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临床二本)2012-08-24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临床二本)2012-08-24

举报
开通vip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临床二本)2012-08-24《人体解剖学1》(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1001522007  总学时:96学时(讲课68学时,实验28学时) 总学分:5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预修要求: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按人体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本课程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必修主干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临床二本)2012-08-24
《人体解剖学1》(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大纲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课程代码:1001522007  总学时:96学时(讲课68学时,实验28学时) 总学分:5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预修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按人体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本课程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必修主干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提出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重要主干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注重形态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则应充分利用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的知识联系,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纲的使用说明: 一、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下列三种不同深度的要求进行实施: 1、掌握:该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该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二、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 绪论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2.熟悉:解剖学姿势的概念。 3.了解: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任务、基本观点和方法;人体解剖学的分类。 重点:解剖学方位术语。 难点:每一对方位术语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四、解剖学姿势、方位述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五、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学时:9学时(讲课3学时,实验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的组成、名称、位置、重要形态结构和骨性标志;颅底内面、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眶和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和通邻;骨性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2.熟悉:长骨的结构;筛、蝶、颞骨和上颌骨的分部和形态结构;颅底外面和颅盖外面的形态结构;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3.了解:不同年龄骨的理化特性;骨的生长和发育;骨的可塑性;四肢骨的变异和畸形。 重点: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全身各骨的名称、重要形态结构和骨性标志。 难点: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眶和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和通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一、骨的分类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骨的发生和发育(自学) 五、骨的可塑性(自学) 第二节  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二、颅 第三节  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二、下肢骨 第二章  关节学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椎骨间的连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方式;骨盆的构成、分界、功能和性别差异。 2.熟悉: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脊柱整体观及其运动;骨性胸廓的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前臂骨间连结和小腿骨间连结;胸骨与肋的连结;脊柱整体观及其运动;耻骨联合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足弓。 3.了解:骨连结的分类;颅骨的连结方式;上肢带连结;腕掌关节和指关节;髋骨与脊柱间的连结;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和跖趾关节。 重点:肩、肘、腕、髋、膝、踝和颞下颌等七大关节;椎骨间连结;骨盆。 难点:膝关节;椎弓间的连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一、直接连结 二、间接连结 第二节  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二、颅骨的连结 第三节  附肢骨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二、下肢骨的连结 第三章  肌学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主要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枕额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膈、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三角肌、大圆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深屈肌、鱼际、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闭孔内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等)的位置、起止、配布和功能;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膈裂孔通过的内容;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海氏三角;三边孔和四边孔;股三角;收肌管;梨状肌上、下孔。 2.熟悉:肌的构造和形态;肌群配布与关节轴的关系;腋窝;腕管;臂肌、前臂肌和手肌的分群;躯干肌的分部、分层和配布概况。 3.了解:肌的起止、作用、分类、命名和辅助装置;足肌的分群。 重点:全身主要肌及肌性标志;全身各部局部记载。 难点:腹直肌鞘;腹股沟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一、 肌的构造和形态 二、 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三、 肌的命名法 四、 肌的辅助装置 第二节  头肌 一、面肌 二、咀嚼肌 第三节  颈肌 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二、颈前肌 三、颈深肌 四、颈部筋膜(自学)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 第五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 三、前臂肌 四、手肌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自学) 第六节  下肢肌 一、髋肌 二、大腿肌 三、小腿肌 四、足肌(自学) 五、下肢的局部记载(自学) 第七节  体表的肌性标志(自学) 一、 头颈部 二、 躯干部 三、 上肢 四、 下肢 内脏学 第四章  内脏学总论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内脏的概念。 2.