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

举报
开通vip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高等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4、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4、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人称为“心理学之父” 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7、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心理学的人物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9、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0、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 11、预测:心理学中的与测试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12、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控制以为这通过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学习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学习高等教育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得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把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的含义:在心里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缩微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出现、已有心理和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与消失。 3、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实在婴幼儿期之后得发展中。 4、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5、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则青年期的开始。 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 6、青少年期分为: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相当于大学阶段。 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预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8、佩里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得看法是非此即彼的。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2、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收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景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3、约定型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既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9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1、 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2、 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元认识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做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10、一、大学生友谊的发展 大学生友谊的发展歌德曼总结的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陪伴。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处,他们有更多的共处时间,愿意协作活动。2、放松。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乐的时刻。3、工具性支持。青少年从朋友处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等。4、自我意向的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极得自我意象,获得自我统一性。5、社会比较。青少年通过朋友的可以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适当性。6、亲密。友谊关系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 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差异与教育 1、 胆汁质(李逵)、多血质、粘液质(有条理冷静的工作)、抑郁质(林黛玉) 2、 教育学上任何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气质与职业指导 ?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胆汁质、抑郁质 3、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4、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成的,有好坏之分。 5、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向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向型性格,独立性多于顺从型。 6、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7、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自学、表达、操作、适应、创造能力。 8、智力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智力的三元里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9、 滕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的测量: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是被监测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实际年龄之比,公式: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 10、学生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力等?能力的水平差异 1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 1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3、学习风格的心里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14、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场依存型:较多的依靠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环境中区分食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15、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内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相信自己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外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其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 16、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敏性焦虑不是因为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1、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知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同阶段(通过亲身体验接收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要) 论述: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多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教学组织能力 2、 教学认知能力 ?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 ?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3、 教学操作能力 ?语言操作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 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来具备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澄清阶段?模拟阶段?联系阶段?提示阶段 2、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 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四个方面: 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第二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 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第四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2、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4、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1、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阶段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6、桑代克是联机理论的创始人,1896年在哈佛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 7、 通过不断的“常识错误”而实现的。 8、 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9、 社会学习分析中控制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 注意过程调节者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10、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1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12、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中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 根据迁移层次的不同,把学习迁移分为:横向前移、纵向迁移 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特殊迁移指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普遍迁移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 13、形式训练说: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14、贾德提出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经典实验。 15、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论述: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一、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 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六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1、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人物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一般来讲,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 2、大学生学习动机得特点:多样性、发展性、简洁性(简洁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社会性、职业性 3、成就动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的“成就需要”,默里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曾特别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TAT 4、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5、韦纳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6、原因归因与成功期望和行为: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就是她的“期望原理” 论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四、主义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五、适当的开张竞争活动 六、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七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较“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化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机能。 2、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3、 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4 、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认知过程中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5、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且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概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者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论述: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略 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 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 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 二、注意选择策略 ?、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 ?、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 ?、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 三、复述策略 四、意义构建策略 精加工是指要求学习对要学习的材料做精细地加工活动。 笔记技术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 ?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联系 ?提高课堂提问一数,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c 第八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定义不同、测量方式不同、表征形式不同、意识 控制角度不同、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 2、 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3、 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分三个基本阶段: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 阶段 4、 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论述: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 二、教会自我监控 三、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学会反思 四、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 五、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 六、长期教学 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1、对问题的理解有三个成分是公认的:1、给定:指问题的的初始状态;2、目标,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障碍,指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 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以解决,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启发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 3、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4、心理定势: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功能固着: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者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5、 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一、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二、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三、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四、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五、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六、愿意花费事件分析问题;七、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6、 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7、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辫的一种激发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这是在国外大学颇为流行的集体讨论法。 8、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让与会者畅所欲言;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完善最佳方案。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让与会者都有机会发表意见;4、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使与会者在自由与安全的气氛中交换各种设想。 论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 1、帮助学生活区有关领域的知识 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 3、培养科学试验能力 4、 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 二、激发创造性动机: 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争 三、塑造创造性人格 1、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 四、创设创造性环境 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 3、 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 4、 开展丰富多采的竞赛活动。 第十章 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1、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道德行为准则及执行意义的认识。 2、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3、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并支配行为的表现。意志本身就是一种坚定的行为倾向。 4、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6、大学生品德修养方法:1、学习;2、立志;3、躬行;4、自省 第十一章: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适 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2、群体的种类: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全体是指以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群体。 3、大学生班集体除以上特征,还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同一性3、独立性4、开放性 4、群体心理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制约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制约作用。 二、从众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6、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团结友爱、平等互助二、理想色彩浓厚三、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7、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因素:一、时空接近性二、台对相似性三、需要与个性的互补四、个性品质 8、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 1、 认知上的偏差A、晕轮效应B、刻板印象: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C、角色固着: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
本文档为【高等心理学知识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1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