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举报
开通vip

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 【关键词】 桑寄生;槲寄生;中药饮片 桑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称“桑上寄生”,具“主腰痛,小儿背强,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等作用,其后历代医家本草著作对寄生的使用均有描述。明代以前使用的饮片为槲寄生,其后还有桑寄 所以,从历史沿革来看,桑寄生与槲寄生曾经是混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生, 典》1985年版已...

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 【关键词】 桑寄生;槲寄生;中药饮片 桑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称“桑上寄生”,具“主腰痛,小儿背强,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等作用,其后历代医家本草著作对寄生的使用均有描述。明代以前使用的饮片为槲寄生,其后还有桑寄 所以,从历史沿革来看,桑寄生与槲寄生曾经是混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生, 典》1985年版已将桑寄生与槲寄生分列,从来源、性状、成分、功效各方面来看,它们之间都是有差别的。现分述如下。 1 植物来源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别名有:广寄生、老式寄生、寄生。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 Nakai的带叶茎枝,别名有: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寄生子。 2 植物形态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 cm,宽2,5 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 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为8,9月,果期为9,10月。槲寄生为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 cm。茎枝圆柱形,黄绿色或绿色,节明显,节上2,3叉状分枝。单叶对生,生于枝端,无柄,近肉质,有光泽,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全缘,两面无毛。花单性异株,生于枝端或分叉处;雄花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雌花1,3朵生于粗短的总花梗上,花被钟状、4裂,子房下位。浆果球形,半透明,熟时橙红色,富有黏液质。花期为4,5月,果期为9月。 3 采制方法 桑寄生: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槲寄生: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备用。 4 性状 桑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3,4 cm,直径0.2,1 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带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无臭,味涩。槲寄生:茎枝呈圆柱状,节部稍膨大,粗至1.5 cm, 有紫黑色环纹;表面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叶片质厚,金黄色至黄棕色,多横皱纹。茎质地坚硬,横断面淡黄色,皮部较疏松,形成层环明显,射线类白色,髓小。 5 化学成分 桑寄生:枝、叶含广寄生苷即扁蓄苷(avicularin),并含槲皮素(quercetin)等。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β-amy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及黄酮类化合物;叶还含黄槲寄生苷A、B及羽扁豆醇(lupeol)。 6 性味、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 桑寄生和槲寄生性味平,味苦、甘,均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动不安、高血压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种植物在药理作用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各有侧重。 周氏等[1]研究发现,桑寄生和槲寄生的药效活性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以黄酮苷形式存在,但桑寄生的黄酮苷主要是槲皮素,槲寄生的黄酮苷主要是圣草酚和高圣草素。桑寄生不含齐墩果酸;槲寄生含齐墩果酸,而齐墩果酸具有消炎、强心、利尿和抑制S180瘤株生长作用。桑寄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较强的降压作用;槲寄生则具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抗炎作用却不明显。有资料显示,槲寄生治疗癌症的适应症很广,不仅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另外,槲寄生对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而桑寄生则没有上述功能。 7 讨论 桑寄生和槲寄生历史上就有混用的情况。桑寄生是华南、江南、西南地区药材流通的主流产品。槲寄生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流品种。而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两种药材在流通领域呈交叉重叠状况。本院位于江苏苏南地区,一直是把槲寄生作为桑寄生来用。但从两种药材的来源、形态、成分、药理作用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桑寄生和槲寄生这两大品种的混用是造成寄生疗效不确定、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相反作用(因寄主复杂)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当正本清源,按品种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汉华,吴家荣.桑寄生与槲寄生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1(4):59. [2] 朱顺和,俞国瑞,黄铭新,等.缺血心肌中环核苷酸的改变及槲寄生对其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9):54.
本文档为【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20