熟悉: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了解:内脏学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重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 教学内容: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二、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五章  消化系统                    学时:3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分部;牙的形态和构造;牙组织、牙周组织;舌的形态、舌乳头、颏舌肌;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形态、分部;食管的位置、分部、狭窄部位及其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胃壁的结构;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及毗邻;空肠与回肠的形态结构;大肠的分部及形态学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形态和构造;肛管的形态结构;肛直肠环;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和毗邻;胆囊的形态、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输胆管道的组成、胆囊三角、胆总管的走行及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毗邻和分部。 2.熟悉:消化系统的功能;上、下消化道的划分;口腔的分部及界限;牙的种类、排列;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小肠的分部;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胰液的排出途径。 3.了解:舌肌的配布和机能;食管的构造;肝的分叶与分段。 重点: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肝外输胆管道组成,胆总管的走行及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 难点:咽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肝外输胆管道;胆汁的排出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腔 一、 口唇(自学) 二、 颊(自学) 三、 腭 四、 牙 五、 舌 六、 唾液腺 第二节  咽 一、 咽的位置和形态 二、 咽的分部 第三节  食管 一、 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二、 食管的狭窄部 第四节  胃 一、 胃的形态和分部 二、 胃的位置 三、 胃壁的构造(自学) 第五节  小肠 一、 十二指肠 二、 空肠与回肠 第六节  大肠 一、 盲肠 二、 阑尾 三、 结肠 四、 直肠 五、 肛管 第七节  肝 一、 肝的形态 二、 肝的位置和毗邻 三、 肝的分叶与分段(自学) 四、 肝外管道系统 第八节  胰 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二、胰的分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学时:2学时(讲课1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喉的位置、毗邻、喉软骨、喉腔;气管的位置和构造、左、右支气管在形态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肺的形态结构和分叶、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膈肋隐窝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支气管树、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纵隔的概念及分区。 3.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喉的连结;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重点: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膈肋隐窝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喉腔的形态结构;膈肋隐窝。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鼻 一、 外鼻(自学) 二、 鼻腔 三、 鼻旁窦 第二节  喉 一、 喉软骨 二、 喉的连接(自学) 三、 喉肌(自学) 四、 喉腔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一、 气管 二、 支气管 第四节  肺 一、 肺的形态 二、 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自学) 三、 支气管树 四、 支气管肺段(自学) 五、 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自学) 第五节  胸膜 一、 壁胸膜 二、 脏胸膜 三、 胸膜腔 四、 胸膜隐窝 五、 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自学) 一、 上纵隔 二、 下纵隔 第七章  泌尿系统                  学时:2.5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位置、毗邻、结构;输尿管的位置、分部、毗邻、狭窄及其临床意义;膀胱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肾的被膜及固定装置;膀胱的位置、毗邻,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开口位置。 3.了解:肾段血管与肾段;肾的畸形与异常。 重点:肾的形态、位置、结构;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肾的被膜及固定装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肾 一、 肾的形态 二、 肾的位置与毗邻 三、 肾的被膜 四、 肾的结构 五、 肾段血管与肾段(自学) 六、 肾的畸形与异常(自学) 第二节  输尿管 一、 输尿管腹部 二、 输尿管盆部 三、 输尿管壁内部 第三节  膀  胱 一、 膀胱的形态 二、 膀胱的内面结构 三、 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第四节  尿  道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学时:2.5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睾丸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结构特点和行程、射精管的开口;精索的组成及位置;前列腺分叶及毗邻;阴茎的分部及构成;阴囊的结构;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和弯曲。 2.熟悉: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机能;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3.了解: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阴茎海绵体。 重点: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和弯曲。 难点:输精管的行程;前列腺的分叶及毗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男性内生殖器 一、 睾丸 二、 附睾 三、 输精管和射精管 四、 精囊 五、 前列腺 六、 尿道球腺 第二节  男性外生殖器 一、 阴茎 二、 阴囊(自学) 第三节  男性尿道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学时:2.5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的形态、位置和阴道穹的临床意义;会阴的概念、分部、结构。 2.熟悉:前庭大腺的位置;乳房的形态、位置、结构;会阴筋膜、盆膈与尿生殖膈、会阴间隙。 3.了解: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卵巢的固定装置及年龄变化;子宫的结构及年龄变化;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重点: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难点:会阴筋膜、会阴间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 一、 卵巢 二、 输卵管 三、 子宫 四、 阴道 五、 前庭大腺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自学) 一、 阴阜 二、 大阴唇 三、 小阴唇 四、 阴道前庭 五、 阴蒂 六、 前庭球 [附]乳房(自学) [附]会阴(自学) 一、肛门三角的肌肉 二、尿生殖三角的肌肉 三、会阴筋膜 第十章  腹膜                    学时:2.5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腹膜的分部、腹膜腔的概念;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构成;网膜囊和网膜孔;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熟悉:腹膜的机能;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大网膜的机能;肝、胃、脾等韧带的构成和位置;各系膜的名称和附着;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3.了解:腹膜被覆脏器不同情况的临床意义。 