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举报
开通vip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篇一: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广场坡度 场地排雨水 一、人工排水系统 (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 自然排水 暗管排水 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 (二)场地排水坡度 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0.3%?粘土地面?5%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三)场地排水方案 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 (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山地道路坡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篇一: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广场坡度 场地排雨水 一、人工排水系统 (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 自然排水 暗管排水 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 (二)场地排水坡度 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集》) 例:0.3%?粘土地面?5%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三)场地排水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 (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 1 2、绿地 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 (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 停车场——最小坡度0.3%。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 (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 (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 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 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 4、体育运动场地 (1)体育场 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 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 (2)矩形场地 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 排球场——0.5% 2 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 篮球场地——混凝土?0.83% 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 5、挡土墙 二、排水沟(涵洞)设计流量计算 三、常见排水设施布置 (一)雨水口 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 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 道路纵坡0.3~0.4时,雨水口间距30~40米 (二)排水沟 1、梯形沟 2、矩形沟(最常用) 沟深?200,沟宽?400,纵坡?0.3% 四、场地防排洪 城市重要程度分类(按人口) 5(3 竖 向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3 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 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 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注:山地和丘陵地区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3(2 建筑基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有条件的地区 应采取雨水回收利用措施; 2 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长度等确定; 3 单侧排水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采取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的措施。 5(3(3 建筑物底层出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广场坡度0.3-3%最好0.5-2% 排水坡度 4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0.5%正常情况下,汽车没有手刹最大坡度 停车场: 与 车道方向平行纵坡1%,与车道方向垂直横坡3% 残疾人轮椅基地通行坡度最好小于 2.5%且大于2. 5米宽 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指建筑物室内、外地坪,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地坪标高的确 定。应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避免室外雨水流入建筑内,以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良好。 场地建筑至道路坡度最好为1,-3,,一般允许0.5,-6,。 篇二:园林坡度及介绍 园路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颗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做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15%,路断,路面应做防滑处理;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处,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宽为30-38cm, 5 高为 10-15cm。 园林铺装艺术表现要素 园林铺装表现的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主要通过形状、色彩、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 变化。 尺度 铺装图案的尺寸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这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 体大效果,如果图案太小,铺装会显得琐碎。 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到其使用。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玻璃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但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愈大愈好,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 6 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 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园路的线型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见图)。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 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4)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 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 7 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5)园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 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敬业的设计师,负责的施工员,好的甲方,横的竖的线条堆积起来的施工图,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观画卷 篇三:山地旅游规划道路设计需求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研讨 山地旅游规划道路设计需求与标准研讨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王文博 胡碟 王宇(上接1月18日第14版) 旅游是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进行的旅行活动。山地旅游以秀丽风景、生态资源、丛山密林、珍奇 8 动植物为核心吸引物,辅助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因此,山地旅游项目道路需要满足山林防火要求,普通汽车通行等要求。 山地旅游规划的道路设计涉及到道路基准点选取、平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等要素。他们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核心诉求,包括使用便捷、节约投资、集约土地、生态保护、景观环境等。本文希望在山地旅游项目道路设计方面引起一些专业领域的探讨和共鸣。 道路中心线基准点的选择 道路中心线基准点的选择,大概有以下六点:与主要出入口的衔接,现状道路的有效利用,对上位规划中基础设施规划的充分遵循,与建设用地选择的相互推敲,对于节约道路工程投资的综合考虑,沿途的景观环境要求等。 平曲线设计原则 对山地建设项目道路设计的平曲线,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径,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城市规划标准中道路的圆曲线,应采用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半径值,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时,亦采用不设超高最小车径。然而在山地旅游项目中很难实现这一标准,且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也会低于城市标准,所以应参考限制条件标准下限,局部路段设置超高、加宽或会车带等特殊技术处理。 在长直线(特别是下坡的)尽头,为了行车安全,不得采 9 用小半径的平曲线。因为在这种直线段上行车极易超速,如对平曲线的出现缺乏思想准备或判断错误,往往会发生事故。在某些特殊地段,如大、中桥、一般应为直线,用较大的半径。隧道内应避免设置平曲线。必须设置时,其半径应大于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值。 通过计算得到的平曲线半径值一般应采取整数。当半径值在125米以下时。应取5米的整倍数;在225米-250米时,取10米的整倍数;在150米-l000米时,取50米的整倍数;在1000米以上,取100米的整倍数。 竖曲线(纵断面)设计原则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引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凹形竖曲线的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 10 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竖曲线设计,常以圆曲线为基本线形。另外也采用二次抛物线和三次抛物线。从纵断面几何图形看,凡是纵坡坡度代数差为正值时,在变坡点都应设置凸形竖曲线。反之,凡纵坡坡度代数差为负值时,在变坡点都应设置凹形竖曲线。从尽可能满足行车舒适和安全的要求看,竖曲线半径应该大一些,以利于驾驶员视觉上的连续性。 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纵断面线形应满足以下条件: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应避免出现能看见近处和远处而看不见中间凹处的纵面线形;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坡顶的纵坡宜适当放缓;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应避免采用陡坡。 在道路纵坡设计时取纵坡限制较大值,但需符合道路设计规范。山区道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道路设计速度要求不高,设计速度在30-40km/h,根据规范最大纵坡推荐值为6-7%,最大纵坡限制值为8-9%。同时有纵坡限制坡长条件,道路坡度在9%以下。 山地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中直线段长度较小,变坡点相对密集,因此竖曲线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受到地形复杂的制约条件很多,对于道路设计的要求很高。一般只有在旅游区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中提供相应成果。在总体规划和概念规划层面仅考虑道路选线中的平曲线设计。 11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形式。 平、竖曲线组合设计 在平纵线形的组合上,应注意以下的问题: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合成坡度应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平纵线形应避免出现以下的组合: 1)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2)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3)直线上的纵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者视觉中断的线形。 4)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 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超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6)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形多次转向形成蛇形的组合线形,应极力避免。 7)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不宜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平、竖曲线的组合惯式如下: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 12 线。这种组合是使竖曲线和平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使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特别是凹形竖曲线处车速较高,二者半径更应该大一些。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所谓均衡,是指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根据德国计算统计,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 3)暗弯、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组合。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以错觉:舍弃平坦坡道及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很突出。 4)直线上一次变坡是较好的平、竖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形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形线次之;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和“凹陷”,看上去线形既不美观也不连贯,宜使驾驶员的视线中断。 13
本文档为【山地道路坡度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