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目的。比如:采用对话讨论、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的方法等等。只有充 分了解学生,才可能制定出适应学生的正确教学方法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 第三步:编制教案 即将所要讲述的内容,所要援引的资料,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要安排的活动等加以组织安排并编写出来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逻辑归纳,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教案一般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环节。但是要编写出一个好的教案,首先要求教案要紧扣所讲主题,要围绕主题去展开、阐述、说明,教案扣题是教案的核心,一个只有形式上规范但内容不扣主题的教案,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教案要围绕“三个作用”的发挥去编写,教案的“三个作用”即:其一,使教授过程条理化、规范化,避免内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其二,编写教案还要起到对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审查作用,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做到及时的补充或修正;其三,教案也要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在教授过程中提示教授人。只有扣题而规范的教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步:试讲梳理 这是备课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授课人授课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将试讲中成功的正确的东西加以肯定和保留,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修正和补充,也就是在正式教学之前的一次复查。试讲可以发现教案中的各种问题,比如: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贴切地适合内容的需要;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对某一具体概 念的解释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如何用词方显恰当、用何语气才能完善地表达讲授人的意图、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听者的理解等问题,并将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对成功或不足加以肯定或补充。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善模仿的特点,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推敲自己教学语言的生动,举止行为的得体,从而使每次备课和授课,都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 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 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 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 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本文档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79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