重点:腹膜腔的概念;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构成;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难点:网膜囊和网膜孔;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腹膜腔的区分和间隙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学时:13学时(讲课10学时,实验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心脏的位置、外形和毗邻;心脏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形态结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包及其临床意义;主动脉的行程、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外动脉的行程及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分布;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行程;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的分布;胸主动脉的行程和主要分支;肋间动脉的行程;腹主动脉的行程、脏支(成对和不成对);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髂总动脉的行程;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闭孔动脉、臀上下动脉、脐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行程和分布;静脉的结构特点;肺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组成;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程;面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和交通;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和临床意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和临床意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椎静脉丛的起始、回流;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行程;足背静脉网、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的行程和临床意义;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属支,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及其意义。 2.熟悉:心的构造;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主动脉小球;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分支;腋动脉的主要分支: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及旋肱后动脉的分布;面部“危险三角”和静脉角的概念;全身体表主要动脉(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的体表投影和压迫止血部位;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 3.了解: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心传导系的常见变异;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心的神经;心的体表投影;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左、右肺动脉的行程;舌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膈下动脉、肱深动脉的行径和分布;足底内、外侧动脉的分布及足底弓的组成;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如硬脑膜窦、板障静脉等)的功能和临床意义。 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全身各部主要大动脉的行程(体表投影)和分支;上下肢主要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的行程和临床意义;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属支。 难点:全身体表主要动脉(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的体表投影和压迫止血部位;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肝门静脉系结构的特点,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一、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 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自学) 三、 血管的变异和异常(自学) 第二节  心  一、 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二、 心腔 三、 心的构造 四、 心传导系 五、 心的血管 六、 心的神经(自学) 七、 心包 八、 心的体表投影(自学) 第三节  动脉 一、 肺循环的动脉 二、 体循环的动脉 第四节  静脉 一、 肺循环的静脉 二、 体循环的静脉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学时:3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淋巴结的形态结构;胸导管的起止、行程及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锁骨下淋巴结、腋淋巴结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锁骨下干、支气管纵膈干、颈干、腰干和肠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全身主要浅深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的位置、分布及收集范围;脾的形态、位置。 2.熟悉:淋巴系统的功能;局部淋巴结的概念;乳房的淋巴引流;胸腺的功能。 3.了解:淋巴回流的因素;脾的功能。 重点:胸导管的起止、行程、收集范围。 难点:全身主要淋巴结的分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一、 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二、 淋巴回流的因素(自学) 第二节  淋巴导管 一、 胸导管 二、 右淋巴导管 第三节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自学) 一、 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二、 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三、 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四、 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五、 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六、 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第四节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自学) 一、 肺的淋巴引流 二、 食管的淋巴引流 三、 胃的淋巴引流 四、 肝的淋巴引流 五、 直肠的淋巴引流 六、 子宫的淋巴引流 七、 乳房的淋巴引流 第五节 胸腺(自学) 第六节 脾 第十三章  感觉器总论、第十四章 视器    学时:3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视器的构成;眼球壁各部(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及视网膜)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视神经盘、黄斑的概念;晶状体和玻璃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眼睑、结膜、泪器的形态结构。 2.熟悉:感觉器的概念;巩膜静脉窦;感光细胞的种类及功能;眼屈光系统的调节;眼球外肌的名称、作用;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3.了解:感受器的分类;眶脂体与眶筋膜、眼球筋膜;眼的静脉与神经。 重点: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难点:脉络膜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眼球 一、 眼球壁 二、 眼球的内容物 第二节  眼副器 一、 眼睑 二、 结膜 三、 泪器 四、 眼球外肌 五、 眶脂体与眶筋膜(自学)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自学) 一、 眼的动脉 二、 眼的静脉 三、 眼的神经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学时:3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道的结构特点;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鼓室的位置、六个壁主要结构及临床意义;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及作用;骨迷路三个部分的形态结构;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螺旋器(Corti器)。 2.熟悉:小儿咽鼓管的特点;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三种听小骨的名称、作用;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种形态及功能;声波传导的途径。 3.了解:外耳的组成;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内耳道。 重点:听觉感受器和位置觉感受器。 难点:鼓室的六个壁和临床意义;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声波传导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耳 一、 耳廓(自学) 二、 外耳道 三、 鼓膜 第二节  中耳 一、 鼓室 二、 咽鼓管 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第三节  内耳 一、 骨迷路 二、 膜迷路 三、 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自学) 四、 内耳道(自学) [附]其他感受器(自学) 一、嗅器 二、味器 三、皮肤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分部;神经元的构造和分类;白质、灰质、纤维束、神经核、神经和神经节的概念。 2.熟悉:神经纤维;突触的组成;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3.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重点: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难点:纤维束、灰质、神经核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划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四、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教学) 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教学)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学时:15学时(讲课13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横切面上灰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脊髓主要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连通;各主要上行和下行传导束在脑干各部的位置及交叉部位(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外侧丘系、三叉丘系);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黑质的位置及功能;小脑的位置与分部(蚓部与两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所在部位及临床意义;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连通情况;背侧丘脑的外形与内部结构;大脑的主要沟裂、脑回及分叶情况;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觉、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基底神经核的位置、组成;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侧脑室脉络丛;联络纤维、连合纤维位置与联系概况;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位置关系与临床意义。 2.熟悉: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的主要功能;脊髓损伤(横贯性损伤、半侧损伤、前角损伤、白质前连全受损等)的表现;脑干内部结构特征;脑神经核在脑干各部的位置及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分布概况和功能;小脑的分区及其功能;小脑核;下丘脑的功能与临床联系;边缘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3.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胸核、中间内侧核的功能;脊髓小脑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和顶盖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脑干在下列各断面上的主要结构:延髓(锥体交叉、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中部、下部)、中脑上丘;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小脑皮质的内部结构;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平衡觉、嗅觉、味觉皮质中枢。 重点: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上下行纤维束;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外侧丘系、三叉丘系;背侧丘脑;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基底神经核;内囊。 难点:脊髓横切面上灰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脑干内部结构;下丘脑;内囊的分部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脊髓 一、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 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自学) 第二节  脑 一、脑干 二、小脑 三、间脑 四、端脑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学时:12学时(讲课10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分支及其分布概况;颈丛的组成、位置、各主要皮支的浅出部位及分布概况;膈神经的组成、行程和分布;臂丛的组成、位置和分支;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发起部位、行程、分布情况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腰丛的组成、位置;股神经的行程、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情况;骶丛的组成及位置;坐骨神经的发起部位、行程、体表投影、分支及分布;胫神经的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腓总神经的位置、行程及损伤后的表现,腓浅、腓深神经的皮支分布及所支配的肌群;动眼神经的行程、纤维成份及其分布情况,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滑车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的行程、纤维成份、三大主支及的分布情况,三叉神经节;展神经的行程、分布;面神经的行程、纤维成份、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前庭蜗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的行程和功能;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舌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主干行程、纤维成份及其分布概况,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行程与分布;副神经的行程及分布概况;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损伤后的表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 2.熟悉:周围神经系统的分部;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行程,视神经被膜的层次和临床意义;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况及其分支的节段性分布;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位置及分布概况;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的位置、分布;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内脏神经的概念,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内脏大、小神经及其分布概况;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牵涉性痛的概念。 3.了解:脊神经在走行和分布上的形态学特点;脊神经后支的分布概况;舌下神经袢的位置、分布;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嗅神经的行程与分布;睫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 重点: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分布情况;胸神经前支分布概况;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情况;坐骨神经的行程;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 难点: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分布情况及损伤后表现;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的纤维性质、分布情况;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内脏大、小神经及其分布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脊神经 一、 颈丛 二、 臂丛 三、 胸神经前支 四、 腰丛 五、 骶丛 六、 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自学) 第二节  脑神经 一、 嗅神经 二、 视神经 三、 动眼神经 四、 滑车神经 五、 三叉神经 六、 展神经 七、 面神经 八、 前庭神经 九、 舌咽神经 一十、 迷走神经 一十一、 副神经 一十二、 舌下神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一、 内脏运动神经 二、 内脏感觉神经(自学) 三、 牵涉性痛(自学) 四、 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自学)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学时:5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交叉部位和皮质投射区;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交叉部位和皮质投射区;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交叉部位和皮质投射区;视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组成、传导路径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交叉情况、对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运动核)的控制情况及支配肌群情况;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的主要表现。 2.熟悉:传导通路的概念和分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后的不同表现及其形态学基础;锥体外系的概念、组成、功能。 3.了解: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概念;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路、内脏感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主要环路;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重点: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及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交叉部位和皮质投射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交叉情况、对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运动核)的控制情况及支配肌群情况。 难点:四肢、躯干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路的组成;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二、痛温觉、粗略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四、听觉传导通路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自学)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二、锥体外系(自学)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自学) 一、 胆碱能通路 二、 胺能通路 三、 氨基酸能通路 四、 肽能通路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学时:3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的位置、结构特点;硬脑膜的位置、形态,硬脑膜形成的结构,重要硬脊膜静脉窦的位置、联通;脑蛛网膜的结构特点,蛛网膜下池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软脑膜的结构特点;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后交通支,豆纹动脉)的分布概况;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程;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组成、位置及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2.熟悉: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动脉系的概念;脑静脉的结构特点;脑浅组静脉的主要属支(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下静脉)的收集和回流概况,大脑大静脉的位置和回流;脊髓的动脉血供来源(脊髓前、后动脉);脑脊液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生理功能;脑屏障的概念及意义。 3.了解: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 重点:脑和脊髓的三层被膜;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动脉系;脑脊液的产生、循环。 难点: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脑的被膜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四节  脑屏障(自学) 一、血-脑屏障 二、血-脑脊液屏障 三、脑脊液-脑屏障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学时:2学时(讲课1学时,实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胸腺、生殖腺的位置和形态,各腺体分泌的激素和生理功能。 2.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重点: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难点:松果体、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教学内容: 一、垂体 二、甲状腺 三、甲状旁腺 四、肾上腺 五、松果体(自学) 六、胸腺(自学) 七、生殖腺(自学) 八、胰岛(自学) 本课程对学生预习及复习的要求:本课程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要求学生理论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课前务必做好论理课的复习和实验内容的预习,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实验效果;课中积极参与,课后及时消化,做好小结工作。 课时数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 授 实 验 小 计 1 绪论 1 0 1 2 第一章 骨学 3 6 9 3 第二章 关节学 2 2 4 4 第三章 肌学 2 2 4 5 第四章 内脏学总论 1 0 1 6 第五章 消化系统 2 1 3 7 第六章 呼吸系统 1 1 2 8 第七章 泌尿系统 2 0.5 2.5 9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2 0.5 2.5 10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2 0.5 2.5 11 第十章 腹膜 2 0.5 2.5 12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10 3 13 13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2 1 3 14 第十三章 感觉器概述 第十四章 视器 2 1 3 15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2 1 3 16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 1 0 1 17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13 2 15 18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10 2 12 19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4 1 5 20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2 1 3 21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1 1 2 22 标本考核 0 1 1   总 计 68 28 96           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和实验考核均为闭卷形式。 评分说明:满分10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60%,实验考核占20%,平时考核占20%,其中平时考核以考勤、提问、学习态度等形式进行。 推荐教材: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参考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目: 1、彭裕文.局部解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Susan Standring. 格式解剖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审核人:沈忠飞                                 执笔人:曾宪智 参与讨论人员:沈忠飞 曾宪智 郭燕君 侯杰 王鑫泉 郭连军 叶先才
本文档为【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临床二本)2012-08-2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9-11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